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4课 《 洋务运动》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21.50 KB
- 文档页数:4
《洋务运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老师讲解洋务运动的知识重点,难点;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评价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括(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请问:前面讲了哪两次战争?结局如何?这两次战争使清朝统治集团内部开明官员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于是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今天,就请和我一起第4课,去了解他们是怎样探索的。
(出示PPT1并板书:第4课洋务运动)出示PPT2,提问:什么是洋务?(洋务,指一切涉外事务,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过渡:洋务运动它为何兴,又为何败呢?在近代史上有什么样的意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二、讲授新课:(一)、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1、背景:出示PPT3,请看图片,在洋务运动开展之前,大清王朝经历了怎样的痛苦遭遇?这些遭遇说明当时清政府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1、内:太平天国运动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2、外:英法(美俄)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定《北京条约》等条约;火烧圆明园;俄国蚕食北方大片领土。
概括:背景:清朝内外交困)假如你是当时清朝官员,要摆脱这样的困境,你会向皇帝提出哪些对策呢?(生畅所欲言)综合起来就是,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以摆脱困境。
2、目的:(过渡:请听两个例子,并看两则材料,。
)(师讲述)A、第二次鸦片战争,保卫天津的过程中,清军名将蒙古族人僧格林沁,率3000蒙古铁骑,冲向英法联军阵地,枪炮停息,联军无一伤亡,3000蒙古铁骑仅剩7人6马。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四课《洋务运动》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洋务运动的各个方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材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等事件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这一时期的历史知识相对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填补这一空白。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了解还停留在表面,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来提高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意义和影响。
3.讲授法:教师对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进行详细讲解。
4.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特点、意义和影响。
第4课洋务运动二、洋务运动的概况展示: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以期永远之利。
__曾国藩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教师:他们的建议有什么共同点吗?学生:师夷长技。
教师:曾国藩、李鸿章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首先了解什么是洋务派?什么是洋务运动?学生: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教师:自学课本内容,然后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教师:洋务派的主张和目的?学生: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师夷长技”。
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教师: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是什么?学生:时间:19世纪60—90年代教师:洋务运动口号是什么?学生:“自强”;“求富”。
教师:洋务派的主要代表有哪些?主要代表: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教师引导学生讨论(1)李鸿章简介(2)曾国藩、李鸿章还做了哪些事?教师:洋务运动的具体措施有哪些?师生共同完成。
(1)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工业展示:前期的近代军事工业(设计意图:通过对历史史料的解读,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让学生直观洋务运动的内容,图片再现历史画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探索历史的积极性。
)(设计意图:通过对观看视频和对漫画的分析,培养学生学会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洋务派第一个军事工业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第一批飞机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福州船政局制造(2)洋务派后期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展示: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近代第一个轮船公司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厂(3)兴办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教师: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附属于总理衙门。
人教2011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学情分析】本课作为近代化的开端,什么是近代化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了解。
对于本课的内容,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也是个难点。
但是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本课采取探究式,同时注重学生的史料分析和运用能力。
【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清末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在近代史其地位却举足轻重,这不仅因为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联,更因为它开启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运动。
不了解它,就难以完全把握整个中国近代史。
学习好本节,至为关键。
本课分为三部分:洋务运动的兴起、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建立新式海军,全面介绍了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目的及内容,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了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代表人物、主张、时间、口号、概况。
2.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能正确评价洋务运动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读课前阅读教材,独立自主完成导学活动一,初步感知洋务运动;2.学生通过课前收集整理洋务企业的相关资料,完成导学活动二,了解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初步培养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学生通过完成导学活动三,学会客观评价洋务运动,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意识。
4.通过讲解、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洋务运动积极作用和局限性,认识到:同其他国家交流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要交流,坚持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近代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客观评价洋务运动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列表归纳法学法指导:列表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和英军交战的视频,留意交战双方的武器。
(名师整理)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省优质课获奖教案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
