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排名)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0
东晋十六国名将东晋十六国史上31位著名将领导语:1、邓羌邓羌(?―约379年),安定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官员。
邓羌有勇有谋,升平元年(357年),进击羌族首领姚襄,献计激怒敌军,自己诈1、邓羌邓羌(?―约379年),安定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官员。
邓羌有勇有谋,升平元年(357年),进击羌族首领姚襄,献计激怒敌军,自己诈败,诱敌深入,击斩姚襄。
之后随苻坚平定并州张平,与猛将张蚝交锋,以计擒之。
受任御史中丞,与王猛协作,整肃长安治安,大见成效。
再平刘卫辰部,苻柳等之乱。
于石门大破燕军十万,又跟从王猛攻打前燕,曾与张蚝、徐成策马持矛,突入燕军,打败慕容评十余万燕军。
晚年平定蜀地叛乱,并击败代王拓跋什翼犍等。
此后事迹史书无载。
邓羌除了骁勇善战,还精通兵法,曾奉命教授苻坚庶长子苻丕兵法。
2、苻坚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
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苻坚于383年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
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3、赫连勃勃赫连勃勃(?—公元425年),是匈奴大酋长刘卫辰的小儿子,刘卫辰的血缘可以上溯到匈奴单于栾提氏,和叱咤中原的汉帝刘渊也是亲戚。
在匈奴部落中,可谓显赫。
赫连勃勃这个人,从小家族被屠,失去了温暖的家庭,小小年纪便从部落王子改做了流浪孤儿,心理上遭受极大的挫折。
我认为像他这样的人,又没有现代心理学诊疗办法,在心理上有着极大的缺陷,来到后秦,又遭受另一种境遇,他的人格十分不完整。
自立之后,又没有能力与强大的北魏相对抗,心理十分压抑。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八大名将南北朝是历史上有名的乱世,乱世则必出英雄,这一段历史时期涌现出了很多能征善战的名将,下面根据史书中的记载列举出南朝的八大名将(排名不分先后)。
1、檀道济。
檀道济,刘宋名将,“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刘宋开国功臣,相传是《三十六计》的作者。
主要功绩:跟随宋武帝刘裕征讨桓玄;刘裕北伐时担任先锋,连克许昌、洛阳、潼关,率军入关中,攻取长安,灭了后秦;多次抗击北魏;平定荆州刺史谢晦的叛乱。
人物结局:功高震主,被宋文帝刘义隆所杀。
檀道济2、王镇恶。
王镇恶,刘裕麾下名将,“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前秦丞相王猛的孙子。
主要功绩:击灭荆州刺史刘毅,攻取荆州;与檀道济一同攻破长安,灭亡后秦。
人物结局:留守关中时,死于内讧,被另外一位将领沈田子所杀。
3、陈显达。
陈显达,南齐名将,南齐的开国功臣。
主要功绩:跟随齐高帝萧道成平定刘休范、沈攸之叛乱;数次击败北魏,有威名,令北魏将士惧怕。
人物结局:东昏侯萧宝卷继位后,滥杀大臣,陈显达担心自己被杀,起兵进攻建康,结果兵败被杀。
陈显达4、韦睿。
韦睿,南梁名将,南北朝时期有名的儒将,他身体羸弱,行军作战时骑不了战马,拉不开强弓,行军打仗时经常坐在小车上指挥将士。
主要功绩:率军攻取北魏的小岘城、合肥;钟离之战大破北魏,斩获甚多,一战为南梁打下了二十年的太平。
人物结局:善终,在家中病逝,活到七十九岁。
韦睿5、曹景宗。
曹景宗,南梁名将,擅长骑射,作战非常勇猛。
主要功绩:辅佐梁武帝萧衍登上帝位;多次率军与北魏交战,战功赫赫,参与了钟离之战。
人物结局:五十二岁时病逝。
6、陈庆之。
陈庆之,南梁名将。
他拉不开硬弓,骑不了战马,但是很有谋略,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儒将。
主要功绩:率领七千白袍军护送北魏皇室元颢回洛阳,一路上势如破竹,屡次以少胜多,先后平定三十二座城池,令北魏将士胆寒,不敢与之交战。
当时洛阳城内有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
人物结局:病逝。
陈庆之7、王僧辩。
两晋南北朝:北齐十大名将一代枭雄高欢,信都起兵,剪灭尔朱余孽,尊主匡国。
麾下一班志能之士,际会风云,驱驰戎马,战胜攻取,立功当世,以下十人,号北齐十大名将,当仁不让。
十、窦泰——威慑百僚窦泰字宁世,山西寿阳人。
神武帝高欢妹夫。
生而奇异,善骑射,有勇略。
虽以亲见待,而功名自建。
迁侍中、京畿大都督,领御史中尉,以勋戚居台,虽无多纠举而百僚畏惮,内外肃然。
从高欢西征西魏,突入潼关,为宇文泰袭击,全军覆没,自杀殉国,时年三十八,追赠太师、太尉、大司马,谥号武贞。
九、刘贵——严断济务刘贵字贵珍,陕西华阴人。
刚格有气断,值神武帝高欢建义起兵,弃暗投明,预定策勋,义深匡赞。
官至御史中尉,凡所经历,莫不肆其威酷。
然以严断济务,有益机速。
性峭直,攻讦无所回避,故能见赏于时。
虽非佐命元功,而与高欢有布衣之旧,是以特见亲重。
兴和元年去世,追赠太保、太尉,谥号忠武。
八、彭乐——勇冠当时彭乐字子兴,宁夏固原人。
骁勇善骑射,每战先登陷敌,临阵忘身。
邙山之战,率数千精骑深入敌军大营,擒获西魏五王、将佐四十八人。
乘势追击,几殪西魏宇文泰,使其漏刃破胆。
勇冠当时,官至司徒、太尉,封陈留王。
为文宣帝高洋猜忌,被人告发谋反,坐罪伏诛。
七、厍狄干——功高威重厍狄干山西右玉人。
梗直少言,有武艺。
从神武帝高欢信都起兵,破四胡于韩陵。
以功封广平郡公。
历官太保、太师、太宰、太傅,封章武郡王。
虽不闲吏事,然清约自居,尚神武帝高欢之妹,以亲地见待。
自预勤王,常统大众,威望之重,为众将所伏,而最为严猛。
去世之后,追赠太宰,谥号景烈。
六、高岳——功高位重高岳字洪略,河北景县人。
少孤贫,长而敦直,深沉有器量。
韩陵之战,于中军挫败之际,横冲贼阵,大放敌军,致其溃败,以功拜车骑将军。
寒山、涡水之役,与慕容绍宗大破侯景。
东征西讨,降王思政、摛陆法和,并著功绩,威名弥重。
尝辟时贤为幕僚,论者以为美。
任权日久,素为朝野畏服。
然性华侈,尤悦酒色。
因高归彦谗构,为文宣帝高洋赐死,时年四十四,追赠太宰、太尉,谥号昭武。
中国古代108名将排名中国历史悠久,涌现了众多杰出的将领,他们以勇猛善战、智勇双全的特点闻名于世。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108名将进行的排名,他们的英勇事迹流传至今,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
1. 关羽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名将,被尊称为“武圣”。
他有雄伟的体格和盖世英勇的战斗力,曾参与多次大胜仗,最为人称道的就是赤壁之战。
2. 赵云赵云,字子龙,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他善骑射,英勇善战,是刘备麾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
赵云曾多次立下赫赫战功,最著名的是在长坂坡的战斗中一人单骑百步穿杨,大败曹军。
3. 曹操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魏国的开国皇帝。
他军事才能出众,善于运筹帷幄,被誉为“乱世之奸雄,英雄之奸雄”。
