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实习日记1
- 格式:docx
- 大小:21.60 KB
- 文档页数:2
地质实习总结实习周记范文(精选5篇)地质实习总结范文篇1这周实习选址在莲花山勘探。
在选址阶段,收集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资料后,为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必须进行野外的实地勘探,所以安排了这次莲花山实地勘探。
久闻莲花山的风景名胜,今日终于有机会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
广州番禺莲花山旅游风景区,位于XX区珠江口狮子河畔,距离XX市区约30公里,是一个融古代粗犷与现代秀美于一身的风景旅游区。
20xx年时,莲花山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级景区。
莲花山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共分为:莲花塔景区、莲花城景区、观音胜境区以及石景区四大景区。
为首的石景区为西汉始创的古采石场遗址,悬崖峭壁,奇岩异洞,鬼斧神工,以“人工无意夺天工”的石景奇观闻名,是国内仅见的“人工丹霞”奇迹,莲花山古采石场开采时间自西汉初年一直延续至清代道光年间,西汉南越王墓石料即采自莲花山。
由大小40余座丘陵组成,面积30余万平方米。
莲花山古采石场以切割式凿岩法开采,遗留的采石面平均高度为25米,最高处达40米,最深处在地面下13米。
采石场至今仍保留着古代采石时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运走的石料;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的莲花塔,则是莲花塔景区的代表。
莲花塔又名文昌塔,素有“省会华表”之称。
驻足于塔上,四面秀丽景色可尽收眼底;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莲花城,原为清政府在珠江口设防之用。
历史的沧桑点点凝结在古意十足的城池之间,令人回首百余年前的那段往事;观音胜境之内,莲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观音像,果然气魄非凡,令人如入“净土”,顿生敬畏之感。
地质实习总结实习周记范文篇2首先,我深刻的认识到,很多人在实习走之前就把这次实习当作一次公费旅行的态度是科学的。
经过实践证明,我们的实习确实是一次旅行。
我们先到了克旗,在克旗参观了克什克腾地质博物馆,在解说员的耐心讲解下,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地质方面的知识,虽然现在那些知识已经忘光了。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工作日志20篇【第一篇】今天来第一天来到实习工地,心情非常激动。
上午先到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部报道,与负责人事工作人员沟通后,被安排前往实习工地。
实习工地位于xx市xx区路以南,路以东。
工程名称为“•(路号改造工程)”,是xx市20xx年众多“两改”工程项目。
共有5栋住宅,两层网点和车库。
总建筑面积47473.17㎡,其中廉租房总面积为1334.24平方米。
工地现场状况如右侧平面布置图所示。
1#为27层、2#为25层高层建筑,工地3~5#为6层多层建筑,共有塔吊两台,卸料平台一个。
现场情况是1#2#楼正在进行基础施工,3~5#楼还没开始施工。
南侧场地卸有土方和钢筋加工区域。
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做为监理公司,负责相关工作。
“监理”是为实施承包,由业主组建或选择监理工程师单位依据合同对承包商的生产(进度、质量和投资)进行监督和管理工作。
此次实习前往实习的项目部设置土建、电气水暖通、投资控制、信息合同、安全监理组,另设一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代表负责现场工作。
由于人员调动和工作兼任问题,项目部共有组5名成员,负责相关工作。
项目部总监代表向各位同事对我进行了介绍,并让我以后跟随土建监理去现场进行工作,在项目部里负责一些资料整理的工作和一些杂务。
我顿时感觉有一份责任在身上,第一天在项目部了解了现场情况,熟悉工作环境,今后按照规定的时间上下班。
实习就这样开始了。
【第二篇】今天早上八点半来到工地,上午下了一点雨,下午在总监的带领下检查现场基坑周围的沉降情况,第一次下工地心情还是比较紧张。
检查发现工地男厕所北侧有一条裂缝,立即汇报给甲方的相关负责人员,商定解决方案,决定联系基坑支护单位检查基坑的稳固情况。
施工现场基坑开挖后出现一条暗渠,暗渠的存在可能是引起周围沉降的主要原因。
