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 格式:doc
- 大小:456.00 KB
- 文档页数:73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都市环境爱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目录1 总则2 基础资料3 环境爱护规划的制定附录:1.有关法规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环境质量标准》3.《中华人民共和国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4.《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5.《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水水质标准》l 总则1.0.1为了统一都市规划中环境爱护规划的内容、深度,健全都市规划设计技术治理制度,提高治理水平,保证规划设计质量,充分发挥环境爱护规划的作用,特制定本技术措施。
1.0.2本技术措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目都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爱护法》、《都市规划编制方法》等相关法规及编制方法的有关条款,总结我院编制的环境爱护规划的体会而制定。
1.0.3本技术措施适用于都市总体规划中的环境爱护专业规划。
1.0.4本技术措施可依照所做地区资料情形适当增减内容。
2 基础资料2.1 自然环境及资源2.1.1都市地理位置、地势、地质状况、土地稳固性与地貌特点。
2.1.2气象条件:气温、降水量、常年主导风向、风力、风速,云量,日照、污染系数、大气稳固度及逆温情形。
2.1.3都市水系一样状况。
2.1.4水文:河流及河流的丰水流量、枯水流量、平水流量等;湖泊和水库容量、水位及其变化规律;地下水储量、可开采量、地下水水位、水质;海湾和潮流、潮汐、扩散系数等。
2.1.5生态环境:土地、植被、公共绿地、森林、草地、湿地的面积、比例、品种。
2.1.6人文景观及自然景物:风景名胜区、自然爱护区、森林公园、闻名历史文物古迹、重点文物爱护单位的分布和范畴。
2.1.7资源品种及资源量: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行资源、珍稀动植物等。
2.1.8其他:台风、地震等专门自然观象。
2.1.9以上资料依照不同都市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收集。
2.2 环境污染及治理2.2.1污染源资料:污染源分布、污染物性质、污染物排放量及排放形式。
(1)大气监测资料:工业、民用、汽车尾气。
城市总体规划保证措施一、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通过对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和规划,确保城市的平衡发展。
首先,土地利用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分区,确保不同功能区域的协调发展。
其次,需要对城市的用地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防止滥用土地、侵占耕地等现象的发生。
另外,还需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因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二、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城市交通的合理规划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居民出行体验。
为此,城市总体规划需要对交通流量进行预测,确定合理的道路网布局和道路容量。
此外,需要合理规划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车等,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同时,交通规划还要考虑到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的需求,建设步行街和自行车道,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方式。
三、城市布局规划城市布局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布局和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城市的生活品质和居住环境。
首先,城市总体规划需要考虑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各种功能区的布局,确保不同功能区域的协调发展。
其次,需要考虑到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居民的需求,合理规划城市的扩展空间和增加人口的居住空间。
另外,城市总体规划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文化保护和历史遗产的保护,并且保留一定的绿地和公共空间,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四、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
因此,城市总体规划需要考虑到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首先,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工业和商业用地,避免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需要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和植被,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另外,城市总体规划还需要考虑到水源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防止水源受到污染和浪费。
五、灾害防治规划灾害防治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城市面临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台风等。
为了减少灾害对城市和居民的危害,城市总体规划需要考虑到灾害的预防和应急救援。
城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引言城市规划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之一。
对城市进行详细规划,可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开展、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效益。
然而,为了实现城市规划的目标,需要采取统一的技术措施来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技术措施,以帮助城市规划者更好地进行规划工作。
统一的数据收集与管理城市规划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地理空间数据、人口数据、交通数据等等。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收集和管理系统。
这可以通过使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共享平台来实现。
数据标准可以标准数据格式和内容,确保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数据兼容性。
而数据共享平台可以促进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合作,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
统一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它可以用来收集、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为规划者提供详细的地图和空间分析功能。
为了确保规划工作的连贯性和效率,需要建立统一的GIS系统。
这可以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和GIS软件来实现。
统一的数据标准可以确保不同部门和机构之间的数据兼容性,而统一的GIS软件可以提高规划人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效果。
统一的城市模型城市模型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工具,它可以用来模拟未来城市开展的情景,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效果。
为了确保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需要建立统一的城市模型。
这可以通过统一的建模方法和数据标准来实现。
统一的建模方法可以确保规划人员之间的模型结果一致性,而统一的数据标准可以确保不同模型之间的数据兼容性。
统一的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组成局部。
为了确保城市交通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需要建立统一的交通规划。
这可以通过统一的交通网络规划和交通管理系统来实现。
统一的交通网络规划可以确保不同交通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协调,而统一的交通管理系统可以提高交通调度和交通信息管理效果。
统一的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规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目录1总则2基础资料搜集3保护规划4规划文献和图纸附录:名词解释1总则为子贯彻执行部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规定》,统一我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旳内容与深度,提高规划成果旳质量水平,便于技术管理,特制定本技术措施。
1.0.2 本技术措施合用于本院承担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体规划中旳专业规划参照本措施执行。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如下称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讲是总体规划阶段旳规划,重要确定历史文化名城(如下称名城)保护旳宏观控制原则和目旳、保护内容和重点、保护范围和措施。
