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超声
- 格式:pdf
- 大小:3.88 MB
- 文档页数:49
肝脓肿1.早期:局部肝大,肝内局部出现低回声区或等回声团。
2.液化不全:呈壁厚、边缘不光滑的无回声区,内见较多粗点状回声分布不均匀,后方回声增强3.典型: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内见细小点状回声,呈分层分布,后方回声增强。
4.恢复时:液性暗区一逐渐变小,壁不均匀增厚,模糊。
肝囊肿1.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边缘光滑,壁薄2.后壁和后方回声增强3.部分囊肿内有分隔光带(多房性囊肿)4.多囊肝常与肾、胰、脾等其他器官的多囊性病变同时存在肝血管瘤1.病变可为单个或多个。
较小者(30mm)多为致密高回声或呈筛网状结构,边界清晰锐利。
2.中等大小者亦多见高回声型筛网状结构。
巨大者往往边界不清,呈混合回声。
3.后方回声常可出现轻度回声增强效应。
4.CDFI显示病灶内及周边血流不丰富,偶见低速静脉频谱。
5.随访观察,短期内无明显增大。
肝硬化1.肝形态失常,肝缘角变钝和肝叶比例失调。
早期肝脏肿大,后期体积缩小,左叶代偿性增大,右叶缩小。
2.肝表面不平滑,呈锯齿状或波浪状3.肝内回声弥漫性增强、增粗。
肝内血管显示不清。
4.门静脉高压:脾大,脾、门静脉主干增宽,腹水,侧支循环形成。
CDFI显示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频谱低平,出现离肝血流。
5.低蛋白血症:腹水。
脂肪肝1、肝脏均匀性增大,饱满,肝边缘角增大、变钝。
2、肝脏前半段回声增强(明亮肝),后半段回声减低。
3、肝脏内管道图像显示不清。
淤血肝由于慢性右心衰引起,声像图表现:1、肝脏均匀增大,回声减低。
2、肝静脉系统、下腔静脉扩张,肝静脉各支管径达1.0cm以上,下腔静脉内径达2.5cm以上。
原发性肝癌肝癌特征征像:镶嵌征:即结中结(mosaic sign)癌细胞分裂繁殖,膨胀性生长,周围组织反应形成假包膜→癌细胞突破包膜→包膜再包绕→再突破包膜→形成结中结晕环(periphery halo):免疫反应带,水肿,周边呈低回声带。
转移性肝癌肝内多个结节性肿块,图像类型多种高回声型低回声型混合型形态:“靶环状”或“牛眼征”。
肝脏超声描述报告背景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常用于检查内脏器官,如肝脏。
肝脏超声检查能够提供有关肝脏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详细信息,对肝脏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检查目的本次肝脏超声检查的目的是评估患者肝脏的大小、形态、结构和血流情况,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肝脏健康状况。
检查结果根据本次肝脏超声检查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外形:患者的肝脏形态正常,呈楔形,具有光滑的轮廓。
2.大小:患者的肝脏大小正常,符合年龄和性别特征。
3.光密度:肝脏内部的回声均匀,无明显异常回声。
4.血流情况:肝脏血流情况正常,血管和门脉血流速度正常、无异常。
具体描述以下是对肝脏超声检查结果的具体描述:1.外形描述:患者的肝脏外形呈楔形,具有光滑的轮廓,左叶和右叶大小对称。
肝表面光滑,无明显凸起或凹陷。
2.大小描述:患者的肝脏大小正常,肝长约X cm,肝宽约X cm,肝上下径约X cm。
3.光密度描述:肝脏内部回声均匀,肝实质和血管结构清晰可见。
肝脏内无明显低回声区或高回声区,无结石、肿块等异常。
4.血流情况描述: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肝血流进行检测,肝动脉、门脉和肝静脉的血流速度正常,无明显异常。
结论根据本次肝脏超声检查的结果,患者的肝脏形态、大小、结构和血流情况均正常,未见明显异常。
需要结合临床情况综合评估患者的肝脏健康状况,以及进一步的医学检查和诊断。
注意事项1.本次肝脏超声检查结果仅供参考,最终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其他检查结果和医生的专业判断。
2.超声检查对肝脏脂肪、结石和一些小的肿块的检出率有限,如果怀疑患者存在这些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进一步的检查。
3.患者在接受超声检查前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做好准备,如禁食、排尿等。
以上是对患者肝脏超声检查的描述报告,希望能对患者的肝脏健康状况有所了解。
鉴于超声检查只能提供肝脏的形态和结构信息,建议患者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寻求医生的进一步指导和建议。
肝脏超声8个标准切面肝脏超声检查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观察肝脏的内部结构,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形态、大小、密度和血流情况,对肝脏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掌握肝脏的8个标准切面,以便全面地观察肝脏的各个部位,从而准确地判断肝脏的病变情况。
第一切面,右肋下切面。
