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5
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说课稿》漳县城关中学康奇东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是继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之后的一课,重点是应用方程解决问题,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作业安排五个方面来说一下本节课怎么讲可以使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一、说教材本节课讲的是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问题审,设,列,解,答;经历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2.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过程与方法)学会比较估算与精确计算以及检验方程组的解是否符合题意并正确作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三、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确定解题策略,比较估算与精确计算四、说教法<一>教法设计:回顾练习(5分钟),自主探究(5分钟),小组交流(5分钟),成果展示(10分钟),疑难点拨(10分钟),课堂运用(5分钟),小结发言(5分钟)。
<二>教法设计意图1.回顾练习内容:543(1).32x y x y -=⎧⎨-=⎩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组 (2) 既是方程23x y -=的解,又是方程3410x y +=的解是( ) A.12x y =⎧⎨=⎩ B.21x y =⎧⎨=⎩ C.43x y =⎧⎨=⎩ D.45x y =-⎧⎨=-⎩设计意图: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自主探究出示问题:养牛场原有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一天约需用饲料675 kg;一周后又购进12只母牛和5只小牛,这时一天约需用饲料940 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平均每只母牛1天约需用饲料18~20 kg,每只小牛1天约需用饲料7~8 kg.你能否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认真看P.105页的内容.思考:判断李大叔的估计是否正确的方法有 2 种:(1)先假设李大叔的估计正确,再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来检验.(2)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求出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约需用饲料量,再来判断李大叔的估计是否正确.5分钟后谁能帮助李大叔解决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得紧张高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3. 小组交流组内成员讨论各自的探究成果,对不足和错误进行补充与更正最终提炼出最佳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4. 成果展示各组在黑板上展示解题的方法(也就是设,列的步骤),然后由发言人讲解详细的做法.设计意图: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5. 疑难点拨(1)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求出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约需用饲料量——列出方程组(2)方法的多样——2种解法设计意图:突破难点,打开思考路线,指导规范解题6. 课堂运用实验中学组织爱心捐款支援灾区活动,九年级一班55名同学共捐款1180元,捐款情况见下表.表中捐款10元和20元的人数不小心被墨水污染已经看不清楚,请你帮助确定表中的数据.设计意图: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7. 小结发言谈出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设计意图:通过各小组的小结,从审,设,列,解,答五步规范实际问题的解法.五、说作业安排作业安排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层次性分类定量的进行(我一般将学生分成三类:特优生,优秀生,待优生)设计意图:从不同层次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上就是本人对这节课不成熟的认识,仅供与各界同仁交流,不到之处还望指正!。
8.3.1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说课稿》漳县城关中学康奇东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是继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之后的一课,重点是应用方程解决问题,下面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作业安排五个方面来说一下本节课怎么讲可以使问题得到更好地解决.一、说教材本节课讲的是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际问题审,设,列,解,答;经历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中含有多个未知数的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2.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组;(过程与方法)学会比较估算与精确计算以及检验方程组的解是否符合题意并正确作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方程组为工具分析,解决含有多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确定解题策略,比较估算与精确计算四、说教法<一>教法设计:回顾练习(5分钟),自主探究(5分钟),小组交流(5分钟),成果展示(10分钟),疑难点拨(10分钟),课堂运用(5分钟),小结发言(5分钟)。
