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
- 格式:docx
- 大小:16.19 KB
- 文档页数:3
1.臀上皮神经卡压概括症是指臀上皮神经正在其止径途中的骨纤维管、筋膜的出进面、神经自己果益伤、火肿、粘连而受到卡压,引起相映神经支配部位痛痛的概括征.之阳早格格创做临床表示:患者自愿腰臀部痛痛,更加是臀部呈刺痛、酸痛或者撕裂样痛痛,痛痛位子较深,地区朦胧.慢性期痛痛较剧烈,背大腿后中侧搁射,普遍没有超出膝枢纽;缓性期可睹臀部麻木,无下肢麻木;止走、站坐均痛,起坐闲易、痛痛加沉、腰部使没有上劲,需扶物或者由人助闲,腰部功能活动受限.对于侧肢体直腿抬下考查阳性,加强考查阳性,伸膝伸髋考查阳性,可正在臀部查到明隐的压痛面.2鉴别诊疗本病应取以下徐病相鉴别(1)腰椎间盘超过症:该徐病的痛痛常超出膝枢纽且正在背压减少时可加沉症状,直退抬下考查及加强考查阳性,相映神经根椎旁压痛考查阳性,CT、MRI可精确鉴别.(2)梨状肌概括症:正在臀中部可找到横条状的病变,该部位有明隐压痛,髋枢纽内支战内旋受限并加沉痛痛.(3)腰3横突概括征:该徐病的特性性压痛面正在腰三横突尖部做鉴别.(4)腰椎管渺小症:其痛痛比较沉.腰后伸考查阳性,下肢肌力、反射、感觉均可出现非常十分,而且根据CT、MRI没有易搞出鉴别.治疗:1.正在腰臀部循臀上皮神经的止径门路查找明隐的压痛面,采用决定治疗部位,而后针对于治疗面进止面、按、揉、拨等脚法制疗,力量大小以病人有酸胀痛感,但是没有抗拒为准,时间为30rain,每天一次.2. 中频电刺激治疗:每日二次.3.心服甲钴胺、维死素B1、B6等营养神经性药物.4.针灸治疗:常采用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委中、环跳、阿是等穴举止针灸治疗,一天一次.5.局部启关:用复圆倍他米紧0.5mL战2%利多卡果3mL混同液正在髂嵴中面或者髂嵴中下2~3 cm压痛面处注射,1次/5 d,3次1疗程.计划:(1)普遍认为臀上皮神经根源于L13脊神经后支的中侧支,中侧支有肌支战皮支:肌支支配横脊肌,皮支走止至髂嵴上圆骶棘肌中缘处脱出腰背肌筋膜后层到皮下,而后超过髂嵴到臀部为臀上皮神经,分散于臀部战股中侧皮肤,进臀以去继承正在筋膜中下止,可达股后下部.臀上皮神经从起初到末止,大部分止走于硬构制中.当臀上皮神经正在其越过髂嵴及脱出臀部深筋膜处受嵌压时即爆收痛痛.除了中力直交效率引导神经益伤中,躯搞背健侧太过蜿蜒转动时,臀上皮神接受牵推,可爆收神经的慢缓性益伤,或者背中侧移位制成神经火肿粘连而出现症状.(2)臀上皮神经卡压概括症是引起腰腿痛的罕睹本果之一,也称做臀上皮神经益伤,主要表示为患侧腰臀部更加是臀部的持绝性痛痛,可背大腿后中搁射,臀部可有麻木感.但是如果疏于鉴别诊疗,且太过依好影像教资料,往往将其误诊为腰椎间盘超过症,进而举止没有妥当的治疗.①臀上皮神经卡压症:有腰臀部痛痛,尤以臀部痛痛明隐,呈刺痛、酸痛或者撕裂样痛痛.慢性期痛痛较剧烈,并可背大腿后侧搁射,但是常没有超出膝枢纽.患侧臀部可有麻木感,但是无下肢麻木.患者常诉起坐艰易,由坐位改为直坐位时或者直坐位下坐时,感触腰部无法用力,痛痛加剧.腰椎间盘超过症:为腰骶部痛痛陪患侧大腿后里背下搁射至小腿中侧痛,以至搁射至脚背中侧.痛痛为酸胀痛,麻木也以小腿中侧及脚背中侧为主,戚息后症状缓解,劳乏及背压减少(挨喷嚏、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时痛痛加沉;②臀上皮神经卡压症:普遍正在髂嵴中面及其下圆有压痛或者触及条索状物,直腿抬下考查大部分阳性,但是10%的患者可出现直腿抬下考查阳性,腿反射平常,肌力、感觉平常.腰椎间盘超过症:正在棘突或者棘突旁有压痛,按压时可背下肢搁射,直腿抬下考查阳性,可出现患肢肌力及感觉减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指的是什么
导语: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身体哪方面的疾病,相信不仅仅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方面的困惑,应该又恨的朋友都是第一次听到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这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身体哪方面的疾病,相信不仅仅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方面的困惑,应该又恨的朋友都是第一次听到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这种疾病吧,那么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到底指的是什么了,有事哪些原因导致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概述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也称臀上皮神经损伤、臀上皮神经嵌压、臀上皮神经炎、臀上皮神经病等。