曹操治军严明,统领各路兵马,多次获胜,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4. 周瑜周瑜,字公瑾,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他机智聪明,勇敢无畏,被誉为“东吴的红颜祸水”。
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与刘备、孙权联手,成功击败曹操,展现出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5. 张飞张飞,字益德,三国时期蜀国名将。
他有着令人惊叹的力量和忠诚的性格,被尊称为“万夫不当之勇”。
张飞在众多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尤其是在长坂坡之战中,他斩杀了曹军五六十员大将。
6. 孙策孙策,字伯符,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君主。
他英勇果决,善于用兵,创立了孙吴的基业。
孙策招兵买马,壮大吴国势力,并多次击败敌军,成为三国时期最杰出的青年将领之一。
7. 吕布吕布,字奉先,东汉末年的军事统帅,被尊称为“三英之一”。
他勇猛无敌,骑术高超,擅长骑兵战。
吕布以其勇猛威武的形象留名青史,不过也因为其不受约束的个性而导致其失败。
8. 马超马超,字孟起,三国时期蜀国的名将。
他勇猛善战,擅长骑射,被誉为当世无敌的铁骑。
马超在巨鹿之战中多次立下战功,企图攻占长安,可惜最终失败。
9. 贾文和贾文和,北宋时期的将领,以忠诚和勇敢而闻名。
他参与了一系列北伐战争,多次立下战功。
贾文和被尊为“北伐宿将”,为宋朝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聊一聊两晋时期眼花缭乱的官名以及职责范围先普及一下两晋时期晋朝(266年-420年)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吴,完成统一。
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
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
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
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晋朝有哪些官职呢?他们职责范围分别是什么?晋朝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政治制度由汉代的三公九卿制走向晋朝的三省制,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
魏、晋朝都是由手握军事力量的权臣逐步建立起来的,他们组成一套机构,完全在正规官制以外,自由行使职权。
军、民、财不再各成系统,和三国官制一样,只要为了军事上的便利,都可以打破常规。
自从魏晋开此先例,直到南北朝,一般制度都是由临时措置而逐渐成为习惯的。
公诸位从公开国郡公、县公爵(一品)---仅为爵位名,无实权中书监职权甚重,名实方面俱称为宰相。
由于地处枢近,虽然官位在尚书令之下,但权力在其之上。
同时门下也自中书分到部分权力,共同掌管决策,尚书则掌管行政。
尚书的内部架构发展较为充分,在西晋即有省、曹、郎曹三级机构,"八座"之官。
中书及门下直到东晋方扩张机构,中书省分局曹以协理奏章,门下至晋哀帝时建立门下省。
后来皇帝为了提防权力渐盛的中书省,以门下省参与政治以牵制之。
两晋的三公虽然无实权为荣誉职,但可为皇帝顾问,该职也用来安置权臣。
当时一些权臣,大多以三公录尚书事、加领中书及门下,或加领大将军、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
至于监察制度御史台----成为完全独立的部门,直接由皇帝控制。
然而其主要功能为维护皇帝威严,并非扫荡贪污。
晋朝的名将与军事家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间涌现了众多杰出的名将和军事家。
这些英勇无畏、智谋过人的将军和军事家为晋朝的繁荣和统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以他们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在战争中屡创奇迹,为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
一、王猛王猛是晋朝初年的重要将领,也是西晋的奠基人之一。
他威武勇猛,作战技艺超群。
在大乱之中,他带领晋朝军队南渡长江,逐渐平定南方割据势力,并将晋朝的版图不断扩大,最终统一北方。
他善于骑射,指挥有方,对敌人从不留情。
在战争中,他率军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击败多个敌军,扫清障碍,为晋朝统一一统江山奠定了基础。
二、庾亮庾亮也是晋朝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通晓兵法,善于用兵,且富有政治智慧。
庾亮曾多次在朝廷中劝谏并制定政策,他坚持稳定边境,积极防御,保护了晋朝的疆土。
庾亮在对外战争中,也是智勇双全,善于运筹帷幄。
他提倡备战,加强军队装备,组织军事训练,使晋朝的军队始终保持高度的战斗力。
在庾亮的带领下,晋朝在边境战争中屡获胜利,为晋朝的安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刘宏刘宏是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父亲,也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在晋朝的建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刘宏善于用兵,勇敢果断。
在晋朝建立之初,他积极参与对抗蜀国的战争,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建议。
他聪明睿智,熟谙兵法,善于制订出严密的作战计划。
由于他的领导,晋朝成功地击败了蜀国,迅速扩大了版图,为晋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祖逖祖逖是晋朝末年的杰出将领之一,他在晋朝亡国之际保卫了晋朝的北方疆土。
祖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备受称赞。
他曾率军多次出征,战功卓著。
在晋朝灭亡的最后几年,祖逖奋起抵抗,组织民众抵御敌军入侵。
他巧妙地运用兵法,采取灵活战术,使敌军屡屡受挫。
祖逖依靠自己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军事才能,保卫了晋朝的北方疆土,并为晋朝的败亡留下一丝希望。
总结晋朝的名将和军事家们用他们的英勇和智慧,为晋朝的繁荣和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南北朝十大名将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宋、齐、南梁、陈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故称为南北朝。
