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的母亲第4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3.05 KB
- 文档页数:3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我的母亲》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学习重点】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
【课前自学,达标检测】(要求:看完课文之后,合上书本完成)1.读课文,掌握下列词语,给加点字注音。
绰.号()吹笙.()眼翳.()责罚.()气量.()广漠.()管束.()宽恕.()文绉绉..()庶.出()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做,做后写下感受。
A.为母亲洗一次脚B.为母亲梳一次头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自读课文,合作探究】2.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在课文中作批注。
(至少要四处,多多益善)【情感体验,达标检测】1.用几个形容词来描述一下你眼中真实的母亲。
这些形容词里有没有你不欣赏母亲的地方?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对于母亲身上你不欣赏的地方今后你会怎样对待呢?2.欣赏“诗中的母爱”每个同学说几句诗或者几句歌词歌曲珍惜母爱,学会孝敬母亲。
【课后提升,拓展延伸】大家公认成为伟人不易,而我觉得平凡更难。
母亲就是平凡与伟大的结合体。
母亲真是一本永远也读不透的书。
夜深人静之时,请撷一轮清辉,读几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吧推荐文章:三毛的《守望的天使》朱德的《我的母亲》王恒绩的《疯娘》韩静霆的《母爱是船也是帆》老舍的《我的母亲》《叫母亲太沉重》《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2《我的母亲》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文章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概括母亲的形象,从具体事件中提炼母亲的品性、特点。
学习难点: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题目解说】本文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
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
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
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走进作者】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学者。
曾主修哲学。
原名嗣穈,字适之。
某某省绩溪县上庄人。
1910年,即胡适19岁时,赴美国留学。
1916年写成《文学改良刍议》,1920年出版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
中国白话文的倡导者、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荣获35项美国博士桂冠。
【背景】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四十岁时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字词全解】1.生难字词文绉.绉() 绰.号() 庶.祖母() 吹笙.()摹.画()眼翳.()舔.去() 侮.辱()2.词语补注。
①责罚:。
②管束:。
③气量:。
④广漠:。
⑤宽恕:。
⑥质问:。
⑦文绉绉:。
⑧面红耳赤:。
⑨仁慈:。
⑩侮辱:。
【句段解读】1.在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剖析】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
“我”在人海里“混”,就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我的母亲【自研课导学】(晚自习20分钟)自读自悟:《我的母亲》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准备:了解胡适生平及代表作品。
自主积累:积累本文用词生动、准确的语句,将它们摘抄至摘抄本上。
自我感悟:感悟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晨读课导学】1 齐声朗读词语手册中的字词注音部分两遍。
2分钟2 自由朗读《我的母亲》,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有余力者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背诵。
7分钟3 导生(课代表)检查各组朗读情况。
【展示课导学】课题:2《我的母亲》作者:胡适课时:2课时课型:预展课·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2、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情感的方法3、学会用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合程序、要求、时间读书写等级:达成等级:得分一、基础题书写汉字绰.号()遂.()掷.()抽屉.()笙.()庶.()佃.户()翳.()文绉绉.()二、发展题品味词语2、我在这九年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和思想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儿底子。
3、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4、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提高题母亲桥那年初春的一个早晨,当我起床时,已经来不及从从容容地走大路上学,我气急败坏地抄近道赶往学校.河上的冰看上去还没融化,我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冰面.刚刚走到河中央,“扑哧”一声,一处冰面塌落了,我的两条腿踏进了冷彻骨髓的冰河里.教室供暖不足,平常就十分阴冷.我穿着湿透的棉裤坐在椅子上,全身仿佛都麻木了,我沉默地挺着,脸和唇都变成了青紫色.中午回到家,母亲很惊讶,却什么也没问,只是让我围着被褥坐在烧得热热的炕头上暖和,她蹲在火炉前为我烘烤棉裤.炉火灼灼,不时爆出些响声来,而母亲却始终一言不发.当母亲把烘干的棉裤交给我时,我眼圈有些红肿,不知是被炉火烤的,还是刚刚哭过.从那以后,有一两个月我没抄近路去上学.日子一天天过去,高考迫在眉睫.有一夜下暴雨,清早上学时盼望母亲能关照几句,诸如要走大路千万别抄近路趟河之类,可母亲不停忙前忙后,根本不理会跟随她转来围去的目光.于是,我赌气地再一次来到那条河边.突然我发觉有什么人早在暴涨的河水里放了一些大石头.那石头一块块紧密地挨着,水深的地方甚至是用好些石块垒起来的,石面高出水面数厘米,远远看去就像一座简陋的石桥.我踏石而过的时候,心里淌过一股莫名的感激.那天晚上回到家,我无意中看到母亲手上缠着纱布,血透过来,红红的一片,惊讶她为什么会受伤,母亲淡淡地答到:“不小心碰的.”站在一边的妹妹抢着告诉我:“妈妈的手是搬石头碰伤的.”“妈妈搬石头干什么?”我不解地问.“搬石头搭桥呀!”