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2020-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第4课 洋务运动

人教版2020-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第4课 洋务运动

人教版2020-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第4课 洋务运动
人教版2020-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第4课 洋务运动

人教版2020-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教案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相关图片,学会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等内容,认识洋务运动的目的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史的探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图片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2.问题思考: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思考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和原因。

3.教师讲解: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4.引导学生:完成下表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让清王朝认识到自己的落后

口号“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5.材料解读:

材料一: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材料二: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俾西人不敢蔑视中华……

6.教师讲述:为克服遇到的阻力,洋务派便以用西方的科技知识捍卫中国的文化为由开展洋务运动。中国的本体文化不变,以西方相关知识作为辅助。这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失败的命运埋下伏笔。

7.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洋务运动简介

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安庆内军械所

1.学生归纳: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采取了哪些措施?

军事工业民用企业

口号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

代表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

船政局湖北织布局

弊端官办性质,官僚衙门式管理,成本高、

效率低

官督商办性质,也存在同军事工一

样的问题

其他措施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船能往外洋,俾外洋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提示:在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经费问题比较严重。于是提出要创办民用企业,振兴商务,以为国家提供钱财。他们首先想做的就是创办轮船招商局,以分夺洋人的利润。

目标导学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学生归纳:阅读教材,归纳洋务派建立新式海陆军的过程。

请同学们完成下列表格:

时期成就

19世纪60年代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发生变化

19世纪

70年代

筹建新式海军

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其中以北洋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厚。但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由于统治集团内部腐败,军备训练不当,最终北洋水师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同时也宣告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破产。

3.学生归纳:左宗棠为何能够收复新疆?清政府分别于何时在新疆和台湾建立行省?

提示: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战略;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1884年;1885年。

4.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李鸿章对洋务事业的评价

5.小组辩论: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教材提供的资料为基础进行辩论

观点: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

6.教师总结归纳: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抵制作用。洋务运动的结果是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三、课堂总结

洋务运动只是掌握实权的封疆大臣为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管理制度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严重依赖外国资本和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在封建体制下洋务运动注定不可能走向成功。地主阶级不可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实现独立自强。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节点。通过对文字、图片等资料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清基础知识脉络,分析理解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解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改进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对知识点的过渡不够灵活等,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八年级历史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案(新课标 人教版) 4洋务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识记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口号、起止时间,主要内容,掌握洋务运动中兴办的主要企业。 情感目标 通过洋务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化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西方经济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但同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以失败告终,使学生认识到不改变封建统治根基的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技能目标 通过对洋务运动内容的学习,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主要抓住洋务运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法指导 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图片,介绍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简称制造局,还被称作机器局,是成立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生产机构。下设机器、木工、熟铁、炼钢、铸造、枪炮等分局,拥有XX多名工人,以制造枪炮子弹、水雷为主,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后来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其于1865年9月成立于上海,由李鸿章创办。 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在中国近代史上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自然段找出洋务派的概念、洋务派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概念、时间、及目的等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的答案 出示材料:材料一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4课洋务运动 练习题

