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长征之歌测试卷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5
七律长征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①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类读了千万年而永远读之不完。
②山的逶迤..,让人想起五岭,想起五岳……..,山的险峻,山的巍峨,山的磅礴③山之美,在于悬崖峭壁,峰峦叠嶂;在于云蒙树梢,雾流涧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④山,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沉稳是他的天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⑤山,虚怀若谷,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
虽然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也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词语注上汉语拼音。
逶迤..(páng bó)..(wēi yí)磅礴(3)请在第④段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示例:生命的庄严(或:生命的神圣)(4)第⑤段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即使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也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2.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2)乌蒙磅礴走泥丸...(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3.填空题。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一般有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这首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两句表明胜利大会师已为期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标已基本实现,胜利即在眼前。
4.综合性学习。
在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之际,八年级(1)班举行了“长征精神伴我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感受长征】班级将出一期以“感受长征”为主题的板报,请你设计几个栏目。
(至少2个)示例:长征路上的故事、重走长征路、我心中的长征。
(2)【歌颂长征】班级将开展一次以“我唱长征之歌”为主题的歌唱比赛,请你为比赛设计一段开场白。
示例: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忘却的一页,它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对新中国的建立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
苏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试题答案目标导航长征事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毛主席曾经说过:“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告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本单元的课文,有的是诗歌,放声讴歌长征和红军战士的钢铁意志;有的是回忆录,真实的记述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有的是小说,刻画了感人至深的人物形象; 有的是电视剧本,逼真的再现长征途中的某一幅情景。
读读这些课文,就如同走一走长征之路,会更加理解长征的伟大意义。
本单元课文的学习目标: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了解不同作品表现同一题材的方法,感受红军的高大形象及内心世界。
记忆、背诵、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学会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写清起因、经过和结果。
《七律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这首诗和《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都是在长征取得胜利时所作。
《繁星》是巴金的一篇散文,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书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长征组歌两首》中《四渡赤水出奇兵》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 周年而作,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当年首演于北京。
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①告别②突破封锁线③遵义会议放光辉④ 四渡赤水出奇兵⑤飞渡大渡河⑥过雪山草地⑦到吴起镇⑧ 祝捷⑨报喜⑩大会师。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成,融汇长征沿途各地民间音乐和工农红军歌曲而加以发避孕药,艺术地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若干重大历史事件,构成一部宏伟壮丽的英雄史诗,塑造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光辉形象,热情讴歌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伟大胜利。
最新精选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长征之歌四《长征》节选苏教版习题精选九十八第1题【单选题】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猝然(cù)泥泞(nìng)缰绳(jiāng)溢出(yì)B、蓦地(mù)哽咽(yè)扳机(bān)刨地(páo)C、愕然(è)急骤(zhòu)牦牛(máo)掠过(lüè)D、篝火(gōu)先驱(qū)哀鸣(míng)绚丽(xuàn)【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对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猝然:突然,出乎意料。
有顷:一会儿。
旋即:不久,很快地。
B、愕然:形容吃惊。
务必:必须,一定要。
俯首:低下头。
C、惨然:文中形容很悲惨的样子。
毅然:毫不犹疑地。
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
D、沉吟: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依然:依旧,仍旧。
精干:精明强干。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体裁是电视文学剧本,文章再现了《长征》节选途中的一些情景。
B、文中运用了有详有略的写法,主要刻画了彭德怀、周团长等人。
C、本文歌颂了红军将士不畏艰苦、献身革命、严守法纪的精神。
D、特写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手法,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之特别放大(多为人的面部表情)。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彭德怀:“你冤枉他了。
”B、刘少奇:“我和彭军团长的炒面呢?”C、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D、“主席!”众人异口同声地喊。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面这段文字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网络谣言,不仅损害了公民权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秩序。
