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益生菌的研究与应用

益生菌的研究与应用

益生菌的研究与应用
益生菌的研究与应用

益生菌的研究与应用自1929年英国的Fleming发现了抗生素以来,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但从本世纪40年代,随着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其种种弊端也逐渐被人

们所认识。比如导致动物胃肠道正常菌群失调,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副作用,给动

物和作为动物产品消费者的人类的健康都带来了危害。有些国家因此已从立法上限制了

抗生素的使用。于是,国内外许多学者日趋关注和寻找能够克服上述弊端的抗生素替代物。益生素的研究开发便随之引起各国的重视,其应用于动物生产的良好效果已被大量

的试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

一、益生素的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

1、发展历史

益生素(Probiotics)是可以直接饲喂动物的有益活体微生物制剂,也叫活菌制剂(Biogen)或生菌剂。

益生素真正被重视起来并应用于动物饲养业中是从六、七十年代人类发现了抗生素的

种种弊端之后才开始的。Redmend(1968)就报道了乳酸杆菌经口饲喂仔猪,减少下

痢、改善发育的效果。日本真田等曾提出给仔猪饲喂酪酸菌减轻了仔猪下痢,继之星野

等报道了东洋菌的芽孢制剂经口饲喂或添加在饲料中,预防治疗仔猪及犊牛的下痢以及

提高仔猪、犊牛、肉鸡的增重率,改善饲料效率等效果。

2、应用现状

据报道,美国准许直接饲喂的微生物已有40多种,年使用量约8000吨以上,在欧洲

仅法国1991年市场上销售的益生素品种就不低于50个;日本1989年估计使用量在1000 吨以上;我国对于益生素的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发展较快。目前年使

用量也在1000吨左右。

各国选用的益生素菌种不同。我国正式批准生产使用的菌株,主要有蜡样芽孢杆菌、

枯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乳酸球菌等。

随着各国动物养殖业对益生素的需求不断增加,其商品制剂的研制开发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如泰国研制生产的Toyocerin(主要含东洋芽孢杆菌);加拿大生产的Prosuis Paste(主要含乳酸杆菌、粪链球菌、双歧杆菌等);我国起步较晚,但起点高。由长江生态科学院研制的"生态鱼宝"、"生态畜宝"、"生态禽宝"、"生态肥宝"、

"生态菌宝"等系列产品成功地实现了EM+EME+EPE,国际领先。

二、益生素的种类及其特点

益生素的分类因依据不同有多种,根据制剂的用途及作用机制分为微生物生长促进剂

和微生态治疗剂;依活菌剂的组成分为单一制剂和复合制剂;而目前较多使用的分类方法是依据微生物的菌种类型分为乳酸菌制剂、芽孢杆菌制剂和酵母类等真菌制剂

1、乳酸菌制剂

此类制剂应用最早、最广泛,种类繁多。乳酸菌是能够分解糖类以产生乳酸为主要代谢产物的无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厌氧或兼性厌氧生长,在pH3.0~4.5酸性条件下仍

能够生存。包括乳杆菌属、链球菌属、明串珠菌属、片球菌属。目前主要应用的有嗜酸乳杆菌、双歧乳杆菌和粪链球菌。

它们的特点:

1、是多种动物消化道主要的共生菌,能形成正常菌群;

2、在微需氧或厌氧条件下产生乳酸;

3、有较强耐酸性;

4、不耐热,65~75℃下死亡;

5、产生一种特殊抗生素棗酸菌素(Acidoline),能有效抑制大

肠杆菌、沙门氏菌的生长。

2、芽孢杆菌制剂

芽孢杆菌属于需氧芽孢杆菌中的不致病菌,是以内孢子的形式零星存在于动物肠道的

微生物群落中。目前主要应用的有地衣杆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东洋杆菌等,在使用时多制成该菌休眠状态的活菌制剂,或与乳酸菌混合使用。

由于芽孢杆菌具有芽孢,其产品具有较多的优点:

1、耐酸、耐盐、耐高温(100℃)及耐挤压,具有稳定性;

2、具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的活性。

3、真菌及活酵母类制剂

作为此类制剂的真菌主要是丝状菌,在分类学上属真菌纲中的子囊菌纲。目前常用

的制品有两种,米曲霉及酿酒酵母培养物,它们是包括真菌及其培养物的制剂,多用在反刍动物方面。其主要特点:

1、是需氧菌,喜生长在多糖偏酸环境中;

2、体内富含蛋白质和多种B族维生素;

3、不耐热,60~70℃1小时即死亡。

三、益生素菌种的选择

动物胃肠道的微生物数量超过了动物体内的细胞数,种类达400多种,而这些微生物

在动物消化道内又具有定位、定性、定量和定宿主等特点。因此,对于益生素菌种的研究,是作为保健制品应用的基础,同时,菌种的组合、筛选是益生素研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国内外益生素研究多集中于研制产品和应用效果,而按益生菌的特定要求来选育性能优良的菌株,研究菌株生物特性等关键指标方面报道不多。国内外益生素产品大多数没有做到特异有效性,而是同一种菌制剂畜禽混用。

各国对于安全菌种的规定不尽相同。1989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饲料临控官

员协会公布了40种安全有效的微生物菌种。

我国农业部在1994年公布的可用于制造动物微生物制剂的菌种主要有:乳酸杆菌、粪

链球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及酵母菌。

选用菌种的基本要求:

1. 高安全性,生产应用前,首先必须经过严格的病理与毒理试验,证明无毒,无致畸,无致病,无耐药性、无药残等副作用后方可使用;

2. 必须是活的有益菌,在培养中及生物体内易增殖,加工处理后尚有高存活率;

3. 对酸、碱、胆汁有耐受性,耐100℃高温,可避免防霉剂、抗氧化剂和饲料加工过程以及动物肠道内胃酸、胆汁的影响;

4. 在上皮细胞定植能力好,生长速度快,不与病原微生物产生杂交种;

5. 能产生乳酸或其它抗菌物质。

四、益生素的作用机理

在动物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细菌,构成肠内菌群。正常情况下,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彼此之间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一方面起着各种营养生理学的作用,同时还担负着抑制病菌繁殖,预防感染的任务。但当动物受到饲料变换、断乳、运输或疾病等应激作用时,会引起动物胃肠道内微生物菌群的变化。当应激超过其生理范围时,则引起消化道菌群失调,微生态平衡打破,进而表现

出病理状态。益生菌进入畜禽肠道后,在复杂的微生态环境中与近400种正常菌会合,显现出栖

生、偏生、共生、竞争或吞噬等复杂关系,从而对宿主产生营养、免疫、刺激生长及生物拮抗等生物作用,来保持胃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平衡,提高动物生产性能,防病治病,最终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益生素的饲喂作用机理总起来有两大方面,即促生长和防治疾病。

1、微生态促生长机理

微生态促生长制剂(如芽孢杆菌、酵母菌)能直接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生长,同时间接防病治病。其作用机制理论基础是微生物营养论和"三流运转学说",即产生多种消化酶,提高饲料转化率和促进肠内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降低大肠杆菌数,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2、微生态治疗机理