第4课洋务运动 一、选择题 1.曾国藩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平定国内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 制外来侵略)。”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D ) A.镇压农民起义B.抵抗外来侵略 C.发展民族工业 D.维护清朝统治 2.封建的统治者在19世纪发起了一场“自强”、“求富”洋务运动,它开始 于( C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辛亥革命 3. 《同治夷务》中说:“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 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观点并付诸实 施的是 ( B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资产阶级 4.下列人物中属于洋务派的是( B ) A.魏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林则徐 5.“自强”与“求富”是洋务运动两大口号,下列企业是在“自强”口号 下创办的是( A ) A.江南制造总局 B.开平矿务局 C.上海机器织布局 D.汉阳铁厂 6. 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 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 D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7.下列企业中属于民用工业的事( C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开平矿务局 D.安庆内军械所 8.奕在一个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洋务 派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有( C) ①轮船××局②湖北织布局③江南制造总局④福州船政局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9.中国最早的留学生出现在( B ) A.鸦片战争后 B.洋务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民国时期 10.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的入列,表明我国海军综合作战力量现代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那么,中国近代海军最早兴建于什么时期( D )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洋务运动 11.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出现在( B )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中 C.戊戌变法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2.上海轮船××局创办三年内,外国轮船损失了1 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 C ) A.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 C.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一定抵制作用 D.为民族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3.洋务运动时期创建了中国的新式海军其中不包括( D ) A.北洋舰队 B.南洋舰队 C.福建水师 D.北海舰队 14.促使洋务运动发生的历史因素是( B ) ①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②统治集团内部有一些具有探索意识的官员③太平天国的威胁④统治者认识到封建制度的腐朽⑤西方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5.洋务运动的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中的一块界碑,为什么( D ) A.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机器设备和生产技术 B.洋务运动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口号 C.洋务运动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 D.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材料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4课教案

实验中学“361”高效课堂历史教学案 课题第14课难忘 九一八 主备人侯宜才审核人田佳执教人 八年级____班____组学生时间评价 学习目标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学习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学习难点西安事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积极投入!) 导学思路在我国的东方,有一个一衣带水的近邻,狭长的群岛国家,我们俗称为东 夷,那就是日本。日本侵略中国,自古就有,古人称之为倭寇,近人嗤 之为“日本鬼子”。 明治维新后,日本将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作为对外的基本国策。 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了甲午战争;1915年,日本又诱使袁世凯签订了 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震 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二、感悟新知(精彩课堂,由我开始!)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28万拥有装 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敌? 2、此后,日本扶植末代皇帝在此建立了什么政权? 3、不愿当亡国奴的东北热血男儿组成的抗日义勇军和中共派出的抗日游 击队是如何抵抗日军侵略的?你知道战斗在白山黑水间有哪些抗日英 雄?你听说过杨靖宇和马占山的英雄故事吗? 4、日军占领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哪里?在中华民族危机关头,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对全国人民产生了什么影响? 5、你一定听说过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他们做出了何等爱国壮举? 目的是什么?针对这一举动,各派政治力量主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 国共产党派出哪位代表与国民政府谈判?中共解决这一事变的出发点是 什么?主张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变?蒋介石最后能接受吗?这一事变 的最终解决给中国的抗日带来了什么新局面? 三、合作探究、各抒己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28万拥有装 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敌? 2、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他们做出了何等爱国壮举?目的是什么? 针对这一举动,各派政治力量主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派出 哪位代表与国民政府谈判?中共解决这一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主张用 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变?蒋介石最后能接受吗?这一事变的最终解决给 中国的抗日带来了什么新局面? 四、走进历史、情感升华(深化知识,我行你也行!) 1 蒋介石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后实行不抵抗政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共两党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蒋介石之所以实行不抵抗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军事实 力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错误的认为 英国和美国,会出面进行干涉,因此对英美等国家调停九一八事变抱有 极大的幻想;国民政府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一个局部性的冲突,没有引起 高度重视。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4洋务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掌握分析比较事物的能力;学生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掌握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兴趣;史料分析,提高能力;讨论交流,加深理解;思辨探究,激励创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历史发展的趋势观察,洋务运动包含一些成功的因素,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但它作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明显的失败了。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模式:发现探究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请同学们注意大屏幕上的图片,屏幕上这幅图片是中国第一套邮票,共有三枚,面额分别是壹分银、参分银和五分银。由于它的设计者使用中国传说中的龙作为图案,它们被称为“大龙邮票”。该邮票是清政府下令印制的,当时正处于洋务运动时期,这场运动是缘何兴起的,它的发展状况如何,它对中国近代社会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学习第二第二节洋务运动。第二第二节洋务运动(板书) 【目标导读】首先,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教材。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洋务派和顽固派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洋务派与顽固派有何异同?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有利条是什么? 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列举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及主要措施,分析洋务运动所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分布特点及企业性质。 三、洋务运动的结局及评价 洋务运动的结局如何,分析出现这种结局的原因并评价洋务运动【讲授新】 一、洋务运动的背景 1、原因(板书) 好,同学们自学到这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这分,洋务派和顽固派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回答)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运动的开展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 冀教版

