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检验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81.00 KB
- 文档页数:4
1.概述本标准规定了公司生产制程中质量控制的检验标准,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制程检验方式2.1.首件检验,指新产品投产或停产8小时后,再重新生产时每个工位工人生产的前3-5个件的检验。
首检不合格,无相关人员同意,不能投入量产。
2.2.过程巡检,指在生产过程中,巡检人员每隔60分钟一次的生产巡视检验,一般抽查2-8个件。
过程巡检不合格的,责成操作工人立即改正,并且不合格品返回上一道工序。
3.制程检验标准3.1.P CB贴板的检查根据工艺人员提供的贴板图或样片,阻焊纸正确贴到指定的区域内。
不符合要求的须返工。
3.2.插件的检查根据工艺人员提供的PCB装配图或样板,检查插件员工是否把元器件插入PCB板正确的元件位置,是否有插错、漏插元件,元件是否插放整齐,且所有元件必须插到底部。
IC、电容、二极管、三极管插件的检验时,要检查元件的方向正确与否。
不符合要求的须返工3.3.浸焊的检查浸焊时,所有元件必须压到底部方可上助焊剂,浸焊时间不得超过5秒钟,PCB离炉2秒后方可放到洗板水中冷却。
3.4.切脚的检查PCB板元件脚贴着PCB板切割整齐,不符合要求的须返工。
3.5.补焊的检查根据工艺人员提供的PCB装配图或样板,检查元件是否焊到PCB正确元件位置,是否有虚焊、连焊、漏焊、错焊。
洗板后第二次补焊,PCB上不能残留松香污迹,不符合要求的须返工。
3.6.洗板的检查超声波洗涤,根据清洗机的容量,洗板水的液面刚好能浸没PCB板,每次清洗时间为3-5分钟。
3.7.烘干的检查烘箱温度约为60℃(不超过70℃),烘干时间为15-30分钟。
3.8.装配的检查根据工艺人员提供的《作业指导书》,检查操作人员是否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标准操作。
3.9.功能的检验(初调/复调)所有功能检查工位调试后流出的坏机,经相应修理工位修理后,须从功能检查的第一个工位开始重测,相应修理工位须做好坏机修理记录。
3.9.1.电阻(Ω)的检验接入规定的标准电阻,根据相应被测表型号的调试检验卡,输入规定的电阻值,被测表相应电阻值的读数,在误差范围内。
hj431熔炼焊剂制程检验标准
HJ431熔炼焊剂制程检验标准是针对焊接行业中使用的HJ431型号的熔炼焊剂制定的一套检验标准。
该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外观检查:对焊剂的颜色、形状、粒度等进行检验,确保其符合规定的要求。
2. 化学成分分析:对焊剂中各种元素的含量进行分析,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
3. 物理性能测试:包括熔点、粘度、密度、粒度分布等指标的测试,以评估焊剂的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4. 机械性能测试:包括强度、硬度、韧性等指标的测试,以评估焊剂的力学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5. 工艺试验:通过模拟实际焊接过程,对焊剂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焊缝质量、焊接速度等方面。
HJ431熔炼焊剂制程检验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焊接行业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该标准的执行也能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升级,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有限公司制程检验标准一、目的:为规范生产基地深/再加工过程检验标准化特制定本制度。
二、职责:生产基地负责编写、修改、完善本制度,并实施执行日常生产送检。
资源配置部总监负责监查制度执行情况,并提出完善提议。
生产基地检验人员负责依据制度检验,确保无漏检、无错检、无误检,并有相关记录。
三、范围:适用于生产基地屠宰、深/再加工生产、仓库出货前全过程检验。
