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7
扁鹊治病的文言文
扁鹊治病的故事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所记载。
以下是一段原文:
扁鹊过齐,齐桓公问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这段文字描述了扁鹊与齐桓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以及扁鹊对齐桓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扁鹊治病的文字
扁鹊治病的故事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有所记载。
以下是部分原文:
扁鹊过齐,齐桓公问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这段文字描述了扁鹊与齐桓公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以及扁鹊对齐桓公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扁鹊治病》课文原文及赏析《扁鹊治病》课文原文:从前,有个名医叫扁鹊。
有一天,他去见蔡桓公。
他仔细地看了看蔡桓公,说:“您的皮肤上有点小病,如果不治,恐怕会加重。
”蔡桓公不相信,说:“我身体很好,没有什么病。
”扁鹊走了以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本领。
”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的。
”蔡桓公不理睬他。
扁鹊走后,蔡桓公还是不相信自己有病。
十天后,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公,说:“您的病现在已经到了肠胃里,再不治疗,就危险了。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蔡桓公,转身就跑。
蔡桓公觉得很奇怪,派人去问扁鹊。
扁鹊说:“病在皮肤上,用热水敷一敷就可以治好;病在肌肉里,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汤药还可以治好;但是,病一旦深入骨髓,我就无能为力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只好逃跑了。
”五天以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找扁鹊,但是扁鹊已经离开了齐国。
不久,蔡桓公就病死了。
《扁鹊治病》赏析:这篇课文通过讲述扁鹊三次劝说蔡桓公治病,但蔡桓公始终不信,最终导致病情恶化无法医治的故事,寓言式地揭示了防微杜渐、及时诊治的重要性。
首先,文章塑造了扁鹊这位聪明、细心、负责任的医生形象。
他能够准确判断蔡桓公的病情,并多次提醒他及时治疗,体现了医者的高尚职业精神。
其次,蔡桓公的形象则是一个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的人物。
他对扁鹊的警告置若罔闻,甚至怀疑医生的诊断,这种盲目自信和忽视健康的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
最后,课文通过蔡桓公的悲剧,告诫人们要重视身体健康,对于疾病的早期症状要及时就医,不能掉以轻心。
同时,也教育我们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要一味坚持自己的看法。
总的来说,《扁鹊治病》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文章,它以生动的故事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向我们传递了珍视生命、预防为主、及时治疗的重要观念。
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课文《扁鹊治病》是四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警示人们不要讳疾忌医、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小编为四年级师生整理了《扁鹊治病》课文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课文原文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ci)桓(hun)公。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
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
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cǎi)他。
扁鹊又退了出去。
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扁鹊连忙退了出来。
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扁鹊,你这次见了大王,为什么一声不响,就悄悄地跑掉了?扁鹊解释道:皮肤病用热水敷(fū)烫(tng)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j)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suǐ),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五六天之后,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不久,蔡桓公病死了。
四年级语文下册《扁鹊治病》课文读后感这则寓言主要讲了医生扁鹊给人治病,告诉别人已经得病了,可别人不信,说不用治了。
过了几天,扁鹊又再次申明说病已经加重了,可那人还是不相信。
终于过了一天又一天,当那人感到浑身疼痛难忍想找扁鹊时,扁鹊已经远离,别走他乡了,那人只能面临病死的结局。
从这个故事中我了解到了如果我们有一点点的缺陷,一定要及时地去弥补,有问题也要及时地去解决,否则会酿成不良的后果。
扁鹊治病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最深刻的一个印象就是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一味盲目地相信自己,自食其果,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扁鹊治病的寓言故事,希望对你有用!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
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
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
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
您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加重。
”桓公不以为然地说:“我一点病也没有,用不着什么治疗。
”扁鹊走后,桓公不高兴地说:“医生总爱在没有病的人身上显能,以便把别人健康的身体说成是被医治好的。
我不信这一套。
”10天以后,扁鹊第二次去见桓公。
他察看了桓公的脸色之后说:“您的病到肌肉里面去了。
如果不治疗,病情还会加重。
”桓公不信这话。
扁鹊走了以后,他对“病情正在加重”的说法深感不快。
又过了10天,扁鹊第三次去见桓公。
他看了看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面去了。
如果不赶紧医治,病情将会恶化。
”桓公仍不相信。
他对“病情变坏”的说法更加反感。
照旧又隔了10天,扁鹊第四次去见桓公。
两人刚一见面,扁鹊扭头就走。
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涂了。
他心想:“怎么这次扁鹊不说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鹊问原因。
扁鹊说:“一开始桓公皮肤患病,用汤药清洗、火热灸敷容易治愈;稍后他的病到了肌肉里面,用针刺术可以攻克;后来桓公的病患至肠胃,服草药汤剂还有疗效。
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间医术就无能为力了。
得这种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杀大权在阎王爷手中。
我若再说自己精通医道,手到病除,必将遭来祸害。
”5天过后,桓公浑身疼痛难忍。
他看到情况不妙,主动要求找扁鹊来治病。
派去找扁鹊的人回来后说:“扁鹊已逃往秦国去了。
”桓公这时后悔莫及。
他挣扎着在痛苦中死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对于自身的疾病以及社会上的一切坏事,都不能讳疾忌医,而应防微杜渐,正视问题,及早采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决。
否则,等到病入膏肓,酿成大祸之后,将会无药可救。
扁鹊治病寓言故事是什么意思?
