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14年高考真题-语文(含答案及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18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试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参考答案。
关于本篇文档文件类型: Microsoft Word 2003(纯文字版)标题:2014北京各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内容:2014北京朝阳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东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丰台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海淀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石景山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2014北京西城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共六套)关键字: 2014 一模高考语文统计信息: 51页;56,778字字体字号: 宋体;五号页面信息: A4;纵向;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厘米;(左侧)装订线-0.5厘米 售价: 3元(平均每套试卷0.5元)2014北京朝阳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解析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6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北京城是大气的。
这种大气首先体现在建筑上,不要说偌.大的一个紫禁城只住皇帝‚一家人‛,便是最不起眼的四合院,也是疏落有致,颇多空间的。
北京城的大气更体现在文化上,北京从来就是汉胡①,五方杂处.的地方,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在这里出入、汇集和发展,各种文化都在这里交流、碰撞和融合。
一个外地人,只要他到了北京,保准不会感到别扭;如果他还很随和,会说几句普通话,那么,用不了几天,他几乎就会觉得自己是个北京人了。
这就是北京:古老而又新鲜,博大而又精深,高远而又亲切,迷人而又难解。
它是单纯的,单纯得你一眼就能认出这就是北京;它又是多彩的,多彩得你永远无法一言以蔽之。
而无论久远深厚的历史也好,生机勃发的现实也好;豪雄甲的王气也好,醇厚平和的民风也好,只要你一走进北京,它们都会向你扑面而来,让你②。
你可能会惊异于现代都会的日新月异,也可能会流连于千年古都的乙深沉;可能会丙于文化名邑的清雅幽远,也可能会迷恋于民众舞台的柳暗花明。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A.龃龉.(yǔ)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B.倜傥.(tǎng)纤.维素(xiān)羽扇纶.巾(guān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纵横捭.阖必(b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C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2014年全国高考语文真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
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
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
‛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
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
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
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
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
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
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
‚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臵为行,虽医卜亦有职。
2014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A.万户栖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2.(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葫芦....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起了瓢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永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C.俗话说:兵马未动.....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粮草先行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D.“今天请各位老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同学们报以一片笑声和掌声.3.(4分)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试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2题。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参考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成前2014 年一般高等学校招生全国一致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 8 页, 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
考生务势必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7 小题,共 22 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4 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风俗活动。
人们往常在大年夜这日,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 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祥瑞,要言不烦.(gāi ),深受人们喜欢。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准节气张贴的春联,而春联还有其余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春联的撰写,常常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特别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春联或镌(j 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此中不.....乏艺术精选。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秋稔(r ěn)冬祥.B.楹(yíng)联.C.要言不烦(gāi ).D.镌(j ùn)刻.【试题答案】 D 意蕴.齿颊留香..撰写.锒锒上口..【试题考点】识记现代汉语一般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分析】镌(ju ān)刻,琅琅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以下语句,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色洋洋C.春回鞭炮声声D.春来细风缕缕【试题答案】 C【试题考点】主要考察考生对文学知识、春联等考点的理解。