在这一大分裂时期同样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将领:一、拓跋焘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
鲜卑族,北魏第三位皇帝。
南北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
拓跋焘出生于平城(今山西大同),自幼就表现得聪明大度、应付裕如。
十二岁时就远赴河套抗击柔然骑兵,迫使柔然不敢入侵。
北魏泰常七年(422年)被立为太子。
泰常八年(423年)登基,改元始光。
拓跋焘继位后重用汉族大臣崔浩、高允等人,整顿吏治,励精图治。
拓跋焘善于使用骑兵,亲率大军先后攻灭胡夏、北燕、北凉,伐柔然,征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浑,取刘宋的虎牢、滑台等重镇要地,最终统一中国北方。
拓跋焘在历次战争中,常亲自率军出征,决策果断,部署周密,讲究战法,指挥灵活。
或分道并进,轻骑奔袭,或诱敌出城,设伏围歼,因而多获胜利。
治军严格,赏不遗贱,罚不避贵。
在生活中,朴素节俭,威武豪迈,刚毅自律,直爽坦率,从谏如流。
他经常说的话是:'法者,朕与天下共之,何敢轻也。
'但是,他在晚年诛戮过多,诛戮之后又常常后悔。
北魏正平二年(452年),甲寅,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所弑,时年四十五岁,谥号太武皇帝,庙号世祖。
二、高长恭又名高孝瓘、高肃,字长恭,祖籍渤海调蓨,神武帝高欢之孙,文襄帝高澄第四子。
南北朝时期北齐宗室、将领,鼎鼎大名的兰陵王,也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几大美男之一。
高长恭性格温良敦厚,貌柔心壮,音容兼美。
为将躬勤细事,累次升任至并州刺史。
初封乐陵县开国公,从弟高殷即位后晋爵为兰陵郡王,后历任尚书令、录尚书事、大司马、太保、太尉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南北朝名将之南梁篇南梁史上十位著名的名将
导语:盘点南梁几位名将:一、韦睿有光武、周瑜之风的名将韦睿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
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
盘点南梁几位名将:
一、韦睿
有光武、周瑜之风的名将——韦睿
韦睿(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名将。
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祖父时迁至襄阳(今属湖北)。
其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
在宋、齐时并没有突出表现。
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齐末随萧衍起兵,“多建策,皆见用”。
天监四年(505年),督军北伐,攻下北魏小岘城(今合肥东),随即进军合肥。
这时魏将杨灵胤率五万人前来救援。
韦睿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兵,斩俘万余人。
天监五年(506年),解钟离(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之围,因功进爵为侯,任右卫将军。
史载韦睿仁民爱物,“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
井灶未成,亦不先食”,北魏人怕他,称为“韦虎”,一生廉洁,家无余财。
普通元年,迁侍中、车骑将军,八月,去世;年七十九岁。
二、曹景宗
曹景宗(457—508年9月12日),字子震,新野(今河南境内)人。
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刘宋征虏将军曹欣之之子。
曹景宗幼善骑射,好猎,少以胆勇闻。
后废帝元徽中,任冠军中兵参军,领天水太守。
齐初,任雍州刺史萧铿中兵参军,领冯翊太守。
齐明帝建武四年(497年),随太尉陈显达攻魏,以奇兵二千破魏师四万。
生活常识分享。
南北朝36猛将:赛关羽、赛张飞、赛项羽,更有擒虎落雕无敌猛将南北朝是一个群雄四起的朝代,这个朝代常年征战,猛将迭起,形成各个武力集团。
在相互争斗中建了南北各个朝代,也逐渐灭亡了各个朝代,最终以隋朝统一各朝,建一个统一的国家。
南北朝时期,有36位猛将最为著名,这些猛将有赛张飞、赛关羽,更有赛项羽、孙策之流,在战场上各显其能,绘出一幅壮观的战争画卷。
1、宇文泰(507年-556年),使持节、太师、柱国大将军、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安定郡开国公。
字黑獭,代郡武川(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人,鲜卑宇文部后裔,汉化鲜卑人,南北朝西魏权臣,北周政权的奠基者,掌权22年。
后追尊为文王,庙号太祖,武成元年(559年)追尊为文帝。
宇文家族是西魏第一家族,专横专权,宇文护弄死三位柱国大将军。
2、元欣,生卒不详,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宗师、大司徒、广陵王,南北朝北魏、西魏皇族。
性格粗忽、好鹰犬。
西魏宗室中官位最高者,广平王元赞以下诸王,高规格礼遇元欣。
554年,为大丞相,死后谥号容。
3、李虎(?—551年),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代北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人,李渊祖父,李世民曾祖父,年少时风流倜傥,志向远大,喜欢骑马射箭,广交朋友,乐善好施,北周代魏追封唐国公。
4、李弼(494年-557年),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公,陇西成纪人,本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少时远大抱负,体力过人。
作战时总是冲锋陷阵,所向无敌。
后随宇文泰击败窦泰、收复弘农,征战沙苑,又与贺拔胜攻克河东,平定汾州、绛州,平定北稽胡的反叛,死后追封为魏国公,附祭于太祖庙庭。
5、独孤信(502年-557年),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马、河内郡开国公。
本名独孤如愿,云中(今山西大同)人,容貌俊美,善骑射。
初为葛荣部下,后投归尔朱荣。
大败东魏弘农郡守田八能、都督张齐民、刺史辛纂,于是平定三荆。
后随丞相宇文泰收复弘农,攻克沙苑。
【南北朝历史】东晋十六国名将:东晋十六国史上31位著名将领1、邓羌邓羌(?―约379年),安定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将领、官员。
邓羌有勇有谋,升平元年(357年),进击羌族首领姚襄,献计激怒敌军,自己诈败,诱敌深入,击斩姚襄。
之后随苻坚平定并州张平,与猛将张蚝交锋,以计擒之。
受任御史中丞,与王猛协作,整肃长安治安,大见成效。
再平刘卫辰部,苻柳等之乱。
于石门大破燕军十万,又跟从王猛攻打前燕,曾与张蚝、徐成策马持矛,突入燕军,打败慕容评十余万燕军。
晚年平定蜀地叛乱,并击败代王拓跋什翼犍等。
此后事迹史书无载。
邓羌除了骁勇善战,还精通兵法,曾奉命教授苻坚庶长子苻丕兵法。
2、苻坚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又字文玉,小名坚头,氐族,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人,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
