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实施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患者自理能力评估一、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项目完全独立需部分帮助需极大帮助完全依赖1.进食10 5 0 -2.洗澡 5 0 - -3.修饰 5 0 - -4.穿衣10 5 0 -5.控制大便10 5 0 -6.控制小便10 5 0 -7.如厕10 5 0 -8.床椅移动15 10 5 09.平地行走15 10 5 010.上下楼梯10 5 0 -合计得分二、自理能力分级自理能力等级Barthel得分范围需要照护程度重度依赖≤40分完全不能自理,全部需要他人照护中度依赖41~60分部分不能自理,大部分需他人照护轻度依赖61~99分极少部分不能自理,部分需他人照无需依赖100分完全能自理,无需他人照护三、Barthel指数评定细则1、进食用合适的餐具将食物由容器送到口中,包括用筷子、勺子或叉子取食物、对碗/碟的把持、咀嚼、吞咽等过程。
l0分:可独立进食(在合理的时间内独立进食准备好的食物);5分:需部分帮助(前述某个步骤需要一定帮助);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2、洗澡5分:准备好洗澡水后,可自己独立完成;0分:在洗澡过程中需他人帮助。
3、修饰:包括洗脸、刷牙、梳头、刮脸等。
5分:可自己独立完成;0分:需他人帮助。
4、穿衣:包括穿/脱衣服、系扣子、拉拉链、穿/脱鞋袜、系鞋带等。
10分:可独立完成;5分:需部分帮助(能自己穿或脱,但需他人帮助整理衣物、系扣子、拉拉链、系鞋带等);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5、大便控制10分:可控制大便;5分:偶尔失控;0分:完全失控。
6、小便控制10分:可控制小便;5分:偶尔失控;0分:完全失控。
7、如厕:包括擦净、整理衣裤、冲水等过程。
10分:可独立完成;5分:需部分帮助(需他人搀扶、需他人帮忙冲水或整理衣裤等);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8、床椅转移15分:可独立完成;10分:需部分帮助(需他人搀扶或使用拐杖);5分:需极大帮助(较大程度上依赖他人搀扶和帮助);0分:完全依赖他人。
住院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评估(ADL)实施流程操作流程要点说明住院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自理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评定细则补充说明:1、评估方法:直接观察或访谈。
2、因其疾病本身限制或需要限制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时如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时相关评分为0分。
但当该项目改变时如医嘱开禁食、禁水6小时,则禁食、禁水6小时后应重新行ADL评分。
A.2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细则A.2.1 进食:用合适的餐具将食物由容器送到口中,包括筷子(勺子或叉子)取食物、对碗(碟)的把持、咀嚼、吞咽等过程。
10分:可独立进食。
5分:需部分帮助。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或留置胃管。
A.2.2 洗澡:包括进出浴室、穿脱衣裤、洗浴全身等。
5分:准备好洗澡水后,可自己独立完成洗澡过程。
0分:在洗澡过程中需他人帮助。
A.2.3 修饰:包括洗脸、刷牙、梳头、刮脸等。
5分:可自己独立完成。
0分:需他人帮助。
A.2.4 穿(脱)衣:包括穿(脱)衣服、系扣子、拉拉链、穿(脱)鞋袜、系鞋带等。
10分:可独立完成。
5分:需部分帮助。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A.2.5 控制大便:指受意识控制,可自主排便。
10分:可控制大便。
5分:偶尔失控,或需要他人提示。
0分:完全失控。
A.2.6 控制小便:指受意识控制,可自主排尿。
10分:可控制小便。
5分:偶尔失控,或需要他人提示。
0分:完全失控,或留置导尿管。
A.2.7 如厕:包括去厕所、解开衣裤、擦净、整理衣裤、冲水等过程。
10分:可独立完成。
5分:需部分帮助。
0分:需极大帮助或完全依赖他人。
A.2.8 床椅转移:包括从下床到坐在床旁椅,以及从坐在床旁椅到上床转移的所有动作。
15分:可独立完成。
10分:需部分帮助。
5分:需极大帮助。
0分:完全依赖他人。
A.2.9 平地行走:指从双脚站立位,在平地行走45米的过程。
15分:可独立在平地上行走45米。
10分:需部分帮助。
5分:需极大帮助。
jci要求这些评估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JCI要求,这些评估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作者|范英编辑|医管通《联合委员会国际部医院评审标准》(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Hospital,以下简称JCI 标准) 是源于美国的专门用于医疗服务质量的认证体系,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认证模式,代表了医院服务和医院管理的最高水平。
其核心价值是医疗质量改进和患者安全。
我院于2013 年 3 月引进JCI 标准,护理部根据患者评估( As-sessment of Patients,简称AOP) 标准要求,设计了《住院患者入院评估单》,内容包括对每一位患者的生理、社会心理、疼痛、跌倒风险、营养、功能康复等进行评估。
现介绍如下。
1 入院评估方法1.1 住院患者入院评估表的分类和完成时间: 住院患者评估内容为: “住院患者入院评估单”,产科、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专业有特定表格“产科患者入院评估单”、“儿科患者入院评估单”、“新生儿患者入院评估单”及“重症患者入院评估单”,各类入院评估应在患者入院后8h内完成。
1.2 评估方法: 对所有住院患者采用表格式问卷形式评估。
评估对象: 神志清楚的患者对本人进行评估; 意识不清的危重和老年患者及情绪异常、儿童、新生儿等特殊人群对患者家属进行问卷收集资料。
2 入院评估项目2.1 一般情况及基础评估: 一般情况评估包括对患者的宗教信仰、民族、职业、婚姻状况、入院的时间、方式,过敏史等进行评估,基础评估包括对患者生命体征、意识以及视力、听力、语言沟通是否困难等进行评估。
新疆是多民族地区,我院维吾尔族族、哈萨克族、俄罗斯等少数民族患者较多,为了消除医疗服务过程中存在的语言障碍,我院全天提供语言服务帮助,包括提供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俄语、英语的翻译人员,通过翻译人员的充分沟通,使得我们获取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与流程患者病情评估制度1、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执业医师、执业护⼠及相关⼈员对患者进⾏病情评估。
2、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医辨证分型及鉴别、⼼理和⽣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理能⼒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3、患者病情评估的重点范围包括:⼊院后评估、危重病⼈评估、住院患者再评估、⼿术前评估、⿇醉评估、⼿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等。
4、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8⼩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时内完成。