但对于重点保护旳历史地段要进行深化,以防止建设对重点保护地段产生不利影响编制保护规划应遵照如下原则:(1)历史文化名城应当保护都市旳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和重要标志物,保护和延续古城旳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都市旳老式文化,保护规划要根据都市旳详细状况编制和贯彻。
(2)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充足认识和分析都市历史演变及性质、形态、文物分布等特点和价值,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目旳、重点和规定,突出名城旳历史环境特性。
(3)编制保护规划要从都市总体上采用规划措施,为保护都市历史文化遗存发明有利条件,同步又要注意满足都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旳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4)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都市老式文化内涵旳发掘与继承,增进都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旳建没。
(5)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
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老式风貌旳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他性质旳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旳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旳地区,或在都市发展史上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旳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
(6)贯彻“保护为主,急救第一”旳方针,在目前尤其要注意对濒临破坏旳历史实物遗存旳急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
对已不存在旳文物古迹一般不倡导重建,在历史文化保护区,要坚持以保护为主,采用保护、整改和进行必要旳改造更新相结合旳原则,力争防止大拆大建,以假代真(以仿古建筑取代古建筑)旳做法。
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大全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第三册)1996年6月说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第三册)包含经过修改的<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城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和新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统一技术措施是我院城市规划设计内部技术规定的重要部分,是项目组组织实施编制规划和院、所二级进行项目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
是规划设计人员的技术工作标准,凡我院编制的规划设计任务均应按本技术措施执行。
自本册正式颁发之日起,1991年院编印的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中的<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城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停止使用。
为提高我院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统一技术措施在今后的执行过程中,将不断总结经验,请各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将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科技处反映,适当时候再予必要的补充、调整和完善。
其它有关方面的统一技术措施,我院仍将继续组织力量编制。
本统一技术措施只供院内使用,不得私自复印、赠予,不与<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挂钩。
注意保密,妥为保管,遗失不补。
1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目录说明 .................................................................................................. 1(一)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 6目录............................................................................................ 7l 总则......................................................................................... 82 基础资料.................................................................................... 93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114 城市总体规划........................................................................ 134.1 任务及程序.................................................................. 134.2 编制内容...................................................................... 144.3 成果形式及深度.......................................................... 17(二)城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 54目录........................................................................................ 552l 总则..................................................................................... 562 控制性详细规划.................................................................... 582.1 编制程序...................................................................... 592.2 编制内容...................................................................... 592.3 基础资料...................................................................... 602.4 控制指标的内容.......................................................... 612.5 基本控制指标的确定.................................................. 622.6 成果形式和深度.......................................................... 673 修建性详细规划.................................................................... 743.1 编制程序...................................................................... 743.2 编制内容...................................................................... 753.3 基础资料...................................................................... 753.4 成果形式和深度.......................................................... 774 附则...................................................................................... 81(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 87目录........................................................................................ 881总则................................................................................. 892 基础资料搜集........................................................................ 913 保护规划................................................................................ 933.1 保护内容...................................................................... 933.2 宏观保护控制.............................................................. 943。
中规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目录1总则2基础资料搜集3保护规划4规划文件和图纸附录:名词解释1总则1。
0。
1为子贯彻执行部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统一我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深度,提高规划成果的质量水平,便于技术管理,特制订本技术措施.1。
0。
2 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本院承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参照本措施执行。
