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资料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jiao权端势力、民族fen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海之争等.(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中亚五国独立后,由于中亚显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世界各国势力在中亚的角逐使中亚的政治局势更加不稳,另一方面也使中国西北边疆的安全环境复杂化。
战后,推行霸权政策的美国在阿富汗建立亲美政权,以及在中亚个别国家建立军事基地,这不仅打通连结扩大了北约和强化了北约和美日安保同盟的战略通道,还可以以中亚为地缘战略支点,以北约组织和美日安保同盟为两翼,抑制俄罗斯的复兴,阻止伊斯兰原教有旨主义的扩展,遏制中国的崛起。
中亚国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
作为中国的邻居,中国在中亚的经济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将日趋增加,进入21世纪,中国同中亚国家加强了经济合作,扩大了在中亚国家影响力,间接损害了俄罗斯的传统利益。
而美国、俄罗斯在中亚角逐加剧,以获得经济利益。
(二)俄罗斯与中国的安全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从沙俄时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国北方最大的邻国和影响中国国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地缘政治上,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而复兴后的俄罗斯所奉行的对外战略是否会一如从前的咄咄通人。
作为俄罗斯的邻居,中国尤为关心,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是中国实现国防现代化可以借助的力量,尽管俄罗斯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但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罗斯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面临复杂挑战。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东海和南海的争议。
东海和南海是我国的重要周边海域,但同时也是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领土争议的地区。
在东海,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国存在岛屿争议;在南海,中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存在领土争议。
这些争议使得我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变得紧张,军事摩擦频繁发生,存在一定的冲突风险。
二是朝鲜核问题。
朝鲜半岛地区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周边安全的焦点之一、朝鲜不断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射,使得地区安全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国际社会对朝鲜核问题的解决也面临困难,给我国周边安全带来了不确定性。
三是中印边界争端。
中印边界争端长期存在,尤其是中印边界地区的安全形势备受关注。
2024年发生的中印边境冲突,使得两国关系更加紧张。
边界争端的存在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造成一定的压力。
四是台海局势。
台海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统一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然而,台湾当局和外部势力不断进行分裂活动,加强军事部署,对台湾问题的处理成为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的重要因素。
台海问题的发展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五是周边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稳定。
一些周边国家存在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如缅甸的内乱、尼泊尔的政治动荡等,这些动荡影响着周边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可能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带来一定的冲击。
在面对这些复杂挑战的同时,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维护周边安全形势。
一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对话与合作。
我国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通过外交对话、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途径增进互信,达成共识,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二是加强军事建设和力量部署。
我国对周边地区进行加强军事建设,强化军事力量和部署,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全稳定。
三是积极参与地区安全合作机制。
我国积极参与亚太安全合作机制,推动各方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安全威胁。
四是加强国际和地区事务治理能力。
我国加强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能力,通过加强国际规则和机制的建设,维护我国的安全利益。
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形势(5篇)第一篇: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形势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形势要想深入了解,剖析问题,最重要的理解词组概念。
