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电子基础实验A》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7
陕西省理工学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等专业的必修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掌握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职业应变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获得电工电子学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事业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其它相关类课程和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理论集成和实践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注意思想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 知识目标(1)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常用设备和器件的特性及应用范围、途径。
(3)学会安全用电的基本常识。
(二)能力目标:(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2)电工、电子材料、元器件的选用能力(3)电气图的读图、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排除故障能力(4)具有查阅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的能力;(5)简单电工、电子产品的制作能力(三)素质目标:(1)初步具备辨证思维的能力;(2)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3)加强职业道德意识。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用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和理解各种常用电子元器件工作原理和特点;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各种应用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一、知识要求1、掌握电路的概念、电路元件的伏安特性,理解基尔霍夫定律。
引言概述:电工学A(I)课程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电工学基本原理与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本教学大纲的第二部分旨在进一步完善电工学A(I)课程的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教学大纲的五个大点,每个大点将详细阐述该课程的相关内容,以及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正文内容:大点1:电力系统的基本知识1.1电力系统的组成与结构1.2电力系统的运行原理与流程1.3电力系统的分类与特点1.4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大点2:电力传输与分配2.1电力传输的基本原理2.2输电线路的距离与容量计算2.3输电线路的参数计算与优化2.4高压变电站的工作原理与操作2.5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布置大点3:电动机与电力设备3.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分类3.2电动机的选型与性能参数3.3电动机的控制与调速3.4电力设备的应用与维护大点4:电力系统的保护与监控4.1电力系统的保护原理与分类4.2电力系统的故障检测与分析4.3保护装置与继电器的设计与应用4.4电力系统的远动与自动化控制4.5电力系统的监控与管理大点5:电力质量与能效管理5.1电力质量的定义与评估5.2电力质量的影响因素与调整5.3电力质量监测与故障诊断5.4电力系统的能效管理与优化5.5电力系统的先进技术与趋势总结:电工学A(I)课程的教学大纲第二部分通过对电力系统基本知识、电力传输与分配、电动机与电力设备、电力系统的保护与监控以及电力质量与能效管理等内容的阐述,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深入学习电工学的机会。
本文所阐述的各个大点和小点详尽地介绍了该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和要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工学A(I)课程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电工学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河南工程学院本科《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电工电子技术(英文):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课程编码:032220061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纺织工程(卓越计划)、纺织工程课程学时数:64 ;实验学时 16 ;课程学分: 4 ;编写人:宋雪洁;审定人:丁立中一、实验目的电子技术实验是高校非电专业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实验课应与理论课内容相配合,实验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非电专业的学生接收系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培养科学实验能力的开端。
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电子元器件、掌握一定的电子线路,学会使用常用的仪器仪表,掌握电子技术基本的测量技术及基本调试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项目三、实验内容与要求实验一:常用电工仪器设备及其使用1.实验目的学习常用电工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2.实验内容(1)电阻测量。
(2)交流电压的测量。
(3)直流电压的测量。
(4)直流电流的测量。
(5)低频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3.实验要求(1)根据实验测试记录相应数据。
(2)分析用伏安法测量电阻时产生误差的原因。
(3)总结低频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的频率及幅度的调节方法。
(4)总结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的调节方法。
4.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GDS-2型高级电工实验装置,低频信号发生器,万用表实验二:基尔霍夫定律及叠加原理1.实验目的(1)验证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
(2)验证叠加原理。
(3)巩固万用表及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方法。
2.实验内容(1)基尔霍夫定律实验。
(2)叠加原理实验。
3.实验要求(1)根据实验测试记录相应数据,并比较各支路电流的测量值与计算值的异同。
(2)分析实验中产生误差的原因。
(3)根据相应数据分析KCL、KVL的正确性。
