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
- 格式:docx
- 大小:20.63 KB
- 文档页数:2
第2 3卷第1期2U21年1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 O U R N A L O F LIAONING UNIVERSITY O F T C MVol. 23 No. IJan., 2021DOI: 10.13194/j.issn.1673-842x.2021.01.026中医药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研究进展李亮,韩斐(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摘要: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 V A)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是儿童慢性咳嗽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目前现代医学对于小儿C V A的治疗尚存在一些问题,而中医药辨证治疗本病优势明显,受到广泛关注.该文将从病因病机、内治法、外治法、实验研究4个方面来阐述小儿C V A的 中医药治疗进展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小儿;中医药;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6.12; R562.2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42X(2021) 01-0113-04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T r a d it io n a l C h in e s e M e d ic in e in th eT r e a t m e n t o f P e d ia tr ic C ouj»h V a r ia n t A s th m aLI Liang,HAN Fei(Guang'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Beijing 100053, China )A b s t r a c t:Pediatric cough variant asthma (CVA )is a s}>erial type of asthm a,it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uses of chronic cough in children,its morbidity in China is on the rise year hy year and it h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hildren.Nowadays,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CVA with modern medicine,TCM has obvious advantages in treating this disease through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attract extensive attention.This article will expou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CVA from four aspects of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internal therapy,external therapy and experiment research.K e y w o r d s:cough variant asthma;pediatric;TCM;researrh progress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丨im a,CVA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有气道高反应性表现m_有文献报道慢性咳嗽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儿科疾病,而C V A是导致小儿慢性咳嗽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1\如若不能及时正确诊断并进行早期干预,将会有约30%的CV A患儿发展为典型哮喘。
中医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剂中医治疗哮喘的常用方剂人类用药的历史始于单味药,随着对药物认识和病因病机的理解不断深化,才逐渐将药物配伍使用。
从单味药过渡到复方,是中医中药学上的一大进步。
方剂学已成为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医防治哮喘病的最主要措施之一。
目前中医临床中常用治疗哮喘病的方剂如下:一、麻黄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6g、桂枝4g、杏仁9g、甘草3g。
功效】祛风散寒,宣肺平喘。
主治】主要用于XXX。
药理研究】主药麻黄含有多种生物碱,其中主要为麻黄碱,占总生物碱量的80%~85%。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麻黄碱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对痉挛状态的支气管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这些作用与其能促进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以及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