四、内容:一)制程检验控制点:1.养殖场羊源:在待宰期间12H静养观察和个体检查2.牧企联盟收购羊源:羊源检疫检查和相关证明出具的齐全性2.1疫况检查:2.1.1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强制免疫,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2.1.2养殖档案相关记录和畜禽标识符合规定。
2.1.3临床检查健康。
2.1.4本规程规定需进行实验室疫病检测的,检测结果合格。
2.2查验相关资料及畜禽标识(此项工作由羊产品资源人员负责,由其出具相关表单,随批次羊只一并到生产基地则可)2.2.1对于饲养场应查验养殖档案,了解饲养场生产、免疫、监测、诊疗、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情况,确认饲养场近期疫病发生情况,确认受检动物已进行规定疫病的强制免疫接种,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2.2.2对于省内调运种用、乳用反刍动物的饲养场,还应查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确认证件有效;查验养殖档案,确认饲养场近6个月内未发生相关动物疫情。
2.2.3对于散养户应查验防疫档案,确认受检动物已进行规定疫病的强制免疫接种,并在有效保护期内。
二)检疫对象:羊只是否有口蹄疫、布鲁氏菌病、小反刍兽疫、绵羊痘和山羊痘、炭疽、传染性胸膜肺炎。
三)羊源批次检查:3.1群体检查:从静态、动态和食态等方面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群体的精神状况、外貌、呼吸状态,运动状态、饮水饮食、反刍状态、排泄物状态等。
3.2个体检查。
通过视诊、触诊、听诊等方法进行检查。
主要检查动物个体的精神状况、体温、呼吸、皮肤、被毛、可视黏膜、胸廓、腹部及体表淋巴结,排泄动作及排泄物等情况。
制定:罗光保审核:批准:
1.0目的
为确保生产过程能在有效的管制状态下执行,确保产品品质稳定符合客户要求,有效预防和控制不良品的发生,特制订本标准。
2.0定义:
自检:操作员在生产操作过程中,对自已操作的加工好的配件或半成品按照《作业指导书》与IPQC的要求进行检查,合格品后转入下工序,不合格品挑拣出来或者自已返工。
主检:是指操作员对上工序流入本工序加工的半成品按照《作业指导书》与IPQC的要求进行检查,合格品继续加工,不合格品退回给上工序返工。
3.0 职责
3.1 物料上线时的确认。
3.2 负责首件确认及制程中的巡回检验。
3.3 品质、安全异常时开出异常反馈单,并跟进措施的执行情况。
4.0 内容
4.1 产前准备
4.1.1 检查检验所需仪器、设备,治、工、夹具的运行情况是否符合检验要求,作好仪器、设备的点检、标识与保养工作,并将结果记录于《仪器日常保养记录表》中。
4.1.2 收集、整理、查核所交报表内容记录的准确性、报表签核完整无遗漏。
4.1.3 提前准备检验所需的《检验规范》、工程样品、ECN、BOM、包装资料、特别出货(样品)说明等检验所必须之工程资料;根据生产历史记录,提前查阅相关异常、客诉、自己的工作日志以能及时掌握检验要点、重点项目及检验技巧。
4.1.4 制造部在生产前, 领取物料后, IPQC员根据工程样品、BOM等工程资料,提前核对生产线所领用物料的规格、型号是否符合产品工程要求;若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给生产线现场管理人员予以改善,同时向上级反馈;并跟踪其改善结果;同时注意特采、限收物料的生产品质情况。
4.2 首件检查
4.2.1 生产人员应在更换机种时、更换材料时或停机后恢复使用时实施首件检查(含:每批首件、更换材料、模具修改、机台调整、工程变更等之首件)。
4.2.2 生产线应在转位或换产品的前1小时制作好首件,填写制程首件检验报表连同首件经生产组长确认审核后一起交由品管IPQC进行检验确认。
4.2.3 IPQC进行首件确认时应依相关资料(如BOM清单、生产任务单、工艺变更单、其他联络单、图纸、样品等)进行核对,并根据相关检验/测试标准对样品进行外观与性能等检验。
制定:罗光保审核:批准:
4.2.4 首件由IPQC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首件若判定不合格,经品质经理及以上人员确认后需退回生产单位,由其重新进行首件制作并重新送检,并追溯生产开始至首件检验完这一时段的产品。
4.2.5 对于新产品,其生产前三批之首件若经IPQC检验发现不合格时,必须呈交生产总监及以上审核确认,判定检验结果并裁定处理方法。
