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第十章 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与评价20
- 格式:pdf
- 大小:2.32 MB
- 文档页数:38
第十二章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与评价异常解释评价概况一次面积性的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总可以发现一批异常。
但并非所有异常都与矿化有关,而且,由工业矿床引起的异常是少数,大多数异常可能由分散矿化或非矿化成因形成。
因此,对所发现的异常进行解释评价和筛选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我国的异常解释评价现况是:1.化探工作实践证明,发现异常容易,解释评价难。
2.目前异常解释评价中,定性解释多,定量评价少,定量评价难。
主要还处于经验评价阶段,虽也有不少向定量评价发展,但总体成效不明显,定量评价的方法较少。
3.正在从单纯针对异常评价异常,向与地质、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评价。
目前,在联系地质背景进行异常解释评价时,常常将地层、岩体、变质作用、岩浆作用与成矿联系简单化的倾向①缺乏将球化学省、区、带与局部异常与区域地球化学动力学系统相联系;②缺乏将整个区域地质发展演化与元素迁移演化、富集集中的过程相联系;③缺乏将以上二者作为一个体系来考虑。
4.“高、大、全”异常评价易,弱小异常评价难,浅部矿化异常评价易,深部矿(包括隐伏矿和盲矿)异常评价难。
5.成矿成晕是一复杂过程,矿与异常不存在简单的比例或函数关系。
已有的化探找矿实践证明,常常出现大异常无矿,小异常有矿,强异常是小矿而弱异常是大矿。
显然,异常的大小,强弱,指示元素的多少,常与矿体的埋深,矿化的规模、矿化的类型,景观地球化条件等有关。
6.矿与非矿是以现代工业品位来确定的,它是一个经济指标,而不是一个地质标准。
第一节异常解释评价的依据异常解释与评价的依据是:1) 运用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内生及表生条件下各元素分散、集中等)和各类地球化学作用(成矿、成岩地球化学作用)的基本规律,说明化学元素含量变化及其自然组合。
2) 运用各类典型矿床矿异常的基本特征,包括组分、含量及其变化(均方差、衬度、元素含量相关性、相关元素含量比值及其衬度比值变化),异常地段形态、规模及分带性(纵向、横向、侧向)等,类比和评价未知异常的含矿性。
2005年第3期 矿 产 与 地 质第19卷2005年6月M IN ER A L R ESOU R CES A N D G EOL O GY总第109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中的几个问题樊建强1,吴金凤2,吴晓峰1,花林宝2,颜自给31.江苏有色华东地勘局807队,江苏南京210041;2.江苏有色华东地勘局814队,江苏镇江212005;3.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摘 要: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区分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以及就此提出远景预测区。
文章就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时对异常元素组合、规模、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带性、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异常所处的地球化学场以及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探讨,旨在从诸多方面对地球化学异常进行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科学、真实地体现出异常存在的价值,以取得更理想的地质效果。
关键词:地球化学勘探;异常评价;综述;地球化学特征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5)03-0306-041 关于地球化学异常1.1 地球化学异常的由来自20世纪30年代初前苏联首次开展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后,地球化学异常这个术语就出现了。
1936年, . .萨弗罗诺夫首先提出了矿床分散晕的概念。
所谓矿床分散晕是指矿体周围或附近存在的与成矿作用有关的特征元素的高含量带。
随着地球化学找矿实践的深入,人们发现,地球化学异常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现象,例如:绝大多数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包围矿(化)体,呈同心或偏心状,但也有少数元素如Hg、Ag等异常远离矿体呈离心现象;矿(化)体和其它地质体(地层、构造、岩浆岩)都能引起异常;地球化学异常可以表现为正异常,也可以表现为负异常等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就出现了比较合理的地球化学异常定义,地球化学异常即指地质体中地球化学指标与周围背景有着不同的现象。
1.2 异常下限的确定化探方法通常使用下式来确定异常下限:C a=C o+nS式中C a为异常下限,C o为背景值,S为均方差, n值一般取1~3之间。
地球化学测量法(1)地球化学测量法的基本原理:地球化学测量主要是通过发现异常、解释评价异常的过程来进行找矿的,而地球化学异常又是相对于地球化学背景而言的。