苻坚在位前期励精图治,重用汉人王猛,推行一系列政策与民休息,加强生产,终令国家强盛,接着以军事力量消灭北方多个独立政权,成功统一北方,并攻占了东晋领有的蜀地,与东晋南北对峙。
苻坚于383年发兵南下意图消灭东晋,史称淝水之战。
但最终前秦大败给东晋谢安、谢玄领导的北府兵,国家亦陷入混乱,各民族纷纷叛变独立,苻坚最终亦遭羌人姚苌杀害,终年48岁,谥号宣昭帝,庙号世祖。
苻坚3、赫连勃勃赫连勃勃(??公元425年),是匈奴大酋长刘卫辰的小儿子,刘卫辰的血缘可以上溯到匈奴单于栾提氏,和叱咤中原的汉帝刘渊也是亲戚。
在匈奴部落中,可谓显赫。
赫连勃勃这个人,从小家族被屠,失去了温暖的家庭,小小年纪便从部落王子改做了流浪孤儿,心理上遭受极大的挫折。
我认为像他这样的人,又没有现代心理学诊疗办法,在心理上有着极大的缺陷,来到后秦,又遭受另一种境遇,他的人格十分不完整。
自立之后,又没有能力与强大的北魏相对抗,心理十分压抑。
于是造就了一种嗜杀成性的虐待狂心理。
如果赫连勃勃不过是个庸人,倒也罢了,偏偏他具有很高的军事才能。
两晋南北朝:威声动俗,功名完美之十大名将两晋南北朝二百多历史风云,胡虏纵横,扰攘纷争。
以下十人,于乱世之中,建功立业,善始令终,生荣死哀,堪为名将楷模。
一、克捷建业——王濬(西晋)王濬河南灵宝阌乡人,美姿貌,不修名行,晚乃改节,恢廓有大志,历任广汉太守、益州刺史。
属当戎旅,自蜀征吴,前无坚城。
于是讨吴之役。
将帅虽多,而王濬克捷建业,定吴之功,以此为最。
迁辅国将军、步兵校尉,封襄阳候。
然矜功负气,幸得改过从谏,以勋高位重,不复素业自居,纵奢侈以自逸,官至散骑常侍、后将军。
享年八十,谥号武,名列武庙六十四将。
二、忠顺勤劳——陶侃(东晋)陶侃安徽黄梅人,少长孤寒,性聪敏,有纲维宇宙之志。
起自下僚,勤于吏职。
为刘弘赏识,历任武昌太守、荊州刺史。
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讨平苏峻、击斩郭默。
起居外相,宏总上流,在军四十一年,雄毅有权,明悟善决断,忠顺勤劳。
望重分陕,怀止足之分。
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军事,封长沙郡公。
享年七十六,追赠大司马,谥号桓。
位列武庙六十四将。
三、威震邻国——慕容恪(前燕)慕容恪辽宁义县人,前燕景昭帝慕容儁之弟。
容貌魁杰,深沉有大度,数从征伐,临敌多奇策。
为将不尚威严,专以恩信御物,务于大略,终无丧败。
征高句丽、灭宇文部、破麻秋、摛冉闵,威震邻国。
出将入相,受托孤之重,行周公之事,拜太宰,封太原王。
建熙八年(367年)去世,谥号桓。
位列武庙六十四将。
四、出将入相——王猛(前秦)王猛山东寿光人,瑰姿俊伟,博学好兵书,谨重严毅,气度雄远,细事不干其虑。
辅佐苻坚,吞燕平凉,所向克捷。
出将入相,官至丞相、都督中外军事。
外修兵革,内综儒学,夙夜匪懈,忧勤万几。
君臣际遇,千古一时,恩宠无双,临殁之时,犹以图晋为戒。
享年五十一,追赠大将军,谥号武。
位列武庙七十二将。
五、志存匡济——谢玄(东晋)谢玄河南太康人,出身陈郡谢氏。
才兼文武,志存匡济,功宣授斧。
历任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都督江北诸军事。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十大名将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国家大分裂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民族大融合时期。
南北朝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唐,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因为在南北朝时期存在着诸多政权鼎力,因此战争频繁,许多杰出的军事天才也涌现而出,那我们现在就扒一扒南北朝时期的那些顶级名将。
北府军名将檀道济: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
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
后宋文帝刘义隆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
檀道济戎马倥偬,战绩卓著。
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被载入史册。
五胡十六国第一名将慕容恪:慕容恪,字玄恭,昌黎棘城人,鲜卑族。
十六国时期前燕宗室大臣,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前燕景昭帝慕容儁之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十六国第一名将。
他的主要功绩有:在棘城以2000骑痛击后赵10万大军、奇袭后赵将军麻丘,大败麻丘于三藏口、屡破高句丽、平高丽、克扶余,俘虏扶余国王及廉台决战,连环马破冉闵,俘虏冉闵。
南朝第一儒将陈庆之:“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一首洛阳童谣道出了南北朝名将陈庆之的光辉战绩。
梁武帝手下的白袍大将陈庆之一生鲜有败绩,每次作战都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他的人生顶点是收复洛阳的战争中,率领7000白袍军,把几十万北魏大军大的落花流水。
大器晚成的北周名将韦孝宽: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
韦孝宽一生最著名的战役是玉壁之战。
大统十二年(546年)东魏高欢率大军进攻包围玉璧,韦孝宽军力为劣势,但运用地形和战术守城,高欢运用各种战术攻城皆不克,东魏军围城五十馀天,兵力损失惨重,最后退兵,高欢回师后病死。
玉璧之战为东、西魏实力消长的关键战之一。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武帝接受韦孝宽的建议,成功打败北齐,统一北方。
号称“韦虎”的南梁名将韦睿: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将,韦睿早年任上庸太守。
【南北朝历史】盘点南北朝10大名将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
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
此时也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比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也进一步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步伐。
[2] 在隋朝统一天下后,合并关东与江南人而形成新汉族,开创出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十:斛律光斛律光(515年―572年年),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北齐名将。
善于骑射,号称“落雕都督”。
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
