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各类样品采集记录卡
- 格式:docx
- 大小:28.12 KB
- 文档页数:8
附件1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土壤样品采集 (1)2.1制定采样计划 (1)2.2采样准备 (1)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2.4采样点确认 (3)2.5采样方法 (3)2.6采样时期 (6)2.7采样记录 (6)2.8样品分装 (6)2.9采样小组自查 (7)2.10注意事项 (7)3 样品流转 (7)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7)3.2样品装运 (8)3.3样品交接 (8)4 样品制备 (9)4.1制样场地 (9)4.2制样工具及容器 (9)4.3样品制备 (9)4.4注意事项 (11)5 样品保存 (12)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2)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3)附1 (14)附2 (20)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2.1 制定采样计划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4)采样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县级土地质量调查野外采样浅析对耕地、园地及林地进行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是对土壤中元素含量水平的调查,通过野外样品采集、室内分析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获得土壤地球化学基础信息,研究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评价土壤养分、土壤污染现状,为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调查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等有关技术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具体采样原则有以下几点。
1、样品布设土壤样品主要布设在农用地,并以耕地为主。
土壤布样遵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土壤样品主要布设在耕地,同时在调查区范围内的园地、茶园等适当布设采样点进行控制,便于对工作区进行整体评价,并避免出现较多空白区。
(2)土壤样品布设遵循原则:a.全覆盖原则:保证布设样品对调查区范围内耕地的有效控制,以满足对全区耕地质量的总体评价需要;b.突出重点原则:加大重点区域土地的采样密度,包括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城镇周边、工矿企业周边等区域;c.抓大放小原则:即抓集中连片土地,放弃孤立分散且面积较小(耕地面积小于5亩,即3333m2)、不会对耕地质量整体评价造成影响的土地;d.精准性原则:土地整理、表土剥离或需特别保护的地块,无论地块大小,均需布设样品。
(3)采样点布设情况按1∶5万调查精度布设与采样,以调查单元为基础,耕地区平均控制密度为9件/km2一般布设在面积较大且具有代表性的图斑中间,尽可能利用高精度遥感影像图布设。
2、调查单元划分依据实际情况,结合技术要求中相关原则,综合考虑了行政权属、地质背景、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地类界线等因素,为能有效地控制或反映区内土地的总体特征,土地环境背景调查单元划分控制面积总体按技术要求相关原则进行,具体做法程序如下:1、以编制好的采样密度分区图为基础底图,以各乡(镇)、街道界线划出第一边界;2、在划分的第一边界密度区块界线内,以地质背景、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地类界线等界线将区块进一步细分;3、调查单元控制面积确定按地球化学异常区、重要农业产业区、低山丘陵区进行分区,原则上耕地面积小于10 km2划定一个调查单元;园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则按小于50 km2进行控制。
2012年4月April2012岩 矿 测 试ROCKANDMINERALANALYSISVol.31,No.2355~360收稿日期:2011-07-15;接受日期:2011-09-26作者简介:王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石矿物测试工作。
E mail:wangyehn@163.com。
文章编号:02545357(2012)02035506分析系数法用于评价农业地质调查样品52个项目分析质量等级王 烨1,2,陈爱平1,2(1.河南省岩石矿物测试中心,河南郑州 450012;2.河南省金属矿产成矿地质过程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郑州 450012)摘要:土壤地球化学样品分析测试质量控制目前采用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相结合方法,重点从准确度、精密度、虚拟图等方面确保元素地球化学图成图质量,应用效果良好,不足之处是规范未规定统一的分析方法及评价分析质量等级的参数。
分析系数是评价分析结果准确度和精密度的一个综合指标,既适用于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又适用于实验室间质量控制,其评价方法简便易懂、量化直观,但在地矿实验室较少应用,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文章应用分析系数法评价河南省农业地质调查样品中4个日常监控土壤标准物质中52个项目的分析质量水平。