(4)根据相应数据分析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尊敬的各位教师和学生:为了确保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有效教学和学习,制定本教学大纲,以指导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以下是本课程的内容概述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概述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涵盖电子工艺与电力工程技术的综合学科。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电工电子技术能力,以应对现代电子行业的需求。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学生将了解电路原理,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应用,并具备电力工程操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 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电路原理、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应用等;2. 掌握各类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测量和操作技能;3. 具备电路设计与调试的能力;4. 培养分析和解决电工电子技术故障的能力;5. 培养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下:1. 电工基础知识1.1 电路概述1.2 常用电子元器件1.3 电源供电技术1.4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2. 电子元器件的特性与应用2.1 二极管与晶体管2.2 集成电路2.3 模拟与数字电路2.4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3. 电路设计与调试3.1 电路设计基础3.2 电路布线与焊接3.3 电路调试与测量4. 电工电子技术故障分析与解决 4.1 故障诊断方法与工具4.2 故障维修技术5. 实践操作5.1 电路实验5.2 项目实践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课堂授课,讲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2.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实际操作电路和元器件,并解决实际问题;3. 项目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电子工程项目,培养其团队合作和实践操作能力;4. 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堂测试:通过课堂小测验和考试,检验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项目成果:评估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的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4. 平时表现:综合考虑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指标。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Experimet of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2、课程编号:132000771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5、课程总学时: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80学时,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122学时6、实验学时: 32学时,7、实验学分:1学分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9、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10、大纲执笔:应用电子教研室王艳红职称:副教授11、大纲审批:12、制定时间:2006年3月19日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电工与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非电类专业的特点及要求。
它把测量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融在相应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课程的实践与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继电接触控制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
2、掌握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
3、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书,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地绘制实验曲线和实验电路。
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教学大纲“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是面向全校电气、电子、控制、信息、计算机等电类与机械、材料、能源、管理等非电类共计43个相关专业,3000多名学生开设的实验课程,本课程既包括基础型验证实验、设计型实验,又包括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
“电工电子实验系列课程”由以下几门实验课程组成:电工电子技术综合技术实验Ⅰ(多学时)、电工电子技术综合技术实验Ⅱ(标准学时)、电工电子技术综合技术实验Ⅲ(少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电子线路实验、电路实验Ⅰ、电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高级电子学综合实验等课程。
《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08T1060521,08T1060522课程名称: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Ⅰ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Ⅰ总学时:32 实验学时:32学分:1授课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先修课程:电工技术Ⅰ , 电子技术Ⅰ备注:电工电子技术综合实验Ⅰ分两个学期完成,大二上学期时完成实验1-5,对应课程编码08T1060521,大二下学期完成实验6-10,对应课程编码08T1060522。
一、课程教学目的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是培养本科非电类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动手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平台。
本课程既包括基础性验证实验,又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创新实验。
电工与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的主要任务是:1、独立完成实验操作与数据记录,培养扎实、认真的科学态度;2、通过基础性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创新能力。
4、掌握一定的工程实用高新技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直流电路通过实验验证并加深理解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掌握用实验的方法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方法。
电工电子实验(电工部分)实验大纲课程编号:16130280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实验(电工部分)总学分:1 总学负荷:28 自主学习:16课内实验学时:12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与目的《电工电子实验(电工部分)》是机械制造、材料等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电工学基础实验》实践课程。
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电工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实验课所依据的课程基本理论《电工电子实验(电工部分)》是建立在《电工学》的理论基础上的实验课程。
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为: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叠加原理的验证;戴维南定理;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实验研究。
三、实验课程的类型、要求:根据教育部评估要求,每门实验课程必须要有综合设计性实验1-2个,因此,本大纲的实验类型在后面的基础实验课程一览表中将有详细的表述。
实验要求:实验1电位、电压的测定及电路电位图的绘制熟悉实验台上仪表的使用及布局;熟悉直流电压表、直流电流表、稳压源的使用方法;用实验证明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掌握电路电位图的绘制方法。
实验2 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掌握直流电流源与直流电压源、直流稳压源的使用方法;验证基尔霍夫定律,加深对基尔霍夫定律的理解。
