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7.13 KB
- 文档页数:16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第一章:概述1.1 课程简介介绍本课程的目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解释工艺美术的定义和重要性。
1.2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探讨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分析不期的工艺美术特点和影响。
1.3 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型,如陶瓷、漆器、雕塑等。
分析各类型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第二章:陶瓷工艺2.1 陶瓷工艺概述介绍陶瓷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
分析陶瓷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2.2 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析代表性陶瓷窑口和作品,如景德镇窑、德化窑等。
2.3 陶瓷工艺的技术和艺术特点讲解陶瓷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制作技巧。
分析陶瓷工艺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三章:漆器工艺3.1 漆器工艺概述介绍漆器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
分析漆器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3.2 漆器工艺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漆器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析代表性漆器作品和流派,如扬州漆器、福建漆器等。
3.3 漆器工艺的技术和艺术特点讲解漆器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制作技巧。
分析漆器工艺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四章:雕塑工艺4.1 雕塑工艺概述介绍雕塑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制作流程。
分析雕塑工艺在中国工艺美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4.2 雕塑工艺的发展历程探讨中国雕塑工艺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分析代表性雕塑作品和流派,如佛像雕塑、石雕等。
4.3 雕塑工艺的技术和艺术特点讲解雕塑工艺的技术要求和制作技巧。
分析雕塑工艺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五章:历年试题解析5.1 试题分析收集和整理历年的考试试题。
分析试题的类型、难度和考试重点。
5.2 试题解析对历年试题进行详细解析,包括答案和解析过程。
分析试题的出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5.3 模拟试题和练习编写模拟试题供学生练习。
提供练习题目的答案和解析,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第六章:建筑工艺6.1 建筑工艺概述介绍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一、课程背景与目标《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及规律,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特点与传承,熟悉各类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和材料,理解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域的工艺美术风格及其文化内涵。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介绍原始社会时期各类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和材料,如陶器、玉器、石器等,阐述其特点和文化内涵。
2、夏商周至秦汉的工艺美术:介绍夏商周至秦汉时期陶器、青铜器、玉器、漆器等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和材料,阐述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3、魏晋至元的工艺美术:介绍魏晋至元时期瓷器、织锦、雕刻等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和材料,阐述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4、明清至近代的工艺美术:介绍明清至近代瓷器、木雕、绣品等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和材料,阐述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教学安排为每周4课时,共32课时。
其中,理论授课20课时,实践授课12课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解、图片展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
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将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课程内容。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研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其中,教材是《中国工艺美术史》,参考书籍包括《中国工艺美术史教程》、《中国工艺美术史图说》等。
同时,教师还将推荐一些相关的网站和学术期刊,供学生自主拓展学习。
辅助材料包括幻灯片、图片资料、视频资料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课堂表现三个方面。
平时作业包括读书报告、研究论文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占总成绩的50%;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小组讨论参与度等,占总成绩的20%。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该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了解不同时期工艺的造型、色彩、装饰以及审美思想特征。
从而更好的理解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既为艺术设计各专业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专业学习的各种理念。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第二章商周、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第三章秦汉的工艺美术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第五章隋唐的工艺美术第六章宋代的工艺美术第一节概说一、时代背景1、唐灭亡后的五十多年时间,我国处于分裂的局面,史称“五代十国”2、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开封),历史上称作“北宋”,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
3、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破开封,宋室南下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形成宋金对峙的局面。
4、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二、工艺美术概况1、宋代工艺美术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不论是生产规模,制作技术和艺术水平,都达到较高水平。
名窑遍布南北各地。
2、缂丝也是这时期出色的产品。
北宋时定州是缂丝的重要产地,南宋时云间的缂丝艺人辈出。
漆器生产形成了地方中心,如浙江温州。
3、宋代各民族之间的互相接触和交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
辽瓷、金的钧瓷、西夏的染织等。
其中特别是辽,在工艺美术方面,取得了较全面的发展。
第二节陶瓷工艺一、宋瓷概况宋代的陶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是“瓷的时代”,简称宋瓷。
宋代的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南北方都有许多名窑,创造了独具风格的陶瓷品种。
不论在陶瓷产量或艺术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论瓷者往往把定、汝、官、哥、钧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二、宋瓷兴盛的原因1、饮茶之风盛行。
2、铜的缺乏,以瓷代替各种铜制器皿。
3、海上外销的兴起。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绪论一、授课教师:康小花二、授课班级:07级设计甲班、乙班三、授课时间:二年级第一学年,第一周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要点、教学内容:1、什么是工艺美术和工艺美术史。
2、工艺美术的分类。