B、事实表明,网络谣言的泛滥和滋生,会扰乱许多人,使其成为受害者。
C、开展“绿色网络”进校园,是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
七律长征1.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①山是一部辞典,年轻时读它薄,年长时读它厚。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让人类读了千万年而永远读之不完。
②山的逶迤..,让人想起五岭,想起五岳……..,山的险峻,山的巍峨,山的磅礴③山之美,在于悬崖峭壁,峰峦叠嶂;在于云蒙树梢,雾流涧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④山,犹如令万人敬仰的圣贤,沉稳是他的天性,不露声色地诠释着生命的博大,生命的肃穆,……⑤山,虚怀若谷,总是乐于把丰富的宝藏奉献给热爱它的人们。
虽然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也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词语注上汉语拼音。
逶迤..(páng bó)..(wēi yí)磅礴(3)请在第④段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示例:生命的庄严(或:生命的神圣)(4)第⑤段有一处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即使搜寻世上所有的形容词也不足以涵括山的睿智。
2.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只当作平平常常的事)(2)乌蒙磅礴走泥丸...(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3.填空题。
《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一般有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这首诗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两句表明胜利大会师已为期不远,战略大转移的目标已基本实现,胜利即在眼前。
4.综合性学习。
在红军长征胜利81周年之际,八年级(1)班举行了“长征精神伴我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员,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感受长征】班级将出一期以“感受长征”为主题的板报,请你设计几个栏目。
(至少2个)示例:长征路上的故事、重走长征路、我心中的长征。
(2)【歌颂长征】班级将开展一次以“我唱长征之歌”为主题的歌唱比赛,请你为比赛设计一段开场白。
示例:长征,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忘却的一页,它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对新中国的建立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征之歌苏教版复习巩固第1题【单选题】读《七律·长征》,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尽开颜:( )。
A、所有的人脸上都出现高兴的样子。
B、脸上都有了红润的颜色。
C、大家全都笑了。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B、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C、我忽然想起:将来要在这里立个纪念碑,写上:某年某月某日,红军北上抗日,路过此处。
D、这回翻山使部队开始养成一种新的习惯:那就是用脸盆、饭盒子、茶缸煮饭吃、煮东西吃。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选出划线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 )A、随声附和(hé)贪赃枉法(wǎng)蜷起(quán)B、深恶痛疾(wù)呕心沥血(ōu)点缀(zhuì)C、大事渲染(xuān)面面相觑(qù)呜咽(yè)D、风雨如晦(huì)惟妙惟肖(xiào)澎湃(péng pài)【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好,同志们有救了”!他狂喜地喊道。
B、他急忙迎上几步,看得更清楚了,前面一个人的挎包上还有一个红色的十字。
C、不行,得赶快找部队去,救同志们的生命要紧呵。
D、而他,却在首长赶去卫生部救治的路上,拦住了他的担架……他惶惑地望着担架,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了。
【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温怒端祥围追堵接B、挎包殴打再接再厉C、警戒座落言简意赅D、频临刹时掉以轻心。
最新精选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长征之歌二老山界习题精选五第1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句子中引号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
B、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C、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
D、队伍挤得紧紧的,站累了,就在路旁坐下来,等前头喊着“走,走,走”,就站起来再走。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我们要的就是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
B、快速奔跑,勇敢抢断,巧妙传接,如此高超的球技,实在叫人眼花缭乱,扼腕叹息。
C、虽然正是初夏,各厂商对饮料消费市场早已虎视眈眈。
D、参加招聘的人太多,他本不抱希望,接到录用通知时,他高兴得泪如泉涌。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家企业改革的任务,________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
②预算即使制订得再________,在执行过程中也难免发生变化。
③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________的假酒案。
A、不止正确耸人听闻B、不只正确耸人听闻C、不只准确骇人听闻D、不止正确骇人听闻【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瑶民歇脚缴租B、欺诲攀谈煮粥C、盛饭骨碌诅嚼D、点啜澎湃倾斜【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句中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 )。
A、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征之歌习题精选
➢第1题【单选题】
根据下面这段话的意思,填在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精神上的各种缺陷,是可以通过求知来弥补的。
________________。
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以扩胸张肺。
A、这与身体上的缺陷可以借助运动来弥补有相同之处。
B、正如身体上的缺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一样。
C、借助运动可以来弥补身体上的缺陷。
D、精神上的缺陷犹如身体上的缺陷一样,可以通过运动来弥补。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找出没有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 )
A、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B、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C、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前线去显身手呢?
