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负荷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755.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负荷测量量表:
主观测量法:pass量表,CH量表,OW量表,TLX量表,Wp量表 生理测量法:生理测量对硬件和测试过程要求很高,比如大多用于生理测 量的仪器,比较昂贵,笨重,测试过程和数据分析十分复杂,在实际研究 中并不太常用 任务绩效测量法
3 能做什么---教育价值
认知负荷理论研究的终极目标是改善教学设计,提高现实教学和学习效益。
源自文库
2 是什么---定义
国内: 辛自强和林崇德认为,认知负荷可视为加工特定数量信息所要求的“心理能量” 水平,随着要加工的信息数量的增加,认知负荷也增加; 曹宝龙等认为,认知负荷指一个事例中智力活动强加在工作记忆上的总数; 赖日生等认为,认知负荷指的是在某种场合下施加到工作记忆中的智力活动的总 的数量; 赵俊峰认为,认知负荷存在着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理论层面主要着眼于实验室 研究,它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完成所给认知任务而需要的心理资源数量;实践层 面主要着眼于实际应用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它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知 觉到的认知加工任务的份量。 苏月东认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是指学生对学习任务、责任以及时间压 力的知觉和体验。对该概念认识上的不统一源于认知负荷的多维性、复杂性、内 隐性等特点。
2 是什么---基本观点
分类:
内在认知负荷(Intrinsic cognitive load):与学习资料的性质相关,在信 息要素高度交互作用以及学习者还没有掌握合适图式时,会产生内在的 认知负荷。 外在认知负荷(extraneous cognitive load):信息呈现的方式和学习者需 要的学习活动所引起的。 关联认知负荷(Germane cognitive load):由学习过程中图示的构建与 自动化而引发的。
以Sweller等为代表的样例(worked example)学习研究领域和以Mayer等为代表的多媒体 学习研究领域。 研究内容与目标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降低外在负荷、降低内在负荷、增加有效负荷的 教学设计研究。
(1)外在认知负荷:支架,减褪(降低学生对样例的依赖),剔除(去掉样例,避 免样例干扰),分步(小步子教学) (2)内在认知负荷:先行组织者,提前训练 (3)关联认知负荷和元认知负荷:图式和认知结构的建构与自动化。
认知负荷理论
1 来源---提出
认知负荷(cognitive load)的理论研究最初来源于脑力负荷或心理 负荷(mental workload)的诸多研究成果。国际上对脑力负荷或心 理负荷的研究最早美国心理学家 Miller,1956 年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 究。
真正被应用于教育领域,是悉尼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教育学院的心理 学家 John Sweller 于 1988 年,在研究“学习材料和教学方法对学习 者概念掌握和认知加工的影响”中提出来的,认为“认知负荷”是 指人在信息加工过程中所用的心理认知资源的总量,主要是从认知资 源的角度来考察学习,特别是复杂任务的学习。
2 是什么---基本观点
(l)工作记忆容量是有限的,这使得人们很难同时加工多种来源的信息; (2) 图式获取和规则自动化是学习的两大机制,它们的作用均是利用长时记 忆来弥补短时记忆容量不足的缺陷 (3)当某些信息存在交互作用时,由于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同时加工,这将加 重认知负荷.如果学习材料本身所需要的认知负荷较低,那么材料外在的呈 现方式所引起的认知负荷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较弱,如果材料本身所需要的 认知负荷较高,由教学设计引起的认知负荷对于学习的影响较强.
1 来源---理论基础
图式理论:
图式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方式。图式可以视为心理活 动的框架或者组织结构。
图式理论认为,图式的获取和规则的自动化可以弥补工作记忆容量 不足的缺陷。长时记忆中的图式或规则可以根据所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一 种自动化的加工过程,而这种加工是不需要有意识控制和资源消耗的,因而 可以降低个体的认知负荷。
1 来源---理论基础
1 来源---理论基础
工作记忆理论:感觉记忆,工作记忆(5—9个组块)和长时记忆
2 是什么---定义
研究者对认知负荷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的研究者从各自 的角度提出对认知负荷的理解,表达出不同的看法,尤其是操作性定义 有较大的差别。 国外: Cooper将认知负荷定义为一个特定的作业时间内施加于个体的工作记忆 的心理活动总量; Paas 和 Van Merrienboer则认为,认知负荷由多维度构成,是执行一项具 体任务时加于个体认知系统的负荷; Quiroga 等人认为,认知负荷通常被界定为用来促进学习活动的认知资源 投入程度。
1 来源---理论基础
资源分配理论:
旨在解释人是如何协调不停的认知任务或者认知活动。资源有限理 论包括单资源理论和多资源理论,无论是单资源理论还是多资源理论,其核 心观点都是认为人的资源(包括认知资源和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同时 进行不同的活动,资源就要在这些活动之间进行分配,资源的分配遵循此多 彼少的原则。
3 发展
2 是什么---基本观点
2 是什么---测量
认知负荷测量的结构模型
2 是什么---测量
认知负荷测量的类型
主观的 客观的
因果性 间接的 自我报告心理努力的投入程度
生理指标测量; 行为指标测量; 学习结果测验;
直接的 自我报告紧张水平; 自我报告材料难度 大脑活动测量; 双任务成绩
2 是什么---测量
3 发展
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某种教学策略并非与某种负荷一一对应。一般而言,一种策略应同时降 低外在负荷和增加有效负荷,或一种策略应同时降低内在负荷和增加有效负 荷,或一种策略应同时降低外在负荷和内在负荷。优化三种负荷,使其处于学 习者的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
每种具体策略都有其适宜的条件或情境,系统考虑下面多个因素或变量, 优化负荷的研究。如:任务特征,学习者特征,教学方式特征,学习过程 变量,学习结果变量。这不仅考察记忆保持、迁移成绩,同时还应该考察认 知策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等,因为这些变量更能反映教学策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