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8课 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教案 人教版

第8课 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教案 人教版

功能与美观的统一问题情境:

1.原始社会与今天我们使用的碗,口径与足径、高

的比例是多少?为什么会这么设计?

1

2 2.我国游牧民族与农耕定居生活的民族所制作的工

艺品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3.《长信宫灯》在造型上有哪些特点?具备那些功能?

4.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为什么多位于器物部?《汝

需青瓷水仙盆》和《钧窑玫瑰紫釉花盆》的装饰有什么特点?

归纳: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追求功能与美的统一,生活方式不同,功能诉求不同,往往会催生出不同造型的工艺美术品

3 二,材料与技术的协调问题情境:

1.《洞荫仕女l图玉雕》正面、背面对比,观察分

析它们之间有何不同?体现了工匠怎样的巧思?这件和田玉料做了几件工艺品?你能看出玄机吗?

探究发现4 2.《翠玉白菜》独具匠心,你能分析一下它的工艺特点?

3.良济文化的玉琮和曾侯乙墓的青铜尊盘,它们分

别呈现了怎样的风格?体现了哪些制造工艺?

归纳:《铜荫任女图玉雕》和《翠玉白菜》的因材施

艺,体现中华民族的创造与智慧。良渚文化的玉琮

和曾侯乙辖的青铜尊盘体现了传统工艺的制造精湛

和风格多样。

三、历史与文化的增色问题情境:

1.为何青花瓷在元代呈现出大发展的态势,这与当

时社会审美、历史背景有什么关系?

2.分析《后母戍鼎》《首窑青釉瓷贯耳瓶》《粉彩

九桃天球版》《玛瑙牛首杯》各有什么艺术特色,

体现了中华文化怎样的特质。采用视频资源,解读

教材中出现的明式家具—《紫檀南官帽椅,通过分

析其造型、装饰、材料、技术等内容,总结传统工

艺的特点,让学生网顾课堂所学知识点。

归纳:工艺美术是思想文化

的载体。历朝历代的文化影

响着当时工艺的发展,纵观

历史的长河,工艺美术具备

独特的时代风格,体现兼收

并蓄的中华文化特质。赏析《翠玉

白菜》作品

观察图像,

将教材内容

与所学历

史、文化知

识相融合.

讨论分析并

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

小组讨论,

了解这三件

工艺品的特

色。迎察明

式家其.讨

论交流各自

心得。

通过同题引导学

生思考讨论并发

表观点.提升学

生图像识读与审

美判断、文化理

解的能力

课堂总结总结: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追求材美、技高、艺精相结合。丰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独一

无二的气质结合本节课

的学习,师

生共同完成

启发与鼓励学生

深层次地体会,

理解工艺与文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学案

第8课古代的发明和发现 学习目标 1.识记古代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十进位制记数法;《石氏星表》、浑仪;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2.掌握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认识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3.联系数学、生物、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认识我国古代科技的辉煌成就以及处于世界先进行列的地位。 4.分析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预习内容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 2.印刷术:。 3.火药:。 4.指南针:。 (二)数学成就 1.《九章算术》 (1)内容:。

2.珠算 ①。 ②。 (三)天文历法 1.发展原因:。 2.表现 (1)。 (2)。 (3)。 (4)。 (5)。 (四)农学研究 1.四大农书。 2.《齐民要术》 (1)内容:。 (2)地位:。

1.战国时期:。 2.东汉末年:。 3.明朝: 合作探究 时间科技发明占全世界比例 公元前6世纪以前57.4%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 50% 年 公元前1年—公元400年62% 公元401年—1000年71% 公元1001年—1500年57% 公元1501—1840年4% 1.为什么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古代人在科技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2.结合本图表和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科技的特点。 3.古代的经验科学领先世界一千年,但是为什么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 课堂练习 1.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 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 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民间美术教案 (1)

