幼小衔接看图说话(10课时)只是分享
- 格式:ppt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50
幼小衔接看图说话课时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小衔接语文教材》第三单元“看图说话”,详细内容包括:学习观察图片,通过图片内容进行想象和描述,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用简单句子表达图片内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PPT、挂图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实践情景引入,如“小兔子采蘑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图片展示:展示本节课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内容。
3. 例题讲解:以一张图片为例,教师示范如何观察和描述图片,强调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观察图片,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1. 图片展示:展示本节课的图片,标注关键信息。
2. 句子结构:列出基本句型,如“主语+谓语+宾语”。
3. 口语表达技巧:强调语速、语调、清晰度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用简单的句子进行描述。
2. 答案示例:我家的电视是一台黑色的液晶电视,屏幕很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周围的事物,进行看图说话的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口语表达活动,如演讲比赛、故事会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进行描述。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掌握基本的句子结构。
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解析1. 提供具有趣味性、生动性的图片,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2. 采用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如:“图片中有哪些人物/动物/物品?”“他们在做什么?”3. 示范描述方法,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由表及里地进行观察。
幼儿园看图说话全集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使用教材《幼儿园看图说话全集》的第二章节“有趣的动物”,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各种动物、描述动物特征、学会用简单句子表达想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掌握10种动物的名字和特点。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表达等语言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学会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动物的特点。
重点:掌握10种动物的名字,并能用简单的词语描绘动物的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幼儿园看图说话全集》、动物卡片、挂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动物园的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场景中的动物。
2. 例题讲解(10分钟)挑选35种动物,引导幼儿观察挂图,学习动物的名字和特点。
教师用简单句子描述动物,让幼儿模仿。
3. 随堂练习(5分钟)发给每组幼儿一套动物卡片,让他们用学到的句子描述卡片上的动物。
4. 小组讨论(5分钟)让幼儿分组讨论,用学到的词语和句子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
5. 成果展示(10分钟)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动物2. 板书内容:动物名称:猫、狗、兔子、大象、狮子、长颈鹿、猴子、熊猫、鸟、鱼描述动物特点的词语:可爱、高、大、小、长、短、快、慢、飞、游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用学到的句子描述它的特点。
2. 答案示例:画出熊猫,并描述:“我喜欢熊猫,它很可爱,身上有黑白相间的毛,喜欢吃竹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关注他们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进步,针对不足之处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共同完成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动物主题角,让幼儿随时观察、学习。
课外活动: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让他们在实际环境中观察、体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幼小衔接看图说话课时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小衔接看图说话》教材第四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日常生活场景”的图片进行说话训练。
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场景、人物、动作和情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看图说话的基本方法,能够观察图片并描述图片内容。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图片,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看图说话的基本方法,以及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日常生活场景的图片若干,投影仪,黑板。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张日常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大家看看这张图片,图片上都有什么?它们在做什么?”2. 新课讲解:(1)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图片,描述图片中的场景、人物和动作。
(2)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动作和周围环境等。
(3)教授看图说话的基本方法,如先描述整体,再描述细节;按照时间、空间顺序进行描述等。
3. 实践情景引入:给出另一张日常生活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说话训练。
4. 例题讲解:选取一张图片,示范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和描述。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图片,并进行说话训练。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看图说话方法:整体描述→细节描述时间顺序→空间顺序2. 图片描述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选择一张日常生活场景的图片,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描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描述时仍存在观察不仔细、表达不清晰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观察周围的生活场景,尝试用看图说话的方法进行描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024年幼小衔接看图说话课时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小衔接看图说话》教材第五章“生活中的故事”。
详细内容包括: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场景、人物和情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仔细观察图片,准确地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2. 培养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能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图片内容,并进行简单的创作。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图片、表达观点和想象力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挂图、投影仪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张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观察图片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场景、人物、情节等方面进行观察。
3. 实践:分组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图片,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描述,其他学生补充。
4. 例题讲解:选取一幅图片,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进行描述,并进行创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行选择一幅图片,进行观察、描述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图片观察方法场景人物情节2. 描述图片的句子示例3. 创作提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某一场景,用完整的句子描述下来,并创作一个小故事。
2. 答案示例:今天我在家里看到了一只可爱的小猫,它正在沙发上睡觉。
小猫毛茸茸的,眼睛闭得紧紧的,看起来很舒服。
我想,小猫一定在做梦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在观察、表达和创作方面表现良好,但在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图片时,部分学生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提供丰富的词汇资源,帮助学生构建句子。
2. 采用提问、复述等方法,引导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进行表达。
看图说话幼儿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语言教育课程第四章《看图说话》,主要内容包括: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涉及的章节为第3节《生活中的图片》,详细内容为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场景的图片,学会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图片内容。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图片的能力,能够发现图片中的细节。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图片内容。