如果采取“堵”的处理方式肯能造成上游出现涌出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也不可能对暗渠进行实质上的处理,这样就造成了施工方需要抽水作业,在预算等问题上监理方也出示相关证明。
个人实习日记范文5篇个人实习日记范文篇14月20日第11周星期一晴终于迎来了盼望以久的工程地质实习,早上满怀喜悦之情早早的来到了西1—401参加实习动员大会。
会议中,姚老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本次实习的重要工具:罗盘——祖宗的骄傲,现在有用,将来也有用。
在此之前我从未接触过罗盘,更不用谈对罗盘的了解,不过经过今天的介绍我对它也算了解了一二。
罗盘主要用于定向、定位和测量各类地质体或地质界面(结构面)的产状要素,其由三部分构成:一、刻度盘:分为上、下两个,上盘用于测方向、走向、倾向,下盘用于测倾角;二、水准器:分为圆水准器、柱状水准器;三、磁针即指南针。
罗盘是工程地质的重要工具,所以早上姚老师也花了大半时间介绍罗盘的使用,这也让我更深刻地认识了罗盘。
之后,老师还介绍了产状三要素的表达法以及明后两天实习的地点、线路及内容。
下午,我们观看了大坝工程地质录像,了解了大坝的各种工程地质条件还了解了大坝的各种工程地质问题,让我收益匪浅,尤其在观看大坝工程地质问题录像中让我真真的感受到了大坝建设所要面临的种种压力和问题,也让我预感到了以后从事土木行业的艰巨性,然而我还是充信心。
总之,经过今天的动员大会及实习介绍,我对明天以及之后的各种实地实习充满了兴趣和期待,等待明天的到来!4月21日第11周星期二晴今天是野外实习的第一天,路线为福清路线。
由于兴奋,我老早就起床去超市买了午餐要吃的食物,在校门口等候。
今天的第一个观察点是青盛酒楼背后的土质边坡,该边坡为残积土构成,坡角和坡度均不大,故其采取了简易的防护方式——铺一层水泥砂浆和插些排水管,这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到边坡防护,之前我只知其形不知其用,今天可算大开眼界,因此实践对丰富知识是相当有用的。
而后我们来到了第二个观察点,由流纹岩构成的整体块状弱风化岩质边坡,其有较多节理面,我们对其产状进行了测量,该坡存在较严重的失稳问题,这让我感到土木人应该把专业知识学扎实。
之后我们来到了地质灾害危险点,该点的边坡为强风化散体状岩质边坡,路旁采取路堑式边坡防护方式,这是我在实习中又一大收获。
地质实习日记文档3篇Geological practice diary document地质实习日记文档3篇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地质实习日记文档2、篇章2:地质实习日记文档3、篇章3:农业银行大堂实习日记文档篇章1:地质实习日记文档8 月 27 日星期一今天是我们即将开始的实习的第一天,下午两点钟在二教我们举行了实习动员大会。
王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实习的地点,实习的内容,实习的安排以及实习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贾老师跟我们讲了讲这次实习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这次机会对我们的专业知识提升的帮助。
最后郭老师对我们说了说去实习基地需要带的生活用品,以及在那里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遵守纪律,不能给当地人带来麻烦。
就这样我们期待着实习的到来。
最后我们坐上校车来到了实习基地,对实习基地充满兴趣!8 月 28 日星期二早上吃过早饭后,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向着实习的第一个目的地亮甲山出发。
经过四十多分钟泥泞的步行之后,我们到达目的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陡峭的崖壁。
眼前的崖壁是由一层一层的层理分明的沉积岩构成。
待大家集合之后,王老师给我们讲解了岩层的三大性状即岩层的走向,岩层的倾角,岩层的倾向。
还为我们演示了如何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
在老师演示之后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岩层倾角、走向的测量。
之后我们到达崖壁的另一侧,看到了倾入岩,以及岩缝之间有水渗出的现象。
老师为我们一一讲解了这些现象的成因。
老师们给了我们照相留念的机会,每位同学都兴趣高涨,最后王老师教给我们在图纸上定位,然后整理了笔记,最后我们开始返回基地。
工程地质实习日记工程地质实习日记为了更好地对工程地质这门学科有更深刻的认识,我在大三暑假选择了到一家地质勘察公司实习。
这个暑假的实习给予我极大的收获,以下是我的实习日记。
7月1日报到了公司,感觉有些紧张,因为我是第一次到工作单位实习。
经过入职培训后,我被分配到了地质勘探部门。