所以说研究地球化学异常是化学探矿的最基本问题。
1)地球化学背景与背景含量:在无矿或未受矿化影响的地区,区内的地质体和天然物质没有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且元素含量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地球化学背景,简称背景。
正常含量也叫背景含量。
元素呈正常含量的地区称背景区。
背景区内,元素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故背景含量不是一个确定的值,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的值。
背景含量的平均值为背景值。
背景含量的最高值称为背景上限值,或称背景上限。
高于背景上限值的含量就属于异常含量。
因此,也可以称背景上限值为异常下限。
2)地球化学异常与异常值:在广大背景区中,往往有一部分天然物质及地球化学特征与背景区有显著不同,这就是地球化学异常。
如果用数值来表达异常的特征,则该值叫地球化学异常值。
其对应的地区称为地球化学异常区,简称异常区。
3)地球化学异常的分类:地球化学异常可分为在基岩中形成的异常-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原生异常)和由岩石、矿石遭表生风化破坏后,在现代疏松沉积物、水及生物中形成的异常-次生地球化学异常(次生异常)。
根据规模大小,又可将地球化学异常分为三类:地球化学省、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区域异常)和局部地球化学异常(局部异常)。
4)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分类:根据地球化学找矿取样介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下列五类: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即分散流测量)、水化学测量、气体地球化学测量。
上述各类地球化学找矿方法中,以前三种最常用,比较成熟且找矿效果也较好。
(2)地球化学测量法的工作方法1)定点及编号:将采样点的位置准确地标定在相应的图件上称为定点。
测区用规则测网采样时,将测量结果换算成坐标落在图件上就行了。
采样点的误差最好不超过点线距的1/20-1/10。
若用不规则测网采样时,定点的误差要大些,一般要求定点的误差在相应图中不超过1mm。
课程习题集绪论1.地球化学勘查的研究对象?2.地球化学勘查的分类?3.地球化学勘查的作用?4.地球化学勘查的特点?5.勘查地球化学的概念?6.勘查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第一章地球化学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1.地球化学背景;2.地球化学异常;3.原生分散晕;4.次生分散晕二、简答题1.地化异常的分类?2.分散晕与异常的异同?3.研究克拉克值的地球化学找矿意义?4.化学元素在各类岩浆岩中的分配特征?5.化学元素在各类沉积岩中的分配特征?6.地壳中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哪些?7.元素迁移的方式有哪些? 8.元素迁移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第二章岩石地球化学测量一、名词解释1.渗滤作用;2.扩散作用;3.指示元素;4.线金属量;5.面金属量;6.浓度分带;7.组分分带;8.轴向分带;9.纵向分带;10.横向分带;11.同生异常;12.后生异常;二、简答题1.指示元素的分类?2.化探工作对指示元素的要求有哪些?3.简述热液矿床岩石地化异常的形成机理?4.成晕元素迁移的方式有哪些?5.成晕元素的赋存形式有哪些?6.简述渗滤作用与扩散作用的区别?7. 异常组分的沉淀受哪些因素控制?8.影响热液矿床原生晕发育的地质控制因素有哪些?9.举例说明卤族元素在成矿成晕中的作用? 10.热液矿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11.原生晕外部形态的分类? 12.岩浆矿床原生晕的特征?三、论述题1.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第三章土壤地球化学测量1.微量元素在土壤剖面中的分配特征有哪些?2.成矿元素的次生分散有哪些?3.土壤中指示元素的存在形式如何?4.简述残积物中同生碎屑异常的特征?5.简述上移水成异常的特征?6.简述侧移水成异常的特征?7.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有哪些方面?第四章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一、名词解释1.分散流;2.分散流流长;3.一级水系;4.碎屑分散流;5.化学分散流二、简答题1.分散流的形成?2.碎屑分散流在水系中的哪些部位容易沉淀?3.水系沉积物在矿产勘查中的应用有哪些?第五章水文地球化学测量1.天然水中正常的化学成分有哪些?2.简述水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3.氧化作用与电化学作用形成的水晕有哪些不同? 4.简述水化学异常的特征? 5.简述水化学测量的应用?第六章气体地球化学测量一、简答题1.简述汞气地化异常的形成?2.土壤中汞气地化异常的控制因素有哪些?3.简述汞气测量的适用条件? 4.简述汞气测量的应用?二、论述题1.简述气体地化异常的形成机理?第七章其它化探方法及新方法一、名词解释1.生物地球化学测量;2.生物地化异常;3.地植物学异常;4.气液包裹体;5.均一温度;6.爆裂温度;7.盐晕法二、简答题1.植物地化异常的一般特征?2.植物地球化学测量的应用条件?3.热晕法的原理?4.