实验3 叠加原理的验证掌握线性电路叠加原理及其实验方法;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加深认识叠加原理的适用范围。
实验4 戴维南定理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实验5:R、L、C元件阻抗特性的测定验证电阻、感抗、容抗与频率的关系,测定R~f、X L~f及X C~f特性曲线。
加深理解R、L、C元件端电压与电流间的相位关系。
实验6: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实验研究通过测试受控源的外特性及其转移参数,进一步理解受控源的物理概念,加深对受控源的认识和理解。
XX学院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交通运输、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课程负责人:制定时间: 2020年7月专业负责人审核:专业建设委员会审核:2020年7月《电工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代码: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课程总学时/学分: 48/3 实验学时: 6 实验项目数: 3面向专业:18本科交通运输、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应开设实验学期:第五学期执笔人:制(修)订时间: 2020年7月一、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是《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本实验课,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电子仪表仪器,掌握电路的测试方法,验证电路定理,分析和综合实验结果,并对电路基本理论产生感性认识,加深对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的理解,理论联系实际,更好掌握、理解和应用电路定理及定律,独立完成实验,培养和训练科学态度和严谨工作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实验及工程实践打下基础,实验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正确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等常用电工实验设备,初步会用示波器、信号源等电子仪器。
2.正确按图连接实验线路和合理布线,能初步分析并排除故障,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3.认真地观察实验现象,正确地读取数据并加以检查和判断,正确地书写实验报告和分析实验结果。
4.正确地运用实验手段来验证一些定理和结论。
5.初步学会自拟实验方案,正确选择实验仪表、实验器材并绘制实验电路。
6.能初步进行探索性、设计性实验。
7.自学电路仿真软件,初步会用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实验。
二、实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三、主要仪器设备四、实验报告与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每个实验均撰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按统一格式,采用统一的报告纸、统一的原始数据记录纸。
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及简要步骤、数据处理、讨论与小结、原始记录单。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一、引言电工电子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它涵盖了电力、电子、通信、自动化等众多领域,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提高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有效地传授电工电子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制定一份全面而有深度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兴趣和热情;2. 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3.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电路基础知识1.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和关系1.2 电路元件及其特性1.3 电路定律和分析方法2. 电子器件与电路2.1 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原理和应用2.2 放大电路和逻辑电路2.3 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3. 电力系统与电机3.1 发电原理和电力传输3.2 三相电路和电机控制3.3 变频技术和电力负载管理4. 通信与网络技术4.1 信号与系统分析4.2 通信原理和调制技术4.3 网络协议和数据传输5. 自动化与控制技术5.1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5.2 传感器与执行器5.3 自动化控制原理和应用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实验实践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项目设计组织学生参与项目设计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4. 论文研究引导学生进行文献调研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评估方式1. 考试通过笔试和实验考核,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2. 项目评估对学生参与的项目设计和实施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论文评估对学生的论文研究进行评估,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精选编写与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相适应的教材,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
《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10332110课程英文名称: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课程总学时:72 讲课:64 实验:8 上机:0适用专业:工业工程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一、大纲使用说明(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1.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电工电子线路的分析方法,并能设计简单的应用电路,通过电工实验,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和理解,并使学生对实际电路的设计、制作、调试方法有较好的了解和实践,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所研究的基本现象和基本原理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2.要求学生掌握电工电子学的基础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常用的电路,了解设计简单电路的方法,特别在动手能力方面,通过课内仿真实验得到一定的训练。
(三)教学大纲的实施说明1.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为电工和电子两大部分。
电工部分中,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表示及计算和电路的暂态分析是难点,也是重点,应加强练习。
电子部分中,重点是元件的输出特性和分析方法。
在模拟部分,集成运算放大器和直流稳压电源是最典型的应用。
在数字部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是重点,其中时序逻辑电路部分比较难,应较详细讲解和训练。
2.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要进行翻转教学的知识点,收集教学资源制作成微课。
同时,设计详细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困惑与建议三部分内容。