那一瞬间,我的心轰响着,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那年9月,我踏过“母亲桥”走进了军校的大门.独在异乡生活,仍是母亲用无言的关注帮助我度过每一次疲惫和寂寞,渐渐地,我知道,母亲用青春搭起我的生命之桥,还执着地用希望和奉献为我搭起通向成功的和幸福的桥.如今,我已经军校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河上的“母亲桥”也已经被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1.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记叙文,表示回忆和结束回忆的标志性词语分别是?2.本文所记叙的中心事件是?3.本文先后写了三次“母亲”对“我”的无言的关注,分别是:;; .第一次是_______面写,第二次是_______面写,第三次是概括写.(正/ 侧)4.全文中母亲只说了一句话,试分析母亲说话时的神情及感情.①神情:②感情:5.第四段中写“我”的心理活动是有层次的.“我”先是 ,再是 ,后是 .6.“母亲桥”在文中的意思有哪几层?其中哪是实写,哪是虚写?7.本文第③段中主人公产生“莫名的感激”之情的原因是8.联系原文回答:“母亲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9.试分析“河上的母亲桥已经为风雨侵蚀残旧,而在我成长的心灵中,‘母亲桥’却永远踏不断”这句话的含义.。
《我的母亲》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我的母亲》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我的母亲》导学案第一课时(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引言:对于我来说,母亲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她一生都为我和家人付出了很多,教育了我很多道理和做人的原则。
她是最伟大的人之一。
一、预习:学习“逆向思维”和“倾听技巧”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我们需要先预习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逆向思维”和“倾听技巧”是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们对于我们学习本单元的文章《我的母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 逆向思维:预先想象与计划的反面结果,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倾听技巧:慢下来,保持和谐,不打断,目光交流,集中注意力,信任等。
学会了这些知识点,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学习《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了。
二、课堂练习:阅读文本,并做出以下问题的回答。
1. 为什么王智勇母亲带他去懒洋洋的乡下?2. 简述王智勇第一次尝试帮助母亲家务的情形及结果。
3. 王智勇最想为母亲做些什么?为什么?4. 最后一段的话“人们生命的旅途中,总有一个最重要的人,这个人用自己的温暖,成就了他人的生命。
”对你有何启示?三、思考练习:写一篇自己的母亲1. 你的母亲是谁?2. 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母亲的工作/成就/爱好/性格。
3. 举例说明你的母亲为你做过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它对你的生命有何意义?4. 如果你有机会改变你的家庭生活,你会做出什么样的改变?为什么?四、小结:重温重点内容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会了“逆向思维”和“倾听技巧”,并学习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母爱的伟大、母亲的辛勤与付出,也能够更好地体现我们应该尊重母亲、热爱母亲、感恩母亲的情感和态度。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能够保持这样的心态和信念,真正认识和体会到母亲的伟大之处在这堂课上,我们不仅学习了如何运用逆向思维和倾听技巧,还通过《我的母亲》这篇文章深刻认识了母亲的伟大和她们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第2课《我的母亲》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学习自传的语言特点,学习从不同方面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重点梳理文章情节,学习概括围绕我的母亲的发生的几件事和母亲的品性,培养学生家庭责任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替他人着想。
自学指导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文绉绉..(zhōu) 绰.(chuî)号庶.(shù)祖母吹笙.(shēng) 摹.(mï)画眼翳.(yì)舔.(tiǎn)去侮.(wǔ)辱(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做好做歹:犹言好说歹说,指用各种方法进行劝说。
下流:这里指卑劣、不道德的意思。
2.作者简介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
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3.背景链接胡适父亲胡铁花系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乃至台湾省任官职。
母亲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铁花作填房,当时胡铁花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胡铁花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铁花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
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
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铁花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质?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具体说来,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
在学习方面,天刚亮时,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在做人方面,除了写每天早晨对我的教育外,重点写了我因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受到的重重责罚。
写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及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我的母亲》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文本解读《我的母亲》是新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讲课。