依据材料和教材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通过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的方式,比较洋务运动企业和传统手工业的不同,认识机器生产和手工劳动是生产方式的根本不同,使用机器生产适应了近代化的发展要求。
结合史料,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尝试评价洋务运动,认识其在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早期近代化探索的艰难,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和历史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多媒体金田起义浮雕和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时的场景图片教师设问:这两张图片反应了19世纪中叶的两个重大事件,你能说出来吗?对当时的清政府来说,局势是怎样的?(参考答案: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内忧外患。
)二、讲授新课(一)危机与图存教师讲述:针对内忧外患,以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比较开明的官员有何看法呢?材料一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
中国向用之弓矛、小枪、土炮,不敌彼后门进子来福枪炮;向用之帆篷、舟楫、艇船、炮划,不敌彼轮机兵船,是以受制于西人。
——叶曙明主编:《李鸿章大传·一人敌一国》,31页,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6 教师设问:李鸿章认为受制于西人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怎么办?(参考答案:中国武器装备等技术落后于西方。
向西方学习,用西方先进武器装备等技术来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统治。
)(过渡)面对危机,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和张之洞为代表的洋务派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和“求富”的洋务运动。
(二)自强与求富1.军事工业自主学习:面对内忧外患,洋务派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要“自强”,他们以“自强”为旗号,发展了一批军事工业,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有代表性的军事工业。
第4课洋务运动
代表
口号
主要活动
军事、民用、海军、学堂
性质评价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联系生活实际,贴近生活,既注重了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的传授,又体现了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取地理知识。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使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存在不足:学生不善于表现自己,让学生上去指图时,大多数学生比较羞涩,在前面不敢面对学生,讲话声音太小,对自己不自信,怕说错回答错问题。
改进提高: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多让学生进行指图练习。
会识图读图分析图是地理学科必备的技能,我以后上课时要多加强这方面的教学,给学生展现自己的机会。
第4课洋务运动
探究主题:通过通过历史材料分析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课表要求:洋务运动概况;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各类史料层层设问,用唯物史观让学生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比较、地图分析,学会初步的读图能力,建立时空观念;通过分组讨论,学会同学之间协助互助;指导学生阅读史料,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增强提取信息的能力,初步建立对历史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突出学生对历史情境的体会,站在今天的角度感受历史,体味洋务运动时期时代精英选择,初步体会在历史的全局中看待变化,感受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概况;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在历史全局中看待古今之变,珍视文化传统的价值。
教学方法与媒体
合作探究、提问法、讲解法、比较法、多媒体课件,情境法
课时安排1课时。
第四课、洋务运动一、教学目标:了解洋务派的目的、口号,前期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后期口号以及民用企业。
识记洋务运动内容、作用。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二的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都有所提高,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对于本节课的背景也有所了解,容易融入情景。
三、重难点剖析: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四、教学过程:导入: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的冲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一部分有识之士为了富国强兵进行了近代史的探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洋务运动。
说到洋务运动,我们就不得不说到一个词近代化.我们第二单元的标题是近代化的探索,那什么是近代化呢? 所谓近代化,它指的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从本单元4篇课文的标题可以看出,它有一个由技术层面(洋务运动)到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的演变。
而洋务运动则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那什么是洋务运动?什么是洋务呢?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解决这些问题。
洋务:也叫作夷物。
泛指一切与外国打交道(涉外)的事务。
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教师过渡] 了解了什么是洋务运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进一步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
下面请同学们把洋务运动的概况看一下,然后归纳,内容应包括时间、旗号、主要内容等。
洋务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内忧外患。
内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外指的是列强的侵略。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的代表有哪些?中央有奕䜣、地方有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运动的时间范围是什么?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又要清楚的知道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三、教学过程:导入:我们第二单元的标题是近代化的探索,那什么是近代化呢? 所谓近代化,它指的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
从本单元4篇课文的标题可以看出,它有一个由技术层面(洋务运动)到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文化层面(新文化运动)的演变。
而洋务运动则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那什么是洋务运动?什么是洋务呢?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解决这些问题。
洋务:泛指一切与外国打交道(涉外)的事务。
洋务派: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教师过渡] 了解了什么是洋务运动,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进一步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
下面请同学们把洋务运动的概况看一下,然后归纳,内容应包括时间、旗号、主要内容等。
洋务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现的?内忧外患。
内指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外指的是列强的侵略。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洋务派的代表有哪些?中央有奕䜣、地方有张之洞、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运动的时间范围是什么?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洋务运动的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教学难点】
中央代表人物有奕;
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合作探究
奕为代表