3、学习工艺美术史的意义。
4、学习方式。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一、授课教师:康小花二、授课班级:07级设计甲班、乙班三、授课时间:二年级第一学年,第一周—第三周四、教学时数:4课时五、教学要点:1、工艺美术的起源。
2、原始社会的石器工艺、陶器工艺、牙骨雕。
六、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工艺美术的起源及原始社会工艺美术1、工艺美术的起源说。
2、原始社会工艺美术概述。
第二节石器工艺1、石器工艺前的推断:木器时代。
2、石器工具时代。
(1)石器时代分期。
(2)石器工具的社会功能意义和制作。
第一节陶器工艺1、陶器产生的社会背景条件和意义。
2、陶器的制作方法。
3、陶器的器形种类。
4、陶器的装饰手法。
5、彩陶。
(1)什么是彩陶。
(2)彩陶的地区分布。
(3)彩陶文化类型。
6、黑陶工艺。
(1)技术要求。
(2)特点。
第二节原始工艺画1、甘肃秦安大地湾地画。
2、岩画:南北两个系统、特点。
(1)南系岩画。
(2)北系岩画。
第三节文身1、文身:从原始到现代。
2、土著人的“切割”。
第一节建筑原始建筑的类型,建筑方法,两大体系。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八、考核要求:掌握原始社会之彩陶在各个时期的造型和纹饰艺术演变(能够画出代表纹饰)。
第二章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工艺美术一、授课教师:康小花二、授课班级:07级设计甲班、乙班三、授课时间:二年级第一学年四、教学时数:5课时五、教学要点: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工艺,陶瓷工艺。
六、教学内容:第一节青铜工艺1、什么是青铜工艺及一种推断。
2、青铜工艺的特点:(1)熔点低。
(2)硬度高。
(3)便于获得精确的铸模形状和精细的图案。
(4)铸件表面更光洁,颜色呈青灰色,具有天然的庄重与凝重感。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第一章: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与特点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国工艺美术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1.2 教学内容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与特点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工艺美术的分类与代表作品中国工艺美术在历史文化中的地位与影响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与特点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对中国工艺美术发展历程的梳理第二章:陶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陶器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陶器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陶器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2.2 教学内容中国陶器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陶器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陶器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陶器制作,提高对陶器工艺的理解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陶器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三章:瓷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瓷器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瓷器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瓷器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3.2 教学内容中国瓷器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瓷器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瓷器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瓷器制作,提高对瓷器工艺的理解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瓷器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四章:金属工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金属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金属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金属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4.2 教学内容中国金属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金属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金属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金属工艺制作,提高对金属工艺的理解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金属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五章:纤维工艺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纤维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纤维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纤维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5.2 教学内容中国纤维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纤维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纤维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纤维工艺制作,提高对纤维工艺的理解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纤维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六章:玉器工艺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玉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玉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玉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6.2 教学内容中国玉器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玉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玉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玉器工艺制作,提高对玉器工艺的理解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玉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七章:木工艺让学生了解中国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7.2 教学内容中国木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木工艺制作,提高对木工艺的理解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八章:雕刻工艺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雕刻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雕刻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雕刻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8.2 教学内容中国雕刻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雕刻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雕刻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雕刻工艺制作,提高对雕刻工艺的理解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雕刻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九章:漆器工艺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漆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掌握中国漆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认识中国漆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9.2 