最后,将微课及学习任务单等教学资源放到学生的QQ群及学校的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课前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重点解决学生反馈回来的问题,同时引入电路仿真软件比如proteus,对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进行仿真,增加实践过程,加强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
《电工基础及电工测量实验》教学大纲(适用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高职学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以实验教学为主, 融《电工基础实验》的实践性教学与《电工仪表及测量》的理论教学为一体的技术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一方面使学生正确掌握电工测量的基本知识, 学习常用电工仪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对学生进行电工测量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1、二、课程的基本要求:2、熟练掌握交、直流电压表、电流表、万用表、功率表、直流单双臂电桥等的使用,并掌握其基本工作原理。
3、根据实验需要正确选择元件, 按电路图正确接线和检查线路, 会分析和排除线路中的简单故障。
熟练掌握电路中电压、电流、功率等电量的测量技术, 学会正确处理实验数据, 绘制曲线, 综合分析实验结果和独立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规范, 懂得安全用电的一般知识, 养成爱护仪器、仪表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良好习惯。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一)由实验主讲教师讲解实验目的要求、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及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实验小组人数2-3人, 每次实验时间均为2学时, 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
要求学生在课堂完成所有测试记录, 符合要求, 方可离开实验室。
(四)教学实验除验证课堂理论外, 还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实验仪器性能及测试方法, 了解实验仪器、设备原理和使用方法。
四、考核与报告(一)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教材上由有关章节, 弄清实验目的, 基本原理及操作要求。
(二)学生在实验中应随时做好记录, 并及时填写实验报告。
(三)指导教师对每组学生所用仪器及卫生进行检查, 确认完好后方可离开。
(四)主讲教师对每个实验报告进行认真批改、评分。
五、教学内容:1.理论部分第一章电工仪表与测量的基本知识(一)教学要求1. 了解仪表的分类、型号、标志, 仪表的技术要求。
“电工电子学及实验”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01C0030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及实验学分:3.5 周学时:3.0-1.0面向对象:工科非电类专业本科学生预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普通物理一、课程介绍(100-150字)(一)中文简介“电工电子学及实验”是工科非电类专业学生的技术基础课程,它将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相互贯通,着重电工电子技术基本概念和应用的介绍。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和电路元件,电路分析基础,分立元件基本电路,数字集成电路,集成运算放大器,波形产生和变换,测量和数据采集系统,功率电子电路,变压器和电动机,电气控制技术等。
(二)英文简介《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and Experiment》is a foundational course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majoring in non-electrics. This course focuses on basic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electrotechnics electronics combining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theories. It includes circuit and elements, circuit analysis base, discrete component circuit, digital integrate circuit, integrated operational amplifier, generation and convertion of wave, measuring and data collecting system, power electronic circuit, transformer/ electro-motor and electric control technology.二、教学目标(一)学习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电路、电机、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基本的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和使用常见的电工、电子设备;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解决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工电子技术问题打下一定的基础。
电工电子实验(电子部分)实验大纲课程编号:161302802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实验(电子部分)总学分:1 总学负荷:28 自主学习:16课内实验学时:12一、本实验课的性质与目的《电工电子实验(电子部分)》是机械制造、材料等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包括《电工学(电子部分)基础实验》实践课程。
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电工学(电子部分)》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实验课所依据的课程基本理论《电工电子实验(电子部分)》是建立在《电工学(电子部分)》的理论基础上的实验课程。
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为: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和动态参数测试;负反馈放大器交流参数测试;基本集成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TTL集电极开路门及三态门的功能测试;半加器、全加器和数据选择器;触发器电路及功能转换。
三、实验课程的类型、要求:根据教育部评估要求,每门实验课程必须要有综合设计性实验1-2个,因此,本大纲的实验要求:实验1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和动态参数测试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测试方法。
实验2负反馈放大器交流参数测试加深理解负反馈的基本概念,熟悉负反馈的四种类型;了解负反馈对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影响;掌握负反馈放大器主要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实验3基本集成逻辑门电路功能测试掌握熟悉并能正确使用数字电子技术实验装置;掌握各种常用门电路的逻辑符号,验证其基本逻辑功能;熟悉常用74LS系列TTL集成电路芯片的管脚排列标示方法。
实验4 TTL集电极开路门及三态门的功能测试验证TTL集电极开路门(OC门)及三态门(TLS)门的逻辑功能。
实验5:半加器、全加器和数据选择器掌握半加器、全加器和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和测试方法;用与非门、非门设计半加器和全加器。
实验6:触发器电路及功能转换掌握基本RS触发器、JK触发器、D触发器和T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掌握基本RS、JK、D、T触发器测试方法;熟悉各类触发器之间逻辑功能的相互转换方法。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总学时:8 学分:必开实验个数:4 选修实验个数:0二、适用专业:环境工程三、考试方式和办法:根据实际操作及实验报告评分四、配套的实验教材或指导书本课程所用的教材是教研室为配合实验室设备DGX—1型电工实验装置而编写的《电路原理及电工学实验指书》五、实验项目:实验一: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测绘学时:2学时(一)实验类型:验证型(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三)每组人数:2人/组(四)实验要求:必修(五)实验目的:学会识别常用电路元件的方法;掌握线性电阻、非线性电阻伏安特性的测绘;掌握直流电工仪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六)实验内容:测定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测定非线性元件(白炽灯泡、半导体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电工实验装置DG09提供的可调线性电阻器、白炽灯、二极管、稳压管。