右肋下切面是观察肝脏的最佳位置之一,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右叶和下叶,以及与肝脏相邻的结构,如右肾、右肾上腺和胰腺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脏的大小、形态和表面是否光滑。
第二切面,右膈肌切面。
右膈肌切面是观察肝脏的另一个重要位置,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上缘和下缘,以及与肝脏相邻的结构,如右肾上腺、右肾和膈肌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脏的上下缘是否清晰、肝内血管和胆管的分布情况。
第三切面,肝门切面。
肝门切面是观察肝脏的门脉和胆管的最佳位置之一,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门部位的血管和管道,以及与肝门相邻的结构,如胰头、十二指肠和胃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门部位的血管和管道是否通畅、有无扩张或狭窄的情况。
第四切面,脾门切面。
脾门切面是观察肝脏与脾脏相邻部位的重要位置,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左叶和下叶,以及与脾脏相邻的结构,如脾脏、胃和胰腺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脏左叶的大小、形态和表面是否光滑,以及肝脏与脾脏之间的距离和关系。
第五切面,胆囊切面。
胆囊切面是观察肝脏与胆囊相邻部位的重要位置,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右叶和下叶,以及与胆囊相邻的结构,如胆囊、胆总管和胰腺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脏右叶的大小、形态和表面是否光滑,以及肝脏与胆囊之间的距离和关系。
第六切面,腹主动脉切面。
腹主动脉切面是观察肝脏与腹主动脉相邻部位的重要位置,通过此切面可以清晰地显示肝脏的上缘和下缘,以及与腹主动脉相邻的结构,如腹主动脉、腹腔和胰腺等。
医生可以通过此切面初步判断肝脏的上下缘是否清晰、肝内血管和胆管的分布情况。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肝脏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的反射来观察肝脏的形态结构和内部病变情况,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掌握肝脏的标准切面,以便准确地观察肝脏的形态和结构,发现异常情况。
本文将对肝脏超声标准切面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选择。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常用的切面包括纵切面和横切面。
纵切面是指超声探头与肝脏长轴平行的切面,而横切面是指超声探头与肝脏长轴垂直的切面。
在实际操作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查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切面,以确保观察到肝脏的全貌和内部结构。
2.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解剖结构。
在肝脏超声检查中,医生需要熟悉肝脏的解剖结构,以便准确地定位和观察。
肝脏位于腹腔右上部,上方与膈脏相邻,下方与胃、十二指肠、结肠相邻。
肝脏主要由左右叶组成,左叶较小,右叶较大。
此外,肝脏还包括肝门、肝门静脉、胆囊、胆总管等重要结构,医生需要在超声检查中准确地观察这些结构,以发现异常情况。
3.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常见病变。
肝脏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肝脏的各种病变,如肝囊肿、肝囊肿、肝脓肿、肝癌等。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特别注意观察肝脏的回声情况、结构变化和血流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时发现和诊断各种病变。
4.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操作技巧。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医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医生需要调整超声探头的频率和增益,以获得清晰的超声图像。
其次,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体位和呼吸状态来选择合适的切面,并调整超声探头的位置和角度,以观察肝脏的不同部位。
最后,医生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对肝脏的超声图像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诊断。
5.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临床应用。
