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奇妙的提示语
- 格式:ppt
- 大小:355.00 KB
- 文档页数:11
微课评优tougao4@的时候,很多学生仍用冒号代替逗号。
因此,我将本节微课的选题确定为提示语中标点符号的使用。
2.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快速掌握某一知识点,是微课制作者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就本节微课而言,提示语中标点符号的变化是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
我打破了传统课堂讲授的方式,转而由学生自主发现标点符号的不同,进而借助儿歌并辅助以视频帮助学生巩固这一知识点。
最后,我截取了《疯狂动物城》的经典片段,通过迁移运用填写标点的形式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标点符号的使用。
3.撰写脚本(文学脚本和分镜头脚本)文学脚本是对整个微课教学环节的呈现,分镜头脚本则是后期拍摄的依据,拍摄画面、配音台词、持续时长等都需要提前设定好,这样会大大节省后期拍摄的时间。
4.选择场景进行拍摄本节微课属于访谈式微课,场景的选择至关重要。
为了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我选定学校图书室作为节目录制场所,精致的装修、温暖的色调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可引起学生观看微课的兴趣。
由教师和5位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标点符号儿歌”共有四个小节组成。
为了达到最好的观赏和识记效果,我们选择最能代表校园景观美和文化美的地点(分别是天桥、文化角、长廊、泰山石)作为儿歌录制的室外场景,呈现了非常完美的视觉效果。
5.后期剪辑视频拍摄完成后,我主要运用“绘声绘影”进行视频的拼接和剪辑,包括简单的字幕效果和片头片尾的处理。
●微课的教学应用效果和反思1.教学应用效果本节微课的使用可以满足以下三种情况。
一是课前学习新知时使用。
在先学后教、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结合教师给定的任务单在系统学习中使用本节微课。
本节微课除了核心资源——微视频之外,还有与教学知识点相配套的辅助性学习资料,如微课学习指南(任务单)、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等。
二是课中助力教学时使用。
课堂上使用微课,一定是在教师力所不能及时。
本节微课中教师编创的儿歌视频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标点符号这一知识点。
抓住提醒语中关键词体会
微课名称:抓住提醒语中关键词体会
教学目标:联络已学过课文对话,学习利用“抓住提醒语中关键词”体会情感方法。
教学关键难点:学习利用“抓住提醒语中关键词”体会情感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在学习《陶罐和铁罐》中,你们即使全部读出了各自体会,不过老师认为还读得还不够。
今天,老师就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要想读好人物对话,抓住提醒语中关键词很关键,我们先来看一看铁罐。
二、体会“铁罐傲慢”,总结方法。
1.出示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这句话中你认为哪个词最关键?带着这种语气读一读。
(关键词:傲慢)
2.出示句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东西!”铁罐说,带着愈加轻蔑神气。
好,请孩子们练习读一读。
(关键词:愈加轻蔑)
3.出示句子:“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指名读,师生评价。
(关键词:恼怒)
4.现在你认为这是怎样一只铁罐?带着这么语气一起读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5.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一只傲慢无礼、狂妄自大铁罐,是利用什么方法学习。
(抓住提醒语中关键词)
三、利用方法,体会“陶罐”谦虚友善特点。
1.同学们自己试着用“抓住提醒语中关键词”这么方法,读读陶罐话,思索:你认为这又是怎样一只陶罐子?陶罐懦弱吗?从哪个词语你看出陶罐不懦弱?看谁读得好。
2.学生自由练读体会。
巧用对话提示语,丰富人物显形象训练目标:准确地添加对话提示语,训练对话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训练《点:掌握添加提示语的几种方法0 训练难点S巧加提示语,符合人物身份及性格特征,更好地突出文章中心。
方法研究:以课本中的经典对话描写为范,课外延伸,总结对话提示语的规律,设置情景进行训练。
教学过程:-V情境导入课件展示:(1)《家有儿女》之《藏不住的秘密》台词片段展示莒薈:尊重孩子的隐私,恰恰是f 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往小了说,一个孩子得不到尊愛,他怎么能学会尊重别人呢?所以说啊妈妈:我还是赶紧给她收起来吧妈妈:小霜啊苜琶:小霜从医院回来啦?(妈妈不好意思够笑)苜爸:谟,那个小S啊.你不要太难过啊!妈妈:别太伤心了•啊!小霜:我怎么会伤心难过呢?我开心死了,我高兴死了妈妈:你干嘛呀?苜薈:就是呀!小霜:看月亮啊,难道你们没有发现今晚的月竟是SB么的圆,那么的大C那么的亮吗?刘星:小雷她受刺激受大发了!(2〉第(1)中相应视频播放通过文字和视频的相比,学生自然更喜欢视频展示的内容。
小结,学生更偏爱视频的原因是视频中的人物不仅仅只有对话,人物的动作、表情、说话的语音语调等的展现使人物个性鲜明•(3)知识储备:对话中的提示性语•即对话中除了人物所说的话外,所作的启示性说明文字。
它不仅是交代谁在说话,还交代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
提示性文字的作用: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那么,怎样才能添加好提示性文字呢?二、探究训练训练一:描一涕加人物外形、身份的描写及亶接揭示性格特征的描写阅读下面两段文字,看看人物对话前添加了哪些指示性文字?示例一:胖得像弥勒佛_般的王老师.站在讲台上眉开眼笑「现在,我就谴同学们一个个上台来,用不看反手,只是正面徒手画團和三角形……"示例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赞叹地说道:"这个小伙子画得奠好啊!这样的画技没有三年五年是练不出来的r 嗚,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r -个活泼的小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体会
微课名称: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体会
