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x
- 大小:20.65 KB
- 文档页数:3
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塑料袋类)1. 检验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旨在对印刷包装制程进行检验,以确保塑料袋类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通过对印刷、包装等制程进行检验,确保产品外观、印刷质量以及包装完整性等方面的符合标准。
2. 检验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塑料袋类产品的印刷包装制程检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印刷质量检验- 包装完整性检验- 标签、标识检验- 尺寸、外观检验- 印刷颜色、清晰度检验3. 检验流程3.1 检验准备在进行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之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获取样品- 确定检验设备和工具- 确定检验标准和要求3.2 检验步骤1. 检验印刷质量:- 检查印刷色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检查印刷清晰度是否符合要求。
- 检查印刷位置、对齐是否准确。
- 检查印刷图案、文字是否完整无缺损。
2. 检验包装完整性:- 检查包装袋是否有破损、漏封现象。
- 检查包装袋封口是否牢固、完整。
- 检查包装袋开口是否合理、易于打开。
3. 检验标签、标识:- 检查产品是否有齐全的标签、标识。
- 检查标签、标识内容是否准确清晰。
- 检查标签、标识粘贴位置是否正确。
4. 检验尺寸、外观:- 检查产品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检查产品外观是否无明显缺陷。
- 检查产品表面是否有刮擦、污渍等影响美观的瑕疵。
5. 检验印刷颜色、清晰度:- 检查印刷颜色是否与要求一致。
- 检查印刷文字、图案清晰度是否满足要求。
3.3 检验记录和报告在进行印刷包装制程检验过程中,应及时记录检验结果,并生成检验报告。
检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检验日期、时间- 检验人员信息- 样品信息- 检验结果和评定- 异常情况及处理措施4. 注意事项- 在进行印刷包装制程检验前,需熟悉相关的检验标准和要求。
- 在检验过程中,应细致观察、认真检查,确保准确评定产品质量。
- 对于检验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在检验报告中。
以上为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塑料袋类)的主要内容,供参考使用。
表单编号版本号
A/0
工序编号/名称外观要求:P10/进料P20/下料/冲孔
P30/折弯成型
尺寸(mm )
检验频次
检验方法
重要等级
尺寸(mm )检验频次
检验方法
重要等级
尺寸项目汇总
工序流程:P10原料进料检验==>P20下料==>P30折弯成型
本指导书采用GB/T2828.1-2003抽样标准;AQL 允许水准为: A:严重缺陷AQL 值0.01;B:失效缺陷AQL 值0.1;C:主要缺陷AQL 值2.5; D:轻微缺陷AQL 值4.0
检验项目
每工序过程检验要求及注意重点
外观目视全检,产品表面无锈蚀、划伤、压伤、开裂、缺料、毛刺、变形等缺陷。
材料尺寸规格: 摆放整齐。
尺寸:落料尺寸A1.32±0.2 A2.52.9±0.5。
外观:表面无明显压伤、刮伤、缺料,毛刺<0.2,摆放整齐。
1.尺寸:检验B1拉伸后的宽度53.6±0.5.
