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第八讲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WORD基本操作(教案)第一章:WORD概述1.1 WORD简介让学生了解WORD的基本功能和用途。
让学生熟悉WORD的界面和操作方式。
1.2 WORD的启动与退出演示如何启动WORD应用程序。
演示如何退出WORD应用程序。
1.3 WORD的基本操作演示如何创建新文档。
演示如何打开已有文档。
演示如何保存文档。
演示如何复制和粘贴文本。
演示如何撤销和重复操作。
第二章:文本编辑2.1 文本输入与编辑演示如何在WORD中输入文本。
演示如何编辑文本,如复制、粘贴、删除等。
2.2 文本格式设置演示如何设置字体、字号、颜色等。
演示如何对文本进行加粗、斜体、下划线等格式设置。
2.3 文本段落设置演示如何设置段落对齐方式、缩进、行间距等。
演示如何插入制表位和项目符号。
第三章:文档排版3.1 页面设置演示如何设置页面大小、边距、页眉页脚等。
3.2 插入分页符和分节符演示如何插入分页符和分节符,以及它们的作用。
3.3 表格和图表演示如何插入、编辑表格和图表。
演示如何设置表格和图表的格式。
第四章:样式和模板4.1 样式应用演示如何应用内置样式和自定义样式。
演示如何修改样式。
4.2 模板使用演示如何使用和创建模板。
演示如何将模板应用到文档中。
第五章:实用工具5.1 查找和替换演示如何使用查找和替换功能。
演示如何使用高级查找和替换选项。
5.2 拼写和语法检查演示如何使用拼写和语法检查功能。
演示如何修改错误的拼写和语法。
5.3 编号和目录演示如何插入编号和目录。
演示如何更新目录。
第六章:图片和图形6.1 插入图片和图形演示如何插入本地图片和图形。
演示如何插入剪贴画。
演示如何调整图片和图形的尺寸。
6.2 图片和图形的格式设置演示如何设置图片和图形的样式、颜色、线条等。
演示如何应用图片和图形的特殊效果。
第七章:超和目录7.1 创建超演示如何创建超到其他文档或网页。
演示如何创建书签超。
7.2 插入目录演示如何插入目录。
演示如何更新目录。
第八课发出我们的倡议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在word中插入文件图片、调整图片大小、设置环绕方式和图片裁剪的操作;2.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图文并茂带来的感染力,能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调整图片大小、设置环绕方式和图片裁剪的操作教学方法:情景创设、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学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一份倡议书,指读。
同学们,这是一份为大山里的小朋友奉献爱心的倡议书,你认为怎样才能使这份倡议书更具感染力呢?(生答)师:插入的图片与文章内容相符合,使文章更形象生动。
你打算搜集一些怎样的图片呢?怎样来搜集这些需要的资料呢?这节课,大家自己动手来做一份倡议书。
(板书课题)二、新授:请大家来搜集相关的资料,存放在自己的文件夹中。
1.插入图片请大家打开桌面上的倡议书,尝试插入搜索到的图片。
请学生演示插入步骤:①确定插入点——单击“插入”选项卡——单击“图片”;②在“插入图片”的对话框中选择图片所在位置,选中要插入的图片;③单击“插入”。
学生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提示:选择图片时,可以设置文件查看视图为“缩略图”模式。
2.调整图片的大小的角度演示学生作品师:同学们请看,这张插入图片有一些什么问题?生:插入的图片太大了,应该小一些。
找一个学生演示:选中图片,出现控制点后,把鼠标移到控制点上,指针变为双箭头形状,点击拖拽,就可以调整大小了。
(学生以前接触过的知识点,放手让他们自己做,多给他们动手的机会。
)3.设置环绕方式还要什么问题吗?生1:插入的图片位置不合适,还不能移动。
生2:插入的图片后把有的字挤到一边去了。
有一个按钮可以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选择图片,出现“格式”选项卡,选择“位置”和“自动换行”下的不同方式。
它会帮你解决这些问题,请试着选一下,哪一种文字环绕方式合适?学生尝试,并说一说不同设置的不同效果。
大连理工版信息技术四上第8课《巧用文本框》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巧用文本框》是人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第八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文本框的基本操作,学会利用文本框进行美化和排版。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本框的使用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对word软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文本框的认识和运用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他们对文本框的认知和操作能力。
此外,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使得他们对美化文本、排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文本框的基本操作,学会利用文本框进行美化和排版。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本框的基本操作,如插入、移动、调整大小等。
