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样品采集
- 格式:ppt
- 大小:32.52 MB
- 文档页数:41
农田土壤质量环境监测取样方法作者:苏伟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20年第1期苏伟随着人类活动和现代工业的发展,未受影响的土壤越来越少,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取样就是收集造成土壤污染的毒性、稳定性及农业生产的排污、污灌、化肥农药用量情况等进行监测取样。
按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是对六六六、滴滴涕、砷、硫、汞、铬、铜、锌、镍、铅、氮、磷等土壤质量进行测定。
一、选择监测点(一)布点数量土壤质量环境监测布点依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对于有纠纷的污染土壤要增加取样点,一般每个监测单元至少选择3个取样点,可用1~5个点/hm2,绿色食品要依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纲要》来取样,一般土壤取样要依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二)布点原则和方法区域土壤监测点布点原则和方法是在调查区域范围内或附近,相对未受污染,母质和土壤及农作历史与调查区域相似的土壤样点。
农田土壤监测点布点原则和方法是在人类经常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累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土壤样点。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点是以大气污染源为中心,采取放射状布点,布点范围由密到疏,在下风方向增加布点的距离和数量。
灌溉水污染型土壤,从入污口由密到疏取样,布点密度从入污口由密到稀,各个引水段相对均匀。
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按固体废弃物引出的径流和当地常年的风向,采用放射法或带状法布点取样;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土壤采用均匀取样;综合型污染土壤,结合实际情况,采用放射布点法、带状布点法、均匀布点法取样。
二、样品采集(一)采样准备在采集样品前要准备采样器具,包括采样工具、器材、文具及安全防护用品等。
(二)组织准备组织有一定野外调查经验、熟悉采样技术规程、有责任的人组织调查组,采样要进行1次以上的采样有关业务工作方案。
(三)技术准备技术准备主要有位置(工作范围)图,样点分布包括编号、位置、土类、母质母岩等,还有交通图、地质图、土壤图、采样记录表等。
附件1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土壤样品采集 (1)2.1制定采样计划 (1)2.2采样准备 (1)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2.4采样点确认 (3)2.5采样方法 (3)2.6采样时期 (6)2.7采样记录 (6)2.8样品分装 (6)2.9采样小组自查 (7)2.10注意事项 (7)3 样品流转 (7)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7)3.2样品装运 (8)3.3样品交接 (8)4 样品制备 (9)4.1制样场地 (9)4.2制样工具及容器 (9)4.3样品制备 (9)4.4注意事项 (11)5 样品保存 (12)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2)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3)附1 (14)附2 (20)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2.1 制定采样计划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4)采样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附件1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土壤样品采集 (1)2.1制定采样计划 (1)2.2采样准备 (1)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2.4采样点确认 (3)2.5采样方法 (4)2.6采样时期 (7)2.7采样记录 (7)2.8样品分装 (8)2.9采样小组自查 (8)2.10注意事项 (8)3 样品流转 (9)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9)3.2样品装运 (9)3.3样品交接 (10)4 样品制备 (11)4.1制样场地 (11)4.2制样工具及容器 (11)4.3样品制备 (12)4.4注意事项 (14)5 样品保存 (15)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5)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6)附1 (18)附2 (26)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2.1 制定采样计划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4)采样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土壤样品的采样方案一、引言土壤样品的采集对于土壤质量评价和土壤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的土壤采样方案可以保证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种包括采样地点选择、采样工具准备、采样方法和样品保存等步骤的土壤样品采样方案。