作者是我国著名学者胡适。
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是《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体裁是一篇传记。
文章记叙的是作者中年时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经历,表现母亲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宽容隐忍、仁慈温和而又很有刚气的优秀品质,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突出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敬爱之情。
学习这篇课文,在受到人生教育和启迪的同时。
能够从中了解和感悟自传的语体特点。
这篇文章的语体特点主要是质朴自然,平实中含有真挚的情感,既表现了自传的语体特点,又体现了作者的人格特征。
学情分析:正处在成长逆反期的学生们对父母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学习本文要使学生们体会作者与母亲的深厚感情,领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深切的情怀。
二.学习目标1、学会概括事件,体会这些具体事件对表现人物性格和品质的作用。
2、揣摩语言,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体会母爱这种博大的情怀。
教学课时:二课时三、学生自主学习1、反复朗读课文,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写下来,借助工具书或在小组内寻求解决。
2、搜集有关“母爱”的文章、诗句、歌曲以及胡适的文章和有关材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3、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4、为母亲做一件事,可从以下提议中选一件去做,做后写下感受。
A、为母亲洗一次脚B、为母亲梳一次头C、为母亲做一顿早餐D、与母亲做一次深情拥抱四、自学成果展示1、字词展示(各组派代表将本组认为重点的字词展示到黑板上,并解说)字音:文绉绉zhòu绰号chuò庶祖母shù吹笙shēng眼翳yì词义:广漠宽恕文绉绉面红耳赤侮辱2、材料展示(理解母爱)将所搜集的关于母爱的材料和胡适的材料分组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
2 《我的母亲》【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中国传统的母亲形象,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听后谈谈你的感受。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二)认识作者和他的母亲1.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2.胡适的母亲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
时胡传年48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
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
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
当时冯顺娣只有23岁。
(三)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3.题写生字词,并进行纠错。
(四)细读课文,了解内容1.快速读一遍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一(1-4)写自己童年时身体、性格的特点,同时表达了对童年往事的追念和惋惜之情。
二(5-12)写母亲对我的直接教育和对我在做人方面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13)写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
(侧面描写)2.阅读前4自然段(1)第一段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
其中表示自己性格特点的句子是什么?“文绉绉”是什么意思?“绉”该怎样读?我总是文绉绉的。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2)这一性格的主要成因是哪两点?自身的原因: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母亲的原因: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
(3)这一段流露出对儿童游戏生活的什么感情?追念惋惜(4)第3段写作者9年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却失去了两次“发展的机会”。
《我的母亲》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体会母爱,感受真情,懂得感恩。
学习重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 体会母爱,感受真情,懂得感恩。
学习难点: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目标:(约1分钟)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2.体会母爱,感受真情,懂得感恩。
二.学习过程(一)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预习测试:1.给下列加点注音并注意其字形。
眼翳yì文绉绉zhōu zhōu 庶祖母shù绰号chuò吹笙shēng 描摹mó2.解释下列词语责罚:因过错而受责罚。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广漠:广大空旷侮辱:欺侮羞辱;使蒙受耻辱宽恕:意为饶恕的意思。
面红耳赤:脸比耳朵都红了。
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翳:凡眼内、外障眼病所生遮蔽视线影响视力的症状皆可称翳3.文学常识填空。
胡适是安徽绩溪人,1891年出生于上海。
原名嗣穈,字适之。
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
他曾留学美国,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他还是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1928年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月刊。
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
(二)二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问题,自学指导(约2分钟)要求:快速阅读,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和结构。
问题组:(1)胡适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注意留心圈出表现胡适母亲品德的词语,读后找出中心句子。
