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定量分析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132
公共管理定量分析第一章定量分析:对事物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公共管理定量分析是将公共管理客体中某种公共问题或命题作为假设,运用数学方法,根据实际观测、记录资料等对其进行定量分析,解释其数量特制。
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趋势,再将定量分析结果反过来对假设的公共管理论断进行检验和修正,为公共管理事务确定数量规律。
定量分析基于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比较定量分析的类型分析目的不同:探索性分析、描述性分析、解释性分析分析性质不同:理论性分析、应用性分析分析时间维度:截面分析、历时分析(包括:趋势分析、同期群分析、同组分析)调查对象范围和选择方式: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个案调查建模步骤:准备阶段-假设阶段-确定数学关系阶段-求解阶段-分析阶段-检验阶段-应用阶段 第二章分析目的:探索、描述、解释分析单位不明、分析层次混乱造成的错误:区位谬论、简化论区群谬误:以区位为单位得到的结果,也可以在区位的个人层次得到证实的错误 分析单位的关注点:特征、取向、行为研究策步骤与过程: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资料收集-资料分析、总结和评估概念的操作化定义:对概念从经验事实方面给予具体的规定,使理论定义转变为可用于实际调查的经验指标。
量表的种类:鲍氏社会距离量表、里克特量表、语意差异量表、哥特曼量表 信度:使用相同研究技术重复测量同一个对象时,得到相同研究结果的可能性。
测量方法:重复检验法、对分法效度:实证测量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概念的真实含义,是指测量的准确定。
效度检验方法: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建构效度、预测效度调查的类型: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实验法的特点:通过引入或控制某些变量来观察和分析它对另一变量产生的变化,可以在社会而学研究中建立类似于自然科学的变量间因果关系。
缺点:缺乏现实性、代表性可能不强、会受实验人员和实验对象的影响、受伦理与法律的限制 实验法的基本逻辑:假设变量间具有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