D、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B、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
C、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
D、不管山路十分曲折艰险,他也坚持向上登。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填入下面句子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卫生员了两声,突然抓起一把野菜,光火地:“都是敌人的围追堵截,逼得我们走草地,逼得我们吃草。
”
A、啜泣
B、呜咽
C、抽噎
D、哭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第一单元长征之歌一七律长征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磅礴..()()wēi yí()() 岷.山()云yá()2.揣摩下列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2)乌蒙磅礴走泥丸...()(3)三军过后尽开颜..()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听到党的十八大在北京胜利召开的消息后,全班同学笑逐颜开....。
B.安倍已经向韩国派遣特使,寻求改善日韩关系;而在地区局势中更重要的中日关系,安倍也不可能等闲视之....。
C.光荣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伟大英明的领袖毛主席在长期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领导人民军队和革命人民胜利走过了万水千山....。
D.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于牺牲,以气势磅礴....的英勇气概战胜了千难万险,终于与红十五军团在陕北胜利会师,完成了可歌可泣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4.下面语段中画线处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或指出病因。
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
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
②通过开展发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③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市民的素质。
(1)①处重复啰嗦,修改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处“短信”后面应加上“的活动”,该句的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③处语序不当,修改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填空题。
(1)律诗属于近体诗,讲究____________,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通常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简称________、________。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超过八句,十句以上则称____________。
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依次是首联、________、________和尾联。
《长征组歌》两首1.找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项。
(1)横.断山(B)A.横.直B.蛮横.C.横.刀D.横.贯(解析:B项“蛮横”的“横”读hèng,其余的读héng。
)(2)亲人送水来解.渴(A)A.押解. B.解.剖 C.解.密 D.解.嘲(解析:A项“押解”的“解”读jiè,其余的读jiě。
)2.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飞度泥毡雪皑皑军民鱼水调虎离山(2)侵衣充饥野茫茫千捶百炼用兵如神(1)度改为渡(2)捶改为锤3.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2)题。
①今天,中华民族又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虽然再没有雪山和草地,但道路同样曲折而漫长,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面临着更为长期、更为严峻的考验。
②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建设新长征路上的主人。
③走向21世纪的中国少年,一定要接过长征前辈的火炬,让它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1)请在第②句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
(2)第①句和第③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第①句:我们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
