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数学课件 变量关系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11
变量之间的关系第一节用表格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点一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常量的定义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成为变量. 如果有两个变量,当其中一个变量在一定范围内取一个数值时,两一个变量也有唯一的一个数值与其对应,那么,通常前一个变量叫自变量,后一个变量叫做因变量. 在变化过程中数值始终不变的的那个量叫做常量.注意:(1)常亮与变量往往是相对的,相当于某个变化过程.(2)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能有一个或几个常量,不可能没有变量,也不可能只有一个变量,一般有两个变量.知识点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区别与联系自变量与因变量共同存在于一个变化过程中,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情况:知识点三从表格中获取信息对变化趋势进行初步预测借助表格可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表格,一般第一行表示自变量,第二行表示因变量,从表格中发现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或者增加或者减少或者呈规律性的起伏变化,从而利用变化趋势对结果作出预测.用列表法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表格只能提供自变量与因变量对应的部分数据,不能全面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想要知道表格中没有出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数据,需要对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从已知部分数据中观察变量的变化规律并依此估计未在表格中出现的数据.例题1. 某人要在规定时间内加工100个零件,则工作效率y与时间t之间的关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y,t和100都是变量 B.100和y都是常量C.y和t是变量D.100和t都是常量练习1. 下表是某报纸公布的世界人口数情况:上表中的变量是()A.仅有一个,是年份B.仅有一个,是人口数C.有两个变量,一个是人口数,另一个是年份D.一个变量也没有在这三个量中,__________是常量,__________是自变量,__________是因变量.练习4. 在利用太阳能热水器给水加热的过程中,热水器里水的温度随所晒太阳光时间的长短而变化,这个问题中因变量是()A.太阳光的强弱B.热水器里水的温度C.所晒太阳光的时间D.热水器练习5. 一个圆柱的高h为10 cm,当圆柱的底面半径r由小到大变化时,圆柱的体积V也发生了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A.r是因变量,V是自变量B.r是自变量,V是因变量C.r是自变量,h是因变量D.h是自变量,V是因变量练习6. 明明从广州给远在上海的爷爷打电话,电话费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因变量是()。
第01讲_变量之间的关系知识图谱变量之间的关系(北师版)知识精讲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我们称数值发生变化的量为变量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我们称它们为常量关系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二.变量关系的三种表示方法表格法;关系式法;图像法.步骤列表表中给出一些自变量的值及其对应的因变量的值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因变量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数值对应的各点连线按照横坐标由小道大的顺序把所描出的各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注意事项1.表示两个变量的对应关系的点有无数个.但是实际上我们只能描出其中有限个点,同时想象出其他点的位置2.用实心点表示在曲线的点,用空心圈表示不在曲线的点四.易错点1.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不仅要考虑函数关系式有意义,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2.解决图象有关的问题,一定要注意理解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然后根据图象求出函数解析式来解题.3.不能认为式子中出现的字母都是变量,如π不是变量而是常量.三点剖析一.考点:1.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2.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 3.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二.重难点:用图象表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三.易错点:1.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不仅要考虑函数关系式有意义,而且还要注意问题的实际意义.2.解决图象有关的问题,一定要注意理解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实际含义,然后根据图象求出函数解析式来解题.用表格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例题1、 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 (cm )与所挂的物体的质量x (kg )间有下面的关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与y 都是变量,且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B.所挂物体质量为4kg 时,弹簧长度为12cmC.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cmD.