微生态治疗剂(如乳酸菌、粪链球菌)主要是直接防病治病,间接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生长发

育。作用机制理论基础是微生态平衡论、失调论。从微生态学角度讲,畜禽疫病是由于体内菌群平衡失调所引起,使用益生素后体内厌氧菌逐渐增加,抑制致病性需氧菌生长,从而恢复了正常菌群原有的平衡状态,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蔡辉益等(1993)将益生素的作用机理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微生物的优势种群,最突出的如乳杆菌,包括保加利亚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还有嗜热链球菌、粪链球菌及双歧杆菌等,通过微生物夺氧及有益菌在消化道内附着定植和对营养素的竞争,调节肠道内菌群趋于正常化,抑制致病菌和有毒菌的生长;

第二,微生物的代谢可产生有机酸,降低动物肠道pH值,杀死不耐酸的有害菌;产生溶菌酶、过氧化氢等物质,可杀害潜在的病原菌;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抑制肠内胺和氨的产生;产生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消化酶,有利于物质的分解;合成B族维生素,氨基酸、未明促生长因子

等营养物质;益生菌的细胞壁上存在着肽聚糖等刺激肠道的免疫细胞而增加局部免疫抗体,增强机体抗病力。

五、益生素的饲喂效果

益生素在动物养殖中的作用可概括为:提高生长速度和增重、改善饲料效率和防治疾病,减少死亡率。

关于益生素的使用效果国内外报道很多,但由于菌种组合、筛选的不同,动物种类不同以及饲料加工、贮存,饲喂条件不同等造成的差异,饲喂效果的变幅较大,难以获得稳定、一致的成绩。

1、乳酸菌的作用效果

有试验结果表明,嗜酸乳杆菌使大肠杆菌数量减少,提高产蛋量,宿主乳杆菌从特定的乳杆菌水平中可以获得优势。

罗世明(1981)从正常雏鸡群中找到的一株乳杆菌,对鸡白痢的防治效果明显,并且对增重、提高

饲料利用率也有明显作用。南京农大薜恒平等人从健康兔及猪肠道、粪便中分离到乳杆菌,可提高仔猪及雏鸡增重、饲料转化率,降低仔猪下痢。

2、芽孢杆菌的作用效果

母猪日粮中添加孢子菌可增加断奶仔猪数,降低死亡率,减少粪中大肠杆菌数,增加十二指肠内乳酸菌数。孢子菌可使空肠内pH值及氨浓度降低。枯草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能产生较强活性的蛋白酶及淀粉酶(Hotiea,1988)。Sogaara(1988)证明了孢子菌有与泰乐菌素及喹乙醇相似的促生长作用。Peo(1987)报道,枯草杆菌制剂可使生长猪增重提高6%~7%,饲料效率提高3%~4%。

3、其它活菌制剂的作用效果

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PSB)是一类有光合作用能力的异养微生物,主要利用小分子有机物而非二氧化碳合成自身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各种养分。富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辅酶Q 抗活性病毒因子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及类胡萝卜素、蕃茄红素等天然色素。

任家瑛等证明,在蛋鸡料中应用可提高产蛋率(12.2%)、平均蛋重(1.06克),减少破损率(1%),总蛋重增加(14.44%),饲料转化率(10.43%)提高,降低大肠杆菌病死亡率(4.5%)。

EM(Effective Microorganism)是一种由光合细菌、放线菌、乳酸菌及发酵型丝状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培养而成的复合微生物制剂,具除粪臭、促生长、抗病、改善畜禽产品品质等作用。

六、影响益生素作用效果的因素

1、动物种类

动物种类不同要求益生素菌种组合也不同。适于单胃动物的微生态制剂所用菌株一般为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等,而适于反刍动物的却是真菌酵母益生素

2、动物生理状态

研究者在复合活菌制剂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中发现,动物处于外界环境变化等应激时期是活菌制剂发挥最佳作用效果的前提条件;而当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状况良好时,益生素的影响较小。

3、饲料类型及成分

据报道,在玉米青贮料中添加益生素饲喂海福特牛,效果比在大麦青贮料中添加效果好。另外,饲料中的微量元素,抗菌物质等对微生物有破坏作用。

4、饲料加工过程

在制粒与膨化过程中,高温高压蒸汽明显影响微生物活性,制粒过程可造成10%~30%孢子损失。肠杆菌可损失达90%以上,而乳杆菌经60℃或更高温度几乎全部杀灭,酵母经70℃的制粒过程活细胞损失99%以上。

5、菌剂的菌株组成及其定植能力

目前,大多数饲用益生素是复合菌剂,其所含菌株有主次之分,而不同菌株在消化道内的协同

作用的效果不同。同时菌株能否在消化道内迅速定植而形成优势种群也是影响使用效果的因素之一。

6、饲用方式与剂量

同一使用剂量,饮水效果较好。

乳酸杆菌等产酸型活菌制剂分别用于牛和仔猪中的研究表明,每克饲料至少含10个活菌效果较好。

7、水分的影响

般来说,微生物在干的状态下,存活状态较好。当水分升高,随时间延长,存活率降低。不同

细菌对水的耐受力明显不同,孢子型细菌耐受性最好,肠球菌、粪链球菌次之,乳杆菌再次之。不同乳杆菌对水稳定性也有不同。植物乳杆菌较好,嗜酸乳杆菌较差,酵母对水耐受性较好。目前市场上很多商品制剂已使用脱水剂,以延长保存时间。

8、温度和pH值

当贮存温度超过30℃时,制剂活性就会受到影响,微生物产品一般都要求冷藏,尤其是非孢子态微物生。

除乳酸菌外,在pH低于4~4.5环境下,微生物极易死亡,最适pH环境为中性。因此不应将益生素与酸化剂保存在一起,另一办法是将微生物产品在干燥前中性化

9、氧化和抑菌物质

大多数微生物菌种属于厌氧或兼性厌氧型,对氧气耐受性较差。某些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预混剂、浓缩料等都属于抑菌物质,可使活菌活性降低。

10、与抗生素和抗球虫药物等的配伍

由于益生菌是活菌,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剂对益生菌有杀灭作用。因此一般不可同时使用。

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当肠道内有较多的病原体和无益微生物,而益生菌又不能取而代之时,就会降低益生素的作用。所以国外一些学者试图在饲喂益生素之前,用抗生素预先清理肠道以克服上述问题。

11、保存时间

着时间的推移,活菌数量不断减少。减少速度因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以芽孢杆菌最为稳定,

其次是肠球菌群中的粪链球菌,再次是乳杆菌,稳定性最差的是双歧杆菌。

由于益生素的作用效果取决于众多因素,使用时一般要注意:

1. 物预期应激前超剂量使用,以利根据动物种类选用适宜的益生菌种;

2. 根据菌剂中活菌数正确确定其相对于其他微生物群较为适宜比例;

3. 慎重与有配伍性的抗生素联合使用;

④应在动于优势种群的形成

七、益生素的生产工艺及技术处理

1、生产工艺

目前,益生素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固体表面发酵法和大罐液体发酵法。

固体表面发酵法:是把固体表面培养的菌泥与载体按比例混合经干燥制成。此法产量低,劳动强度大,易受杂菌污染,不适于工业化生产,但投资少。

大罐液体发酵法:其工艺流程为:菌种接种培养→种子罐培养→生产罐培养→排放培养液加入适量载体→干燥→粉碎→过筛→质检→益生素产品。此法适于工业化生产,便于无菌操作,但成本高。

