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处方手册第一章——传染病(2)
- 格式:ppt
- 大小:7.57 MB
- 文档页数:147
封面1: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萨依巴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印封面2:萨依巴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萨依巴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由政府投资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库尔勒市首批示范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州市定点医疗机构,是萨依巴格街道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街道是我市最大的辖区之一,总面积9.6平方公里,东起狮子桥,西到看守所,北到十八团大渠,南到建设桥。
中心地处建国南路辰兴二号小区院内,交通便利,其业务用房面积约达600平方米。
中心下设十三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约为39318户、114057万余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的“六位一体”的全方位服务。
中心设有全科医疗诊室、预防保健室、计划生育咨询服务室、中医康复室等;辅助检查科包括医学影像室、医学检验室、乳腺扫描室、心电图等。
中心除了原来的服务范围,还将中医药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弘扬祖国传统中医药文化,把“中医药进社区”作为优质社区卫生服务摆在突出地位,推广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熏洗、敷贴等中医药适宜技术,用于社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防治及预防保健;目前,中心以中医药服务为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将呈现出“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康复回社区,中医受欢迎”的社区卫生服务新局面。
我们深信“简、便、廉、验”的中医药诊疗特色服务将会深受广大居民欢迎的。
中心的服务宗旨就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居民健康为出发点”,在中心与居民健康之间建立“绿色通道”,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经济的社区卫生服务,萨依巴格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体医户人员祝愿全市人民身体健康、幸福快乐!地址:建国北路辰兴二号小区院内健康咨询电话:2025923 2026995常见传染病中医药预防保健手册目录前言 (02)一、麻疹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3)二、水痘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4)三、流行性腮腺炎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5)四、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6)五、流行性脑膜炎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7)六、甲肝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8)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09)八、结核病的中医药预防保健知识 (10)常见传染病的中医防治系列知识之一:麻疹麻疹俗称“疹子”、“痧子”,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空气传播。
传染病疾病诊断与治疗手册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在人际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的早期控制与及时治疗对于预防疫情的扩散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手册旨在提供有关常见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案,以便于医务人员迅速准确地识别传染病症状并进行适当治疗。
一、流感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其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喉咙疼痛、鼻塞和全身酸痛等。
以下是流感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1.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流行病学史,结合流感流行季节进行初步判断。
2. 确认诊断需要进行病毒学检测。
治疗:1. 对于轻型流感病例,通常可以通过休息、充足的水分摄入和退烧药物缓解症状。
2. 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孕妇、慢性疾病患者以及免疫系统受损者,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3.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减轻病情。
二、疟疾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疟疾的典型症状包括周期性高热、寒战、头痛、肌肉疼痛和乏力等。
以下是疟疾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1.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旅行史,初步判断是否可能为疟疾感染。