3.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学会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创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图片内容,注意句子中的主谓宾结构。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图片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挂图、卡片、磁性白板、记号笔。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张日常生活场景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张图片上都有什么?它们在做什么?”2. 讲解:根据幼儿的回答,教师引导幼儿用简单的句子描述图片内容,如:“图片上有小猫、小鱼,小猫正在钓鱼。
”3. 实践:教师发放图片,让幼儿自己观察,然后与同伴分享自己看到的图片内容。
4. 例题讲解:教师挑选一张图片,示范如何用完整的句子描述图片内容,如:“图片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它在草地上玩耍。
”5. 随堂练习:教师让幼儿挑选一张图片,尝试用学到的句子结构描述图片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图片展示区:挂图、卡片等教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用今天学到的句子结构,描述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
2. 答案示例:“图片上有一只小鸟,它在树枝上唱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观察他们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图片描述,针对幼儿在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周围的事物,并用学到的句子结构进行描述。
同时,教师可适时开展看图说话比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看图说话》教案(幼教版)教案:《看图说话》教学内容:本教案选用的是幼儿园语言领域教材中的《看图说话》章节。
该章节主要通过图片为载体,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具体包括:1. 学习观察图片的细节,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2. 通过图片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3. 通过图片引导幼儿进行表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观察图片的细节,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幼儿通过图片展开想象,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3. 培养幼儿通过图片进行表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观察图片的细节,展开想象和表达。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细节,如何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卡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画笔、画纸、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提问:“这张图片上有什么?”2.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细节,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教师展示另一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提问:“这张图片上有什么?”2.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细节,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教师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提问:“这张图片上的人都在做什么?他们在哪里?”4.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表达,提问:“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张图片?”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一张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
2.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细节,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教师引导幼儿展开想象,提问:“这张图片上的人都在做什么?他们在哪里?”4.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表达,提问:“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这张图片?”四、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用词语形容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看图说话学拼音10_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看图说话学拼音10_教案看图说话学拼音10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ao、ou、iu”及其四声,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o、ou、iu”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3.学习带i的声介合母与后随复韵母三拼的音节。
4.认识四个字,正确朗读儿歌。
5.通过看情境图说话,激发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复韵母“ao、ou、iu”的发音及四声。
2.拼读声母与“ao、ou、iu”组成的音节。
3.拼读带i的声介合母与后随复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带i的声介合母与韵母相拼的音节。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拼音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复韵母“ao、ou、iu”的发音及四声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ao、ou、iu”及其四声,能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ao、ou、iu”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
3.通过看情境图说话,激发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复韵母“ao、ou、iu”的发音及四声。
2.拼读声母与“ao、ou、iu”组成的音节。
教学难点:声母与“ao、ou、iu”相拼的音节。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复习引入1.我们在拼音王国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这儿有几位老朋友想念大家了,来,咱们和它们打个招呼吧。
出示单韵母卡片:a o e i u û(学生齐读)2.你能从这六张卡片中拼出我们上节课学的三个复韵母吗?请学生上台拼卡片并说出组成:a和i ai ai ai;e和i ei ei ei;u和i ui ui ui单韵母的本领可大了!除了能组成“ai、ei、ui”外,还可以组成另外的复韵母呢。
二、看图说话,引入复韵母“ao、ou、iu”(一)创设情境。
(展示课件第三屏)教师描述画面:这是一个圆形水池,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1):上学路上(4):马虎的小猫(5):气球又回来了(6):保护庄稼的好朋友(7):“对不起”和“没关系”(8):捉蝌蚪(9):我是“小眼镜”(10):小猴学艺(11):小白兔运南瓜(12):小刺猬,你别走看图写话图片及范文:过河看图写话图片及范文:补课看图写话图片及范文:勤奋的小兔看图写话图片及范文:雨伞该给谁礼拜一的清晨,太阳当空照,小鱼背着书包,戴着美丽的小红帽,高快乐兴地走在上学路上。
这时,走在前方的老奶奶突然停了下来,小鱼跑上前一看,本来是老奶奶买的梨的袋子破了一个大洞,梨掉了一地。
这下可急坏老奶奶了:“袋子破了,我怎么拿回家去啊?老伴还等着我买梨回去呢!”小鱼看了看自己的书包,也没有能够装梨的袋子。
就在这时,小鱼想到了一个好方法,她把自己的小红帽取下来,而后把老奶奶的梨一个一个地装进小红帽里。
老奶奶看到小鱼把梨装进了帽子里,特别快乐。
小鱼这时说:“老奶奶,梨有点重,我送你回家吧!”老奶奶快乐地答应了。
就这样,小鱼捧着梨,把老奶奶送回了家。
老奶奶一个劲地夸耀小鱼是个懂事的孩子。
跟老奶奶作别后,小鱼内心美滋滋地直奔学校去。
礼拜六,阳光明朗万里无云。
小红单独到达家里邻近的公园漫步,她往口袋掏糖果的时候,不当心把自己喜欢的小手帕掉在地上,拣起来一看,呀!弄脏啦!她焦急地往家里赶……回到家里小红先端来一盆水,接着把她的小手帕放在脸盆里,而后擦了一点肥皂,开始上搓搓,下搓搓。
最后用清水冲刷洁净。
她把小手帕洗得象雪花同样雪白雪白的,小红还给了小手帕一个洁白的面貌,她感觉十分高兴!小红把手帕挂在露台上晒太阳。
这时一阵细风吹来,让小手帕在风的怀抱里荡秋千,仿佛在说:“嗨!小手帕你可真香啊!”小手帕骄傲地说:“我的小主人小红刚才给我洗过澡呢!我还正舒畅着呢!”小红仿佛听见了它们的对话,喃喃自语地说:“我是一个爱洁净讲卫生的女孩子,我的手帕自然要不时辰刻都干洁净净……”礼拜天清晨,小明在家里全神贯注地造作业,妈妈提着篮子上街买菜去了。
2024年幼小衔接看图说话课时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小衔接看图说话》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生活中的场景描述”。
通过观察图片,学习如何描述生活中的情景,掌握基本的看图说话技巧。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图片,准确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看图说话。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细节,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投影仪、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场景。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
(3)学生模仿教师,进行看图说话练习。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
(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3)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描述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观察一张图片,进行看图说话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纠正。
六、板书设计1. 图片展示:生活中的场景2. 描述词汇:美丽的、热闹的、温馨的、有趣的等3. 句型:这是……,那里有……,人们在……,我觉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或校园的一处场景,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
2. 答案示例:我家里有一个美丽的花园,那里有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一个小池塘。
池塘里有几只可爱的小鸭子在游泳。
我觉得这是一个温馨的地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图片,学习了如何描述生活中的场景。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描述,提高看图说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