<二>教法设计意图1.回顾练习内容:543(1).32x y x y -=⎧⎨-=⎩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组 (2) 既是方程23x y -=的解,又是方程3410x y +=的解是( )A.12x y =⎧⎨=⎩ B.21x y =⎧⎨=⎩ C.43x y =⎧⎨=⎩ D.45x y =-⎧⎨=-⎩ 设计意图:巩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自主探究出示问题:养牛场原有30只母牛和15只小牛,一天约需用饲料675 kg;一周后又购进12只母牛和5只小牛,这时一天约需用饲料940 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平均每只母牛1天约需用饲料18~20 kg,每只小牛1天约需用饲料7~8 kg.你能否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请认真看P.105页的内容.思考:判断李大叔的估计是否正确的方法有 2 种:(1)先假设李大叔的估计正确,再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来检验.(2)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求出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约需用饲料量,再来判断李大叔的估计是否正确.5分钟后谁能帮助李大叔解决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按照自学指导看书,教师巡视,确保人人学得紧张高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3. 小组交流组内成员讨论各自的探究成果,对不足和错误进行补充与更正最终提炼出最佳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4. 成果展示各组在黑板上展示解题的方法(也就是设,列的步骤),然后由发言人讲解详细的做法.设计意图: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5. 疑难点拨(1)根据问题中给定的数量关系求出平均每只母牛和每只小牛1天各约需用饲料量——列出方程组(2)方法的多样——2种解法设计意图:突破难点,打开思考路线,指导规范解题6. 课堂运用实验中学组织爱心捐款支援灾区活动,九年级一班55名同学共捐款1180元,捐款情况见下表.表中捐款10元和20元的人数不小心被墨水污染已经看不清楚,请你帮助确定表中的数据.设计意图:巩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步骤7. 小结发言谈出本节课的收获与困惑设计意图:通过各小组的小结,从审,设,列,解,答五步规范实际问题的解法.五、说作业安排作业安排一定要按照学生的层次性分类定量的进行(我一般将学生分成三类:特优生,优秀生,待优生)设计意图:从不同层次有效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上就是本人对这节课不成熟的认识,仅供与各界同仁交流,不到之处还望指正!。
课题: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成本与产出问题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平塘三中数学教师阮正军,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册八章第3节«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探究3»,以下我将从教学设计理念、教材的分析与处理、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五方面进行说明。
一、深研精教,开发潜能说教学理念:新课标中强调“过程比结论重要,方法比知识重要”做为一线教师,把握好课标,实施好过程,达成好效果,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在本节课的设计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已有经验,实施开放式教学,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提供更多“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
以此理念为指导,从以下几方面说明我对本节课的分析与处理二.把握《课标》,立足课题,说教材分析与处理: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估算与精确计算的比较、开放性的寻求设计方案之后,进一步来研究根据图表所表示的数据信息列方程组。
本节的目的是:一方面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方程组这种数学模型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使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情况分析与对策:(1)从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上看: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想象力丰富,只要正确的引导,他们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实现自主学习。
(2)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看:初一学生虽然掌握了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但从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较差,间接设未知数迂回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针对学生的这种状况,我将以一个开放式的课堂,通过问题的引导,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本节课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3、教学目标:科学的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根据《新课程标准》,立足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着眼于三维目标的实现,结合教学内容,确立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过自主探索、互相交流,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求解,养成对所得结果进行检验的意识。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课题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课时1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方法.2.经历对各类二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学习,掌握各题型基本数量关系和基本解题技巧.3.让同学们体验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提高数学学习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有关各类应用题中两个相等关系的探求.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欣赏足球图片,思考问题:“足球表面是由一些呈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的皮块缝合而成的,共计32块,已知正五边形块数比正六边形块数的一半多2,问两种皮块各有多少?”(1)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2)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探索新知合作探究一、探究养牛场原有30头大牛和15头小牛,1天约用饲料675 kg;一周后又购进12头大牛和5头小牛,这时1天约用饲料940 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每头大牛1天约需饲料18~20 kg,每头小牛1天约需饲料7~8 kg.