2.难点:文本框的美化和排版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文本框的基本操作。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直观地展示文本框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3.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精美的文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文本框的概念。
2.讲解演示:讲解文本框的基本操作,如插入、移动、调整大小等,并进行现场演示。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完成文本框的基本操作任务。
4.拓展训练: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文本框进行美化和排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文本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文本框的基本操作:1.插入文本框2.移动文本框3.调整文本框大小4.文本框美化与排版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完成实践任务的质量和速度。
第8课秦的统一〖内容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①了解秦统一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基本情况。
②知道秦始皇开创皇帝制度,推行郡县制,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和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修筑驰道,连接长城等加强和巩固统一措施的基础知识。
2.能力培养①讨论秦建立统一国家的进步意义。
②识读“秦朝疆域图”,能指出秦朝疆域的四至,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③观察文字、货币、度量衡在统一前后的插图,指出统一后的优势所在。
④识读“秦代驰道示意图”能指出通往齐、燕地区和吴、楚地区的驰道;能正确指出秦长城西起和东至的所在地区。
⑤归纳秦始皇建立统一国家时的各方面活动,并就秦始皇建立强权正体和实行统一措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通过学习秦的统一,明确秦统一六国实现从小国林立到国家一统的演进,符合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②通过学习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感知这些措施对促进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③通过学习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认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
〖教学要点〗1.重点秦的统一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分立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国家,而统一的趋势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秦始皇将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行政机构。
成为我国长达2000年多年历史的基本制度。
经济文化上的整齐划一举措,不仅加强了统一国家制度的交通,而且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
总之,秦的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对我国古代民产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有利与不利因素是教学的难点。
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地从政治上的强权统治和经济文化上的促进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让学生能较全面认识统一措施的作用。
龙教版四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3册)教案第八课对齐方式的设置一、教学目标1.知道Word文档中的对齐方式有哪些;2.掌握如何设置对齐方式;3.能够正确地使用对齐方式排版Word文档。
二、教学重点1.掌握对齐方式的设置方法;2.正确使用对齐方式进行排版。
三、教学难点1.合理配置不同的对齐方式;2.熟练使用不同的对齐方式进行排版。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结合上一课的知识点,复习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