何为周边安全环境?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国家周边是否有危险以及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简单来说就是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件的总和。
如今时代的主题的和平与发展,中国很幸运抓住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的形势。
下面将从以下三方面谈一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情况,中国周边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周边安全形势的相关措施。
第一个方面: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情况1)我国疆域辽阔,陆地和海洋邻国众多,安全环境受周边国家影响大我国的陆上邻国有14个,其中以这两个国家为代表。
北面俄罗斯最强大,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南面印度最强大,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其中以这两个国家为代表。
印度尼西亚在穆斯林国家中有重大影响,同时控制着太平洋上是三个重要的战略通道。
日本科技发达,且今年来日本政府企图修改宪法,增加军事装备。
这些周边国家的形势变动,都可能影响到中国。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很容易与其他国家在领土,领海,凌空等权益上产生矛盾。
2)我国边界漫长,海域辽阔,海洋权益纠纷多我国海洋面积约为300万平方米,海防边界长1.8万千米,海盗约6000多个,海上安全成为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
古代中国就有着“重陆轻海”的观念,以至于在清末时期,中国不重视海洋,逐渐丧失了制海权。
海权重要性由此可见。
现在中国与周边国家也存在海洋权益纠纷,但是如今的中国不同以往,逐渐重视海权3)中国周边国家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所以他们的外交政策和国家安全策略,民族信仰,文化传统等都有不同,久而久之,这些矛盾所导致的冲突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产生消极的影响。
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趋势
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趋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地区冲突:一些地区存在长期的潜在冲突,如朝鲜半岛局势、南海争议等。
这些冲突可能随时引发局部紧张局势,对我国周边安全造成潜在威胁。
2. 恐怖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对我国周边地区的渗透和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一些极端主义组织在我国周边地区活动频繁,制造恐怖袭击事件,可能对我国周边地区的稳定和安全构成威胁。
3. 军备竞赛:我国周边地区的一些国家存在军备竞赛和军事扩张的趋势,导致军事力量的增加和地区安全形势的紧张化。
这些军事活动可能引发地区的对抗和紧张局势,需要我国密切关注和应对。
4. 海上安全:我国周边地区包括南海和东海,海上安全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关注点。
争议岛屿的主权争端、渔业资源争夺、海上领土争端等问题可能引发地区紧张局势,需要我国加强海上安全的控制和管理。
总体来说,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趋势是复杂多变的,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我国需要密切关注周边地区的安全动向,采取积极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措施,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
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5篇)第一篇: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我国周边形势安全分析我国的发展,与我国的周边安全形势密不可分。
中国目前的周边安全形势十分复杂。
以下,是我的分析:北方的威胁莫过于俄罗斯,但是由于90年代苏联解体以及现在的北约东扩,已经让俄罗斯意识到能与之为伍的国家已经为数不多了。
而作为同是5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则更是重中之中,当今的俄罗斯若与中国交恶,那他们将万劫不复。
因此北方的威胁对目前的中国来说,已经不像以前那么严重了,使中国可以抽出兵力镇压东南。
西南的威胁莫过于印度,这个被国人称之为阿三的国家,他们有着仅次于中国人口基数,并且也有着称霸南亚即而成为世界大国的野心。
他们与中国有边界纷争,也有因败于过中国而耿耿于怀的复仇之心。
因此造成这个国家与中国短期内不太可能成为真正的好邻居,但是因为中国内地与之有着青藏高原的阻隔,并且还有巴基斯坦这个中国的忠实盟友夹在其中,因此印度与中国发生大规模的地面战争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韩国及东南亚各国:首先说韩国,因朝鲜战争,中韩之间还是有一定的恩怨的,但是中韩的一些有共识文化传统以及同对日本的愤慨又造就了中韩之间并非有很大的矛盾,再说还有朝鲜夹在当中。
即使有美国的蛊惑,韩国应该也不会公然与中国作对。
而那些东南亚的小国,我国时常以老大哥的身份多慰问慰问也就应该可以摆平了。
东海的威胁,也可以说日本的威胁:客观的说日本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国家,一个加起来不过中国的一个省大的岛国,有着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经济规模,并且他们依靠他们的经济和民族的忧患意识,把他们的国家和为数不多的军队都发展的非常先进。
在他们的骨子里,始终都有走出岛屿,踏上大陆的意识!但他们也不是无懈可击,比如:与周边国家的不和,而自身的区域狭小没有战略纵深,没有核武器,因此他们还离不开美国这座靠山。
海上第一岛链的元凶台湾的威胁:中国要发展,就必须走出大陆,才能屹立在世界强国的舞台。