你能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吗?问题:1.题中有哪些已知量?哪些未知量?2.题中等量关系有哪些?3.如何解这个应用题?解:设平均每头大牛和每头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x kg和y kg根据题意列方程,得{30x+15y=675,(1)42x+20y=940,(2)解这个方程组得{x=20,y=5.答:每头大牛和每头小牛1天各需用饲料为20 kg和5 kg,饲料员李大叔估计每天大牛需用饲料18~20千克,每头小牛一天需用7到8千克与计算有一定的出入.二、练一练1.大数和小数的差为12,这两个数的和为60,则大数是,小数是.2.买14支铅笔和6本练习本,共用5.4元.若铅笔每支x元,练习本每本y元,写出以x和y为未知数的方程.3.羊圈里白羊的只数比黑羊的脚数少2,黑羊的只数比白羊的脚数少187,则白羊有只,黑羊有只.续表探索新知合作探究4.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求每件T恤衫和每瓶矿泉水的价格.教师指导归纳小结:列方程组解应用题的步骤(1)审题:弄清题目中所给出的相等关系及已知量、未知量.(2)设好未知数:其方法通常有两种:①设直接未知数,②设间接未知数,并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涉及的量.(3)找出能够包含未知数的等量关系,一般情况下,设几个未知数,就需找几个等量关系.(4)列方程组:根据给定的相等关系建立方程组.(5)解方程组.(6)检验并作答:所求方程组的解正确还要符合实际意义,并写清单位名称.当堂训练1.某校共有7个餐厅,其中大餐厅有3个,小餐厅有4个,请根据图中对话内容,列方程组解答问题:2.实验中学组织爱心捐款支援灾区活动,九年级一班55名同学共捐款1 180元,捐款情况如表.表中捐款10元和20元的人数不小心被墨水污染已经看不清楚,请你帮助确定表中的数据.板书设计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列方程组,解决问题{一般步骤:审、设、列、解、验、答关键:找等量关系教学反思课题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较复杂的问题课时1课时上课时间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画图、列表等方法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题意,分析较复杂的数量关系,顺利列出方程组.2.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互相讨论,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 重难点重点: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图表信息问题. 难点:会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方案问题.教学活动设计二次设计课堂导入你能根据这对父子的对话内容,分别求出这两块农田今年的产量吗?探索新知合作探究探究1:据资料统计,甲、乙两种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比是1∶2,现要把一块长200 m、宽100 m的长方形土地,分为两块小长方形土地,分别种植这两种作物,怎样划分这块土地,使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的比是3∶4?分析:如图,一种种植方案为甲、乙两种农作物的种植区域分别为长方形AEFD和长方形BCFE,此时设AE=x m,BE=y m,根据问题中涉及长度、产量的数量关系,列方程组.问题1:如何表述你的种植方案?过长方形土地的长边上离一端处,作这条边的垂线,把这块土地分为两块长方形土地.较大的一块土地种种作物,较小的一块土地种种作物.问题2:还有其他设计方案吗?探究2:1.长青化工厂与A地相距150千米,工厂要将200吨货物用汽车运往A地,已知公路运价是1.5元/(吨·千米),则需付运费元.当堂训练1.餐馆里把塑料凳整齐地叠放在一起(如图),根据图中的信息计算有20张同样塑料凳整齐地叠放在一起时的高度是 cm.2.某商场计划用40 000元从厂家购进若干部新型手机,以满足市场需求.已知该厂家生产三种不同型号的手机,出厂价分别为甲型号手机每部1 200元,乙型号手机每部400元,丙型号手机每部800元.(1)若全部资金只用来购进其中两种不同型号的手机共40部,请你研究一下商场的进货方案;(2)商场每销售一部甲型号手机可获利120元,每销售一部乙型号手机可获利80元,每销售一部丙型号手机可获利120元,那么在同时购进两种不同型号手机的几种方案中,哪种进货方案获利最多?板书设计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较复杂的问题 利用方程组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图表信息问题决策问题教学反思。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范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有用之处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重点: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难点:1培养学生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具准备:幻灯片十张预习提示通过预习你能说出利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和基本步骤吗?教学过程:试一试探究一养牛场原有30只大牛和15只小牛,一天约用饲料675千克,一月后又购进12只大牛和5只小牛,这时一天约用饲料940千克,饲养员李大叔估计每只大牛一天约需饲料18-20千克,每只小牛一天约需饲料7-8千克。
你能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分析:题中包含的基本等量关系式是 1——2——若设每只大牛每天约用饲料x千克,每只小牛每天约用饲料Y千克,根据等量关系可列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可得这就是说,每只大牛每天约用饲料——千克,每只小牛每天约用饲料——千克, 因此,饲养员李大叔对大牛的食量估计——对小牛的食量估计——检测题1 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车与3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15.5吨,5辆大车与6辆小车一次可以运货35吨.。