臀上皮神经受损而产生的腰、腿、臀疼痛综合征,临床上并不少见。
二、病因病机
臀上皮神经发自腰1~3神经的后外侧支,在骶棘肌外缘穿出,通过腰背肌筋膜进入皮下,跨越髂嵴分布到臀部后方的皮肤。
一般认为,在臀上皮神经行程中,越过髂嵴进入臀部时,被腰背筋膜与髂嵴行程的骨纤维管固定。
腰部不当运动使神经在髂嵴的骨纤维性管道外口处卡压,或周围瘢痕组织以及脂肪疝嵌顿压迫,或偏出正常的走行位置,神经支瘀血、水肿,形成条索,即中医伤科所称“筋出槽”。
也有人通过尸体解剖和临床观察提出臀上皮神经在走行过程中存在多处卡压点的可能。
部分臀上皮神经卡压是由于上腰段的小关节紊乱引起,通过手法或神经阻滞可以缓解神经支的卡压症状。
神经的多重卡压理论认为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产生可以缘于神经干多处受到压迫,即使每处的压迫不足以产生临床症状,而加在一起则完全可能造成功能障碍。
提示临床上产生症状的神经卡压,不能仅仅注意该神经的人臀点部位,必。
针刀治疗配合局部阻滞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征疗观察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臀上皮神经行经肌肉、筋膜及骨纤维通道时由各种原因造成神经卡压或嵌顿等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主要临床表现为患侧腰臀部持续性疼痛,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急性加剧者可出现大腿后外侧的放射痛,疼痛一般位于膝关节以上,弯腰明显受限,体检时压痛点多在L3横突、髂嵴中点等处,有时可触及痛性条索状物,按压时患者常感酸胀、麻木感 [1]。
笔者自2015年以来发现我科该疾病呈上升趋势,一般治疗效果欠佳,笔者通过小针刀配合局部阻滞治疗臀上皮神卡压症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80例中,男性36例,女性44例;双侧12例,单侧68例(其中右侧47例、左侧21例);年龄45~79岁,平均62岁;病程3月~15年;所有患者均为腰臀部疼痛,13例;体位改变疼痛加重并向大腿后侧放射但不超过膝者55例;腰腿酸软无力者18例;腰臀肌轻度萎缩6例,股内收肌呈紧张性痉挛、疼痛者11例;查体均可见患侧腰大肌紧张,于腰三横突及髂嵴的骶棘肌外有明显压痛,其中向大腿后侧入射44例;髂嵴中点不可触及自上而下扁性条索物31例;X线检查示腰椎骨盆均无异常。
2 治疗方法患者俯卧位,在腰三横突及髂嵴的骶棘外缘压痛明显处行痛点阻滞,以2%利多卡因3ml曲安奈德20mg及灭菌注射用水6ml混合成10ml注射液。
常规消毒后,于痛点处进针直达深筋膜,注射3 ml ,再将针稍退,向四周肌肉作扇形注射。
小针刀治疗以腰三横突及髂嵴的骶棘外缘压痛为主要治疗点,配合阿是穴(臀上皮神经走行处有条索状物或其它压痛处即是取穴处)次要的治疗点,以0.5%利多卡因作局部麻醉,按针刀4步进针规程,选用一次性Ⅰ型3号小针刀,腰3横突端点进针以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针刀垂直进针到达横突后,针刀向侧移动,有落空感即到达横突端点,在端点处行针刀剥离2~3刀,以松解臀上皮神在横突端点粘连和瘢痕。
1.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是指臀上皮神经在其行径途中的骨纤维管、筋膜的出入点、神经本身因损伤、水肿、粘连而受到卡压,引起相应神经支配部位疼痛的综合征;临床表现:患者自觉腰臀部疼痛,尤其是臀部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疼痛位置较深,区域模糊;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向大腿后外侧放射,一般不超过膝关节;慢性期可见臀部麻木,无下肢麻木;行走、站立均痛,起坐闲难、疼痛加重、腰部使不上劲,需扶物或由人帮助,腰部功能活动受限;对侧肢体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加强试验阴性,屈膝屈髋试验阳性,可在臀部查到明显的压痛点;2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疾病的疼痛常超过膝关节且在腹压增加时可加重症状,直退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相应神经根椎旁压痛试验阳性, CT、MRI可明确鉴别;2梨状肌综合症:在臀中部可找到横条状的病变,该部位有明显压痛,髋关节内收和内旋受限并加重疼痛;3腰3横突综合征:该疾病的特征性压痛点在腰三横突尖部作鉴别;4腰椎管狭窄症:其疼痛比较重;腰后伸试验阳性,下肢肌力、反射、感觉均可出现异常,并且根据CT、MRI不难做出鉴别;治疗:1.