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
- 格式:ppt
- 大小:29.57 MB
- 文档页数:117
第三节跟骨骨折跟骨骨折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约占全身骨折的1.5%左右,以从事高空作业的青壮年为多。
跟骨骨折后主要波及跟距关节,由此引起创伤性距下关节炎。
跟骨是足的主要承重骨,约承担身体重量的50%。
跟骨呈不规则之长方形,为人体最大的跗骨。
前方为跟骰关节面,上方为跟距关节面,后方系跟腱附着的跟骨结节,其内侧面呈中凹状,与一宽厚的突起相连,即载距突,系跖筋膜和足底小肌肉的起点。
跟骨结节上缘连线和跟距关节面之夹角,称为结节关节角(Bolher角),正常为30-45°,平均40°。
图14-3跟骨骨折时,Bolher角减小,甚至成为负角,此不仅易引起跟距关节炎,且使跟腱松弛而影响小腿的肌力及步态。
跟骨不仅因为是小腿三头肌的延长力臂,满足人体向前推进的需要,而且为构成足弓的重要部分,使足部更富有弹性,以缓解震荡,因此,跟骨骨折时,应充分恢复其本身的正常位置和距下关节的关系,以免影响上述功能。
一、病因病理1、垂直压力:约有80%的病例为高处跌下或滑下所致,骨折以压缩为主,因作用力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其压缩程度呈不一致性改变。
2、直接撞击:外力直接撞击致跟骨结节处骨折。
3、肌肉牵拉:腓肠肌突然收缩可使跟腱将跟骨结节撕脱,如足内翻应力迅猛,则引起跟骨前结节骨折;而外翻应力,则造成载距突骨折或跟骨结节的纵向骨折。
根据骨折线是否通过关节面进行以下分型:(一)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1、跟骨结节纵形骨折:由高处坠落,跟骨在外翻位,结节部触地时引起,骨折片一般移位不大。
如跟骨结节骨垢未闭合前损伤,骨折片可明显移位。
2、跟骨结节横形骨折:因形似鸟嘴,又名鸟嘴型骨折,为撕脱骨折的一种。
3、载距突骨折:由于足处于内翻位时,载距突受距骨内侧下方的冲击而引起,较少见,一般无移位。
4、跟骨前端骨折:极少见,由前足强力扭转所致,骨折线可通过跟骰关节,很少移位。
5、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为跟骨体骨折,骨折线为斜形,从正面看骨折线是由内后斜向外前方,但不通过跟距外侧的关节面,跟骨体向两侧增宽,从侧面看,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向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成摇椅状,并直接影响跟腱的作用。
跟骨骨折跟骨骨折是足部最常见的损伤,多发生于成年人。
【诊断】1.有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垂直压缩或足内外翻暴力或直接外力致伤史。
2.好发于青壮年。
3.足跟肿胀,疼痛剧烈,压痛和冲击痛敏锐,骨折严重者可呈现足底扁平,增宽或外翻畸形。
4.X线片检查可明确诊断及分类。
5.高处坠落足跟着地,跟骨严重骨折者,注意有无脊柱压缩骨折。
【症候分类】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结节部纵型骨折或呈“鸭嘴样”骨折,骨折片可向后上方移位,甚至有翻转移位,但不波及跟距关节面。
2.波及关节面的骨折:跟骨体部完全塌陷或粉碎性骨折,碎骨片挤压关节面,关节角减小、消失或成为负角,跟骨横径变宽。
【治疗方法】1.整复方法1.1不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麻醉下通过拔伸牵引、侧向扣挤或跟骨夹复位以减少跟骨体向两侧的增宽和结节关节角的变小。
1.2波及跟距关节面的骨折:手法复位同时还可用一根斯氏针在跟骨结节后缘打入,用撬拨复位法,改善跟距关节面。
1.3对有关节面塌陷的跟骨骨折:试行闭合复位,如手法复位失败,则行手术治疗。
2.固定方法石膏固定,固定4-6周,若粉碎性骨折可延长固定至7-8周。
3.药物治疗3.1早期治疗治法:补气活血,消肿止痛例方:桃红四物汤+跌打散瘀胶囊3.2中期治疗治法:接骨续筋,舒筋活络例方:新伤续断汤+化瘀接骨片3.3后期治疗治法: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例方:六味地黄汤+天龙正骨胶囊4.练功疗法麻醉消退后,鼓励病人活动足趾和一定背伸位的踝关节活动。
双踝骨折从第2周起,可加大踝关节的自主活动范围,并辅以被动活动(只做背伸或跖屈活动,不能旋转及翻转)。
2周后病人可扶拐下地,逐渐负重步行。
4周后解除外固定,在平地上练习步行,扶床头做起蹲活动。
并用海桐皮汤熏洗。
5.其他疗法5.1功能疗法:适用于年龄大的伤者。
伤后即卧床休息抬高伤肢,24小时后主动活动踝关节,3-5天后开始用弹力绷带包扎,1周后扶拐行走,3周后部分负重,6周后完全负重,伤后4个月以后逐渐恢复轻工作。
跟骨骨折护理问题及措施跟骨骨折,听起来就像是被谁踩了一脚,疼得你直想蹦起来。
跟骨,这个小小的地方,承受着我们整个人的重量,一旦摔了一跤,真的是“痛不欲生”啊!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跟骨骨折的护理问题和一些小妙招,让我们在这段“足不出户”的日子里,轻松应对吧!1. 跟骨骨折的常见护理问题1.1 疼痛管理首先,咱们得说说疼痛这个“老朋友”。
跟骨骨折后,疼痛简直是如影随形,想摆脱它可不容易。
不过,疼痛是身体告诉你有问题的一种方式,所以咱们要学会和它“共处”。
可以按医生的建议,吃些止痛药,别让它一直盯着你。
同时,冰敷也是个好办法,冷敷能帮助缓解肿胀和疼痛。
记得,冰袋可别直接放在皮肤上,先用毛巾包一下,以免“冰伤”了自己。
1.2 恢复期的心理调适除了身体上的疼痛,心理上的负担也不能小觑。
不得不说,跟骨骨折后,生活的节奏被打乱了,往往让人觉得闷闷不乐,仿佛被“困”在了一个小黑屋里。
这个时候,心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别太自责,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想想吧,恢复的过程就像一场马拉松,慢慢来,别急于求成,今天能多走几步,明天就会更好。
2. 护理措施2.1 适当的休息与抬高骨折后,最重要的就是休息,这可是老天爷给你放假的理由!可以趁这个机会,享受一下懒惰的生活。
尽量把受伤的脚抬高,找个舒服的沙发,准备好你最爱的零食,享受一下“富贵闲人”的日子。
不过,别整天躺着,适当的活动是必须的,走动一下,促进血液循环,能加快恢复。
2.2 康复训练等疼痛稍微缓解后,适当的康复训练就可以开始了。