肝脏超声检查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和诊断各种肝脏疾病,指导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
肝脏超声知识点总结一、检查前准备1.患者需空腹,至少六小时内不进食,以减少肠道气体对超声图像的影响。
2.必要时可行深呼吸或吸气憋气时进行检查,以减少肺气对肝脏超声图像的遮挡。
3.最好能测试患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等指标,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
4.女性患者应避开月经期进行检查,以避免因子宫内膜增生而导致的肝脏超声检查的诊断影响。
5.患者需解释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以帮助患者放松心态,提高检查的成功率。
二、检查方法1.患者取仰卧位,肝脏超声检查通常从右肋缘开始,经肝脏右叶、中叶到左叶逐步进行。
2.检查时应用适当数量的凝胶在超声探头上,以提高超声波与皮肤之间的传导,增强图像的清晰度。
3.检查时可要求患者做深呼吸或憋气,并适时变换超声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不同方向和切面下的肝脏图像。
4.肝脏超声检查通常会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以了解肝脏内部的血流情况,有助于诊断肝脏血管病变。
5.检查结束后应对患者进行观察和注意事项的说明,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以避免因过度担忧而影响患者的病情。
三、正常解剖结构1.肝脏的形态:肝脏呈楔形,有左叶、右叶和尾叶,约占腹腔内的1/50,位于膈肌下方。
2.肝脏的大小:成人肝脏的横断面积约为1500-2000平方厘米,正常肝脏的长径约为15-17厘米,右叶宽径约为12.5-15厘米,左叶宽径约为6-8厘米。
3.肝脏的结构:肝脏由膈面、肝门面、腹面和膈膜面组成,肝组织由肝小叶组成,中央静脉为中心,周围环绕着生发区。
4.肝脏的受压面:在膈膜面和腹面上有淋巴管、动脉、门静脉等结构受压,故在超声图像上有所突出。
5.肝脏的血管结构:主要包括门静脉、肝动脉和门静脉系统的细支和肝内静脉系统。
四、常见疾病及其超声表现1.肝脏疾病的超声表现:肝脏肿瘤、包块、囊肿和肝炎等疾病的超声表现各有特点,如肝脏囊肿呈单个或多个,界限清晰,内部呈无回声或等回声,与肝组织相连。
2.肝内血管疾病的超声表现:包括门静脉高血压、肝脓肿、门静脉栓塞和肝内动脉瘤等,其超声表现各有特点,如门静脉高血压可见门-肾窦压力增高等。
小儿肝脏超声测值标准
小儿肝脏超声测值的正常范围如下:
1. 肝上界通常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
2. 肝下界在婴幼儿时期常超出锁骨中线右肋缘下2cm,4岁后逐渐缩至肋弓下。
3. 肝右叶的最大斜径大约为12\~14cm,横径大约为8\~10cm。
4. 肝左叶前后径的正常值为6\~8cm。
肝脏的大小可能影响肝功能的正常与否,并可能提示肝脾肿大的可能。
在做超声检查时,应保持空腹4小时以上,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此外,具体的肝脏超声测值可能因孩子的体型和生长发育状况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结合肝功能检查、临床症状(如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肝痛等)以及触诊压痛等进行综合判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具体准确的判断,请咨询专业医生或以医生的建议为准。
肝脏超声报告解读引言肝脏超声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肝脏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解读肝脏超声报告,解释其中的术语和指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报告内容。
肝脏结构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位于腹腔右上部。
超声检查可以评估肝脏的大小、形态和轮廓。
1.大小: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肝脏大小约为15-18厘米,女性约为12-15厘米。
超过这个范围可能表示肝脏肿大或肝脏病变。
2.形态:正常肝脏应具有光滑的边缘和均匀的回声分布。
不规则的形状可能提示肝脏病变。
3.轮廓:正常肝脏轮廓应清晰可辨,无明显突起。
肝脏内部结构肝脏超声还可以评估肝脏内部的结构。
1.肝实质:正常肝实质回声均匀一致,不均匀的回声可能表示脂肪浸润或其他肝脏病变。
2.血管系统:超声可以观察到肝脏的门脉、肝静脉和肝动脉。
变异的血管结构可能与肝脏病变相关。
3.胆囊:肝脏超声检查还包括对胆囊的评估。
正常的胆囊应具有均匀一致的回声,无结石或其他异常。
肝脏病变评估肝脏超声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1.脂肪浸润:肝脏脂肪浸润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变。
超声可以观察到肝脏回声增强和肝脏内部结构的不均匀性。
2.肿块:超声可以帮助检测和评估肝脏肿块。
肝脏肿块的回声特点可以提供有关其性质的信息。
