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CHAP08
- 格式:ppt
- 大小:2.21 MB
- 文档页数:20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收入法、支出法、产出法
链式加权的实际GDP
第三章长期中的封闭经济模型
第五章长期中的开放经济模型小型、大型
第七、八章经济增长
第九-十一章短期中的封闭经济凯恩斯交叉图
IS-LM AS-AD
长短期调整
第十二章短期中的开放经济
第十三章政策无效性命题
第十四章DAD-DAS模型
考试题型:
1.单选题(15分-20分,2-3分/题)
2.作图题(15-20分,2题)
要求:
3.计算、分析、作图题(60-70分)
要求:要有计算步骤和必要的文字说明,作图要以题目的计算结果为基础,
小数位数的保留按照题目要求,
计算结果可保留分数和根号等形式。
考试具体题型及分布确定后会及时发送到课程邮箱。
考试时间:16周周一7-8节
作图题练习:
作图分析政府购买增加在各模型中的效应,对变量有何影响?。
目 录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第二章 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第二篇 总需求分析第三章 产品市场均衡:收入-支出模型第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IS-LM模型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三篇 总供给分析第六章 对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度量第七章 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第八章 新古典主义的总供给曲线第四篇 长期经济增长理论第九章 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导论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概述说明:作为教材的第一章,本章系统地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史、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考虑到宏观经济背景非常重要,建议读者予以重视。
本章无相关习题。
第二章 宏观经济指标的度量1假设某农业国只生产两种产品:橘子和香蕉。
利用下表的资料,计算2002年和2009年该国实际GDP的变化,但要以2002年的价格来计算。
根据本题的结果证明:被用来计算实际GDP的价格的确影响所计算的增长率,但一般来说这种影响不是很大。
答:(1)以2002年的价格为基期价格:2002年该国的实际GDP为:GDP2002=50×0.22+15×0.2=14;2009年该国的实际GDP为:GDP2009=60×0.22+20×0.2=17.2;实际GDP增长率为:(17.2-14)/14×100%=22.9%。
(2)以2009年的价格为基期价格:2002年该国的实际GDP为:GDP2002=50×0.25+15×0.3=17;2009年该国的实际GDP为:GDP2009=60×0.25+20×0.3=21;实际GDP增长率为:(21-17)/17×100%=23.5%。
由22.9%与23.5%只相差0.6%,由此可见,用来计算实际GDP的价格的确影响所计算的增长率,但一般来说这种影响不是很大。
2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说明:(1)税收的增加(同时转移支付保持不变)一定意味着在净出口、政府购买或储蓄-投资差额上的变化。
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第一讲绪论一、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经济学: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
核心问题:资源配置设:(1)社会经济资源一定;(2)整个社会只生产X,Y两种产品。
社会生产可能线如图所示:思考:为什么生产可能线斜率递增?相对成本递增。
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其产量为OA;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X,其产量为OB,用一条曲线连接AB,AB线为社会生产可能线。
线上的任意一点如n表明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线内的任意一点如m,则表明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依据对这一问题研究角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理论经济学分为三大块:1.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中的质的问题。
在本课程中,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当作既定的已知的制度前提。
2.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整个社会的资源已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线)。
讨论的核心问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有无数个点,每一个点代表一种资源的配置方式(X,Y两种产品的不同组合),哪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最优的,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显然在生产可能线上的每一点所利用的资源的总量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资源利用的结构问题。
要增加一种产品的产出,就必须相应地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出,生产可能线上的点的移动只是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
3.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资源尚未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
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资源配置点从生产可能线以内调节到生产可能线之上,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所不同的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
在资源配置点的移动过程中,社会对资源利用的总量在变化,社会总的产出水平在变化,但资源的利用结构和社会产出结构可以不变。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创始人斯密,1776 凯恩斯,1936研究对象个别企业,个别家庭,个别市场国民经济整体研究前提完全信息,完全理性,市场出清资源未充分利用中心内容价格理论收入理论理论框架二、宏观经济模型的构造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原理,宏观经济学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经济模型表示。
中级宏观经济学引言中级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和发展。
在宏观经济学中,我们关注的不仅是个体或个体市场的行为,而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例如整个国家的产出、就业、通货膨胀等。
本文将介绍中级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1.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包括了私人消费、政府支出、投资和净出口的值。
2.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指的是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
它可以通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来衡量。
3.失业率:失业率表示劳动力市场上未就业人口的比例。
它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活力和劳动力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的政策工具。
中级宏观经济的主要内容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是中级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的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原因和机制。
在经济增长理论中,我们常见的模型有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克里斯蒂娜·罗默模型等。
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等因素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它强调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而克里斯蒂娜·罗默模型则强调创新和知识的重要性,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货币与物价水平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中级宏观经济学研究货币政策的工具、目标和影响机制。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调整基准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等。
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经济活动和价格水平。
物价水平的变化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对消费、投资和资金分配产生影响。
以往的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案例,如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时期,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失业与经济政策失业是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中级宏观经济学研究失业的类型、原因和影响。
失业率的高低反映了一个经济体的劳动力利用率和经济活力。
经济政策对失业的影响也是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重点之一。
中级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学科领域,它关注的是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经济表现和宏观经济现象,如国民生产总值、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宏观经济模型、政策工具以及对经济增长和稳定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讨论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率等。
其中,GDP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衡量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的总产出。
失业率则是衡量劳动力市场闲置资源的比例。
通货膨胀率衡量了物价水平的变化速度。
宏观经济学研究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规律和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我们需要熟悉一些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如供给与需求、价格水平、产出水平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是20世纪30年代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它认为在衰退和失业时期,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和降低利率可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凯恩斯经济学的中心思想是需求决定供给。
新古典经济学是受到亚当·斯密思想启发的经济学派别,它认为个体作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通过自由市场的交换来实现最大化效用和利润。
新古典经济学的中心思想是供给决定需求。
新凯恩斯经济学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修正和发展,它认为在经济繁荣时期,通过控制通货膨胀可以实现经济的稳定。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中心思想是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一种平衡,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可以维持这种平衡。
三、宏观经济学的应用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可以利用宏观经济学理论来制定经济政策,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例如,当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可以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提高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而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采取相反的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