依据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相关指标计算出分析系数允许限,划分了质量评定等级并进行了实际应用。
研究结果显示,4个土壤标准物质共208个分析项目中,其中138个项目达到优秀级,58个项目为良好级,12个项目为及格,总体分析质量好。
对分析质量差的Se、Cr、I、Br、Th、C、Pb、Cd等8个项目,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这些项目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关键词:土壤标准物质;农业地质调查样品;分析系数;分析质量等级中图分类号:O213.1;S151.93文献标识码:BANewMethodofEvaluationforanAgriculturalGeologicalSurveySampleof52QualityGradedProjectsWANGYe1,2,CHENAi ping1,2(1.HenanRockandMineralTestingCenter,Zhengzhou 450012,China;2.HenanKeyLaboratoryforMetalMineralOre formingGeologicalProcessandUtilizationofResource,Zhengzhou 450012,China)Abstract:Soilgeochemicalsampleanalysisqualitycontroliscurrentlyusedtocombineintra andinter laboratoryqualitycontrol.Theaccuracy,precisionandvirtualfiguresplaykeyrolesingeochemicaldrawingmappingqualitywithagoodapplicationeffect.However,thedeficiencyisalackofaunifiedanalysismethodandtheevaluationparametersofthequalitylevel.Theanalysiscoefficientisthecomprehensiveproxytoevaluateanalysisresultsforaccuracyandprecision,whichissuitableforthelaboratoryinternalqualitycontrolandforinterlaboratoryqualitycontrol.Thisassessmentmethodissimpletounderstandwiththedirect viewingquantificationindexes.Sincetherearefewapplicationsinthegeologyandmininglaboratory,ithasagoodpromotionapplicationvalue.TheanalysiscoefficientmethodwasfirstappliedtoevaluatetheanalysisqualitylevelofagriculturalgeologicalsurveysamplesinHenanProvinceconsistingof4dailymonitoringsoilstandardmaterialsin52projects.Theallowablelimitoftheanalysiscoefficientwasachievedbasedontherelatedindexesofmulti targetregionalgeochemicalsurveyspecifications(1∶250000).Thedivisionofthelevelofqualityevaluationwasestablishedwiththispractical—553—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application.4soilstandardmaterialswithatotalof208analysisprojectswereverifiedbythismethod,inwhich138itemsreachedtheoutstandinglevel,58projectsweregood,12projectsqualified,andtheoverallqualityoftheanalysiswasgood.ForthepoorqualityofSe,Cr,I,Br,Th,C,PbandCdprojects,furtherworkneedstobeinvestigatedfurthertoimprovetheanalysisaccuracyandprecision.Keywords:soilstandardreferencematerials;agriculturalgeologicalsurveysample;analysiscoefficient;analyticalqualitylevel农业地质调查分析测试面临的挑战是要求分析测试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以满足区域地球化学编图的需要,以现有54项指标分析测试质量监控体系为基础,进一步提高某些介质及测试指标的质量水平。
高岭土批次样记录单一、样品基本信息样品名称:高岭土批号:XX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二、样品检测信息1.外观检查:样品外观应为白色粉末状,无明显杂质或异味。
2.颜色检测:使用色差计测定样品颜色数值,应符合标准要求。
3.比重检测:样品比重应在标准范围内,使用天平精确测定。
4.粒度检测: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样品粒度分布情况,并记录下主要粒径。
5.化学成分分析:使用化学分析仪器分析样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如SiO2、Al2O3、Fe2O3等。
6.灼烧失重:使用热天平对样品进行灼烧,记录样品在各个温度范围内的失重情况。