蒸发晕法的原理?5.稳定同位素化探有哪几方面的应用?6.伽玛能谱测量的物理学依据?7.伽玛能谱测量找金矿的地质学依据?8.航空化探包括哪几种方法?9.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的含义?第八章地球化学调查工作方法1.化探试验研究工作包括哪些内容?2.化探工作设计书的编写内容3.什么叫做采样单元?4.规则测网的采样布局?5.区域化探工作的目的及采样布局?6.化探普查工作的目的及采样布局?7.化探详查工作的目的及采样布局?8.岩石测量的采样对象、采集方法及技术要求?9.土壤测量的采样对象、采集方法及技术要求? 10.水系沉积物测量的采样对象、采集方法及技术要求?第九章地球化学样品分析一、名词解释1.检出限;2.分析灵敏度;3.精确度;4.准确度;5.随机误差;6.系统误差;7.容量法;8.比色法;9.重量法二、简答题1.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的特点?2.化探对分析技术的要求?3.发射光谱分析的原理?4.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5.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原理?6.电子探针分析的原理?7.色谱分析的原理?8.电化学分析的原理?第十章化探资料整理及异常解释评价一、简答题1.地球化学图件有哪几种类型?2.异常评价的内容有哪些?3.异常评价的依据有哪些?二、论述题1.异常解释评价的方法?。
2005年第3期矿产与地质2005年6月M IN ER A L R ESOU R CES A N D G EOL O GY第19卷总第109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中的几个问题樊建强1, 吴金凤2, 吴晓峰1, 花林宝2, 颜自给31. 江苏有色华东地勘局807队, 江苏南京210041;2. 江苏有色华东地勘局814队, 江苏镇江212005;3.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 广西桂林541004摘要:地球化学异常评价的主要任务是区分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以及就此提出远景预测区。
文章就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时对异常元素组合、规模、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带性、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异常所处的地球化学场以及异常所处的地质背景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探讨, 旨在从诸多方面对地球化学异常进行评价, 更加全面、客观、科学、真实地体现出异常存在的价值, 以取得更理想的地质效果。
关键词:地球化学勘探; 异常评价; 综述; 地球化学特征中图分类号:P 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5 03-0306-041关于地球化学异常1. 1地球化学异常的由来自20世纪30年代初前苏联首次开展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后, 地球化学异常这个术语就出现了。
1936年, . . 萨弗罗诺夫首先提出了矿床分散晕的概念。
所谓矿床分散晕是指矿体周围或附近存在的与成矿作用有关的特征元素的高含量带。
随着地球化学找矿实践的深入, 人们发现, 地球化学异常呈现出更为复杂的现象, 例如:绝大多数元素的地球化学异常包围矿(化体, 呈同心或偏心状, 但也有少数元素如Hg 、Ag 等异常远离矿体呈离心现象; 矿(化体和其它地质体(地层、构造、岩浆岩都能引起异常; 地球化学异常可以表现为正异常, 也可以表现为负异常等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就出现了比较合理的地球化学异常定义, 地球化学异常即指地质体中地球化学指标与周围背景有着不同的现象。
1. 2异常下限的确定化探方法通常使用下式来确定异常下限:C a=C o +nS式中C a 为异常下限, C o 为背景值, S 为均方差, n 值一般取1~3之间。
地球化学解析地壳中的地球化学异常现象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地壳这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中隐藏着许多神秘的现象,其中地球化学异常现象就是引人入胜的一部分。
那么,什么是地球化学异常现象呢?简单来说,它指的是某些元素或化合物在特定区域内的含量明显偏离了正常的地球化学背景值。
要理解地球化学异常现象,首先得明白地球化学背景值的概念。
地球化学背景值就像是一个基准线,它反映了在广大正常地质环境中元素或化合物的平均含量。
当某个区域内的元素含量显著高于或低于这个背景值时,我们就说出现了地球化学异常。
地球化学异常现象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
其中,地质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例如,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岩浆会携带大量的成矿物质上升到地壳的浅部。
随着岩浆的冷却和凝固,这些成矿物质可能会在局部地区富集,从而导致地球化学异常。
再比如,在变质作用中,岩石中的元素会发生重新分配和组合,也可能造成某些元素的异常聚集。
地壳中的构造运动也能引发地球化学异常。
断裂带、褶皱等构造可以成为成矿物质运移和沉淀的通道和场所。
沿着这些构造带,元素可能会发生迁移和富集,形成明显的地球化学异常带。