(2)母亲这些优秀的品德又是通过那些事表现出来的,请同学们细细地品读课文4-12自然段看一下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可以采用小标题加以概括)这些事又表现出她的什么品性?(3)以上几个故事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找出来,作批注。
我的母亲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章)第2课(节):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能力目标: 1.揣摩赏析语言, 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
能力目标: 2通过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学习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情感目标:3、理解母亲对“我”做人的训练, 体会母亲的深情情感目标: 3、理解母亲对“我”做人的训练,体会母亲的深情情感目标:3.理解母亲对“我”做人的训练,体会母亲的深情情感目标:3、理解母亲对“我”做人的训练,体会母亲的深情教学重点揣摩赏析语言, 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
教学难点通过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学习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时间分配自学 30分、导课 1 分、交流展示 35分、小结 4 分、巩固 0 分学习过程学案(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一)人物形象1.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母亲在“我”心中的形象?请结合文意,分别举例说明。
2.本文善于选取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性格品质。
请完成下面的表格。
有关母亲的事例母亲的性格品质对我进行学习上的督促和做(1)人上的训导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2)债主。
(3)事事格外容忍, 与家人和谐相处(4)自尊、刚气(二)语言鉴赏3.本文用词准确, 意蕴丰富, 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既有“先生”之名, 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 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 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 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 如果我能宽恕人, 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4.细节描写能起到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本文注重运用细节描写, 请反复品读下面的句子, 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1)我跪着哭, 用手擦眼泪, 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 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翳病。
医来医去, 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 有一夜她把我叫醒, 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我的母亲
学习内容第一单元(章)第2课(节): (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能力目标:1、揣摩赏析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
能力目标:2通过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学习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情感目标:3、理解母亲对“我”做人的训练,
体会母亲的深情教学重点
揣摩赏析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
教学难点
通过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学习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时间分配自学 30分、导课 1 分、交流展示 35分、小结 4 分、巩固 0 分
学习过程学案(学习过程)(学法指导)自主学习
(一)人物形象
1.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母亲在“我”心中的形象?请结合文意,分
别举例说明。
2.本文善于选取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性格品质。
请完成下面的表
格。
有关母亲的事例母亲的性格品质
对我进行学习上的督促和做
人上的训导
(1)
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
债主。
(2)
(3)事事格外容忍,与家人和谐相处
(4)自尊、刚气
(二)语言鉴赏
3.本文用词准确,意蕴丰富,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
效果。
(1)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
能跟着顽童们“野.”了。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3)如果
..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
物的和气,如果
..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4.细节描写能起到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本文注重运用细节描写,请反复品读下面的句子,谈谈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1)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翳病。
医来医去,总医不好。
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2)我母亲只忍耐着,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
这一天的天明时,她便不起床,轻轻的哭一场。
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
她先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
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
(三)仿写训练
拓展延伸
5.对文中母亲的为人、教子的方式,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6.你的母亲是如何教导你做事、做人的?请与同学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