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期动态模型中级宏观经济学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647.00 KB
- 文档页数:72
《宏观经济学》讲义——师说教育集团考试教学团队编录——第十一章宏观经济学导论(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宏观一词来源于希腊文(Makros),表示“大”的意思。
宏观经济通常是指一国的国民经济。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常遇见诸如一国的总产出水平和就业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是什么引起一国经济的波动,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全球经济体系对一国国民经济的运行有何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如何才能改善一国的经济运行状况等问题。
对上述问题的探讨和分析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换句话说,宏观经济学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学问。
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民经济系统总量的考察,特别是通过对一国经济系统的国民产出总量、价格总水平和就业水平的分析,说明这些总量是如何决定的;研究怎样使一国的总产出达到最大值,即潜在水平或充分就业水平;研究制约一国国民产出增长的主要因素、增长规律以及长期增长趋势中为什么会呈现出周期性波动;研究决定一般物价水平的因素,以及它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发生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原因和稳定物价的政策;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学还要研究怎样兼顾国内目标和改善国际收支目标。
3.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的宏观经济理论和宏观经济政策等。
其中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就研究方法而言,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但由于研究对象和范畴的差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从现实经济运行角度看,宏观经济变量的基础是居民户和单个厂商在各种市场上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解释不与微观经济个体行为相一致,宏观经济学就缺乏现实基础,就有可能脱离实际。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
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
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
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
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
古典主义的理论从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
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
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
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饿死了。
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
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古典主义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3、市场自动出清凯恩斯主义:1、需求为中心2、工资、价格刚性3、市场非出清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
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级宏观经济学/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课程代码:06236602课程类型:专业/必修总学时数:48学分:3先修课程:(初级)微观经济学、(初级)宏观经济学、微积分、概率统计开课单位:经济管理学院适用专业:经济学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中级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学生在高年级阶段要学习的专业基础拓展课程之一。
本课程是在(初级)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上,通过模型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级水平的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和相关经济政策。
该课程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主流宏观经济理论及其分析方法,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尝试并运用所学分析工具分析当前国际和国内的一些宏观经济问题;同时为学习其他经管类课程提供宏观经济理论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导论及宏观经济的数据:了解宏观经济学关注的问题及其数据;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GDP、CPI、失业率的衡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宏观经济学、真实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市场出清,灵活变动的价格及粘性价格,GDP, CPI, 国民收入核算,劳动力,劳动力参与率,奥肯定律,GDP 平减指数2.长期中的经济:了解价格具有伸缩性的长期中的经济现象及理论;理解国民收入的基本模型、劳动市场和自然失业率、货币与物价水平、以及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掌握生产函数、物品和劳务需求的决定、消费、需求、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供求平衡,失业的类型、工资刚性、效率工资,货币的职能、类型、货币数量论、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超级通货膨胀、古典二分法,小型开放经济中的储蓄与投资、名义与实际汇率。
教学重点与难点:规模收益不变、真实工资、边际产品、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挤出、通货膨胀、货币供给、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交易速度,货币需求函数、货币数量论、名以及真实利率、费雪方程、古典二分法,货币中性、净出口、资本净流出、名义汇率、真实汇率、购买力平价、自然失业率、摩擦失业、结构失业、工资刚性、效率工资。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
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
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
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
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
古典主义的理论从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
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
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
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饿死了。
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
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古典主义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3、市场自动出清凯恩斯主义:1、需求为中心2、工资、价格刚性3、市场非出清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
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目录•宏观经济学导论•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均衡•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选择•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及其政策应用宏观经济学导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任务宏观经济学的任务是揭示经济总体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和国民经济收入决定的基本规律,并对宏观经济现象的变化、发展和结果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及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特点宏观经济学具有综合性、总量性、长期性、政策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均衡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等。
宏观经济学发展历程及主要流派发展历程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和现代货币主义等阶段。
主要流派古典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作用,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主张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新古典主义则主张恢复古典主义的自由放任原则,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现代货币主义则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主张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国内生产总值(GDP)核算方法生产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单位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量来计算GDP,即各生产单位的总产值减去中间投入后的余额。
支出法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计算GDP,包括个人消费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四部分。
收入法通过核算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来计算GDP,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部分。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模型与扩展模型简单模型基于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认为消费是收入的函数,且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因此,国民收入由消费和储蓄决定,而储蓄又受到利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