2、加工处理技术

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不同菌种对环境因素的耐受力不同,但其作为益生素产品中的活

性成分,效能各有特色,难以取舍。人们已研究一些保护方法,如包埋、微囊化等等,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但成本增高,生产过程也复杂

美国内布斯加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油脂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酵母菌免遭制粒的破

坏。随基因工程的发展,将芽孢菌中的芽孢移植到无芽孢的乳酸菌属上,使之变成耐高温的菌种,或者从菌种的组合和筛选方面考虑以芽孢杆菌属替代乳酸菌属,便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制粒过程中微生物受到破坏的问题。

目前,市应用较多、效果较好的是以芽孢杆菌为主的复合型益生素。即使制粒过程中象乳酸菌、酵母菌等活菌大部分损失,但培养物中的乳酸、维生素B族及优质蛋白仍可与芽孢杆菌一起发挥良好的功效。所以,筛选耐受性更好,功能更强的菌株,一直是益生素使用技术领域一重要课题。

1、菌种筛选的针对性

确定动物机体内缺少的菌种,添加针对性强的制剂。如根据仔猪阶段胃肠道酸性低、酶分泌不足等特点,筛选在饲料中添加具有较强的泌酸产酶和抑菌作用的益生素菌种。

2、产品开发的安全性

一些新产品如抗菌素在应用初期,往往不能对其潜在的危害给予足够的认识,以致应用数十年后才发现其给动物和人类带来的巨大"后遗症"。因此,在益生素的研制过程中,先要考虑安全可

靠性,以免后患无穷。

3、制剂生产的高效性

要尽可能根据菌种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产品,如乳酸菌的产酸能力强,但不耐高温,与一些微

量元素等物质易产生拮抗,所以不宜在饲料,特别是颗粒料中添加,但可做成水剂直接饮喂。而芽孢杆菌及粪链球菌等耐受性强,可在饲料中直接添加,方便实用。因此,开发生产适宜不同动物、不同生长阶段的各种高效益生素产品,成为益生素研究应用的重点之一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本科生学年论文 题目: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院 (系) 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 业 班 级 生物科学12级 学 生 姓 名 陆金苗 指导教师(职称)王健(副教授) 提 交 时 间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益生菌及其制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陆金苗 (安康学院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2012090095) 摘要:目前已经对益生菌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 获得了许多 使用益生菌的经验。近些年来, 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将益生菌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益生菌菌株的鉴定、菌株的遗传学修饰、益生菌功能基因组学和安全性等几个方面, 综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益生菌的技术方法、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益生菌 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益生菌;益生菌制剂;益生菌的研发 1.益生菌 1.1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如常益生益生菌。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 1.2益生菌与乳酸菌的区别 1)益生菌是从有益宿主健康出发给出的定义,目前研究较热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芽孢杆菌、丁酸梭菌等,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和芽孢杆菌都属于乳酸菌类,因此益生菌包括了部分乳酸菌,而乳酸菌不全是益生菌。益生菌的四种菌种:目前常用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等几大类。 2)乳酸菌一般是指能发酵糖,主要生成乳酸的细菌的总称。乳酸菌是从发酵糖产生乳酸的机理方面考虑给出的概念,对人类生活有益的乳酸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链球菌、明串珠菌等。并不是所有的乳酸菌都有益于人类健康,也有一些乳酸菌对人体是有害的,如有害的利斯特氏菌。在谈论乳酸菌时应该注意

益生菌的筛选及安全性研究进展.

cacy of MS -222and benzocaine as anaesthetics under simulated transport conditions of a tropical ornamental fish Puntius filamento -sus (Valenciennes [J].Aquaculture research, 2010,41(2:309-314 [17]刘长琳, 何力, 陈四清, 等. 鱼类麻醉研究综述[J].渔业现代化, 2007,34(5:21-25 [18]Kiessling A,Johansson D,Zahl I H, et al. Pharmacokinetics,plasma cortisol and effectiveness of benzocaine,MS -222and isoeugenol measured in individual dorsal aorta -cannulated Atlantic salmon (Salmo salar following bath administration[J].Aquaculture,2009, 286(3/4:301-308 [19]Tang S,Thorarensen H,Brauner C J,et al. Modeling the accumulation of CO 2during high density,re-circulating transport of adult Atlantic salmon,Salmo salar,from observations aboard a sea -going commer -cial live-haul vessel[J].Aquaculture,2009,296(1/2:288-292[20]Velisek J,Svobodova Z,Piackova V. Effects of clove oil anaesthesia on Rainbow Trout (Oncorhynchus mykiss[J].Acta Veterinaria Brno, 2005(74:139-146 [21]Park M O,Im S Y,Seol D W,et al. Efficacy and physiological re - sponses of rock bream, Oplegnathus fasciatus to anesthetization with clove oil[J].Aquaculture, 2009,287(3/4:427-430 [22]Iversen M,Eliassen R A. The Effect of AQUI -S -(R Sedation on

益生菌与人体健康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3c4010747.html, 益生菌与人体健康研究 作者:孙小华付英 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5年第21期 [摘要] 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对人体的健康作用逐步被人们验证,功效包括:调节肠道菌群、延缓衰老、减低胆固醇、抑制有害细菌、抗过敏、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此外益生菌安全问题也应引起关注。该研究主要综述了益生菌对人体的健康作用。 [关键词] 益生菌;人体健康;功效 [中图分类号] R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7(c)-0162-03 1 益生菌概述 1.1 益生菌定义 益生菌包括各种友好的微生物。从原始社会起,它们就在帮助人类维持生命。但是,直到20世纪初人们才真正认识到它们保护健康的作用。 1908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俄国科学家EleiMetchn- kioff发现住在里海山脉的保加利亚人寿命都非常长。在研究这些保加利亚人的文化之后,发现了这些人都喝乳酸酒的发酵奶制品,并完成了著作《永不衰老的长寿理论》,为人类认识益生菌的健康功效起到了巨大推动作 用。在他的著作中:他认为摄入大量的益生菌能够减弱有害细菌的危害,甚至可以消除有害细菌,促进健康。WHO给益生菌下的定义是: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摄入足够数量时,对宿主起有益健康的作用。 1.2 益生菌种类 目前研究的益生菌包括:乳酸菌、双歧杆菌、酵母菌等。其中研究最多的益生菌是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常见双歧杆菌有长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等。乳酸菌包括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卷曲乳杆菌、格氏乳杆菌等[1]。与此同时,益生菌对人体健康的功效、作用机理也成为了研究热点。 2 益生菌与人体健康 2.1 改善肠道功能 肠道微生物和肠道屏障可以保证肠道健康。肠上皮由肠上皮细胞吸收,可作为保护人体的屏障,防止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侵袭。肠道出现紊乱轻者会引起腹泻、肚疼、甚至危及生命。