1。
0.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称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讲是总体规划阶段的规划,主要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以下称名城)保护的宏观控制原则和目标、保护内容和重点、保护范围和措施.但对于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要进行深化,以避免建设对重点保护地段产生不利影响1。
0.4编制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和重要标志物,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
(2)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充分认识和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质、形态、文物分布等特点和价值,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目标、重点和要求,突出名城的历史环境特征。
(3)编制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4)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没。
(5)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
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它性质的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的地区,或在城市发展史上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
(6)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当前特别要注意对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
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一般不提倡重建,在历史文化保护区,要坚持以保护为主,采取保护、整治和进行必要的改造更新相结合的原则,力求避免大拆大建,以假代真(以仿古建筑取代古建筑)的做法。
中规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目录1总则2基础资料搜集3保护规划4规划文件和图纸附录:名词解释1总则1.0.1为子贯彻执行部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统一我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深度,提高规划成果的质量水平,便于技术管理,特制订本技术措施。
1.0.2 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本院承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参照本措施执行。
1.0.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称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讲是总体规划阶段的规划,主要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以下称名城)保护的宏观控制原则和目标、保护内容和重点、保护范围和措施。
但对于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要进行深化,以避免建设对重点保护地段产生不利影响1.0.4编制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和重要标志物,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
(2)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充分认识和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质、形态、文物分布等特点和价值,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目标、重点和要求,突出名城的历史环境特征。
(3)编制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4)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没。
(5)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
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它性质的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的地区,或在城市发展史上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
(6)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当前特别要注意对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
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一般不提倡重建,在历史文化保护区,要坚持以保护为主,采取保护、整治和进行必要的改造更新相结合的原则,力求避免大拆大建,以假代真(以仿古建筑取代古建筑)的做法。
中规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目录1 总则2 基础资料搜集3 保护规划4 规划文件和图纸附录:名词解释1 总则1.0.1 为子贯彻执行部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统一我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深度,提高规划成果的质量水平,便于技术管理,特制订本技术措施。
1.0.2 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本院承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参照本措施执行。
1.0.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称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讲是总体规划阶段的规划,主要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以下称名城)保护的宏观控制原则和目标、保护内容和重点、保护范围和措施。
但对于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要进行深化,以避免建设对重点保护地段产生不利影响1.0.4编制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和重要标志物,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
(2)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充分认识和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质、形态、文物分布等特点和价值,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目标、重点和要求,突出名城的历史环境特征。
(3)编制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4)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没。
(5)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
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它性质的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的地区,或在城市发展史上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
(6)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当前特别要注意对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
对已不存在的文物古迹一般不提倡重建,在历史文化保护区,要坚持以保护为主,采取保护、整治和进行必要的改造更新相结合的原则,力求避免大拆大建,以假代真(以仿古建筑取代古建筑)的做法。
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doc 109页)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第三册)员的技术工作标准,凡我院编制的规划设计任务均应按本技术措施执行。
自本册正式颁发之日起,1991年院编印的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中的《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城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停止使用。
为提高我院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统一技术措施在今后的执行过程中,将不断总结经验,请各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将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科技处反映,适当时候再予必要的补充、调整和完善。
其它有关方面的统一技术措施,我院仍将继续组织力量编制。
本统一技术措施只供院内使用,不得私自复印、赠予,不与《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挂钩。
注意保密,妥为保管,遗失不补。