教学目标:联系已学过课文的对话,学习运用“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体会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运用“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体会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孩子们,在学习《陶罐和铁罐》中,你们虽然都读出了各自的体会,但是老师觉得还读得还不够。
今天,老师就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要想读好人物对话,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很重要,我们先来看一看铁罐。
二、体会“铁罐的傲慢”,总结方法。
1.出示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词最关键?带着这种语气读一读。
(关键词:傲慢)
2.出示句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好,请孩子们练习读一读。
(关键词:更加轻蔑)
3.出示句子:“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指名读,师生评价。
(关键词:恼怒)
4.现在你觉得这是怎样的一只铁罐?带着这样的语气一起读——“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5.小结:刚才我们认识了一只傲慢无礼、狂妄自大的铁罐,是运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
三、运用方法,体会“陶罐”的谦虚友善的特点。
1.同学们自己试着用“抓住提示语中的关键词”这样的方法,读读陶罐的话,思考:你觉得这又是怎样的一只陶罐子?陶罐懦弱吗?从哪个词语你看出陶罐不懦弱?看谁读得好。
2.学生自由练读体会。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名人故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奇妙的提示语泸州市叙永县叙师附小群文阅读课题组集体备课(陈厚萍、叶敏、胡良琼、商春、曾淑燕、陈炬)一、教学设计意图:这是为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设计的一次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单元主题是名人故事。
丰富的故事,精彩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园地二》中的一个阅读训练点就是感受提示语在对话中的不同表达效果。
语言描写中的提示语能让读者感受到说话人的神态、语气、情绪,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丰满,让情节更生动。
因此,我们确定本次群文阅读的议题为:奇妙的提示语。
围绕议题,我们精心选择了四篇选文,既考虑选文中丰富的对话和提示语的呈现,又顾及三年级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做到文质皆美,给予学生良好的语言熏陶和示范。
第一篇选文是课题组陈厚萍老师自创童话小故事《想飞的小羊羔》;第二篇节选黄瑞云的《陶罐与铁罐》;第三篇选自全国“亲近母语课题组”三年级教材《会打喷嚏的帽子》;第四篇选文是对申均之的《小蝴蝶花》进行改写。
二、具体教学设计要点:(一)群文议题:奇妙的提示语(二)阅读材料:《想飞的小羊羔》是根据教学需要,由叙师附小陈厚萍老师创作;《陶罐与铁罐》片段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
《会打喷嚏的帽子》选自全国亲近母语课题组三年级教材。
申均之创作的《小蝴蝶花》选自网络,陈厚萍老师根据教学要求对选文作了改写。
(三)阅读目标1.感受有无提示语的不同表达效果,认识到提示语能让读者感受到说话者的神态、动作,感受到说话的语气,仿佛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让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2.体会提示语的位置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
要根据情境,把强调的内容放在前面、中间、后面,或者省略。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名人故事”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奇妙的提示语泸州市叙永县叙师附小群文阅读课题组集体备课(陈厚萍、叶敏、胡良琼、商春、曾淑燕、陈炬)一、教学设计意图:这是为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设计的一次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单元主题是名人故事。
丰富的故事,精彩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语文园地二》中的一个阅读训练点就是感受提示语在对话中的不同表达效果。
语言描写中的提示语能让读者感受到说话人的神态、语气、情绪,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更丰满,让情节更生动。
因此,我们确定本次群文阅读的议题为:奇妙的提示语。
围绕议题,我们精心选择了四篇选文,既考虑选文中丰富的对话和提示语的呈现,又顾及三年级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兴趣,做到文质皆美,给予学生良好的语言熏陶和示范。
第一篇选文是课题组陈厚萍老师自创童话小故事《想飞的小羊羔》;第二篇节选黄瑞云的《陶罐与铁罐》;第三篇选自全国“亲近母语课题组”三年级教材《会打喷嚏的帽子》;第四篇选文是对申均之的《小蝴蝶花》进行改写。
二、具体教学设计要点:(一)群文议题:奇妙的提示语(二)阅读材料:《想飞的小羊羔》是根据教学需要,由叙师附小陈厚萍老师创作;《陶罐与铁罐》片段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材。
《会打喷嚏的帽子》选自全国亲近母语课题组三年级教材。
申均之创作的《小蝴蝶花》选自网络,陈厚萍老师根据教学要求对选文作了改写。
(三)阅读目标1.感受有无提示语的不同表达效果,认识到提示语能让读者感受到说话者的神态、动作,感受到说话的语气,仿佛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让故事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2.体会提示语的位置不同,表达效果也不同。
要根据情境,把强调的内容放在前面、中间、后面,或者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