7.吸湿性检测:使用湿气吸附仪测试样品的吸湿性能,记录下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附量。
三、检测结果记录1.外观检查:检测结果显示样品外观为白色粉末状,无明显杂质或异味。
2.颜色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样品颜色符合标准要求,数值为XXXX。
3.比重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样品比重为XXXX。
4.粒度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粒径分布主要集中在XX-XXum。
5.化学成分分析:检测结果显示样品中SiO2的含量为XX%,Al2O3的含量为XX%,Fe2O3的含量为XX%。
6.灼烧失重:检测结果显示样品在不同温度范围内的失重情况如下:-200℃下失重X%-500℃下失重X%-800℃下失重X%7.吸湿性检测:检测结果显示样品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吸附量如下:-30%相对湿度下吸附量为X%-60%相对湿度下吸附量为X%-90%相对湿度下吸附量为X%四、结论及建议1.根据样品检测结果,该批次高岭土外观正常,颜色、粒度、比重、化学成分等符合标准要求。
2.样品在灼烧过程中的失重情况表明其在高温下会发生脱水反应,但失重幅度较小,不影响使用。
3.样品的吸湿性能良好,可以满足应用需求。
4.建议该批次样品可以用于XX领域的生产或应用。
备注:该样品记录单仅适用于批次样品的基本信息和检测结果记录,并不能代表所有可能的检测项目。
第45卷 第6期2023年11月物探化探计算技术COMPUTINGTECHNIQUESFORGEOPHYSICALANDGEOCHEMICALEXPLORATIONVol.45 No.6Nov.2023收稿日期:2022 08 30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DD20221807)第一作者:常婵(1995-),女,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勘查地球化学系列软件研发及地质信息化研究工作,E mail:changchan@mail.cgs.gov.cn。
通信作者:周怡宁(199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GIS二次开发、地球化学勘查系列软件研发与地理信息处理等研究,Email:zhouyining@mail.cgs.gov.cn。
文章编号:1001 1749(2023)06 0824 09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壤采样点智能化布设研究常 婵1,2,高艳芳1,2,孙彬彬1,2,周怡宁1,2,吴 超1,2,柳青青1,2(1.中国地质科学院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地球化学探测重点实验室,廊坊 065000;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全球尺度地球化学国际研究中心,廊坊 065000)摘 要:地质调查工作全流程信息化是地质调查发展的主要方向。
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土壤采样点位布设工作量大,快速合理地完成采样点位布设,是野外调查工作有序开展的首要前提。
这里依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相关规范,基于MapGIS平台实现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中不同工作比例尺下土壤采样点位的自动化、智能化布设,主要包括:①实现了1∶2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中,土壤双层采样点位的初步布设及自动编号;②遵循采样网格加土地利用图斑的布设原则,实现了支持不同平均密度要求下,1∶5000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壤采样点位自动化布设,布设结果兼顾空间均匀性及合理性;③基于Kmeans算法,实现了地块尺度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中,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差异化采样密度的点位自动化布设,且单一不规则地块内点位分布均匀。
附录A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各类样品采集记录卡表A.1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记录卡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填写说明A.1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信息按如下填写:a)市、县名称:可在印制表格时印制。
b)乡镇名称:按照样点位置所属乡镇填写。
c)样品号:按照设计点位图及采样顺序填写。
d)原始样号:为重复采样号对应的原始样品号。
e)样袋号:填写装样品的布袋编号。
f)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按平面直角坐标记录,坐标加带号记录到米。
g)海拔高程:按照GPS高程填写到米。
A.2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信息按如下填写:a)地貌类型:按照设计划分的地貌区类型填写代码。
分为:1 平原;2 丘陵;3 盆地;4 山地;5 谷地;6 岗地b)地形部位:是指采样点所在地貌区具体位置,分为:1 平畈田;2 滨河洼地;3 (山脊)岗地;4 坡(塝地)地;5 冲地。
c)地面坡度:1 平原<6°;2 缓坡地 6°~15°;3 斜坡地 15°~25°;4 陡坡地>25°。