课题: 第4课洋务运动 课型:新课 课标内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在客观上迈出了 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步伐,但是又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2)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企业类别或阶段划分)。 过程与方法: (1)综合理解本单元标题“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的过程。其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2)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 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法:讲解法、比较法、归纳法、分析法、提问法、讨论法。 学法:阅读课文、对比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北京再次被外国军队占领,战争和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英、法、俄、美等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洋务运动期间制造的军舰性能,教师指出: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烧了圆明园后,清政府一些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形成了所谓“洋务派”。他们所从事的与老外打交道的过程被称作洋务运动。平远号军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制造出来的 小结、过渡:这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呢?请看新课。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自强”与“求富”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2——34页本目的内容 1、列举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中央代表是恭亲王奕訢,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2、洋务派先后提出什么口号?(先“自强”——军事上,后“求富”——经济上) 3、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前期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还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等) 4、据图填表,认识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工业(分为军事和民用两种,要求工业名称与人名、地名“对号入座”)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生阅读第35页课文,思考回答: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导案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姓名:刘昌江备课时间:2012年月日授课时间:2012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 【知识链接】:在我国的东方,有一个狭长的群岛国家,我们俗称为东夷,那就是日本。日本侵略中国,自古就有,古人称之为倭寇,近人嗤之为“日本鬼子”。 明治维新后,日本将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作为对外的基本国策。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了甲午战争;1915年,日本又诱使袁世凯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28万拥有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敌? 2、此后,日本扶植末代皇帝在此建立了什么政权? 3、不愿当亡国奴的东北热血男儿组成的抗日义勇军和中共派出的抗日游击队是如何抵抗日军侵略的?你知道战斗在白山黑水间有哪些抗日英雄?你听说过杨靖宇和马占山的英雄故事 吗? 4、日军占领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哪里?在中华民族 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对全国人 民产生了什么影响? 5、你一定听说过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他们做出了何等 爱国壮举?目的是什么?针对这一举动,各派政治力量主张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派出哪位代表与国民政府谈 判?中共解决这一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主张用什么方式解 决这一事变?蒋介石最后能接受吗?这一事变的最终解决给 中国的抗日带来了什么新局面?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 28万拥有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带反思-第4课 洋务运动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洋务运动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相关图片,学会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等内容,认识洋务运动的目的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史的探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图片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2.问题思考: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思考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和原因。 3.教师讲解: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4.引导学生:完成下表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原因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让清王朝认识到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4课 《 洋务运动》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导入1(新闻导入) 2017年4月6日,中国海军第26批护航编队开展海上航行补给,完成补给后编队继续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航渡。近代以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成为国人的梦想,并为之苦苦求索。中国近代海军筹建从哪一事件开始? 当时筹建了哪三支海军,建立海军的背景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导入2(温故式导入) 中国在抵抗列强战争中的接连失利,使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西风东渐已势不可挡。中国面临着既要抵抗西方侵略又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既要保卫自己又要改造自己的历史课题,洋务运动就是探求解决这一课题的一次努力。中国是否就此强盛了呢?它使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堂探究板块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分组讨论: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派为什么进行洋务运动? 答案:“洋务”是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过渡语: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板块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洋务派为什么要创办民用企业? 答案:(1)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等,而且将外国机器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此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这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2)洋务派在后期(19世纪70—90 年代)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民用企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同时,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他们也意识到“自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 过渡语: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民用企业。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内容?洋务运动最后的结果如何?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呢? 板块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观看视频(课件展示):洋务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洋务派筹建了哪三支海军? (2)这时的新疆面临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布洋务运动破产。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起来?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4课 洋务运动