民间美术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1.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喜爱民间美术的关键。 2.进行继承民间艺术传统,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引导,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难点: 学生进行民间美术创作时,对造型的把握。 课时:20课时 工具:麻布,毛线,木棍等等可用于造型的材料 教学方法:讲授,学生亲手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节概述 一、导入 曾经有人说过: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而民间美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了解中国的民间美术。 二:民间美术的概念: 中国人民群众创作的,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的美术。 民间美术是组成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为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艺术,中国战国秦汉的石雕、陶俑、画像砖石,其造型、风格均具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魏晋后,士大夫贵族成为画坛的主导人,但大量的版画、年画、雕塑、壁画则以民间匠师为主,而流行于普通人民之中的剪纸、刺绣、印染、服装缝制等更是直接来源于群众之手,并装饰、美化、丰富了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世代相沿且又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富于民族乡土特色的优美艺术形式。 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因地域、风俗、感情、气质的差异又形成丰富的品类和风格。但它们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另外,它们的制作材料大都是普通的木、布、纸、竹、泥土,但制作技巧高超、构思巧妙,擅长大胆想象、夸张,且常用人们熟悉的寓意谐音手法,积极乐观、清新刚健、淳朴活泼,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理想,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民间美术的形式 民间美术品种极多,且目的、用途各不相同,如有供赏玩的造型艺术,亦有以实用为主

第8课 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教案 人教版

功能与美观的统一问题情境: 1.原始社会与今天我们使用的碗,口径与足径、高 的比例是多少?为什么会这么设计? 1

2 2.我国游牧民族与农耕定居生活的民族所制作的工 艺品有哪些不同?为什么? 3.《长信宫灯》在造型上有哪些特点?具备那些功能? 4.原始彩陶的装饰纹样为什么多位于器物部?《汝 需青瓷水仙盆》和《钧窑玫瑰紫釉花盆》的装饰有什么特点? 归纳: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追求功能与美的统一,生活方式不同,功能诉求不同,往往会催生出不同造型的工艺美术品 3 二,材料与技术的协调问题情境: 1.《洞荫仕女l图玉雕》正面、背面对比,观察分 析它们之间有何不同?体现了工匠怎样的巧思?这件和田玉料做了几件工艺品?你能看出玄机吗?

探究发现4 2.《翠玉白菜》独具匠心,你能分析一下它的工艺特点? 3.良济文化的玉琮和曾侯乙墓的青铜尊盘,它们分 别呈现了怎样的风格?体现了哪些制造工艺? 归纳:《铜荫任女图玉雕》和《翠玉白菜》的因材施 艺,体现中华民族的创造与智慧。良渚文化的玉琮 和曾侯乙辖的青铜尊盘体现了传统工艺的制造精湛 和风格多样。 三、历史与文化的增色问题情境: 1.为何青花瓷在元代呈现出大发展的态势,这与当 时社会审美、历史背景有什么关系? 2.分析《后母戍鼎》《首窑青釉瓷贯耳瓶》《粉彩 九桃天球版》《玛瑙牛首杯》各有什么艺术特色, 体现了中华文化怎样的特质。采用视频资源,解读 教材中出现的明式家具—《紫檀南官帽椅,通过分 析其造型、装饰、材料、技术等内容,总结传统工 艺的特点,让学生网顾课堂所学知识点。 归纳:工艺美术是思想文化 的载体。历朝历代的文化影 响着当时工艺的发展,纵观 历史的长河,工艺美术具备 独特的时代风格,体现兼收 并蓄的中华文化特质。赏析《翠玉 白菜》作品 观察图像, 将教材内容 与所学历 史、文化知 识相融合. 讨论分析并 回答问题 阅读教材, 小组讨论, 了解这三件 工艺品的特 色。迎察明 式家其.讨 论交流各自 心得。 通过同题引导学 生思考讨论并发 表观点.提升学 生图像识读与审 美判断、文化理 解的能力 课堂总结总结: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追求材美、技高、艺精相结合。丰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独一 无二的气质结合本节课 的学习,师 生共同完成 启发与鼓励学生 深层次地体会, 理解工艺与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课时练(含答案)