冲出第一岛链的封锁是重中之重,而台湾则是第一岛琏封锁的咽喉,解决台湾问题是国家的生存大计,不能有任何闪失,一旦失败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要稳、准、狠!幕后的黑手:美国,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自苏联解体后,美国为了不使自己的军工力量因没有挑战而萎靡荒废,因此不断的寻找战争的理由和借口,中东战争,海湾战争...使南联盟、伊拉克等国家成了美国的武器试验场,为美国的武器出口及石油等资源的来源做出了贡献。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讲义一、周边安全环境总体形势从整体来看,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威胁。
一方面,亚洲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愈发激烈,包括朝鲜半岛、南海等地区都存在安全热点问题。
另一方面,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也给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一定影响。
二、朝鲜半岛局势朝鲜半岛地缘政治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非常直接。
朝鲜半岛的局势一直都是中国关注的焦点,朝鲜的核导问题、半岛的和平稳定等问题都影响着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
随着朝鲜局势的不断变化,中国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周边安全政策,以应对不同的局势变化。
三、南海问题南海问题也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热点之一。
在南海,中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存在着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
这些争端给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波动,需要中国继续通过外交手段,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同时与周边国家保持着和平与友好的关系。
四、非传统安全挑战除了地缘政治争端外,中国周边环境还面临着来自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挑战。
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问题给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因素。
中国需要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加强信息共享,以形成多方合作的态势,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全稳定。
总之,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需要中国综合考虑地缘政治、国际关系和非传统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制定周边安全政策,以保障国家利益和周边地区的和平稳定。
五、地缘政治竞争除了朝鲜半岛和南海问题外,亚洲地区还存在着其他地缘政治竞争,例如印度与中国之间的边界争端、印度洋地区的影响力争夺等。
这些地缘政治争端也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中国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
六、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角色美国一直是亚太地区的力量之一,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安全保障角色,也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美国与中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竞争日益加剧,这对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也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国际形势之中国周边形势分析第一篇:国际形势之中国周边形势分析国际形势之中国周边形势分析当前中国周边安全局势总体评估2、第一、周边安全基本形势总体相对稳定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中国维护国家安全与周边稳定的能力增强了;第二,地区和平发展的基本态势并没有改变;第三,周边国家对华友好合作仍然是主流;第四,周边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认同大于疑虑;第五,发展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机会仍大于挑战;第六,巩固、发展和周边国家友好合作关系的主动权在我。
第二、消极面增多、矛盾复杂、动荡加剧近年来,我国周边发生了很多具有冲击力的事件,周边环境恶化的迹象比较明显:朝鲜半岛局势僵局难破,未来走向不明从近代开始,以朝鲜半岛为核心的东北亚地区一直是中国安全的致命弱点。
2010年,“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先后发生,使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1953年朝鲜停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加剧了朝韩之间的紧张关系,韩国李明博政府反映强烈,态度强硬!美国和日本趁机迅速介入,在朝鲜半岛西部和东部海域进行规模空前的军事演习,美、日、韩三边军事同盟雏形初现。
而朝鲜方面,虽有缓和,但仍然坚持核试验,朝核危机阴云不散,六方会谈终止。
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去世,年轻的金正恩接班,半岛局势的不确定性变得更大。
面对东北亚的危机,中国政府游说于美、俄、韩、朝之间,并提议迅速开始六方紧急磋商,但遭到美、韩,日三国的拒绝。
中国在东北亚面临着安全威胁与外交压力的双重挑战。
日本“远交近攻”,中国成其主要防范对象近年来,中日关系虽未有大的起伏,但可以说是“旧仇未了,又添新恨”:中日关系撞船事件态度的强硬、地震之后对待中国给予援助的冷漠、灾难之后美日关系的加强、野田上任之后对防卫重点的调整、第一岛链的设想、与印度的联合军演等等,欲意包围中国。
钓鱼岛“国有化”**未平,安倍晋三又在外交领域显示其“右翼”特征,当然这与其争取国内的选民有关。