另外,沉积作用同样会导致地球化学异常。
在沉积过程中,不同的沉积环境会使得某些元素更容易沉淀和积累。
例如,在还原环境的沉积盆地中,一些亲硫元素如铜、铅、锌等可能会大量聚集。
地球化学异常现象在矿产勘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地球化学异常的研究和分析,地质工作者可以圈定潜在的矿化区域,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重要的线索。
比如,在寻找金矿时,如果在某个区域检测到金元素的含量异常高,那么这个区域就很有可能存在金矿体或者金矿化带。
除了矿产勘查,地球化学异常在环境保护方面也能发挥作用。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量的污染物进入到环境中。
通过监测土壤、水和大气中的地球化学异常,我们可以了解污染物的分布和迁移情况,从而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然而,地球化学异常的研究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地球化学异常的查证方法及效果2011-04-04 15:39:21| 分类:地质矿产论坛|举报|字号订阅地球化学异常的查证方法及效果探矿者地球化学异常查证,是地球化学勘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检验地球化学勘查效果的试金石.目前在固体矿产调查评价中,很大部分是异常查证项目;因此,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查证工作,提高找矿效果.地球化学异常查证现状依赖肉眼观察,作为肯定或否定异常的准则有部分异常查证工作者,因不太了解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机理和提供的矿化信息,在异常查证中常依赖于肉眼地质观察,并把能否见到地表矿化作为肯定或否定一个异常的准则;没有认识到化探工作能把辨认矿化的直接信息能力,从人类肉眼的万分之几提高到百万分之几的微观矿化的现实.在华东地区,大量有待找寻的矿床因覆盖或埋藏较深或是类型特殊,难以识别而未被发现,在面临这一找矿难度愈来愈大的特点和任务面前,勘查地球化学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并显示无比的优越性.区域化探异常查证的目的,决不单纯是追踪异常中有无肉眼可见的矿化,而是要收集有关异常更详细的规模,形态,强度及其地质资料,以便作进一步筛选,挑出有找矿意义的异常进行化探详查(二级查证).(野外缺乏现场分析,不能及时指导野外工作在异常查证中需要配备野外现场分析手段(仪器),以便及时取得样品分析数据,指导探矿工程布置和做到查证异常的完整性;而在固体矿产异常查证中,往往做得不是十分完善;有的仅凭肉眼在地表观察到的矿化迹象,就布置探槽揭露,甚至布置钻探工程验证;而多数情况下,由于没有掌握异常的细节和浓集部位,探矿工程验证,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例如有一个铜矿评价项目,根据地表观察在铜矿化不同地点,布置#个钻孔,每个孔深,,结果仅见铜矿化或极薄的铜矿体,没有达到找矿的目的;尔后在超出原钻探的范围内,布置大比例尺土壤测量,结果圈定了#个/0异常,浓集中心十分显著,而原布置#个钻孔都位于/0异常浓度的外带,当然钻探验证仅见铜矿化就不足为奇了;如果有化探资料作指导,把钻孔布在/0异常浓度当中,内带中,见矿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其次,在采集化学样品(刻槽或劈心)之前,事先按一定间距(如.,)系统采集连续拣块样,在野外做现场分析了解矿化的富集地段,确定刻槽或劈心取样的位置,减少盲目采样(或多采或漏采样品),提高采样效果和准确性,并能合理圈定矿体边界;特别是对肉眼不易识别的矿种,这种事先了解矿化富集地段,再采集化学样品的程序尤为重要.未把握全局,过早地把工作重点放在局部地段在查证区域化探异常时,在山区或丘陵地区,一般可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原圈定的异常较大范围内加密取样,以控制异常全局;在此基础上,根据异常特征,布置少量土壤剖面,追踪异常源,提供进一步查证的依据.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对异常全面控制不够,没有在异常范围内普遍加密水系沉积物测量,过早地把重点放在局部地段,其结果是对异常的形态,浓集中心和分解出多少个局部异常亦无法确定,当然对异常的找矿意义无法作出正确的评价.化探与地质的结合及其与物探工作的配合不够目前,需要避免在异常查证中,只考虑化探工作,而很少考虑化探与地质工作结合的问题;同时也要避免当地表见到矿化后,就只用地质方法进行评价,而放弃利用已有化探指示找矿信息,甚至放弃原先计划的化探工作(如小面积大比例尺化探详查).当地质工作难以深入下去,达不到预期效果时,就停止查证工作,其结果是异常查证不了了之.其次,当化学样品位达不到工业要求时,就认为没有找矿意义,很少进行综合研究,进行科学推论.而实际上只要异常是客观存在的,就有可能是矿化达到地表,而矿体是隐伏的,这时就应考虑使用物探方法来了解深部矿(化)体的产状,延伸,埋深等特征,为钻探深部验证提供依据.总之,在异常查证中,地质调查评价的依据仍是化探提供细微的矿化信息;根据矿化有利地段(异常浓集中心)布置探矿工程,并尽可能采用物探方法了解深部矿化信息,为寻找隐伏矿体提供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在异常查证中取得显著的找矿效果和重大突破.地球化学异常查证方法地球化学异常查证,是固体矿产调查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如何发挥化探异常在找矿中的作用,是广大从事异常查证工作者必须完成的目标和任务.