二、采样地点选择1.代表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代表该区域土壤的特征。
可以通过了解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类型和人为干扰程度等信息,选择能够代表该区域土壤特征的采样点。
2.避免污染:选择远离污染源的采样点,如工业区、交通干道等。
避免土壤样品受到外部环境的污染,影响采样结果的准确性。
三、采样工具准备1.采样容器:使用无污染的采样容器,如塑料袋、玻璃瓶等。
避免使用金属容器,避免铁锈等污染物进入土壤样品。
2.采样工具:常用的土壤采样工具有土壤钻、土壤铲、土壤管等。
根据采样要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并确保工具的干净和无污染。
四、采样方法1.采样点数:根据采样目的确定采样点数目。
一般情况下,每个采样点至少采集3个剖面样品,以保证采样结果的可靠性。
2.采样深度:根据土壤剖面的性质和采样要求确定采样深度。
一般情况下,0-20厘米深度是常用的采样深度,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他深度。
3.采样方法:选择剖面采样法进行采样。
依次使用采样工具采集土壤样品,按照采样深度分成不同层次。
每层土壤样品应该均匀采集,避免土壤中有明显的异质性。
4.采样量:每个剖面采集的土壤样品应该充分混合,取一部分作为最终的采样样品。
采样量应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一般情况下,每个采样点的采样量不少于500g。
五、样品保存1.密封存储:采集的土壤样品应该密封存储,避免与外界环境接触,避免样品中有干扰物质进入。
2.干燥保存:土壤样品应该在阴凉干燥的条件下保存,避免样品受潮和霉变。
六、质量控制1.现场质量控制:在采样过程中,进行现场控制,保证整个采样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实验室质量控制:将一部分土壤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时,要求实验室进行质量控制,如样品重复检测、平行样品检测等,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附录A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各类样品采集记录卡表A.1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记录卡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填写说明A.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信息按如下填写:a)市、县名称:可在印制表格时印制。
b)乡镇名称:按照样点位置所属乡镇填写。
c)样品号:按照设计点位图及采样顺序填写。
d)原始样号:为重复采样号对应的原始样品号。
e)样袋号:填写装样品的布袋编号。
f)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按平面直角坐标记录,坐标加带号记录到米。
g)海拔高程:按照GPS高程填写到米。
A.2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信息按如下填写:a)地貌类型:按照设计划分的地貌区类型填写代码。
分为:1 平原;2 丘陵;3 盆地;4 山地;5 谷地;6 岗地b)地形部位:是指采样点所在地貌区具体位置,分为:1 平畈田;2 滨河洼地;3 (山脊)岗地;4 坡(塝地)地;5 冲地。
c)地面坡度:1 平原<6°;2 缓坡地 6°~15°;3 斜坡地 15°~25°;4 陡坡地>25°。
d)农作物:01 小麦;02 玉米;03 水稻;04 油菜;05 蔬菜;06大豆;07 花生;08 棉花;09 瓜果类;10果树;11 茶;12 其他;或者直接填写农作物名称。
e)田面坡度:指采样图斑中各田块的田面坡度,填写具体估测的度数。
林地图斑较大,坡度以采样的小格地面坡度为准。
f)坡向:主要是指丘陵山地、岗地图斑朝向,采用 360°方位,记录度数。
平原记为0°。
A.3 生产条件生产条件按如下填写:a)农田基础设施:1 配套;2 基本配套;3 无设施。
田间排灌沟渠、土地平整、田园化、机耕路、行树等均为农田设施。
①土地平整,田块成方;②三沟(撇洪沟、排水沟、灌溉沟)配套;③三网(沟网、路网、林网)配套。
以上三项全有的为1 配套,缺第③项的(路网、林网)为2 基本配套;缺第②③项为3无设施。
b)排水能力(选填):排水能力强,可保排 1,指平原河谷圩区排涝设施齐全;能排或不需要排水(坡地)2;排水能力差(不具备条件或不具备排涝设施)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地球化学评价是对土壤、矿石、矿石矿石和岩石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和组成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对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土壤的质量状况,为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的规范。
一、样品采集1.样品应随机取样,以避免局部的化学污染对样品的影响。
每个采样点应至少采集3个均匀混合的土样,以减少抽样误差。
2. 采样应根据评价的目的确定,例如,如果是用于农业土壤肥力的评价,应采集0-20 cm和20-40 cm两层土样进行分析。
3.样品应标记清晰,注明采样地点、深度和日期等信息,便于后期分析和比较。
二、样品前处理1.样品在分析前应进行样品前处理,以去除有机质、碳酸盐和颗粒物等杂质,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有机质的去除可以通过干燥、高温燃烧或酸处理等方法进行。
3.碳酸盐的去除可以通过酸洗或加热处理等方法进行。
4.样品中的颗粒物可以通过筛分或沉积沉淀等方法进行去除。
三、分析方法1.样品的分析方法应选择准确、精密和快速的方法,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常用的土壤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等。