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时练(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明朝的一部药物学巨著,被达尔文称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这部“巨著”是( ) A.《伤寒杂病论》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2、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北京城的是()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戚继光 D. 郑和 3、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①《农政全书》——徐光启②《天工开物》——宋应星 ③《三国演义》——罗贯中④《本草纲目》——张仲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 ..的是( )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研究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可查阅() A.《伤寒杂病论》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 6、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构成,宫城即紫禁城,最为壮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这一“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所体现出的明朝鲜明时代特点是() A.中轴线对称的均衡布局 B.以高、直、尖和强烈的向上感为特征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布局严整,金碧辉煌,气象万千 7、“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几何原本十五问 D.本草纲目 8、《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明代( ) ①医学的发展状况②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 ③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状况④航海业的发展盛况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一古代建筑是() A. 赵州桥 B. 大运河 C. 北京故宫 D. 长城 10、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说:“我到过世界许多地方,中国的万里长城是最美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其中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B.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C.东起嘉峪关,西至山海关 D.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11、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相同之处有( ) ①起止地点相同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③都为了抵御外国侵略势力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12、下列著作中,能体现我国古代中医中药文化成就的是()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工艺美术史》课程教学大纲一、大纲说明 (一) (二) (三) (四) 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艺术类专业 课时数量:32 课时 教学性质: “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学科中一门根底理论学科,是争辩中国工 艺美术发生、进展过程及其规律的学科,它具有系统性、实践性、理论性、设计性、人文性等综合特点。该课程是设计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必修课。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充分生疏该学科自身特点,并结合我院专业特色和学科层次,留意授课的普适性和特地性。即在保证根本学问点的同时,针对不同专业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在保证理论讲授的同时,利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留意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在保证课堂教学的同时,组织专题争辩与课外参观调研。 (五)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进展脉络、风格演化有一个根本的了解,从而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加民族骄傲感。 2、通过对优秀作品的赏读,培育学生的审美力量及艺术欣赏力,增加感性生疏,提高综合素养。 3、通过对设计理念的分析,培育学生融会贯穿的力量和思考争辩的习惯,加强理论根底。并以此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拓宽设计思路。 (六) 教材: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简史》,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因该书撰写较早,一些的考古觉察未及收录,局部内容有些陈旧,所以教师在授课中不能拘泥 于教材,可以适当增删、调整。 (七) 参考资料 参考书目: 尚刚《天工开物:中国工艺美术史》,三联出版社 2022 年版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 1989 年版 王伯敏主编《中国美术通史》8 卷本,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8 年版 中心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编《中国美术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版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学问出版社 1985 年版 杭间《中国工艺美学思想史》,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4 年版 其他资料:教师撰写的本课程讲义、教案及相关文、史、哲资料 (八) 作业与考核 作业数量: 课外作业 3 次 1、作业一为命题作业,范围在上课讲授的学问点里。 2、作业二为非命题作业,只给出广泛的范围,体裁不限。 作业质量描述: 1、作业一为 500 字左右论文,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学问点的把握,比较严谨。要结合具体作品,条理清楚地把问题阐释清楚。最好在此根底上,还能提出自己观点,并言之有理,论证充分。 2、作业二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对文化的态度、对美术史的理解、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知、对作品的鉴赏等等。学生可谈古,亦可论今;可形而上地谈文化和思想,亦可形而下地讲技法或作品;可泛谈一切艺术,亦可针对自己专业……内容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没有标准答案,没有陈陈相因的“权威”观点,关键要有思想,有意,有制造力,畅所欲言,合理充分,表达个人的综合素养和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考核标准与程序: 作业一 20 分作 业二 20 分期末 考试 40 分学习 态度 20 分 成绩考核应以笔试闭卷考试为主,由 2 次课外作业和 1 次期末考试组成。期末考试试题由授课教师拟出,然后交学院教务处审定。授课教师将 2 次课外作业和 1 次期末考试成绩结合学习态度,综合评定分数。 二、教学根本内容: 以时代为背景,以历史进展为主线,以作品为对象,划分主题,突出重点,由点带面地表达工艺美术品的造型、纹饰、技法、功能及审美风格。针对设计类专业,特别侧重讲授营造的观念,阐释设计的要求和如何去设计。