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
斛律光南北朝时期北齐名将,平生为高家打过无数恶仗,又帮助高纬坐稳帝座。
但不贪权势,不懂交结高纬的宠臣穆提婆和祖?。
两个人于是同上谗言劝高纬杀掉他。
高纬性怯,不敢诛杀如此重臣。
祖?给他出主意:“赏赐斛律光一匹马,说明天一起游猎东山,他一定来谢恩。
”斛律光来到凉风堂,高纬卫士刘桃枝从后击其后脑,斛律光不倒,回头说:“你们常常干这样的事,但我到死也不干对不起国家和皇帝的事。
”刘桃枝和三个大力士用弓弦勒在不做丝毫抵抗的斛律光脖子上,勒死了一代名将。
九:曹景宗曹景宗(457?508年),字子震,新野(今河南境内)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
出身将门,幼时就以勇猛闻名。
后追随萧衍(后来的梁武帝)起兵,南征北战,为梁朝的开国功臣。
梁朝建立后又被委以重任,进号平西将军,改封竟陵县侯。
多次与魏军交战,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508年,病逝,时年五十二岁。
曹景宗不失为一个英雄豪杰,生性粗犷豪放,一生都在追求金戈铁马、铿锵有力的人生风格,但他嗜酒好色、奢靡浮华的性格一直为世人所不齿。
八:陈显达陈显达(427?500),南北朝时期南齐名将。
中国杰出军事家、政治家。
499年(永元元年)正月,陈显达率平北将军崔慧景等部4万人,进攻北魏,企图收复先前被北魏攻占的雍州(治今湖北襄樊)五郡。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排名)俗话说乱世造英雄,只有在乱世中才会涌现出一批批英勇善战的军事将领,他们勇猛无敌,各地征伐而没有多少败绩。
那么作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乱世时期那么又出现了那些名将,他们又如何排名呢?排名第十:慕容恪慕容恪(321年—367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前燕景昭帝慕容儁之弟,十六国时期前燕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后世誉为十六国十大名将之一。
慕容恪“幼而谨厚,沈深有大度”,十五岁时就统领军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官至太宰,总览大权,却毫无私心,平定内乱,勤于吏治,辅佐幼主,尽心尽责,成为前燕支柱。
而在其死后,前燕迅速衰落。
去世后谥号为“桓”。
他在攻打高句丽是就表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破敌军使得高句丽不敢踏入燕国一步,最终由他攻下高句丽。
在燕魏大战中更是打败冉闵奠定了他的军事地位,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大战,最后返回朝野辅助幼主。
历史的评价梁军:“慕容恪的一生,也是前燕由弱变强的一段时间。
他历事三主,在慕容皝与慕容儁在位时,率军南征北战,开疆拓土,辅佐幼主慕容暐七年间,前燕政治空前稳定,所以他在燕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慕容儁死后,东晋认为有机可乘,桓温则说:‘慕容恪尚存,所忧方为大耳。
’在其死后,前秦、东晋先后攻打前燕,前燕也迅速灭亡,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慕容恪对于前燕的重要性。
”排名第九:斛律光斛律光(515年―572年),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北齐名将。
初任都督,善于骑射,号称“落雕都督”。
后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封咸阳王。
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
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
可以说斛律光算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能兵善战他北周的仪同王敬俊、大司马尉迟迥、齐国公宇文宪、柱国庸国公可叱雄等可惜的是他由于战功彪炳最后遭奸臣陷害被灭满门虽然最后北周武帝指着诏书说:“如果斛律光还活着的话,我哪能跑到邺城来?”历史上李世民对他的评价:“斛律明月,齐朝良将,威震敌国,周家每岁斫汾河冰,虑齐兵之西渡。
晋朝十大名将排行榜晋朝一个百花齐放的朝代,竹林七贤,王羲之,王献之这个年代我感觉是中国最浪漫的时代,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顶峰,在这个时代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文艺复兴。
那让我们今天一起去看看这个年代的名将。
1.祖逖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遒县(今保定市涞水县)人,东晋军事家。
祖逖出身于范阳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马掾、骠骑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职,后率亲党避乱于江淮,被授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
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
但因势力强盛,受到东晋朝廷的忌惮。
太兴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渊出镇合肥,以牵制祖逖。
祖逖见目睹朝内明争暗斗,国事日非,忧愤而死,追赠车骑将军,部众被弟弟祖约接掌。
北伐大业也因此而功败垂成。
2.羊祜羊祜(221年-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人。
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博学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为妻。
曾拒绝曹爽和司马昭的多次征辟,后为朝廷公车征拜。
司马昭建五等爵制时以功封为钜平子,与荀勖共掌机密。
晋代魏后司马炎有吞吴之心,乃命羊祜坐镇襄阳,都督荆州诸军事。
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兴学,以德怀柔,深得军民之心;一方面缮甲训卒,广为戎备,做好了伐吴的军事和物质准备,并在吴将陆抗去世后上表奏请伐吴,却遭到众大臣的反对。
咸宁四年(278年),羊祜抱病回洛阳,同年十一月病故,并在临终前举荐杜预自代。
死后获赠侍中、太傅,谥号“成”。
3.杜预杜预(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
历官曹魏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
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
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及《春秋释例》等。
4.王濬王濬(206年-286年1月18日),《宋书》作王璿(王璇),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人,西晋时期名将。