求每辆大车与小车每次各运多少吨货物?2 买10支笔和15个笔记本需35元,买20支笔和40个笔记本需60元,问每只笔和每个笔记本各多少钱?探究2据统计资料,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之比为1:1.5,现要把一块长200 米,宽100米的长方形土地分成两小块长方形土地分别种植这两种作物,怎样划分这块土地,使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之比为3:4?﹙结果取整数﹚分析:甲作物的`总产量=甲作物的种植面积单产量乙作物的总产量=乙作物的种植面积单产量若设AE=x 米, BE= y米,则种植面积分别是——,——基本等量关系——,——于是可得方程组{解这个方程组可得{过长方形土地长端约——米把这块土地分成两块,较大的一块种——,较小的一块种——检测题1 用白铁皮作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做盒身25个或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背景分析首先是学习任务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课时的内容. 是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贴近我们生活的问题.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也是后面学习内容的重要预备知识.接下来是学生情况分析.根据教材和教学情况,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且初步经历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基础上开展的.受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的制约,如何从实际背景中提取数学信息,并转化成数学语言,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个难点.本节课涉及的实际问题都含有两个未知数,包含两个等量关系,需要列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数量关系比一元问题复杂,需要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抓住关键词,发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二、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是知识技能方面:能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设未知数,列方程组并求解,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情感与态度方面:在用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体会数学文化的发展和延续性,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合作精神.本课的实际问题比前面更加贴近现实,分析解决的难度也有所加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是:发现问题中隐含的未知数,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并由方程组的解解释实际问题.三、教法学法接下来是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环节: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法,利用生动的多媒体画面辅助故事情节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分析讨论,讲练结合,优化课堂教学.众所周知,从古至今,数学都是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很有力的工具,而方程的出现更为我们解决生活难题提供了帮助.如何将看似枯燥,无用的数学方程问题真正的转化为有趣、实用的解决问题的工具,是我们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根据《新课标》要求,本节课是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的,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整理编排,同时,融入了数学史中有关方程的知识,通过数学史的融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知道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数学课堂生动起来并更具亲和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法设计上我采用了递进式教学,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能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问题的目的.下面,我就从以下的六个环节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这节课的开始,我通过让学生猜测老师年龄的方式,提出了一个与方程组有关的数学问题,学生们通过快速的解答,找到了确切的答案,在解答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实际问题中遇到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去解答,这样的导入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课件)算一算:取我年龄的一半,加上你们中间某位同学的年龄,正好是28岁,如果时光能倒流2年,那么,我的年龄就是当时这位同学年龄的3倍,请问:我的年龄是多少?【设计意图】通过猜老师的年龄提出与方程组有关的数学问题:如果实际生活中遇到有两个未知量的问题时,我们可以采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去解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引出了本节课的课题.(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说起方程组,人们对它的研究最早能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而我国就是研究二元一次方程组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1世纪,有一本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横空问世,它是世界上最早对“方程组”的解法有比较完整论述的一本古代数学名著,到了公元3世纪,这本书由数学家X徽做注释,其中,又对“方程组”一词做了更加明确的解释,这比西方对“方程组”理论的研究早了整整14个世纪.(课件出示《九章算术》与X徽)《九章算术》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它里面收录的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世界上记载最早的.在这一教学环节,我就引入了这样一道记载于唐朝时期的一个考试题目:(课件出示题目和录音)故事听完了,问题也随之而来。
七年级下册数学《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探究三的内容。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等四部分向各位老师谈谈我对这节课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在前面已经学习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探究”的形式讨论贴进我们身边的运费问题。