在腰臀部循臀上皮神经的行径路线查找明显的压痛点,选择确定治疗部位,然后针对治疗点进行点、按、揉、拨等手法治疗,力量大小以病人有酸胀痛感,但不抗拒为准,时间为30rain,每天一次;2. 中频电刺激治疗:每日两次;3.口服甲钴胺、维生素B1、B6等营养神经性药物;4.针灸治疗:常选用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委中、环跳、阿是等穴进行针灸治疗,一天一次;5.局部封闭:用复方倍他米松和2%利多卡因3mL混合液在髂嵴中点或髂嵴中下2~3 cm压痛点处注射,1次/5 d,3次1疗程;讨论: 1一般认为臀上皮神经来源于L1-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外侧支有肌支和皮支:肌支支配竖脊肌,皮支走行至髂嵴上方骶棘肌外缘处穿出腰背肌筋膜后层到皮下,然后跨越髂嵴到臀部为臀上皮神经,分布于臀部和股外侧皮肤,入臀以后继续在筋膜中下行,可达股后下部;臀上皮神经从起始到终止,大部分行走于软组织中;当臀上皮神经在其越过髂嵴及穿出臀部深筋膜处受嵌压时即产生疼痛;除了外力直接作用导致神经损伤外,躯干向健侧过度弯曲旋转时,臀上皮神经受牵拉,可发生神经的急慢性损伤,或向外侧移位造成神经水肿粘连而出现症状;2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也称作臀上皮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患侧腰臀部尤其是臀部的持续性疼痛,可向大腿后外放射,臀部可有麻木感;但如果疏于鉴别诊断,且过分依赖影像学资料,往往将其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而进行不恰当的治疗;①臀上皮神经卡压症:有腰臀部疼痛,尤以臀部疼痛明显,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并可向大腿后侧放射,但常不超过膝关节;患侧臀部可有麻木感,但无下肢麻木;患者常诉起坐困难,由坐位改为直立位时或直立位下坐时,感到腰部无法用力,疼痛加剧;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骶部疼痛伴患侧大腿后面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痛,甚至放射至足背外侧;疼痛为酸胀痛,麻木也以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为主,休息后症状缓解,劳累及腹压增加打喷嚏、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时疼痛加重;②臀上皮神经卡压症:一般在髂嵴中点及其下方有压痛或触及条索状物,直腿抬高试验大部分阴性,但10%的患者可出现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腿反射正常,肌力、感觉正常;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棘突或棘突旁有压痛,按压时可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出现患肢肌力及感觉减退;。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治疗现状钟亚彬;乔晋琳【摘要】臀上皮神经卡压征,也称作臀上皮神经损伤、臀上皮神经嵌压征、臀上皮神经炎等,主要表现为患侧腰臀部尤其是臀部的持续性疼痛,可向大腿后外侧放射,臀部可有麻木感,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该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近年来临床工作者对该病在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为寻求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征效果最好且疗效稳定的最佳方案,现将近年来治疗该病的有关报道综述如下.