这里主要负责勘探地下岩体结构及地下水情况等相关工作。
首先我的导师给我们讲解了公司的工程地质业务及相关规范和考核标准。
下午,我们还随同公司的一位工程师参观了现场勘探项目,让我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了工程地质的重要性。
7月3日昨天参观了现场,今天正式接受了地下岩体勘探的实际工作。
我和我的导师一起前往了一处山体山脚下,该地在未来会进行建筑地基开挖。
我们首先进行了大面积的地质勘测,包括采用了岩质地层、构造和常规岩芯三个方面的勘测。
通过测量,我们得出了该地区的地质条件。
此外,在采用岩芯勘测时,还学习了岩芯标本的制作方法及其应用。
7月8日在此期间,我参与了许多不同的项目,包括进行了地下水文勘测和地质雷达勘测等工作。
进行该项目时,我们通过测试各种各样的材料,确定了合适的参数,以达到对该地的地下水、岩土深度、地下矿藏等信息进行有效的获取。
在此项目中,我学到了许多与地下水文有关的知识,包括水文地质学的概念和相关的取样方法。
7月12日今天,我和我的同事们参加了一个演讲,主题是“为什么地质勘探标准化是一个关键步骤”。
该演讲让我了解了地质勘探规范化的重要性。
通过标准规范的执行,能够确保勘探行为得到可靠的结果,有利于工程设计的安全和成功。
7月17日在实习最后两周里,我将认真完成实习的作业,并试图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结合到实践中。
在野外调查中,我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分析地质地貌及环境影响。
我也希望能有机会设计并实现一个实验,以了解天然资源开发或者工程建设的工程地质环节。
此外,我还将向我的导师请教关于工程地质期刊的选择和读书策略方面的建议。
8月1日我的实习结束了,虽然实习期间很快,但我认为我从中学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
地质专业实习周记大全(精选8篇)地质专业大全篇1xx月号实习地点是xx镇馒头山和灵岩寺,实习项目是馒头山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xx月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目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
实习的内容1、认识馒头山的岩层馒头山,海拔408米,位于xx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老百姓习惯称此山为“馍馍山”、“满寿山”,或者高雅的称为"曼寿山"。
20xx年,馒头山被世界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山,当年又被列入省级地质自然遗迹保护区。
馒头组主要由紫红色、黄绿色等杂色页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组成。
底部不整合于泰山杂岩的肉红色片麻状花岗岩之上。
下部灰岩中含磁石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水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中华莱德利基虫。
厚度119米。
在开始实习前,刘老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十层)、毛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我被分到了馒头组。
2、馒头组任务:第一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米,岩层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灰色,风化程度非常的严重,裂隙发育大,我们在工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二层是由石灰岩组成,该层岩石深入山体,厚约四米,岩石呈灰绿色,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应注意勘探。
第三层是页岩,厚约八米,岩石呈现黄绿色,局部呈现褐色。
第四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十三米,颜色显紫色。
第五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六米,颜色呈现土黄色,裂隙发育轻微,有利于工程实施。
第六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四米,颜色呈现黄绿色。
第七层是由石灰岩组成,厚度约两米,颜色呈现绿色,空隙发育,石灰岩表面覆盖物为填充在裂隙中的杂质。