2. 进一步确诊需要进行血液检测,如指甲沉淀试验、阳性血片及DNA检测等。
治疗:1. 根据感染的疟原虫种类和患者的年龄、妊娠状态、旅行史及抗药性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2. 抗疟药物治疗是疟疾的主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奎宁、氯喹和莫芝麻胺等。
3. 预防疟疾主要包括进行个体保护、使用杀虫剂和服用抗疟药物等措施。
三、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性症状是身体各部位出现红色水疱。
以下是水痘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1. 根据患者的出疹、痛痒症状进行初步判断。
2. 确认诊断需要进行病毒学检测,如病毒分离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治疗:1. 通常情况下,水痘是自限性疾病,可以通过休息、充足的水分摄入和症状缓解药物减轻痛痒。
2.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成人、孕妇和免疫系统受损者,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
3. 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减轻病情。
目录第一章消化系统一、反流性食管炎 (01)二、胃炎 (01)三、消化性溃疡 (03)四、急性肠炎 (04)五、病毒性肠炎 (04)六、细菌性痢疾 (05)七、结肠炎 (05)八、阑尾炎 (06)九、乙型肝炎 (06)十、脂肪肝 (07)十一、胆石症 (08)十二、胆囊炎 (08)第二章呼吸系统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09)二、流行性感冒 (10)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1)四、慢性气管炎 (12)五、支气管哮喘 (12)六、支气管哮喘—小儿哮喘 (13)七、肺炎 (14)八、支原体肺炎 (15)九、肺结核 (16)第三章血液系统疾病一、缺铁性贫血 (17)二、地中海贫血 (18)第四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一、高血压 (20)二、心绞痛 (21)第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代谢疾病一、糖尿病 (24)二、甲状腺功能亢进 (25)三、高血脂症 (26)第六章泌尿系统一、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 (28)第七章生殖系统一、急性前列腺炎 (29)二、慢性前列腺炎 (29)三、前列腺增生(肥大) (30)四、阳萎 (31)五、痛经 (32)六、经前期紧张综合症 (33)七、闭经症 (33)八、避孕 (34)九、更年期综合症 (34)十、慢性盆腔炎 (35)十一、滴虫性阴道炎 (35)十二、霉菌性阴道炎 (36)十三、老年性阴道炎 (37)十四、外阴炎 (37)第八章五官一、慢性咽炎 (39)二、复发性口疮(口腔溃疡) (39)三、疥肿 (40)四、慢性鼻窦炎 (40)五、过敏性鼻炎 (41)六、慢性扁桃体炎 (41)七、急性脸腺炎(针眼、麦粒肿) (42)八、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红眼病) (42)九、病毒性结膜炎 (43)十、慢性泪囊炎 (43)十一、沙眼 (44)十二、电光性眼炎 (45)十三、白内障 (45)第九章皮肤一、手、足癣 (48)二、脓疱疮 (48)三、荨麻疹 (49)四、痱子 (49)五、湿疹 (50)第十章儿科一、急性支气管炎 (52)二、上呼吸道感染 (53)三、小儿腹泻 (54)四、新生儿黄疸 (54)五、蛔虫病 (55)六、蛲虫病 (56)七、腮腺炎 (57)八、小儿贫血 (58)九、鹅口疮 (58)十、泌尿系统感染 (59)十一、水痘 (59)十二、佝偻病 (60)第一章消化系统一、反流性食管炎[病因] 在一些诱因的作用下,食管下端括约肌不能正常地关闭,导致酸性的胃液或碱性的肠液反流入食管,并刺激、腐蚀食管粘膜,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一、呼吸系统类(一﹚风寒感冒常识判断:其起因多是劳累,没休息好,再加上吹风或受凉,导致身体免疫机能下降,鼻咽部病毒大量繁殖容易并发细菌感染而发病。
风寒感冒通常秋冬季节发生较多。
症状有: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用药原则:辛温解表(多发汗)为主。
一般用药:流感丸、伤风停片、感冒清热软胶囊,感冒解毒颗粒. 荆防颗粒,风寒感冒颗粒,九味羌活丸,感冒软胶囊.四季感冒胶囊.氨咖黄敏胶囊.病毒灵等联合用药:中药感冒药物+抗炎药+抗病毒西药建议顾客:喝姜糖水、姜粥等,可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需要出汗。
(二﹚风热感冒常识判断:风热感冒,其起因通常是感受风热之邪所引发,也有由风寒感冒转为风热感冒的现象,相当于感冒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症状有:发热重、微恶风、面赤,头胀痛、有汗、口鼻干燥,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用药原则: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为主。
一般用药:治感佳,柴黄片,羚羊感冒片,银翘片.感冒咳嗽颗粒.板蓝根颗粒,桑菊感冒片.精制银翘解毒片.感冒止咳胶囊、双黄连胶囊、金感胶囊.、抗感胶囊等联合用药:对症中成药物+抗炎药+抗病毒西药建议顾客:多饮水,饮食易清淡。
(二﹚胃肠感冒常识判断:因为病毒蔓延到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炎症,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发热。
用药原则:抗炎药+抗病毒+止泻药一般用药:藿香正气液或胶囊,四季感冒片,健胃消食药联合用药:⑴藿香正气液+盐酸吗啉胍片+氟哌酸胶囊(儿童禁用)建议顾客:可以服用绿豆水、西瓜汁预防中暑,如发生中暑,马上到阴凉处,及时服用解暑药。