【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年(卷),期】2011(027)012【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臀上皮神经:综述【作者】钟亚彬;乔晋琳【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贵阳550002;海军总医院,北京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臀上皮神经卡压征,也称作臀上皮神经损伤、臀上皮神经嵌压征、臀上皮神经炎等,主要表现为患侧腰臀部尤其是臀部的持续性疼痛,可向大腿后外侧放射,臀部可有麻木感,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由于该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近年来临床工作者对该病在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实践与研究,为寻求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征效果最好且疗效稳定的最佳方案,现将近年来治疗该病的有关报道综述如下。
刘海永[1]通过针刺阿是穴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在观察的102例患者中,治愈89例,占87.2%;好转12例,占11.8%;未愈1例,占1.0%。
总有效率为99.0%,针刺可迅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存积的化学物质的代谢,减轻对神经的刺激,而消除疼痛。
张庆力[2]运用温针灸治疗臀上皮神经损伤206例,痊愈165例,占80.1%;显效30例,占14.6%;好转11例,占5.3%。
李晓清等[3]通过火针治疗本病,观察的30例患者中,治愈 22例,占 73.3%;好转 8例,占26.7%。
由于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血疏通,经脉肌肤得以濡养,则疼痛麻木自除。
综合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95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也称“臀上皮神经损伤”、“臀上皮神经痛”等。
是指臀上皮神经经过臀部受到压迫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青壮年及体力劳动者多见。
多为一侧腰臀部弥散性疼痛或麻木,呈钝痛、酸痛等,向臀下方及胸窝放射,临床上比较多见,且常可误诊为腰突症。
我科自2008年1月~2010年10月采用一般治疗、神经阻滞及针刀治疗本病9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病例共95例,其中男66例,女29例;年龄18~62岁,其中18~20岁2例,21~30岁25例,31~40岁33例,41~50岁20例,51~60岁12例,60岁以上3例。
病程7天~3年。
右侧发病47例,左侧发病33例,双侧发病15例。
病史:有腰臀部损伤史55例,受风寒湿因素者26例,长时间坐姿不正者9例,无明显诱因者5例。
症状:所有患者均有腰臀部疼痛,尤以臀部疼痛明显,呈弥散性疼痛,或钝痛、酸痛、刺痛或撕裂样疼痛,呈持续性或休息痛,有时向臀下方及大腿后放射,但不超过梋窝,在弯腰、行走、坐起等动作时疼痛加重,腰部不能用力。
体征:腰部及患侧髂后上棘的外下方按压时疼痛明显,或有条索状物,触压时患者感到酸胀麻困疼痛难忍,并且向大腿后侧放射。
伴L3横突尖压痛60例,伴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18例,膝腱、跟腱反射均无异常,肌张力正常,病理体征未引出。
影像学检查:62例患者有CT或MRI检查,示L4-5轻度膨出者多见,但无根神经性症状,95例均有X线检查,示正常者38例,腰椎侧弯19例,骨质增生57例。
一般治疗:①休息;②中频治疗,1次/日,20分钟/次;③针刺患侧大肠俞、气海俞、秩边、环跳、殷门等腧穴,1次/日,30分钟/次;④TDP灯烤电,1次/日,30分钟/次。
臀上皮神经阻滞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腹下垫薄枕。
以臀上部最明显的压痛点为穿刺点,此点多位于髂棘中点下方2~3cm处,针垂直刺入皮肤,然后针尖朝上逐渐向髂棘下缘斜刺,由浅入深向皮下刺入皮肤及筋膜下肌肉层作扇形浸润注射,一般注入消炎镇痛液10~15ml。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身体疼痛问题,其中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就是一种容易被忽视但却会给人带来不小困扰的病症。
首先,咱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臀上皮神经。
臀上皮神经是从腰 1 到腰 3 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发出的,它穿过了多层肌肉、筋膜等组织,最终分布在臀部的皮肤区域。