第4课洋务运动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介绍的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在历史上曾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隆盛时代。可是到近代,却饱受屈辱,在屈辱中的清统治阶级为了拯救没落的封建统治而掀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持续了几十年,它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使中国由经济变革发展到改变封建统治的政治变革。因此洋务运动在近代化的历程上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知识梳理】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3、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一些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新式学堂,培养外交、军事和科技人才(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6、洋务运动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7、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8、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重点、难点讲解】 一、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的概况。 知识链接: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八年级】2020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

【关键字】八年级 第4课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评价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教学重点】 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教学难点】 洋务运动的评价。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这就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这场自救运动有哪些内容?结果如何?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2.中央代表人物有奕;地方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他们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2、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3.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提出“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兵操练兵,使清朝军队的武器和战术逐渐发生变化。 2.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到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

第6课难忘九一八 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内容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标准 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形成学生的大局观、民族利益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教师: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心里很难受。 教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九一八变成了一个悲惨的时刻,从此东北三省的人民脱离了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而只能到处流浪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九一八事变。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的开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完成以下表格。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洋务运动》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教版新编历史新教材上册。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始,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纵向的历史发展来看,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力量,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所以本节课地位十分的重要。从思想教育内容而言,了解我国近代工业兴起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从而挖掘领悟本节课中深刻的思想内涵。www-2-1-cnjy-com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或掌握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出现与他们之间的主要分歧;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通过比较洋务派和顽固派观点的异同,培养学生抓住事物之间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比较的能力。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客观评价洋务运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浏览教师提供的大量史料,以及通过因特网查找相关资料,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解决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培养学生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与此同时,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和交流。【出处:21教育名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洋务派和顽固派观念上的异同与时代变革的关系,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事物。洋务运动是清政府试图自救的运动,也是洋务派从兴办军事工业着手进行的一次变革试验。洋务运动中开办的民用工业,于不知不觉之中将封建主义的坚冰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的渗开,文化教育上的新措施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另一个天地。【版权所有:21教育】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4课 《 洋务运动》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2.4洋务运动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和目的,识记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口号、起止时间、主要内容,掌握洋务运动前后期兴办的主要企业。 情感目标 1、通过洋务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 批近代化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对西方经济的侵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认识洋务运动的不足: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以失败告终,让学生认识到不改变封建制度,不动摇封建统治根基,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能力目标 通过对洋务运动内容的学习,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主要抓住洋务运动人物及其主要内容。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法指导 讲述法、材料分析、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引用李鸿章的一段话引出本课内容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

功名之鹄,则业可成,艺可精,而才亦可集。”---李鸿章 这段话强调的是什么吗? 教师揭示:改革科举制度。 出示江南制造总局图片,介绍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总局,简称制造局,还被称作机器局,是成立于洋务运动中的军事生产机构。下设机器、木工、熟铁、炼钢、铸造、枪炮等分局,拥有2000多名工人,以制造枪炮子弹、水雷为主,为当时中国最重要的 军工厂,是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后来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其于1865年9月成立于上海,由李鸿章创办。 洋务运动是怎么一回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在中国近代史上都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洋务派的概念、洋务派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概念、时间、及目的等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的答案 出示材料:材料一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 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指太平军)捻(捻军),可以勤远略。-------曾国藩 材料二“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 为先。……窃自同治元年臣军到沪以来,随时购买洋枪炮,设局铸造开花炮弹,以资攻剿,甚为得力。 -------李鸿章 探究: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图片,学会处理信息的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等内容,,认识洋务运动的目的及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史的探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洋务运动图片 1.材料展示: 材料一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2.问题思考: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思考洋务运动兴起的目的和原因? 3.教师讲解: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4.引导学生:完成下表 洋务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口号“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5.材料解读: 材料一如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材料二取西人器数之学,以卫吾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道,俾西人不敢蔑视中华…… 6.教师讲述:为克服遇到的阻力,洋务派便以用西方的科技知识捍卫中国的文化为由开展洋务运动。中国的本体文化不变,以西方相关知识作为辅助。这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的思想。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失败的命运埋下伏笔。 7.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洋务运动简介 目标导学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八年级上册历史13、14课知识点