桂枝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杏仁所含苦杏仁甙在酶的作用下可水解并释出微量氢氰酸,通过抑制呼吸中枢而达到镇咳平喘作用;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抗炎作用,且能祛痰镇咳。
二、小青龙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9g、芍药9g、细辛3g、干姜3g、甘草6g、桂枝6g、半夏9g、五味子3g。
功效】解表蠲饮、平喘止咳。
主治】主要用于XXX。
药理研究】动物实验表明,长期口服小青龙汤可上调β-肾上腺素能受体,增强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儿茶酚甲基转化酶的活性,从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药理研究表明小青龙汤具有拮抗组胺活性和抑制IgE合成的作用,从而产生抗炎和解除支气管痉挛等临床效应,从而缓解哮喘病的症状。
三、大青龙汤(汉·《伤寒论》)组成】麻黄12g、桂枝4g、甘草5g、杏仁6g、石膏12g、生姜9g、大枣3枚。
功效】宣肺发汗、清热除烦。
主治】主要用于寒喘。
分析】本方是麻黄汤基础上加石膏、生姜、大枣,发汗之力尤峻,且清热除烦,适用于寒哮属外感风寒、兼有里热者。
四、定喘汤(明·《摄生众妙方》)组成】白果21枚、麻黄9g、黄芩4.5g、款冬花9g、桑白皮9g、苏子6g、半夏9g、杏仁4.5g、甘草3g。
浅谈小儿支气管哮喘中医药治疗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进展。
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患者48例,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
结果:改善咳嗽、咯痰、喘息症状以及哮喘症状。
结论:中医治疗小儿哮喘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小儿支气管哮喘中医药治疗症状【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68-02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以喘息、胸闷、呼吸困难,或伴咳嗽为表现的呼吸道常见疾病。
中医学在《内经》中就有关于本病的描述,汉唐宋时期已有具体治疗方药。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把哮喘作为独立的病名成篇后,其病因病机、理法方药历经多代中医医家努力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一套治疗体系。
目前全球支气管哮喘发病日趋升高,中医治疗哮喘日益受到关注[1]。
选取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患者48例,进行中医药治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支气管患者48例,包括男28例,女20例;年龄2~14岁,平均7.2岁;病程2~5d。
1.2治疗方法。
止咳平喘汤(炙麻黄5g,杏仁、黄芩、川贝母、茶叶各6g,生石膏(先煎)20g,桑白皮15g,甘草、白果各3g)泻肺平喘,敛肺缓解。
水煎服,1剂/d,日服3~5次。
鼻塞流清涕者加荆芥6g,前胡、蝉蜕各5g;咯吐白沫痰量多者去生石膏,加半夏、陈皮各6g;咯吐黄浓痰而量多者加胆南星、瓜蒌仁各10g;湿疹者加地肤子10g,苦参5g;喘甚者加地龙10g,焙葶苈子6g;阴虚者加北沙参、麦冬各10g,阳虚去石膏加细辛6g。
炙麻黄、杏仁宣降并用以增解平喘之功;生石膏、黄芩清泻肺热燥湿;川贝母、茶叶、甘草清热化痰润;白果、桑白皮敛肺平喘。
2结果48例小儿支气管哮喘中医治疗,临床控制18例,显效15例,好转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5.4%。
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体会哮喘是小儿时期常见肺系疾病,以发作性喉间哮鸣气促,呼气延长为特征,严重者不能平卧。
哮指声响,喘指气息,临床上哮常兼喘。
近年来,世界各国儿童哮喘患病率及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在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由1990年的0.91%上升到2000年的1.50%,增加了64.84%[1],在美国,每年新增26000多例哮喘患儿[2]。
哮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而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近年来,中医学在哮喘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就我院运用中医治疗小儿哮喘的体会总结如下。
1 中医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哮喘的病因主要有外因和内因两大方面,根据儿童哮喘临床发病特点,外因主要是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据流行病学调查,小儿时期因上感而诱发哮喘者约占80%~90%。
内因主要指小儿的体质因素,中医认为哮喘患儿多有痰湿内蕴,痰伏于肺的夙根,这同现代医学研究中认为气道的高反应性是导致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的认识是一致的。