东晋十六国南北朝22大名将!(下)前文讲了南北朝的11位名将,我们接着再说下面的11位:十二、王镇恶提起王镇恶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提到“功盖诸葛第一人”的前秦丞相王猛,大家就不陌生了。
王镇恶就是王猛的亲孙子。
王镇恶虽然在历史上不太出名,但他却是历史上罕见的“一生无败绩”的名将!王镇恶出生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当时五月也被称之为“恶月”,因此王猛给他取名“镇恶”。
前秦败亡后,王家家道中落,十三岁的王镇恶与叔叔王曜南逃至东晋的荆州寄居。
此后王镇恶便跟随王曜学习兵法战策,后来地方刺史就将他举荐给了东晋权臣刘裕,很快刘裕便发现他是个难得的奇才,便让他做了自己太尉府的中军参军。
在刘裕的看重下,王镇恶一路顺风顺水,他先是独自领军平定五斗米卢循的叛乱,又率军击败当时刘裕最大的竞争对手、北府兵三大主力的江荆二州刺史刘毅。
王镇恶作战非常勇猛,经常身先士卒,受伤更是家常便饭,据《晋书》记载,王镇恶在击败刘毅的荆州之战中,身先士卒,身中五箭,手中槊也被射断。
刘裕为此叹服不已,任命他为安远护军使。
后来刘裕趁前秦内乱,对中原进行征伐,任命王镇恶为龙骧将军,作为北伐前锋。
王镇恶的前锋军一路上势如破竹,从虎牢关杀到柏谷坞,又杀到渑池,最后直到粮草耗尽,才在长安第一要塞潼关前停了下来。
这时刘裕的本部大军还被北魏堵在黄河南岸,王镇恶派人催促粮草,被刘裕痛批:“谁让你这么快深入关中,现在我被阻在黄河南岸,如何给你派粮?”可是王镇恶“战瘾”上头,还是不停派人催粮,待刘裕不再理会时,竟一时气愤,当着使者面喊起刘裕的小名骂道:“寄奴言我失信!我却要怪他刘寄奴误我也!”后来王镇恶只得四处借粮,勉力维持,多亏当时的潼关守将姚绍病死,王镇恶趁机玩命攻城,最终硬是用蛮劲将这千古雄关啃了下来。
后来,王镇恶又击败北方五胡大军,攻破长安城,助刘裕一统中原。
十三、石勒石勒,十六国后赵的建立者。
石勒的早年经历很低调,三十几岁才被刘渊看中成了汉国的辅汉将军。
为了讨好刘渊,石勒曾单枪匹马去招降乌桓族,最后不但成功绑了乌桓首领张伏利度,还带着大部队回了刘渊处,刘渊欢喜之下将这支部队交给了石勒,并封他做了平东大将军。
南朝十大名将排名录自刘宋取晋自立,北魏横荡北中国之后,南北朝对峙近两百年,直到隋朝兴起,最终一统江山,自此才结束了中国长达近三百年的乱世。
南北朝对峙时期,有别于东晋十六国时期无数次你死我活的战争,在这一时期,南北都政局稳定,双方交战次数并不算多,所以名将并没有东晋十六国时期那么多。
但是,尽管在相对和平时期,南北朝都有多个闪耀后世、名留青史的著名将领。
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代,除了平定侯景之乱时期和陈朝创业时期,几乎没有什么全国性战役。
所以相对尚武的北朝,南朝将领并没有北朝将领那么声名显赫。
但是近两百年历史,自有些超级人才不会被历史的尘埃埋没。
下面,我们就南朝名将排名录列一个自己所理解的榜单。
南朝地图1、陈庆之白袍陈庆之南朝第一名将(刘裕、陈霸先是帝王,不算名将行列),几乎就是南朝将领的门面。
除了刘宋初年的强势之外,整个南朝的实力都是弱于北朝,而陈庆之时期却是个例外,其身子虽文弱,弓马骑射亦是样样不行,却硬是靠着胆略和筹谋,率少量兵马在中原大地横行无阻,北魏不敢渡河南下牧马,胡人望而远遁。
以一支偏师,打出了大集团军的架势,在河南和江淮之地打造出固若金汤的阵线。
陈庆之伐北魏,平叛乱,每战必克。
后来还击败了不可一世的东魏大将侯景,给这个后来霍乱南朝的打仗达人好好的上了一课。
陈庆之虽为南朝将领,却擅长打运动战,以北朝人的方式屡屡重创北朝军队,实乃不世出的良将。
2、王僧辩王僧辩剧照梁末陈初时期,唯一一个有能力与陈霸先一较高下之人。
智勇兼备,所经战阵,屡获胜利,侯景之乱前期,王僧辩便率军大败侯景,只是后梁皇室几位萧姓藩王各怀心事,没有在重兵列于金陵之下而一举击败侯景。
后来侯景之乱扰得南国不安之时,王僧辩才得以有机会率军东进,一举击败侯景。
王僧辩之所以能排在第二,主要在于其巴陵之战,挽救了南朝社稷。
侯景之乱中期,侯景势大,围攻荆楚之地,王僧辩以弱旅对抗侯景强军,合理利用地形,采用火攻,一举重创侯景20万水军,收复江州等重地,一战扭转南朝对于侯景之乱的衰颓局势,从此南朝各地军队对侯景转入反攻,直到最后取得胜利。
【南北朝历史】盘点: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10大著名将领介绍导读: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小对立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创建南朝宋已经开始,至公元589年隋攻灭南朝陈年才。
该时期能斯脱东晋、五胡十六国,下直奔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存有朝代更迭,但长期保持交战,所以称作南北朝。
此时也发生民族小融合的趋势,比如说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融合也进一步快速少数民族封建制度化后的步伐。
[2]在隋朝统一天下后,分拆关东与江南人而构成崭新汉族,缔造出示开放性和包容性的隋唐帝国。
十:斛律光斛律光(515年―572年年),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北齐名将。
擅于勇力,名副其实“落雕都督”。
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斗中,多次统一指挥登陆作战,均荣获胜利。
他治军勤政,身先士卒,豪奢私欲,为部下所尊敬。
斛律光南北朝时期北齐名将,平生为高家踢过无数恶仗,又协助高纬站稳帝座。
但不贪权势,稀奇古怪巴结高纬的宠臣穆提婆和祖?。
两个人于是同上谗言力劝高纬杀死他。
高纬性畏,不敢赐死如此重臣。
祖?给他出来主意:“赏赐斛律光一匹马,说道明天一起游猎东山,他一定去谢恩。
”斛律光走进凉风堂,高纬卫士刘桃枝从后击其后脑,斛律光不好像,转头说道:“你们常常干活这样的事,但我至死去也不干活对不起国家和皇帝的事。
”刘桃枝和三个大力士用弓弦勒在不搞丝毫抵抗的斛律光脖子上,刺死了一代名将。
九:曹景宗曹景宗(457?508年),字子苍,新野(今河南境内)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
早年将门,幼时就以骁勇善战闻名于世。
后跟随萧衍(后来的梁武帝)举兵,南征北战,为梁朝的开国功臣。
梁朝创建后又被委以重任,进号平西将军,进封竟陵县侯。
多次与魏军激战,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508年,逝世,时年五十二岁。
曹景宗算是一个英雄豪杰,生性硬朗洒脱,一生都在崇尚金戈铁马、铿锵有力的人生风格,但他嗜酒好色、荒淫浮华的性格一直为世人所不齿。
两晋南北朝十八名将1、刘裕南朝的第一个皇帝,手下名将如林,是以少胜多的高手。
他是打孙恩起家的,曾经以一千兵力追击孙恩四十万叛军,孙恩后来覆灭,跟他有直接关系。
随后不久他又打击桓玄,桓玄看似势力强大,但在他极少兵力的打击下,很快灰飞烟灭。
打完桓玄,他让朱龄石取蜀,收复了因叛变独立的东晋领土。
随后他开始第一次北伐,南燕在他猛攻下灭亡。
就在此时卢循、徐道覆叛军几十万兵临石头城下,刘裕曾经的两个战友纷纷战败,刘裕开始再次平叛,他让名将沈田子从海路夺取卢循老巢广州,然后在长江上大败卢循、徐道覆,让东晋再次度过危机。
不久后,刘裕率手下众多名将第二次北伐,消灭后秦,军功达到顶点。
但刘裕的失败也很快到来,他留儿子镇守长安,南下代晋,虽然如愿当上皇帝,但他辛辛苦苦拿下的关中却被赫连勃勃夺取,手下名将死亡殆尽,他再也没有能力建立更大的功业了。
