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讲义
- 格式:doc
- 大小:788.00 KB
- 文档页数:81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课程简介任课教师:柳玉寿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任课班级:2013级本科会计03、28、29班授课时间:2014 -2015-1学期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教务处制课程名称:Macroeconomics内容概要:The word ‘economy’ and ‘economics’ are often appearing in the news in our time. We are making various decisions everyday many of which are economic decisions. Unconsciously, we are affecting the economy of our society, and in turn, the national economy influences our daily decision-making.Reasons why we shall study the Economics are various as well. However, 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a potential student of Economics shall keep in mind.The first is that the course will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world in which we live. The course will answer many of your curiosities: Why companies often do promotion by lowering the prices? How shall a company decide their prices for their products? Why some industries have such a fierce level competition whilst others have a lesser degree? How shall a customer decide what to buy? Why some countries have higher standards of living than the others? Why a country cannot solve the problem of unemployment completely? Why prices go up or down sometimes as time passes by? The second reason is that the course will make a more astute participant in the economy. As you go about your life, you make many economic decisions. While you are a student, you decide how many years to stay in school. Once you take a job, you decide how much of your income to spend, how much to save, and how to invest your savings. If you are running a small business or a large corporation, you will decide what products you are producing and how many to produce. The course will provide you a new perspective on how best to make these decisions. Studying economics will not by itself make you rich, but it will give you some tools that may help in that endeavour.Therefore, studying Economics will be an exciting journey in your student life. Enjoy it!适用对象:基础课程—财务、会计、审计、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市场营销、工程管理等专业使用教材:ECONOMICS作者:N.Gregory Mankiw参考书目:[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中国经济出版社[2]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3]黄亚钧、袁志刚;:《宏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4]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5]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6]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7]《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丁冰,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8]《经济学》(下册),(美)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9]《经济学小品和案例》,(美)斯蒂格利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10]《宏观经济学》,袁志刚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11]《现代西方经济学》,宋承先著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3[12]《经济学》上下册(第二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13]《宏观经济学》(第5版)(美)格里高利.曼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14]《宏观经济学》(第十七版),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先行课:管理学基础、微观经济学等所需学时数:51。