5、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5.1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中医望闻问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段进⾏。
5.2患者新⼊院后,医师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并书写⾸次病程记录、⼊院记录等病历。
⼊院48⼩时主治医师查房和72⼩时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查房时要对患者病情进⾏评估,并将病情评估结果写⼊病程记录中。
5.3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科室应组织再次评估。
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集体评估,并写⼊病程记录。
5.4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院的原因、再次⼿术原因进⾏评估,并写⼊病程记录。
5.5患者⼿术前,⿇醉医师应对患者进⾏⿇醉评估,并书写⿇醉同意书;医师还应在术前依照《⼿术风险评估制度》进⾏术前评估,并书写术前查房记录、术前讨论记录、⼿术知情同意书等病历。
5.6⼿术后第⼀⽇医师要对患者进⾏术后的病情评估,并在病程记录中完整记录。
5.7对出院患者要进⾏出院前评估,并书写出院记录,内容包括:中医辨证分型、患者现状、治疗效果、随访事项、饮⾷注意事项、康复注意事项及尚未解决的问题等。
患者病情评估制度LC—012:患者病情评估制度生效日期:2011年8月1日修订日期:一、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由有资质的医师、护士及相关人员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
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三)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
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
(五)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
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卫生部要求) 患者病情评估讲义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使患者从进院开始就能够得到客观科学的评估,医生能够做出详细科学的治疗计划,当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及时调整修改治疗方法,使患者得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根据卫生部、卫生厅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医院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联合制定患者评估管理制度。
1、明确规定对患者进行评估工作由注册的职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2、医院制定患者评估的项目、重点范围、评估标准与内容、时限要求、记录文件格式、评估操作规范与程序。
3、患者评估的结果需要记录在住院病历中,用于指导对患者的诊疗活动。
4、医院职能部门定期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和监管患者评估工作,对考核结果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保证医疗质量。
5、医师对接诊的每位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危重病人营养评估、住院病人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6、医师对门诊病人进行评估时要严格掌握住院标准,严格按照患者的病情作为制定下一步治疗的依据,严禁将需住院治疗的病人进行门诊观察治疗。
假如门诊医生决定需要住院的患者拒绝入院治疗,医生必须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详细告知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签署患者的名字。
7、病人入院后,主管医师应对病人全面情况进行评估,包括病情轻重、急缓、营养状况等做出正确的评估,做出正确的诊断,参照疾病诊治标准,制定出经济、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
8、对病人在入院后发生的特殊情况的,应及时向上级医生请示,再请科主任共同再次评估。
必要时可申请会诊,再集体评估。
9、病人在入院经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10、麻醉科手术室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对手术科室的病人进行风险判断,要求手术科室在术前小结、术前讨论中予以评估,及时调整诊疗方案。
为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工作,提高诊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依据《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以及《病历书写规范细则》等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在我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基础上制定本流程,自发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评估重点范围:所有住院患者都应进行病情评估。
评估包括:住院病人病情评估、住院病人住院期间再评估、手术后评估、出院前评估。
重点加强手术前、麻醉前、急危重患者、高龄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的病情评估。
患者评估的项目:包括入院病情评估、营养状况评估、心理状态评估、治疗、手术效果评估、出院前情况评估等。
评估标准与内容:主要采用APACHE评分法、《住院患者病情评估表》等。
.评估时限要求:普通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应在24小时内完成,急诊患者在1小时内完成,ICU患者应在15分钟完成,特殊情况除外;对于急危重症患者实行危重患者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采取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两种形式。
以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安全。
出院患者完成出院前评估。
记录文件格式:新入院患者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电子病历内的《病情评估表》;手术患者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病情发生变化或住院超过30天患者要再次填写电子病历内的《病情评估表》;对出院患者要进行出院前评估。
住院患者的专科项目评估,设计有专用表格的评估项目,采用专用表格;无专用表格的,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格式如下:2020年01月01日01:01病情评估记录主任(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XXX/住院医师X义X,采用XX方法,对患者病情进行了评估,情况如下:1、采用的评估方式:×××;2、评估得分、结论:×××;3、处置意见:XXXo×××评估人员资质要求:患者病情评估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护士或者经医院授权的其他岗位的卫生技术人员实施。