外观:表面无明显压伤、刮伤,成型处不可有开裂,毛刺<0.2,摆放整齐。
2.检具测试参考出货检验报告。
页数
XXX 汽车传动轴有限公司
过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客户名称
车型零件名称
零件件号
产品材料
A1=32±0.23PCS/2h卡尺
A2=52.9±0.53PCS/2h卡尺
B1=5.7±0.33PCS/1h卡尺
说明:重要等级分★---关键特性;☆---重要特性编制:批准:。
1.目的确保产品在各工序中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2.范围适用于制造过程的检验。
3.内容3.1 工作前依据操作指导书对量具、检具进行日常点检,不在有效期内量具不允许使用,对交班异常进行及时的追踪和处理。
3.2 准备图纸,检验时依据产品图纸、工艺追溯卡和检验指导书进行检验。
3.3 重点尺寸检验:在图纸上标有“*”、“△”或椭圆形及图纸上明显标有带有公差尺寸,检验员需重点检测。
并把检测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记录表上。
3.4 对量产产品IPQC需对首样予以确认,并把检测结果如实填写在首件检验记录内,并在首件上注明首件标识,过程中实施巡回检验,并把检测结果填写在巡检记录内。
3.5 IPQC每日对辖区域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制程中的不良隐患,并对作业员工进行指导,对制程异常判定难以把握及处理结果有争议时通知品质部门主管与技术工程师,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措施,并监督改善措施的实施。
3.6 根据实际情况:对单件小批量产品只做工序检验。
3.7 检验频率(仅对结构件类产品):机加工段每种产品巡检次数不低于三次;表面处理检验则按每生产批次进行检验。
(生产批:即该时间段内表面处理完的产品的集合)3.8 检验频率(仅对非结构件类产品):巡检按照至少1次/1小时的频率进行检验,每次检5件.3.9 异常处理:3.9.1 在首检或巡检时,检验员发现异常立即通知该工序操作人员,由工序操作人员对操作方法进行检讨,并对不良时间段内的产品进行全检。
3.9.2 检验员可根据情况依据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开出《品质异常处理单》。
问题严重的填写《8D改善报告》,向制造部门发出停产的通知,停止生产并进行品质整顿和改善。
3.9.3 工序完成后,IPQC需对已加工完的产品再进行一次抽检,并在产品《工艺追溯单》上签名,以确保往下流转的产品是经过检验合格的产品,下工序对上工序进行监督。
3.9.4 制程转序检验时,按当批生产总数量的20%抽检外观,按每批5件抽检尺寸。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制程巡检作业指导书篇一:制程巡检作业指导书篇二:IPQC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ZH/QR301-04A0版本:V1.0生效日期:201X-8-16IPQC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深圳展昊电子有限公司SHENZHEN ZHANHAO ELECTRONICS.,LTD1.目的为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纠正及预防质量异常的重复发生,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过程巡回检验的质量控制。
3.权责3.1 IPQC:负责生产过程巡回检验的执行。
3.2品质部:负责巡检员及生产线质量反馈异常的处理。
3.3相关部门:负责生产过程质量异常纠正及预防的执行。
4.作业程序4.1生产过程的物料检验:4.1.1巡检员对线上每批产品每种物料随机抽取5个(只)以上进行检验。
4.1.2根据《生产通知单》或《物料清单》等相关资料以及生产样板(样品)检查所用物料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4.1.3根据相关检验标准文件对所用物料进行检验,确认是否合格。
检验项目包括外观(目视、手感),尺寸(游标卡尺)及性能特性要求等。
4.1.4对不合格物料(如让步申请)的使用,依《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巡检员要负责使用情况的跟踪。