专题二: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第一部分考纲要求1.凯恩斯主义的消费需求函数;投资需求函数。
2.两部门经济体系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乘数原理。
3.三部门经济体系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平衡预算原理。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一、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试图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按照凯恩斯理论,之所以出现“大萧条”,是因为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是由于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陷阱这三个基本心理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
因此,人们越富裕,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
由于人们的消费跟不上收入的增长,消费需求不足,社会生产无法保持平衡。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是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投资的收益率(资本的边际效率)低,投资者不投资或少投资,这样经济更加萧条,投资的收益率(资本的边际效率)更低,更不投资,如此往复形成恶性循环。
最终,资本边际效率长期递减,导致投资需求不足,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平衡。
3.流动性陷阱 利率的下降有一个下限,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即达到利率下限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纷纷抛售手中持有的证券,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此时无论如何增加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从而不能拉动投资增加,货币政策无效。
二、凯恩斯消费需求理论1.凯恩斯消费函数(1)消费函数在宏观经济学中,价格水平不变,消费是收入水平的函数。
凯恩斯认为,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得多,用公式表示为:C =C (Y )。
若消费与收入间存在线性关系,则可表示为:C =α+βY(α>0,0<β<1)。
其中,α为自发消费,βY 为引致消费。
《宏观经济学》主要内容回顾第一章宏观经济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熟悉GDP概念,正确理解GDP2熟悉GDP的核算方法:为什么可以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GDP?每一种方法包括了哪些项目?如何判断经济活动是否计入GDP?3经济活动的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含义是什么?恒等关系分别是什么?4与GDP 相关的其他收入概念及其调整5名义GDP和实际GDP,GDP平减指数,CPI(包括定义,核算步骤,与GDP平减指数的差异,缺陷等等)第二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均衡(凯恩斯交叉-简单的收入决定模型)1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萨伊定律---供给创造需求;新古典经济学---供给在长期中对收入决定具有作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有效需求决定收入;新凯恩斯经济学认为短期内有效需求决定收入,长期由供给水平决定收入。
2凯恩斯交叉图的含义3凯恩斯(短期)消费函数、储蓄函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函数的表达,图形储蓄函数推导,图形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边际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以及相互关系4消费理论的发展:绝对收入假说-从非收入因素解释长期消费倾向为什么趋于稳定相对收入假说-消费中的棘轮效应与示范效应持久收入假说-持久收入概念和测算,持久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政策主张生命周期理论-家庭倾向于熨平消费波动,合理计划储蓄消费的跨期决策-暂时收入、未来收入、持久收入变化对当期消费和储蓄的影响;利率对家庭跨期消费决策的影响5投资及其影响因素: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等等。
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产品需求,投资成本,投资税减免,投资风险,融资条件等(1)MEC和投资(2)投资和利率---什么是利率,区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投资与利率的关系,曲线的斜率,移动(3)托宾q的含义6政府收支的内容以及对总需求的影响7决定国外需求的因素8产品市场均衡条件9简单乘数和各类政府收支乘数的推导,含义10外贸乘数11 本章计算题主要注意均衡收入的决定和乘数的推导方面第三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LM模型-扩大的收入决定模型)1 IS曲线的含义,推导,斜率与移动2货币的职能,货币供给量的分类,存款乘数,货币创造乘数,货币供给曲线3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4货币数量论5 均衡利率的决定,凯恩斯流动性陷阱,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6 LM曲线的含义,推导,斜率与移动7 IS-LM模型---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以及均衡改变的情况;能够用模型分析政策效应。
专题二:简单的凯恩斯主义模型第一部分考纲要求1.凯恩斯主义的消费需求函数;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的内涵。
2.投资需求函数。
3.两部门经济体系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乘数原理。