d)农作物:01 小麦;02 玉米;03 水稻;04 油菜;05 蔬菜;06大豆;07 花生;08 棉花;09 瓜果类;10果树;11 茶;12 其他;或者直接填写农作物名称。
e)田面坡度:指采样图斑中各田块的田面坡度,填写具体估测的度数。
林地图斑较大,坡度以采样的小格地面坡度为准。
f)坡向:主要是指丘陵山地、岗地图斑朝向,采用 360°方位,记录度数。
平原记为0°。
A.3 生产条件生产条件按如下填写:a)农田基础设施:1 配套;2 基本配套;3 无设施。
田间排灌沟渠、土地平整、田园化、机耕路、行树等均为农田设施。
①土地平整,田块成方;②三沟(撇洪沟、排水沟、灌溉沟)配套;③三网(沟网、路网、林网)配套。
以上三项全有的为1 配套,缺第③项的(路网、林网)为2 基本配套;缺第②③项为3无设施。
b)排水能力(选填):排水能力强,可保排 1,指平原河谷圩区排涝设施齐全;能排或不需要排水(坡地)2;排水能力差(不具备条件或不具备排涝设施)3。
地球化学勘查固体样品采集的野外质量评价指标潘 寅(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0五大队,四川 眉山 620860)摘 要: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地质勘探领域的发展,各种先进勘查技术被大量应用,有力地推动了行业进步,为国家全面建设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对于地质勘探技术来说,地球化学勘查是必不可少的勘查方式,通过对固体样品的现场勘查,可以直接了解相关的地质构造和成分组成,为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
本文探讨了地球化学勘查固体样品采集的技术问题,就野外质量评价指标进行深入阐释,对于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球化学勘查;固体样品采集;野外质量评价;指标中图分类号:P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7-0272-2Field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of Solid Sample Collection in Geochemical ExplorationPAN Yin(605 Brigade of Sichuan Metallurgic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Meishan 620860,China)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explor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various advanced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have been widely used, which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progress of the industry and played a positive and constructive role in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of the country.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is an indispensable method for geological exploration technology. Through on-site investigation of solid samples, we can directly understand the relevant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and provide accurate data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is paper,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solid sample collection in geochemical prospecting are discussed,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field quality is explained in depth,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 in this field.Keywords: geochemical survey; solid sample collection; field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s地球化学勘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其工作质量和完成效率对于相关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的工作方法、技术要求及精度要求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工作区高差大,地形切割强烈,水系较发育,植被茂密,局部地区第四系覆盖较厚。
适用1∶1万土壤测量方法,但是在已成型的矿区或采矿区周边及人员居住密集区,尽量避开污染源。
本次工作设计采样点位17786个,另外采取重分析样534件,占总工作量的3%。
检查样**个,占总工作量的**%。
1、野外采样技术要求(1)、工作部署采样密度:依据《地球化学普查规范》DZ/T0011-91、《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DZ/T0145-1994标准及测区实际情况,确定采样线距200m、点距20m,在村落、第四系覆盖区域适当抽稀测点密度,在岩体、构造发育地区适当加密采样点。
