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观发展观主观题教学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9
联系观和发展观知识点总结[精选]第一篇:联系观和发展观知识点总结[精选]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一、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a.联系的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b.任何事物都是有联系的c.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a.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b.自然事物中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了c.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实践形成,形成之后独立于意识之外方法论: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a.事物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间接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等b.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和地点为转移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坚持整体和部分相统一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i.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部分在事物发展中出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务于整体ii.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也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1.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最佳的目标,从而达到整体之和大于部分之和的结果。
2.重视部分,搞好局部,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的方法a.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b.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一是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二是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三是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一、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a.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方法论:有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高中政治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优秀教案(2)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板书)请同学们看书第46页"议一议":有人把"8"视为"吉利"的数字,而把"4"视为"不祥"的数字。
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这是一种用主观幻想的联系代替客观存在的联系的做法,利用8和4的谐音与"发"和"死"联系起来,主观确定8是"吉祥"4是"恶兆"。
发财与"8"这个数字之间本来没有必然联系,是人们主观臆造了这种联系,所以,尽管人们到处使用这个数字,也不能保证人们一定发财。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9.18"大案侦破纪实说,1992年9月18日,一个盗窃团伙盗窃了开封市博物馆69件国家珍贵文物,当这些案犯被捕后,审讯人员询问他们为什么选择9月18日这天作案?他们回答说:因为"9.18"的谐音是"就要发",他们是想借这个吉祥的日子发财。
可悲的是他们不仅没能发,反而被正法。
恰恰是1993年的9月18日他们被依法处决。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联系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人们主观臆造出来的虚假“联系”?(学生举例议论,教师进一步引入。
)现实生活中,不仅存在着这种主观臆造联系的现象,更严重的是存在着大量无视客观联系、甚至破坏客观联系的现象。
如:有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不借破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
(可请学生举例,教师也可介绍一些典型事例:淮河污染、黄河断流、国土荒漠化等,还可放中央电视台2台播放的"千秋万代话资源"节目。
)上述这些事例都是人为地破坏自然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结果必然又危及人类。
这就是无视事物的普遍联系所造成的恶果。
“联系”主观题1、材料一: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21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9分)①从联系的普遍性看,要求我们用联系观点看问题。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存在有直接关系。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
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2、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12分)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每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循环经济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4 分)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循环经济所倡导的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摒弃了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体现了因果条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 分)③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但并不表示人在联系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主观题习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在2017年第四季度重磅推出的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
央视与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与观众在一眼万年中,感悟传统文化的深厚与自豪。
该节目是深入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创造性实践,是文化类节目的又一次探索和提升,是对文化自信深度有效的创新表达。
创作团队广泛征求观众和文物收藏者的建议,历时两年,反复推敲与打磨,将中国古典韵味和现代舞台科技相结合,终于打造成集综艺、纪录片、舞台戏剧、真人秀等多种艺术形态于一体的全新模式,向观众讲述传奇宝藏的前世今生,展示中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也让那些“养在深宫人未识”的文物“活起来”。
运用发展观点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宝藏》是如何在实践探索中让历史文物“活起来”的。
(12分)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要求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该节目立足实践,勇于创新,探索出全新模式,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该节目立足实际、与时俱进、满足了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③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该节目在实践中注重量的积累,历时两年,反复推敲与打磨,终于打造成集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全新模式,实现了质的飞跃。
2.石油、煤炭等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
太阳能和风能作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受到人们的关注。
丰富的太阳辐射能和极具周期性的风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
太阳能和风能虽然极具发展潜力和优势,但目前均存在发展瓶颈,仍非世界能源市场主流。
运用“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知识,说明现在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困境,人类应如何对待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8分)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网络构建主干速记考点一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整体功能是部分功能之和。
( )提示 错误。
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当各部分以无序、不合理、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2.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提示错误。
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根据愿望创造联系。
3.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提示错误。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部分的变化推动整体的发展。
()提示错误。
部分的变化不一定推动整体的发展。
5.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提示错误。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方法是近几年的高频考点,题型以主观题为主。
2015年高考可能以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联系、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以及生活具体案例、漫画等为载体,考查联系的上述重点知识。
常考点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1.下列古语与右面漫画所蕴含的哲理相同的是()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唇齿相依,唇亡齿寒D.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答案 C解析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漫画“人与自然”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珊瑚礁之所以能够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力,得益于珊瑚虫和藻类的共生,这些藻类靠珊瑚虫排出的废物生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