疼痛护理评估与记录治理制度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主观的。
鉴于疼痛给病人造成的多方面损伤,国际上将疼痛列为第五生命体征。
依照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那么》关于疼痛医治治理与持续改良、《癌症疼痛诊疗标准(2020年版)》等标准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订疼痛的护理评估与记录标准。
一、疼痛评估方式一、数字分级法(NRS):利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依照疼痛对应数字将疼痛程度分为:无痛(0)、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重度疼痛(7-10)。
二、疼痛评估流程患者疼痛初筛医治、教育再评估相应检查心理辅导三、疼痛处置与记录(一)疼痛处置一、关于有疼痛的患者,护士在入院后2小时内完成第一次评估。
护理人员对所有疼痛病人都要进行疼痛的部位、时刻、性质、程度等内容评估,住院病人至疼痛消失或出院为止。
二、关于产妇的疼痛由护士观看和评估记录,临盆时正常宫缩依照医疗常规处置。
若是有异样疼痛当即告知医生,由医生进行评估和相应的处置。
3、护士对评估发觉1-6分(轻度--较重度)的疼痛病人,要在1小时内告知主管或值班医生,医生依照情形进行相应处置。
关于7分以上的疼痛(重度以上),护士当即告知医生,并按“疾病诊疗常规”在30分钟内进行处置。
(二)疼痛记录一、无痛(0分):天天评1次。
二、轻度疼痛(1-3分):天天评1次。
3、中度疼痛(4-6分):天天评2次,持续3天至0-3分改天天1次。
4、重度疼痛(≥7分):每班评1次,持续3天至0-3分改天天1次。
(三)疼痛书写要求一、疼痛评估后将分数绘制在电子体温单上疼痛栏内。
二、疼痛评分在0-6分内的不用记录护理记录单,疼痛评分≥7分和利用麻醉止痛剂的需书写护理记录单。
3、护理记录要求:每班记录1次,记录疼痛评分、部位、时刻、疼痛性质、医治和护理方法。
60分钟内对医治和护理方法进行成效评判。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为了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11年版)、《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所有住院患者,入院后均由有执业资格的接诊医师、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医师在入院记录中记录.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
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三)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必要时申请全院会诊,进行集体评估.(五)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主管医师应按照相应的评估要求进行病情评估,重点针对患者长期住院、再次入院的原因、再次手术原因进行评估.(六)患者入院经正确评估后,本院不能治疗或治疗效果不能肯定的,应及时与家属沟通,协商在本院或者转院治疗,并做好必要的知情告知。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用心整理的精品word文档,可以编辑,欢迎下载)作者:------------------------------------------日期:------------------------------------------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为了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11年版)、《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所有住院患者,入院后均由有执业资格的接诊医师、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医师在入院记录中记录。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
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三)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总2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住院患者病情评估制度为了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11年版)、《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与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所有住院患者,入院后均由有执业资格的接诊医师、护士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医师在入院记录中记录。
二、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明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理和生理状况、营养状况、治疗依从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医患沟通情况及自理能力等,以此为依据,制定适宜有效的诊疗方案,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三、患者病情评估的范围是所有住院患者,尤其是新入院患者、手术患者、危重患者、住院时间≥30天的患者、15天内再次住院患者、再次手术患者。
四、应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对患者的评估。
五、执行患者病情评估人员的职责(一)在科主任(护士长)指导下,对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治疗,书写医嘱和病历。
(二)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及疾病诊疗流程,适时的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
(三)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患者隐私。
(四)评估结果应告知患者或其委托人,患者不能知晓或无法知晓的,必须告知患者委托的家属或其直系亲属,必要时取得其知情签字。
(五)积极参加患者病情评估专业教育、培训工作,掌握专门的病情评估知识和技能,定期参与考核,持续改进评估质量。
六、医师对患者病情评估(一)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评估主要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等手段进行。
(二)按照相关制度,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入院记录等病历书写。
新入院患者还应在入院24小时内填写《患者病情评估表》。
(三)手术(或介入诊疗)患者还应在术前依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进行术前评估。
(四)患者在入院后发生病重、病危等特殊情况的,主管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请示,科内应组织再次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