需要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相结合进行进一步评估。
3.胆管梗阻:超声可以观察到胆管的扩张和壁厚增加,这可能是胆管梗阻的指标。
结论肝脏超声是一种非侵入性、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对肝脏病变的评估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观察肝脏结构和功能是否正常,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一些肝脏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肝脏超声检查结果需要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相结合综合判断。
注意:本文仅供参考,具体的肝脏超声报告解读应由专业医生进行,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建议。
参考资料: 1. Kumar V, Abbas AK, Aster JC. Robbins Basic Pathology. 10th edition. Elsevier, 2020. 2. Rumack CM, Levine D. Diagnostic Ultrasound. 5th edition. Elsevier, 2018.。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肝脏超声检查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通过超声波在肝脏内部的反射来获取影像,以帮助医生了解肝脏的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医生通常会采用一些标准切面来观察肝脏的不同部位,以获取全面的信息。
本文将介绍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临床医生和相关专业人士有所帮助。
1. 肝脏解剖结构。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器官,位于腹腔右上部,主要由左右肝叶组成。
肝脏的上表面呈圆顶状,下表面呈凹陷状,有肝门、肝窦、肝管等结构。
在超声检查中,了解肝脏的解剖结构对于准确判断异常情况至关重要。
2.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
(1)肝脏右叶矢状面,将探头沿右肋缘插入,可以清晰显示肝脏右叶的形态和结构,包括肝右叶的上下缘、前后缘以及肝内血管的走向等。
(2)肝脏左叶矢状面,同样沿左肋缘插入探头,可以观察到肝脏左叶的形态和结构,包括左叶的上下缘、前后缘以及肝内血管的走向等。
(3)肝脏矢状面,在腹部正中线处插入探头,可以同时显示肝脏左右叶的形态和结构,以及肝门、下腔静脉等重要血管的情况。
(4)肝脏冠状面,将探头沿胸骨下缘插入,可以清晰显示肝脏的上下缘、前后缘以及肝内血管的走向,有助于观察肝脏的整体形态。
3. 肝脏超声检查的意义。
肝脏超声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的大小、形态、密度、血流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肿块、结石、囊肿等病变。
通过观察肝脏的超声图像,医生可以及时发现肝脏的异常情况,并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4. 注意事项。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需要注意患者的体位、呼吸状态以及探头的插入角度和深度。
同时,还需要注意观察肝脏的超声图像,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以便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总结,肝脏超声标准切面是肝脏超声检查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观察肝脏的不同标准切面,可以全面了解肝脏的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
医生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需要熟练掌握肝脏的解剖结构和超声标准切面的技术要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肝脏超声正常判定标准
肝脏超声检查正常值,一般是指肝脏超声检查时肝脏大小的正常范围,范围应为10~35cm。
以下是具体正常值的范围:
1.肝右叶的最大斜径:正常值不超过12~14cm。
2.肝右叶前后径:正常测量8~10cm。
3.肝右叶横径:自肝最右外侧缘至下腔静脉右侧壁间的距离,正常测值不超过10cm。
4.左半肝的厚度和长度:厚不超过5~6cm,长度不超过5~9cm。
5.肝右叶锁骨中线肋缘下厚度和长度:正常人肝脏在平稳呼吸时,超声在肋缘下常探测不到;当深呼吸时长度可达肋缘下0.5~1.5cm;对肺活量大者,肝上下移动度亦大,深呼吸时,长度明显增加,与平稳呼吸的比较甚至可有5~6cm之差。
6.肝门部及腹腔内无肿大淋巴结;无腹水。
7.肝右叶前后径:在肋间切面声像图上测量得到的肝脏前后缘间的垂直距离,正常测量8~10cm。
8.肝右叶横径:自肝最右外侧缘至下腔静脉右侧壁间的距离,正常测值不超过10cm。