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案

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案 教案: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掌握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基本技艺和表现形式; 3.培养学生欣赏和创造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概述 •传统工艺美术的定义和种类;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渊源。 2.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分类和特点 •陶瓷; •书法; •绘画; •刺绣; •木雕;

•金银器等。 3.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技艺和表现形式 •工艺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内涵与审美特点的表达。 4. 学生作品展示和评比 •学生根据所学技艺制作的工艺美术作品展示;•班内评比和评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定义和意义。 2. 知识讲授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概述 •介绍传统工艺美术的定义和分类; •讲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渊源。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分类和特点 •分类介绍各种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技艺和表现形式 •分析传统工艺美术的技艺要点和表现方式。

3. 实践操作 •学生根据所学技艺进行实践操作,并完成作品。 4. 作品展示和评比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观赏; •同学们进行评比和评价,选择优秀作品和评出“最佳技艺奖”。四、教学评估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和评比,评估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继续研究和探索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提高自身的技艺水平。 以上是一份关于“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教案,通过这 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技艺、分类和表现形式,同时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创造能力。通过实践 操作和作品展示,学生还能够提高自身的技艺水平和审美能力。

2022年山西省朔州市导游资格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

2022年山西省朔州市导游资格全国导游基 础知识真题(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 1. 第10题具有纳西族本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是()。 2.下列属于佛教护法神的是()。 A.关圣帝君 B.王灵官 C.文昌帝君 D.韦陀 3.钱塘观潮的最佳时节是()。 A.中秋节前后 B.端午节前后 C.清明节前后 D.元宵节前后 4.依据此诗,回答 《钱塘湖春行》一诗云:“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一诗的作者是()。 A.李白 B.杜甫

C.杨万里 D.白居易 5. 第41题回族群众主要聚居地为()。 6.四大徽班不包括( )。 A.三庆 B.四喜 C.春台 D.启秀 7.新中国成立前我国成立的第一家旅行社是()。 A.现代旅行社 B.公路旅游服务社 C.名胜导游局 D.中国旅行社 8. 第10题唐宋八大家不包括()。 9.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广游志》 B.《水经注》 C.《梦溪笔谈》 D.《天工开物》 10.“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属于()。

A.红茶 B.黄茶 C.黑茶 D.青茶 11.艾提尕尔清真寺位于(),是新疆地区最大的清真寺。 A.吐鲁番 B.乌鲁木齐 C.喀什 D.伊犁 12. 第48题被称为文房四宝之首的“宣纸”始产于()。 13.中国四个主要宗教中,①产生于本土②传人时间最早③在世界上信教人数最多的依次是( )。 A.道教、伊斯兰教、佛教 B.佛教、道教、基督教 C.基督教、道教、佛教 D.道教;佛教、基督教 14.供人休憩、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景色的地方是( )。 A.舫 B.亭 C.轩 D.廊 15.我国保护大熊猫、扬子鳄、银杉、红树林的自然保护区依次是()。 A.神农架、梵净山、肇庆、长白山 B.卧龙、宣城、金佛山、东寨港 C.神农架、梵净山、金佛山、东寨港 D.卧龙、长白山、梵净山、神农架

高中美术《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说课稿

高中美术《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说课稿:老师聘请考试《说课》学问点|考点汇总 一、说教材 熟知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高效和和睦课堂的需要。为此,我对教材做了具体的解读。本次说课的内容《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选自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8课,属于"美术鉴赏'模块。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观赏具有中国特色的织物、陶瓷、玉石、漆木等作品,能够从造型、材质、技艺等方面鉴赏工艺美术作品。在此过程中,同学不仅能够学会鉴赏传统工艺美术的办法,也能够体味其背后蕴藏的艺术价值,从而提高艺术鉴赏能力,珍爱我国传统工艺,为坚决文化自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情 作为教师,惟独充分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每一个同学,才干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地去引导和帮忙同学学习。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更要备同学。高中阶段的同学在美术学习中越发渴望了解本质性的、艺术内涵方面的学问。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会以活动探索的形式,引导同学从工艺美术的材料、技术、工艺等不同的方面认识到美术作品的价值所在。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行动指南,对于课程具有导向作用。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种类,熟知其在功能与美观、材料与技术方面的重要体现,控制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鉴赏办法。 过程与办法:观看工艺美术作品,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种类和作用,观赏《长信宫灯》《白玉雕桐阴侍女》等作品,控制工艺美术作品从造型、装点、材料和技术等方面的特点,并能够从以上角度举行工艺美术品鉴赏。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重视工艺美术的价值,发扬精工细作的工