4.三部门经济体系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条件;平衡预算原理。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一、简单模型的理论基础——萨伊定律1.萨伊定律的含义萨伊定律也称为萨伊市场定律,萨伊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认为,商品的买卖实际上只是商品和商品的交换;在交换中,货币只是在一瞬间起了媒介作用,卖主得到了货币,马上又会购买商品,所以卖主同时也就是买主,供给者就是需求者;一种产品的生产给其他产品开辟了销路,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不论产量如何增加,产品都不会出现过剩,至多只有暂时的积压,社会上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一定是相等的。
这就是著名的萨伊定律。
“萨伊定律”的根本错误是把资本流通和简单商品的流通相等同,又把简单商品的流通和物品之间的交易相等同,忽视了存在于简单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之间的各种矛盾冲突。
2.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
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是,经济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它包含以下三个要点:(1)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2)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是暂时的;(3)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总之,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此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萨伊定律的运用主宰着整个古典学派的思想和主流的经济思想,至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萨伊定律的影响力才稍微减退。
二、凯恩斯的“三大心理规律”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试图分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专题一:GDP和价格指数第一部分考纲要求1.GDP指标的定义;GDP指标的缺陷;GDP指标的各种相关指标定义;GDP的三种核算方法。
2.CPI指标的定义;PPI、GDP求实指数与CPI的关系;CPI、实际GDP、名义GDP、通货膨胀率的计算。
第二部分考试大纲详解一、国内生产总值1.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这一含义含有以下几方面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由于经济中会生产出各不相同的最终产品与服务,因而,在商品和服务形态上,是无法将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相加来得出GDP的。
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只能把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加起来,用相应的货币代表的价值量加以衡量。
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实际上就是用它们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得出来的。
(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最终产品(final Good)(或服务)是特定时期内最终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
与之相比较的是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或服务),即由某企业生产,被另一企业购买,并且被用作最终产品或服务组成部分的产品(或服务)。
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
GDP只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这样做是因为中间产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产品的价格中了。
(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强调“所生产的”是对“市场价值”的拾遗补缺。
GDP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4)GDP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存量是某一时点存在的变量数值,衡量一个既定时点上的数量;流量是在某一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数值,衡量每一单位时间的数量。
GDP衡量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的价值。
(5)GDP是一个地域概念GDP是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
《宏观经济学》讲义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运行和总量变化。
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利率、政府预算、就业、国际收支等等都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总量。
其中,收入总量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宏观经济学又叫做现代收入理论。
虽然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问题、总量问题,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并不宽泛,而是紧紧围绕收入的决定、波动和长期趋势展开分析。
二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统一的。
主要有:1经济模型。
一个经济模型用于描述经济现象与经济行为的本质特征。
通常包括了变量的选取、假设条件、变量的逻辑关系、证伪和预测。