第③句:让它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
4.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使其与前面构成排比句。
他们,走在路上,不知道脚下的路有多长,却走出了新天地;他们,走在山上,不知道脚下的山有多高,却翻越了人民头上的大山;他们,走过大江,不知道脚下的江有多宽,却跨越了历史的长河。
5.综合性学习。
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继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某中学八年级(4)班将举行一次特殊的主题班会,邀请居住在学校附近的老红军——蔡爷爷到班里做报告。
现在请你也来参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假如请你去邀请蔡爷爷,你会怎么说?示例:蔡爷爷,听说您是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英雄,我们大家都很敬仰您,想请您给我们讲讲长征中的故事,行吗?(2)为营造一种热烈气氛来激励同学们学习长征精神,你将在黑板上写上怎样的标语?示例:弘扬长征精神,争做文明学生。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参考答案长征组歌》第六乐章《飞渡大渡河》讲述了红军在长征中跨越大渡河的艰辛历程。
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红军战士们的坚定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他们面对着险恶的天气和汹涌的河水,仍然勇往直前,最终成功地渡过了大渡河,向着新的胜利前进。
问题:1、《飞渡大渡河》是《长征组歌》的第几乐章?(1分)答:第六乐章。
2、《飞渡大渡河》讲述了什么历程?(2分)答:红军在长征中跨越大渡河的艰辛历程。
3、在这首歌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红军战士们的什么精神?(2分)答:坚定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4、红军在渡过大渡河时面对了什么困难?(3分)答:险恶的天气和汹涌的河水。
5、红军最终是否成功渡过了大渡河?(2分)答:是的,红军最终成功地渡过了大渡河。
6、红军渡过大渡河后向着什么方向前进?(2分)答:向着新的胜利前进。
二)阅读《老山界》一文,回答问题(30分)老山界》一文讲述了红军在长征中经过老山界时的情景。
在这个过程中,红军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还要应对敌人的追击和围攻。
在这样的情况下,红军战士们仍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不屈不挠地前进,最终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问题:1、《老山界》一文讲述了什么情景?(2分)答:红军在长征中经过老山界时的情景。
2、红军在老山界面临了什么考验?(3分)答:红军在老山界面临了自然环境的严峻考验和敌人的追击和围攻。
3、红军战士们在面对考验时保持了什么信念?(2分)答:坚定的信念。
4、红军战士们在面对考验时表现出了什么品质?(3分)答:不屈不挠的精神。
5、红军最终是否突破了敌人的防线?(2分)答:是的,红军最终成功地突破了敌人的防线。
6、红军突破敌人防线后向着什么方向前进?(2分)答:向着新的胜利前进。
7、文中提到的“雷公岩”是什么地方?(3分)答:雷公岩是老山界上的一处山崖。
8、文中提到的“老君炉”是什么?(3分)答:老君炉是一种可以用来烧火取暖的简易炉子。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含1-7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①长征的每段路程都上演过生离死别的悲壮故事,让老红军们刻骨铭心的,是一段段血与火、生与死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chuí炼出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指战员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全面展示。
②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澎湃.的波涛推出,把绚.丽的日出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于悬yá崖,让雄鹰展翅翱翔于蓝天!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流芳万古!③走在新长征的路上,我们应发扬与继承红军长征精神,使之成为推动我们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
我们回忆长征、纪念长征,就是要把红军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一代代传下去,艰苦奋斗,众志成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线的词语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2分)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澎湃.(pài)绚.丽(xuàn) chuí(锤)炼悬yá(崖)3.请在第②段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