3.在选择分析方法时,应考虑到土壤中不同元素的含量范围和特性,以及所需的分析灵敏度和准确性。
四、评价指标1.土壤地球化学评价指标应根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需要进行选择,如农业土地、城市土地和工业土地等。
2.常用的土壤地球化学指标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常量元素含量,以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等。
3.在评价指标的选择时,应考虑到土壤的特性和功能需求,确保评价结果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五、结果解释1.土壤地球化学评价的结果应经过统计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以指导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2.结果的解释应根据所选择的评价指标来进行,如通过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来评估土地污染状况。
3.结果的解释应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法规标准进行,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步骤1.土壤采样点的确定:首先,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确定采样地点。
采样点应该代表所研究的土壤类型和地貌特征。
通常情况下,采样点应该避开人为污染源和农业活动等可能对土壤质量产生影响的地方。
2.采样工具的准备:准备好所需的采样工具,如土壤钻、铁铲、采样器等。
这些工具应该干净,并且在使用前消毒。
3.采样点的标记:在确定好的采样点上,使用标识物,如木桩或喷漆等,进行标记。
这样可以方便后续的取样。
4.采样点的定义:定义好采样点的范围和深度。
根据研究要求,确定需要采集的土壤层和深度。
一般情况下,采样层为0-20、20-40、40-60和60-100厘米等。
5.土壤表层的清理:对于采样层的土壤表面,使用刷子或刮刀等工具将有机物、植被和其他杂质清除干净。
这样可以避免采样时的二次污染。
6.采样点的开挖:使用铁铲或土壤钻等工具,在采样点上挖一个均匀的坑。
坑的大小应该能够容纳所有需要采集的土壤样品。
7.采样器的使用:根据采样的深度和目的,选择合适的采样器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
常用的采样器有环状取样器和钻取样器。
对于较深层次的采样,可以使用钻取样器。
8.采样器的清洗:每次采样前,都应该对采样器进行充分的清洗,以避免不同采样点之间的交叉污染。
清洗采样器时,可以用去离子水冲洗,并在取样器的采样室内填充无菌砂土。
9.采样器的横向移动:在每次采样时,将采样器插入到预定的深度,并以恒定速度向水平方向移动,以确保采集到的土壤样品是均匀混合的。
10.采样样品的保存:采集到的土壤样品应该立即放入密封的样品袋或容器中,以防止样品的水分和有机质流失。
标示好样品的采样点信息,并尽快将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11.采样工具的清洗:采样结束后,将使用过的采样工具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以保证下次采样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步骤包括确定采样点、准备采样工具、标记采样点、定义采样点的范围和深度、清理土壤表层、开挖采样点、使用采样器进行采集、清洗采样器、横向移动采样器、保存采样样品、清洗采样工具等。
土壤送检样品的正确采集摘要土壤样品的正确采集决定了土壤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针对在接收送检样品时存在采样量不足或采样点不够多等问题,介绍了土壤送检样品的采集原则、采集方法、采集时间、采集数量和土样的记录等方面内容。
关键词测土配方施肥;土壤样品;采集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是土壤分析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由野外采集的能代表分析对象的土样称为原始样品。
原始样品经过充分混匀和分样后,送交实验室的样品称为平均样品。
平均样品经过风干、磨细、过筛等处理步骤,制备成分析样品。
每次分析时即从分析样品中称取具有代表性的土样进行测定。
为了保证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第1环节——土壤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本文对土壤样品的正确采集方法作一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1土壤样品的采集原则采集土壤样品必须按照一定的采样路线和“随机”、多点、混合的原则。
在实地采样之前,一般要进行现场勘察和搜集有关资料,将研究范围划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
采样单元的划分,可根据土壤类型、农田等级和地形等因素而定,原则上应使所采土样能对所研究的问题在分析数据中得到应有的反应。
2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2.1土壤剖面样品在选择好挖掘土壤剖面的位置后,先挖一个1.0m×1.5m(或1m×2m)的长方形土坑,长方形较窄的向阳一面作为观察面,挖出的土壤应放在土坑两侧,土坑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要求达到母质或地下水即可,大多在1~2m 之间。
然后根据土壤剖面的颜色、结构、质地、松紧度、湿度、植物根系分布等自上而下划分土层,进行仔细观察,描述记载,将剖面形态特征逐一记入剖面记载簿内,也可作为分析结果审查时的参考。
