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
- 格式:doc
- 大小:56.01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方法:一词领全诗型
一词领全诗型是一种鉴赏诗歌的答题方法,它要求考生从整首诗中选择一个关键词或关键短语来展开思考,通过深入分析这个词或短语在诗歌中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理解和解读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
以下是一些步骤可以帮助你运用这种答题方法:
1. 细读整首诗,在多次阅读中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 在阅读过程中,寻找一个在整首诗中起到关键作用、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或短语。
可以是出现频率较高的重复词、与情感表达相关的名词或动词、诗歌中的象征性的修辞手法等。
3. 确定关键词或短语后,逐步展开分析和解读。
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 这个词或短语在诗歌中的具体意义是什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或隐喻?
- 这个词或短语在整首诗中出现的位置和频率如何?是否有突出的表现或转折?
- 这个词或短语和诗歌的情感、主题有何关联?有何作用?
4. 在分析的过程中,尝试将关键词或短语与其他重要的修辞手法、意象和句法结构联系起来,进一步探索诗歌的内涵和艺术效果。
5. 在总结时,要将分析的结果与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连接起来,给出自己对诗歌的解读和鉴赏。
需要注意的是,一词领全诗型是一种鉴赏诗歌的方法,而不是唯一的答题方式。
在实际答题时,考生可以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和自己的理解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回答问题。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题答题技巧——阿璃整理一、答题基本方略1.把握标题,参照内容,明确类别、中心;2.捕捉意象,形成画面,初步理解形象特点;3.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准确定位考查对象:内容、方法、语言;局部、整体; 二、基本考查内容及对应答题点一表现手法抒情言志描写的手段、技巧、艺术手法、怎样表达感情活怎样描写的1.抒情言志的方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2.描写写景方法——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二内容方面: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三语言方面: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四综合设问: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一怀古诗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2.内容特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二咏物诗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三写景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四战争诗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2.基本主题: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五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六送别诗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四、诗词鉴赏题型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形象类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2、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分析思路:1、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常用方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3、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写景技巧1、各种修辞手法;2、正面描写: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写静、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勾勒、工笔细描、列锦意象排列、色彩渲染季节色彩、冷暖色调、观察角度高低、远近、俯仰、感觉角度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3、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景情关系1、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2、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3、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三答题步骤1、总说形象:概说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具体分析: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3、形象意义: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四答题示例1、人物形象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问: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形象;答案步骤一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二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三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2、事物形象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案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3、景物形象例题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步骤一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步骤二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步骤三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二、意境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2、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诗中描绘了哪些景象景象创设出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二分析思路注意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征,渲染了何种气氛或传达了何种情感;常用术语雄浑壮丽雄奇险峻辽阔苍茫清幽明净闲适恬淡恬静优美萧瑟凄凉孤寂冷清肃杀荒寒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虚幻飘渺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淡雅闲适和谐静谧开阔苍凉深远绵邈高远辽阔沉郁孤愁等三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自己语言描写,切忌照搬,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意境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四答题示例例题12012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破讷沙头雁正飞,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鹈泉:泉水名;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