在异常查证和固体矿产调查评价时,要始终坚持"化探先行,加现场分析,逐步缩小找矿靶区,地质评价为主,物探配合寻找隐伏矿体"的技术方法和思路.%)(分解区域化探异常由(*%+万区域化探圈定的大量异常,首先要进行全面,系统地推断解释和评序,以便筛选出具有找矿远景的异常,开展异常查证工作.经过异常筛选和评价一般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筛选出单个面积较大的局部异常;二是筛选出密集分布的异常带(群).根据上述两种情况采用不同分解异常的方法.%)()(对单个局部异常的分解方法具有找矿意义的单个局部异常,其异常面积一般都在十几至几十平方公里,甚至达上百平方公里.对这类异常查证,首先采用效率高,投资少的水系沉积物测量;测区范围可比异常面积略大些,按!个"#$%&'个"#$%布置采样点,其采样定点,样品物质,重量等按技术要求和规范执行[(].样品在野外干燥后,留出部分样品细磨并及时野外现场分析(如快速,-分析,.-量和总量分析等),取得分析成果及时成图,分解局部异常,控制异常全局;根据局部异常特征,立即转入异常三级查证,并投入少量槽探工程,揭露浅部矿(化)体;与此同时水系沉积物样品送实验室进行多元素测试分析,测试分析项目根据区域化探异常元素组合确定,一般是几种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查证方法,能够为异常二级查证提出具体意见.%)()%异常带(群)的分解方法区域化探异常密集分布的异常带(群),累计面积可达几百#$%,一般不超过'++#$%.对这类异常分解同样采用效率高,投资少的水系沉积物测量方法,其测区范围根据异常带(群)的面积确定.水系沉积物采样密度为!个"#$%&'个"#$%样品,采样点布置在一级水系中,其采样定点,样品物质,重量等按技术要求和规范执行.样品干燥过筛后,送实验室进行多元素测试,测定元素主要根据区域化探异常元素组合,选择十余种主要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分析成果,编制单元素和多元素异常图,剖析图;并再次进行异常筛选和评序,挑选出具有找矿意义的异常进行三级查证,放弃面积小,元素组合简单的局部异常.%)%挑选有找矿远景的异常进行二级查证异常二级查证(详查)是在三级查证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详细圈定异常的细节,例如异常展布,规模,含量及浓度分带,组分分带等特征.二级查证需要开展一定面积的中,大比例尺((*%/'万&(*(万)的土壤测量,野外配有现场分析(仪器),以便对土壤样品及时分析,取得分析成果对异常进行定位,判断最有找矿远景的地段,进行工程揭露.土壤样品经过现场分析后,仍需送实验室进行多元素测试分析,分析项目一般有几种成矿元素和伴生元素.实践证明!"#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分解的局部异常,经过中,大比例尺土壤测量后,可能在一个异常中又分解出几处局部异常,或者在一个异常中出现几处规模不等的浓集中心;只有经过中,大比例尺土壤测量,才能把握异常全局,挑选最有找矿远景的异常,进行工程揭露,达到有效的找矿目的.异常二级查证要布置一定量的槽探工程,探槽的规格,素描及安全措施等按有关规定执行.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为了解矿产品位进行刻槽取样之前,仍要采集连续拣块样品,经过现场分析后,确定刻槽取样的具体位置.其次,少数区域化探异常经过三级查证后直接转入工程验证,异常区仍需要布置一定面积的大比例尺土壤测量,以便掌握异常的全局和细节等特征,为合理,准确布置异常验证工程提供依据.$%&异常一级查证(工程验证)在异常详细检查的基础上,推断有可能找到中,大型矿床的异常,进行工程验证.首先在异常浓度中,内带布置系统的地表槽探工程揭露,槽探工程先疏后密(主要根据异常长度来确定工程间距),当异常长度较大,其工程间距可在$''()*''(之间选择,至少有*条)#条槽探控制异常的总体长度;根据地表见矿情况,决定加密工程间距,根据资源量估算要求,工程间距不必太密.当布置第一个钻孔验证异常时,需要有地质,化探,物探资料的充分依据,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钻孔位置;钻孔控制矿体斜深在$''(左右,不必太深也不能太浅.在劈心取样之前,同样先要进行连续拣块取样,获得分析结果后,确定劈心取样的具体位置(深度).$%*异常查证中的地质工作异常查证必须与地质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在异常查证的不同阶段,对地质工作有不同的要求.在异常三级查证时,根据查证任务和要求,地质工作主要是结合土壤剖面测量,填制地质剖面图;其次,在开展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同时进行地表观察,了解异常区的地质特征,包括地层分布,岩性特征,岩浆岩,断裂构造和蚀变矿化等;凡与异常有关的地质现象,都要作相应的记录和描述,以便在异常找矿远景评价时提供地质依据.在异常二级查证中,配合中,大比例尺面积性土壤测量,开展同比例尺地质填图(实测或修测),全面了解查证区的地质特征,包括地质构造,岩浆岩,蚀变矿化及矿体的分布情况;同时测制地质,化探,物探典型剖面图.对槽探工程进行编录,按规定进行素描及刻槽取样(包括连续拣块取样);同时采集与异常有关的岩矿石标本,进行室内鉴定和研究,以便提高地质评价水平.在异常一级查证中,应对区内新发现的地质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基本掌握矿体的产状及分布特征,结合物化探资料,确定钻探验证的孔位;开展槽探,钻探编录和采集化学样品;在占有大量地质,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初步了解矿床的规模和成因类型,为地质普查评价提供依据.