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30.78 MB
- 文档页数:117
最新2017年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1消息二则【导学目标】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
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重点)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难点)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
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ū) 溃.退(kuì) 荻.港(dí)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2017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学校:任课班级:任课教师:2017 月日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2017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1 消息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消息相关知识。
认识消息体裁的特点。
了解消息的六要素,把握消息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1、把握消息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情感鲜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1、理解消息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消息的特点,重点把握消息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教法学法:讨论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延伸拓展法。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导入图片展示渡江战役图片渡江战役示意图二、预习展示根据你的课外预习,说说你了解的消息的有关常识:1.定义2.种类3.特点4.要素5.结构三、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消息的特点、结构形式等有关知识。
2、根据所学消息的知识理清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学习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消息的有关知识:(一)消息的概念:消息是新闻的一种,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也叫消息。
消息是一种报纸文体,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
(二)消息的三个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三)消息的结构消息的结构有五部分:标题(分为:正题、引题、副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消息事实。
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引题、主题、副题。
正题(也叫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第26课《诗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1.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2.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板书课题:诗词五首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学生齐读二、教读《饮酒(其五)》1.了解作者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
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
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背景链接《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借“饮酒”之名,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饮酒》(其五)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3.文体知识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形式,也说古风、古诗。
4.放声吟诵,读出节奏(课件播放录音)(1)读准字音。
结庐.(lú)车马喧.(xuān)东篱.(lí)相与还.(huán)(2)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3)学生读课件出示要求:①读音准确②停连恰当③富有节奏④读出情感(自由读,点生读,师指导)5.借助注释,疏通诗意课件展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第13课《唐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3.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难点】1.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2.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师:“唐代是诗的时代。
”唐诗流派众多,名家辈出,佳作迭现,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诗,走进历史,走进情怀,去感受唐诗独有的魅力。
(板书:唐诗五首)二、出示目标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2.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
3.结合相关背景,领会诗歌主旨,把握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学生齐读三、教读《野望》1.了解律诗(1)律诗的基本特征课件出示:律诗:近体诗的一种。
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一般说来,每首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应是对偶句。
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一般说来,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此外,也有十句以上的律诗,称“排律”或“长律”。
(2)把握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元代范德机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
课件出示: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
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最新2017秋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精品版1消息二则知识与技能1.了解消息的要素和消息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2.理清文章内容、层次并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情感鲜明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批注方式来把握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情感,并在交流互助中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09课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美丽的颜色》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作者在一次科学实验中,发现了美丽的颜色,从而引发了对科学研究的热爱。
课文通过讲述作者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文学色彩,适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和感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对科学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一些科学术语和概念感到困惑,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释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过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较为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科学概念和术语,了解实验过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的科学概念和术语,了解实验过程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2.教学难点:对一些科学术语和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实验过程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对课文中的科学概念和术语进行初步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颜色,如彩虹、夕阳等,引导学生关注颜色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颜色是怎么来的吗?”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第9课《美丽的颜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记述的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2.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的情味。
3.感受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1.了解文中记述的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2.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的情味;感受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居里夫人作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熠熠闪光,她的一生是伟大的,也是美丽的。
正如她发现的镭一样,放射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这光芒照射了百年,并且越来越光彩夺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居里夫人的世界,来感受也那美丽而伟大的灵魂。
(板书: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二、出示目标,学生齐读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了解文中记述的居里夫妇提炼镭的过程,把握本文作为传记的主要特点。
2.感受本文的语言风格,品味语言中的情味。
3.感受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坚韧、忘我、淡泊的人格魅力。
——学生齐读三、预学展示,字词积累课件展示:1.作者名片艾芙·居里(1904—2007),居里夫妇的次女,《居里夫人传》的作者,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
2.识别文体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的节选。
3.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
简陋.(lòu )燥.热(zào )冻僵.(jiānɡ )镭.(léi )钋.(pō )沉淀.(diàn )炽.热(chì)幼稚.(zhì )轮廓.(kuò )踱.(duó )窒.息(zhì )吹嘘.(xū )骤.雨(zhòu )气氛.(fēn )筋.疲力尽(jīn )(2)理解词义炽热:温度高,极热。
猝:突然。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2017(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4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
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晓得世界大事,了解世界变化。
那第9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明确研究目标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观点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
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