观察记载后,就自下而上的逐层采集分析样品,通常采集各发生土层中部位置的土壤,而不是整个发生层都采。
随后将所采样品放入塑料袋内,在土袋的内外应附上标签,写明采集地点、剖面号数、土层深度、采样深度、采集日期和采集人等。
2.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耕地质量提升的土壤样品采集和制样规范作者:高祥兴来源:《现代农业·汉文版》 2019年第1期高祥兴(高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高州 525200)土壤检测是耕地质量提升重要工作之一,只有通过检测,了解代表耕地地块的养分状况,才能评价耕地质量,为耕地质量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样的规范,直接影响土壤检测及耕地质量评价的结果。
1 土壤样品采集规范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进行采样,其测定的结果才是所代表的区域或地块真实质量的反映。
耕地地块土壤性状及质量不仅存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差异,而且在季节性、年际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同时采样的位置面积、时间、方法等都给样品带来不均一的误差,为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1 科学划定采样代表单元采样前要进行现场勘察和有关资料的收集,根据土壤类型,肥力等级、作物种类及地貌、地形等因素,将评价的耕地划定若干采样代表单元(或采样代表地块)。
每个代表单元必须能代表该类型耕地地力达85%以上,每代表单元采集一个混合样。
1.2 标注采样点,编制采样路线图在采样区域的地形图上,根据需采样单元的点位一一标注在地形图上,按采样单元分布情况编制采样路线图及样品统一编号表,既可节省人力物力,又可做到不偏不漏。
1.3 代表采样单元范围(面积)的确定采样单元面积根据采样的目的和要求可大可小。
耕地质量的取样通常按如下面积划定采样单元:平原地区,由于地形起伏不大,土壤差异相对均一,代表采样单元面积400~500亩为宜;平原或河流阶地,纵向耕地土壤差异明显,代表采样单元面积300~400亩为宜;宽阔垌田,垌面开阔,地块位置不同地力不同,代表采样单元面积200~300亩为宜;丘陵垌田,土壤地力随地形起伏不同而不同,代表采样单元面积100~200亩为宜;丘陵山坑田,垌面小,不同位置的地块地力差别较明显,代表采样单元面积50~100亩为宜;高山梯田,地块落差大,纵横向地力均不同,代表采样单元面积30~50亩为宜。
环境检测人员需知!如何进行土壤样品采
集?
土壤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
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我们通常所说的土壤监
测是指土壤环境监测,其一般包括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土壤的采集依据
采样器具
监测点位布设
1布点原则
2布点状况
3混合样品采集布点方法
4留意事项
采样深度
取样方法
取样量
记录
留意事项
(1) 对比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或肥堆边。
(2) 有腐蚀
性或要测定挥发性化合物,用广口瓶装样;含易分解有机物的待测
定样品,采集后置于低温(冰箱)中。
(3) 分层采样次序:自下而
上,先采剖面的底层样品,再采中层样品,最终采上层样品。
(4)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则应避开使用金属器具取样。
可用竹片或竹刀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Ⅰ-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配方施肥是一种以最少的肥料投入得到农作物最高产量的农业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基础是测出土壤中已有的养分含量,然后根据种植作物的品种、目标产量决定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
土壤样品采集是决定分析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请严格按下列方法采集土样。
对作物根系较浅的种植地只需取耕层20厘米深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种植地如小麦应适当增加深度,果园土壤样品在耕层40厘米深处采集,采样点的多少可根据试验区耕地面积大小和地形而定,地块面积较小的要采5个点以上,地块面积较大的应采20个点以上。
取样点的分布最好采用S型采样法或十字交叉法。
(见图一)采来的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一部分保留1斤土样即可(见图二)。
其方法是:把采来的土样倒在干净的木板或塑料布上,用手将土块捏碎,用镊子夹去土样中的作物根系、昆虫、石块等杂物,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能在阳光下曝晒及火烤,以免发生氧化反应。
把风干后的土样用木棍或玻璃瓶碾碎(不可用金属制品),然后用1—2毫米筛子筛一遍。
把筛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如数量仍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般用50克土样即可,完成土样处理后,请填写土壤登记表。
注:如一户有几个土样或几户各有一个土样可将土壤登记表分别填好,并在土样包装上做上与登记表同样内容的标记,以免搞错。