益生菌的个惊人事实

益生菌的20个惊人事实 1. 益生菌成为我们身体最大的器官之一。一般人的大脑重量约3磅,一个健康的人体将有超过3.5磅的益生菌和生物体(根据凯西亚当斯博士的事实,我们的心重量只有0.7磅,我们的肝脏重约4磅。 2. 超过10倍细胞数的益生菌在我们身体里面。一个健康的人,有超过10-30兆益生菌和酵母,而只有1兆个细胞在我们的身体。据玛丽艾伦桑德斯,如果在我们的身体里的细菌被裁减首尾相连,他们将环绕地球的2.5倍。 3. 益生菌市场是巨大的。在过去的十年,有超过500种益生菌食品及饮料产品已经推出。而这些数字预计将继续增长,因为只有全面的健康治疗将变得更加普遍。 4.益生菌活在我们的整个身体里面。最大数量的益生菌住在结肠,但也有数十亿住在口腔、鼻腔、食道、牙龈的周围,在我们胸膜腔的口袋(肺的周围)。它们住在我们的胃、我们的肠道内、阴道、直肠周围。在关节、腋窝下、在脚趾甲、脚趾间、尿路、尿路内和许多其他地方! 5. 盲肠也不是一无是处 - 其中孕育益生菌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体被病原体攻击下,阑尾会释放益生菌,将完美地对付特定类型的入侵者。当人体感染时,阑尾释放他们进入盲肠。 6. 益生菌对抗癌症、感冒和便秘听到益生菌可减少便秘,它可能不会令你感到惊讶(意大利,Amenta 等 2006)。但可能会令你感到惊讶的是,益生菌对癌症也会发挥作用。他们已被证明刺激生产

抗癌的化学品(Hatakka 等 2008)。在东京益生菌、干酪乳杆菌,也被证明,可以减少患膀胱癌的风险,这取决于频率和剂量(大桥等 2002)。许多益生菌已被证明对抗病毒,如感冒、流感、轮状病毒、疱疹和溃疡。在新德里,100个2-5岁儿童分别给予 L.acidophilus 6个月。这些儿童的感冒,流感,腹泻和发烧发病率少于安慰剂组(萨仁山等 2002)。 7. 食用益生菌已知有超过100个优点据由凯西亚当博士着作的' 益生菌'这本书,补充益生菌有超过100种效益。数以百计的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益生菌赋予不同的健康益处。8. 益生菌负责我们70%的免疫反应据亚当斯凯西博士,益生菌发挥我们在70-80%的免疫反应作用。益生菌刺激了从 T细胞巨噬细胞。益生菌还能激活细胞因子和吞噬细胞来协调免疫反应。 9. 益生菌生产抗生素化学品在'益生菌'书中,《保护免受感染》,凯西阿达玛斯写道:“为了防止病原体,‘益生菌’将产生一定数量的天然抗生素,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 此外,这些物质可以完全调整抗生素以杀死入侵的病原体。而如果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益生菌会改变策略,并产生一个新的、更有效的抗生素的化学物质。 益生菌这个动态策略对比我们的静态方法,口服抗生素必须每隔数年淘汰(如病原体进化成抗药性)。虽然我们也许能够继续发现新的抗生素药物,但自然会一直赢在前面。细菌会永远发展出抗药性。这说明了一个事实,细菌甚至可以生存在核废料里面!

益生菌的保健作用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益生菌的保健作用以及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益生菌能够促进人体健康,它们对机体有多种其他正常生理菌群无法比拟的功能。本文综述了益生菌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益生菌的保健功能;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益生菌;保健功能;应用;前景 Study on the functions of probio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food Ling xi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Probiotics can promote health.They have many kinds of other normal gut flora of incomparabl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to organism.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history of probiotics and its current investigative actuality. Meanwhile, its beneficial functions, its applications and development, the problems exist in research and the trends of its development were also discussed briefly. Key word: Probiotics; Beneficial Function; Application; Developing Trends 前言 益生菌( probiotics)是一类通过改善宿主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而发挥作用的活性微生物,是人体肠道重要的生理菌,能够促进肠内微生物菌群的生态平衡,具有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菌的生长、消除致癌因子、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等重要生理功效,对于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及微生态学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消费者也越来越意识到益生菌在促进人体健康和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尤其近年来,益生菌在功能食品中的开发应用成为功能食品的一个研究热点,并将成为功能食品发展的重要领域。 1.益生菌概述 1.1 益生菌的研究历史 1899 年法国著名的Tissier 博士发现了被称为益生菌鼻祖的第一株菌种双歧杆菌。1900 年奥地利医生莫落验证了人的生老病死和肠道内的益生菌关系密切。

益生菌种类及功能

发酵床中常用菌种,目前可以查找到得菌种配方如下: 1、枯草芽孢杆菌菌种50—70%、酿酒酵母菌菌种30—50%。 2。由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光合细菌与丝状真菌按比例组合制成发酵剂3、取枯草芽孢杆菌粉末2—4份,植物乳杆菌粉末3-5份,产朊假丝酵母粉末3—5份,白地霉粉末2—4份,米曲霉菌粉末3—5份,充分混匀 4、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酵母菌、放线菌 5。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粪链球菌、纤维素分解菌 发酵床中益生菌得主要作用: 禽类得消化道较短,粪便中约有70%左右得有机物没有被分解,水度大,有机养分高,易变质发臭。益生菌可以将粪便分解成为菌体蛋白,禽类甚至可以采食这些菌体蛋白补充营养,还能提高免疫力、同时,禽类在使用这些菌体蛋白或粪便中未分解得饲料得过程中,垫料中得大量益生菌随之进入禽类得消化道中,这些有益菌中得一些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类能够分解饲料中得纤维素、半纤维素等。接入菌剂能加快堆肥得升温速度,提高最高温度,加速堆肥中C得下降,促进粪便中生物毒性物质得分解,且可能有利于粪便堆肥中养分得保存与矿化。 ,还发酵床中得益生菌可降低垫料环境得PH值,对粪便降解过程中产生得NH 3 可加速粪便中得碳氮代谢 由于禽只得粪便得到及时分解,加上垫料得吸附作用, 。 禽舍内无粪便污染,也没有氨味得刺激,禽只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自然而然得降低;消化道环境得改善则直接减少了禽只消化道疾病发病率。 各种益生菌可以明显得增加垫料得酶活性,包括:过氧化氢酶、脲酶、纤维素酶、蛋白酶。 益生菌如乳酸菌会产生生物抗菌素如乳酸链球菌素、过氧化氢、嗜酸菌素等,再加上发酵床高温环境会使有害菌大量死亡或者全部死亡。 益生菌种类: 益生菌种类很多,目前主要有4大类细菌、⑴严格厌氧得双歧杆菌属:该属现有32个种,其中能在肠道内顶置并能用于制备保健食品得双歧杆菌主要有两歧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与长双歧杆菌5种;⑵耐氧得乳杆菌属:已报道得有56种,常用于肠道微生态制剂得约有10种,有嗜乳酸杆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与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种等;⑶兼