物体质量每增加1kg ,弹簧长度y 增加0.5cm 【答案】 C【解析】 根据给出的表格中数据分析,可以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以及弹簧伸长的长度,得到答案.例题2、 已知某易拉罐厂设计一种易拉罐,在设计过程中发现符合要求的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与铝用量有如下关系:(1)上表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2)当易拉罐底面半径为2.4cm 时,易拉罐需要的用铝量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易拉罐的底面半径为多少时比较适宜?说说你的理由. (4)粗略说一说易拉罐底面半径对所需铝质量的影响.【答案】 (1)易拉罐底面半径和用铝量的关系,易拉罐底面半径为自变量,用铝量为因变量; (2)当底面半径为2.4cm 时,易拉罐的用铝量为356.cm .(3)易拉罐底面半径为2.8cm 时比较合适,因为此时用铝较少,成本低.(4)当易拉罐底面半径在1.6~2.8cm 变化时,用铝量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当易拉罐底面半径在2.8~4.0cm 间变化时,用铝量随半径的增大而增大.【解析】 本题考查函数的自变量与函数变量,根据表格理解:随底面半径的增大,用铝量的变化情况是关键. 例题3、 某校组织学生到距学校6km 的光明科技馆参观,准备乘出租车去科技馆,出租车的收费标准如表:则收费y (元)与出租车行驶里程数x (km )(x ≥3)之间的关系式为( )x 0 1 2 3 4 5y 10 10.5 11 11.5 12 12.5底面 半径 1.6 2.0 2.4 2.8 3.2 3.6 4.0 用铝量 6.96.05.65.55.76.06.5里程数收费/元 3km 以下(含3km ) 8.00 3km 以上每增加1km1.80A.y=8xB.y=1.8xC.y=8+1.8xD.y=2.6+1.8x【答案】 D【解析】 由题意得,所付车费为:y=1.8(x ﹣3)+8=1.8x+2.6(x ≥3). 故选:D .随练1、 心理学家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 (单位:分)之间有如下关系:(其中030x ≤≤)(1)上表中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2)当提出概念所用时间是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多少?(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提出概念几分钟后,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4)从表中可知,当时间x 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时间x 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答案】 见解析【解析】 (1)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 和对概念接受能力y 两个变量; (2)当10x =时,59y =,所以时间是10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是59;(3)当13x =时,y 的值最大是59.9,所以提出概念13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 (4)由表中数据可知:当213x <<时,y 值逐渐增大,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当1320x <<时,y 值逐渐减下,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用关系式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例题1、 写出下列各问题中的关系式,指出其中的常量、自变量、因变量及自变量取值范围. (1)直角三角形中一锐角的度数y 与另一锐角的度数x 之间的函数关系.(2)如果水的流速量是a m/min (一个定量),那么每分钟的进水量3Q()m 与所选择的水管直径D (m )之间的函数关系. 【答案】 (1)90y x =-,90是常量,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90x <<;(2)24aD Q π=,常量为4aπ,自变量为D ,Q 为因变量,自变量0D >【解析】 (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所以90y x =-,其中90是常量,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090x <<;(2)由水管直径为D 可知,水管的截面积为24D π,所以24aD Q π=,其中常量为4aπ,自变量为D ,Q 为因变量,自变量0D >;例题2、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cm ,底边长为x cm ,腰长为y cm ,则x 与y 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 【答案】 y=8﹣12x (0<x <8) 【解析】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cm ,底边长为x cm ,腰长为y cm . ∴x+2y=16, ∴y=8﹣12x (0<x <8). 例题3、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cm ,底边长为x cm ,腰长为y cm ,则x 与y 之间的关系式为 .【答案】 y=8﹣12x (0<x <8).【解析】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cm ,底边长为x cm ,腰长为y cm .提出概念所用时间(x ) 257101213141720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 )47.8 53.5 56.3 59 59.8 59.9 59.8 58.3 55∴x+2y=16,∴y=8﹣12x(0<x<8).故答案为:y=8﹣12x(0<x<8).随练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则腰长y关于底边长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其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答案】1152y x=-+;015x<<【解析】230y x+=,整理得,1152y x=-+,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02x y<<,∴102152x x⎛⎫<<-+⎪⎝⎭,∴015x<<.随练2、以直角三角形中的一个锐角的度数为自变量x,另一个锐角的度数y为因变量,则它们的关系式是.