通常情况下,失去了共生藻类的珊瑚虫会因为死亡而导致珊瑚礁逐渐“白化”,那里的生物多样性也将锐减,从而造成系统的崩溃。
上述现象说明了()①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②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③认识世界要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④系统优化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及优化趋向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B解析①③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强调珊瑚虫和藻类的共生,体现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认识世界要运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故入选。
哲学生活专题二: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观与发展观新疆兵团第一师一团金银川镇双语中学:宁双阳一、整体把握,趁势导入(1分钟)1、展示提纲,集体补充完整。
2、教师强调:该提纲是对哲学生活的高度概括,是哲学生活最最基础的提纲,同学们必须掌握。
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可将整个哲学生活的考点加以系统化,而考点的系统化,是我们进行主、客观题作答的前提,也是作答全面性的保障。
【设计意图】:一是导入,二是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整个哲学体系框架,重视知识体系的作用。
过渡:本节课我们来复习该提纲中的,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就是联系观与发展观。
昨天要求同学们对相关内容进行了预习,下面请同学们来将联系和发展观的提纲补充完整。
时间:9:46二、系统回顾,形成体系(5分钟)1、学生将提纲补充完整。
2、突出抓关键词,以点带面。
【设计意图】:我校学生基础差,学习自觉性不够,需要注重基础知识。
那怕二轮复习,也需要将主干知识点重新串连一遍。
通过此环节,一是让学生迫使提前预习一轮复习的考点,二是进一步加强知识的系统性。
以集体回答为主,个别回答为辅。
过渡:梳理完主干考点,我们来看看以上考点中哪些是全国2卷中着重考察的对象?时间:9:51三、以史为鉴,把握重难点学生根据数据从知识点方面分析备考启示,自己把握重点。
1、近六年相关客观题分析:(4分钟)选择题近六年有24道哲学题,只有两个年份,共3道题涉及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并且都会考查联系的特征,这足以说明联系的特征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
真题讲练:(2011·课标Ⅱ,19)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
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
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视看不见的商机,是因为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③ D.③④【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明确客观题考察重点,重视相关考点。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主观题1. 材料:2010年10月26日,连接长三角两大城市的沪杭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沪杭高铁的开通运营不仅为两省市的经济交流、人员往来和促进优势互补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而且将在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交流最频繁的长三角构建起一个现代化的快速客运网,实现各主要城市的“同城效应”,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快速流动,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就与实践的关系而言,沪杭高铁有利于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体现了什么联系?(2分)并运用此观点分析材料中体现的哲学道理。
(10分)2.材料:2010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对2010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了适度调整:在通胀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稳定物价将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我国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变;出于“保增长”的需要,考虑到我国国债余额和赤字占GDP的比例依然可控,因此我国的财政政策依然保持不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变”与“不变”的哲学依据。
3.材料: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商品化战略优先位置,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说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意义。
(12分)4、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的基本态势。
山东省从全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出发,考虑到本省的发展定位,确立了三大城市圈:以济南为中心,以淄博、泰安、莱芜、聊城、德州、滨州为骨干的济南城市圈;以青岛为中心,以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日照为骨干的青岛城市囤;以济宁为中心,以菏泽、临沂、枣庄为骨干的济宁城市圈。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课时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教学资源】2004年印度洋的大海啸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据专家分析,这次海啸的危害之所以如此之大,除了地震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地为了发展旅游业,大量砍伐海边的红杉林,珊瑚礁被毁坏,海边失去了一些天然屏障,加大了海啸的破坏程度。
海啸过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思考:1、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在哲学上叫什么?2、“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使人类受到惩罚”说明上述关系有什么特点?我们能否无视这种特点?3、上述材料在哲学上给我们什么启发?【问题导引】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1、联系的含义:就是指事物_____ 以及事物______________ 的_________ 、 __________和_________。
①一切事物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2、联系普遍性原理的内容②每一事物_____ 的各个________、________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_________,孤立的事物是____________的。
【思考】:能否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如:美国大西洋彼岸的一块石头和××同学有没有联系?【师】联系是普遍的,并不是指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是说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联系是有条件的。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为什么说“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思考】“联系是客观的”是否意味着联系不可改变?人们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____________,调整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
4.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①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要求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切忌____________。
联系观发展观主观题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主观题
1. 材料:2010年10月26日,连接长三角两大城市的沪杭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沪杭高铁的开通运营不仅为两省市的经济交流、人员往来和促进优势互补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而且将在我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最活跃、交流最频繁的长三角构建起一个现代化的快速客运网,实现各主要城市的“同城效应”,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快速流动,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就与实践的关系而言,沪杭高铁有利于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体现了什么联系?(2分)并运用此观点分析材料中体现的哲学道理。
(10分)
2.材料:2010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对2010年的宏观经济政策作出了适度调整:在通胀压力逐渐加大的背景下,稳定物价将成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我国的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向稳健转变;出于“保增长”的需要,考虑到我国国债余额和赤字占GDP的比例依然可控,因此我国的财政政策依然保持不变,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观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变”与“不变”的哲学依据。
3.材料: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指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商品化战略优先位置,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运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说明国家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意义。
(12分)
4、区域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的基本态势。
山东省从全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出发,考虑到本省的发展定位,确立了三大城市圈:以济南为中心,以淄博、泰安、莱芜、聊城、德州、滨州为骨干的济南城市圈;以青岛为中心,以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日照为骨干的青岛城市囤;以济宁为中心,以菏泽、临沂、枣庄为骨干的济宁城市圈。
山东省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如何体现系统优化方法的?