学习这节课,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方程组是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进一步掌握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体会方程(组)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又是后面学习利用三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和利用方程思想解题的预备知识,在中考题中也经常出现。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利用方程或方程组解决有关运费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进一步使用图表来反映现实世界的等量关系。
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寻找其中的相等关系,最终转化为数学问题求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建模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提高数学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重点: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并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难点:利用表格理清题目中复杂的数量关系,正确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相等关系。
二、说教学方法?本节课通过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在小组内或小组间合作交流。
在练习上注意了练习设计的层次性,逐步引发学生深层思考,使学生经历数学建模的过程,在原有的基础上数学能力得到提高。
三、说学法本班学生22人,班级学风好,学生在学习中能相互交流。
由于是初次学习用方程组解运费问题,所以我注重从从生活中选取运输蔬菜内容引入。
教师的“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利用表格分析问题,鼓励学生进行互相交流,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力争使学生会学,乐学。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蔬菜价格问题导入为建立知识背景,构建“脚手架”,自编习题2道,改编自探究三。
(情境创设,引发学生注意力,营造学习气氛,激发探索热情。
)(二)探索分析,解决问题1、阅读教材P106页探究3。
2、先让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合作交流讨论:(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发扬数学民主,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意识,提高数学交流与数学表达能力。
)3、学生填表,学生解释,学生列方程组解决问题,出两个小组展示。
4、解后反思:借助辅助分析题中较复杂的数量关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设是一种解题的迂回策略。
表格展示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
(三)及时反馈,巩固提高峰电谷电问题(加深问题难度,巩固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回顾,知识梳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在知识上有什么收获?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学习了这些知识?3、你觉得你这节课的表现如何谁的表现值得学习?学生各抒己见,谈出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感想。
(五)达标检测(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组即可)如图(教科书107页,图),长青化工厂与A,B两地有公路、铁路相连。
长青化工厂从A 地购买原料运回工厂,每吨运费159元,再把产品从工厂运到B地销售,每吨的运费为162元。
试求铁路、公路运费的单价是多少元/(吨千米)?(六)布置作业,自我评价1、必做题:完成教科书118页5,6题。
2、选做题:同步解析109页10、11题。
三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举例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1.方程组有三个未知数,每个方程的未知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这样的方程组就是三元一次方程组.2.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仍是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消元,即通过消元将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再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3.如何消元,首先要认真观察方程组中各方程系数的特点,然后选择最好的解法.4.有些特殊方程组,可用特殊的消元方法,有时一下子可消去两个未知数,直接求出一个未知数值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掌握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教学难点是解法的灵活运用.能够熟练的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是进一步学习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以及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的基础.二、教法建议1. 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时,由于方程较多,学生容易出错.因此,应提醒学生注意,在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出比原方程组少一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中,原方程组的每一个方程一般都至少要用到一次.2. 消元时,先要考虑好消去哪一个未知数.开始练习时,可以先把要消去的未知数写出来(如教科书在分析中所写的那样),然后再进行消元.在例2中,如果先确定消去,那么这三个方程两两分组的方法有3种;①与②,①与③,②与③.我们可以从中任选2种消去.这里特别要注意选定2种后,必须消去同一个未知数.如果违背了这一点,所得的两个新方程虽然各含两个未知数,但由它们组成的方程组仍然含有三个未知数,这在实际上没有消元.教学设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知道什么是三元一次方程.2.会解某个方程只有两元的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3.掌握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过程中化三元为二元或一元的思路.(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能根据题目的特点,确定消元方法、消元对象.