日本现在经济下滑,国际地位降低,国民焦虑情绪在增加,“正常化”国家的呼声在增加。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5篇第一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摘要:近期中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情况,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加新的变数,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究其原因,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因素。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中国周边的整体安全环境可谓喜忧参半,总体上呈现“北稳”、“南乱”、“西热”、“东闹”之势。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一是因为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
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
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
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
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因为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
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
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
三是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
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
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
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
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中国近期的周边安全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南中国海问题南中国海总面积达350万平方公里,其中散布有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周边的安全形势第一篇: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周边的安全形势正确认识我国当前周边的安全形势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300多万平方公里,东西相隔5500公里,时差4个多小时,南北相距5500公里,跨越5个温度带,居世界第三。
中国地大物博,自古以来便是各国眼中的宝地,上至夏商,下至今时,总是处于危机之中。
无论何时,外国总是打着中国的主意。
而今,中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自强不息,增强了自己的实力,有了相当高的抵御能力,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处于和平时代,相反我们应该警惕这潜在的危机,古人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时刻注意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
自新中国以来,我国仍与印度等国家有5000多公里边界尚未完全划定,争议地区16万多平方公里。
与日本等海上邻国争议面积多达200多万平方公里。
这些领土的争议是格局形势潜在的危机。
目前我顾主要丢失的领土有韩国占有的几个礁岛,日本侵占东海气琉球群岛和钓鱼岛。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周边各国的蠢蠢欲动,小动作纷纷。
在西方开始收敛的时候,中国周边的国家却活跃起来。
越南,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纷纷针对我国南海主权动作不断直接向中国发起挑战。
其中菲律宾国会通过将中沙群岛的黄岩岛划为其国土,马来西亚总理登陆南沙群岛几处岛屿宣称拥有主权,其海军司令甚至宣称,如果发现中国渔船入侵,将被长期驻扎在那里的海军驱逐舰驱逐,越南则任命了一个管理西沙群岛的政府机构主席,一宣称对改道拥有主权。
日本首相有不失时机的挑起钓鱼岛事件。
此外,台湾问题是我们一直关心的问题。
从明朝开始,就明确的规定台湾属于中国。
从邓小平主席的“一国两制”到陈水扁的“台独”,我们看到的是台湾领导团队想方设法的对抗,视祖国各族人民于不顾,甚至请求美国的援助。
中国曾今帮助马英九登上台湾领导人的位子,而曾将他口中的台湾回归如今已经烟消云散,大力购置军事防务,其动机之明,不言而喻,美国更是添油加醋。
藏独也是中国头疼之事,“**”集团藏独的野心也迎合了美国的愿望。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在国际格局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我国周边地区存在着一系列安全挑战和威胁,这些挑战不仅对我国的安全稳定构成威胁,也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
首先,我国周边存在着一些地区热点问题,如朝鲜半岛问题、南海争端等,这些问题牵动着我国的安全利益。
朝鲜半岛的局势时常紧张,朝鲜核问题成为地区安全的重要挑战。
南海争端也给地区安全带来了不确定因素,涉及国家众多,矛盾复杂。
这些地区热点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更加复杂和严峻。
其次,一些非传统安全威胁也对我国周边安全构成挑战。
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网络安全等问题层出不穷,给地区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恐怖主义势力的滋生和蔓延,给地区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跨国犯罪活动频发,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存在,使得我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再次,一些外部势力的介入也给我国周边安全带来了不确定因素。
一些国家在我国周边地区频繁进行军事活动,加大了地区的紧张气氛,使得地区安全形势更加复杂。