第二步: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了解Word文档中对齐方式的概念,并列举不同的对齐方式,如左对齐、右对齐、居中对齐等。
第三步:讲解操作方法1.首先让学生打开Word文档,输入内容。
2.选择需要进行对齐的段落或文字,在“段落对话框”中选择要应用的对齐方式。
3.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对齐方式时,应该先设计好文档的排版,根据排版需求选择最合适的对齐方式。
4.对齐方式的设置不仅可以应用于段落,也可以应用于文本框、表格等其他对象的排版中。
第四步:练习操作让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练习操作,设置各种对齐方式,以熟悉并掌握其操作方法。
第五步: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对齐方式的设置方法,以及在实际文档排版过程中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对齐方式。
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注意文档排版的美观和含义表达的精准性。
五、课后练习练习设置对齐方式,并制作一个具有明确主题和目的的Word文档,以展示学生在这一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到Word文档中不同的对齐方式,并通过练习掌握了如何设置对齐方式的操作方法。
同时,也引导学生在文档排版过程中注重美观性和表达精准性,使学生在实际使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学信息技术_第8课⽂字格式巧设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第8课⽂字格式巧设计教学⽬标:1、初步掌握⽂字的格式设置操作,体会不同的字体字号在标题和正⽂的作⽤。
理解段落的格式设置要求,掌握段落的基本设置操作。
2、有意识地观察书籍、报刊、⽹站、海报等各类⽣活实际中的⽂字格式和段落设计,通过任务驱动——问题探究——创新解决的形式,提⾼观察能⼒和解决问题的能⼒。
3、通过⽂本编辑的操作实践,增强对不同⽂本规范性的认识,提⾼对各类字号的直观认知和对不同字体的欣赏⽔平。
教学过程:⼀、情境导⼊:本课四格漫画体现的是学⽣对⽂章格式规范、间距疏密所带来的视觉和美学差异的关注与思考,进⽽开始探索和研究字体、⽂字和段落格式的设置规律,提出规范、美化⽂章的需求,激发学⽣的求知欲。
同时也为本节课⽂字格式和段落设置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任务驱动:1、掌握对⽂字进⾏简单的格式设置的⽅法。
2、掌握对段落进⾏基本设置的⽅法。
3、通过⽂本编辑提⾼⽂字的表现⼒,增强对⽂章规范性的认识。
三、学习探究: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分别从⽂字和段落设置两个⽅⾯进⾏⾃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1、⽂字设置有讲究。
这个活动主要让学⽣学会标题和正⽂的设置,包括标题居中,设置较为突出的字号和字体,让标题更为醒⽬。
正⽂的字体字号设置要和标题协调。
通过标题与正⽂的规范设置,让学⽣在活动中体会和发现不同字体的适⽤场景与特殊效果。
对于字体和字体颜⾊的设置。
教学时要提醒学⽣避免滥⽤造成的杂乱现象。
2、划分段落更清晰。
良好的排版能让⽂档赏⼼悦⽬,也会更具美感。
写作时要注意分段,可以使⽂中的意义更加清晰,不致令⼈误解;同时段落分明以后,层次也就更加井然有序了。
在Word中划分段落⾸先要引导学⽣了解“段落”的含义,理解对⽂章合理分段的必要性。
掌握段落设置的“对齐⽅式”“缩进”“⾏距”等操作,并在操作中体验不同字号对应的不同⾏距。
四、说说你的⼩技巧:教材中提出的“对齐⽅式”与“格式刷”两个操作技巧,在⽇常⼯作中使⽤频率⾮常⾼,要⿎励学⽣在练习中发现并熟练掌握其基本要领。
word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第八章筒体结构设计第一节筒体结构概述一、筒体结构的组成筒体结构是指由一个或几个筒体作为承受水平和竖向荷载的高层建筑结构。
筒体结构适用于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
采用这种结构的建筑平面,最好为正方形或接近于正方形。
组成筒体结构的构件主要有梁、柱、斜撑、墙肢、连梁、刚域节点等,这些构件首先组成单筒(图8-1),单筒是筒体结构的基本组成单元,它的结构形式主要有实腹筒、框筒和桁架筒。
按筒体结构布置与选型的要求,单筒可以继续组合成筒中筒、束筒、框架-核心筒等各种结构形式。
图8-1单筒1、实腹筒体结构实际上是一个箱形梁。
图8-2表示箱形梁的受力图。
上面薄板中的拉应力实际上是由于槽钢传到板边的剪应力而引起的,因此这个拉应力在薄板宽度上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而是两边大,中间小。
对于宽度较大的箱形梁,正应力两边大、中间小的这种不均匀现象称为剪力滞后。
剪力滞后与梁宽、荷载、弹性模量及侧板和翼缘的相对刚度等因素有关。
对于宽度较大的箱形梁,忽略剪力滞后作用将对梁的强度估计过高,是不合适的。
图8-2 箱形梁受力图实腹筒结构常用来作为竖向交通运输和服务设施的通道,同时也是结构总体系中抗侧力的主要构件。
如果建筑物中只有一个实腹筒,一般都应该设置在建筑平面的正交中心部位;当多于一个时,则应对称布置。
实腹筒常常需要开一些孔洞或者门洞(如电梯井的门等),当筒体的孔洞面积小于30%时,虽然其自身的刚度和强度会有所下降,但对于初步设计来讲,这些影响还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例8-1。