1∶10000土壤测量工作测网密度(2)、采样布局原则采样布局要均匀性、合理性、控制性、代表性兼顾的原则。
剖面要尽量垂直于综合异常长轴方向或地层、地质构造线走向方向;采用200×20m线点距布设。
(3)、采样点布置及编号在每张1∶1万地形图上,划出测线,沿测线每个采样点根据其所处的位置按上述顺序进行编号。
在以上布点基础上,布置3%重分析样,样品编号规则不变,野外采集时取双样,全部样品送检编号重编,不得重复。
(4)、样品采集①采样介质:依据规范划定景观区标准,测区属于水系发育的中山区。
土壤应采集粘土、细砂等物质。
②土壤的采样部位选择:一般采取距地表0.2-0.5m的B层土壤或B+C层土壤。
为提高样品的代表性,样品采取以采样点为中心、在5m范围内采集3-5个子样混合组合成一个样品作为该点样品,避免单点采样。
样品重量一般不低于700g,确保过40目筛网的样品原始重量达到150g。
如遇有岩石露头,倒石堆、河床堆积等不能取样时,可以空样或移点,但必须在记录中注明。
③避开人工污染和有机质堆积处,湿样需加套塑料袋防止相互污染,回驻地验收后,及时分开挂起晾晒。
④土壤不发育地区、岩溶区难以取得土壤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详查在测定的采样点周围点线距的1/10范围内采样)采取土壤样代替,并在记录本上记录说明。
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土壤Zn、Mo、B养分元素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周 芳摘要:本文研究了位于甘肃省西部地区的一个区域,以土壤中的锌、钼、硼等养分元素为研究对象。
旨在了解该区域土壤中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探讨。
研究收集了1966份土壤样本,并对取样点的经纬度、高程、坡向、坡度、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等进行了分析。
通过室内试验,对土壤中的氮、磷、钾、硼、锰、钼、硒、锌、铜、锗等元素进行了分析,并对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甘肃;养分元素;分布特征;影响因素1 样品采集、测试与数据质量监控1.1 样品采集(1)采样点布设。
土壤锌、钼、硼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子是进行土壤品质评估、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手段。
本研究以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栅格法、点法等方法进行分析。
采用格子布置,确保了样品的空间分布比较均匀;采取点位布置,确保土壤样本主要分布于农田(耕地、林地、园地、草地);样点布置是根据用地现状图进行的,在第二次土地普查中,每一块土地必须按一定比例分配土壤样本。
土壤样本的平均浓度为9点/km2~16点/km2,符合《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0295-2016)》的规定。
(2)采样方法。
取样工具采用不锈钢铲子,取样点位于20m~30m的半径20m~30m,取样点2个~3个取样点(林地),取样深度0~20cm,均匀混合,形成混合样本。
在取样点为矩形的情况下,采用“S”字形布置采样点;在取样点附近,将取样点按“X”字形排列。
现场采样时,采样人员要依据现场条件,合理调整采样点,尽量控制样点的大小,尽量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样点。
各采样点的位置、深度和重量基本一致,确保样品重量超过1千克。
现场用颜料或红布标示取样点的位置,并在记录卡的注记上标明取样点的名称,并画出取样点的简略位置图,其中包含采样点、地形、地形等,并对GPS航迹进行记录。
五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来源: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测绘遥感处作者:白金梁楠发布时间:2017-10-31一、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是做什么?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是为全面了解土地质量现状而开展的,以地球化学为手段的地质调查工作,主要调查土壤中的养分元素(例如氮、磷、钾、钙、铁、铜、锌等)、生命健康元素(例如硒、锶、氟、碘等)、重金属污染元素(例如汞、镉、铅、铬、砷)和有机污染物含量等54种化学指标及其生态效应,进而对土地质量级别进行评定。
简单说就是对土地进行的体检。
通过对土壤多种元素进行分析,对土地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价,让我们知道哪块地里的粮食和果蔬品质最好,更利于人类健康;哪块地里可能存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安全隐患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是一项服务于国土资源管理、地方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的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也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本国情调查,是国土资源系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
二、为什么要做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特色农业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习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