外部势力的干涉和干预,使得我国周边地区的安全状况更加严峻,给我国的安全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国周边地区存在着一系列安全挑战和威胁,这些挑战不仅对我国的安全稳定构成威胁,也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
希望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共同努力,为维护我国周边地区的安全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周边局势分析(五篇范例)第一篇:中国周边局势分析中国周边局势分析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0个,其中,陆上接壤14国,隔海相望6国,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多年来,又是与别国领土争端最多的国家。
尽管近年解决了部分争端,但是,仍存在着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且海洋权益不断遭受蚕食。
中国与俄日印3大战略主体共处,掣肘因素颇多。
俄国处于经济持续恢复阶段,普京加强集权、重振军备,国力日渐发展,对华能源战略已透露出俄国未来的战略运筹信息。
日本重新武装步伐加快。
面对这种复杂的局势,历史的镜子中可以照射出未来之路:(一)一球多制,多元共存,世界多极化将继续成为国际政治格局发展的基本方向。
世界力量已初步出现从西到东、从北到南的转移进程,继欧美之后,亚、非、拉具有全球影响的地区大国出现。
基辛格分析说,一些国家已经成长为强权大国,同时存在着几个实力相近国家的世界。
国际权力呈分散化态势,世界多极化特征明显。
非西方力量在世界事务中影响力上升。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模式多样化、文化多元化将是世界进入下个十年的基本面貌。
享誉世界的美国已故世界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6年前深刻断言:在全球大动荡中诞生的新世界将因其多重政治格局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初生的新世界的特征不仅表现为政治格局的多重性,而且表现为文化发展的多元性;幸运的是,世界历史的趋势是向全球多样化发展而不是走向同一化;今天,再也不能断定只存在一条资本主义道路了。
(二)各种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依存、调整变革、竞相发展将成为国际政治发展的基本趋势。
一是多元共存。
20国集团中,有很多不同的发展模式;亚洲模式也有不同的版本;即使是美国盟友的国家,也是千差万别。
继续认真规划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成为各类国家共同的追求。
二是变革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告诫世人,任何一种制度与模式并不完美,其获得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永远成功,更不可能适用于全世界。
简析当前我国的安全形势虽然处在和平时期,但是需要居安而思危,为了国家的和平稳定,也为了社会、家庭的安康,所以对国家的安全形势的了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时常保持一种爱国情怀,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认知的国人。
只有国人时刻保持一种清醒的头脑,才会使我们的祖国更为强大,才会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一、曾经的中国说到现在的中国我们不得不从古代的中国以及近代中国说起,中国拥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世界四大古老民族之一,也只有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经久不衰,这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我们有先秦的诸子百家,有闻名于世的四大发明,也有着先进的政治制度和耕种技术。
凡此种种,都能够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和其他民族相比是没有缺陷的。
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我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只能用灿烂俩字形容,隋唐宋元也是世界的榜样。
到了明朝由于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跟世界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开始慢慢的走下坡路,由于清朝继续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中国开始渐渐的脱离世界的步伐,开始落后于世界上其他先进的国家。
清朝末年世界列强皆踏进了中国的领土,导致国不国,家不家,外蒙分离,台湾割让,领海无权的局面,至此中国开始了她与列强的斗争。
近代的中国遭受了列强的欺凌和日本的全面侵略,使中华民族遭受了巨大的摧残,从此致使中国于西方国家的关系裂痕,以及仇日情绪。
二、当前我国周边的安全形势自1949年我国建国以来,我国曾有过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中苏战争、中印战争、以及南海中越冲突,所以我们当前北有俄罗斯、东北有日本、东有台湾危机、南海有中非中越冲突、南有越南印度威胁,从世界范围内我们被美国看成假想敌,被西方国家压制,中国被世界所孤立着。
70年代随着日美领导人的访华,日美与中国关系的改善,中国开始重返联合国,以及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开始,中国开始慢慢的与世界的融合。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迅速增长,军事实力也在不断的加强,政治制度的趋向合理化。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资料整理钓鱼岛——中日东海领土争端:环球网记者王欢报道,据日本《产经新闻》6月1日消息称,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6月1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称,东京都政府为“购买”钓鱼岛设立的捐款专用账户资金总额已超过1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084万元)。