可别以为康复训练就得像运动员一样拼命训练,轻松的拉伸、简单的踮脚都是不错的选择。
慢慢来,给自己点信心,毕竟“急于求成,往往事倍功半”。
还有,记得咨询医生或者物理治疗师,他们可是专业的“救火队员”,会给你量身定制适合你的训练计划。
3. 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项3.1 穿戴与行走在跟骨骨折恢复的日子里,穿什么鞋子可得特别注意。
高跟鞋、拖鞋都得暂时“下岗”,舒适的平底鞋才是王道。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多见者,易发生于中年男性。
由于跟骨骨折可严重地破坏跟距关节,引起粘连和僵硬,以及骨刺形成和跟骨畸形愈合等,可遗留患足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故在治疗时除了明确骨折类型外,更须着重功能治疗,即早期活动患足和逐渐承重步行,以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而不宜过分强调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固定。
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甚少见。
病因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60%。
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
(1)跟骨结节纵行骨折多为高处跌下时,足跟外翻位结节底部着地,结节的内侧隆起部受剪切外力所致。
很少移位,一般不需处理。
(2)跟骨结节水平(鸟嘴形)骨折为跟腱撕脱骨折的一种。
如撕脱骨块小,不致影响跟腱功能。
如骨折片超过结节的1/3,且有旋转及严重倾斜,或向上牵拉严重者,可手术复位,螺丝钉固定。
(3)跟骨载距突骨折为足内翻位时,载距突受到距骨内下方冲击而引起,极少见。
一般移位不多,如有移位可用拇指将其推归原位,用短腿石膏固定4-6周。
(4)跟骨前端骨折较少见。
损伤机制为前足强烈内收加上跖屈。
应拍X线斜位片,以排除跟骨前上突撕裂骨折,短腿石膏固定4-6周即可。
(5)接近跟距关节的骨折为跟骨体的骨折,损伤机制亦为高处跌下跟骨着地,或足跟受到从下面向上的反冲击力量而引起。
骨折线为斜行。
X线片正面看,骨折线由内后斜向前外,但不通过跟距关节面。
因跟骨为骨松质,因此轴线位观,跟骨体两侧增宽;侧位像,跟骨体后一半连同跟骨结节向后上移位,使跟骨腹部向足心凸出成摇椅状。
临床表现依典型的外伤史、足跟疼痛及压痛、足跟淤血宽而扁的畸形以及跟骨向外倾斜呈外翻、外踝下方正常凹陷消失等,不难作出骨折判断。
X线片主要是标准侧位及轴位片,摄轴位片时X线球管应与足纵轴线呈40°角投照,侧位片上从跟骨的前关节突到后关节面画一线再自后关节面到跟骨结节画一线,两线交角称跟骨结节角正常为20°-40°。
跟骨骨折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引言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其并发症可能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困扰。
本文将介绍跟骨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并处理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的并发症跟骨骨折可能导致以下并发症:1. 不贴合愈合不贴合愈合是指骨折两端未能完全对齐并愈合的状况。
这可能导致疼痛、关节僵硬和行走困难等问题。
2. 足弓塌陷足弓塌陷是指足部的足弓结构发生变形。
这种并发症可能导致足部功能受限,步行困难以及其他骨骼相关问题。
3. 滑脱滑脱是指骨折两端在愈合过程中发生错位或脱离的情况。
这会导致骨折不稳定以及其他移位相关的并发症。
4. 感染骨折部位可能出现感染的风险。
感染可能导致疼痛、发热以及伤口愈合延迟等问题。
5. 血管和神经损伤跟骨骨折可能引起血管和神经的损伤。
这可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以及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跟骨骨折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跟骨骨折的并发症,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 正确的急救处理跟骨骨折发生后,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非常重要。
保持休息、用冰敷降低肿胀、固定受伤部位等措施有助于减轻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 及时就医及时就医是很重要的一步。
专业医生能够评估骨折情况,并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早期的诊断和治疗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3. 严格遵循治疗方案骨折治疗通常包括固定、理疗和康复训练等步骤。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避免任何可能导致并发症的行为。
4. 饮食调理良好的饮食对于骨折的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应均衡摄取富含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的食物,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5. 合理活动在康复期间,合理的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训练和运动,并避免过度活动或不适当的运动,以免加重受伤部位的负担。
6.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可用于监测康复进展和可能的并发症。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可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结论了解跟骨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