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只有粮食真正做到基本自足了,整个社会才会稳定。
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借助科技支撑,提高“数量”和“质量”。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通过科学手段查明耕地的质量,服务于粮食生产,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国情。
截至2010年底,我国耕地总量不足18.26亿亩,已接近18亿亩的红线。
人均耕地不足0.1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发达国家的1/4。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土地需求持续扩大。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都将面临土地供需矛盾尖锐的现实挑战。
因此,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
附件1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土壤样品采集 (1)2.1制定采样计划 (1)2.2采样准备 (1)2.3使用采样手持终端和GPS (3)2.4采样点确认 (3)2.5采样方法 (3)2.6采样时期 (5)2.7采样记录 (5)2.8样品分装 (6)2.9采样小组自查 (6)2.10注意事项 (6)3 样品流转 (7)3.1制定样品流转计划 (7)3.2样品装运 (7)3.3样品交接 (8)4 样品制备 (8)4.1制样场地 (8)4.2制样工具及容器 (8)4.3样品制备 (9)4.4注意事项 (10)5 样品保存 (11)5.1实验室样品保存 (11)5.2样品库样品保存 (12)附1 (13)附2 (18)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明确了农用地土壤样品采集、流转、制备和保存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与其相关的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 土壤样品采集2.1 制定采样计划按照《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各省(区、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省级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采样计划,内容包括:任务部署、人员分工、时间节点、采样准备、采样量和份数、样品交接和注意事项等。
2.2 采样准备采样准备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技术准备和物资准备。
2.2.1 组织准备野外采样必须组建采样小组:(1)采样小组至少由2名成员组成,包括1名组长和1名技术骨干,要求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样品采集流转制备保存等技术培训;(2)采样小组组长由作风严谨、工作认真和具有野外采样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组长为采样过程质量控制责任人和现场采样记录审核人;(3)采样小组成员应具有土壤调查相关基础知识,掌握农用地详查样品采集流转相关技术要求;(4)采样小组内部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障有力。
附录A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各类样品采集记录卡
表A.1 土壤地球化学样品采集记录卡
土壤地球化学采样记录卡填写说明
A.1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信息按如下填写:
a)市、县名称:可在印制表格时印制。
b)乡镇名称:按照样点位置所属乡镇填写。
c)样品号:按照设计点位图及采样顺序填写。
d)原始样号:为重复采样号对应的原始样品号。
e)样袋号:填写装样品的布袋编号。
f)坐标: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按平面直角坐标记录,坐标加带号记录到米。
g)海拔高程:按照GPS高程填写到米。
A.2 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信息按如下填写:
a)地貌类型:按照设计划分的地貌区类型填写代码。
分为:1 平原;2 丘陵;3 盆地;
4 山地;
5 谷地;
6 岗地
b)地形部位:是指采样点所在地貌区具体位置,分为:1 平畈田;2 滨河洼地;3 (山
脊)岗地;4 坡(塝地)地;5 冲地。
c)地面坡度:1 平原<6°;2 缓坡地 6°~15°;3 斜坡地 15°~25°;4 陡坡地
>25°。
d)农作物:01 小麦;02 玉米;03 水稻;04 油菜;05 蔬菜;06大豆;07 花生;
08 棉花;09 瓜果类;10果树;11 茶;12 其他;或者直接填写农作物名称。
e)田面坡度:指采样图斑中各田块的田面坡度,填写具体估测的度数。
林地图斑较大,
坡度以采样的小格地面坡度为准。
f)坡向:主要是指丘陵山地、岗地图斑朝向,采用 360°方位,记录度数。
平原记为
0°。
A.3 生产条件
生产条件按如下填写:
a)农田基础设施:1 配套;2 基本配套;3 无设施。
田间排灌沟渠、土地平整、田园
化、机耕路、行树等均为农田设施。
①土地平整,田块成方;②三沟(撇洪沟、排
水沟、灌溉沟)配套;③三网(沟网、路网、林网)配套。
以上三项全有的为1 配
套,缺第③项的(路网、林网)为2 基本配套;缺第②③项为3无设施。