报道称,截止日本时间6月1日正午(北京时间11点),东京都于4月27日在日本瑞穗银行设立的“购岛”专项捐款账户已收到7.333万笔捐款,资金总额达到10.105亿日元。
针对日本极右翼势力代表石原慎太郎所主导的“买岛”闹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5月31日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日本一些政客的小动作改变不了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
中方将继续采取切实措施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日本这些政客不负责任的言行不仅有损自身的信誉,也有损日本的国际形象。
针对日前东京都政府发起的全民捐款购买钓鱼岛活动,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在昨天的例行记者会上指出,日本一些政客的小动作改变不了这些岛屿属于中国的事实。
刘为民说,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方将继续采取切实措施坚定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日本这些政客不负责任的言行不仅有损自身的信誉,也有损日本的国际形象。
外交部亚非司司长陈晓东谈到叙利亚问题时表示,中方不庇护包括叙政府在内的任何一方,支持叙人民自主选择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发展道路。
任何政治解决方案,只要符合叙人民的根本长远利益,中方都持积极和开放态度。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谷盈阳):中国《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今天(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关于海洋观测预报活动管理的法律规范。
媒体认为,该部条例对促进中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使中国对周边海洋及岛屿管理迈向法制化。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海洋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年因各种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都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为减轻海洋灾害带来的损失,中国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海洋预报系统。
这部《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对海洋观测网的统一规划与建设、海洋观测资料汇交和共享、海洋预报警报信息发布等作了规定,使中国海洋观测预报体系更加规范。
中国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减灾司王峰司长介绍说:“为有效的减轻海洋灾害的损失,目前中国已经逐步建立了由岸站、浮标、船舶、卫星、飞机、雷达等手段组成的立体化海洋观测网以及统计和数值预报相结合的海洋预报系统。
应该说查以覆盖整个中国海洋管辖海域。
”根据《条例》,中国将加强对海洋观测网的建设与完善,逐步建立起全天候立体化观测网,为渔业、远洋运输、海上作业、气象等部门提供可靠数据。
条例指出,海洋观测站点及其设施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
为更方便服务社会,中国的海洋观测资料将无偿取得。
观测数据由中国海洋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中国国内相关部门如需要使用海洋观测资料,由海洋主管部门无偿提供。
目前,中国正不断完善海洋观测网,使观测数据更准确全面。
中国国家海洋局海洋预报减灾司司长王峰说:“目前有一个中国海洋观测网规划,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对中国所管辖的海域,观测的能力,包括他的加密,观测它的布局,都有所考虑。
”中国的海洋预报从1966年就开始了,当时预报的范围就包括了中国的近海,也就是中国管辖的海域以及西北太平洋。
根据国家海洋局的解释,中国可以在53个鱼场设置海洋观测站或观测浮标,用以观测海潮和海水的盐分浓度等信息,钓鱼岛以及南海诸岛海域都在观测范围。
现在,中国福建省气象局已经开始预报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的天气情况。
海南省开始报道南海海域包括黄岩岛在内的3座岛礁的天气情况。
对此,王锋说:“我们原来的预报范围已经包括了钓鱼岛和黄岩岛。
在预报栏目中专门提到钓鱼岛和黄岩岛,是对原有预报的一种细化。
”这部条例还规定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个人在中方管辖海域从事海洋观测活动时,必须按照中国的相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对外提供属于国家秘密的海洋观测资料和成果,而且还对搬走或者损毁中国设施和设备的行为制定了惩罚规则。
1971年,美国把琉球群岛的“管辖权”交给日本,冲绳议会首次提出有关钓鱼岛的“领土防卫”问题。
中国发声明表示抗议。
台湾爱国青年及海外华人发动了轰轰烈烈的“保钓”运动。
1990年,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成员在钓鱼岛建灯塔,再次引发华人“保钓”风潮。
1996年7月14日,“日本青年社”成员在钓鱼岛新设置了灯塔。
中国外交部表示对这一事件“严重关切”。
海峡两岸都强烈抗议。
2003年8月25日,“日本青年社”成员登上钓鱼岛。
中国外交部以及中国驻日本使馆分别奉命向日方进行了严正交涉,提出了强烈抗议。
同年10月,一些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的人士发起“保钓”行动,并前往钓鱼岛宣示主权。
2004年3月24日上午6时26分,从浙江乐清市黄华港出发的冯锦华、张立昆等7名中国大陆民间“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随后被日本海上保安厅人员扣留。
经中国政府反复严正交涉,7名中国公民于3月26日晚离开日本,安全归来。
2008年6月10日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船只在钓鱼岛近海域与一艘台湾渔船相撞,并导致该渔船沉没。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重申要求日方停止在钓鱼岛附近海域的非法行动,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008年6月,日方不顾中方严正交涉和反对,放任部分国会议员前往钓鱼岛上空进行所谓“空中视察”,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人奉命约见日本驻华使馆官员,提出抗议。