教学内容中国漆器工艺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中国漆器工艺的分类与制作工艺中国漆器工艺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实践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动手体验漆器工艺制作,提高对漆器工艺的理解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漆器工艺的历史发展与特点第十章:现代工艺美术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与现状掌握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势认识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10.2 教学内容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与现状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势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展示、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理解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学生能准确回答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与现状课后作业:学生能完成对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势的梳理重点解析重点:1. 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与特点2. 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发展脉络3. 各类工艺美术的分类与制作工艺4. 代表性工艺美术作品的识别与艺术价值5. 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特点与现状难点:1. 各类工艺美术制作工艺的详细理解与掌握2. 对中国不期工艺美术风格的辨识和比较3. 对现代工艺美术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和理解4.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与评估。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和范围2. 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3. 中国工艺美术的特点和风格4. 中国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对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展示给全班。
3.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工艺美术展览或传统手工艺工作坊,亲身感受和了解中国工艺美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工艺美术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的兴趣。
2. 讲解(30分钟)a. 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定义和范围,包括陶瓷、漆器、丝绸、金银器等。
b. 介绍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过程。
c. 分析中国工艺美术的特点和风格,包括工艺技法、图案和造型等方面。
d. 探讨中国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如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工艺美术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材料、技法、图案和造型等方面。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展示给全班。
4. 实地考察(60分钟)组织学生参观工艺美术展览或传统手工艺工作坊,让他们亲身感受和了解中国工艺美术。
在考察结束后,要求学生写一份观后感,总结所见所闻,对工艺美术作品进行评价。
5. 总结(10分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总结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特点和影响因素,并展示他们在实地考察中的观后感。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3. 实地考察地点:工艺美术展览馆、传统手工艺工作坊七、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展示和评价。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使学生掌握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的欣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
2. 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陶器、瓷器、玉器、铜器、金银器、漆器、织绣、家具等。
3. 中国工艺美术的特点和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1.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3. 对中国工艺美术的欣赏和评价。
教学难点:1.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工艺美术的种类和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中国工艺美术史》。
2. 图片或实物样品: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品的图片或实物样品,引发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学内容:a.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元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发展情况。
b. 中国工艺美术的主要种类:分别介绍陶器、瓷器、玉器、铜器、金银器、漆器、织绣、家具等工艺美术品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c. 中国工艺美术的特点和审美观念:分析中国工艺美术在造型、纹饰、材质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
3. 教学方法:a. 讲授法:讲解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发展、种类和特点。
b.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工艺美术品,引导学生了解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
c.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中国工艺美术的欣赏和评价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教师解答疑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中国工艺美术的了解。
三、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中国工艺美术史汉代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汉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掌握汉代工艺美术技艺的基本方法和表现手法;
3.了解汉代工艺美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内容:
1.汉代工艺美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
2.汉代工艺美术的主要表现形式:陶器、铜器、玉器、丝绸等;
3.汉代工艺美术的基本技艺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重点:
1.了解汉代工艺美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
2.掌握汉代工艺美术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基本技艺。
四、教学难点:
1.理解汉代工艺美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汉代工艺美术的表现手法和技艺。
五、教学方法:
1.讲授和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对学生进行实践和训练。
六、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节:汉代工艺美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
1.介绍汉代时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环境;
2.讲解汉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汉代工艺美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1.介绍汉代工艺美术的主要表现形式:陶器、铜器、玉器、丝绸等;
2.讲解汉代工艺美术的特点和风格。
第三节:汉代工艺美术的技艺和表现手法
1.讲解汉代工艺美术的基本技艺:制作、雕刻、绘画等;
2.演示汉代工艺美术的表现手法和技艺;