最新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题目: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系别食品工程系 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二班 学生姓名白晓静 学号 2009040302014 指导教师姓名徐启红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河南漯河 2011年11月2日 目录 摘要 (1)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1)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1)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1) 2.2 提高乳糖利用率 (1) 2.3 降低胆固醇含 (2) 2.4 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2) 2.5 其他生理功能 (2) 3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3) 3.1 益生菌在酸奶中的应用 (3) 3.2 益生菌在啤酒中的应用 (3) 3.3 益生菌在酸酪中的应用 (3) 4 益生菌的安全性 (3) 5 展望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白晓静 摘要:益生菌是添加到食品中的活菌。益生菌包括了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也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益生菌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数量已成为婴幼儿和成年人健康状况的标志。益生菌在医药食品和饲料工业中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关键词:益生菌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安全性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益生菌在肠道存在的机制是定植与粘附。定植是正常肠菌群在宿主的特异性定位定居与繁殖的微生态学现象。是正常菌群对宿主产生生态效应和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条件。而它的粘附特性是指益生菌通过粘附多糖体与肠上皮细胞壁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特异性粘附形成亚优势菌群而定居下来,并且形成与肠壁密切联系的细菌生物膜。而它粘附在肠壁上这一特性被认为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1]。 粘附的益生菌可在肠道停留更多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更好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作,用粘附的益生菌与粘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刺激免疫反应,粘附也可以起竞争排斥作用,把病原菌从肠道上皮排除出去,体外实验证明粘附的嗜酸乳酸杆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在肠道的粘附和生长体外实验表明不同的益生菌菌株有不同的粘附能力。另外从不同年龄组分离出的益生菌其粘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从老年人肠道中分离出的双歧杆菌其粘附能力明显差于从儿童的肠道中分离出来的双歧杆菌。关于益生菌的粘附特性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益生菌的粘附作用仍然受到很大争论。如有些人认为强的粘附能力可能会增加在宿主中感染的机会;另外一些认为益生菌在体内和体外有很差的粘附能力,但是它们在宿主细胞中有很好的益生作用。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的大肠内定居着种类繁多、代谢途径迥异的各种微生物,其主要功能是从消化道上部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中捞取能量、他们主要是通过发酵来吸收和利用糖类在小肠中的主要产物短链脂肪酸。益生菌可参与多种维生素代谢,产生维生素B、生物素、叶酸、烟酸、泛酸等供人体所需。并且在代谢胆酸、其他甾体化合物及其他难生物降解物质的代谢中有重要作用。从而也达到了促进消化吸收的目的[2]。 2.2 提高乳糖利用率 乳糖是人和所有哺乳动物从母乳中获得的一种碳水化合物,它不仅能供给人体能量而且有助于大脑和神经的正常发育:组成乳糖单糖之一的半乳糖是组成人脑中配糖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孕妇保证乳糖供给对胎儿脑和神经组织形成和发育非常有益;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婴儿及青少年,乳糖充足则智力发达、精力旺盛、聪明[3]。乳糖在人的肠道内是乳酸菌良好的培养基,它可被细菌分解成乳酸,使肠道内呈弱酸性,抑制某些有害

益生菌的功能和作用

益生菌是什么呢?就是细菌,在我们的人体表面和各种腔道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大约400~500多种,100~200万亿只,把这些细菌都刮下来,拿去称重,有1~2公斤。当然这其中99%是对人体有益的,我们称之为益生菌;如:乳杆菌、键球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在人体肠道内是从新生儿的定殖,到儿童期的渐增,到成年的定型,到中老年期的渐减至死亡的消失。所以专家认为:体内菌是我们身体“器官”的一部分。 总的来讲益生菌在人体中起了以下七种功能:1、形成生物屏障,阻止害菌的入侵和感染;如今我们是生活中的空气已经严重被污染,时刻威胁着我们的健康,而益生菌就在我们人体的表面及腔道器官中就起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2、帮助消化、吸收、代谢各种营养素,如:蛋白质、糖、纤维、微量元素等;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其中9种氨基酸是人体无法自体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中摄取,称之为必须氨基酸,人体中缺乏了这些必须氨基酸就无法存活,可这些氨基酸必须通过肠道中的有益菌才能吸收转换,所以人体不能缺少这些益生菌;有进就要有出,排便是人生存中非常重要的一件生理活动,但没有膳食纤维就无法排便,膳食纤维要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要分解为最少份子,它才能吸水来刺激肠道的蠕动,分解膳食纤维的工作就是有益生菌来完成的。 3、合成营养素,胆固醇的应用转换及脂质代谢。维生素:维持生命的无素,已知的14种维生素,人体缺一不可,其中凝血维生素:VK及维生素B族都是要靠肠道中的益生菌合成;现今社会人的饮食

中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如不被转换利用,将会引发人类的头号杀手心脑血管疾病,胆固醇的转换利用就是有益生菌完成的。 4、净化胃肠环境,保护肝、心、肾脏等。人体有毒素有两种来源,一个是外源性的,一个内源性的,为论哪种大部分都是在肠道中产生的,并通过小肠吸引到血中,通过血液送到各器官中,从而伤害到各器官,然而如果肠道中的益生菌足够的话可以杀死有害菌,分解毒素从而起到保护肝、心、肾等器官。 5、安定肠道PH值及使蠕动功能活性化。人体肠道各段的PH都是不同的,各段肠道内的益生菌分泌出不同的PH值以维持肠道的不同功能。 6、分解有害与致癌物质,预防癌芽细胞萌生。来自食物和空气中的毒素、致癌物质、自由基是人体患癌的定时炸弹,首先益生菌可在肠道中杀死、分解这些毒素及致癌物质,并可提高人体免疫力,活化免疫细胞以起到抗自由基,杀死癌胚芽细胞作用。 7、分泌酵素、激活酵素。酵素是什么呢?它不是药也不是补品,是我们人体内本来就有的重要营养物质。酵素在化学上称为“催化酶”,每一种生化应都要有特定的酶来催化完成,人体是最精密的化学工厂,每分每秒都有6000多种生化反应在进行着,相对应的必须要有6000多种酵素来催化完成,而人体自身只能合3000多种,近3000种的酵素必须通过外界的摄取和益生菌的分泌,当人体中的酵素不足时轻着生病,重着死亡。酵素对人起的重大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消化、吸收食物与营养素。脂肪分解酵素、淀粉分解酵素、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系别食品工程系 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二班 学生姓名白晓静 学号 2009040302014 指导教师姓名徐启红 指导教师职称教授 河南漯河 2011年11月2日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毕业论文目录 摘要 (1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1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1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1 2.2 提高乳糖利用率 (1

2.3 降低胆固醇含 (2 2.4 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2 2.5 其他生理功能 (2 3 益生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3 3.1 益生菌在酸奶中的应用 (3 3.2 益生菌在啤酒中的应用 (3 3.3 益生菌在酸酪中的应用 (3 4 益生菌的安全性 (3 5 展望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6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白晓静 摘要:益生菌是添加到食品中的活菌。益生菌包括了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此外,还有一些酵母菌与酶也可归入益生菌的范畴。益生菌对人类的营养和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双歧杆菌在肠道中的数量已成为婴幼儿和成年人健康状况的标志。益生菌在医药食品和饲料工业中也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在食品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