匠精神,树立庇护传统工艺美术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我的教学目标,为了使课程有的放矢,我设置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重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种类及鉴赏角度。 难点:体味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 五、说教学办法 好的教学办法将老师、同学以及教学内容紧密的联系起来,并使之互相作用,从而优化教学。因此,我将采纳多媒体展现法、对照鉴赏法、小组探索法来提高课堂效率。 六、说教学预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保证课堂的教学效果,我将预备精致课件、纪录片片段等素材辅助教学。 七、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着重分享一下细心设计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核心环节。 活动一:趣味情境导入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进步。'这就要求老师应采纳恰当的导入方式,引起同学的爱好,使同学主动思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此,我将以"我唱你猜'的活动,清唱《青花瓷》片段,引导同学思量:青花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为何独具魅力?我们该如何鉴赏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呢?以此揭示课题《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活动二:作品内容识读 为了让同学充分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种类,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现《汝窑青瓷碗》《玉琮》《蟠虺纹铜尊盘》等作品图片,请同学总结归类。结合生活阅历,谈一谈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工艺作品。同学在课堂学习和回忆生活、分享阅历的过程中,既拉近了当下与传统之

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案(一)

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案(一) 教案: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适用对象:高中艺术类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 •授课方式:讲授+讨论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和特点。 2.学习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3.认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1.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定义和发展 •工艺美术的概念和内涵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分类和发展历程

2.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 •厚重的历史积淀 •手工艺的精湛技巧 •融入文化底蕴的艺术创作 3. 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瓷器制作技艺与发展 •丝绸织造与刺绣工艺 •陶艺与雕塑工艺 •国画与篆刻的传统工艺 4. 工艺美术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工艺美术的历史文化价值 •工艺美术的时代意义和当代发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向学生提问:你们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有了解吗?能举例说明一种传统工艺美术吗?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介绍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定义和发展(20分钟) •通过讲解和示意图,给学生介绍工艺美术的概念和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 •强调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对于中国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3. 探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30分钟) •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并总结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 •各小组代表展示并介绍自己总结的特点。 4. 调研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20分钟)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进行调研。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调研,并准备简短的报告。 5. 汇报调研结果和讨论(10分钟)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简短的报告。 •学生共同讨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估 •以小组调研的报告和讨论为主要评估依据。 •参与讨论和积极发言的学生将得到额外加分。 六、课后作业 1.制作一幅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为题材的插画。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8课《天工开物》两则教案(系列三)

《天工开物》两则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打文言基础,诸如文中的文言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2、把握说明文的特点:被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 3、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 教学重点 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记忆。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你能说出哪些? (1)先秦: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2)秦汉: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 (4)隋唐: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二、疏通课文《稻》 第一段:稻的种类。分别从粘性、功用、稻谷形状和色泽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第二段:水稻的育种分秧:第一步湿种,第二步播种,第三步分栽。 第三段:水稻的收获和成熟期,以及与水源丰枯、地势高低的关系。 第四段:南方两季稻的栽种,以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 《稻》反映了什么科学思想? 《稻》表现了作者的重农思想,他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农学中的”三才”(天、地、人)思想,并加以发扬光大,对天时地利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同时强调人的作用,通过科学育秧、合理分秧等,就可以达到丰收的目的,体现了作者追求实学期于实用的科学精神. 三、疏通课文《治铁》 第一段:总说锻造铁器的方法。 第二段:炼铁用炭。 第三段:论述冶炼工艺逐节粘合不断捶打合为一体淬火是其中关键一步中西方区别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同步教案: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长期领先世界,并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多元一体,异彩纷呈,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一、四大发明 1.造纸术的改进、西传: 105年,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唐朝时,造纸术传入阿拉伯,随后进一步西传。 2.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 隋唐之际出现雕版印刷;北宋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在军事上的应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北宋广泛使用。 4.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战国司南;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 二、数学 1.《九章算术》:十进位计数法、应用数学 2.算筹与算盘: 算筹发展演变为算盘;中国的穿珠算盘,制作简单,物美价廉, 明清时期得到普及和发展,并传播到东亚、东南亚和世界其他地区。 三、天文历法 1.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记录 2.《石氏星表》——世界上最古老的星表 3.浑仪和简仪——天文观测仪器 4.《夏小正》:夏朝的历法,商代称为殷历 5.《授时历》——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回归年长度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 四、农学和医学 1.中国古代四大农书:西汉《汜胜之书》、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2. 《黄帝内经》——中医学奠基之作