【答案】y=90°﹣x.【解析】根据题意得y=90°﹣x.故答案为y=90°﹣x.用图象表示的变量间关系例题1、小华同学利用假期时间乘坐一大巴去看望在外打工的妈妈,出发时,大巴的油箱装满了油,匀速行驶一段时间后,油箱内的汽油恰剩一半时又加满了油,接着按原速度行驶,到目的地时油箱中还剩有13箱汽油,设油箱中所剩汽油量为V升,时间为t(分钟),则V与t的大致图象是()A.AB.BC.CD.D【答案】D【解析】A、从图象可知最后纵坐标为0,即油箱是空的,与题意不符,故本选项错误;B、图象没有显示油箱内的汽油恰剩一半时又加满了油的过程,与题意不符,故本选项错误;C、图象显示油箱的油用完以后又加满,与题意不符,故本选项错误;D、当t为0时,大巴油箱是满的,然后匀速减少至一半,又加满,到目的地是油箱中还剩有13箱汽油,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例题2、如图是甲、乙两车在某时段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乙前4秒行驶的路程为48米B.在0到8秒内甲的速度每秒增加4米/秒C.两车到第3秒时行驶的路程相同D.在4到8秒内甲的速度都大于乙的速度【答案】C【解析】A、根据图象可得,乙前4秒的速度不变,为12米/秒,则行驶的路程为12×4=48米,故A正确;B、根据图象得:在0到8秒内甲的速度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即甲的速度从0均匀增加到32米/秒,则每秒增加32 8=4米秒/,故B正确;C 、由于甲的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斜率为4,所以可得v=4t (v 、t 分别表示速度、时间),将v=12m/s 代入v=4t 得t=3s ,则t=3s 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所以两车到第3秒时行驶的路程不相等,故C 错误;D 、在4至8秒内甲的速度图象一直在乙的上方,所以甲的速度都大于乙的速度,故D 正确.随练1、 一个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容器,从某一时刻起只打开进水管进水,经过一段时间,再打开出水管放水,至12分钟时,关停进水管.在打开进水管到关停进水管这段时间内,容器内的水量y (单位:升)与时间x (单位:分钟)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关停进水管后,经过_____分钟,容器中的水恰好放完.【答案】 8【解析】 由04-分钟的函数图象可知进水管的速度,根据412-分钟的函数图象求出水管的速度,再求关停进水管后,出水经过的时间.进水管的速度为:2045÷=(升/分),出水管的速度为:()()53020124 3.75--÷-=(升/分),∴关停进水管后,出水经过的时间为:30 3.758÷=分钟.随练2、 上周周末放学,小华的妈妈来学校门口接他回家,小华离开教室后不远便发现把文具盒遗忘在了教室里,于是以相同的速度折返回去拿,到了教室后碰到班主任,并与班主任交流了一下周末计划才离开,为了不让妈妈久等,小华快步跑到学校门口,则小华离学校门口的距离y 与时间t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A. B. C. D.【答案】 B【解析】 根据题意得,函数图象是距离先变短,再变长,在教室内没变化,最后迅速变短,B 符合题意随练3、 在20km 越野赛中,甲乙两选手的行程y (单位:km )随时间x (单位:h )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有下列说法:①两人相遇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②出发后1小时,两人行程均为10km ; ③出发后1.5小时,甲的行程比乙多3km ; ④甲比乙先到达终点.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个.【答案】 1【解析】 在两人出发后0.5小时之前,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0.5小时到1小时之间,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①错误由图可得,两人在1小时时相遇,行程均为10km ,故②正确;甲的图象的解析式为y=10x ,乙AB 段图象的解析式为y=4x+6,因此出发1.5小时后,乙的路程为15千米,甲的路程为12千米,甲的行程比乙少3千米,故③错误;乙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较少,因此乙比甲先到达终点,故④错误.拓展1、 如图所示,某计算装置有一个数据输入口A 和一个运算结果输入口B ,下表给出的是小红输入的数字及所得的运算结果(1)若小红输入的数为x ,输出的结果为y ,你能用x 表示y 么?请写出来.(不需要写出x 的取值范围)(2)若输出结果为8,求小红输入的数字 【答案】 (1)1y x =-(2)81【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观察到,每个B 中数据都是在A 中数据开方后减一所得,101-=-,011=-,141=-,∴可得到函数1y x =-.(2)当8y =时,()211y x x y =-⇒=+,∴2981x ==.2、 弹簧挂上物体后会伸长,测得一弹簧的长度()y cm 与所挂的物体的质量()x kg 间有下面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 与y 都是变量,且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B.所挂物体质量为4kg 时,弹簧长度为12cmC.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0cmD.物体质量每增加1kg ,弹簧长度y 增加0.5cm 【答案】 C【解析】 弹簧不挂重物时的长度为10cm3、 在某次实验中,测得两个变量m 和v 之间的4组对应数据如下表:则m 与v 之间的关系最接近于下列各关系式中的( )A.22v m =-B.21v m =-C.33v m =-D.1v m =+【答案】 B【解析】 分别代入当4m =时,算出v 即可.4、 购买单价为每支1.2元的铅笔,总金额y (元)与铅笔数n (支)的关系式可表示为y =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是常量,__________是变量. 【答案】 1.2n ,单价,铅笔数【解析】 总金额等于每支铅笔的价格乘以铅笔的支数,故 1.2y n =,铅笔的单价是常量,铅笔数是变量. 5、 乘坐某种出租汽车,当行驶路程小于或等于3千米时,乘车费用都是10元(即起步价10元),当行驶路程大于3千米时,超过3千米的部分每千米收费2元,若一次乘坐这种出租车行驶4千米,则应付车费__________元;若一次乘坐这种出租车付费20元,则乘车路程是__________千米. 【答案】 12,8【解析】 本题考查函数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