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目录说明 (3)(一)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9)目录 (11)l 总则 (12)2 基础资料 (12)3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14)4 城市总体规划 (15)4.1 任务及程序 (15)4.2 编制内容 (16)4.3 成果形式及深度 (18)(二)城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77目录........................................................... 78l 总则 ........................................................ 792 控制性详细规划 .................................................. 802.2 编制内容............................................... 812.3 基础资料............................................... 812.4 控制指标的内容 ......................................... 822.5 基本控制指标的确定...................................... 832.6 成果形式和深度 ......................................... 863 修建性详细规划 .................................................. 913.1 编制程序............................................... 913.2 编制内容............................................... 913.3 基础资料............................................... 923.4 成果形式和深度 ......................................... 934 附则.......................................................... 95(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104目录 ........................................................ 1051总则................................................... 1062 基础资料搜集 ................................................ 1073 保护规划.................................................... 1093.1 保护内容........................................... 1093.2 宏观保护控制....................................... 1113.3 保护区划........................................... 1123.4 古城格局和视廓 ..................................... 1143.5 维护与整治......................................... 1153.7 规划实施........................................... 1164 规划文件和图纸 .............................................. 1174.1 一般要求........................................... 1174.2 规划文本(参考格式) .................................. 1174.3 规划图纸........................................... 120附录:名词解释 ................................................. 121(四)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 123目录....................................................... 124l 总则 .................................................... 1252 基础资料.................................................... 1252.1 自然环境及资源 ..................................... 1252.2 环境污染及治理 ..................................... 1262.3相关资料............................................ 1323 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 1323.1环境分析与评价 ..................................... 1323.2环境目标、环境功能区划分及执行的标准 ................. 1323.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1373.4规划指标名称....................................... 1383.5 成果形式和图纸 ..................................... 139附录1......................................................... 141有关法规............................................... 141附录2......................................................... 1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 142附录3......................................................... 1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 145附录4......................................................... 15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BG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代替GB3096—82 GB11339—89) .............................. 150附录五 ........................................................ 15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水水质标准............................ 152(一)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目录l 总则2基础资料3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4城市总体规划附录:表l、《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目录表》表2、《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各类指标统一使用单位》l 总则1.0.1为统一我院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内容、深度、程序,保证成果质量,便于技术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中规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目录1 总则2 基础资料搜集3 保护规划4 规划文件和图纸附录:名词解释1.0.1 为子贯彻执行部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统一我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内容与深度,提高规划成果的质量水平,便于技术管理,特制订本技术措施。
1.0.2 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本院承担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总体规划中的专业规划参照本措施执行。
1.0.3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下称保护规划)就其内容深度讲是总体规划阶段的规划,主要确定历史文化名城(以下称名城)保护的宏观控制原则和目标、保护内容和重点、保护范围和措施。
但对于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要进行深化,以避免建设对重点保护地段产生不利影响1.0.4 编制保护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 历史文化名城应该保护城市的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和重要标志物,保护和延续古城的风貌特点.继承和发扬城市的传统文化,保护规划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编制和落实。
(2) 编制保护规划应当充分认识和分析城市历史演变及性质、形态、文物分布等特点和价值,因地制宜地确定保护原则、目标、重点和要求,突出名城的历史环境特征。
(3) 编制保护规划要从城市总体上采取规划措施,为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又要注意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和工作环境的需要,使保护与建设协调发展。
(4) 编制保护规划应当注意对城市传统文化内涵的发掘与继承,促进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没。
(5) 编制保护规划应当突出保护重点。
即:保护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及其环境;对于具有传统风貌的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其它性质的街区,需要保护整体环境的文物古迹、革命纪念建筑集中连片的地区,或在城市发展史上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近代建筑群等,要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予以重点保护。
(6) 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在当前特别要注意对濒临破坏的历史实物遗存的抢救和保护,不使继续破坏。
中规院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1 总则2 控制性详细规划3 修建性详细规划4 附则附录:详细规划各阶段规划成果图图面深度比较l 总则l.0.1 为了使我院所编制的城市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程序规范化,加强编制工作的技术质量管理,特制定本措施。