一些发病较早的患儿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有的有家族过敏史。
另外,饮食不当、情志劳倦也是诱发小儿哮喘的重要因素。
2 中医辨证与治疗体会中医治疗小儿哮喘主要是分期分证论治。
临证时要注意分清寒热,辨别虚实,判断轻重险逆,对于一些久发不已或哮发急剧、张口抬肩、面色青灰、肢厥身冷的危重症,可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2.1 热喘: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喘、痰鸣、口渴、面红、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指纹紫。
治疗原则:辛凉解热,宣肺定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味。
常用药:麻黄、生石膏宜肺清热,杏仁、葶苈子、桑白皮泻肺降逆,苏子化痰,生甘草调和诸药。
喘急者加地龙、胆南星涤痰平喘;痰多者,加天竺黄、竹沥豁痰降气;热重者加虎杖、栀子清热解毒;便秘者,加全瓜蒌、大黄降逆通腑。
方意:炙麻黄平喘力大,杏仁润肺止咳,可助麻黄平喘,生甘草泻火解毒,润肺祛痰,生石膏清泻肺热,生津止渴,与麻黄合用,既能宣肺平喘,又能解热止渴,本方疗效高低,全在于生石膏及炙麻黄用量之比,使生石膏:麻黄=4-10:1,必须辛寒大于辛温,治疗肺炎时,不宜过汗伤津,麻黄应取小量。
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概况
支气管哮喘属祖国医学“哮证”和“喘证”范畴,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本病常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了满意疗效,现综述如下。
1病因病机
哮喘是因肺、脾、肾三脏不足致使津液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成为哮证夙根,遇外感六淫或非时之气、劳倦过度、饮食内伤等因素引触而发,故哮证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1].孙氏认为:肺朝百脉,辅以行血,哮喘者肺失肃降,则可产生血瘀;哮喘日久,肺气损耗,气虚血运无力亦可致血瘀;痰瘀互结,互相影响,使哮喘反复发作
[2].张氏认为风为六淫之首,为外邪引发哮喘之先导,且本病起病迅速,病情变化快,具有风的“数变”而“动”的特性,故哮喘发作除痰瘀外,风亦为重要因素
[3].张氏提出痰瘀气壅是哮喘的重要病机,痰瘀的产生与气机不利互为因果,肺气不利则不能布津行血,津停血滞即成痰瘀,痰瘀伏肺则益增肺气之阻滞
[4].周氏指出小儿肺、脾、肾不足致痰饮内生,痰气搏结为哮喘发作的主要病机。
2辨证施治
哮喘多属本虚标实之证,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多表现为肺、脾、肾不足的征象,宜扶正气,可用补肺、健脾、益肾之法。
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痰瘀为患,肺失宣降,且有寒热之别,宜攻邪为急,可用化痰通瘀、降气平喘的方法。
2.1发作期:
王氏等重视化痰药的应用,拟基础方(石菖蒲、半夏、杏仁、白前各9g,炙甘草、蝉衣各6g),并辨证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206例,结果痊愈69例,临床控制72例,总有效率为92.3%[5]。
张氏用平喘验方(麻黄、杏仁、地龙、全蝎、川芎)加味,根据痰热、寒饮、痰湿、肺脾气虚等兼证的不同,分别配以清化痰热、温肺化饮、燥湿化痰、健脾补气之品,以收宣肺化痰活血、祛风解痉利气之功。
李氏等针对哮喘痰瘀气滞的病机,自拟麻黄附子汤(麻黄、附子、苏子、葶苈子、桑白皮、杏仁、陈皮、地龙、桃仁等)以疏利气机、活血化瘀、涤痰平喘,辨证加减治疗120例,每日1剂,7天为1疗程,临床控制82例,总有效率91.6%[6]。
周氏认为儿童哮喘以热性为多,治当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自拟加味定喘汤加减治疗106例,临床治愈66例,好转32例,总有效率92.5%[4]。
黄氏用麻黄三子汤(麻黄、杏仁、半夏、葶苈子、莱菔子、苏子、浙贝母等)辨证加味,以宣肺平喘、止咳化痰,配合中药外敷治疗小儿哮喘220例获满意疗效。
杨氏用抗敏平喘汤(地骨皮、桑白皮、僵蚕、地龙、蝉蜕、炙麻黄、细辛、甘草)治疗32例,热喘加石韦、黄芩,寒喘加白芥子、肉桂。
结果总有效率96.9%[8]。
2.2缓解期:哮喘发作控制后,进入缓解期,应抓紧时机,以扶正固本为主,重点在健脾、益肺、补肾,防止复发。
张氏提出,肺脾肾功能不足、气血失调、脉络瘀阻是儿童哮喘反复发作之本,调理肺脾肾功能、调和气血以扶正固本、活血通络是防止哮喘复发的主要环节,他用健肺丸治疗56例,并与酮替芬治疗者对比,健肺丸组总有效率为91.1%,优于对照组[9]。
何氏强调缓解期健脾,用四君子汤辨证加减,每日1剂,连服6个月,并肌肉注射胸腺素,每周1次,连用3~6个月,治疗180例,获满意疗效[10]。
王氏用转移因子加防尔哮(生黄芪、防风、白术、熟地、女贞子、仙灵脾等组成)治疗哮喘50例,并设酮替芬组、单用转移因子两个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1]。
袁氏认为哮喘一旦形成,肺脾肾三脏相互影响,临床症状错综复杂,需三脏并治,以补肺健脾温肾汤(党参、熟地、五味子、款冬花、茯苓、淮山药、胡桃肉、菟丝子、地龙、炙甘草)治疗65例,1年后随访,总有效率75.3%[12]。
沈氏提出哮喘为虚寒喘,以气虚为主,病在肺脾肾三脏,其本在肾,治宜温阳益气、健脾补肾养血,以都气丸合参苓白术散并加用左旋咪唑治疗,对照组单用左旋咪唑,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治愈率69.4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