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训练解题技巧.(三)德育渗透点渗透“消元”的思想,设法把未知数转化为已知.(四)美育渗透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渗透方程恒等变形的数学美,以及方程组解的奇异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练习法.2.学生学法:三元一次方程组比二元一次方程组要复杂些,有些题的解法技巧性较强,因此在解题前必须认真观察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系数特点,选择好先消去的“元”,这是决定解题过程繁简的关键.一般来说应先消去系数最简单的未知数.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使学生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经过本课教学进一步熟悉解方程组时“消元”的基本思想和灵活运用代入法、加减法等重要方法.(二)难点针对方程组的特点,选择最好的解法.(三)疑点如何进行消元.(四)解决办法加强理解二元及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思想是“消元”,故在求解中为便于计算应选择系数较简单的未知数将它消去.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先复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思想及办法,让学生充分理解方程组的消元思想及方法.2.教师由引例引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由学生思考、讨论后解决如何消三元变二元,教师讲解、小结.3.由学生尝试,解决例题.4.学生练习,教师小结、讲评.七、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本节课将学习如何求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整体感知通过复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思想,从而类推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思想及解题方法,让学生牢牢抓住利用消元的思想化三元为二元,再化二元为一元的办法来求解.(三)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探索新知(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方法有哪几种?(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知道有些含有两个未知数的问题,可以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
实际上,有不少问题含有三个或更多的未知数,那么怎样解决呢?二、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看下面的问题:[投影1]小明手头有12张面额分别为1元,2元,5元的纸币,共计22元,其中1元纸币的数量是2元纸币数量的4倍,求1元、2元、5元纸币各多少张题目中有几个未知数含有几个相等关系你能根据题意列出几个方程?学生活动:回答问题、设未知数、列方程.这个问题必须三个条件都满足,因此,我们把三个方程合在一起,写成下面的形式:这里有三个未知数,自然要设1元、2元、5元的纸币分别为x张、y张、z张,依题意,有x+y+z=12x+2y+5z=22x=4y这个问题的解必须同时满足上面三个条件,因此,我们把这三个方程全在一起,写成x+y+z=12 ①x+2y+5z=22 ②x=4y ③这个方程组有三个未知数,每个方程的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并且一共有三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就是我们要学的三元一次方程组.怎样解这个三元一次方程组呢你能不能设法消云一个或两个未知数,把它化成二元一次方程组或一元一次方程?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后说出消元方案.三、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我们知道二元一次方程组是通过消元变成一元一次方程组来解的,那么能不能通过消元把三元一次方程组变为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呢?显然,把方程③分别代入方程①②消去x就变成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即5y+z=12 ①6y+5z=22 ②因此,[投影3]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代入”或“加减”进行消元,把“三元”变成“二元”,从而把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
这里还体现了化归的思想方法。
四、例题[投影4]例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3x+4z=12 ①2x+3y+z=9 ②5x-9y+7 z=8 ③分析:消去哪一个未知数可以把这个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怎么消元?解:②×3+③,得11x+10z=35 ④联立①④有3 x +4z=7 ?11x+10z=35 ?解之,得x =5x=-2 ?把x =5,x=-2代入②,得2×5+3y+z=9∴y=1/3因此,这个方程的解为x=5 ①y=1/3 ②z=-2 ③【教法说明】通过一题多解,不仅能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巩固解方程组时通过“消元”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基本思想.学生活动:独立分析、思考,尝试解题,有的学生可能用代入法解,有的学生可能用加减法解,选一个用加减法解的学生板演,然后,让用代入法的学生比较哪种方法简单.归纳:这个方程组的特点是方程①不含,而②、③中的系数绝对值成整数倍关系,显然用加减法从②、③中消去后,再与①组成只含、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最为合理.而用代入法由①得到的式子含有分母,代入②、③较繁.练习:P1141、2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后,同桌、前后桌之间按不同解法的同学交换,看哪种方法最简单.4.变式训练要,培养能力补例:解方程组学生活动:独立完成.【教法说明】此方程组中方程①、③中、的系数完全相同,用③-①可直接得到,再把代入②可求,代入①可求.这道题直接化三元为一元,能使学生体会到解法技巧的重要性,觉得数学问题真是奥妙无穷!(四)总结、扩展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是什么方法有哪些?2.解题前要认真观察各方程的系数特点,选择最好的解法,当方程组中某个方程只含二元时,一般的,这个方程中缺哪个元,就利用另两个方程用加减法消哪个元;如果这个二元方程系数较简单,也可以用代入法求解.3.注意检验.【教法说明】这样总结,既突出了本课重点,又突出了本节内容中例题、习题的特点—某个方程只含两元,使学生在以后解题时有很强的针对性.八、布置作业(一)必做题:P1141、2【教法说明】作业(一)是为了巩固本节所学知识;作业(二)有很强的技巧性,可培养学生兴趣;作业(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