1.0.2 详细规划的任务是:以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为依据,详细规定建设用地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或直接对建设项目作出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
1.0.3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1)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以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进一步深化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的规划意图,为有效地控制用地和规划管理而编制的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对近期建设或开发地区的各类用地进行详细划分,确定其使用性质、人口密度和建筑容量,确定规划区内部的市政公用和交通设施的建设条件以及内部道路与外部道路的联系,提出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要求,为土地综合开发和规划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同时用以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2) 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般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规划设计条件指导下编制。
修建性详细规划直接对建设项目和周围环境进行具体的安排和规划设计,主要确定各类建筑、各项基础工程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具体配臵,并根据建筑和绿化的空间布局进行环境景观设计,为各项建筑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
1.0.4 本技术措施的运用范围可以是整片的新区开发或旧区改建,也可以是单独的居住区或居住小区、市中心或区中心、干道和道路两侧的沿街地段、城市广场、车站、游乐场、商业中心或步行街、工业区或综合区、校园、旅游渡假区以及大型的体育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等。
1.0.5 编制城市详细规划须遵循《城市规划法:确定的各项规划原则,遵守有关城市规划的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本措施如与上述要求有抵触时,应以国家规定为准。
1.0.6 编制城市详细规划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相协调,体现其意图,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历史、自然环境及现状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准确的基础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功能、经济、环境、景观等要素。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第三册)1996年6月说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第三册)包含经过修改的《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城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和新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统一技术措施是我院城市规划设计内部技术规定的重要部分,是工程组组织实施编制规划和院、所二级进行工程经管的重要技术依据。
是规划设计人员的技术工作规范,凡我院编制的规划设计任务均应按本技术措施执行。
自本册正式颁发之日起,1991年院编印的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中的《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城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停止使用。
为提高我院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统一技术措施在今后的执行过程中,将不断归纳总结经验,请各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将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科技处反映,适当时候再予必要的补充、调整和完善。
其它有关方面的统一技术措施,我院仍将继续组织力量编制。
本统一技术措施只供院内使用,不得私自复印、赠予,不与《城市规划设计收费规范》挂钩。
注意保密,妥为保管,遗失不补。
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目录说明2(一)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5目录6l 总则72 基础资料73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94 城市总体规划104.1 任务及程序104.2 编制内容114.3 成果形式及深度13(二)城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47目录48l 总则492 控制性详细规划502.1 编制程序502.2 编制内容512.3 基础资料512.4 控制指标的内容522.5 基本控制指标的确定532.6 成果形式和深度563 修建性详细规划603.1 编制程序603.2 编制内容613.3 基础资料613.4 成果形式和深度624 附则64(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71目录721总则732 基础资料搜集743 保护规划753.1 保护内容753.2 宏观保护控制773.3 保护区划783.4 古城格局和视廓793.5 维护与整治803.6 保护与利用813.7 规划实施814 规划文件和图纸824.1 一般要求824.2 规划文本(参考格式)824.3 规划图纸85附录:名词解释86(四)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88目录89l 总则902 基础资料902.1 自然环境及资源902.2 环境污染及治理912.3相关资料933 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933.1环境分析与评价933.2环境目标、环境功能区划分及执行的规范943.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措施963.4规划指标名称963.5 成果形式和图纸97附录199有关法规99附录21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规范——大气环境质量规范100附录3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规范—地面水环境质量规范102附录41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规范(BG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规范(代替GB3096—82 GB11339—89)105附录五1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规范——海水水质规范107(一)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目录l 总则2基础资料3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4城市总体规划附录:表l、《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目录表》表2、《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各类指标统一使用单位》l 总则1.0.1为统一我院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内容、深度、程序,保证成果质量,便于技术经管,特制定本规定。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1. 引言城市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制定一套统一的技术措施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旨在促进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2. 技术措施2.1 建立环境监测体系在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中,建立一个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是关键。
该体系应包括以下要素:•网络化的监测设施:在全市范围内建立环境监测站点,将监测设施网络化,实现对关键指标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数据共享与交流平台:建立一个城市环境数据共享与交流平台,将不同部门和单位的环境监测数据整合起来,方便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流。
•数据分析与预警系统:通过建立高效的数据分析和预警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综合评估,及早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2.2 推进清洁能源的应用城市能源消耗是环境问题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推进清洁能源的应用是必要的。
•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对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促进能源节约:鼓励市民和企业采取节约能源的措施,如提倡使用高效能源设备、推广智能节能系统等。
•引导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优化城市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对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行业的依赖,加大对低污染、低能耗的产业的支持。