b)排水能力(选填):排水能力强,可保排 1,指平原河谷圩区排涝设施齐全;能排
或不需要排水(坡地)2;排水能力差(不具备条件或不具备排涝设施)3。
c)灌溉能力(选填):分为无 0(不具备条件或不计划发展、不需);保灌 1;能灌
2;可灌(将来可发展)3。
d)水源条件:自然水系 1;水库 2;湖水 3;塘堰 4;井水 5;集水窑坑(池)6;
无 7。
e)输水方式(选填):指灌溉水水源输水方式+灌溉水源到地块提水方式+输水方式,
采用三位数。
灌溉水源输水方式:无 0;自然水系 1;土渠 2;衬渠 3;固定管道 4;移动管道
5。
灌溉水源提水方式:提水 1;自流 2。
灌溉水源到田块输水方式:土渠 1;衬渠 2;固定管道 3;移动设施 4;直灌 5;
无 6。
示例:本图斑水源为山谷自然水系,灌溉时用手扶拖拉机提水,用软管直接输送到
田块,输水方式记为:1(自然水系)+1(提水)+4(移动设施),记为114;自
然水系土渠直接导入农田:1(自然水系)+2(自流)+1(土渠),记为121。
a)灌溉方式(选填):分为畦灌、漫灌 1;浇灌 2;沟灌 3;喷灌 4;滴灌 5;无 6。
A.4 土壤状况与地质背景
土壤状况与地质背景信息按如下填写:
a)土壤类型:B11黄棕壤、B12黄褐土、B21棕壤、C21褐土、G12红粘土、G13新积
土、G23紫色土、G25粗骨土、G26石质土、H21潮土、H22砂姜黑土、H24山地草
甸土、J11沼泽土、K11草甸盐土、K20碱土、L11水稻土。
b)土壤颜色:1黑色,2灰色,3褐色,4灰黄色,5红色,6棕黄色,7其它颜色。
c)土壤质地:1 砂土(砂粒含量超过85%);2 壤土;3 粘土(粘粒含量超过25%)。
d)土壤成因:00人工堆积(仅限城区),01残积物,02坡积物,03残坡积物,04
冲积物,05冰积物,06江湖堆积,07岩溶堆积物,08风积物,09洪积物,10沼
泽沉积物,11湖积物,12坡—冲积物,13冲积—积洪积物。
e)土壤组分:记录3 位数,从左至右分别代表样品中粗砂(第1位)、细粉砂(第2
位)和粘土及有机物(第3位)成分;其含量以编码方式分级填写,分为:0无;
1少(<33%);2中(33-67%);3多(>67%)。
f)侵蚀程度:无 0;轻度 l;中度 2;强烈 3。
g)土地利用:11水田,12旱地,21果园林地,23茶园地,23灌林地,25疏林地,
26其它林地,41高覆盖草地,42中覆盖草地,43低覆盖草地,51农村居民点,
52城镇居民点,53工业区,54矿区,55建筑用地,61滩涂地,62海产养殖地,
63沙滩地,71河渠,72湖泊,73水库、坑塘,80未利用地。
h)盐渍情况:0无,1轻度,2中等,3严重。
i)土壤母质:根据1:50 000地质图岩石组合编制土壤母质图填写。
一般包括:河流
冲积物、黄土、红土、红色碎屑岩、浅色碎屑岩、碳酸盐、(变质)碱性侵入岩、
(变质)火山岩母质等。
j)耕层厚度(cm):填写具体厚度数字。
耕地、园地注意如下几个界线判别:1 厚层>18cm;2 中厚层 15~18;3 中层 10~15;4 薄层<10;林地填写腐殖层厚度,
表层土腐殖质含量高、颜色黑色、深灰色部分厚度。
k)采样深度(cm):记录实际采样深度
l)污染情况:污染采用污染类型、污染程度双数位填写。
污染类型:无污染为 0;矿山采冶 1;工业生产 2;居民生活 3;交通 4。
污染程度:无污染为 0;可能 1;轻度 2;明显污染 3。
如矿山污染轻微,记为12;居民可能污染记为:31。
A.5 照片编号
填写照片编号(与样号一致,如一个样点多张,编以-1,-2 等后缀)。
A.6 周边环境描述
周边环境按如下描述:
a)局域生态系统:如大宗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森林公园、自然
保护区等,记录局域生态系统名称。
b)生态环境现状, 厂矿企业分布及可能的污染情况:采矿场及类型,厂矿企业类型及
名称、企业规模(大型、中型、小型)及污染物种类(废水、废气、废渣),与样点
相对方位、距离等。
A.7 施肥情况
选填,现场问讯或后期收集资料及补充调查。
A.8 备注
填写采样过程中遇到的状况,如点位变更情况及原因等。
表A.2 农作物及根系土采样记录表
日
日
A.9 样点布设
样点布设信息按如下填写:
a)样点编号:样品设计时的编号,若采集时有变动,以实际采集为主。
b)位置:填写村、居民组。
c)容器:口径及缸底直径具体量算精确到毫米,形状为容器接收降尘的容器口形状,
材质根据容器填写,如“陶瓷,塑料,不锈钢”等。
d)坐标:按GPS 坐标记录,记录平面直角坐标,80坐标系,坐标加带号记录到米,
高程记录到米。
e)放置起始时间:填写安装时间;终止时间:填写采样时间。
f)放置高度及环境:推断缸口到地面的高度,填写到米;环境指房屋是否有围墙隔挡,
接尘缸口超出隔挡围墙的高度,房屋周边是否有树木高出接尘缸口、与缸口距离等。
g)周边环境:样点布置目的是控制性样点还是控制污染源样点,控制性样点位于村庄、
农田的部位、距离,周边是否有公路、采矿等影响因素。
控制污染源样点污染源类
型,距离点的方位、距离。
A.10 样品采集
样品采集信息按如下填写:
a)样点维护情况:是否中途置换过接尘缸等日常发生的情况及采取的措施等。
b)样品特征及采样情况:样品特征包括采样时降尘量在桶内占比,样品的颜色,是否
有异物、气味等;采样情况包括采样方法,是否分次采样,是否用其他方法采样等
(如直接用量桶测量体积、干样是否添加溶液等)。
c)全样采样:是接尘缸内的全部物质作为样品。
d)缩分采样:接尘缸内液体较多,只抽取部分液体作为样品。
e)干样采样:指采样时接尘缸内无液体,需要添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清洗接尘缸并全
部作为样品。
f)送验样:分为上清液和浑浊液两部分,也可全部作放在一起作为浑浊液送样。
g)混合液样品编号、重量、体积:采集送化验室的上清液与固体物质混合样品的编号、
重量、体积。
h)上清液样品编号、重量、体积:采集送化验室的上清液样品编号、重量、体积。
i)添加剂样品编号:干样采样需要添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添加剂样品为所添加的蒸
馏水或去离子水做空白分析。
j)采样人:当一年中由于接尘缸漫溢中间分次采样时可在横线上下分别填写。
表A.4 灌溉水采集记录表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