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禧太后也是顽固派
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所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也无法实现维
中国欲自强。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2、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学习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进步作用。
难点:洋务运动的作用、失败原因。
【教学过程】一、激思导引简介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和重要标志事件。
二、自主探究(一)、了解洋务运动的兴起1、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时间。
2、什么是洋务派?他们当中的代表人物有哪些?3、洋务运动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们兴办洋务,希望达到怎样的目的?(二)、了解洋务运动的概况1、洋务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它们的口号分别是什么?2、洋务运动主要从哪四个方面着手,推进中国社会的近代化?3、在这四个方面中,分别出现了哪些代表人物和代表事物?三、分层释疑1、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宗旨,结合中国19世纪90年代后的史实说明洋务运动的口号实现了没?洋务运动成功了没?总结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2、谈谈洋务运动的作用,总结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四、精练整固1、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①曾国藩②李鸿章③奕訢④左宗棠⑤慈禧太后⑥林则徐( )。
A 、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④ D 、①③④⑤⑥2、以下是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开办的企业,其中属于民用工业的企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3、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自强新政B、发展资本主义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4、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是()A、顽固派的阻挠、破坏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C、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融合2.民族融合:黄河流域统一后,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区的统治,也不利于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文化,孝文帝决定迁都。
2.影响:发展成为宏伟壮观的城市,人口达万左下,汇集了四方的商人。
三、北魏孝文帝的改革1.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是向哪个民族学习?2. 孝文帝推行这些汉化措施起了什么作用?3.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了吗?4.北朝的更替:北魏分裂后,北方先后出现了个王朝。
它们和北魏一起总称为。
【问题1】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问题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有哪几种方式?[来源:学,科,网Z,X,X,K]一、选择题1.4世纪后期,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B.鲜卑C.氐D.羯2.下图是考古发现的文物,它反映了哪一个少数民族武士的英姿()。
A.匈奴族B.羌族C.柔然族D.鲜卑族3.北魏孝文帝为了推进改革,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B.开封 C .洛阳D.殷]4.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与下列哪项史实有关()。
A.北魏迁都洛阳B.北魏改用汉姓C.北魏改穿汉服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5.(2011•广西贵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意义是()。
A.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B.学习汉族文化风俗C.借鉴汉族政治和经济制度D.加强对经济和官吏的管理6.“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南北朝民歌,曾经在北方广泛流传。
后来有一个皇帝规定以汉语为正音,禁用本族语言,这首歌就被翻译成汉语并保留了下来。
你知道这个皇帝是谁吗()。
A.曹丕B.司马炎C.苻坚D.元宏[来源:学,科,网]二、读图简答题7.观察下列三幅图,请完成:(1)北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它何时统一了黄河流域?图1反映了北魏怎样的民族特点?(2)结合图2、图3说明,他们在生活习俗上发生了哪些变化?(3)三幅图片反映了当时我国民族发展的什么趋势?。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设计理念:新课改从学习的角度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法。
从教学观的角度看,新课改强调“以生为本”,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中心。
本人根据上述教学理念采用学案教学法组织教学。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第4课《洋务运动》。
为了使学生把握本课内容,根据实际情况我把本课归纳为三个主题:主题一、洋务运动的出现;主题二、洋务运动的内容、主题三、评价洋务运动。
关于洋务运动可从以下三条线索进行学习:一、从近代化历程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首先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首先引进西方技术,培养技术人才,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技术近代化的开端;创建新式海陆军,是中国国防近代化的开端;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
二、从改革开放的历程看: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学习西方技术,迈出中国向西方学习实践上的第一步,中国开始走上“器物”变革的道路)。
三、从中国人民的探索史看: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在19世纪60年代时面临内外交困时,为了“平中国”、“敌外国”,维护清朝统治而展开的一次失败的自救运动。
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对象是初二学生。
在知识方面,对本节内容比较陌生,了解不多。
在认识方面,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不发达。
在学习兴趣方面,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认知水平有限,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洋务派及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目的,近代工业的创办,新式海陆军的建立,新式学堂的建立,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洋务运动的发生原因及其目的,培养学生从已学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历史的分析论证能力。
3、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图片,把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理解现实问题的能力。
第四课《洋务运动》导学工具单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师给出的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通过阅读相关内容,掌握其代表人物、口号、内容、等知识。
2.结合史料评价洋务运动,学会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
3.认识到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体悟洋务派的改革创新精神;树立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预学导学】
洋务运动的目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
【教师精讲】
对于洋务运动的评价
【课堂研讨】
洋务运动的积极性和局限性
【达标检测】
1、以下人物中属于洋务派的有
①林则徐②邓世昌③奕䜣④曾国藩⑤李鸿章⑥左宗棠⑦张之洞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⑤⑥⑦ C.②③④⑤⑥D.③④⑤⑥⑦
2、西方列强的枪炮声震醒了清王朝部分官僚,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发起了一
场自救运动。
其主要影响是