扁鹊治病写扁鹊拜见蔡桓公,几次指出蔡桓公病在何处,劝他赶快治疗.蔡桓公坚信自己没有病,因而对扁鹊的态度由不相信,到不理睬,到最后的不高兴,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酿成了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医.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也要像对待疾病一样,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患于未然。
善于批判主观猜忌,知道拒绝忠告的危害。
聪明的人懂得从别人的教训中得到启发,不犯同样的错误,不走那天弯路.懂得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等道理.。
扁鹊治病寓言故事
在古代,有一位名医名叫扁鹊。
他的医术高超,被人们称为“神医”。
有一次,他去给一个叫做蔡桓公的国王看病。
当扁鹊第一次见到蔡桓公时,他发现国王的身体有些问题,于是对他说:“大王,您的身体有些不适,我建议您接受治疗。
”然而,蔡桓公自认为身体健康,拒绝了扁鹊的建议。
过了一段时间,扁鹊再次来看望蔡桓公。
这次,他发现国王的病情加重了,便再次提出要为他治疗。
但是,蔡桓公仍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他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病痛。
又过了一段时间,扁鹊第三次来看望蔡桓公。
这一次,他看到国王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他知道如果不立即治疗,后果将不堪设想。
于是,他用最恳切的语气劝说蔡桓公接受治疗。
但是,蔡桓公还是固执己见,他觉得扁鹊是在夸大其词。
最终,蔡桓公的病情恶化到无法治愈的地步,他才后悔没有听从扁鹊的建议。
然而,一切都太晚了,他已经无药可救。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忽视自己的健康问题,甚至拒绝别人的帮助和建议。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让病情越来越严重,最终无法挽回。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行动,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健康。
同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对于专业人士的建议,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他们是根据专业知识和经验做出的判断,往往能帮我们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扁鹊治病的寓言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个叫做扁鹊的医生。
扁鹊是村里唯一的医生,他精通医术,能够治疗各种疾病。
村民们都对他十分敬重,因为他总是能够用自己的医术帮助他们摆脱疾病的困扰。
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叫做小明的小男孩,他生病了,不停地咳嗽,全身发热。
村民们都劝他去找扁鹊看病,因为扁鹊是最厉害的医生,能治好他的病。
小明的父母急忙抱着小明来到了扁鹊的家门口,请求他治疗小明的病。
扁鹊见到小明的病情很严重,他仔细地给小明把脉,然后说,“小明的病并不是一般的感冒,而是患上了重病。
”小明的父母听了扁鹊的话,非常着急,他们问扁鹊该怎么办才能治好小明的病。
扁鹊想了一会儿,然后对小明的父母说,“我有一种药方,可以治好小明的病。
但是这种药材非常罕见,需要去很远的地方才能找到。
我需要你们给我一些金银财宝,我才能出发去找药材。
”小明的父母听了扁鹊的话,连忙给了他一些金银财宝,让他尽快出发去找药材。
扁鹊拿着金银财宝,离开了村子,开始了他的寻药之旅。
他走了很远很远的路,终于来到了一个神秘的山谷。
在山谷里,他找到了一种名为“灵草”的药材,这种药材据说能够治愈一切疾病。
扁鹊采集了足够的灵草,然后匆匆赶回了村子。
当扁鹊回到村子的时候,小明已经病得更加严重了。
扁鹊立刻用灵草为小明熬制了一剂药汤,让小明服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小明的病终于好转了,他恢复了健康。
小明的父母非常感激扁鹊,他们送给扁鹊很多金银财宝,希望能够报答他救治小明的恩情。
但是扁鹊却拒绝了他们的礼物,他说,“我是医生,救治病人是我的责任,不需要你们的报酬。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扁鹊治病的过程就像是一个寓言,故事中的扁鹊代表着医生的职业精神,他不计报酬,只是尽心尽力地帮助病人。