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一条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的“电线”,如果这条“电线”在某个地方被卡住或者受到了压迫,就会出现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
那么,是什么原因会导致臀上皮神经被卡压呢?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外伤。
比如不小心摔了一跤,臀部着地,或者受到了直接的撞击,都可能导致局部的组织损伤,从而压迫到臀上皮神经。
第二种是长期的姿势不良。
像是长时间弯腰干活、久坐不动,尤其是坐姿不正确,会让臀部的肌肉和筋膜处于紧张状态,增加了对神经的压力。
第三种是寒冷刺激。
在寒冷的环境中,臀部的肌肉和筋膜容易收缩,也可能会挤压到神经。
当臀上皮神经受到卡压时,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最明显的就是臀部的疼痛,这种疼痛可能是刺痛、酸痛或者胀痛,有时候还会像电击一样。
疼痛的位置通常在臀部的上方、外侧,甚至可能会延伸到大腿的后侧。
除了疼痛,还可能会有麻木感,感觉臀部和大腿的皮肤像是被打了麻药一样,知觉变得不灵敏。
有些人还会出现肌肉无力的情况,比如走路的时候感觉腿使不上劲。
要诊断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医生通常会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了解疼痛的发生时间、原因、特点等。
然后进行身体检查,看看疼痛的部位、有没有压痛点、感觉和运动功能有没有异常。
有时候还会借助一些辅助检查,比如 X 光、CT 或者磁共振成像(MRI),来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髋关节疾病等。
对于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
如果症状比较轻,可以先尝试保守治疗。
比如休息,让受伤的部位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
物理治疗也是常用的方法,像热敷、按摩、针灸等,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神经的压迫。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2019 年11月 第6卷/第32期V ol.6, No.32 Nov. 2019146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案仉贵龙1,张镭潇2,樊效鸿1*(1.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5; 2.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关键词】臀上皮神经;拔罐;拨针【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7882.2019.32.146.01患者唐某某,男,35岁,于2018年10月10日因“反复性右侧腰臀部疼痛3月余”就诊。
病史:2年前因长时间久坐后出现右侧腰臀部疼痛剧烈,遂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就诊,确诊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经10次针灸推拿治疗后,效果明显。
3月前,患者因拾重物后反复出现右侧腰臀部疼痛,再经针灸推拿治疗1月后疼痛未明显缓解,遂再来我科就诊。
刻下症:久站后右侧腰臀部酸痛,夜间尤甚,疼痛拒按,右侧腰部肌肉僵硬,纳食可,二便调,舌质暗紫,有瘀斑,脉涩。
证属瘀血阻滞,经脉痹阻,不通则痛。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操作上采用Z 型拨针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腰部和臀部,医者带一次性无菌口罩及手套,碘伏酒精常规消毒,消毒后在右侧三焦俞穴处注射2%利多卡因5 mL ,继而用破皮针在三焦俞穴处破皮,再选用体长150 mm 、中部直径2~3 mm 、前端逐渐变细到 1~2.5 mm 并为半圆弧形的Z 型拨针,通过三焦俞穴处进入皮下,顺着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方向(肾俞,气海俞,大肠俞,环跳),来回拨动3~5次后取出Z 型拨针,紧跟局部拔罐5~10 min 以祛瘀,结束后伤口贴以无菌敷料。
患者缓慢起身,顿感右侧腰臀部疼痛缓解。
一周一次治疗,连续5周,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效果明显,行动如常人。