A.实现了富国强兵 B.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C.挽救了民族危亡 D.阻止了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3.洋务派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开展的自救活动有
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工业③筹建海军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4.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B.创办企业采用封建生产方式
C.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封建生产关系 D.西方列强破坏【拓展延伸】
结合现实,谈谈洋务运动的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吸取? 【知识梳理】。
洋务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洋务派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派和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看图,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了解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表现了放眼世界、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进步作用【难点】洋务运动的作用、失败原因三、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一段“清军和英军交战”的电影片段。
看了这段影片,同学们有何感想?一、洋务派的出现1.出现的历史背景教师用多媒体显示背景内容:内忧——太平天国运动蓬勃兴起外患——武器精良的西方列强对华侵略逐渐扩大。
2.出现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洋务派什么时候出现?主张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呢?(学生阅读p28第一自然段,抽学生回答,一面用多媒体显示答案。
在显示代表人物时先展示人物图像,再叫学生集体说出人名。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初主张:引进西方先进军事技术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3.洋务运动的目的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
二、近代工业的创办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学生全体回答,多媒体显示)①创办军事工业②创办民用企业③建立新式海陆军④创办新式学堂,派人出国留学三、洋务运动的作用1.洋务运动的结局随甲午战败而失败,没能使中国富强起来2.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作用。
(多媒体显示进步作用:洋务运动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代的进程。
四、习题训练五、板书设计。
第4课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基础知识。
2.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内容
新课导入导入1(新闻导入) 2017年4月6日,中国海军第26批护航编队开展海上航行补给,完成补给后编队继续向亚丁湾、索马里海域航渡。
近代以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成为国人的梦想,并为之苦苦求索。
中国近代海军筹建从哪一事件开始? 当时筹建了哪三支海军,建立海军的背景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导入2(温故式导入) 中国在抵抗列强战争中的接连失利,使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西风东渐已势不可挡。
中国面临着既要抵抗西方侵略又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既要保卫自己又要改造自己的历史课题,洋务运动就是探求解决这一课题的一次努力。
中国是否就此强盛了呢?它使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堂探究板块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分组讨论: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派为什么进行洋务运动?
答案:“洋务”是指一切涉外的事务。
“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过渡语:洋务运动是晚清时期统治集团求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板块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洋务派为什么要创办民用企业?
答案:(1)近代军事工业的产生,不但搬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等,而且将外国机器运入中国,中国社会因此出现了若干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场所。
这类企业,经费由政府调拨,生产不计成本,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缺乏发展的动力。
它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因此从生产关系来说,它是历史上官办封建工业的继续;同时,技术上受外国资本主义国家的制约。
(2)洋务派在后期(19世纪70—90 年代)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民用企业。
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各军工企业燃料、材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
同时,洋务派举办军事工业以来,屡患经费不足,连年内外战争,又闹得民穷财尽。
他们也意识到“自强”没有经济实力是不行的。
过渡语: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军事工业,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民用企业。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内容?洋务运动最后的结果如何?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它呢?
板块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观看视频(课件展示):洋务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洋务派筹建了哪三支海军?
(2)这时的新疆面临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布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起来?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1)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2)问题:19世纪70年代,新疆大部分地区被阿古柏占领,俄国侵占伊犁。
解决措施:1875年,左宗棠采取“先南后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但俄国仍通过条约割占了部分领土。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3)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结束语: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板书设计
当堂达标 1.1866年,左宗棠在马尾看到了一个天然良港,他在这里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 A )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五四爱国运动时期
2.李鸿章曾经说过,“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为了解决“火器”落后的问题,李鸿章创办了( B )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开平矿务局
D.上海机器织布局
3.下列关于对洋务运动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A )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C.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
D.是19世纪60—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运动
4.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
”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D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教材图片分析 1.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1865年,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它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转向民用的第一家企业,也是当时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
史料积累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