关键词:益生菌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安全性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工程系毕业论文 1 益生菌的生物学特征 益生菌在肠道存在的机制是定植与粘附。定植是正常肠菌群在宿主的特异性定位定居与繁殖的微生态学现象。是正常菌群对宿主产生生态效应和发挥生理作用的前提条件。而它的粘附特性是指益生菌通过粘附多糖体与肠上皮细胞壁通过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特异性粘附形成亚优势菌群而定居下来,并且形成与肠壁密切联系的细菌生物膜。而它粘附在肠壁上这一特性被认为是益生菌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1]。 粘附的益生菌可在肠道停留更多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更好的代谢和免疫调节作,用粘附的益生菌与粘膜表面发生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刺激免疫反应,粘附也可以起竞争排斥作用,把病原菌从肠道上皮排除出去,体外实验证明粘附的嗜酸乳酸杆菌可以有效的抑制病原菌在肠道的粘附和生长体外实验表明不同的益生菌菌株有不同的粘附能力。另外从不同年龄组分离出的益生菌其粘附能力也是不同的,如从老年人肠道中分离出的双歧杆菌其粘附能力明显差于从儿童的肠道中分离出来的双歧杆菌。关于益生菌的粘附特性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是益生菌的粘附作用仍然受到很大争论。如有些人认为强的粘附能力可能会增加在宿主中感染的机会;另外一些认为益生菌在体内和体外有很差的粘附能力,但是它们在宿主细胞中有很好的益生作用。 2 益生菌的生理功能 2.1 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 人的大肠内定居着种类繁多、代谢途径迥异的各种微生物,其主要功能是从消化道上部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中捞取能量、他们主要是通过发酵来吸收和利用糖类在小肠中的主要产物短链脂肪酸。益生菌可参与多种维生素代谢,产生维生素B、

益生菌开题报告

本科生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益生菌奶片的研究 学生: 学号: 院(系): 专业: 指导教师: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实验目的及意义 益生菌定义为“一种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平衡从而对宿主施加有益影响的微生物添加物”。常应用的益生菌是产生乳酸的细菌,如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它们是人类肠道重要的生理菌,对机体有多种其它正常生理菌群无法比拟的生理作用。其生理作用包括:调整肠道菌群;提高蛋白质和维生素的代谢;防止便秘;产生抗菌素;缓解乳糖不耐症;治疗肝损伤;降低结肠癌的发病率;抗肿瘤;增强免疫系统;降低胆固醇;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等。肠道菌群的组成对人体营养、免疫、癌症、衰老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的增殖,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对于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和癌症等生活习惯病防治方面的主要意义,已经引起各国的重视。因此,目前益生菌及其制品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在食品、保健品、药品等领域已有多种益生菌制剂问世,并普遍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而奶片的主要营养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由于其营养丰富、可直接食用、携带方便、保质期长等优点,与鲜奶相比,奶片无需冷藏、无需加热食用,已成为乳制品中的亮点。食用奶片可享受到牛奶的风味和质地,独有的加工工艺,保留了牛奶中多种营养成分。将益生菌加入奶片中,制成益生菌咀嚼奶片.这样在保留了牛奶的营养的同时又达到了上述的益生菌的生理保健目的。此产品成本中等,附加值高,可成为市场上新星的产品,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2.产品研发现状 目前,奶片食品还没有国家标准,生产工艺较为简单,配方也无固定的模式,其硬度、粘度或营养辅料的比例视消费者的爱好或需要而定。各种配方的奶片执行各自企业制定的企业标准,营养成分含量的差别是比较大的。奶片的配方不统一,又随意性。尽管各种品牌奶片的配方不同,营养成分的含量也不尽相同,但是奶片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应该,也大多是在70%左右,每天用量可折合鲜奶250毫升或奶粉30克。而且有关奶片的相关指标和规定尚未出台,从营养价值和卫生角度衡量,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在研究开发奶片产品时,必须要做到营养均衡,同时奶片产品应该有自身的特点,必须有良好的风味及口感,食用及携带方便,所以在研究开发奶片产品时,主要是从奶片产品的营养、风味及口感方面进行研究。

益生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益生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益生菌可以被称作是一个“古老而新兴”的概念。人类早在上百年前就开始食用酸乳、奶酪等含益生菌的食品,但益生菌及其产生的益生元成分的功能却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在近30年来,人们才逐渐认识到益生菌、益生元及含有这类物质的产品对人们的保健功能,随之而来的是对益生菌的广泛研究,和其在各种产品中的广泛使用。益生菌作为促进人类健康的物质,其功能是多方面的。它不仅直接体现在对产道微生态的改善,也能有效降低血脂、血糖,预防“三高”,还可综合调节人体免疫功能,间接地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以下我们就来看一下益生菌在不同方面的作用。 1、益生菌维护肠道健康的作用 益生菌对人体健康最直接,也是最突出的作用表现在其对人体肠道微生态的改善。益生菌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维护者人体肠道的健康。 .益生菌的定植拮抗作用 益生菌能与致病菌竞争消化道上皮的附着位点。抑制致病菌在肠道内的定植或增殖。例如双歧杆菌通过脂壁磷酸粘附于肠上皮细胞表面,竞争性抑制肠道内源性及外源性潜在致病菌对肠上皮细胞的粘附、定植,从而起到定植拮抗作用。 益生菌还能与有害菌竞争营养物质,在营养物质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竞争性地消耗潜在致病菌的营养素,限制有害菌的生长。 .益生菌产生抗菌物质 乳酸菌在体内发酵乳糖,产生大量的乳酸乙酸,可降低肠道局部pH 值,改善微生态环境,抑菌或杀死肠道内的大肠菌、沙门菌、链球菌等;同时,低pH 值有利于肠道蠕动,维持正常生理功能,阻止致病菌的定植。乳酸菌产生的组织酸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更明显;乳酸菌本身还有抑制病原体复制的作用; 还有一些益生菌可产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物质,如:细菌素、过氧化氢、亲脂分子、二乙酰、二氧化碳和乙醛等,这些物质对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链球菌等均有抑菌或杀菌作用。 净化肠道微环境 枯草芽孢杆菌可在大肠中产生氨基氧化酶、氨基转移酶及分解硫化物的酶,可将臭源吲哚化合物完全氧化,将硫化物氧化成无臭无毒物质,从而降低血液及粪便中有害气体的浓度。 另外,需氧型益生菌进入消化道后,生长繁殖消耗肠道内大量氧气,使局部环境的氧分子质量浓度降低,氧化还原电势下降,使需氧型致病菌得不到足够氧气而大幅度下降,起到防止人患病的作用。 2、益生菌对“三高”的预防 益生菌和由益生菌产生的益生元类物质能够通过调整肠胃功能,调节人体对食物中糖分、脂质等物质的吸收,进而调节人体血糖、血脂,预防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生。 .益生菌对高血压的预防 近来很多研究表明: 益生菌食品确实能起到一定程度上控制血压升高的效果。从啤酒酵母和瑞士乳杆菌发酵乳中分离出来的肽类物质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移酶I(ACE)活性的作用。这种物质可以干扰肾素的作用,一定程度上抑制ACE的活性,以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益生菌对高血脂的预防 当前诸多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有效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 肠胃中胆固醇的溶解度取决于胆盐的溶解度,胆盐经水解后溶解度下降,从而致使胆固醇也一同沉淀下来,增加了胆酸和胆固醇的排出量,减少小肠对胆酸的重吸收进而减少血清