3个月后电话随访,无明显不适。
按语: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臀上皮神经走行区间受到卡压或嵌顿等损伤而引起的腰臀部疼痛,有时疼痛可向小腿释放,又称之为“臀上皮神经嵌压征”、“臀上皮神经炎”等,臀上皮神经一般来自L1-L3后外侧束,故L1-L3横突旁肌肉僵硬会造成局部卡压,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腰臀部或腿部疼痛[1-3]。
小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本组采用痛点小针刀松解及推拿。
结果:随防1个月到半年,本组66例中治愈70例,占85.3%,无效者为零,有效率为100%。
结论:小针刀口推拿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疗效满意。
关键词:小针刀;推拿;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在临床中非常常见,臀上皮神经卡压病变由T12-l3的脊神经后外支的皮支组成。
在深筋膜下段成一钝角转折,向下外走行,穿出皮下浅筋膜,跨越髂嵴,经骨纤维管进入臀筋膜,有多支分布[1]。
随着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劳动强度的增加,此病发病率呈日益增高趋势。
笔者用小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6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6例,男39例,女27例;年龄38-76(平均49.2)岁。
有腰臀部急慢性损伤19例,有风寒湿侵犯24例,无明显受伤或风寒湿侵犯23例。
坐骨神经痛23例,椎间盘突出18例,梨状肌损伤10例。
1.2诊断标准[2]为患侧臀部有疼痛或麻木感,有时可出现大腿后外侧反射痛,有或无外伤史。
局部有明显压痛,其中以“出孔点”、“横突点”及“入臀点”压痛较为明显。
有时可扪及条索状物、触痛明显。
推压痛点可诱发大腿外侧疼痛加重。
疼痛严重者可出现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一般腰髓部影像无特征性表现,血沉、抗“O”、肌电图无明显异常。
1.3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出局部疼痛感觉障碍为主;除外其他神经系统病变。
1.4病例排除标准痛点皮肤破损溃疡;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不能耐受刺激;严重出血倾向者。
2.治疗方法2.1小针刀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根据病人主诉疼痛部位寻找压痛点,如能诱发大腿外侧疼痛加重的压痛点则为最佳,找到1-3个痛点,用龙胆紫标记(通常以腰3横突端点、髂嵴点(臀上皮神经在髂嵴上方穿腰背筋膜点)为主要治疗点,配合阿是穴(臀上皮神经走行处有条索状物或压痛处即是取穴处)为次要治疗点)。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表现、体征及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GENES)是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被称作臀上皮神经痛、臀上皮神经炎、臀上皮神经损伤、臀上皮神经嵌压综合征等。
臀上皮神经经过髂嵴骨纤维管处,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卡压或者嵌顿等损伤而引起的疼痛。
疾病居腰腿痛疾病发病的第2位,约占16.38%,仅次于腰后关节紊乱综合症,可见其发病率之高。
然而,现阶段对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重视程度依然不够,临床漏诊率高,误诊率可达50%。
其中重要原因是缺乏对本病的重视,以及查体和问诊的不完善。
1解剖臀上皮神经是由L1-3脊神经后外侧支组成的,从胸腰筋膜穿过后于髂嵴平面到达臀上皮肤。
分布于臀上部、髂嵴周缘及大粗隆皮肤。
臀上皮神经主要分三支,内侧支、中侧支和外侧支。
各支在行程中穿过坚厚的腰部肌层与胸腰筋膜,并通过骨纤维隧道跨过坚硬的髂骨嵴后到达臀上部,臀上皮神经容易受到嵌顿。
其中内侧支和中侧支更易被卡压,继而出现神经支配区疼痛、麻木或感觉迟钝或痛觉过敏。
临床表现及体征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臀上皮神经支配区的臀上部疼痛、麻木和感觉减退,少数向大腿后外侧放射,但其腿部疼痛多不超过膝关节平面。
同时,很多患者会主诉臀上部烧灼样感觉过敏。
