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救亡运动的开展 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 冀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0.50 KB
- 文档页数:4
第课洋务运动【学习目标】、知道洋务运动的时间、背景、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
熟练记忆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体会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深远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导入新课】利用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教训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洋务运动、目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利用技术,强兵富国,维护。
、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时间:从世纪年代到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的洋务运动。
、内容:()军事工业:世纪年代起,洋务派以“”为口号,发展近代工业。
先后创办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
()文化教育:兴办,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民用企业:世纪年代起,洋务派在“”的主张下,开办近代企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等。
()建立新式海陆军新式陆海军:从世纪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年代,初步建成、和三支海军。
年,清政府成立统一协调指挥。
、洋务运动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
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产生,对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合作探究】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进步意义;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值得肯定。
你的看法如何?首先,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是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统治,加上内部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所以它也是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当堂达标】.鲁迅先生回顾历史时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
八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2.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经过之前一年的学习,他们已具备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对总体知识还是比较薄弱,对于抽象的事物仍难以理解。
所以,根据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在课堂中以自主合作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学习氛围;授课过程注重知识的回顾、联系,加深对内容的分析、归纳,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
3.教材分析《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
清末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虽说最终以失败而告终,然而在近代史其地位却举足轻重,这不仅因为它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关联,更因为它开启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运动。
不了解它,就难以完全把握整个中国近代史。
学习好本节,至为关键。
本课分为两目内容:第一目:“自强”与“求富”。
全面介绍了洋务运动的背景、时间、目的及内容。
第二目:洋务运动的评价。
客观全面地分析评价了洋务运动。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内容准确说出洋务运动背景、时间、目的、内容等基础知识。
2.通过阅读材料,分析洋务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从而培养自己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历程,培养自己关注时代潮流,勇于学习先进知识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内容及评价。
难点:正确评价洋务运动。
【课时安排】1课时【评价任务设计】1.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按照自学要求,勾画课本、巩固记忆,找出疑难,基本能说出洋务运动的背景、口号、时间、内容等,通过抓关键词记忆洋务运动的内容,正确评价洋务运动;实现目标1、2.的学习。
当堂训练1.2.3.6题检测目标1。
2.学生能结合课本知识及相关材料,通过组内合作,分析洋务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实现目标2.3.当堂训练4.5.6题检测目标1.2.3。
洋务运动课题洋务运动备课时间课节累计1节科目历史班级课时1课时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发展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运用分组讨论评价洋务运动,通过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会从图片等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二、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洋务运动兴起和发展的概况。
2.教学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时间教学手段(一)启:回顾旧知1.太平天国定都后,颁布了什么纲领性文件及其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它?2.天京陷落标志着什么?3.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这两场战役中清军的战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短短几十年的时间清军的装备会有这么大的变化?一向夜郎自大的清朝统治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运用西方的军事装备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第4课洋务运动的学习。
(二)读:导学提纲1.什么是“洋务派”?什么是“洋务运动”?2.洋务运动兴起的根本目的、时间、代表人物?3.洋务运动的前期口号和具体措施?4.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在教育方面采取哪些措施?57多媒体5.洋务运动的后期口号和具体措施?6.洋务派在海陆军方面的改革有哪些?7.洋务运动的性质?8.洋务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根据导学提纲阅读教材(三)议:分组合作讨论导学提纲中的第8题(四)知: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这些开明的官僚在当时被称为洋务派。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表:3.教师强调:面对严重的统治危机,清朝统治集团的开明官员——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从而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目的及洋务运动的时间、主张、代表人物,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2.通过阅读、讨论等方法学习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培养比较、判断、综合概括及推理能力;通过对洋务运动意义、影响的学习,培养探究思维能力。
3.学习洋务派探寻国家富强之路,放眼世界、追求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洋务运动的兴起1.背景: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主张:利用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的统治。
3.代表人物(1)中央:以为代表。
(2)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4.时间:从19世纪年代到年代中期。
5.口号:和。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创办工业时期口号活动代表19世纪60年代起“自强”发展近代工业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19世纪70年代起“求富”开办近代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等2.兴办新的文化教育事业: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派遣出国深造等。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1.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采用练兵。
利用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2.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到19世纪80年代,初步建成了南洋、、广东和福建等海军。
1885年,清政府成立统一协调指挥。
3.影响(1)性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
(2)积极: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消极:根本目的是巩固和维护清朝的统治,没有使中国走上的道路。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洋务军事企业始于19世纪60年代,在19世纪70年代达到高潮。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新式学堂等内容,认识洋务运动的目的及作用。