2019年益生菌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益生菌行业分 析报告 2019年6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产业内涵丰富,应用场景广阔 (5) 1、基本概念:性能类别多样,健康功能较优 (5) 2、产业应用:行业历史悠久,应用场景丰富 (8) (1)益生菌发酵食品及食品添加剂 (9) (2)益生菌膳食补充剂及保健品、药品 (9) (3)益生菌动物饲料添加剂 (10) (4)益生菌果蔬发酵液 (10) 二、市场分析:市场体量充裕,国内空间较大 (11) 1、消费潜力:潜在需求旺盛,商业化可行度高 (11) (1)国民经济稳健增长,医疗保健需求旺盛 (11) (2)慢性病问题普遍,益生菌提供解决方案 (12) 2、市场现状:行业蓬勃发展,未来空间充足 (13) (1)益生菌市场规模较大,潜力充足 (13) (2)利润空间充足,推动利润增长 (14) (3)益生菌塑造细分龙头,市值空间较大 (15) 三、老牌益生菌企业丹尼斯克的发家之路 (15) 1、一站式食品添加剂供应商 (15) 16 2、全球益生菌产业领跑者 .................................................................................. 四、重点企业:看好益生菌细分龙头成长空间 (17) 1、伊利股份:乳制品龙头企业,酸奶新品增长强劲 (17) 2、江中药业:单品业绩突破,产品前景可期 (19) 3、汤臣倍健:并购强化益生菌模块,补足产品线布局 (21) 4、健合控股:国内早批益生菌企业,双主业驱动发展 (22)

5、安记食品:复合调料研发制造引领者,看好益生菌新生业务 (23)

益生菌对人体的作用

益生菌对人体的作用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人体、动物体内有益的细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益生菌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1、益生菌有缓解乳糖不耐症状,促进机体营养吸收的作用:益生菌有助于营养物质在肠道内的消化。它能分解乳糖成为乳酸,减轻乳糖不耐症。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不仅可以产生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1、B 2、B6、B12、烟酸和叶酸等以供机体所需,还能通过抑制某些维生素分解菌来保障维生素的供应。另外,双岐杆菌还可以降低血氨改善肝脏功能。 2、益生菌有整肠作用,调整微生态失调,防治腹泻:益生菌活着进入人体肠道内,通过其生长及各种代谢作用促进肠内细菌群的正常化,抑制肠内腐败物质产生,保持肠道机能的正常。对病毒和细菌性急性肠炎及痢疾,便秘等都有治疗及预防作用。益生菌和很多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消化道疾病有密切的关系。一部分的益生菌能抗胃酸,粘附在胃壁上皮细胞表面,通过其代谢活动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预防胃溃疡的发生。 3、益生菌能代谢产物产生生物拮抗,增强人体免疫力:益生菌可产生有机酸、游离脂肪酸、过氧化氢、细菌素抑制其它有害菌的生长;通过“生物夺氧”使需氧型致病菌大幅度下降,益生菌能够定殖于粘膜、皮肤等表面或细胞之间形成生物屏障,这些屏障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定殖,起着占位、争夺营养、互利共生或拮抗作用。并可以刺激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提高自然杀伤(NK)细胞的活性,增强肠道免疫球蛋白IgA的分泌,改善肠道的屏障功能。 4、益生菌对高血压的效果:乳酸菌产生的某些物质如γ-氨基丁酸(GABA)具有降低血压的功效。还有一部分的益生菌能特异分解乳蛋白(酪蛋白),产生具有抑制引起血压上升的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的多肽(如VPP和LPP)。常期饮用含有这种活性多肽的酸奶有防止高血压的效果。 5、益生菌有预防阴道感染的作用:不少益生菌有酸化泌尿生殖道的作用。它可以通过降低pH值来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还可以通过与有害细菌竞争空间和资源而遏制它们。 6、益生菌有缓解过敏作用:过敏是一种免疫疾病,是人体内免疫功能失调出现不平衡的状况。有过敏体质的人当外来物质或生物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球蛋白(IgE)数量过多,使其释放出一种叫组织胺的物质从而引发过敏症状。益生菌疗法是目前国内外流行辅助治疗

益生菌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益生菌研究进展 作者:金鹏 作者单位: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57 刊名: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英文刊名:AEM RODUCTS ROCESSING 年,卷(期):2009(11) 参考文献(13条) 1.潘宝海.李德发.谯仕彦益生菌、益生素及合生剂的作用机理和相互关系 2000(15) 2.赵红霞.詹勇.许梓荣乳酸菌的研究及其应用[期刊论文]-江西饲料 2003(1) 3.栾金水乳酸菌的研究应用进展[期刊论文]-江苏调味副食品 2004(1) 4.沈通一.秦环龙益生菌对肠微生物生态学影响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肠外与肠内营养 2004(4) 5.M T Hamilton-Miller.S Shah Deficiencies in microbiological quality and labeling of probiotic supplements 2002(1-2) 6.T Mattila-Sandholm.P Myllarinen.R Crittenden Technological challenges for future probiotic foods 2002(2-3) 7.杨隽.潘喜华.郑勇英益生菌制剂的保健功能评价 2000(2) 8.金立明.刘忠军益生素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经济动物学报 2004(3) 9.王旭明.陈宗泽.袁毅益生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吉林农业科学 2002(1) 10.敬思群优质乳酸菌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乳业 2002(6) 11.赵玲艳.邓放明.杨抚林乳酸菌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发酵果蔬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4(5) 12.周长玉.王江滨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2004(3) 13.Femandez MF.Boris S.Barbes C Probiotic proper ties of human lactobacilli srtains to be used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2003(3)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c4010747.html,/Periodical_ncpjg-cxb200911026.aspx

益生菌的研究与应用

益生菌的研究与应用自1929年英国的Fleming发现了抗生素以来,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但从本世纪40年代,随着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其种种弊端也逐渐被人 们所认识。比如导致动物胃肠道正常菌群失调,产生耐药性和药物残留等副作用,给动 物和作为动物产品消费者的人类的健康都带来了危害。有些国家因此已从立法上限制了 抗生素的使用。于是,国内外许多学者日趋关注和寻找能够克服上述弊端的抗生素替代物。益生素的研究开发便随之引起各国的重视,其应用于动物生产的良好效果已被大量 的试验和生产实践所证实。 一、益生素的发展历史及应用现状 1、发展历史 益生素(Probiotics)是可以直接饲喂动物的有益活体微生物制剂,也叫活菌制剂(Biogen)或生菌剂。 益生素真正被重视起来并应用于动物饲养业中是从六、七十年代人类发现了抗生素的 种种弊端之后才开始的。Redmend(1968)就报道了乳酸杆菌经口饲喂仔猪,减少下 痢、改善发育的效果。日本真田等曾提出给仔猪饲喂酪酸菌减轻了仔猪下痢,继之星野 等报道了东洋菌的芽孢制剂经口饲喂或添加在饲料中,预防治疗仔猪及犊牛的下痢以及 提高仔猪、犊牛、肉鸡的增重率,改善饲料效率等效果。 2、应用现状 据报道,美国准许直接饲喂的微生物已有40多种,年使用量约8000吨以上,在欧洲 仅法国1991年市场上销售的益生素品种就不低于50个;日本1989年估计使用量在1000 吨以上;我国对于益生素的开发利用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发展较快。目前年使 用量也在1000吨左右。 各国选用的益生素菌种不同。我国正式批准生产使用的菌株,主要有蜡样芽孢杆菌、