(2分)示例:那舍己为人的肝胆豪情4.第③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
(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第一处:我们应继承与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第二处: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的伟大胜利。
5.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2分)(1)骨碌焉巴腾细浪白雪皑皑踉踉跄跄(2)火燎抽噎湿漉漉草毯泥毡剌入肌骨(1)“焉”改为“蔫”(2)“剌”改为“刺”6.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B )(2分)A.律诗属于近体诗,讲究声律、对偶,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通常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简称五律、七律。
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依次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B.《<长征组歌>两首》选自《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合唱组歌,是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5周年而作,由10个乐章组成。
C.特写是影视艺术的一种手法,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使之特别放大(多为人的面部表情)。
D.《草》的作者是现代作家王愿坚,《<长征>节选》选自电视文学剧本《长征》。
(解析:B项应为“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
)7.按要求默写。
(每空1分,共10分)(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毛泽东《七律长征》)(3)《七律长征》中总写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遇到的困难和他们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的句子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七律长征》中描写红军渡江夺桥的句子是: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二、阅读理解(含8-21题,共40分)(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8-12题。
(14分)红军鞋刘耀辉①我们来到大雪山下。
当地老百姓把大雪山叫作“神山”,意思是说除了“神仙”,就连鸟也飞不过去。
还有的说,有一年天旱,人们抬着菩萨上山求雨,事先没有吃斋,“神仙”一怒,把人都扣下了,一个也没下来。
我们不信什么“神仙”,但也感到大雪山有点神秘可怕。
②毛主席知道了这情况,教育大家说:“神山”不可怕,红军应该有志气,和“神仙”比一比,一定要翻过山去。
这些话给了我们莫大的鼓舞。
③出发前,上级规定每人要准备两双鞋,把脚保护好。
④我除了脚上的烂草鞋外,就剩一双拴在皮带上的“量天尺”了。
我把它解下来,用手掂量着,心头涌起很多感想。
一首在江西中央根据地流行的山歌又在耳旁萦绕着:送得哥哥前线去,做双鞋子赠送你,鞋上绣了七个字,红色政权万万岁。
⑤想起这首山歌,也就想到我们离开老根据地时的情形。
一位老大爷拉着我的手,把一双“红军鞋”塞给我。
这是双非常结实的布鞋,鞋帮上绣着“慰劳红军战士”“杀敌立功”的字句。
他说:“孩子,这鞋一到红军的脚上,那就成了‘量天尺’了,地再广,山再高,你们也能把它‘量’完。
”从那以后,这双鞋就挂在我的腰间,成为我最好的伙伴。
⑥记得在离开江西的最后一次战斗中,我的脚负伤了。
当时既没有医药,也没有担架,我只得每天拖着负了伤的脚,艰难地走着。
实在坚持不住了,我第一次从腰里解下“量天尺”,穿在脚上。
鞋底软绵绵的,特别舒服。
一穿上它,就想起了老根据地人民的希望,也就忘了伤痛。
不久伤口好了,我的鞋底也磨去不少,舍不得再穿,就又把它包起来挂在腰上。
⑦打遵义,我们连担任攻城任务。
打得正有劲,我突然感到腰部有些疼痛。
仔细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穿过鞋子,紧挨在腰骨旁的皮肤上。
同志们见了,都说这真是“救命鞋”。
可是我也很惋惜,因为鞋子被穿了个窟窿。
以后,我就更加爱惜它了。
⑧天蒙蒙亮,我们就开始爬山。
朝上望望,只见云雾蒙蒙,山顶直插云霄。
再往上走,天气突然变了,狂风吼叫,雪花飘飘。
狂风夹着鸡蛋那样大的冰雹,吹打在我们只穿着一件夹衣的身上,真像刀刮一样。
这时,我只觉得呼吸紧迫,浑身无力,只要稍微一松劲,脚就抬不起来了,但又不敢坐下来休息。
我亲眼看见有三个同志坐下来抱在一起想暖和一下,但他们再也没有站起来。
我是个炮兵,肩上扛着四十五斤重的迫击炮筒,走起来就更难了。
我踏着前面像雪梯似的脚印,一步一步往前移,脚被雪冰得失去了知觉,曾几次跌倒。
每次倒下,看到脚上的“量天尺”,。
⑨终于爬过了雪山。
我坐在山根下的一棵树旁边,低头看那双“量天尺”,沾满了冰泥,脏得不成样子,真有些心痛。
幸好除了子弹打的那个洞以外,别处还没有破,我赶忙把它解下来,磕掉泥巴,又挂在腰上。