3均衡分析方法3实证与规分析方法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个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不同的视角,所以一些微观经济学的正确结论放在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就不一定是正确的。
例如“储蓄悖论”:对于单个家庭而言,增加储蓄将使收入增加,进而储蓄增加。
但从整体经济看,储蓄增加会导致支出下降,通过乘数的作用,收入下降,储蓄反而下降。
第二节GDP核算理论一GDP的含义1 什么是GDPGDP---国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一国或者地区围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2 如何理解GDP的含义●GDP是流量;●GDP是地理概念。
GNP叫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要素所有者所获得的收入,GNP=GDP+本国要素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要素从本国取得的收入;●GDP是生产概念而不是销售概念;●GDP是增加值,不计中间投入,或者说是最终产品价值;●GDP是市场概念,非市场经济活动不反映在GDP中,当然,地下经济活动不计入GDP。
地下经济活动是没有市场准入资格的经济活动或者么有纳税资格的经济活动,其存在会影响经济的真是福利水平。
二GDP核算方法假设经济是封闭的,且只有家庭和企业两部门,经济活动是一次性的,那么不难看出,经济中总是有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所以,可以从收入、支出和产出三个方面核算GDP,这就是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GDP Measured Using: (i) the product approach; (ii) the expenditure approach; (iii) the income approach)1支出法:按照对一国或地区的产品与服务的支付核算GDP 的方法。
《宏观经济学》讲义参考书目: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宏观经济学》高鸿业:《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运行和总量变化。
国民收入、价格水平、利率、政府预算、就业、国际收支等等都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总量。
其中,收入总量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宏观经济学又叫做现代收入理论。
虽然宏观经济学研究总体问题、总量问题,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并不宽泛,而是紧紧围绕收入的决定、波动和长期趋势展开分析。
二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统一的。
主要有:1经济模型。
一个经济模型用于描述经济现象与经济行为的本质特征。
通常包括了变量的选取、假设条件、变量的逻辑关系、证伪和预测。
3均衡分析方法3实证与规范分析方法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个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总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不同的视角,所以一些微观经济学的正确结论放在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就不一定是正确的。
例如“储蓄悖论”:对于单个家庭而言,增加储蓄将使收入增加,进而储蓄增加。
但从整体经济看,储蓄增加会导致支出下降,通过乘数的作用,收入下降,储蓄反而下降。
第二节 GDP核算理论一 GDP的含义1 什么是GDP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或者地区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
2 如何理解GDP的含义●GDP是流量;●GDP是地理概念。
GNP叫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要素所有者所获得的收入,GNP=GDP+本国要素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要素从本国取得的收入;●GDP是生产概念而不是销售概念;●GDP是增加值,不计中间投入,或者说是最终产品价值;●GDP是市场概念,非市场经济活动不反映在GDP中,当然,地下经济活动不计入GDP。
地下经济活动是没有市场准入资格的经济活动或者么有纳税资格的经济活动,其存在会影响经济的真是福利水平。
二 GDP核算方法假设经济是封闭的,且只有家庭和企业两部门,经济活动是一次性的,那么不难看出,经济中总是有总收入≡总产出≡总支出,所以,可以从收入、支出和产出三个方面核算GDP,这就是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体系(GDP Measured Using: (i) the product approach; (ii) the expenditure approach; (iii) the income approach)1支出法:按照对一国或地区的产品与服务的支付核算GDP 的方法。
对产品与服务的支出包括了以下四个方面:(1)私人消费C。
是指家庭对消费品和消费性服务的支付。
通常包括了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服务几个方面。
(2)私人投资I。
指资本品的形成过程,区别于金融投资。
私人投资包括:●住宅投资●非住宅类固定投资●存货投资经济体的存货具有“管道功能”和“缓冲功能”。
存货区分为原材料存货、在制品存货、产成品存货。
存货是有成本的,所以存在一个经济存货水平。
如果实际存货超过了厂商的计划存货或者意愿存货,就叫做非计划存货。
非计划存货=实际存货-销售量(均衡产出)。
当实际存货大于计划存货时,经济就面临衰退的压力,反之则有膨胀的压力。
(3)政府支出G政府有四个层次。
政府支出是未来履行社会计划者、管理者与干预者的职能。
政府购买支出包括了消费与投资支出。
(4)净出口NX。
NX=出口-进口在两部门经济下,即只有家庭消费和企业的投资支出,按照支出法核算的GDP=C+I;三部门经济下,GDP=C+I+G;四部门经济下,GDP=C+I+G+NX2生产法GDP=社会总产出-全部中间投入。
或者:GDP=社会最终产品的价值。
或者:GDP=经济活动的全部增加值之和。
3收入法:按照经济活动的参与者获得的收入核算GDP的方法。
这里有必要对不同的收入进行区分:NDP---国内生产净值=GDP-折旧(NNP---国民生产净值=GNP-折旧)NI---国民收入,是指要素报酬之和,包括了工资、租金、利润和利息。