第八层为页岩,厚度约七米,颜色为紫红色风化程度比较大第九层为石灰岩,厚度约两米,颜色为灰白色,纵向裂隙发育比较大,但是横向裂隙发育小,前度较高。
第十层是由页岩组成,厚度约五米,颜色呈鲜红色,由于该层位于山顶,所以此处岩石风化严重。
实习的结论: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地质实习日记地质实习日记精选4篇(一)日期:2021年7月1日地点:某矿产公司矿山实习地点早晨,我早早地来到了实习地点,迎接着我脸上的是清晨的阳光洒在地面上,给整个矿山增添了几分生机。
矿山工人们早早地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他们穿着黄色的安全服,佩戴着安全帽,展现着他们勤劳和敬业的精神。
我的导师李工程师带着我来到了地质勘探区域,他是这里的一位经验丰富的地质工程师。
李工程师首先教会我如何使用地质工具,包括测量仪器、地质锤、放大镜等,帮助我更好地进行地质勘探工作。
接下来,我跟随李工程师来到了矿山脚下的河道,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了岩石的特征。
李工程师告诉我,通过观察岩石的成分、颜色、质地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岩石的类型和性质。
我仔细观察了几块岩石,发现它们的颜色和纹理都有所不同,这是因为它们受到了不同的构造和成岩作用的影响。
下午,我们来到矿山上的一个地质剖面,这里是突出的地层结构,非常适合进行岩石的观察和分析。
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地层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岩石性质和厚度变化,这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是至关重要的。
在李工程师的指导下,我还学习了地质样品的收集和分析技巧。
我们挖取了一些岩石样品,并标注了采集地点和日期。
随后,我在实验室里学习了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并通过岩石的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进一步判断岩石的类型和性质。
这一天的实习经历让我对地质勘探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质勘探技能,并且对岩石的观察和分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地质勘探是一项富有挑战性又充满乐趣的工作,我深深地被吸引了。
我期待着未来的实习日子,希望能够进一步学习和提高自己在地质勘探领域的能力。
地质实习日记精选4篇(二)地质实习报告实习单位:地质勘探研究院实习时间: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一、实习背景地质勘探研究院是一家专业从事地质勘探与研究的机构。
我在此实习的目的是加强对地质学知识的实践应用,提高对地质实践工作的理解和把握。
工程地质实习日志第一篇:工程地质实习日志工程地质实习日志2这是我们实习的第二天,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又来到了同一个地方。
正当身边很多同学都在问这个地方还还什么价值时,新的考验进这样降临了。
于第一天相比,大家似乎多了些稳重和专业的神气。
到了这儿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对边坡进行更进一步用罗盘和皮尺测量并按照比例素描画图。
1. 边坡里路基宽度较远时不用保护,此处为页岩层理,层理发育相当好,但很薄、含碳量高,因而对风化很敏感,易变为煤矿。
2. 而与之相对应的砂岩耐风化能力更强,且为最坚固的硅质胶结(其中:胶结的种类有:硅质胶结、泥质胶结、钙质胶结和铁质胶结)3. 裂隙分为构造裂隙和原生裂隙,而在构造裂隙中又有张拉裂隙和剪切裂隙(x型)之分。
民房的一侧我们观察到明显的滑坡1. 没有长期的磨练,岩石棱角清晰,上部颗粒细,下部颗粒粗2. 这里的滑坡属于甭基层,形成时间久而稳定,土质强度高,像这样的边坡可以挖高一些,依照坡率修台阶由于行走,同时种草可防止雨水冲刷3. 岩浆流过的地方不易形成稳定的挡墙。
砌挡墙可以将破碎的岩石连接。
4. 挡墙是靠自身重量防止山体倾斜,一般高度为7-8m5. 墙上的孔是用来将墙体内部的地下积聚水排出,孔间距一般为1.5m6. 隧道与铁道之间的挡墙不易建得过高随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上到后面的一个小山腰上,这个山包明显岩层结构不够稳定。
1. 后期经过风化、日晒雨淋等条件,强度低、容易垮塌因而平缓。
2. 形成于石炭纪在奥陶纪时期以灰岩为主,北京地区岩石高度能达到40-50米,质地清纯,绝大部分由caco3组成,因而易被水溶蚀形成溶洞接着我们又上到山包上观察共轭x型解理。