(选自《经典重读·名家笔下的长征》,有删改) 8.作者开头写当地老百姓把大雪山叫作“神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3分)突出大雪山自然环境的险恶,渲染其神秘可怕,从侧面衬托了红军战士翻越大雪山的坚定决心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9.文中引用江西中央根据地流行的一首山歌,有何作用?(2分)引发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丰富了行文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10.精读第⑤~⑦段,回答问题。
(4分)(1)第⑤~⑦段记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老大爷送“我”一双红军鞋——“量天尺”;“我”在行军途中因负伤,穿上“量天尺”而忘却伤痛;遵义战役时,“量天尺”替“我”挡住子弹,让“我”躲过一劫。
(2)从全文来看,第⑤~⑦段采用了哪种写作顺序?有何表达效果?插叙。
补充交代了红军鞋的来历及其对“我”的帮助和精神鼓舞,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11.请结合语境,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选文第⑧段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
(3分)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自然环境的恶劣和红军战士爬雪山时的艰苦,衬托了红军战士坚强无畏的革命精神。
12.请发挥想象,在第⑧段空白横线处补一句话,描写“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2分)示例:我心里就感到一股热劲,好像有许多老根据地的老乡扶起我,在背后推着我前进。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3-16题。
(12分)抢占九峰山王树增九峰山,位于广东与湖南边界,是从广东进入湖南的咽喉之地。
聂荣臻认为万一粤军先于红军占领了乐昌,西进的通道就等于被堵死了,因此必须抢先占领九峰山制高点,保证军委纵队安全通过。
阴雨变成了大暴雨,天地瞬间一片昏暗,山涧中唯一的一条小路已被红军挤满,数万人的长长的队伍在大雨中缓慢地向前蠕动着。
四团政委杨成武在拥挤的人流中看见了第九军团军团长罗炳辉,高大的罗炳辉因为马丢了正艰难地走在前堵后拥的队伍中,杨成武立即把自己的马送给了罗炳辉。
山涧小路上的情形让耿飚和杨成武产生了巨大的担忧:现在,几乎所有的红军部队都被压到一条狭窄的道路上,如果前面的九峰山拿不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耿飚和杨成武带领着四团开始不顾一切地向前跑。
巨大的雷声和粗大的雨鞭把马吓坏了,无论如何也不肯再向前一步。
耿飚立即弃马和部队一起跑,跑着跑着,就觉得浑身颤抖不止,他知道自己的疟疾又犯了。
他向身边的师长陈光嘟囔了句什么,陈光一个劲儿地点头:“要得!要得!”实际上,在暴雨中奔跑的陈光什么都没听见。
四团的红军跑到九峰山下就开始往山上爬,他们不知道在山的另一面,粤军也正在往山上爬,且粤军比红军离山顶更近一些。
但是,狂风暴雨帮了红军的忙,粤军是顶风,红军是顺风,结果刚刚上了山的粤军还没来得及设置阻击阵地就被爬上山来的红军赶了下去。
占领了山顶的红军立即开始挖工事,队伍中有人还穿着从苏区穿出来的短裤,因此在大雨中被冻得瑟瑟发抖。
发着高烧的耿飚嘴上起了一串水泡,师长陈光给他卷了一支旱烟让他提神。
大雨停了,粤军的反击也开始了。
在四团与粤军交火的时候,九峰山相邻的山头上插满了红军的红旗,枪声此起彼伏。
在两侧部队的全力掩护下,军委的两个纵队以及其他红军部队从山下狭窄的山路上滚滚而过。
红军全部通过九峰山一线的消息传到了南昌,蒋介石这才明白那个陈济棠一直在和他耍把戏,其“通共”程度比想象的还要严重且恶劣。
恼怒的蒋介石给陈济棠发去一封措辞严厉的电报,声称要对陈济棠动用刑法:“……平时请饷请械备至,一旦有事,则拥兵自重……着即集中二十七个团兵力,位于蓝山、嘉禾、临武之间阻截,以赎前愆。
否则本委员长将执法以绳……”而陈济棠在蒋介石的电报上只草草地写下了几个字:本电报转发至团长为止。
(选自《长征》,有删改) 13.通读全文,说说红军要抢占九峰山的原因有哪些?(2分)九峰山是从广东进入湖南的咽喉之地,抢占了九峰山才能保证军委纵队安全通过。
14.在抢占九峰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突出了红军将士怎样的精神品质?(4分)红军遇到的困难有大暴雨,衣衫单薄,生活难;山路狭窄,人员众多,行路难;敌人抢占,且敌人比红军离山顶更近,处境难。
反衬出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
15.结合文意,体会“数万人的长长的队伍在大雨中缓慢地向前蠕动着”中“蠕动”一词在表达上的作用。
(3分)“蠕动”意思是如昆虫爬行一般,突出了红军队伍行军速度之慢。
既反映出行军环境的恶劣,也揭示出当前军情的紧急。
16.请结合语境,说说画线句写马受惊有何作用?(3分)反映了红军抢占九峰山时的雷声和暴雨之大,环境之恶劣,烘托了红军战天斗地的坚强意志。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7-21题。
(14分)背叛余显斌将军派人下山去找粮。
多少天了,我们断了五谷,只有吃皮带,吃草根。
总之,能吃的东西我们都吃了,除了石头和树木外。
将军挠着后脑勺说,不行,得弄点粮食,不然的话,咋打仗?王老蔫一听,扶着树干站起来,自告奋勇道,我去。
将军打量了一下他,问道,你去?王老蔫点点头,告诉我们,他熟悉路,就像熟悉自己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