参考答案步骤一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步骤二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步骤三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例题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步骤一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二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三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题3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步骤一全诗选取了商山旅店早起赶路时的所见之景:铎、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枳花,描绘了一幅旅途之人早行图;步骤二用昨晚温暖的梦境“凫雁满回塘”来反衬旅途的清冷,营造了一种孤寂冷清的意境;步骤三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的思念;三、意象类1、考查意象的内涵;2、考查意象的作用;3、考查意象的特点;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写了什么样的意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说一说这首诗中意象的特点;3、诗人通过诗中某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情感4、诗中某意象有什么作用5、分析某意象的内涵;二分析思路分析诗歌意象要根据诗歌描绘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意象作用1、营造气氛;2、设置背景或环境;3、塑造意境;4、奠定情感基调;5、借景抒情;6、衬托人物性格、品质;以景衬境、以景衬情;7、诗歌线索;常见意象1、送别类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长亭、驿路、南浦、寒蝉、行舟、酒;2、愁苦类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梧桐、芭蕉、芳草、流水、杜鹃、猿啼、风霜、飞雪、苦雨、酒;3、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月亮、鸿雁、莼羹鲈脍、双鲤、羌笛、蟋蟀、捣衣、行舟;4、抒怀类或托物显示高洁的品质,或抒发感慨:梅花、菊花、松柏、幽兰、蝉、翠竹、黍离、冰雪、草木、乌鸦;5、爱情类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连理枝、比翼鸟;6、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请缨、柳营、羌笛;7、闲适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三径、渔樵、山林;三答题步骤1、找出诗中描绘的意象;2、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或内涵;3、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四答题示例例题12012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子规注元曹伯启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化;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答案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意象分析示例:①子规;子规啼声凄切,年复一年催人归去,令“贪夫”“远客”无不惆怅、“断肠”,足见思乡心切、归家不易;②贪夫、远客;意指客居他乡之人;无论“倦听”还是“初闻”,都在“催归”声里“空低首”、“已断肠”,表达出了思乡难归之情;③锦水春残;春已残,花飘零,黯然失色的锦水春景,烘托出思乡难归的惆怅;④楚天月光;异乡梦醒,月光如霜,烘托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思乡难归之情;例题22012年高考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答案“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例题32012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四、技巧类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达技巧;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4、这首诗某某诗句在写景抒情、描写人物/某某上有什么特点二分析思路注重整体构思技巧.表达技巧艺术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2、表现手法: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设问、反问、双关、顶真、谐音、互文、反语、通感、排比、反复等;2抒情手法:①直接抒情直抒胸臆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3描写方法:A、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B、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C、正侧结合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D、点面结合以点写面、以面写点;E、远近结合;F、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G、褒贬结合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话反说、似褒实贬/寓贬于褒/反话正说;H、明暗结合;I、声色结合;J、细节描写;K、比兴;L、白描;M、工笔;N、象征;O、对比;P、衬托正衬、反衬;Q、烘托;R、渲染;S、用典;T、铺陈;U、联想、想象;V、以小见大;W、侧面描写;X、主客移位侧面虚写;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过渡、铺垫、伏笔、悬念等;设题角度1、“小角度”设题;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2、“大角度”设题; “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三答题步骤:1、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释理由: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析作用: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四答题示例: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案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二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五、关系类一设问方式1、从A与B的角度分析这首诗;2、这首诗在AB上有什么特点3、这首诗是如何运用AB来写的,试作分析;二分析思路此提问考查的是表达技巧的内容,主要针对的是情景关系、虚实关系、动静关系、抑扬关系等,提问时一般会明确说出,解答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说明其具体关系;1、情景关系: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2、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3、虚实关系: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由实到虚、由虚到实4、抑扬关系:抑扬结合先抑后扬/欲扬先抑、先扬后抑/欲抑先杨三答题步骤1、明关系:指出两者之间的关系;2、阐运用: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种关系在诗歌中体现;3、析效果:说明这种关系的作用营造的意境、表达的内容、抒发的情感四答题示例。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表达技巧四大方面:一、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二、表现手法:想象、象征、渲染烘托(衬托) 白描对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欲扬先抑等三、修辞手法:对比、拟人、夸张比喻(比兴) 夸张借代四、行文结构:过渡铺垫(伏笔)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一、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1、表达方式是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
