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通史 第三编

  • 格式:docx
  • 大小:16.23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文艺复兴时期:1430-1600(早期1430-1490,中期1490-1560,晚期1560-1600)

①古代著作中关于音乐的论述不断被翻译介绍

②借助古代的音乐理论来支持自己的一些新的音乐理论

③具有明显世俗化的倾向,但仍与宗教保持着密切联系

④15世纪后半叶起,意大利在欧洲音乐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⑤音乐印刷出版快速发展,在新市民阶层中大受欢迎

⑥音乐风格和创作技法有了新发展

⑦16世纪显示出更为丰富多彩的局面

⑧16世纪的宗教改革产生了具有民族特点的宗教音乐,特别深远影响德国

第一章从文艺复兴早期到若斯坎

一、英国音乐

较少理论约束,与民间音乐保持联系,倾向大调、主调;多运用三度、六度,音响和谐丰满邓斯泰布尔:弥撒、经文歌、世俗歌曲。注意不协和音程的控制,多为三声部,声部间较平等。与欧陆作曲家联系密切

圣诞颂歌:各种仪式、教堂队列时演唱。道德、政治、宗教。包含三个叠歌声部和两个诗节声部

法伯顿:由第斯康特演化而来,在一个素歌声部基础上即兴附加两个声部(下方平行三度、点缀五度,上方平行四度)

二、勃艮第地区的音乐

勃艮第乐派:文艺复兴早期出自欧洲北方的第一代作曲家

1、迪费:勃艮第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

尚松:14-16世纪以法文的世俗诗歌谱写的复调歌曲的概称

弥撒曲:独特的大型宗教音乐体裁形式。将常规弥撒的五个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迪费采用世俗歌曲而非圣咏作为定旋律,包含四声部

2、班舒瓦

为特定的宗教仪式创作,音乐少装饰。以尚松最有特色,多为回旋曲,高声部人生,下两声部为器乐

三、法-佛兰德作曲家:15世纪中叶以后出自欧洲大陆北部的作曲家

1、约翰内斯·奥克冈

主要成就在弥撒,较多引用已有旋律,都是四声部,固定声部的定旋律完整地多次出现,有时变化所引用定旋律的节奏。倾向四声部之间相互独立,“隐藏"音乐结构

2、比斯努瓦:风格与奥克冈不同而更接近迪费,对诗歌有独特的鉴赏能力,旋律既有迪费的清晰,也有奥克冈的曲折灵活

四、若斯坎及其同代和后一代音乐家

1、若斯坎

一方面完成15世纪弥撒曲的各种创作风格的概括和总结,一方面为16世纪弥撒曲的发展拓宽道路

促进了一些新的弥撒曲类型的发展:释义弥撒曲、模仿弥撒曲

经文歌:运用了当时几乎所有创作形式,更关注如何以音乐传达与表现歌词,以音乐的手法对歌词进行形象的解释与象征

尚松:歌词与音乐更为丰富多彩,从高雅诗歌到通俗诗歌。五声部尚松包括两个卡农和三个自由模仿声部;四声部更为自由

2、若斯坎的同时代作曲家

奥布雷赫特:处理弥撒曲定旋律的手法丰富,使用依乐章逐渐增加声部使音乐渐渐高涨。被认为是保守风格的代表

伊萨克:《康斯坦茨众赞歌》可供全年教会礼拜和节日用。有新的主题模仿的风格

3、若斯坎后的一代法-佛兰德作曲家(1520-1550)

将这一复调传统向16世纪下半叶更完美的阶段过渡的重要桥梁;将这种音乐传统风格扩散到欧洲各地,并与当地新的音乐发展趋势相融

第二章16世纪的新趋势

一、意大利的牧歌及其他声乐体裁

1、弗罗托拉和劳达赞歌(牧歌之前,16世纪前后)

弗罗托拉:爱情、讽刺,表达自由,即兴、简单。节奏明显和声简单,织体为主调。高声部人声,下三声部乐器

劳达赞歌:通俗的奉献歌曲,主调,无伴奏合唱或高声部人声、下三声部乐器

2、意大利牧歌

歌词文学水准较高,对歌词处理不拘一格;织体手法越发丰富,依诗歌内容而定。主调复调均有

创作目的和演出场合多样化:宴会节日演出、戏剧娱乐、文艺研讨会

①早期(1520-1550):四声部,主调为主

②中期(1550-1580):五声部居多,注重对歌词韵律节奏和词义的表达,大胆运用复调,探索大胆的和声,研究半音风格

③晚期(1580-1620):已成为高度精致的音乐作品。半音风格被大量采用,戏剧性效果得到普遍重视

二、法国尚松和德、西、英等国的音乐

1、法国

16世纪出现了具有鲜明民族特征、词曲都是法国风格的尚松,题材广泛,有喜剧或严肃的爱情内容或社会和日常生活的内容

2、德国

名歌手:德国城市中文学和音乐行会的成员,部分继承中世纪恋诗歌手的传统。歌曲一般与圣经有关,单声部,等时值音符

复调:利德

3、西班牙

4、英国

塔弗纳:16世纪前40年,大型作品结构清晰、风格华丽;小型作品多用和弦式的经过句和不同声部组合之间的互相对话

塔利斯:借鉴欧洲大陆的模仿技巧,探索其各种表现力。注重旋律和歌词的节奏相贴切,采用多声部和复杂的对位技巧,音乐表现节制

琉特琴歌曲:内容既有严肃也有轻快;形式既有通谱体也有分节歌,音乐以抒情见长

三、16世纪的器乐

1、乐器

①管乐:竖笛、肖姆管、横笛、木管号

②弦乐:维奥尔琴(接近近代提琴)

③管风琴(音色改进)

④羽管键琴、楔槌键琴:古钢琴的不同类型

2、器乐

①前奏曲:由键盘乐器或琉特琴演奏、带有自由即兴风格的短小乐曲。有织体的突然变化、快速的音阶经过句。最早不依赖声乐的器乐曲

②利切卡尔和幻想曲:琉特琴、键盘乐器或重奏。不依赖声乐和舞蹈节奏,常采用对几个没有明显对比的主题依次进行模仿的形式

③坎佐纳:结构安排比利切卡尔更生动、富于对比。①四声部,类似尚松;②类似利切卡尔;

③结构更自由,段落间对比生动

第三章16世纪的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的音乐

一、宗教改革的音乐

1、德国宗教改革的音乐

路德:深信音乐的教育作用和道德感化力量,努力使教会音乐更易于被德国人民理解。部分保留了天主教仪式中的拉丁文歌词与音乐

会众的赞美诗(众赞诗):单声部,分节歌。后发展为对声部。一种为复调对位,另一种为四部和声主调和声织体

换词歌:众赞诗的重要部分,保留原有曲调,以世俗歌词取代宗教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