4.益生菌与人类的关系

益生菌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讲:“如果没有益生菌的存在,人类的健康就难以保证,生存就困难”。从研究结果发现;婴儿出生几个小时,在其肠内就出现双歧杆菌,1-2周时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有关资料报道: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占99%以上,人工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占90%以上。并且证实双歧杆菌终生存在,只有在患病、衰老时,其菌量即减少。见下例: 年龄与益生菌的关系 年龄双歧杆菌菌数 1~4天9.3±2.5(47) 5~9天9.9 ±1.5(90) 4~6岁10.1 ±0.6(97) 20~64岁9.8 ±0.7(100) 65~86岁9.4 ±0.8(85)注()内数字表示检出率 数字表示10的次方数 饮食与益生菌(双歧杆菌)的关系 饮食 双歧杆菌数 碳水化合物过 量增加 脂肪过 量激减 蛋白质过 量正常 纤维素过 量变化不大 饮食改变时对双歧杆菌也有影响。如33名日裔美国人由日本饮食转变为美国饮食时,其双歧杆菌的对数由8.20→9.25。 疾病与双歧杆菌的关系 疾病名 称双歧杆菌数

胃酸减少 症少数减 少多数消失 胃切 除 减少 十二指肠溃 疡 减少 大肠 癌 减少30~70% 肝 癌 减少40% 胃炎、胰腺炎、胆管炎、十二指肠炎、空肠炎变化不大 麻疹、痤疮、酒渣鼻、肛门瘙痒症变化不大 慢性多发性关节 炎增加慢性肾 炎 部分消失 婴幼儿感冒、鹅口疮、口内 炎减少或消失 慢性便秘 时25%减少或消失 除上述各因素对双歧杆菌有影响外,还存在个体差异与药物的影响尤其是抗菌素的影响最大,如每4小时1次口服250mg的四环素,双歧杆菌立即消失。还有报道情绪变化对双歧杆菌也有影响。 5.3 益生菌研究的简要历史 对于益生菌的研究,从1899年发现到目前,在这100余年漫长岁月中,科学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证明这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领域。益生菌的研究主要经历了发现、认识和现代研究应用3个阶段。 5.3.1 发现阶段

益生菌的四大功能

益生菌的四大功能 1.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许多益生菌株在胃肠道内可产生消化酶,这些酶可帮助人体更好地消化所摄入的食品及吸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益生菌还可竞争性抑制有害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及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嗜酸乳杆菌是这方面的代表菌株,可分泌消化乳糖的乳糖酶,从而缓解乳糖不耐症。 2.产生重要的营养物质 益生菌能产生维生素,包括泛酸、尼克酸、B1,B2,B6及维生素K等,同时能产生短链脂肪酸、抗氧化剂、氨基酸等等,对骨骼成长和心脏健康有重要作用。酪酸梭菌是这方面的代表菌株,起到促进消化吸收的作用。 3.抵抗细菌病毒的感染,提升免疫通过三大步骤,益生菌可清除有害菌对身体的伤害: 1.)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益生菌通过产生杀灭有害菌的化学物质,及与有害菌竞争空间和资源而遏制它们的生长。 2.)抑制有害菌产生毒素。 3.)清除有害菌产生的毒素。像凝结芽孢杆菌。 4.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如肠道综合症、呼吸道感染、过敏、口臭、胃溃疡等。 人体许多健康问题都是由肠道失衡引起,决定因素是微生态的平衡,可通过使肠道菌群重新达到生态平衡来实现缓解与治疗的目的。比如腹泻、便秘等肠道综合症状,国内外已经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使用特定的经临床证实的益生菌可有效地进行治疗。 益生菌有许多令人惊奇的功效,但这些不同的功效高度依赖于“菌株的特定性”。也就是说,通过大量和长期的临床研究证实了某个特定的益生菌株具有某种明确的功能,但并不意味着其他同种益生菌的不同菌株也必定有同样或相似的功能。比如,丹尼斯克HOWARU?优质益生菌系列,经过多年科学研究和临床证实,证明其中某些特种菌株的特定配合,对于缓解某些健康问题,如肠道综合症、过敏、呼吸道感染等有着预防和缓解的功效,但并不能说明任何其他的同类菌株也有同样的功效。了解更多https://www.doczj.com/doc/3c4010747.html,/ch/Index.Asp

功能性食品论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

天津科技大学 《功能性食品学》研究生课程论文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学院:食品学院

摘要 常见益生菌主要指两大类乳酸菌群:一类为双歧杆菌,常见的有婴儿双歧杆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等;另一类为乳杆菌,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和罗伊氏乳杆菌等。应用于人体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丁酸梭菌和酵母菌等。从安全性角度考虑,目前工业用益生菌主要来源于健康人体、动物和传统食物(发酵乳制品、泡菜、纳豆等发酵食品)。国内外学者对益生菌进行了很多研究和介绍,但多数只局限于它的使用效果上,对其作用机理缺少系统而深入的总结。本文主要以乳酸菌、双歧杆菌和芽孢杆菌为对象,综述了其在调节肠道菌群和促进机体免疫的作用机理及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肠道菌群;益生菌;研究现状 1.肠道菌群概况 1.1胃肠道正常菌群 人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个属500多种细菌,主要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组成。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 1 ],而仅类杆菌及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的90%以上。胃、十二指肠、空肠细菌的种类及数量极少,主要由于胃酸、胆汁作用及小肠液流量大,蠕动节奏快,细菌在繁殖前即被冲洗到远端回肠及结肠,细菌浓度<103 个/mL,主要为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和乳酸杆菌。而回肠末端由于肠液流量少,蠕动减慢,细菌数逐渐增加到105 ~108 个/mL,主要含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类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 2 ]。至结肠,细菌数明显增加,浓度为109~1012 个/mL,主要为厌氧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酸杆菌,而有潜在致病性的梭状芽孢杆菌和葡萄球菌仅有少量。肠内菌群保持共生或拮抗关系,维持微生态平衡,与宿主健康及疾病有密切关系。 1.2 菌群失调 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肠道微生态系统被破坏,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异常变化,偏离正常的生理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这称为菌群失调。临床上以腹泻为最明显症状,其它如肠道菌群中潜在致病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和一些过敏性疾病。 “益生菌”这个词起源于希腊,当时的意思为“prolife”。Lilly等(1965)把它定义为微生物体所产生的能够促进生长的物质。Parker(1974)认为“益生菌”是能够影响肠道微生物并且对动物产生有益作用的微生物[ 3 ]。Fuller(1989)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