3.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和训练。
七、教学评估:
1.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测验;
2.对学生的实践训练进行评估;
3.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选和展示。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配历年试题)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介绍本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1.2 工艺美术的定义解释工艺美术的概念和特点。
1.3 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与发展探讨中国工艺美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第二章: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2.1 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背景介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2.2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分析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品,如陶器、石器等。
2.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半坡遗址的彩陶等。
第三章: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3.1 商周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商周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3.2 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商周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青铜器、玉器等。
3.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商周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三星堆遗址的青铜神树等。
第四章: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4.1 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4.2 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战国秦汉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漆器、陶器等。
4.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战国秦汉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秦始皇兵马俑等。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5.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5.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佛教艺术等。
5.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等。
第六章: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6.1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6.2 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隋唐五代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金银器等。
6.3 代表作品分析分析典型的隋唐五代时期工艺美术代表作品,如唐代的越窑青瓷等。
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7.1 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介绍宋辽金元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特点。
7.2 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分析宋辽金元时期的工艺美术品,如瓷器、建筑装饰等。
2024精选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目录CATALOGUE•工艺美术史概述•陶器与瓷器艺术•金属工艺美术品欣赏•玉石雕刻与珠宝镶嵌技艺•民间传统手工艺品欣赏与制作体验•现代工艺美术创新发展趋势01CATALOGUE工艺美术史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工艺美术史是研究工艺美术发展历程、演变规律及其艺术成就的专门史学领域。
特点以物质文化为基础,注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具有历史传承性和民族地域性。
发展历程及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工艺美术起源,以实用为主,制作简单粗糙。
古代社会时期工艺美术逐渐发展,出现青铜器、陶瓷等代表性作品,工艺水平提高。
近现代社会时期工艺美术受到工业化、市场化等因素影响,呈现多元化、现代化趋势。
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实用价值经济价值重要性与价值工艺美术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承。
工艺美术作品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生活品质。
工艺美术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
工艺美术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02CATALOGUE陶器与瓷器艺术陶器起源及技术发展陶器起源陶器是人类社会早期的重要发明之一,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最初的陶器可能是由于人们在编织的篮子或木胎上涂上粘土,经火烧后形成的。
技术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制陶技术不断发展。
人们开始使用轮制技术制作陶器,使得器形更加规整、胎体更加薄匀。
同时,釉料和彩绘技术的应用,也极大地丰富了陶器的装饰效果。
瓷器创新与风格演变瓷器创新瓷器是在陶器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原始青瓷。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瓷器在质地、釉色、装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风格演变中国瓷器风格多样,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窑口的产品各具特色。
从古朴典雅的青瓷到色彩绚丽的彩瓷,从清新脱俗的青花瓷到富丽堂皇的珐琅彩瓷,中国瓷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了世界。
第一章工艺美术概况(6学时)教学要求:一、了解学习外国工艺美术史的一般方法二、理解对工艺美术的具体界定。
三、掌握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特点。
教学内容:一、外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二、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一般状况一、外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范畴、研究方法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工艺美术也就产生了。
一部工艺美术史,实际上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演变和进步历程的形象纪录。
工艺美术的历史不仅使人们掌握材料技能的进步和政府自然环境能力增强的历史,也为我们提供了人类社会自身发展方式的佐证。
工艺美术发展史,也是人们追求和创造美的历史,各种工艺美术制品就是这种探索和创造的结果,在进行工艺美术创作的同时,人类不断培育了自己的审美标准和鉴赏能力。
二、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一般状况1、史前工艺美术研究概况史前时期,相对于人类的整个历史发展是来说是十分漫长的,约占迄今人类历史的95%。
19世纪中期以前,欧洲史前艺术的发现仅限于小型的骨、石质雕刻品,1879年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的发现则揭开了史前洞穴壁画发现的序幕。
2、人类的起源及最早期的艺术创作现在一般认为,人类是起源于非洲赤道地区生活的森林古猿。
在不断的进化过程中,在距今300多万年的时间,人们已经开始制造一些简单的工具。
考古学家们在非洲国家发现了一具兼有新老猿类生物特点的骨骼化石,同时发现的还有很多带有加工痕迹的十分简单、粗糙的时期工具,当时是以敲击小圆石的表面来制作这些基本工具。
这些制造工具的,兼备新老猿类生物特点的生物,被称为智人。
在100万年前的非洲、50万年前的亚洲和欧洲,经过进一步进化的直立人开始将石头的正反两面切成锐利的棱角,以此制造更方便的工具。
并且在50万年前,人类大脑也获得了显著的发育,观念、语言逐渐产生。
我们说人类一旦产生了语言,这就是人类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简单,并且随着大脑的发育,人变得越来越聪明,也使得其生存能力越来越强。