4.3 生产单位操作员要做好“自检、主检”相结合的自主检查;
4.3.1 生产单位在生产过程中﹐应依据相关作业指导书或检验规范逐一进行自主检查,并于重要工位留下记录备查(如全检全测之工序)。
4.3.2 在自主检查或各全检工序中若发现不合格品时需依《不合格品控制管理程序》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4.3.3 为加强品质管控,作业人员除本身需对产品进行“自检”外,还需对上工序流下之产品进行“主检”动作。
4.4 巡回检查
4.4.1 生产线正常生产时,IPQC员进行制程中巡检,在巡检过程中,IPQC员必须核对生产作业人员是否按《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作业;生产工艺是否符合产品工艺要求;生产物料是否符合工程资料要求.确认准确无误后,IPQC员根据生产流程之顺序, 不定时对生产线每一道工序进行巡回检验,对关键工序、重要工序、品质容易出现问题的工序,将进行岗位定点抽检检验,以监控产品品质,防止大批量的不合格品的发生。
并每两小时必须随机抽测生产线的5--10PCS产品进行检验测试, 同时将测试结果记录于《巡检记录表》中。
4.4.2 巡回检查中的控制点依相关工序确定,所有控制点的检查项目及其检查结果必须记录于相关制程巡检记录表内,呈品质组长签核。
生产过程中因人员、场所变更时,需确保操作人员能了解作业要求,同时对现场一些孤立的作业场所、孤立的作业人员,IPQC需作重点监控.
4.4.3 生产过程中由于零件缺损或其他原因造成材料短缺而需补尾数时,须在生产拉不生产其他产品的情况下进行补尾数作业,且其材料上线前须经实施全检,并通知IPQC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生产,IPQC需对尾数的生产进行全程跟进,并在验证尾数合格后签名确认。
4.4.4巡回检查中如发现不合格品时需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如发生品质异常时则需开立《异常跟踪表》,要求相关部门解决。
4.4.5 对于检验中发现不合格且经品管判定需重工处理时,由生产单位进行返工,IPQC全程跟进返工状况并对返工品进行复检。
4.4.6巡回检查中IPQC需对生产单位作业指导书及相关测试标准之悬挂状况进行管控,并需对操作人员之作业动作进行监督,对于违规作业者须及时提出纠正并视具体情况作其他相应处理。
4.5 异常处理
4.5.1 当在巡检过程中,若出现重大品质异常,不良率超过20%,导致大批量不良品或无法生产时,IPQC员必须及时知会生产线现场管理人员和PE/QE或项目工程师予以现场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停拉申请, 并知会相关部门
制定:罗光保审核:批准:
责任人员解决;待问题改善后,通知生产线复产,并跟踪改善效果。
4.6.2 其它异常参照《不合格处理程序》执行。
4.7 退料检查
4.7.1 良品退料:经过外观及性能检验合格,标识准确无误的良品物料,将贴上“良品退料”的合格标贴后,IPQC 员在生产线开具的《退料单》上确认签字后,予以良品退料。
4.7.2 不良品退料: 经过外观及性能检验不合格,标识准确无误的不良品物料,将贴上“不良品退料”的不合格标贴标识清楚,不同供应商的不良品退料要用不同的外卡通包装,且须分析其不良原因与《不良品退料单》上原因相符, 并判定准确无误后,IPQC员在生产线开具的《退料单》上签字(有特殊原因的须在不良原因中作特别注明)后,予以不良品退料。
4.8 数据分析及总结
4.8.1 IPQC员每天及时负责收集、整理、查核生产线《巡检记录表》品质记录报表, 经生产线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后、送交品质主管审核后,进行数据分析,以便考察目标合格率完成状况,然后予以存档。
4.8.2 及时将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品质状况记录于工作笔记中,并将信息传达于该产品检验之相关人员知悉。
4.8.3 关闭、清点、整理检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治、工、夹具,摆放在适当区域,做好6S的维护工作。
5.0 记录表单
5.1 《首检记录表》
5.2 《巡检记录表》
5.4 《品质异常处理单》
6.0对首件进行如下各个项目检查。
制定:罗光保审核: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