刘裕作战喜欢冒险,常常出奇制胜,而且他相当勇猛(曾经一个人跟孙恩几千人战斗),这是他没有读过什么兵书却常常以少胜多的原因。
他平叛很有一套,攘外也很有手段。
刘裕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善于用人,手下王镇恶、沈田子、檀道济等人都是相当了得的名将。
但刘裕也有缺点,他用人并不敢完全相信,如果他不让他儿子镇守关中,如果他信任王镇恶的话,或许不会有关中之败。
他还有一个最大缺点,就是雄心不足,只想立功代晋,如果他有相当的雄心的话,我想他打败赫连勃勃也是有可能,甚至消灭北魏统一中国,估计也能够成功。
看到刘裕的历史,会觉得一个人一生能做的事实在不多,当你老了的时候,似乎完成很多事,但是更大的功业却不敢企及了。
2、赫连勃勃十六国夏国的建立者,游击战高手。
他是匈奴刘姓部落首领的儿子,父亲被杀,他流亡与后秦,但后来忘恩负义,以怨报德,把后秦打的呜呼哀哉,西域诸城白天都不敢开门。
当然他人生的顶点在打败南军,把刘裕手下诸多名将全部杀死。
赫连勃勃活着的时候,连北魏都不敢以统万城为攻击目标。
赫连勃勃虽然战斗力极强,但为人凶残,是个极其可怕的人。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将领(排名)俗话说乱世造英雄,只有在乱世中才会涌现出一批批英勇善战的军事将领,他们勇猛无敌,各地征伐而没有多少败绩。
那么作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乱世时期那么又出现了那些名将,他们又如何排名呢排名第十:慕容恪慕容恪(321年—367年),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人,鲜卑族,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四子,前燕景昭帝慕容儁之弟,十六国时期前燕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后世誉为十六国十大名将之一。
慕容恪“幼而谨厚,沈深有大度”,十五岁时就统领军队,南征北战,屡立战功。
官至太宰,总览大权,却毫无私心,平定内乱,勤于吏治,辅佐幼主,尽心尽责,成为前燕支柱。
而在其死后,前燕迅速衰落。
去世后谥号为“桓”。
他在攻打高句丽是就表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屡破敌军使得高句丽不敢踏入燕国一步,最终由他攻下高句丽。
在燕魏大战中更是打败冉闵奠定了他的军事地位,他的一生经历了很多大战,最后返回朝野辅助幼主。
历史的评价梁军:“慕容恪的一生,也是前燕由弱变强的一段时间。
他历事三主,在慕容皝与慕容儁在位时,率军南征北战,开疆拓土,辅佐幼主慕容暐七年间,前燕政治空前稳定,所以他在燕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慕容儁死后,东晋认为有机可乘,桓温则说:‘慕容恪尚存,所忧方为大耳。
’在其死后,前秦、东晋先后攻打前燕,前燕也迅速灭亡,这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慕容恪对于前燕的重要性。
”排名第九:斛律光斛律光(515年―572年),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北齐名将。
初任都督,善于骑射,号称“落雕都督”。
后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封咸阳王。
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
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
可以说斛律光算是一个传奇人物他能兵善战他北周的仪同王敬俊、大司马尉迟迥、齐国公宇文宪、柱国庸国公可叱雄等可惜的是他由于战功彪炳最后遭奸臣陷害被灭满门虽然最后北周武帝指着诏书说:“如果斛律光还活着的话,我哪能跑到邺城来”历史上李世民对他的评价:“斛律明月,齐朝良将,威震敌国,周家每岁斫汾河冰,虑齐兵之西渡。
及明月被祖孝征谗构伏诛,周人始有吞齐之意。
”排名第八:高敖曹高敖曹(491年—538年),名昂,字敖曹,以字行,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东冀州刺史高翼第三子,司空高乾之弟。
南北朝时期东魏名将。
高敖曹善用马槊,勇猛无敌,被时人誉为项羽再世。
元象元年(538年),高敖曹因轻敌败于宇文泰,全军覆没,单骑逃至河阳,被追兵所杀,时年四十八岁。
追赠侍中、太师、大司马,谥号忠武。
他虽然年少时横行乡里,但当他入朝为官之后他的一生效忠多个君主但是是从效忠高欢之后才开始崭露头角。
高欢拥立安定王元朗为帝,高敖曹被任命为使持节、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仍担任大都督,并随高欢在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击破尔朱兆。
532年(中兴二年),高敖曹又随高欢与尔朱兆在韩陵(今河南安阳东北)交战。
两军交战后,高欢作战不利,率军后撤,尔朱兆趁胜追击。
这时,高岳率五百骑兵在前冲锋,斛律敦随后召集败兵,而高敖曹则与蔡俊带领一千兵马从栗园出击,将尔朱兆的军队拦腰截断,大败敌军。
不久,高敖曹加封侍中、开府,进爵武城县侯。
虽然最后攻打魏朝因为轻敌而输给了宇文泰。
但是他的勇武还是不可磨灭的。
排名第七:韦孝宽韦孝宽(公元509年—公元580年),名叔裕,字孝宽,以字行于世。
京兆杜陵(陕西西安南)人,南北朝时期西魏、北周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
一生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官拜大司空、上柱国,封郧国公。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十一月,韦孝宽去世,时年七十二岁,赠太傅、十二州诸军事、雍州牧,谥号襄。
此人的最主要的功绩在于善于揣摩人心,善于使用离间计。
北周韦孝宽为人多智善谋,善于使用间谍,不论是他派遣到北齐的间谍,还是他从北齐收买过来的间谍,都很尽职。
北齐有位战功卓著的将军叫斛律光,字明月,能征善战,英武无畏。
韦孝宽为了除掉这个敌手,先叫参军曲严编造歌谣:“百升飞上天,明月照长安”,“高山不推自崩.槲树不扶自竖”。
这里的升,原指旧时的容量单位,十升等于一斗,十斗即一百升,等于一斛;歌谣里的百升暗指斛律光的“斛”字。
北齐王姓高,歌谣中的“高山”.影射北齐王。
“槲树”影射斛律光。
这两句歌谣的意思是说:斛律光想要当皇帝,北齐将要垮台了。
韦孝宽令间谍们把写有这些歌谣的传单散发到北齐京城邺(今河北临漳)。
当时任北齐宰相的祖珽,恰与斛律光有私仇。
祖埏见有这样的传单,又添枝加叶渲染扩大,并让小孩子在大街小巷传唱,传得满城风雨,然后将情况汇报给北齐后主高纬。
后主不辨真伪.怀疑斛律光要造反,立即下令杀了斛律光。
韦孝宽没费吹灰之力就除掉一名劲敌。
王应麟评价他:“韦孝宽知兵而不知义。
尉迟迥之讨杨坚,所以存周也。
孝宽受周厚恩,乃党坚而灭迥。
坚之篡也,孝宽实成之,难以逭春秋之诛矣。
”排名第六:檀道济檀道济(—公元436年4月9日),南朝宋名将。
汉族,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金乡县卜集乡檀庄),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