通过感知历史,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导入新课】步入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受到太平天国运动的沉重打击,统治已是风雨飘摇,面对残酷的现实,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分化,在19世纪60年代,出现了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这就是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这场自救运动有哪些内容?结果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第4课:洋务运动。
【内容探究】一、洋务运动的兴起师:阅读课文之后,说说什么叫洋务派?洋务派产生于什么时候?洋务派代表人物有哪些?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的较开明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时间:19世纪60年代。
代表人物:中央:奕。
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
师总结:洋务运动是指19世纪60-90年代中期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僚掀起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一场自救运动。
但他们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没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治标不治本,为其最后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过渡]接下来我们共同来看看洋务派具体是怎样学习西方的?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师: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生:鸦片战争中,中国武器落后,致使战争失败。
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主要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新2024秋季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四课洋务运动》听课记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其活动;掌握洋务运动的目的、性质及影响;理解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国家近代化探索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通过了解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认识到改革创新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二、导入教师行为:•展示一幅晚清时期的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动荡,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危机?”•简要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民族危机,为洋务运动的引出做铺垫。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结合已有知识,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倾听教师的介绍,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直观展示和设疑引导,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教师行为:•背景介绍:详细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内外交困,以及洋务运动兴起的必然性。
•代表人物及活动:介绍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活动,突出他们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
•主要内容:列举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如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建立新式海军、派遣留学生等,并引导学生分析每项内容的目的和意义。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洋务运动的性质、影响及局限性,鼓励学生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总结归纳: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小组成员共同探讨。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教学目标◇【课标要求】【教学目标】1、时空观念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2、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给出洋务运动相关人物的图片,培养学生识读图片、知识迁移的能力。
通过表格列举洋务企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归纳整合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洋务运动的意义,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
3、家国观念通过学习洋务运动的目的、口号及内容,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评价,认识它对历史发展进程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位历史人物,有人说他是先驱者,有人骂他是鬼子六,还有人称赞他是贤王。
同学们猜猜他到底是谁呢?他就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恭亲王——奕訢。
他曾主持签订了北京条约,也曾与慈禧太后联手发动辛酉政变夺取政权,获得了议政王的头衔。
他还领导了晚清时期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为什么他会有这些不同的称呼?哪一个称呼更贴近真实的他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洋务运动的台前幕后,感受晚清历史的风云变迁。
二、新课讲授奕訢所处的时代,正是大清帝国风雨飘摇的时代。
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而持续十四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因变而变,改变是大势所趋。
奕訢正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留守北京期间,与外夷谈判的过程中,意识到采取新步骤的必要性。
与他有同样想法的,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他们被称为洋务派,他们所推崇的新政被称为洋务运动。
(一)兴起——洋务运动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20页到21页的内容,梳理洋务运动的基本信息,完成表格的填写。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掌握洋务运动的内容和评价;分析理解洋务运动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历史原因。
2、过程与方法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历史资料,讨论分析历史资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研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自救运动(落后性),又要清楚的知道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性).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中国在抵抗列强侵略战争中的接连失利,使清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中国面临着既要抵抗西方的侵略又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既要保卫自己又要改造自己的历史课题。
以“自强”Array“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是怎样解决这一难题的呢?二、自主学习结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洋务运动?2、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代表人物、口号?3、为什么洋务派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4、为了满足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采取了哪些措施?5、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有哪些?完成表格1、2、3、二、合作探究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具有进步意义;也有人认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不值得肯定。
你的看法如何?(首先,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要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第一: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第二: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三: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其次,指出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这其中的原因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立新而不除旧,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三、课堂总结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先后提出“自强”“求富”为口号,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洋务运动.这一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攀上山峰,见识险峰,你的人生中,也许你就会有苍松不惧风吹和不惧雨打的大无畏精神,也许就会有腊梅的凌寒独自开的气魄,也许就会有春天的百花争艳的画卷,也许就会有钢铁般的意志。