(三)急性支气管炎常识判断:临床以咳嗽伴(或不伴)有支气管分泌物增多为特征。
多伴随有感冒症状同时出现。
用药原则:祛痰止咳类+抗生素联合用药:⑴咳宁胶囊+青霉素 V 钾⑵板兰根冲剂+复方甘草片+头孢克肟①发热时可服用对乙酰胺基酚片②咳嗽频繁且无痰时,可服咳必清③痰粘稠不易咯出时,可口服必嗽平④伴哮喘时可口服氨茶碱芩暴红止咳片,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液,,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强力枇杷露,头孢拉定,阿莫西林,琥乙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宣传手册嗨,朋友们!春夏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不过别担心,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愉快地度过这个美好的季节啦。
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讲春夏季常见的传染病以及预防它们的小妙招哦。
一、流感(流行性感冒)1. 流感是啥?这可是个很“调皮”的病毒引起的疾病。
一旦被它盯上,你可能会突然发烧、头疼、咳嗽、喉咙痛,浑身酸痛无力,就像被人揍了一顿似的,可难受了。
而且它传播速度特别快,就像一阵风,在人群里吹来吹去。
2. 预防措施:打疫苗:这就像给身体穿上一层铠甲,能让你在流感大军来袭的时候,有很强的抵抗力。
每年都有专门针对当季流感的疫苗,就像给身体定制的“防护盾”,记得去打哦。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是关键。
咱们的手每天东摸西摸的,可脏了。
在饭前便后、外出回来后,一定要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好好洗洗手,把那些病菌都给冲走。
洗手的时候就像唱一首小歌那么久就可以啦,大概20秒哦。
远离传染源:如果身边有人得了流感,那可别凑太近啦,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像躲着一个“小怪兽”一样。
如果自己不小心得了流感,也别出去“传播病菌”了,乖乖在家休息,等病好了再出去玩耍。
二、手足口病。
1. 手足口病的特点:这个病一听名字就知道它的症状主要出现在手、足和口腔啦。
小朋友们特别容易得这个病呢。
患病的宝宝手上、脚上会出现小疱疹,嘴巴里也会有溃疡,又疼又痒的,宝宝会因为难受而哭闹不止。
2. 预防办法:清洁消毒:家里有小朋友的话,要经常把玩具、餐具等孩子经常接触的东西清洗消毒。
玩具可以用含氯的消毒剂泡泡,餐具就用开水煮一煮,把那些小病菌都给消灭掉。
通风换气:房间要经常通风,让新鲜的空气进来,把那些病菌都给吹跑。
就像给房子做个大扫除,把脏东西都赶出去。
注意孩子的卫生:教育小朋友不要乱咬东西,勤剪指甲。
因为指甲里很容易藏污纳垢,病菌就喜欢躲在那里,然后偷偷跑到宝宝的嘴里或者手上。
三、细菌性痢疾。
1. 细菌性痢疾是怎么回事?这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门诊常见病处方集第一章急症处理一. 高热10%~25%安乃近2~3滴每侧滴鼻复方氨基比林2ml im st!柴胡 2~4ml im st!口服可选用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及吲哚美辛(消炎痛)冬眠疗法:氯丙嗪 25mg im st!异丙嗪 25mg im st!二.上消化道出血A.积极补充血容量(1)右旋糖酐-40 500ml 静滴(2)输入足量全血,另开通路B.止血药(1)肝硬变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5% 葡萄糖 500ml 静滴0.2~0.4U/分垂体后叶素 6~8U10% 葡萄糖 10ml 静脉推注继而以25~50ug/小时的速度持续静滴奥曲肽(善得定) 0.1ml(2)消化性溃疡出血处方一:生理盐水20ml 静推每12小时一次雷尼替丁0.15处方二:生理盐水 20ml 静推 QD奥美拉唑(洛赛克)40mg处方三:去甲肾上腺素8mg 分次口服或经胃管注入胃内冰盐水150ml处方四:生理盐水20ml 口服4~6小时/次凝血酶2000u注:同时可以应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氨基己酸、氨甲苯酸(止血芳酸)等常规止血药。
三.过敏性休克处方一:肾上腺素 1mg 皮下注射 st!极严重时生理盐水10ml 静推 st!肾上腺素1mg处方二:生理盐水 10ml 静推 st!地塞米松 5~10mg或生理盐水 250ml 静滴 st!氢化可的松 200~400mg(1)扩容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 静滴 st!(2)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3)抗组胺药物应用,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四.颅内高压症(1)脱水治疗处方氢氯噻嗪 75mg Tid螺内酯 60mg Tid间断静脉注射呋塞米病情危重者用50%葡萄糖 40~60ml 静推每6小时一次或 20%甘露醇 200ml 静滴每8小时一次注:脱水治疗用至颅高压症状控制(2)地塞米松 10~20mg 静推 QD(3)低温疗法常在人工冬眠下行物理降温,体温降至34~36度,根据病情需要维持3~5日(4)脑室穿刺引流只适用于侧脑室扩大者(5)病因治疗(6)颅内高压危象--------脑疝的处理A. 50%葡萄糖 60ml 静推 st!20%甘露醇 200~250ml 静推 st!B. 侧脑室穿刺可用于抢救颅高压危象,尤其为中线或后颅窝C. 前囟门未闭的小儿,可从此穿刺D. 病因治疗五.咯血(1)小量咯血,如痰中带血,无需特殊处理,可给予卡巴克洛(安络血)10mg ,肌注,BID。
传染病学(人民卫生7版)第一章总论●掌握1.感染:感染时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2.感染的种类: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不产生或轻微组织损伤,无症状)、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长于3个月慢性)、潜伏性感染(存着,等待时机)3.感染性疾病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流行强度、分布特征)、感染后免疫。