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
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
后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
檀道济戎马倥偬,战绩卓著。
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被载入史册。
他的一生鲜有败绩,更是和陶渊明结为莫逆之交。
更是在粮食紧缺的时候运用计谋机智退兵檀道济却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
当天晚上,檀道济亲自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一个营寨里查点粮食。
一些兵士手里拿着竹筹唱着计数,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
魏军探子偷偷地向营里望了一下,只见一只只米袋里面都是满满的。
他立即报告主帅,说檀道济营里军粮还绰绰有余,现在显然不能跟檀道济决战。
魏将得到情报,以为前面来告密的宋兵是假投降,来诱骗他们上当的,就把投降的宋兵杀了。
其实,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少量白米罢了。
檀道济最终凭借“唱筹量沙”之计顺利退兵。
这就是著名的唱筹量沙。
檀道济死后,南朝在军事上转入守势,北朝则占据主动地位,屡次南征。
后北魏曾南征至长江北岸的瓜步,宋文帝刘义隆登石头城北望,面有忧色,长吁道:“如果檀道济还在,怎么会到这个地步!”刘义隆询问殷景仁说:“谁可接替檀道济”殷景仁回答说:“檀道济因屡立战功,所以有威名,其他职务未必能够胜任。
”刘义隆说:“不然,西汉时李广在朝廷,匈奴不敢南侵,能够接替他的还有谁”排名第五:谢玄谢玄(343年—388年),字幼度。
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谢裒之孙,谢奕之子,谢安之侄。
东晋时期军事家。
谢玄有经国才略,善于治军。
早年为大司马桓温部将。
太元二年(377年)为抵御前秦袭扰,谢安荐谢玄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
他招募北来民众中的骁勇之士,组建训练一支精锐部队,号为“北府兵”。
太元八年(383年),在淝水之战中,任前锋都督,先遣部将刘牢之率部夜袭洛涧,首战告捷;继而抓住战机,计使秦军后撤致乱,乘势猛攻,取得以少胜多的巨大战果。
太元九年(384年),率兵为前锋,乘胜开拓中原,先后收复了今河南、山东、陕西南部等地区。
后因病改任左将军、会稽内史。
与吴兴太守张玄之并称“南北二玄”,为时人所称美。
太元十三年(388年)卒,时年四十六。
追赠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号献武。
他最出名的就是在“淝水之战”晋孝武帝下诏命令谢玄为先锋,统领徐州、兖州、青州以及扬州之晋陵、幽州之燕国各支军队,和谢石、他的从弟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龙骧将军檀玄、建威将军戴熙、扬武将军陶隐等抗击,共有八万人。
谢玄先派遣广陵相刘牢之率五千人奔袭洛涧,首战告捷,很快就杀了梁成和其弟梁云,敌人的步骑兵同时崩溃,争着渡过淮水逃跑。
刘牢之派兵追击,活捉敌将梁他、王显、梁悌、慕容屈氏等,获取其军用物资。
历史评价孙元晏:百万兵来逼合肥,谢玄为将统雄师。
旌旗首尾千馀里,浑不消他一局棋。
排名第四:宇文泰宇文泰(507年—556年),字黑獭(一作黑泰),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改革家、统帅,西魏的实际掌权者,亦是北周政权的奠基者。
从此宇文泰专制长达20年,556年去世。
其子宇文毓继位,追谥曰文皇帝,庙号太祖。
号其墓为成陵。
宇文泰掌权期间,对内团结各方,澄清政治,创府兵制;对外立足关陇,争战东魏,蚕食南梁。
奠定了其身后关陇政权一统天下及隋唐王朝强盛的基础。
他的一生参与的战争基本没有失败的宰制关陇、小关争胜、沙苑大战。
鏖战东魏。
宇文泰一生,正处在由乱到治的历史转捩点,他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条件下,观时而变,顺乎历史发展的潮流,终至取威定霸,转弱为强,南清江汉,西克巴蜀,北控沙漠,奠定了北周王朝之基础。
他在位时所颁行的兵制、选官之法等等更是开隋唐政治制度之渊源,宇文泰的功业可谓盛矣,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继孝文帝元宏之后的又一位鲜卑族杰出的人物。
历史评价梁御:“宇文夏州英姿不世,算略无方。
”排名第三:陈霸先陈霸先(503年—559年),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今浙江长兴)长城下若里人,汉太丘长陈寔之后,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
陈霸先出身低微,受萧映赏识,随任为广州府中直兵参军,不久出任西江督护、高要太守。
通过平定“侯景之乱”,陈霸先渐渐控制了梁朝的政权,太平二年(557年)废梁敬帝,自立为帝,建立大陈,改元永定,是为陈武帝。
掌权后平叛之战主要有三:平王僧辩余部之战、平萧勃之战、平王琳之战。
在位三年,于559年驾崩,葬万安陵,谥曰武皇帝,庙号高祖。
《陈书》对陈霸先青少年时有这样的评价陈武帝价:倜傥大度,志度弘远,不理家产,“明达果断,为当时所推服,”又称陈霸先“及长,涉猎史籍,好读兵书,明纬候、孤虚、遁甲之术,多武艺。
”陈霸先生逢乱世,尽管身经百战,收拾的却是百废待兴的江山,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
陈霸先在抵御落后势力摧残,维护社会稳定,恢复南方经济,保护华夏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历史的贡献,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而且,就陈霸先治国、治军、从政、为人的自身品格来讲,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
陈霸先不仅是一代开国皇帝,他还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排名第二:刘裕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名寄奴,祖籍彭城县绥舆里(今属安徽萧县),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今江苏镇江),自称西汉楚元王刘交之后,南北朝时期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曾两度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功勋卓著。
后功高震主,代晋自立,国号“宋”,史称刘宋或南朝宋。
自幼家贫,于公元399年前参军起义,对内平定孙恩和桓玄,消灭桓楚、谯纵、卢循、刘毅、司马休之等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对外消灭南燕、西蜀、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以却月阵大破北魏,收复淮北,山东,河南,关中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