而小明的病情则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疾病,只有像扁鹊一样,用心去对待,才能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扁鹊的精神,不论是从事什么职业,都要尽心尽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帮助他人,这样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扁鹊治病歇后语扁鹊治病歇后语1. 扁鹊养鸡 - 看病不要钱。
2. 扁鹊种花 - 治病有妙招。
3. 扁鹊养兔 - 病痛解脱。
4. 扁鹊养鸽 - 病情好自来。
5. 扁鹊叠被 - 恢复不费劲。
6. 扁鹊织布 - 痊愈心情好。
7. 扁鹊种菜 - 病苦不再袭。
8. 扁鹊浇水 - 病魔不再忧。
9. 扁鹊赶蚂蚁 - 疾病远离。
10. 扁鹊喝水 - 恢复水到渠成。
11. 扁鹊溜冰 - 解除病魔困境。
12. 扁鹊钓鱼 - 病痛不见踪。
13. 扁鹊照镜子 - 病痛忍者第一名。
14. 扁鹊吃苹果 - 疾病消逝不复苏。
15. 扁鹊踏雪 - 病魔无处可逃。
16. 扁鹊划船 - 危险疾病逃脱。
17. 扁鹊桑田 - 病毒绝对不会哆嗦啦。
18. 扁鹊踩河蚌 - 病魔离身去。
19. 扁鹊种水稻 - 病痛都远走。
20. 扁鹊爬树 - 解脱病痛苦。
扁鹊治病歇后语是指用常见的生活场景来形象地描述扁鹊治疗病痛的传奇故事,以此增加人们对扁鹊医术高超、医治疾病的信任,并通过幽默的形式传达健康的重要性。
以上所列举的歇后语是用创造性的方式描述扁鹊医术的神奇和疗效的显著,旨在给人们带来轻松愉快的心情。
扁鹊治病歇后语的特点是简洁、明快、幽默。
以“扁鹊养鸡 - 看病不要钱”为例,它通过扁鹊养鸡这个生活场景,形象地描绘了扁鹊医术高超的特点。
人们不禁会想象医治疾病的扁鹊如何像养鸡一样得心应手,轻松应对各种疾病,特别是不收费用的表述更让人们感到医治疾病如此简单。
这种幽默的表达方式既增添了轻松愉快的氛围,也让人们对扁鹊医术的神奇和疗效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扁鹊治病歇后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这些歇后语常常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扁鹊治病的故事塑造得栩栩如生,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和幻觉感。
通过这种幽默诙谐的方式,人们可以轻松、快乐地了解扁鹊治病的传奇故事,同时也能在欢笑之中传递健康常识和对健康的重视。
总而言之,扁鹊治病歇后语以其幽默的表达方式,在简洁的词语中蕴藏着深刻的哲理。
扁鹊治病
扁鹊治病
教学目标:
1、读准“蔡、睬、烫、剂”四个字的读音,会正确读写“扁鹊、理睬、肠胃”,理解“敷烫、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大致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细读扁鹊的话,完成表格,引导学生抓标志性信息学会复述课文。
4、联系蔡桓公态度变化的句子,揣摩蔡桓公的想法,理解“在小毛病初起时,就该及时听取他人意见,防止它逐渐发展下去”和“听取他人正确意见”的寓意。
课前准备:
1、词卡:骨髓、敷烫、几剂汤药、秦(注意下面是个“禾”)国
2、学生带方格本
学生:
1、课文读熟。
2、了解扁鹊资料,帮他划出有用信息。
3、指名学生查字典:敷烫、汤药、几剂、骨髓
教学过程:
一、揭题(5)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则寓言,出示课题PPT,齐读课题
通过预习,你对扁鹊有哪些了解?学生反馈(1分)
这个是喜鹊的鹊,在古代医生为病人救死扶伤,他就像喜鹊一样给人们带来健康和快乐。
仔细看老师是怎么写“扁鹊”这两个字的。
师板书:扁鹊
齐读课题(1.5分)
扁鹊给谁治病?(蔡桓公)
教写“蔡”(板书过程中强调中间部分的书写。
)(1分)
开火车读“蔡桓公”
学生书写“扁鹊、蔡”各写一个。
(1.5)
二、检查预习,概括课文大意
1、师: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你预习时觉得难读的句子或段落再读读。
(1分钟)
(出示:学习提示:快速浏览课文,找到你预习时觉得难读的句子或段落再读读。
)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指名5人(5分)
师:仔细听,你预习时读不好的地方别人是怎么读的。
边听边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学习提示:1、仔细听,你预习时读不好的地方别人是怎么读的。
2、边听边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预设:若有错:师指板书,跟我读。
纠正该生读音,全班齐读