2012年1月29日,日本政府已完成了暂命名,其中包括钓鱼岛周边4座附属岛屿的名称。
钓鱼岛黄尾屿附近3座小岛分别定名为“西北小岛”、“北小岛”以及“东北小岛”。
赤尾屿附近的一座岛屿被命名为“北小岛”。
围绕钓鱼岛问题,中国政府曾多次阐明立场,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然而日本当局却置若罔闻,屡屡通过一些非法行为试图“宣示”领土。
日本媒体有消息称,当地时间2012年1月29日,日本政府已对钓鱼岛周边部分岛屿完成了暂命名,计划在年内最终决定正式名称,并在日本地图中进行标注。
针对日本通过命名离岛来扩张“专属经济区”面积的做法,中国外交学院亚太研究中心主任苏浩曾指出,日本为追求国家利益,通过确定名称、确定数目等做法,企图通过“国家管辖”的方式对外宣称对所有离岛实际占有,并趁机占有大陆架,扩大自己的专属经济区,这与《国际海洋法》的相关规定存在严重冲突。
日本的做法只是其单方面的主张,其做法极其不友好且不负责任。
针对钓鱼岛问题,中国曾多次发表声明,强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日方任何加强对该岛实际控制的举动都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是非法和无效的。
2012年1月3日上午9时30分左右,日本第十一管区海上保安总部(那霸)的巡逻船发现冲绳县石垣市议员仲间均等3人登上了钓鱼岛。
约20分钟后,石垣市议员仲岭忠师也登陆了该岛。
4人于11时55分左右离开钓鱼岛,他们乘坐的渔船驶向石垣港。
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于2012年1月3日在此间就日本右翼分子登上钓鱼岛一事表明严正立场。
他指出,中国政府已就此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他说:“我愿重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中国政府捍卫钓鱼岛领土主权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南海领土争端南沙群岛:/view/16187.htm#10西沙群岛:暂时没有爆发出问题,但是迟早要解决——只是,是什么时候?如果不出意外,由俄罗斯为印度翻修、改造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最近几天将在白海进行处女航。
只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原定到场庆贺,目前却出现变化。
由于天气原因,海试时间被俄方推迟到6月初,恰好赶上普京访华。
也许,对于翘首以待近10年的印度海军来说,普京是否到场似乎已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首航必须成功,而且在今年12月4日航母正式交付之前,所有海试都不能出现大问题,否则,交付可能还得后延。
迄今为止,俄方已拖延交付近4年,印度实在等不及了。
“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寄托了印度海军的强军之梦。
为了实现东进太平洋乃至插手南海的目的,印度海军正在加速打造3个航母战斗群。
目前,印度拥有一艘现役航母,从俄罗斯采购的二手航母正在加紧收货,印度的国产航母也在加班加点地建造中。
显然,印度想抢在中国前面确立航母优势。
简单的概述一下就是两点:一是遏制,二是分赃。
美国利用南海问题遏制中国的政策既是长期的,且从近期看,行动也是越来越明显。
比如它的主要手段有:强调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和所谓“公海”的“自由航行权”、增强在东亚(前沿地区)的军事力量、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共同防堵中国等等。
“分赃”则是基于南海的自然资源。
美国是目前世界头号的能源消耗国,但随着近期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南海巨大的油气储量日益凸显,美国自然是不会错过在这里“捞一笔”的机会。
美国越来越多的油气公司加入到南海“共同开发”的意向也越来越明显。
这就正如美国前国防部长盖茨的那句经典的“提醒”(其实相当于表明了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中国不能从小偷的手里夺回自己的东西,否则中国就不能在亚洲繁荣的经济中继续获益”。
东北亚问题东北亚,是指亚洲的东北部地区,按地理位置的分布,包括俄罗斯联邦的东部地区(萨哈林岛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日本国,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蒙古国。
美日同盟目前来看,日本通过一系列条约将自己的安全与美国利益捆绑到了一起,美日同盟在冷战结束后其基本战略价值并未消除,而是通过新的美日安全保障条约与安全合作防卫指针得以强化和充实,其功能是保障美国在东北亚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利益及日本的政治安全,同时借以遏制来自东北亚的潜在竞争对手的战略性挑战。
中、俄关系是除美日关系外较为稳定的一对,苏联解体后,困扰中国北部安全的大患消除,中、俄之间的经济互补强于任何时候。
不过,中、俄之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结盟,两国也不可能联合起来形成所谓的“反霸同盟”,而失去与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家的友好关系。
不过日、美同盟也并非铁板一块,经济上的竞争,以及日本要求成为“正常国家”、要求美国撤军的呼声,也使两国关系出现了裂缝。
但是考虑到两国的战略利益,两国都在努力的调整经济和安全方面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日美关系处于一种调整的平衡状态。
美国在东北亚地区扮演隔岸平衡手的角色,一方面把日本拉入其同盟体系,为美国战略利益服务,另一方面也要把日本力量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利用日本遏制中、俄,同时又利用中、俄维持在日本的军事存在。
美国在处理同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方面采取的是一种接触政策,接触的本意是指用非武力的手段来消融崛起大国行为中的扩张性因素,在使中、俄两国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的同时,也是美国的影响力介入到两国的内部事务中,维持现存的东北亚政治、安全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