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2、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①渲染。
渲染就是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
②衬托。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对象。
可以是人烘托人,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是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
或喜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③含蓄。
含蓄顾名思义,不直说、不明说,委婉曲折地表达主观感情。
④用典。
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高分答题方法技巧高考古典诗歌鉴赏答题模式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思想。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分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2、事物形象:象征义+手法+人格化形象+情感梅花绝句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诗中的梅花意象有什么深刻含意?请简要说明。
梅花孤独一枝,在形象上高洁、寂寞,无人问津。
诗人采用了托物言志与象征手法。
由物及人,梅花即诗人自己罢官后不得起用的自身写照。
诗人想借梅花形象,表明自己跟梅花一样高洁寂寞、怀才不遇、无人赏识。
3、.诗歌意象: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题菊花(唐)黄巢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分析:满院菊花在飒飒秋风中开放,似乎带着寒意,散发着幽冷细微的芳香,蝴蝶也难得飞来采掇菊花的幽芳。
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在春天开放。
而统观全诗,诗中的菊花寓意是当时社会上怀才不遇的有志之士的化身。
作者既赞赏他们迎风霜而开放的顽强生命力,又深深为他们所处的环境、所遭的命运而愤激不平,立志要彻底加以改变。
4、诗歌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古诗词鉴赏题十大规律及答题模板诗歌鉴赏要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诗词鉴赏题十大规律及答题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古诗词鉴赏题十大规律和答题模板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
“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
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
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
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满分答题公式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满分答题公式——诗歌鉴赏解题技巧整理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高考诗歌鉴赏10种题型简要答题模式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4.炼字类: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6.感情类: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评价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为何要写〔主旨〕+作用效果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附录:诗歌鉴赏简答题设题目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某某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
东篱〔高雅,洁身自好〕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总结【考点点击】这类题目的一般特点为:一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本所学的为主,兼顾少量课外的,所以难度不大;试题切入,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前提。
所选诗歌文字浅易,涉及的是人之常情,如故园情、山水情、离别情等。
二是考查的内容多是常识记忆、内容感知、情感把握、技巧分析、语言品味等,为此,我们平时诵读古诗词要善于作一些理解分析。
高考回顾: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早发罗邺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
(5分)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
(3分)参考答案1.①第一、二句紧扣诗题,凸显“早发”:宿酒初醒,残灯未灭,长夜未尽,诗人已携孤剑登程。
第三句写诗人在路上听到雄鸡唱晓,也可见出行之早。
②塞外风雪路,本来行人稀少,而“早发”就更无路人,只有诗人独行,故“独”与“早发”之“早”有关。
③飞雪白草,道路本已难辨,早行时就更加微茫,故“微”字也在表现“早发”之“早”。
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早”。
2.一个“背”字,描写了诗人与大雁相背而行的情境,使诗人向北向寒与大雁向南向暖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诗人旅程的艰辛和心情的愁苦。
【考点分析】诗歌赏析要把握两个重点:1. 通过反复吟诵、联想,抓住诗词(曲)中的意象,深入体味作品的意境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 品味诗词(曲)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正确理解其在诗歌中的含义,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古诗词鉴赏要学会分门别类地归纳。
1.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1)忧国伤时:如揭露统治者的昏庸;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如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等。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板
高考诗歌鉴赏在高考语文中也是占有非常大的分数比重的,那幺诗歌鉴赏万能答题模板是什幺呢,请跟随小编来看一下!
诗歌鉴赏答题的方法
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幺字?为什幺?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
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幺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101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1 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分析句意型 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2