$%#异常查证中的物探工作异常查证中的物探工作,一般不进行面积性的物探测量工作,主要是根据异常查证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物探剖面测量.例如为了解矿体的埋深和产状,开展激电测深剖面测量;为了解可能存在的隐伏岩体,可采用高精度磁测,了解岩体的产出位置和接触带的分布特征.在钻探工程验证异常时,进行井中物探测量,了解矿体的分布特征或推断被遗漏的矿体部位等.异常查证中的物探工作,要结合地质,化探资料对异常区深部找矿远景作出有依据的评价.XX金矿的发现过程,归纳有以下!点启示:!严格按异常查证要求进行查证工作,采用"化探先行,逐步缩小靶区,面中求点,点上突破的方法技术和思路.野外采用现场"#分析,及时正确地指导探矿工程布置和化学样的合理采集,减少盲目性.化探与地质紧密结合,不断开展综合研究,拓宽思路,提高找矿新意识.$上级主管部门支持,资金敢于投入;实施单位敢于承担风险,把有限的工作量投入到最有利找矿的部位,达到找矿的新突破.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迄今已进行了n年,覆盖全国+))余万,*的面积,近十余年来地矿部门新发现的矿产-).以上是根据区域化探异常线索找到的;在以后的异常查证工作中,区域化探异仍将发挥其潜在的找矿作用。
土壤次生地球化学异常评价2011年11月目录第一章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概况 (3)第二章地质概况 (4)2.1 地层 (4)2.2 构造 (4)2.3 岩浆岩 (4)2.4 矿床 (4)第三章化探的工作目的任务与工作方法 (5)3.1 目的任务 (5)3.2 工作方法 (5)第四章成果及成果的地质 (6)第五章对进一步工作的建议及存在的问题 (8)第一章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概况此次调查的矿区属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所辖。
位于阴山之北,地理座标东经109°47'------110°04',北纬41°39'----41°53',南距包头市区149公里,北距中蒙边境75公里,东距达茂旗政府所在地百灵庙42公里,北距中蒙边界100公里,区域面积328平方公里,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18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近3万人,有蒙、汉、回、朝鲜、满、达翰尔等11个民族。
矿区地处阴山山脉以北的乌兰察布草原西北部。
境内东部、北部是由石英矿、东介勒格勒矿、东矿、主矿和西矿构成的高原丘陵,最高海拔1 783米,南部、西部为延绵起伏的草原,中部城区地段为凹地,平均海拔l605米。
白云鄂博矿区位于蒙古高原南部,属内陆干燥气候区。
由于受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和温都尔汗等强冷空气的影响,低温少雨,干旱多风,温差变化大。
春旱风沙大,夏短雨集中,秋爽多日照,冬长天寒冷。
冬季长达7个月之久,一月平均气温-16.2℃,极端最低气温-35.1℃。
气温在20℃以上的夏季为29.4天,七月平均气温为19.4℃,极端最高气温34.3℃。
每日均气温5℃以上的持续生长期168天,每日均气温O℃以下的持续霜期217.3天。
每年平均气温为2.4℃。
最早初霜日在9月4日,最晚终霜日在5月12日。
春季3~5月,是大风季节,每年平均7级以上大风日70天,最多达110天,最大风速28米/秒(十级),年平均风速5.5米/秒。
第一章本章小结1.地球化学找矿是在地球化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矿产勘查服务的一门学科,传统上的勘查地球化学学、化探与地球化学找矿同一概念。
2.据研究对象不同,地球化学找矿可分为岩石地球化学找矿、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找矿等。
3.地球化学找矿依托于分析测试技术,研究微观对象(元素),找寻隐伏矿藏,成本低、速度快;受自然地理条件和景观条件影响大,应用受一些限制。
4.地球化学找矿的工作任务是通过元素分布、组合、赋存状态等的研究,为矿产勘查异常区的划定、矿体追索提供理论依据。
地球化学的一般工作方法为地质观察与采样、数据的统计分析、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地球化学图表的编制,最终为进一步工作提供依据。
5.地球化学找矿未来发展总体表现为研究手段的精细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与数据获取的多源化。
复习思考题1.地球化学找矿有何特点?结合所学分析一下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比较与鉴别。
①对象的微观化,元素(特别是微量元素②分析测试技术是基础,元素含量的获得必须借助于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③利于寻找隐伏矿床,气体地球化学找矿可寻找更深处的地球化学异常。
④准确率高、速度快、成本低,被各国广泛采用。
2.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有哪些?①地质观察与样品采集——基础资料工作区域的地质条件、岩石及矿化和蚀变的特征、矿物的共生组合及生成顺序等,对找矿区域的选择、工作方法的确定、异常解释的评价都是重要的基础资料。
采样的目的性、方法的正确性和样品的代表性应特别注意。
②数据的统计分析——基本技能获取分析测试数据所反映的内在规律、找矿信息。
目前采用的主要手段是统计分析。
③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根本方法研究与表征元素的分布与异常的特征,进行异常评价。