到了公元前25万年的时候,人类已经能制造质地较平滑、形状较规则的石斧和一种多功能的手斧,有的甚至略微呈对称形状,在实用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对形式法则的最初的认识之后,两者的关系逐渐成为工具制作的重点,艺术创作便在这一过程中迈出了第一步。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一课程说明基本信息:(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课程名称:中国工艺美术史英文名称: History of Chinese Arts and Crafts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学时: 32学分: 2开课学期: 4所属专业:视觉传达景观设计(二)课程简介、目标和任务《中国工艺美术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演变与发展,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风格及其演变规律,赏析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和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情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程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本课程先修课程:设计概论;后续课程为宁夏民间美术;二.教学内容顺序号 1 授课班级设计专业授课日期授课方法讲授授课章节名称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更改、补充删节内容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原始时期的石器与陶器的发展了解原始文化。
重点:原始石器与陶器的发展史难点:石器和陶器的各种形式使用教具课外作业预习下一章节《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课后笔记检查意见签字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内容讲授: (80 分钟 )第一章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1.石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2.陶器时代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
3.原始社会的其他工艺美术的发展。
二、课外作业:预习下一章节《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了解当时鼎的作用及意义。
三、课堂小结: (5 分钟 )教案顺序号 2 授课班级设计专业授课日期授课方法讲授授课章节名称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教学目的掌握青铜时代文化发展,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各种作用及用途分类重点与难点难点: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的演变更改、补充删节内容补充鼎的发展使用教具课外作业总结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课后笔记检查意见签字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内容讲授:(80 分钟 )第二章奴隶社会的工艺美术1.青铜时代与青铜器(1)青铜器时代的开始(2)青铜器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2.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风格演变(3)青铜器的造型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4)青铜器的纹饰风格的演变及各种类型的代表作品及意义二、课外作业:总结青铜器纹饰风格的演变。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一、教学论文本课程将深入探讨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和发展,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二、教学目标1、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品种类、特点、风格和代表性作品。
2、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包括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品生产、交流和影响。
3、提高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4、帮助学生了解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培养其对工艺美术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三、教学资源本课程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包括历史文献、图书馆资源、网络平台等,以便学生可以获取全面的信息和参考资料。
具体教学资源如下:1、历史文献:包括史书、艺文志、辞典等,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工艺美术知识。
2、图书馆资源: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如书籍、期刊、论文等,提供全面的工艺美术资料和研究成果。
3、网络平台:利用网络平台,如博物馆网站、工艺美术网站、学术论坛等,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艺术作品。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作品鉴赏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下:1、课堂讲解:讲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工艺品种类、特点、风格和代表性作品,让学生了解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和发展。
2、案例分析:通过对代表性作品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工艺品种类的制作过程和技术特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作品鉴赏:通过展示博物馆或私人收藏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工艺品种类的发展和演变,加深学生对中国工艺美术的理解和认识。
4、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实践,如工艺制作、绘画等,让学生了解工艺美术的实际操作和技术特点,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作能力。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案【篇一: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案 01】课题:中国古代工艺美术课时:1课时课型:手工制作课授课对象:高中一年级下教材分析:《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高中美术人美版的高中一年级下册的第十三课,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在本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子,工艺美术作为一个古老的文明对于我们了解和研究历史都是非常有用的,学好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不仅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还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欣赏工艺美术,对工艺美术有所了解、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领会陶瓷、青铜、玉器、漆器等工艺品种独特的审美意蕴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卓著,在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对丰富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对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突出成就的陶瓷工艺的发展概况、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进行深入的理解、概括。
教学难点:结合时代背景及文化内涵对各类工艺品进行欣赏、体会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与我国文化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1、教法:讲述法2、学法:欣赏法教具准备:多媒体、ppt、教材、图片等。
学具准备:教材、笔记本、笔,有关古代工艺美术资料。
教学过程:【篇二: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案】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案郭x 美术【篇三: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5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设计(试讲)】第15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品种的基本特征。