4.2生产过程的工序检验4.2.1巡检员对生产线每道工序在制品都必须进行检验,每次随机抽检5个(只)上以上。
4.2.2根据相关检验文件检查是否符合相应工艺要求及质量标准。
4.2.3检验项目包括外观(目视、手感)、装配(配套件)、机械特性(承受力)以及电气特性(电气参数)等。
4.2.4检查工序作业员工的操作是否按操作规程,工艺卡片正确操作。
4.2.5检查作业员使用工具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如:烙铁的功率大小,工具的使用、防静电措施等。
4.2.6检查生产线使用仪器设备运行状态是否正常。
模具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1、目的为确保公司内部加工零件质量,符合公司品质要求,防止因加工过程中的不合格零件流入下道工序而影响模具的制作周期与品质。
2、适用范围适用模具厂内部各工序加工的零件与装配中的模具。
3、定义:无4、职责4.1 各工序操作员对本工序的加工零件自检并填写?自检单?以及报检,加工组长复查后并签名。
4.2 制模组长负责加工后以及装配过程中工件的复检。
4.3 品质部制程检验员负责零件加工完成的检验制程巡检和关键零件终检, 监督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4.4品质部文员负责将?质量异常联络单?及时交相关人员签批并将签批完成后的?质量异常联络单?复印给相关部门。
4.5品质工程师负责?模具厂纠正预防措施?的发出与跟踪,品质工程师负责?质量异常联络单?与?模具厂纠正预防措施单?的审核以及每月制程异常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5.程序内容:5.1 操作员报检、制程检验员巡检5.1.1 各工序操作员在该工序加工完成后,严格按照加工要求以及零件图对外观、重点尺寸进行自检并填写好?自检单?,自检确认合格将?自检单?交加工组长审核后放置于机台指定位置报检。
制程检验员不停对机台巡检,收到机台操作员的报检信息或发现待检验区有已加工完成的零件,取下机台上的?自检单?,根据加工要求和零件图,结合电脑3D图对其外观、尺寸进行详细的检测。
如零件较复杂需要超过一小时的检测时间,需提前与制模组长沟通,以防止模具因非加工、装配停留的时间过长而延误交期,检验完成后,?自检单?由品质部制程检验组保存。
5.2 检验标准与测量方法深孔钻、钻床、铣床检验标准与测量经过检验假设零件外观、尺寸、性能等有一项或多项不符合加工要求那么判定该零件此加工工序的品质状态为不合格。
5.4 品质标识检验完成后,根据其零件的品质状态在物料上做好相应的品质状态标识〔物料质量合格贴绿色“QC.PASS〞标签,不合格贴红色“QC.REJ〞标签〕,必要时在物料上用油性笔标识好模号、零件号等信息。
文件修正一览表变更前:1. 目的规范IPQC制程巡检作业行为。
2. 范围适用品保部所有的制程巡检作业。
3. 参考记录3.1 《生产派工单》3.2 《组装PQC巡检记录表》3.3 《不合格品控制流程图》3.4 《品质异常联络单》4.维护单位品保部5. 权责品保部:负责生产中的巡回检验及结果反馈。
6. 作业程序与说明6.1 检验时机:生产部正式开线/开机进入量产作业后,IPQC需开始对产线进行巡回检验。
IPQC依《生产派工单》填写好《组装PQC巡检记录表》,并将表单悬挂在机器或产线的工作看版上,以便巡检时记录使用。
6.2 检验频率:IPQC需对每一工序/机器在每2小时内至少应检验一次。
6.3 检验项目:6.3.1 IPQC巡检时对产线进行巡检时需依人、机、料、法、环对产线生产状态进行全面检查。
6.3.2 人:产线员工是否依SOP作业,是否有依要求佩戴安全劳保用品,接触电镀件员工是否有戴指套等。
6.3.3 机:产线使用机器设备、治具是否符合SOP要求,是否运转正常,是否依相关要求定时清理等。
6.3.4 料:生产使用的物料是否与首件使用物料一致,生产出的成品尺寸是否符合SIP要求,外观是否符合要求。
6.3.5 法:产线是否悬挂在制产品对应的SOP,是否依SOP排线作业。
6.3.6 环:产线生产环境是否符合相关需求,关键工序特别是目视等检验工序使用的光线是否充足等。
6.3.7 巡检时需检验的重点尺寸定义:IPQC巡检时,需量测随机抽查的5PCS成品的两个重点尺寸,此重点尺寸定义为带针脚类产品为外露脚长加总长,无针脚类产品为总长加总P距。
记录时记录其中一个最大值,一个最小值。
6.3.10 巡检完毕后IPQC需将结果记录在《组装PQC巡检记录表》上。
6.4 检验异常处理:6.4.1 IPQC在巡检时如发现产品出现异变不良,应立即通知技术员进行调机改善。
并立即隔离已生产产品。