【试题分析】“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般配,清除A、 B 项;比较 C、D,C 项在内容上能够照顾“过年” ,词性、构造、平仄也适合;D“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般配,应选 C 为佳.3.在文中甲乙丙处挨次填入词语,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试题答案】 A【试题考点】本题考察正确使用词语(包含成语)的能力。
绝密★考试结束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1.(2分)D 2.(2分)C 3.(2分)A 4.(2分)D 5.(3分)C6.①(2分)C ②(2分)D 7.①(2分)B ②(2分)A ③(2分)B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8.(5分)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9.(3分)B 10.(3分)C 11.(3分)C12.(3分)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
13.(12分)感悟角度:(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14.(11分)①(3分)C②(4分)B E③(4分)要点一:借向往隐居生活,表达对韦曲春景的喜爱。
(或:因韦曲春色美景而生隐居山林之情)要点二:隐含求仕未果的复杂心情。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15.(3分)D16.(4分)A D17.(3分)B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8.(4分)A D19.(3分)指含有历史文化信息、具有文物价值和美学内涵的建筑遗存。
20.(6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从废墟中引发了思古的幽情和创造的热情,生成了残缺美意识。
(浪漫主义运动阶段)人们在废墟中寄托了缅怀田园,喜好远古,追求神奇和神秘的审美理想。
(1820年“断臂维纳斯”的发现)使人们深化了对废墟残缺美的认知。
21.(5分)考生可同意,也可不同意;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2.(10分)略23.(50分)略解析:镌(juān)刻;锒锒(琅琅)上口2、答案:C解析:“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排除AB;“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排除D。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大纲卷)语文试题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B)A.龃龉.(yǔ) 系.鞋带(xi) 舐.犊情深(shi) 曲.意逢迎(qū)B.倜傥.(tǎng) 纤.维素(xiān) 羽扇纶.巾(guān ) 针砭.时弊(biān)C.感喟.(kuì) 揭疮.疤(chuāng) 按捺.不住(nài) 大相径.庭(jing)D.霰.弹(xiàn ) 涮.羊肉(shuàn) 以儆.效尤(jǐng) 纵横捭.阖必(bì)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A.在评价某些历史人物时,我们不能只是简单地对他们盖棺论定....,,还应该特别注意研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轨迹。
B.这把吉他是我最要好的朋友出国前存在我这里的,本来说存一年,结果朋友一直没回来,这吉他到现在巳经由我敝帚自珍....了十年。
C.最美的是小镇的春天,草长莺飞,风声鹤唳....,走进小镇就如同置身于世外桃源,来此旅游的人一定会被这里的美丽景色深深吸引。
D.这个剧院的大型话剧、歌剧等演出票价不菲,让许多有艺术爱好而又收入不高的普通人叹为观止....,无法亲临现场享受艺术大餐。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D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多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
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飞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
C.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D.哈大高铁施行新的运行计划后,哈尔滨至北京、上海等地的部分列车也将进一步压缩运行时间,为广大旅客快捷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4.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答:C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极其便捷的阅读方式,那就是网络阅读。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排除A、B项;比较C、D,C项在内容上能够照应“过年”,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D“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故选C为佳。
对联句式对仗,词性严格相对,词义相近或相反,用语宜雅忌俗,词语不能重复。
春联要能体现节日特色。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七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泳)起来锒锒..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上口,齿颊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小题】: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是()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刻锒锒..上口答案:D【小题】: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答案:C【小题】: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答案:A【小题】: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答案:B解析:(1)镌(juān)刻;锒锒(琅琅)上口(2)“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排除AB;“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排除D。
C项在内容上能够够照应“过年”,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
(3)“题写”指书写,“题签”多指为书籍、卷册封面题写标签;“内涵”多指内在涵养,“蕴涵”指包含;“吟咏”指吟唱,声调有抑扬地念,“涵泳”指深入领会。
(4)对联字数不受限制,排除A;不仅有喜联,也有挽联,排除C;未必要与书法艺术结合,排除D。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B.河北省的领导在签约会上表示,为京津冀整体协同发展,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河北将全力建好水清服装城,确保北京的服装商场如期迁入。
C.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刚进入4G时代,抢占市场的“搏杀”已见端倪,几大运营商争相推出各种优惠套餐,在价格上做足了文章。
D.“今天请各位老师同学来,为咱们县的发展献计献策,我只备下清茶一杯,君子之交淡如水.......嘛!”县长话音一落,老师同学报以一片笑声和掌声。
答案:C解析:C“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但这一准备工作仅限于后勤工作,不包括“抢占市场”等行为。
A“按下葫芦起了瓢”,意思是顾了这头丢那头。
B“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意思是自家人不说客气话。
D“君子之交淡如水”,指君子之间建立在道义基础上的交情高雅纯净,清淡如水。