它是由剪切形成的并成对出现,在角分线上45受力最大。
下面是简图今天的最后一个实习点在妙峰山附近的2号隧道。
这里是典型的砾岩构造。
1. 砾岩强度高,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成分。
2. 观察三好有:磨圆好与不好、分选好不好、胶结好不好。
其中判断磨圆可从经过长期搬运、流水冲刷识别3. 这座山属于奥陶期灰岩巨厚层,历史上有水流过,有河床覆盖形成有明显的背斜向斜。
工程地质实习日记范文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工程地质实习日记范文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工程地质实习日记一20_年5月11日第13周星期五天气晴今天下午是集体在文科楼上课,姚老师主要讲了罗盘仪的结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本来我以为罗盘只有一根磁针,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小小的罗盘仪竟然有那么多作用.有管水准器,圆水准器,刻度以及不起眼的按钮.罗盘仪可以测产状三要素即,走向、倾向、倾角.测走向时将长边紧靠被测斜面;测倾向罗盘长边指向倾向方向,待圆水准器水平时读数;测倾角用长边紧靠斜面,待管水准器水平时读数为倾角.罗盘仪还可以用来测方位、定方向,方法是罗盘指定北方向后读南针读数.还讲了方向角和方位的关系,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等.此外,姚老师还介绍了方向和方位的表达方式:象限法、方向(位)法、图示法.通过姚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坝的类型主要分为土石坝和混凝土坝.我了解到土石坝对地基要求较低,坝址周围一般有丰富的天然建筑材料;而混凝土坝对地基、地质条件要求较高,大局部建在坚硬、稳定的岩石地基上.录像还介绍了坝址、坝型的选择受岩土及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自然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的共同影响.这两天我对即将到来的野外实习热切盼望,这毕竟是难得的一次实际考察,这是一个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难得时机.期待~~工程地质实习日记二20_年5月12日第13周星期六天气:晴福清路线早上八点多,天公作美,幸好雨有所趋缓,天气晴朗,心情大好,我们还是按原方案出发了.福清是实习的第一站,大家在车上都很兴奋.我们在西山学校接待处下车,紧接着我们随老师一起到那楼房附近的岩石边坡旁边,老师大致介绍了该地质边坡的特点.此坡不高但坡度大.然后我们沿着324国道走了大概200米到达064公里碑处的山体旁.在那里,老师叫我们每人捡一块石头自己感受、观察一下.老师介绍说这里的岩石是流纹岩(岩浆岩中的酸性喷出岩),组成矿物颗粒具有定向有序的流动构造排列.由于该山体是由流纹岩构成,虽然边坡高30M左右,但是稳定性高,所以防护措施相对简单.接着我们坐车到下一处,该处是双向路障式边坡,岩体强风化,稳定性差.所以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坡脚毛石砌挡墙、外表喷水泥砂浆.此时更兴奋了,因为我们的终点站是福清东张水库(石竹山),野外实习的同时还可以饱览美景.从老师那里得知,大坝建于1958年坝长160多米,为重力式混凝土坝.最后我们参观了坝底,该处主要是整体块状结构的花岗岩岩体.并且实地感受了地质环境与大坝工程的关系.我们还用罗盘仪测了一些坡面的走向、倾向、倾角.轻松愉快的时刻到来了:吃午餐、自由活动?总之,实习的第一天我受益匪浅,这样的学习方式轻松愉悦!工程地质实习日记三20_年5月13日第13周星期日天气阴转雨洪塘路线早上出发的时候天空阴沉沉的,料想今天得雨中漫步了.但是我们还是按原方案坐车去往洪塘大桥.今天花在车上的时间少,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洪塘桥下.我本来是想目睹一下ppt里严重变形的桥墩,但是经过06年的加固维护,现在只能看到增大后的桥墩了.老师首先给我们介绍了闽江综合概况,比方闽江起的重要作用;闽江河沙纯度高、质量好,等等.老师通过该处(闽江下游)的地质环境介绍了河流堆积作用的特点,并且详细的介绍了桥南段侵蚀作用强,堆积作用弱,承台露出地面的原因.接下来我们上了将近2公里长的洪塘大桥,走到桥北岸(福州港)的桥墩下.在这里老师介绍了桥墩所处的堆积阶地;并且详细说明了该段桥的病害部位、情况、原因;还介绍了对桥墩的加固措施.接着我们来到金山寺公交站点的边坡旁,这是一个外表喷砂浆的防护坡.遗憾的是,老师说该边坡的改造弄巧成拙,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硬质岩边坡,对国道的平安、景观有负面影响.此时雨愈下愈大,我们冒雨走了一段路来到洪山大桥下,衣服鞋子都湿了.