2.3 推动城市绿化建设城市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推动城市绿化建设,可以有效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通过增加城市公园、绿地和道路两侧的绿化带等方式,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增加空气净化和气温调节的能力。
•引入自然生态修复技术:引入自然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植物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修复城市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在城市绿化建设中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4 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素养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第三册)1996年6月说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第三册)包含经过修改的《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城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和新编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统一技术措施是我院城市规划设计内部技术规定的重要部分,是项目组组织实施编制规划和院、所二级进行项目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据。
是规划设计人员的技术工作标准,凡我院编制的规划设计任务均应按本技术措施执行。
自本册正式颁发之日起,1991年院编印的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中的《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城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停止使用。
为提高我院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统一技术措施在今后的执行过程中,将不断总结经验,请各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将使用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科技处反映,适当时候再予必要的补充、调整和完善。
其它有关方面的统一技术措施,我院仍将继续组织力量编制。
本统一技术措施只供院内使用,不得私自复印、赠予,不与《城市规划设计收费标准》挂钩。
注意保密,妥为保管,遗失不补。
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编目录说明 (2)(一)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5)目录 (6)l 总则 (7)2 基础资料 (7)3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9)4 城市总体规划 (10)4.1 任务及程序 (10)4.2 编制内容 (11)4.3 成果形式及深度 (13)(二)城市详细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47目录............................................................................................................................. 48l 总则 ....................................................................................................................... 492 控制性详细规划........................................................................................................... 502.1 编制程序............................................................................................................ 502.2 编制内容............................................................................................................ 512.3 基础资料............................................................................................................ 512.4 控制指标的内容................................................................................................ 522.5 基本控制指标的确定........................................................................................ 532.6 成果形式和深度................................................................................................ 563 修建性详细规划........................................................................................................... 603.1 编制程序............................................................................................................ 603.2 编制内容............................................................................................................ 613.3 基础资料............................................................................................................ 613.4 成果形式和深度................................................................................................ 624 附则........................................................................................................................... 64(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71目录................................................................................................................................. 721总则..................................................................................................................... 732 基础资料搜集............................................................................................................... 743 保护规划....................................................................................................................... 753.1 保护内容............................................................................................................ 753.2 宏观保护控制.................................................................................................... 773.3 保护区划............................................................................................................ 783.4 古城格局和视廓................................................................................................ 793.5 维护与整治........................................................................................................ 803.6 保护与利用........................................................................................................ 813.7 规划实施............................................................................................................ 814 规划文件和图纸........................................................................................................... 824.1 一般要求............................................................................................................ 824.2 规划文本(参考格式) ......................................................................................... 