第13课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具体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会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爆发时间:1919年 爆发地点(前期中心):北京 参与者(前期主力):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2、运动主力:工人阶级 运动的中心:上海。 运动的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基础) 1.背景: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2、传播情况: (1)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巨大的贡献 (2)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3)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3、影响: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阶级基础)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4课 洋务运动

第4课洋务运动 【知识与技能】 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小组对史料进行分析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培养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重点】 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难点】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自主学习】 1.什么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哪些? 2.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哪些民用和军用企业? 3.应该怎样评价洋务运动? 【新课导入】 (材料式导入)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 (情境式导入)出示图片 鸦片战争清军战舰甲午战争清军战舰

通过观察可知,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什么短短几十年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阅读教材P20第一段,思考: (1)19世纪60年代清朝面临怎样的情况? 答案提示:内忧外患。 (2)面对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提示: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一些开明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这些被称为“洋务派”的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教师点拨:洋务运动的目的一是解除内忧外患,二是实现强兵富国,最终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说洋务运动的性质是晚清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所以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答案提示: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知识点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阅读教材P21第一段,思考: (1)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前期怎样进行的呢? 答案提示: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 (2)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答案提示:洋务派认为在鸦片战争中,由于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争失败。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3)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提示:兴办新式教育,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2.19世纪70年代后,洋务派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始创办民用工业。思考: (1)为什么后期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呢? 答案提示:创办军事工业,需要巨额经费,但当时清政府对外支付巨额赔款,对内镇压人民起义都要大量经费,政府财政面临枯竭。洋务派看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工商致富,认为“求富”是“自强”的先决条件,于是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 (2)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哪些?

[初中历史]洋务运动教案1 人教版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从而对学生进行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的教育。 洋务运动·重点难点 本课教材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洋务运动的兴起。第二,洋务运动的概况。第三,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本课的重点是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中应主要抓住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创办军事工业;二是创办民用工业;三是筹划海防;四是培养人才。 本课的难点是: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创办近代工业,尽管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但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重要的一步,开始了近代工业的大机器生产。 但洋务运动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洋务派试图用近代西方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仅仅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嫁接在腐败的封建制度的肌体上,不触动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的因素,使中国成功地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也只是以破产告终。在学生辩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小结。对学生的观点,不强求统一,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洋务运动·教法建议 1.本课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应对本单元的内容作一概述:(1)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2)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2.什么是“洋务派”?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导入新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在内政外交上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3.解释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 表。 4.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教材是从以下四方面介绍的,应以教师讲解为主。 第一、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70年代)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在介绍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时,要明确它们各自具有“开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和“当时远东第一大造船厂”的特点。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而且使外国机器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之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这一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它采用封建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2.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学会利用网络互动,并善于正确运用网络工具。 3.让学生利用本土资源挖掘教材深层次的知识。利用政史互融的特点,拉近历史,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会运用正确眼光审视历史;使学生学会用史实说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九一八事变。 2.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 西安事变。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音像资料及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请先听一段音乐《松花江上》(教师播放)。同学们,我们从这低沉、忧伤的乐曲中,能听到什么呢?我们听到的是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是东北人民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懑;是东北父老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景象的惨痛。请同学们想一个问题,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导入语例示二] (教师放影片《西安事变》捉蒋片断)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西安事变中东北军捉蒋的一个片断。蒋介石为什么会被东北军将士抓到?东北军为什么会发动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呢?这得从西安事变的背景说起。西安事变主要是在日本侵华日益扩大、中华民族危机严重、蒋不听张学良劝告抗日而一意孤行“围剿”红军的情况下发生的。那么,导致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事件有哪些?日本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其标志是什么?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板书]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一组投影。 [投影显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