如果筒体表面的孔洞面积大于50%~60%时,特别是将筒壁作为外墙时,它的结构受力性能更接近于框筒,其自身的强度和刚度都会有相对较大的降低,此时,初步设计就不得不考虑孔洞的影响。
图8-3 结构体系有效宽度对侧向刚度的影响(1212δδ<<>,d d )2、框筒结构是由密排的柱在每层楼板平面用窗裙墙梁连接起来的密柱深梁框架(图8-3)而组成的空腹筒。
初二自然科学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某某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八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二. 重点、难点:1. 了解气候的概念及影响气候的因素。
2. 了解纬度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3. 理解比热的概念,了解不同物质比热的差异。
4. 理解陆地和海洋比热不同对气温的影响。
5. 理解地形因素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6. 了解季风的概念,理解我国季风的形成机理。
【教学过程】1. 气候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它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和联系:天气是短时间内的一些要素的综合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
气候是对某地区一段较长时间内的主要天气特征的平均描述。
例如:“秋高气爽”表明秋季以晴天为主,不是没有降雨天气。
2. 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这里主要讲四个:(1)纬度对气候的影响(温度和四季)。
纬度位置不同,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不同(太阳的直射点移动),靠近赤道的受热多,温度就高,靠近两极的地区受热少,温度就低,例如我国的某某岛长夏无冬。
(2)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就会下降约6℃,山地迎风坡就容易形成地形雨。
(3)海陆性质对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实质: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是不相同的。
水的比热最大。
两个不同的物体,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比热大的物体温度升高幅度小。
例如加热等质量的水和石头,石头温度升高要快得多。
如何影响气候:(1)昼夜或年度的温度差。
例子:我国的吐鲁番和同纬度的比较(2)影响气压高低(3)降水(4)季风的成因。
我国夏季吹偏南风,冬季吹偏北风的原因海洋上空水汽充足,空气湿润,降水就多。
【典型例题】解题1.根据对天气和气候的理解,分析以下几句话中哪些是说天气,哪些是说气候的。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某某四季如春(3)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4)在未来24小时,本地区将有六至七级偏北风(5)风和日丽(6)暴风骤雨(7)阴转多云解答:描述天气的语句:(1)(4)(5)(6)(7)描述气候的语句:(2)(3)精析:区分天气和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看它描述的时间的长短,天气的时间是较短的,而气候一般指很长一段时间里的平均天气特征。
【导入新课】教学建议:教师可根据实际学生水平,选择相应的导学内容,建议用时不超过5分钟。
从上述漫画中,我们得到了哪些信息?漫画的主题是什么?地球受到污染。
爱护地球,保护环境。
【专题精讲】图文表文转换知识梳理1、专题特点:近年小升初语文科的命题,内容更贴近现实,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对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注重考生创造能力的发挥。
2、表格材料信息提炼方法指导:①认真阅读题目和表头,明确被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
②横读、纵读表格数据,察看最大值和最小值,寻找数据变化规律。
③判定调查结果,确定材料信息。
[被调查对象 + 调查内容 + 数值变化规则]3、解答图表分析题要把握好五个方面:(1)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2)重视数据变化。
我们要重视图表中的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的往往说明了某个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到观点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
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表下的“注”等。
(4)把握考题要求。
根据考题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这样,比较分析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5)简要归纳概括。