4.临床特点:(一)阶段性: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二)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发热、发疹、毒血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
5.传染病流行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感染性疾病诊断方法:临床资料(病史、体格检查)、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以及其他检查资料(一般实验室检查、病原学检查、特异性抗体检测、其他如胃镜)7.处理原则:治疗与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8.病原治疗:抗生素、抗毒素、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某些免疫调节药9.对症支持治疗方法:根据各种传染病的不同阶段采取合理饮食、补充营养、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增强患者体质和免疫功能的个项目措施。
10.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及其意义:2004年11.甲类、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共2病种)。
市2小时,农6小时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2小时)、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新增)。
(共26病种)。
市6小时,农12小时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新增)。
目录第一章消化系统一、反流性食管炎 (01)二、胃炎 (01)三、消化性溃疡 (03)四、急性肠炎 (04)五、病毒性肠炎 (04)六、细菌性痢疾 (05)七、结肠炎 (05)八、阑尾炎 (06)九、乙型肝炎 (06)十、脂肪肝.............................................................07 十一、胆石症...........................................................08 十二、胆囊炎.. (08)第二章呼吸系统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09)二、流行性感冒 (10)三、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11)四、慢性气管炎 (12)五、支气管哮喘 (12)六、支气管哮喘—小儿哮喘 (13)七、肺炎 (14)八、支原体肺炎 (15)九、肺结核.............................................................16 I第三章血液系统疾病一、缺铁性贫血 (17)二、地中海贫血 (18)第四章心血管系统疾病一、高血压 (20)二、心绞痛 (21)第五章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代谢疾病一、糖尿病 (24)二、甲状腺功能亢进 (25)三、高血脂症 (26)第六章泌尿系统一、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 (28)第七章生殖系统一、急性前列腺炎 (29)二、慢性前列腺炎 (29)三、前列腺增生(肥大) (30)四、阳萎 (31)五、痛经 (32)六、经前期紧张综合症 (33)七、闭经症 (33)八、避孕 (34)九、更年期综合症 (34)十、慢性盆腔炎 (35)十一、滴虫性阴道炎.....................................................35 II十二、霉菌性阴道炎 (36)十三、老年性阴道炎 (37)十四、外阴炎 (37)第八章五官一、慢性咽炎 (39)二、复发性口疮(口腔溃疡) (39)三、疥肿 (40)四、慢性鼻窦炎 (40)五、过敏性鼻炎 (41)六、慢性扁桃体炎 (41)七、急性脸腺炎(针眼、麦粒肿) (42)八、急性卡他性结膜炎(红眼病) (42)九、病毒性结膜炎 (43)十、慢性泪囊炎 (43)十一、沙眼 (44)十二、电光性眼炎 (45)十三、白内障 (45)第九章皮肤一、手、足癣 (48)二、脓疱疮 (48)三、荨麻疹 (49)四、痱子 (49)五、湿疹 (50)第十章儿科一、急性支气管炎.......................................................52 III二、上呼吸道感染 (53)三、小儿腹泻 (54)四、新生儿黄疸 (54)五、蛔虫病 (55)六、蛲虫病 (56)七、腮腺炎 (57)八、小儿贫血 (58)九、鹅口疮 (58)十、泌尿系统感染 (59)十一、水痘 (59)十二、佝偻病 (60)IV第一章消化系统一、反流性食管炎[病因] 在一些诱因的作用下,食管下端括约肌不能正常地关闭,导致酸性的胃液或碱性的肠液反流入食管,并刺激、腐蚀食管粘膜,引起反流性食管炎。
第1章感冒的治疗- 1 -—-—--—---———--——-——--—--—--—--------——--—-—--—--——--———---————-—--—---—--—————-————-———--—-—----————--—-—-—--—---————————-—---—--——---————-——--———--—-—-—-——-—-—-—--—--—-—----——第2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2 --—-———-————----——---——-—---——-———-———-—-—-----—--———-----—----—--——---—--—------—--————第3章慢性支气管炎- 3 -———-—-—----——-----———--—-———-----—-—----—--—--———--——---————---—---————---—-------——-———-第4章支气管哮喘- 4 -- 5 -———-—-————---—-—--———-—---——-———————-———-—-————-—-—-—-—--—----———-—---——-----—--———--—---第5章 