824.3 规划图纸............................................................................................................ 85附录:名词解释................................................................................................................. 86(四)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88目录............................................................................................................................. 89l 总则 ....................................................................................................................... 902 基础资料....................................................................................................................... 902.1 自然环境及资源................................................................................................ 902.2 环境污染及治理................................................................................................ 912.3相关资料............................................................................................................... 933 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 933.1环境分析与评价................................................................................................ 933.2环境目标、环境功能区划分及执行的标准.................................................... 943.3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措施.................................................................................... 963.4规划指标名称.................................................................................................... 963.5 成果形式和图纸................................................................................................ 97附录1.................................................................................................................................. 99有关法规..................................................................................................................... 99附录2.............................................................................................................................. 1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100附录3.............................................................................................................................. 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102附录4.............................................................................................................................. 10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BG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代替GB3096—82 GB11339—89) ............................................................................. 105附录五............................................................................................................................. 10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海水水质标准............................................................. 107(一)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目录l 总则2基础资料3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4城市总体规划附录:表l、《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目录表》表2、《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各类指标统一使用单位》l 总则1.0.1为统一我院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内容、深度、程序,保证成果质量,便于技术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汇总引言城市规划设计是指对城市区域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以到达提高城市功能和美观程度的目的。
为了保证城市规划设计的一致性和高效性,需要统一技术措施来标准各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
本文将汇总一些常用的城市规划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1. 统一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GIS可以用于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分析,从而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数据标准化在GIS应用中,需要统一地理数据的格式、结构和编码标准,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互操作性。
空间分析工具GIS提供了各种空间分析工具,如缓冲区分析、路径分析和空间插值等,可以用于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交通、环境和人口分析。
2. 统一建模和可视化工具建模和可视化工具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设计人员更直观地展示和分析规划方案。
三维建模工具通过使用三维建模工具,可以将平面的规划方案转化为真实感的三维模型,提供更直观的展示效果。
可视化分析工具可视化分析工具可以将规划方案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展示,如热力图、动态图表和地图等,帮助规划设计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3. 统一交流和协作平台城市规划设计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需要一个统一的交流和协作平台来提高效率和减少信息传递误差。
工程管理平台工程管理平台可以用于统一规划设计工程的进度、任务和资源分配等管理工作,实现多人协作和任务追踪。
文件共享与版本控制工具文件共享与版本控制工具可以帮助规划设计人员共享和管理设计文档,保证文档的版本一致和平安。
4. 统一标准和标准为了使各地的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标准。
规划设计准那么和指南制定规划设计准那么和指南,明确城市规划设计应满足的要求和标准,包括建筑高度、绿地率和交通布局等方面。
技术标准和标准制定技术标准和标准,用于标准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的数据格式、测试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中规院城市总体规划统一技术措施
目录
1. 总则
2. 基础资料
3.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4. 城市总体规划
附录:表 l、《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目录表》
表 2、《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各类指标统一使用单位》
1 总则
1.0.1 为统一我院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内容、深度、程序,保证成果质
量,便于技
术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1.0.2 在执行国家观行的有关城市规划的法律、法规、标准与规范的前提下,
制定和执
行本规定。
1.0.3 本规定适用于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镇以上级别城市的总体规划编
制工作。
1.0.4 本规定若与地方有关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工作深度要求不一致时,可以
本规定为基
础,与当地有关部门协商解决。
1.0.5 城市总体规划应在城市所在地区已有的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市域规
支持、市域
城镇体系规划等指导下进行,并与之相协调、相衔接。
1.0.6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应与所在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或
计划)相衔接。