9.左半肝厚度和长度:以通过腹主动脉的矢状纵切声像图作为测量左半肝厚度和长度的标准切面,尽可能显示膈肌,正常测值为左半肝厚度(包括尾状叶)不超过6cm,长度不超过9cm。
此外,肝脏超声检查时,还要注意检查肝脏的回声情况,一般肝脏正常回声表现为均匀的中等回声,如果存在回声不均匀的情况,可能是肝脏出现病变,如脂肪肝、肝血管瘤等,还可以观察局部是否存在占位性病变,如肝癌、肝癌等。
肝脏超声标准切面手法肝脏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正确的超声检查手法和标准切面对于获取清晰的肝脏影像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肝脏超声标准切面的手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超声检查技术。
一、仰卧位标准切面。
1. 肝脏的仰卧位标准切面包括肝右叶纵切面和肝左叶纵切面。
2. 肝右叶纵切面,将探头置于右肋缘中线处,向腋中线方向滑行,即可见右肝叶图像。
在此过程中,应注意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肝脏图像。
3. 肝左叶纵切面,将探头置于左肋缘中线处,向腋中线方向滑行,即可见左肝叶图像。
同样,需要注意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肝脏图像。
二、侧卧位标准切面。
1. 肝脏的侧卧位标准切面包括肝右叶横切面和肝左叶横切面。
2. 肝右叶横切面,将探头置于右胁下水平线处,向腋中线方向滑行,即可见右肝叶图像。
在此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肝脏图像。
3. 肝左叶横切面,将探头置于左胁下水平线处,向腋中线方向滑行,即可见左肝叶图像。
同样,需要注意调整探头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清晰的肝脏图像。
三、注意事项。
1. 在进行肝脏超声检查时,应该让患者保持深吸气和屏气状态,以便于观察肝脏的位置和形态变化。
2. 在调整探头位置和角度时,应该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不适。
3. 在观察肝脏图像时,应该全面观察,注意观察肝脏的大小、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等特征,以帮助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对肝脏超声标准切面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正确的超声检查手法和标准切面对于获取清晰的肝脏影像至关重要,希望大家在临床实践中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好的帮助。
肝脏超声检查报告肝脏超声检查报告是医生根据对患者肝脏进行超声波检查后得出的结论。
它包含了对肝脏形态、大小、结构和血流的评估,以及任何异常的发现。
以下是一份肝脏超声检查报告的样本内容:1. 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肝脏超声检查的具体日期和医生报道结果的日期。
2. 患者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和身份证号码等基本信息。
3. 检查项目和目的:明确指出进行肝脏超声检查的目的,例如评估肝脏异常、肿块或观察治疗效果等。
4. 报告结论:直接回答检查目的,例如“肝脏形态大小正常,无异常发现”或“肝脏呈现均匀低回声,可能存在脂肪变性”。
5. 肝脏大小和形态:对肝脏的大小和外形进行描述,例如“肝脏大小正常,边缘光滑”或“肝脏增大,边缘不规则”。
6. 肝脏结构和内部回声:描述肝脏内部结构和回声特征,例如“肝脏内部回声均匀”、“存在低回声结节”或“肝脏回声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肝脂肪变性”。
7. 血流情况:评估肝脏的血流情况,包括门静脉和肝动脉的血流速度和流向,或者观察是否存在血管瘤等。
8. 液体积聚和病变:检查是否存在肝囊肿、脓肿、肿瘤或其他异常液体积聚和病变。
9. 其他结论和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包括对异常发现的解释、可能的诊断和后续检查或治疗建议等。
在扩展和深入分析阶段,我们将进一步讨论肝脏超声检查报告的内容,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实例和背景信息。
肝脏超声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可以提供关于肝脏形态、大小、结构和血流的详细信息。
医生通过超声波的回声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并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变化或病变。
在肝脏大小和形态方面,正常的肝脏应该呈现均匀的形态,大小适中,边缘光滑。
如果肝脏增大或呈现边缘不规则,可能是由于肝脏炎症、硬化或肿瘤等原因引起。
对于肝脏结构和内部回声的评估,医生会观察肝脏内部的回声特征。
正常情况下,肝脏内部的回声应该均匀,没有明显的异常回声。
而如果肝脏呈现低回声结节,可能是肝脏囊肿或肿瘤的表现。
另外,肝脂肪变性也会导致肝脏回声异常,通常表现为弥漫性低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