咽炎——-—--------—-—---—-———---——-—-----—--——-————--——-——--—-—-—--————-———-—-—-———--—--———--—-——第6章脸缘炎、脸腺炎- 6 ------——————-—---—----—-——-——---—-——---——---———-—--—-—-----—--————-——-—----———-—-—————-—--————-- 7 -第7章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8 --—-——--——--—-—--————---——-—---————-——----———-—-—-—-—-————--—---——--————---———-—-—-——-——第8章细菌性角膜炎- 9 -——---—-—---—----—----—--———--—--—————————--—————--———-———-—-———-———-----—--———-——--——-—第9章老年性白内障—--———-----—-———---———-——-—-———-—-—--—-——--————--——-—-—---—-—---——-—----—--—----———---—-——-第10章外耳道疖肿- 11 -—-----—-----——-----———————-—---———--——--—-——-—---——-——-————-—-——-—--——-----—-—-——---—-—-—-第11章化脓性中耳炎- 12 -——-—---——-——————---——--—-————-——-—-—--——-----———--—-—--—-———-----——---—-—-—-—---—-————-—第12章耳鸣、耳聋- 13 --——-———-—--—--——--—-——-—--————--——-—---———---—---——-—--———————-——---------—-————--—---第13章美尼尔氏综合征- 14 -------—-——--——---—--—--—-----——---——--—-----—————---———-——-———---—--——--———————-———————————第14章慢性鼻炎- 15 -- 16 -—-—----—-—-——-——-—-—--—-—--——————-———-—-—-——---—————--—--—-——-——-——--—--——--—----—--——-——第15章过敏性鼻炎- 17 ----——-----———-—--——----—----—--—-—----———--——-—--—-----——-—-—-———-——-—-———-—-—-——--—-—-——-—————-—-——-—-——-———-——-—-————----——-—-—-——--—----—-——————---—-—---———-—-——---—--—--—-—第16章鼻窦炎- 18 -————--———-——--—-—--—--—-——-———-———-—-——--——--——————--—-—----—--—-—-——--——-———--—————-——--—-—第17章牙痛- 19 -- 20 - —-——---——--—-—--———--——-—-—————-———-——----——--—-——--—--—--————---——-—-—————--—————-—-—-—--—--第18章 口腔溃疡—--——--———-———-—-———--——-—---——--———-——--————---———-——————-—-———-——-—--———--—-—--———-——-—第19章急性肠胃炎- 21 -- 22 -—---————-—--—-——---—---—————-——----———-—-———--—-——-—---—————-—-———--—-—--—--—--—-—-——----第20章 慢性胃炎—-—-—--——---———-—---——-——---—-—----————--—-———----—----—---——————--—-——--—-————--—-—---——-——-第21章消化性溃疡- 23 -——-———-————--—-—-—--—-—------—-—-——-———----——----—-—--—-————-—--—-—-—-—-—-----———--—---第22章溃疡性结肠炎- 24 -—-————-—-——————--—----—----—————-——--—----—-———----————----————-———-——--——-—--—————--—--—-- 25 -第23章肠易激综合征—--—-———-———-———--——---——-—--—-—————-——---—-—---—---—————----———--—————-——-—--——--——-- 26 -第24章消化吸收不良—------—--——---—-----—————-———-—-—--—-——----——--————---—-———---—————-—---—--—----—--——-—----- 27 -第25章脂肪肝- 28 -—-——-——--—-—--—--—-———-—-------——--—-—-—--—-———————--—-———-———-———-------——----—-—--—第26章慢性肝炎- 29 -———————--——-——--—-—-—-—-———-—----—-——----——-----—————-—-—--—-----——-----—————-———-——-—-——----—-———-—--—-———-—-—----——-—----—-——-————-—--—--—-----—-—--————-———-——-—————----——---第27章慢性胆囊炎- 30 ----—————---———--———--——--—--———----——-—-———----————-----—----------——---—--—-—---——--—---—-—-————-—————---————--—-——-—-—---—-—-—-————---——-——--——-——------—-—--—-——-—--——-——-——-第28章胆石症- 31 ----——---—---—-——--—-—-——-—-——-————-———---————-——-————-—-—-—---————------—--—----—-——-——-———----—--————————---————--————-——---——---—-----——-—---——-——---—-———--———----——-—--—-———第29章慢性阑尾炎- 32 -----—-—------—-—-————-—-—-————-———--—————--—-—-—-————-——-—-—-—————-—--———-—-—-—-——-——————--第30章痔疮- 33 -—-—--——-—-——-———-—---—-—--——--—---————--—-——--—----———-—--——-———-——---———-—-—————---第31章便秘- 34 -———-———-------—-—-———--—--——--—---—-—--—-—--—-——-----—-———--—-——------—---—-——-——-----第32章尿路感染- 35 -—---—--———————-—---———---———--——---————---———--—---———-—----—-—-———--—-—---——-——-———---第33章泌尿系结石- 36 -——--—-——-——————-——-——--—----—-—-——-—-—-------—------—--——----——-——-—-----—-—--—--————-第30章痔疮- 37 -- 38 -—--—-——-—--—---——----—--———-—-—————---——--——————--——-—--—-———-—---——----—--——-———--————--第35章 前列腺炎- 39 --------—-——-—-————-—————---——---——--——-——---——--—--—--—--—-—-—--———----—-——————————-———-————----第36章 前列腺增生—-——-—-——--—-----—---——————---——-——-——————-—-——---———------—------—--—---——----——--——-—-———-—第37章冠心病- 40 -——-—————--—-—--—---—--—-----—-——-—----—---------------——--—-—---—————-----—-—-————-—————-—第38章脑动脉硬化- 41 -——--————-———---—————---------——---—----————--——-———-—--—-—--—---—-———---—--——--——--——————第39章脑血栓形成- 42 ---—-—----—--——————--——--—--—-—-——----———--——--—-—----—-———-——-—-—-——--—---————-——-—-——-- 43 -第40章原发性高血压- 44 -—--—---—-—--——--——--———-—-------—--———-—————-—-—--——-——----———----—-———————————--——第41章低血压- 45 -—-—-----—-—--—-——-———-—--——-—---——-—---—---——-—---——----——--————-—-——-——-—————-—--—--第42章缺铁性贫血- 46 -—---—————————---——-———--——---—-—-——-——---————-—-———-----——-—--——-———-———-—————-—---第43章神经衰弱- 47 -———---———-————-—-—-———----—-----—-—-—--——-----——-—-———-—--------—-—-------—-—--——-—--————————-—-第44章高血脂症- 48 -———---—-————----------—---—----————--———-—---——--—-—---—--—-———--—--———--—-———-——-———第45章头痛- 49 -———-——-—---———-----————----—-—--—-———--—-———————--—--——-———-——-—-———---————----——---——-第46章糖尿病- 50 -。
***人民医院(健康教育)艾滋病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慢性致命性传染病。
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与HIV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是本病传染源,后者尤为重要。
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染:为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同性恋、异性恋均可传播;②注射及血源途径:药物依赖者共用针头,或输注含病毒血液及血制品;③母婴传播:感染HIV孕妇可通过胎盘、分娩过程及产后血性分泌物与哺乳传给婴儿;④其他途径:应用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或人工受精,被污染针头刺伤或破损皮肤意外受感染。
高危人群:男性同性恋者、多个性伴侣者、静脉药物依赖者与血制品使用者。
用药指导:向患者讲解早期抗病毒治疗重要性,它既可缓解病情,又能预防与延缓艾滋病相关疾病出第1 页现,减少机会性感染与肿瘤发生。
使用ZDV治疗者,注意其严重骨髓抑制作用,早期可表现为巨幼细胞性贫血,晚期可有中性粒细胞与血小板减少,亦可出现恶心、头痛与肌炎等症状。
应查血型、做好输血准备,并定期检查血象。
中性粒细胞<0.5×109/L时,应报告医生。
饮食指导: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以保证营养供给,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同时根据病人饮食习惯,注意食物色香味,少量多餐,设法促进病人食欲。
若有呕吐,在饭前30min给止吐药。
若有腹泻,能进食者应给予少渣、少纤维素,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鼓励病人多饮水或给肉汁、果汁等;忌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不能进食、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
必要时静脉补充所需营养与水分。
消毒隔离:耐心解释HIV传播途径等知识,使其自觉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艾滋病期病人应在执行血液/体液隔离同时实施保护性隔离。
保持室内良好通风,每天用紫外线消毒。
穿隔离衣,戴手套、口罩及第2 页护目镜以防止血溅污染,处理污物、利器时防皮肤刺伤。
患者日常生活用品单独使用并定期消毒,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一切物品及时严密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