NI=NDP-间接税+政府对厂商的补贴(转移支付)PI---个人收入=NI-社会保险-企业利润留成+非商业利息(如国债利息)+转移支付 DPI---个人可支配收入=PI-所得税。
按照最终用途,家庭可支配收入用作消费和储蓄,所以,DPI=家庭消费+家庭储蓄。
上述各项经过调整,可以写为:GDP=家庭收入+厂商收入+政府收入=C+S+TN,其中C为私人消费,S为私人储蓄(家庭与厂商储蓄),TN为政府净税收,即税收-转移支付,构成政府储蓄。
所以,GDP=总消费+总储蓄如果考虑对外经济部门,设设外国在本国获得的要素报酬及转移支付为Wt,那么GDP=C+S+TN+Wt4宏观经济恒等关系在总量经济中,始终都有: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首先,假定经济只有两部门,有C+S=Y=C+I,或者,有储蓄S≡ I。
其次,三部门经济下有C+S+TN=Y=C+I+G。
再次,假设经济有四部门,一国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所获得的总收入就为C+S+TN+Wt。
在四部门经济下,宏观经济的恒等关系就应该表达为:C+S+TN+Wt=Y=C+I+G+NX储蓄≡投资恒等式只是一种定义恒等或者会计恒等。
因为无论宏观经济是否均衡,是否充分就业均衡,是否存在非意愿存货,恒等关系始终存在。
三 GDP的缺陷及其表现1 GDP是用来反映经济的福利水平与资源利用状况的。
GDP 的缺陷是指GDP不一定能够准确经济的福利水平与资源利用状况。
主要表现在:●GDP不仅统计好产出,也核算坏产出。
●地下经济活动对福利的改变没有反映在GDP上。
●公共产品没有价格,无法计入GDP。
●家务劳动与闲暇的价值也没有反映在GDP中。
●人均GDP有时也许什么都不是。
2 对GDP核算体系的修正由于GDP在衡量经济福利方面存在缺陷,人们期望能够找到一个更加准确的反映经济福利的总量指标。
迄今为止,绿色GDP 是具有代表性的指标之一,尽管对此存在争议。
绿色GDP以传统GDP核算为基础。
绿色GDP=GDP-资源耗费价值-环境修复成本-计入GDP的坏产出+未计入GDP的好产出。
可以看出,上述各项的核算在技术上十分困难,所以,与其说绿色GDP是一种核算制度,不如说是一种正确的增长理念。
第三节物价指数一物价指数1 什么是物价指数物价水平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
宏观经济学中的物价水平是指所统计的产品与服务的加权平均水平。
经济学用物价指数反映物价水平的变化。
物价指数的建立,首先需要确定所要统计的产品与服务篮子的大小。
我们也正是按照篮子的特征对物价指数进行分类的。
其次要确定基期(对比期)与预测期(观察期)。
再次要确定篮子中产品与服务在不同时期的价格水平与占总篮子的权重。
所以,物价指数=预测期物价水平对比期物价水平×100%2物价指数的分类按照统计篮子的特征不同,可以将物价指数进行分类。
GDP平减指数=预测期计入GDP的产品与服务价格对比期计入GDP的产品与服务价格×100%GDP平减指数是派氏指数,即一篮子可变产品计算的物价指数。
派氏指数倾向于低估人们的生活费用的增加。
消费物价指数CPI消费物价指数=预测期消费品与服务价格对比期相同消费品与服务价格×100%。
CPI是拉氏指数,即固定篮子价格指数,倾向于高估人们的生活费用的增加。
工业品出厂价指数PPI能源价格指数二 CPI1 CPI的构造、特点、缺陷(1)CPI的构造步骤A 选定篮子B 计算预测期对篮子的支付C 计算对比期对篮子的支付D 求出B/C=CPIE 通货膨胀率=CPI-1(2)CPI与GDP平减指数有何不同●篮子大小不同●CPI为固定篮子,GDP平减指数为可变篮子●CPI包含了进口产品的价格变化(3)CPI的缺陷●不能够准确反映物价的变化●篮子固定,但消费结构变化●不能反映产品的技术特性、质量的变化居民户对通货膨胀的压力判断往往比官方数据所显示的压力更大一些。
三名义GDP与实际GDP衡量实际GDP的最简单办法是选定基年,用基年价格计算不同时期的产出即可以得出实际GDP的增长率。
假设1990年的A、B商品产量为q a0、q b0,价格分别为p a0、p b0,1991年的A、B 商品产量为q a 1、q b 1,价格分别为p a 1、p b 1,那么以1990年价格为基期,1991实际GDP 的增长率就为100001010-⋅+⋅⋅+⋅=q p q p q p q p g bb a a b b a a 可以看出,选择的基年不同,g 就不同,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可用链式加权法进行几何平均。
当确定了GDP 平减指数以后,就可以得出:平减指数名义实际GDP GDP GDP =例如1990年每种商品的市场价格分别为P 1=5,P 2=10,P 3=15,产量(和消费)分别为Q 1=20,Q 2=25,Q 3=10。
1991年每种商品的市场价格为P 1=6,P 2=10,P 3=20,该年每种商品的产量(和消费)分别为Q 1=40,Q 2=25,Q 3=20。
求1991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以及以90、91年价格为基年价格计算实际GDP 的增长率就十分简单。
三 失业概览1 什么是失业2 失业的分类与衡量3 中国劳动市场的几个特点(1)低失业率但失业保障低(2)劳动市场呆滞(3)结构性失业将长期存在(4)农民工迭代失业问题将会严重(5)低工资就业第二章简单的收入决定理论宏观经济学研究收入的决定与变化。
仅仅从产品市场考察收入的决定与变化的理论就是简单的收入决定模型。
消费品市场与投资品市场共同构成了产品市场。
第一节消费支出一影响消费的因素1收入2价格3利率4收入分配状况5财富。
财富包括了金融与非金融财富。
消费与财富是正相关关系,财富量越大,消费水平越高。
消费影响财富的机理是财富是存量,可以生成收入流量从而影响消费;财富影响消费心理。
家庭的目标财富与实际财富之差叫做财富陷阱。
财富陷阱越大,消费水平就越低。
此外,家庭的预期也影响消费水平。
二凯恩斯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研究短期消费水平的决定。
将影响消费的因素区分为收入因素与非收入因素。
假定非收入因素所决定的消费是常数,叫自主性消费Ca ,由收入决定的消费叫引致性消费,为bY(1)凯恩斯消费函数的代数表达为C=Ca +bY ,Y 为可支配收入,b 为边际消费倾向,即增加单位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增量。
yc mpc b ∆∆==,且有0﹤b ﹤1。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与收入之比。
记为APC =C/Y 。
(2)凯恩斯消费函数的特点与消费曲线首先是一种短期分析;其次,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再次,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所以消费支出将会不足,暗含了政府应该干预经济的政策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