避免在粪堆底上和同一垄上以及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采样时在确定的采样点上用小土铲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样样品,每个样品点采取的土壤厚、薄、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有机肥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堆肥、厩肥、沤肥、草塘肥、沼气肥、牲畜粪尿以及人粪尿等都是有机肥,这些肥料大都是很不均匀的,采样时应注意多点取样,一般应在翻堆混匀后,选择10—20个采样点,大块和散碎的肥料比例相近,把采到的若干样品放在一块干净的塑料布上,送入室中风干,摊开晾干,再把样品弄碎、剪细、混匀,再用四分法缩分至500克左右,磨细并全部通过1毫米孔径筛子,装入样品瓶中。
县级土地质量调查野外采样浅析对耕地、园地及林地进行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对土壤中元素含量水平的调查,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土壤地球化学基础信息,研究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土壤养分、土壤污染现状,为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调查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具体采样原则有以下几点。
1、样品布设土壤样品主要布设在农用地,并以耕地为主。
土壤布样遵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土壤样品主要布设在耕地,同时在调查区范围内的园地、茶园等适当布设采样点进行控制,便于对工作区进行整体评价,并避免出现较多空白区。
(2)土壤样品布设遵循原则:a.全覆盖原则:保证布设样品对调查区范围内耕地的有效控制,以满足对全区耕地质量的总体评价需要;b.突出重点原则:加大重点区域土地的采样密度,包括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城镇周边、工矿企业周边等区域;c.抓大放小原则:即抓集中连片土地,放弃孤立分散且面积较小(耕地面积小于5亩,即3333m2)、不会对耕地质量整体评价造成影响的土地;d.精准性原则:土地整理、表土剥离或需特别保护的地块,无论地块大小,均需布设样品。
(3)采样点布设情况按1∶5万调查精度布设与采样,以调查单元为基础,耕地区平均控制密度为9件/km2一般布设在面积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图斑中间,尽可能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图布设。
2、调查单元划分依据实际情况,结合技术要求中相关原则,综合考虑了行政权属、地质背景、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地类界线等因素,为能有效地控制或反映区内土地的总体特征,土地环境背景调查单元划分控制面积总体按技术要求相关原则进行,具体做法程序如下:1、以编制好的采样密度分区图为基础底图,以各乡(镇)、街道界线划出第一边界;2、在划分的第一边界密度区块界线内,以地质背景、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地类界线等界线将区块进一步细分;3、调查单元控制面积确定按地球化学异常区、重要农业产业区、低山丘陵区进行分区,原则上耕地面积小于10 km2划定一个调查单元;园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则按小于50 km2进行控制。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Ⅰ-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配方施肥是一种以最少的肥料投入得到农作物最高产量的农业新技术,这一技术的基础是测出土壤中已有的养分含量,然后根据种植作物的品种、目标产量决定该施什么肥、施多少肥。
土壤样品采集是决定分析结果是否准确的重要环节,因此请严格按下列方法采集土样。
对作物根系较浅的种植地只需取耕层20厘米深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种植地如小麦应适当增加深度,果园土壤样品在耕层40厘米深处采集,采样点的多少可根据试验区耕地面积大小和地形而定,地块面积较小的要采5个点以上,地块面积较大的应采20个点以上。
取样点的分布最好采用S型采样法或十字交叉法。
(见图一)采来的样品数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弃去一部分保留1斤土样即可(见图二)。
其方法是:把采来的土样倒在干净的木板或塑料布上,用手将土块捏碎,用镊子夹去土样中的作物根系、昆虫、石块等杂物,放于室内阴凉通风处风干,注意不能在阳光下曝晒及火烤,以免发生氧化反应。
把风干后的土样用木棍或玻璃瓶碾碎(不可用金属制品),然后用1—2毫米筛子筛一遍。
把筛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如数量仍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至所需数量为止,一般用50克土样即可,完成土样处理后,请填写土壤登记表。
注:如一户有几个土样或几户各有一个土样可将土壤登记表分别填好,并在土样包装上做上与登记表同样内容的标记,以免搞错。
避免在粪堆底上和同一垄上以及田边,路边,沟边和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采样时在确定的采样点上用小土铲向下切取一片片的土样样品,每个样品点采取的土壤厚、薄、深、浅、宽、狭应大体一致,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有机肥分析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堆肥、厩肥、沤肥、草塘肥、沼气肥、牲畜粪尿以及人粪尿等都是有机肥,这些肥料大都是很不均匀的,采样时应注意多点取样,一般应在翻堆混匀后,选择10—20个采样点,大块和散碎的肥料比例相近,把采到的若干样品放在一块干净的塑料布上,送入室中风干,摊开晾干,再把样品弄碎、剪细、混匀,再用四分法缩分至500克左右,磨细并全部通过1毫米孔径筛子,装入样品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