目录•课程介绍与目标•背景知识:洋务运动前后历史背景•重点内容:洋务运动主要措施与成就•深入分析:洋务运动影响及评价•互动环节:课堂活动与讨论•知识拓展: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介绍•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课程介绍与目标教材版本及内容概述教材版本编版教材历史八年级上册内容概述本课主要介绍了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包括其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等方面。
0102 03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掌握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激发其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与要求课时安排与进度计划课时安排本课共2课时,第一课时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第二课时讲解洋务运动的影响和意义。
进度计划第一课时完成教材内容的阅读和讲解,第二课时进行课堂讨论和作业讲评。
背景清朝晚期内外交困局面外国侵略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内部动荡清朝晚期,政治腐败、经济衰退、民生凋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不断。
列强环伺周边国家如日本、俄罗斯等逐渐崛起,对中国形成威胁,清朝政府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
洋务派形成及其主张洋务派的形成在清朝内部,一些开明的官员如曾国藩、李鸿章等,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主张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这些人被称为“洋务派”。
洋务派的主张他们主张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工业、改革军事、培养新式人才等,以期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洋务运动兴起原因及过程兴起原因在内外交困的局面下,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和抵御外侮,洋务派发起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发展过程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洋务派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建立了新式海陆军,培养了新式人才,并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知识;了解近代新式海陆军的建立。
2.能力目标客观地分析、评价洋务运动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正确认识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开始,树立面向世界的“国际化”意识;了解我国海军的发展,知道海军力量对保卫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洋务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设问导读1.洋务运动的兴起(1)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目的分别是什么?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有哪些?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创办新式海陆军。
2.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1)洋务运动发展近代教育的表现有哪些?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兴办新式学校,1862年创办了京师同文馆,是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2)洋务派创办了哪些近代民用工业?洋务派在19世纪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这些企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洋务运动起到了什么作用?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3.建立新式海陆军19世纪80年代,我国建立了哪几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二、合作探究1.洋务运动的兴起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其性质是什么?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讲述:代表人物: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课题: 第4课洋务运动
课型:新课
课标内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所以在客观上迈出了
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步伐,但是又具有明显的保守性。
(2)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企业类别或阶段划分)。
过程与方法:
(1)综合理解本单元标题“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2)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
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法:讲解法、比较法、归纳法、分析法、提问法、讨论法。
学法:阅读课文、对比学习、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北京再次被外国军队占领,战争和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
2、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英、法、俄、美等
组织学生阅读“导言框”,了解洋务运动期间制造的军舰性能,教师指出: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烧了圆明园后,清政府一些官员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形成了所谓“洋务派”。
他们所从事的与老外打交道的过程被称作洋务运动。
平远号军舰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制造出来的
小结、过渡:这是一场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呢?请看新课。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自强”与“求富”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32——34页本目的内容
1、列举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主要代表。
(中央代表是恭亲王奕訢,地方代表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
2、洋务派先后提出什么口号?(先“自强”——军事上,后“求富”——经济上)
3、洋务运动主要内容是什么?(前期举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还兴办近代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等)
4、据图填表,认识洋务运动兴办的近代工业(分为军事和民用两种,要求工业名称与人名、地名“对号入座”)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学生阅读第35页课文,思考回答:
1、从洋务派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具有什么样性质?(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从封建统治者的目的来看,洋务运动是失败了。
但是它却在客观上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经验,培
养了技术力量,刺激并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巩固小结
1、学生当堂完成30页“练一练·选择连线”
2、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哪些军事工业?
3、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哪些民用工业?
课堂小结:洋务运动是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统
治集团内部一部分官僚打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号,提出“自强”“求富”
的口号,在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革新自救运动。
这一运动,
布新而不除旧,仅将西方的现代科技应用在腐朽的封建制度之上,已达到其维
护封建统治的目的,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却给中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
力,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的潮
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那么,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后来又有哪
些探索呢?下节课我们再进行探讨。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第4课洋务运动
一、“自强”与“求富”
1.洋务运动的背景
2.洋务派的形成及其代表人物
3.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旗号:“自强”、“求富”
洋 务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运 (3)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动
③筹划海防,创建海军
的 ④创办新式学校,培养新式人才 概 况
4.洋务运动破产及其原因 二、洋务运动的评价
课后反思: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采用 逻辑分析法、比较法、提问法、讲解法、讨论法,是学生的抽象 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但因初 中学生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所以老师仍需要根据学生 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 因势利导,不断点拨和纠正。
例如在掌握洋务运派、洋务运动的 兴起和发展以及破产的过程中,通过对教材文字、插图以及补充 材料的分析,进一步提高阅读并且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