解答这类问题的共同点是归纳概括。
解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也就符合简答要求了。
图文转换题解题的基本流程:图表(源信息)一观察认读一分析理解一归纳概括一文字表达。
要综合分析三个难度:横向角度、纵向角度、斜向角度(主要是数据变化)。
对联知识梳理1.专题特点对联,和律诗、京剧一样,都属于中国文化的“国粹”。
从宋代开始,人们就有贴春联的习俗了。
对联不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小朋友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以及灵活用词、简洁造句等方面的能力,也有十分独特的作用。
三年级上学期第八讲,数字谜第02讲乘除法填空格【内容概述】利用竖式运算法则和推理,通过观察、判断、推理、尝试把较简单的乘除法竖式算式中缺少的数填出.【典型问题】【基础题】1.【10801】(导引奇数题,三上第08讲,乘除法填空格,数字谜第02讲★★)把1至9这9个不同的数字分别填在图7—1的各个方格内,可使加法和乘法两个算式都成立.现有3个数字的位置已确定,请你填上其他数字.图7-12.【10802】(导引偶数题,三上第08讲,乘除法填空格,数字谜第02讲★)图7—2是一个乘法算式.当乘积最大时,方框内所填的4个数字之和是多少?3.【10803】(导引奇数题,三上第08讲,乘除法填空格,数字谜第02讲★)请补全图7—3所示的残缺算式,问其中的被乘数是多少?4.【10804】(导引偶数题,三上第08讲,乘除法填空格,数字谜第02讲★★)图7—4是一个残缺的乘法竖式,那么乘积是多少?5.【10805】(导引奇数题,三上第08讲,乘除法填空格,数字谜第02讲★★)图7—5是一个残缺的乘法算式,只知道其中一个位置上数字为8,那么这个算式的乘积是多少?6.【10806】(导引偶数题,三上第08讲,乘除法填空格,数字谜第02讲★★)图7-6是一个残缺的乘法算式,补全后它的乘积是多少?7.【10807】(导引奇数题,三上第08讲,乘除法填空格,数字谜第02讲★★★)在图7—7所示的残缺算式中只知道3个位置上的数字是4,那么补全后它的乘积是多少?8.【10808】(导引偶数题,三上第08讲,乘除法填空格,数字谜第02讲★★)图7—8是一个残缺的乘法算式,补全后这个算式的乘积应是多少?9.【10809】(导引奇数题,三上第08讲,乘除法填空格,数字谜第02讲★★)图7-9是一个残缺的乘法算式,补全后这个算式的乘积应是多少?10. 【10810】(导引偶数题,三上第08讲,乘除法填空格,数字谜第02讲★★)图7—10中的竖式由1,2,3,4,5,6,7,8中的7个数码组成,请将空缺的数码填上,使得竖式成立.11.【10811】(导引奇数题,三上第08讲,乘除法填空格,数字谜第02讲★★)在图7—11所示除法竖式的每个方框中,填入适当的数字,使算式成立.那么算式中的被除数是多少?12. 【10812】(导引偶数题,三上第08讲,乘除法填空格,数字谜第02讲★★)补全图7—12所示的除法算式.图7-117213. 【10813】(导引奇数题,三上第08讲,乘除法填空格,数字谜第02讲★★)补全图7-13所示的残缺除法算式,问其中的被除数应是多少?14. 【10814】(导引偶数题,三上第08讲,乘除法填空格,数字谜第02讲★★)按照图7—14中给出的各数字的奇偶性补全这个除法算式.8 7图7-12图7-13图7-146偶15. 【10815】(导引奇数题,三上第08讲,乘除法填空格,数字谜第02讲★★★★)一个四位数被一个一位数除得图7-15中的①式,而被另一个一位数除得图7-15中的②式,求这个四位数.16. 【10816】(汪岩、三上第08讲,乘除法填空格,数字谜第02讲★★)在下面的乘法竖式中,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相同的汉字代表相同的数字,请将这个竖式补充完。
一、视图模式:(WORD提供的同一文档的多种显示方式。
)
1、切换方法:在‘视图’菜单中选择,或单击
水平滚动条左边的视图模式按钮。
2、普通模式:适用于文本录入、编辑和简单排
版。
(系统默认方式)
3、页面模式:所见即所得,可看到打印的真实
效果。
4、大纲模式:建立和修改大纲,便于审阅和处
理文档结构。
5、主控文档模式:组织和管理超长文档,将文
档分成几个子文档使用户在编辑主文档时可以看到主控文档各部分的编排。
6、联机版式模式:将文字放大些并自动将文字
换行以配合窗口大小。
7、全屏显示模式:隐藏菜单栏和工具栏,使整
个屏幕都成为编辑窗口。
8、文档结构图模式:分两个窗口,右边为文档
内容,左边为文档结构(显示文档章节标题)练习:
用不同的视图模式显示文档,比较它们的不同效果。
二、页面设置:
方法:1、在‘文件’菜单中选择‘页面设置’,弹出‘页面设置’对话框。
2、双击‘标尺’弹出‘页面设置’对话
框。
功能:设纸张大小、页边距、页号、打印方向、字符数、行数、版面设置。
练习:
将本文的页面纸张大小设为16开,上下页边距均为2.5厘米,左右页边距均为3.5厘米,并在左边预留1厘米的装订线位置。
三、页眉、页脚与页码设置:
1、页眉:正文上方空白区域内的文字和图形。
2、页脚:正文下方空白区域内的文字和图形。
3、页码:对文档每页进行编号。
4、页眉和页脚设置方法:在‘视图’菜单中选择‘页眉和页脚’,弹出‘页眉和页脚’工具栏,可以进行页眉、页脚及其格式和定位等多项设置。
5、页码设置方法:
(1)在‘插入’菜单中选择‘页码’,弹出‘页码’对话框,设置页码位置、对齐方式、
页码格式并插入页码。
(2)可直接在“页眉和页脚“工具栏中设置页码格式、页码位置、对齐方式并插入页码。
练习:
1、在文档中插入页码,起始页码为ii,放在页脚中间;
2、在页面顶端居左的位置输入页眉,内容为‘页面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