老师介绍了洪山桥的概况和主要讲述了不远处的旧解放大桥(不能拆、不敢拆、禁止拆)的原因.使我们恍然大悟,留着这么一座旧桥竟有这么大的作用:拦截、消航、保持北港侵蚀程度?今天的行程结束了,虽然很累却很充实,大家冒雨求知的精神可嘉!工程地质实习日记四20_年5月19日第14周星期六天气晴长乐路线今天天气晴朗,我们一大早就向期待已久的长乐出发了.今天的好天气专们为我们准备似的,大家都很兴奋,有的同学还多带了裤子,准备海边玩水.坐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车,我们到达长乐江田加油站,在老师的带着下我们来到了附近的“天堂门口〞.那里是一个沉积岩的地质构造剖面.在这里我们可以容易地看出褶皱构造中的背斜构造;大门口两侧,一侧倾向坡上方,一侧倾向坡下方方;两翼不平整,不对称.最后老师让我们动手测量剖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接下来,我们坐车前往心中向往的长乐下沙海边.下沙比想象中要远,车坐了很久,当车驶进海边度假村时前方豁然开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无际的海洋,映入眼帘的是柔软的海滩、巨大的灯塔.我们来到灯塔下方的岩脉上,老师开始讲解,灯塔底是建在巨大的岩浆岩体之上,有很多节理构造.我们现场感受了节理面、断裂面的特征.最后老师还介绍了海水对海岸的地质作用类型、强度? 老规矩,我们开始用罗盘仪在岩石周围测量几组产状三要素. 接着玩的时刻到了,我们匆忙吃完干粮.然后在海边拍起了照,集体脱衣玩水.无垠的大海,让我们尽情的放纵,累了躺在岩石上晒太阳?工程地质实习日记五20_年5月20日第14周星期日天气阴鼓山路线今天是阴天,阴冷的天气加上崎岖陡峭的山路,大家对爬鼓山既畏惧又兴奋:爬山途中的畏惧,爬上山顶的兴奋.在崇山峻岭之间,那些蜿蜒艰险的山路,直上天空的“天梯〞,让我感受到了人类改变自然的能力.在山脚下的公路旁,借一棵长在岩石上的树,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岩石风化类型中的生物风化.随着树根系的增多、直径增大,岩石的生物风化也加剧了.我懂得了,不是所有的植物对边坡都有积极作用,它具有两面性,所以选择边坡植物需先经过试验.再走一段路,我们看到了具有福州地方特色的鼓山花岗岩(即:晶洞花岗岩),此花岗岩有特殊的晶洞构造.接着老师顺便讲了花岗岩在国家战略物资、国防、能源、材料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之后我们就开始登山了,直奔半山顶停车场采石开挖剖面,该处的花岗岩遭受分化作用后工程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全分化层、强分化层与弱分化层,甚至岩石中还包裹着新鲜岩石.岩石不均匀、不连续、各项异性;似土非土,似岩非岩.最后我们到达终点站---鼓山西道半山亭.老师让我们感受此处岩石的物理风化作用,岩石由大变小,由完整变凌乱、破碎.。
精选工程地质实习日记3篇工程地质实习日记篇1 今天是我们地质地貌实习的第二天,目的地有两个,一个是小傍水崖的大石河,另一个是上庄坨的地质学博物馆。
7:20出发,行车15分钟后,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大石河到了。
我们的站立地点,是顺断裂发育的大石河河谷。
今天我们在这里的主要任务就是观察大石河河流地貌的沉积特征和河流阶地特征。
我们站立在大石河凸岸。
因为逆时针定向环流面向河流下游,环流将沉积物质带向凸岸,所以凹岸侵蚀,凸岸堆积,脚下的这块滨河床浅滩上边有许多宏大的砾石,由于水流冲刷的作用,磨圆度高,分选性强。
接下来,教师把我们带到了的剖面前,在这里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河道砾岩的沉积特征:自上游向下游,磨圆度越来越高,分选性越来越强,扁平状砾石呈叠瓦状排列,倾向指向河流上游。
第一个点的最后一项为哪一项认识河流阶地。
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大石河共有五级阶地。
一级为堆积阶地,二级为漫滩相阶地,三级为基座阶地,四级和五级为侵蚀阶地。
五级阶地各不连续,说明这里曾有4-5次地壳抬升运动。
工程地质实习日记篇2 8 月 27 日星期一今天是我们即将开场的实习的第一天,下午两点钟在二教我们举行了实习发动大会。
王教师为我们介绍了实习的地点,实习的内容,实习的安排以及实习的相关考前须知,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
贾教师跟我们讲了讲这次实习对我们的重要性,以及这次时机对我们的专业知识提升的帮助。
最后郭教师对我们说了说去实习基地需要带的生活用品,以及在那里的考前须知,一定要遵守纪律,不能给当地人带来费事。
就这样我们期待着实习的到来。
最后我们坐上校车来到了实习基地,对实习基地充满兴趣!8 月 28 日星期二早上吃过早饭后,在王教师的带着下我们向着实习的第一个目的地亮甲山出发。