并由此向上一个生产时段追溯。
如上一个生产时段也有此不良异常,则再向上一个时段进行追溯,直至追溯到其中一个时段的产品无此异常则可停止追溯。
印刷包装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彩盒类)确认上油颜色和油层效果符合要求。
过油要均匀,不得有漏油或重复油。
光泽度要符合要求。
7.作业程序:7.1制程品质管制:生产主管及领班负责制程品质管制,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品质符合要求。
7.2制程品质检验:进行首件确认和抽检,确保产品品质符合要求。
若有不合格品,按照《不合格品制程程序》进行标识、隔离、重新检验。
7.3品质异常之矫正预防措施分析:生产、品管及相关人员负责分析品质异常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矫正预防措施,确保问题不再出现。
8.记录:8.1首件检验记录:记录首件检验结果,包括纸张尺寸、印刷颜色、套色、彩印、印刷网点、图案文字、条码识别、杂色点等。
8.2抽检记录:记录抽检结果,包括产品数量、检验结果等。
8.3异常处理记录:记录品质异常的处理过程,包括原因分析、矫正预防措施等。
9.培训:所有相关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包括制程品质管制、制程品质检验、品质异常矫正预防措施分析等内容。
10.修订记录:版本号修订日期修订内容修订人A/1 2020年07月30日初次发布质量部XXX文件名称: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文件编号:SF-QR-029修改状态:版本A/1生效日期:2020年07月30日目的:规范制程检验,确保有效控制过程产品质量。
范围:适用于自原物料投入至成品入库前的相关工序的检验。
权责:制程品质管制:生产主管及领班。
制程品质检验:进行首件确认和抽检,并按照《不合格品制程程序》对不合格进行标识、隔离、重新检验。
品质异常之矫正预防措施分析:生产、品管及相关人员。
参考文件:彩印制程管制程序》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定义:首件检查:旧件依据《生产指示书》、尺寸图、留样件,进行正式量产前检验。
新件依据《生产指示书》、签字稿、尺寸图、客签样(展示架类或组装类产品必须用白盒配合印刷图纸确认,做一个部件用白盒和图纸确认一个,用配套部件组装确认符合性,如尺寸,结构,颜色,细节。
新款须留一套大货样)。
1.0目的
为检验制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0范围
适用于本厂的制作检验工作。
3.0名词定义:无。
4.0权责
4.1总检检验员:按照规定程序检验,填写总检检验报告;
4.2巡回检验员:按照规定程序检验,填写巡检检验报告;
5.0抽样水平和接收标准:
5.0.1成品检验水平为全检。
一次检验合格率要求90%以上,不合格率超过10%时,判定批不合格,要求全批返工。
5.0.2 巡回检验方法:每2小时巡回检验一次。
随机抽检不同款号的产品最少10pcs,并记录抽检发现的相关问题。
6.0检验内容:
编制:李燕审批:李艳刚实施日期: 2013-9-20。
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更好的控制生产的产品品质,并符合客户的要求。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五金冲压件制造流程中的检测。
3.职责
生产部:负责各相关制程的自检、不良品的收集。
品质部:负责制程巡检、检验结果的记录、判定与标识。
4.工作内容
4.1 QC依据图纸、样品及相关检验标准每隔一小时对生产线上的正生产的产品进行检查。
拿取机台上正在生产的产品2PCS,对照
图纸及样品检查尺寸及外观,检查合格后将相关数据记录在《制程检验记录表》上。
4.2 检查到有产品不合格时,需通知操作员停机,并通知技术员调机,调机后的产品需品检确认合格后方可开机生产。
不合格品需
用不合格票标识并用黄色箱子隔离,同时需对上个时间段的产品进行检查,看有无同样的不良,如有需继续往上一个时间段追溯,直到无不良为止。
4.3 不能返修的不良品报废处理;可以返修的不良品通知相关责任部门及时处理,处理完后需品检确认OK后方可流入下工序。
对不良比例超过1%的产品需对责任部门开出《品质异常对策报告》。
5.1《制程检验记录表》5.2《品质异常对策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