(2)指名读第5自然段
【敷烫】
预设1:正确
这里有个词很难读,出示ppt:敷烫,大家再来读一次。
谁知道“敷烫”?(指名说)
说得出:你说得很对,这就是敷烫。
(出示图片)
说不出:(出示图片)像这样用热毛巾贴在患处的治疗方法就叫敷烫。
师: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出示句子: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
预设2:不正确
出示ppt:敷烫,跟我读,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谁知道“敷烫”?(指名说)
说得出:你说得很对,这就是敷烫。
(出示图片)
说不出:(出示图片)像这样用热毛巾贴在患处的治疗方法就叫敷烫。
师: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出示句子: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
【几剂汤药】
正确:读完再问。
不正确,中途打断,正音。
说:跟我读。
预习时,谁了解了汤药?对,用水煎服的中药。
对,像这种用水煎服的中药就用“剂”做量词。
出示词卡:几剂汤药齐读。
预习时纠音:骨髓、秦国(请注意下面是个“禾”字,读“qin”)
【检查预习,反馈读时评价语】
读得熟练:你读得很通顺,看来预习时你已经认真读课文了。
个别漏字(添字):你已经有进步了,老师希望你以后读的时候再细心些,不要出现添字(漏字)的现象。
错很多:老师发现你预习时要多练习读课文。
读得有感情的:你不但读得正确通顺,还加上了自己的体会。
谁来说说这篇课文
3、我们已经读了课文,这则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谁来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预设1:说得简练
评价:你真棒,你已经把一个故事读成一句话。
谁还想说?指名说
说得好:不错
说得不好:谁来帮助他。
指名另一生说。
现在你能再试试吗?(2分)
过渡:扁鹊四次给蔡桓公治病时怎么说的呢?
三、
(一)我们回到课文,出示学习提示:
1、划:用“——”划出扁鹊说的话。
2、读:仔细读一读划出的句子,圈出表示蔡桓公病情变化的词语。
3、填:完成“蔡桓公病历单”
4、想:结合划线的句子与病历单,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学,师巡视(5分)
(二)反馈交流
1、谁来把自己划的句子读一读。
指名反馈,课件出示
2、你圈出了哪些词?
【皮肤上】
评价:很好,你关注了蔡桓公病情的位置了。
师:你来当扁鹊读一读这句话,怎么读才能让蔡桓公注意到“皮肤上”。
【有点小病】
评价:很好,你关注了他病情变化的程度了。
师:你也来读读这句话,让蔡桓公注意他病情变化的程度。
你用读的方式,大家听,他捕捉的是哪个词?
带着你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你关注的词语。
预设:真不错,这是用治疗方法来表现病情。
(7分)
接下来,咱们再来看看他的病历表。
把你的病历单说给大家听。
你介绍一下你的病历单。
第一种,位置!
第二种,病情!
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病一次比一次重;还有吗?从外到里;还有吗?从轻到重;渐渐加重;
那他是一开始这么重吗?
他刚开始得的是小病,那为什么会无药可医了呢?
为什么不听劝告?答第一句。
出示句子。
引读。
正因为他是这么想的,所以当扁鹊再去找他的时候,他才会?不高兴,非常不高兴。
到最后浑身疼痛时,他派人去找扁鹊给他治病,此时,他是怎么想的呢?
谁来替蔡桓公说说他的想法。
出示问题:此时,他是怎么想的呢?谁来替蔡桓公说说他的想法。
预设1:如果当时:能听从扁鹊的劝告,及早医治,就不会这样了。
对呀,不仅是生病,如果当我们有小毛病时,就能及时听从劝告,加以防止、杜绝,不让它发展下去。
(9分)
复述:
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像蔡桓公这样的人,需要你给他讲一讲扁鹊治病的故事,你会怎么讲?
要求:借助“蔡桓公病历单”,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主要过程说清楚,做到语句通顺,有条理。
小提示:别忘了加上蔡桓公的态度哦~~~
学生练说,指名说。
叫好的:你能用自己的话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非常好!
你把过程说得很清楚!
你真棒,你用上自己的语言进行了创造性复述!(4分)书写生字。
(2分)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蔡桓公不理睬
(“睬”是看的意思,所以“睬”是目字旁,那“不理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