地球化学指标有参数性的和非参数性的。
④地球化学图表的编制——基本工作方法地球化学图表反映元素的分布、分配的特征及元素的分散集中、迁移演化的规律。
编制地球化学图用以研究矿区和区域地球化学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第十二章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与评价异常解释评价概况一次面积性的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总可以发现一批异常。
但并非所有异常都与矿化有关,而且,由工业矿床引起的异常是少数,大多数异常可能由分散矿化或非矿化成因形成。
因此,对所发现的异常进行解释评价和筛选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我国的异常解释评价现况是:1.化探工作实践证明,发现异常容易,解释评价难。
2.目前异常解释评价中,定性解释多,定量评价少,定量评价难。
主要还处于经验评价阶段,虽也有不少向定量评价发展,但总体成效不明显,定量评价的方法较少。
3.正在从单纯针对异常评价异常,向与地质、环境作为一个系统进行评价。
目前,在联系地质背景进行异常解释评价时,常常将地层、岩体、变质作用、岩浆作用与成矿联系简单化的倾向①缺乏将球化学省、区、带与局部异常与区域地球化学动力学系统相联系;②缺乏将整个区域地质发展演化与元素迁移演化、富集集中的过程相联系;③缺乏将以上二者作为一个体系来考虑。
4.“高、大、全”异常评价易,弱小异常评价难,浅部矿化异常评价易,深部矿(包括隐伏矿和盲矿)异常评价难。
5.成矿成晕是一复杂过程,矿与异常不存在简单的比例或函数关系。
已有的化探找矿实践证明,常常出现大异常无矿,小异常有矿,强异常是小矿而弱异常是大矿。
显然,异常的大小,强弱,指示元素的多少,常与矿体的埋深,矿化的规模、矿化的类型,景观地球化条件等有关。
6.矿与非矿是以现代工业品位来确定的,它是一个经济指标,而不是一个地质标准。
第一节异常解释评价的依据异常解释与评价的依据是:1) 运用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内生及表生条件下各元素分散、集中等)和各类地球化学作用(成矿、成岩地球化学作用)的基本规律,说明化学元素含量变化及其自然组合。
2) 运用各类典型矿床矿异常的基本特征,包括组分、含量及其变化(均方差、衬度、元素含量相关性、相关元素含量比值及其衬度比值变化),异常地段形态、规模及分带性(纵向、横向、侧向)等,类比和评价未知异常的含矿性。
3) 运用各种地球化学指标,包括岩石基性或酸性程度指标、成矿深度指标、成矿环境指标(温度、压力、介质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等,分析成矿、成晕地球化学作用特点。
4) 合理运用各种定量计算方法(矿化规模、矿化强度计算方法,线金属量、面金属量计算方法等)和各类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判别分析、簇群分析、趋势分析及因子分析等)提供异常评价信息。
5) 综合研究采样地段基本地质资料,包括异常地段剖面图、地质图,阐明异常的地质成因。
6) 综合分析各种找矿方法成果,包括同时进行或同一地区的物探成果、重砂找矿成果、放射性测量成果以及同位素测定成果,提供更全面的异常地段含矿性评价的综合资料。
7)异常所在的地质部位因为矿产的形成与分布,受岩性、时代、地质构造的控制。
特定的矿床,总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产出。
8)异常所在的地表覆盖情况9)当地的气候,地形景观条件。
了解指示元素表生性状,淋失还是次生富集、原生的共生关系是否受到破坏,有无表生的分散情况,异常位移的方向与大小等等。
第二节异常解释与评价的程序与评价原则一、异常解释与评价的程序不同的找矿阶段化探工作及异常解释与评价的程序及要求,可用下图所示的工作程序及异常评价程序来表示。
成矿区带特殊背景地带显著异常物探地质测量化探普查三级远景区二级远景区一级远景区物探地质填图化探详查区域化探资料区域地质背景航空物探图件地貌景观条件遥感数据图像综合分析评价一类异常二类异常三类异常工程验证见矿总结经验未见矿再验证方案化探精查放弃异常评价的一般程序二不同级次异常评价的基本原则由于不同地球化学找矿阶段工作精细程度不同,找矿目标不同,不同工作阶段所发现的异常对成矿的指示意义不同。
对这种不同阶段所发现的异常通常称为不同级次的异常,显然对不同级次的异常评价的要求也不相同。
区域化探:异常评价原则是圈定找矿远景区和靶区,寻找矿带、矿田及大型矿床;化探普查:异常评价原则是寻找矿田、大型矿床为目标。
以上两个阶段的化探工作所发现的异常均为区域异常,面积大,地球化学异常提供的是找矿信息,而不能直接供矿床或矿体的具体位置。
化探详查阶段:异常评价原则是以确定矿床或矿体的具体空间位置为目的,发现的异常是矿床晕和矿体晕。
显然,评价区域异常和局部异常既有相似之处,更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都是成矿作用造成元素的高含量集中成异常,异常强度、元素 组合特征都是评价的重要标志。
不同之处:区域化探异常评价时要充分考虑区域成矿规律,区域成矿地质 条件。
在异常特征的评价标志: 区域异常评价:更偏重于不同异常的区域空间分布格局,异常面积,异常 结构(如多中心,带状分布,正、负异常的共轭分布等); 局部异常评价:更应偏重于指示元素异常强度,浓度梯度,各元素异常吻 合程度,异常组分分带及剥蚀评价指标等。
三、异常解释与评价的任务和要求 所谓异常解释,是要说明出现地球化学异常的原因,而异常评价则是分析 确定异常地段的含矿性。
不同的找矿阶段地球化学找矿的任务不同,其成果的 解释评价要求也不一样。
普查找矿时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与评价的任务与要求 如下: 1) 分 析 各类成矿元素及其 伴 生元素异常 空间 分 布 的规律性, 阐 明 它们 与地 层、构造、岩体等的成因联系,以及与主要控岩与控矿构造的空间关系。