26套(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实验二:叠加原理实验学时:2学时(一)实验类型:验证型(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三)每组人数:2人/组(四)实验要求:必修(五)实验目的:加深对电路中电位的相对性、电压的绝对性的理解;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六)实验内容:测量电路中各点电位;测量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和电压。
(七)主要仪器设备及配套数:直流可调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数字电压表、直流数字毫安表、DGX-1实验装置。
26套(八)所在实验室:电路原理室实验三:典型电信号的观察与测量学时:2学时(一)实验类型:验证型(二)实验类别:技术基础(三)每组人数:2人/组(四)实验要求:必修(五)实验目的:熟悉低频信号发生器、脉冲信号发生器各旋钮、开关的作用及其使用方法。
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电信号波形,定量测出正弦信号和脉冲信号的波形参数。
初步掌握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六)实验内容:双踪示波器的自检;正弦波信号的观察和测量;方波脉冲信号的观察和测定。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课程实验教案大纲
实验类别:□通识基础 ■学科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
一、实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性质: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工程、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信息工程、应用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它是一门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
是一门理论性、工程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目的和任务:通过实验,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电路分析、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理论课程的理解;掌握常用电子仪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电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模拟、数字电路器件和电气制图等实验技术方面的知识;掌握数字单元电路装配和测试方法;初步掌握电子电路设计自动化()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撰写实验报告的方法;培养严谨细致、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创新等方面的科技素质;培养学生在电路方面的工程和技术观点,自觉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细致的作风和不断创新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课堂教案和实验两部分,课堂教案学时,实验实践学时。
(一)课堂教案内容(学时)
.常用仪器及仿真软件介绍(学时)
()知识点一:常用仪器的工作框图原理及技术参数; ()知识点二: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知识点三:各种测量仪器对被测电路的影响及其程度; ()知识点四: 软件的使用方法。
教案基本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直流稳压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万用表、台式万用表、双踪示波器等常用电子仪表的工作原理,熟悉常用电子仪表的基本功能和技术参数,熟悉常用仪表的使用,初步掌握软件在电路分析中的实验方法和在数字电路中进行仿真的方法。
.知识单元二: 电工电子实验基础知识及其设计、调测方法 (学时) ()知识点一: 基本电气参数的测量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知识点二:实验报告写作及电气制图基本知识; ()知识点三:模拟、数字电路的设计、测试与装配; ()知识点四:电路、模拟与数字电路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教案基本要求: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熟悉数字器件的电气参数特点,熟悉模拟电路基本参数的测量,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数字电路的设计方法,能够按照要求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实践(学时)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电工电子基础实验 课内总学时:
实验学时
上机实验学时:
三、考核及实验报告
(一)考核
考核类型为考试,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学生必须完成实验数量的三分之二才能取得考试资格。
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评定总评成绩。
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综合构成,各占。
平时成绩依据预习报告、操作能力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定。
考试内容包括设计、实现、问答等部分。
(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由实验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两部分组成。
实验预习报告:实验前完成的实验预习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电路、测试方案、测试数据表和预期值。
实验报告:实验后完成的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任务、电路设计过程(设计性实验)、实验电路、实验仪表、实验步骤或实验过程、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小结。
实验报告和实验预习报告以活页纸文本形式递交。
报告要求书写规范、文字简练、语句通顺、图表清晰。
四、主要仪器设备
硬件:
.型万用表;
.直流稳压电源;
.数字示波器;
.信号发生器;
.台式万用表;
.微型计算机。
软件:
;等。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朱震华.电工电子基础实验.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参考书
[]谢劲草.电工电子实验手册.南京邮电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自编)
[]颜湘武.电工测量基础与电路实验教程.北京:中国电子出版社,
[]张永瑞.电子测量基础(第二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林占江,林放.电子测量技术(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六、说明
.本实验要求已完成电装实习、电路分析基础理论课、信号与系统理论课、模拟电子技术理论课、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理论课的前期课程学习。
.为了与电路信号和数字电路理论课在教案进度上配合,本实验课应滞后理论课一段时间,课程分为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两个阶段。
课时分配为第三学期学时,第四学期学时。
.实验次序由实际情况决定,实验课讲课可以穿插在实验操作之前进行。
执笔人:唐珂审核人:薛梅实验院长:郭宇锋
编写完成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