经过四十多分钟泥泞的步行之后,我们到达目的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陡峭的崖壁。
眼前的崖壁是由一层一层的层理清楚的沉积岩构成。
待大家集合之后,王教师给我们讲解了岩层的三大性状即岩层的走向,岩层的倾角,岩层的倾向。
前言
一、实习时间:2010年6月30日至2010年7月25日
二、实习地点:北京市城郊
三、实习目的:
通过现场参观、获得感性认识,初步掌握市政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和工民建等土建工程的概况;了解工程地质在土建设计、施工中的重要性。
为更好的学习有关专业课打好基础,达到热爱所学专业,激发学习积极性的目的,同时,通过认识实习得到锻炼,增强专业意识观念。
四、实习要求
1、认真写好实习日记。
2、按计划完成各认识实习和现场参观后,应对实习进行全面总结,写出认识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
一、工程地质部分
1、北大分校后山
昌平南口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
昌平南口地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交汇处。
区域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形成一个缓坡倾斜地带。
西部、北部为山区、半山区,以南口及居庸关为界;西部山区统称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山区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
山区海拔400~800米,最高峰海拔1439.3米。
该地区地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泥质灰岩。
此时实习地区学习使用罗盘定点、测量方位;学习使用地形图。
通过使用罗盘进行定点,采用后方交会法,目标为卧虎山山顶,北大分校F楼。
首先,调整磁偏角,北京磁偏角为5 50
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可通过此次实习中运用的后方交会法,对工程进行初步的定点定位,快捷方便,易于操作。
2、虎峪沟
北京西北郊南口虎峪一带的中元古界长城系地层发育完整。
长城系地层总长1700m。
可观察到太古界与元古界角度不整合;长城系地层层序及产状、岩性特征;观察闪长玢岩岩床(斑晶)。
本次实习学习了用罗盘测量岩石的的产状。
3、龙山
此实习地点可观察到寒武系与青白口系的地层及岩性;青白口系的岩性较为明显,为紫红色及灰绿色页岩。
寒武系岩性为灰色豹皮状灰岩。
可观察到寒武系下统与青白口系景儿峪组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岩层间的缝合
线构造。
根据测量岩层及断层的产状绘制龙山小平移断层图
表2 岩层、断层产状测量结果
图1
在土木工层中需要尽量避开断层地质,或采用措施减小此种不良地质现象对工程的
影响。
4、石花洞
喀特地貌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
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
喀斯特研究在理论和生产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岩溶在土木工程中是不良地质现象。
因为地下水中含酸性物质过多,导致岩石被分解融化,从而导致地基的破坏甚至坍塌。
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
如:城镇建设中供水和洪涝灾害问题;道桥工程中路基沉陷和悬空问题;工民建工程中地基沉陷稳定问题;地下工程中突水涌砂和洞顶(壁)坍塌问题;水电工程中库水渗
漏问题
岩溶地基的处理措施:
挖填(碎石、素土或混凝土)
1. 跨盖(钢筋混凝土梁板)
2. 灌注(混凝土)
3. 支顶或加固洞体
4. 桩基(嵌岩)
5. 排导(水)
二、土木工程部分
1、建筑中的结构形式(杨润林);资料片:盾构机;参观校科技实验楼、
2、地铁建设中的工程地质问题(任奋华);参观北京地铁9号线六里桥工地
3、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工程地质问题(张连卫);参观十三陵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大坝
4、桥梁(张举兵);参观水闸、参观卢沟桥、京九线永定河铁路桥、永定河公路桥
5、参观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预制构件厂
6、钢结构(张举兵);参观鸟巢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