2)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测量、矿产分布的资料,进行找矿预测,划 出各类矿床找矿远景区、成矿带。
普查评价时异常解释评价的基本任务是发现隐伏矿体。
其主要要求有: 1)利用测区内外典型矿体的化探异常特征及其评价指标,在测区范围内区分矿 致异常与非矿异常。
2)对矿致异常进行调查研究。
分析隐伏矿体(包括被覆盖矿体、盲矿体)可能的 类型、基本产状与赋存部位(地质部位),提出探矿工程验证施工位置。
异常成因 非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人类经济活动: 矿山尾矿、废 石、古选治场工业矿化引起 成矿作用 分散矿化引起 成岩作用:特殊 岩类(如超基性 岩、黑色页岩) 引起加工、分析、采 样误差四、异常的分类、检查和评价 一) 异常分类与排序 在化探成果整理基础上,根据解释评价要求,应对异常做如下初步分类: 甲类异常:与已知矿床、矿点有关的异常; 乙类异常:推断由矿引起的异常; 丙类异常:性质有待研究的异常; 丁类异常:非矿化原因引起的异常,如分析误差或人为污染所形成的高含 量带,高背景岩石所反映的高含量带等。
在进行上述分类时,既要考虑:①区内矿产的产出地质条件和异常所在的 地质位置;②考虑异常特征,特别是与已知矿异常特征方面的相似性。
③必要时还要将甲、乙两类异常按矿床规模和找矿远景大小做进一步划分。
异常分类本身就是异常解释工作,也是初步的评价意见。
在异常分类基础 上,提出异常检查顺序,逐步进行检查,然后作出进一步的评价。
二) 异常检查 异常检查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异常是否存在,查明引起异常的主要原因,并 对异常的成矿远景提出初步评价。
异常检查的方法和步骤如下: 1)现场踏勘。
在异常范围内或其附近,详细观察地质构造特征,矿化蚀变特 点,土壤、植被及地貌情况,人为活动情况(老硐、冶炼厂、交通道路等),以 了解引起异常可能的原因。
2)重复取样。
在现场踏勘未发现找矿标志时,往往在异常处重复取样,以证 实异常是否存在。
一般情况下可在异常范围内采取原样品物质,但有时需改变 采样的对象和采样的部位,各种化探方法由于工作方法特点不同,异常检查要求不同。
下面是关于水 系 沉 积 物测 量、 土壤 地球化学 测 量、岩石地球化学 测 量方 法 的异常 检 查要 求。
1.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异常检查要求 水系沉积物测量一般应用于不大于1:25000比例尺的区调、普查找矿阶段,故 其异常检查属于初步检查范畴。
其异常检查要求是: 1)肯定异常是否存在。
需在异常点位上进行重复采样分析,但必须在同一气候季 节条件下进行,特别对活动性元素和半活动性的指示元素(如Mo、Cu、Zn等)。
尤其 应注意的是,不能在雨季进行这项工作。
下图为某地区雨季和雨季后砂质水系沉积 物样 品 中 冷 提 取 铜 含量的 影响 。
雨 季 前 采样 , 水 系样 品 中含量明 显 , 而 雨 季 结 束 后,由于雨季中雨水冲刷,异常点位水系沉样品中元素含量值明显降低。
某地区雨季对砂质水系沉 积物中冷提取铜含量的影 响(小于80目数据)2)追索异常源及确定异常的意义。
在实地追索异常源时,应观察了解异常所 处地段的原样品性质是否为塌落物质或冲积覆盖物(河漫滩物质)引起,以及异 常位置与水系交汇关系。
追索异常源。
① 注意排除非矿因素干扰。
②沿异常水系向上游追索; ③追索 到异常截止点(水系样品中指示元素含量最强含量消失点); ④观察是否有矿化 迹 象 ( 如 矿化 露头、 铁帽 等 )。
⑤在截止 点沿水系 岸坡布置 土壤化探测量剖面 (或岩石地球化学剖面)检查,以发现矿化异常源。
⑥ 当有地下水露头时或水系 有流水时,为了了解环境特点,可进行pH值测定。
3) 提出进一 步 工 作的 建议 。
完 成异常 检 查工 作 后 , 应 提出进一 步 工 作的 建 议 ,包括: 工作 面 积 、范围、指示元素 项目( 一般与水 系沉 积物测量 发现的异 常元素一致)。
2.土壤测量的异常检查要求 1) 工作比例:土壤测量普查找矿阶段,异常检查和验证属初步检查范围, 工作比例尺不小于1:25000比例尺的;化探评价、详细找矿工作时,异常的检 查和验证属于详细检查范围工作比例不小于1:10000。
其异常检查要求是: 2) 确定异常的真实性。
普查找矿或大比例尺找矿中,均应确定异常的真实 性。
主要是通过重复采样、观察异常地段采样层位和深度特征。
用加深采样的 方法肯定其真实性。
进而区分干扰与非干扰异常。
3) 判断异常成因。
通过观察异常区(主要是异常最强的部位)有无矿化露 头,并通过选择采集不同类型岩石样进行分析,来判断引起异常的地质体。
可 以在覆盖 层不厚的情况下,结合地质观察进行露头槽 探揭露采样检查, 或者进行加深取样,追索异常源,如图。
4) 异常的 工 程 验证 。
除 了 用 物探 方 法 验证 异 常 外 , 在 对 土壤 测 量的 次 生异常 详查 时 , 还 可 用 岩 石 测 量 加 以 验 证 。
重 要 的是 , 工 程 验证 时,布置工程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含量随深度变化,可帮助确定异常5)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普查阶段异常检查验证后,应对有远景地区提出进一步 详查工作建议。
如对详查评价找矿中矿化有望范围和异常,提出工程验证的建议,并对一些存在问 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案和意见。
3.岩石测量异常检查和验证 由于 岩石测 量异常检 查和验证多 用于详查, 且采样为 基岩 物质,故能较 准确地判别异常位置、真实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