6.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完成①②題。
【小题】: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 )(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
(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名俗文化的开展做出认真的指导。
(丙)敬请届时光临。
A、(甲)B、(乙)C、(丙)D、(丁)答案: C【小题】: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A、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B、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不喝,不喝。
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D、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答案: D解析:(1)“做出认真的指导”不得体,不宜对邀请的对象提这样的要求。
(2)AC没有礼貌。
B“足下”过于书面,饭桌上使用不合适。
7.“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①—③题。
【小题】: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A、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答案: B【小题】:“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烟笼寒水月笼沙B、明月楼高休独倚C、一夜飞度镜湖月D、夜吟应觉月光寒答案: D【小题】:《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联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情西施”。
她所写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A、史湘云B、林黛玉C、薛宝钗D、妙玉答案: B解析:(1)“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未涉及“月亮”。
(2)“秦时明月汉时关”采用了互文手法,“烟笼寒水月笼沙”也一样,其他三项均未使用这种手法。
(3)原题中有“多病”“葬花”等词,从而确认为林黛玉。
二、本大题共六小题,共2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小题】: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答案: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小题】: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愿.有所记愿:希望B.覆溺之虞.虞:料想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使:假如D.常.显用之常:曾经答案:D【小题】: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A.予发书按图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答案:C【小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滕候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答案:C【小题】:《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
答案:(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小题】: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
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
(200字左右)答案:略。
解析:(1)“一宜书”“二宜书”“三宜书”已经标明了层次,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动词和虚词来划分,难度不大。
(2)覆溺之虞,“虞”的意思是担心、担忧,与上句“风波之恐”的“恐”意思接近。
(3)“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译为“(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
“易”。
此处为“改变”意(4)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主要解释了作文的目的和原因:1.让后人效法滕侯的做事行为;2.告诉后代不要废弃;3.太守受人民拥戴,共有此意。
重点不在于描写安居乐业的情景。
(5)试题中“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是指滕子京在仕途不顺的境遇下仍心为百姓,勤于政事,惠及百姓做出一定政绩的具体陈述,与《岳阳楼记》的此句意义相似,考生可能易错答“先天下之忧而忧”等名句,但这些名句都是作者抒发个人情怀的句子,与题干中给出的句子不符。
(6)此题首先要指出两篇《记》抒发的为官情怀。
《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句体现了为官忧国忧民的情怀。
《偃虹堤记》“虑于民也深”等句体现出以民为本,仕途受阻也依然保持自我高尚的德行情怀。
然后要从两篇《记》抒发的情怀出发来谈感悟,要能联系实际,要有分析。
与过去阅读延伸题的答题思路完全一致。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1分。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③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1】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1】韦曲:唐代长安游赏胜地,杜甫作此诗时,久住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小题】: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园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该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答案: C【小题】: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下列诗句中寓有相同情感的两句是()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豪家。
——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B.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
——宋·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C.莫嗟韦曲花无赖,留擅终南雨后青。
——元·虞集《南野亭》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
——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按: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春《游曲江》答案: BE【小题】: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时才能占据一丛竹林,头戴小乌巾,过着像刘岩一样的隐士生活”,运用典故,通过对韦曲春色描写,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因此产生对归隐山林的隐士生活的向往,曲折含蓄地表达出对久图官场功名而不得的厌倦情绪。
解析:(1)本诗所写明显是春日景色,并非夏日。
(2)兴亡盛衰之感往往是通过描绘眼前的物是人非而起,“当年燕子知何处”和“韦曲杜陵文物尽”均是在感慨当初繁华如今已经不再,因此答案容易获得,余下三句均为袭用杜甫原句进行单纯的景物描写。
(3)参照注释和典故本身,知人论世,即可得到答案,注意要先理解诗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归隐之怀在表面,厌倦功名之心则为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