3.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提出辨证施治,奠定临床医学理论基础 4. 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 【重点难点解析】 1.关于“四大发明”这一说法的提出 最早提到四大发明的是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他认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者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2.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记载 《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第六十八: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3.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腊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沈括《梦溪笔谈》 4.指南针的运用 《韩非子》:“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王充《论衡》:“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宋)朱彧《萍州可谈》:“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隐晦观指南针”。 5.应用数学: 《九章算术》第七章“盈不足”专讲盈亏问题及其解法其中第一题:“今有(人)共买物,(每)人出八(钱),盈(余)三钱;人出七(钱),不足四(钱),问人数、物价各几何”,“答曰:七人,物价53(钱)。”“盈不足术曰:置所出率,盈、不足各居其下。令维乘(即交错相乘)所出率,并以为实,并盈,不足为法,实如法而一……置所出率,以少减多,余,以约法、实。实为物价,法为人数”。盈不足术是中国数学史上解应用问题的一种别开生面的创造,它在我国古代算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盈不足术还经过丝绸之路西传中亚阿拉伯国家,受到特别重视,被称为“契丹算法”,后来又传入欧洲,中世纪时期“双设法”曾长期统治了他们的数学王国。 6.天文学: 古代中国的宇宙结构学说主要有三家:即盖天、浑天、宣夜说。盖天说即“天圆地方”说,“天员(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地之间有八根柱子撑着。浑天说则主张大地是个球形,外裹着一个球形的天穹,地球浮于天表内的水上(后来发展为“地在气中”),日月星辰附在天壳上,随天周日旋转。宣夜说认为“天”

高中美术《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教学设计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面试指导、笔试指导、题库大全、教案大全、教育知识、备考知识、素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such as interview guidance, written test guidance, question bank encyclopedia,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educational knowledge, test preparation knowledge, quality knowledge, legal knowledg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2020年山东青岛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导学案(含答案)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学习目标】 1.掌握明朝科技名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的主要内容及地位。 2.知道明长城的修筑目的、起止点、构成、特点与作用。 3.知道明代北京城的营建、布局和建筑。 4.指导明代在小说、书画和戏剧方面的成就。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科技名著 1.《本草纲目》 (1)作者: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 (2)类别:规模空前的著作。 (3)写作过程:①李时珍潜心钻研前人的医学著作,搜集和整理了800多种医药书籍。②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们请教,并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③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而成。 (4)内容:①药物种类:共记载了 1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 ②药方:收录 11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药方增加4倍。③药物形态图:附有1100多幅。④药物分类:对各种药物进行了 ,详细介绍它们的产地、形色、气味及其主要疗效。 (5)地位:《本草纲目》总结了 ,丰富了 ,在。 (6)传播:17世纪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为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2.《天工开物》 (1)作者:。 (2)类别:科技巨著。 (3)写作过程:宋应星公务闲暇时专心致志地研究科学技术,整理各地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经过长期积累和不懈的探究写成。 (4)内容:①部门分类:把 ,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②绘图表述:绘有120多幅 ,具体介绍了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③全面总结:对我国古代的生产技术进行了 ,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5)传播:这部书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6)地位:被誉为“”。 3.《农政全书》 1/ 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