工艺美术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工艺美术史的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工艺美术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工艺美术史中的重要时期、作品和艺术家。
3. 培养学生对工艺美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工艺美术的定义和特点。
2. 工艺美术史的重要时期、作品和艺术家。
3. 工艺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教学难点:1. 工艺美术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工艺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的主观性。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工艺美术史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
3. 学生的绘画和手工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工艺美术作品,引起学生对工艺美术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对工艺美术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工艺美术的定义是什么?探究:1. 介绍工艺美术的概念和特点,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比较和对比。
2. 分析工艺美术史的重要时期、作品和艺术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 古代工艺美术:埃及、中国、希腊、罗马等。
b. 中世纪工艺美术:哥特式、罗曼式、文艺复兴等。
c. 现代工艺美术:装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与设计的融合等。
3. 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实物,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有更直观的认识。
实践:1. 分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工艺美术形式(如陶瓷、木雕、纺织品等),设计并制作一个小作品,展示给全班。
2. 学生个人作业:选择一位工艺美术家或一种工艺美术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工艺美术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引导学生思考:工艺美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如何欣赏和评价工艺美术作品?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拓展活动:1. 参观当地的工艺美术展览或博物馆。
2. 组织学生进行工艺美术作品的展览和评比活动。
3. 邀请工艺美术专家或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作品展示和口头解释。
工艺美术史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国工艺美术史
教案
主讲教师:向金定
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选用教材:《中国工艺美术史》
编制时间:2015年9月
文艺法学部艺术设计系
授课计划
教案
建筑装饰艺术
(四)学时分配: 2学时
我国传统建筑以框架式结构、庭院式组群布局为基本内容;以独特的屋顶、丰富的色彩、主体建筑与衬托性建筑为艺术形象;以波澜起伏的发展历程和向其他文化交流学习而不断向前发展;以木结构的斗拱等为建筑体系:方正严整、结构丰富。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有3个最基本的特征:
①审美价值与政治伦理价值的统一。
②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表现出鲜明的人文主义精神。
建筑艺术的一切构成因素,如尺度、节奏、构图、形式、性格、风格等,都是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出发,为人所能欣赏和理解,没有大起大落、怪异诡谲、不可理解的形象。
③总体性、综合性很强。
古代优秀的建筑作品,几乎都是动员了当时可能构成建筑艺术的一切因素和手法综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形象,从总体环境到单座房屋,从外部序列到内部空间,从色彩装饰到附属艺术,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抽掉了其中一项,也就损害了整体效果。
重视环境整体经营: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国就有了建筑环境整体经营的观念。
《周礼》中关于野、都、鄙、乡、闾、里、邑、丘、甸等的规划制度,虽然未必全都成为事实,但至少说明当时已有了系统规划的大区域规划构思。
《管子·乘马》主张,“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说明城市选址必须考虑环境关系。
中国的堪舆学说起源很早,除去迷信的外衣,绝大多数是讲求环境与建筑的关系。
古代城市都注重将城市本体与周围环境统一经营。
秦咸阳北包北坂,中贯,南抵南山,最盛时东西达到二三百里,是一个超级尺度的城市环境。
长安(今陕西西安)、洛阳(北魏)、建康(今江苏南京)、北京(明清)等着名都城,其经营范围也都远远超过城墙以内;即使一般的府、州、县城,也将郊区包容在城市的整体环境中统一布局。
重要的风景名胜,如五岳五镇、佛道名山、邑郊园林等,也都把环境经营放在首位;帝王陵区,更是着重风水地理,这些地方的建筑大多是靠环境来显示其艺术的魅力。
第十四周:家具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家具
(一)基本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家具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不同历史时期家具的种类及使用功能;家具的造型特征,装饰手法、图案、纹样等的应用。
(二)重点与难点:家具的造型、装饰是如何反映功能,与功能进行协调的。
(四)学时分配: 2学时
在原始社会末期,居住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原始人,已经开始制作泥塑和陶塑了。
1975年,在陕西华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墓葬中发掘出一件陶制鹰鼎。
它那精美的造型引起人们的赞叹。
陶鹰鼎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
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
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
鹰鼎整体结构简洁,体积感很强,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稳定地撑柱于地,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鹰头部的大眼、利喙,使这只鹰显得威风凛凛,桀骜雄猛的气势。
这样一件体量并不算大的陶塑,竟产生出非凡的气魄和雄强的力量感。
黄河中上游地区先民给后人留下不少陶塑杰作。
枭形壶是将壶的顶部作成猫头鹰的头面,其中可能含有某种图腾崇拜的意义。
有些器物的盖纽或口嘴作成人头形或鸟兽形,稚拙而有趣。
在湖北屈家岭文化、浙江河姆渡文化中,出土了一些手捏的只有数厘米大小的动物雕塑。
从它们的形状来看,是经过特意烧制的陶制品,如陶鸟、陶猪、陶鱼之类,造型完整而有情趣。
好像是当时在制作大体陶器之余,用剩下的泥巴即兴作出来的。
不知是否专门为孩子制作的玩具,还是另有用途,总之,它们主要起娱悦性情的作用。
在黄河中游早期的遗址中也有类似的动物陶塑发现。
陶塑小动物都是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定居后普通饲养的猪、羊、狗、鸡等家畜家禽,反映了制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经过观察,发生兴趣才去加以表现的。
原始陶塑的含义可能是多重的,也是比较模糊的,从而带有某种远古的神秘感和莫解的奇妙。
其表现手法真实,朴实、自由、夸张、概括,一点也不雕琢,体现了一种随意美,稚拙美。
它们为后来较大和较精细雕塑的制作,奠定了基础。
秦兵马俑,秦俑的设计者为了再现2000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
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
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
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动力、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第十六周:漆器专题视频演示和讲解
(造型、工艺、纹样等素材收集及在设计中的运用)
中国古代漆器的工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夏代的木胎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也用于祭祀,并常用朱、黑二色来髹涂。
殷商时代已有“石器雕琢,刻镂”的漆艺。
1973年河南成蒿成台西村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漆器残片,在木胎上雕饰饕餮纹,并涂上朱、黑两色的
课后总结
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