1.0.7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可按下列程序进行:
(1) 收集分析基础资料;
(2)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3)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
2 基础资料
2.0.1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收集齐备有关城市和区域的勘察、测量、经济、社会、自然环
境、资源条件、历史、观状和规划情况等基础资料,并作分析。
2.0.2 城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应包括:
(1) 市、县、镇域基础资料;
(2) 城市基础资料。
2.0.3 市、县、镇域基础资料应包括:
(1) 市、县、镇域近期测绘的地形图:
(2) 自然条件;
(3) 资源状况;
(4) 主要产业及工矿企业状况;
(5) 主要城镇状
(6) 区域基础设施状况;
(7) 主要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自然保护区状况:
(8) 环境状况;
(9) 土地开发利用状况;
(10) 经济发展状况:
(11) 区域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
2.0.4 城市基础资料应包括:
(1) 自然资料,包括地理位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地质、气象、水文、矿产资
源、土地资源、旅游资源;
(2) 城市历史资料;
(3) 城市人口资料;
(4) 城市测量资料;
(5) 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6) 城市土地利用资料;
(7) 工矿企事业单位资料;
(8) 仓储资料;
(9) 社会服务设施资料;
(10) 居住资料;
(11) 交通运输资料;
(12) 城市道路资料;
(13) 园林绿地、文物古迹资料;
(14)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资料;
(15) 工程设施资料,包括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
(16) 环境保护、环境卫生资料;
(17) 防灾资料:包括防洪、抗震、消防、人防、防潮、防风。
2.0.5 基础资料可视所在城市的特点及实际需要增加或简化,并进行分析汇
编。
基础资料
数据必须准确。
3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3.0.1 县以上级别的城市总体规划,一般应编制规划纲要。
城市总体规划纲
要的主要任务是:
研究确定城市总体规划的重大原则,对总体规划需要确定的主要目标、
方向和内容
提出框架性意见。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经批准后。
应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3.0.2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 根据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原则确定规划期内城市发展目标,包括总人口、
国民生产总值、产业结构比重;
(2) 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原则确定市(县)域城镇体系的发展目标与布局,包
括市(县)域规划总人口、城镇人口、城市化水平、中心城市、重点城镇和城镇空间
网络的确定;
(3) 原则确定城市性质、人口规模、用地规模、总体布局,选择城市发展用地,提出城
市规划区范围的初步意见;
(4) 研究确定能源、交通、供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开发建设的重大原则;研究确定重要基
础设施的主要技术标准。
3.0.3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时应作多方案比选。
3.0.4 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成果包括文字和图纸两部分。
文字应由纲要和纲要说明组成。
纲要应简明扼要。
3.0.5 纲要内容可包括:
(1) 编制背景、依据、指导思想;
(2) 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发展目标;
(3) 市域城镇发展目标和空间布局:
(4) 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城市规模:
(5) 城市用地选择和总体布局初步方案比选,提出推荐方案;
(6)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原则及目标;
(7) 需要解决的特殊问题和重大问题;
(8) 对下一阶段总体规划的要求。
3.0.6 纲要说明可包括:
(1) 城市自然、历史、现状特点:
(2) 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包括分析论证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目标、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3)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4) 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原则确定规划期内的城市发展目标、城市性质,初步预测人口
规模、用地规模);
(5) 城市规划区范围确定;
(6)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附观状、规划用地指标,包括提出城市用地发展方向);
(7) 城市综合交通发展;
(8) 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9) 主要基础设施规划(对城市能源、水源、交通、其他基础设施、防灾、
环境保护、重
点建设等主要问题提出原则规划意见)。
3.0.7 纲要图纸可包括:
(1) 城市区位分析图(1/20 万~1/100 万);
(2)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方案图(1/5 万~1/20 万);
(3) 城市用地现状图(1/5 千~1/2.5 万);
(4) 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图(1/5 千~1/2.5 万);
(5) 总体布局结构分析图;
(6) 重要基础设施规划方案图;
(7) 其他必要的图纸。
4 城市总体规划
4.1 任务及程序
4.1.1 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应是:综合研究市域城镇体系、合理确定城
市性质、规模
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
设施,处理
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4.1.2 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阶段工作可按下列程序进行:
(1) 以城市总体规划纲要为依据,在收集基础资料、进行现状调查基础上,进行分析预
测,确定各专业规划的目标、标准和所需解决的重点问题;
(2) 以土地利用规划和道路交通规划为基础,进行总体布局方案比选,听取各方意见,
提出推荐方案;
(3) 在总体布局推荐方案基础上提出各专业规划方案;
(4) 提出近期建设规划和城市远景发展构想;
(5) 综合、协调总图和各专业规划;
(6) 制作规划成果,绘制图纸,编写有关技术文件;
(7) 对成果检查、校对、审核、交付、验收、上报、归档。
4.2 编制内容
4.2.1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远期一般为 20 年.也可根据所在城市国民经
济和
社会发展长远规划的期限,与之吻合。
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 5 年。
4.2.2 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应包括:
1) 市(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和制约因素,提出区域城镇
发展战略。
确定保护生态环境、历史文化遗产的综合目标,预测区域城镇化水平、
调整观有城
镇体系的规模结构、职能分工和空间布局,确定重点发展的城镇;原则
确定区域交
通、通讯、能源、供水、排水、防洪等设施的发展目标和总体布局;提
出实施规划
的措施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建议;
2) 确定城市发展目标,论证城市职能,确定城市性质;
3) 提出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及用地发展规模,选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划定
城市规划区
范围,确定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以及市中心、区中心
位置;
4) 进行居住用地分类并确定建设标准,安排居住用地,确定人口容量和布
局结构,进
行居住用地配套设施安排;
5) 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港口、机场等主要
交通设施的
规模、位置。
6) 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确定城市交通结构,确定城市主、次干道的走
向、断面、
主要交叉口形式示意及用地控制范围、确定主要广场、停车场的位置;
7) 综合协调并确定城市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等设施的发
展目标和总
体布局;
8) 确定城市河湖水系的治理目标和总体布局,分配沿海、沿江岸线;
9) 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进行城市景观风貌规划和城市特色研究;
10) 确定城市环境质量的规划目标,提出防治污染措施;确定城市环境卫
生设施发
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11) 根据城市防灾要求,提出防洪、抗震、消防、人防等规划目标和总体
布局;
12) 确定需要保护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传统街区,划定保护和控制范
围,提出保
护措施,历史文化名城要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
13) 提出旧区改建更新的原则和方法,提出改善旧城区生产、生活环境的
要求和措施;
14) 综合协调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乡村建设.统筹安排居住、公共设施、
乡镇企业、市
政公用设施用地和农田菜地、林地、园地、牧草地、副食品基地,划定可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