常用意象及内涵 折柳:表示惜别怀远、赠送寄思。 折梅:表示别离、赠送寄思。 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 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 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 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 牡丹:表示富贵、大方。 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 兰草:表示高洁、友谊。 秋风:表示萧条、冷落。 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 黄昏:孤寂、悲伤、悲愁。 芳草:①惜时,人生苦短。②知音。③离情。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 。 春天:伤春,感叹时间易逝。还有惜春、感春、春恨、春怨、春怀。 秋天:萧条、肃杀、感叹身世之苦。还有惊秋、悲秋、秋思、秋怀。 细雨、烟雾:愁绪、郁闷。 玉门关:征夫离绪。 浮云:飘泊不定,喻游子。 杜鹃(子规):①因其声凄惨,故有凄凉、哀伤之意。②思亲之情,归家之念,乡愁乡思。 青松:节操刚正、坚贞。 杨花、柳絮:愁绪、烦人,飘零、离散。 浮萍:漂泊不定。 菊花: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隐逸。 莲花:纯洁、脱俗、高洁。 梅花:孤傲、脱俗、不屈。 落花:伤春、伤别。 流水:愁绪连绵不断。 月亮:思乡,思人。 大海:心胸开阔,包容一切。 长亭、灞桥:送别的地方,喻送别。 关山月:征夫思家,思妇怀远。 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蝉:品行高洁。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霜;思乡。 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 丁香:愁思,情结。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桃花:美女的容颜。 青鸟(鱼):表达相思。 孤雁(孤鸿、断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 羌笛、胡笳、琵琶:古代西部的乐器,所发出的是凄切或悲壮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 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水是爱情和友情等柔情的象征。 西楼:仅是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闺房,或指曾经聚会之所,或指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凭吊,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慷慨激昂。 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 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 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 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静。 节日 1、春日(含有喜庆、希望、美好之意)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春风、青山、梅花、粉蝶、霞日、横管、春光、东风、晴云、柳絮、新燕、新莺、春色、杜鹃、花树、草芽、黄鹂、黄鸟、芭蕉、春昼、草色、杨花、浮萍、绿葵、翠柳、翠微、早燕、桂花、红树、海棠、绿锦、兰花、黄蜂、麦雨、柳花、垂柳、娇莺、芍药、蔷薇、桃花、杏花、红杏、绿波、春雨、兰溪、鹅湖、鸳鸯、桃红、飞燕、点红、戏蝶、山榴、晴翠、棠梨、春流、梨花、白鸥、芳树、白鹭、烟笼、梅杏、菜花、鞭笋、鹊声等。 2、夏日(表示青春、热烈、畅舒情怀)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子规、蚕桑、蛙声、蜻蜓、小荷、黄梅、梅子、鸣蛙、雨蓑、枇杷、种瓜、菜花、芙蓉、莲花、荷香、荷叶、藕花、榴花、榴红、早菱、初莲、白鹭、鸣蝉、萤火、浓阴、莲叶、黑云、稻畦等。 3、秋日(多表示凄清、悲苦、乡思之意。常用愁、孤、残、寂、冷、昏、黄等字)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寒山、秋水、孤烟、芦花、秋夕、秋荷、残阳、桐叶、衰草、黄叶、流萤、霜晴、秋兰、露冷、霜天、鸿声、落叶、夕阳、霜气、夕岚、秋月、冷露、冷桂、寒雁、残霞、渔火、寒塘、去雁、老松、半月、霜月、婵娟、凉雁、虫吟、雁阵、月斜、塞鸿、霜叶、枫林、西风、霜华、寒星、北雁、菊黄、黄花、桔子、蟋蟀、采菊、菊花、荞麦、燕去、清秋、独鹤、昏鸦、寒山、飞霜、清笳、孤灯、林高、残雨、浅沙、荷尽、菊残、橙黄、斜阳等。 4、冬日(表示傲寒、旅景、狩猎、艰难、咏雪等)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冬雪、寒关、琼枝、飞花、江雪、天寒、风雪、草尽、沙雪等。 5、元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含有喜庆之意。 6、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热闹之意。 7、寒食节、清明节,怀念、情意绵绵之意。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之意。 9、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多表达爱情。 10、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表示思人,团圆之意。 11、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表示登高怀乡思人。 12、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团圆之意 3
鉴赏术语 (一)形象方面 生动、活泼、鲜明、优美、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险峻、雄伟、柔美、意象、意境、明媚、萧瑟、萧条、寂静、清冷、清幽、灿烂、凄冷、凄清、寥廓、辽阔、浩渺等。 (二)语言方面 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通俗、幽默、活泼、庄重、简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含蓄、明快、诙谐等。 (三)表达技巧方面(见上) (四)思想情感 喜悦、愉快、欢快、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孤苦、深刻、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积极、消极、旷达、洒脱、悲愤、乐观、悲观等。 1、忧国伤时 ⑴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 ⑵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⑶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⑷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⑴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的《书愤》。 ⑵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⑶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 ⑸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 ⑺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3、思乡怀人 ⑴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⑵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⑶边关乡思。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⑷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4、生活杂感 ⑴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⑵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 ⑶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⑷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⑸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 ⑹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5、长亭送别 ⑴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的《雨霖铃》。 ⑵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⑶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抒情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