5、从“神舟一号”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到“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绕月飞行成功,再向前发展,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将会越发精彩:从2011年开始计划发射2至3个空间实验室(目标飞行器)进入太空,“夸父计划”拟定在2012年进行发射,2013年则计划独立开展火星探测, 2020年还计划建立有人值守太空站,等等。
随着中国载人航天的实践活动日益推进,中国对外太空的认识也会不断深
入。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
6.传统体制下,事业单位人浮于事,吃大锅饭,不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
2011年事业单位改革提上了中央的议事日程,事业单位改革分三步走,第一步,先在中央直辖市试点,再扩大试点,然后全国铺开。
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打破铁饭碗,实行全员聘任制,竞争上岗,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事业制度。
结合材料,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事业单位改革。
7、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获得较快的发展,但“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以优化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经济科学发展的首要目标。
运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的相关知识简要回答:
(1)“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哪一种形式?(2分)(2)请用这个哲学原理简要说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3分)(3)请举出能体现这种量变引起质变形式的生活中或成语事例(1分)
8、 (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
近些年来,“OK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
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联系观》练习题参考答案
1.①上述材料体现了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建立了人为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②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同样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遵循事物固有的联系。
(3分)同时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存在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从而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4分)沪杭高铁的开通为两省市的经济交流、人员往来和促进优势互补提供更加便捷的条件,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快速流动,推动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
(3分)
2.①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我国针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适时地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进行了调整,体现了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分)②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遵循事物固有的联系,并在事物固有联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新的具体联系。
我国货币
政策的调整与财政政策的保持不变,体现了对经济运行规律的驾驭和把握,遵循了经济运行的规律。
(4分)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我国的货币政策“变”是依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作出的;而财政政策“不变”则是考虑了“保增长”的需要。
(4分)
3.①整体和部分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2分)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我国实施区域总体战略,树立了全局观念,有利于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3分)③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我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2分)④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分)要求我们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通过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分)我国的区域战略注重部分的发展,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发展的优先位置,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支持东部地区发展,有利于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1分)
4、(1)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2)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
山东省统筹全省各地实际,将本省分成三大经济圈,每个经济圈都从整体上规划其发展。
(3)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每个经济圈中都确定了中心城市、骨干城市和一般城市的层次结构。
(4)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三大经济圈划定后,增强了各经济圈内城市间的联系,形成有序、合理的结构,从而增强了整体功能
《发展观》练习题参考答案
5、(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神州七号是神州八号发射的前提和基础。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是神州七号实验基础上引起的质变。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神州八号到九号、十号到空间实验室,再到空间站、探测月球等,是在实验基础上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6、1)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要求用发展观点看问题,改变旧的事业单位体制,建立新的事业单位体制,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3分
2 )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要重视量的积累。
事业单位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要分步走。
3分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对前途要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事业单位改革要打破铁饭碗,触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必然困难重重,但又要有信心。
7、(1)构成事物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2)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1分)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然没有增加数量,但它使我国经济建设克服粗放型的弊端,使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增强正向量的积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2
分)(3)略(1分)
8、(1)发展具有普遍性。
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3)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
(4)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5)做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进一步的发展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