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综合征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相鉴别,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腰痛,通常处于一侧,弯腰起坐、穿低腰牛仔裤或腰带较宽会加重上述症状。
脊柱正中无任何症状或体征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引起脊柱正中疼痛和压痛。
查体可见髂骨嵴处有明显压痛点,并向臀部放射疼痛,有时可触及髂周条索状结节。
触诊时需先定位髂后上棘,沿髂后上棘向外约6-7cm,且后正中线向外7-8cm可定位到压痛点,这对明确诊断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非常重要。
另外,Tinel征可阳性,可查及臀上部感觉减退或痛觉过敏,但肌肉收缩运动无影响。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X、CT和MRI多无明显异常,这可与腰突、骨折、肿瘤等引起腰臀部疼痛相鉴别。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一、概述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也称作“臀上皮神经损伤”、“臀上皮神经炎”、“臀上皮神经痛”等,以腰臀部酸痛或撕裂样疼痛为主要表现。
容易与腰肌劳损等疾病相混淆,患者常因误诊而延误治疗针刀1~2次即可治愈该病。
二、局部解剖1、T12-L3脊神经后外侧支的皮支组成大部分走形在软组织中①四段:骨表段、肌内段、筋膜下段、皮下段②六点:出孔点、横突点、入肌(骶棘肌)点、出肌点、出筋膜点、入臀点。
2、一管:骨性纤维管道(髂嵴、骶棘肌、腰背筋膜)臀上皮神经入臀后分为三支(前、中、后),在筋膜中穿行,中支最粗大,最长者可到达臀后部腘窝水平以上。
(此为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痛不过膝的原因)三、病因病理1、解剖因素臀上皮神经在髂嵴骨纤维管处容易受到卡压。
2、损伤因素如躯干向健侧国度弯曲或者旋转时,臀上皮神经受牵拉,引起神经的急、慢性损伤,可导致臀上皮神经在横突点、出筋膜处的多重卡压。
3、患侧腰部尤其是臀部的疼痛,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痛。
呈持续性,很少间断。
4、疼痛部位较深,区域模糊,没有明显界限。
5、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并可向大腿后不放散,长不过膝。
患侧臀部可有麻木感。
6、患者常诉起坐困难,弯腰时加重。
四、诊断要点多数患者在腰3横突及髂嵴中后份压痛,直抬高试验阴性,腱发射正常。
五、治疗1、针刀治疗体位:俯卧位体表定位:髂嵴中后部压痛明显处,刀口线与脊柱纵轴方向一致;层次:皮肤皮下组织髂嵴骨面针刀向上移动有落空感时,到达髂嵴上缘的骨性纤维管。
六、注意事项对病情严重,针刀松解髂嵴出卡压效果不明显时,需作患侧臀上皮神经经腰3横突点的松解。
针刀操作方法参考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针刀操作方法。
七、手法治疗针刀术毕,患者仰卧位,屈膝屈髋1~2次。
八、康复治疗针刀术后,即患者仰卧30分钟。
术后48小时,嘱患者做弯腰锻炼。
每次10分钟,每天2次。
九、药物治疗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3天。
——————————————————————————————。
1.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是指臀上皮神经在其行径途中的骨纤维管、筋膜的出入点、神经本身因损伤、水肿、粘连而受到卡压,引起相应神经支配部位疼痛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患者自觉腰臀部疼痛,尤其是臀部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疼痛位置较深,区域模糊。
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向大腿后外侧放射,一般不超过膝关节;慢性期可见臀部麻木,无下肢麻木;行走、站立均痛,起坐闲难、疼痛加重、腰部使不上劲,需扶物或由人帮助,腰部功能活动受限。
对侧肢体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加强试验阴性,屈膝屈髋试验阳性,可在臀部查到明显的压痛点。
2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腰椎间盘突出症:该疾病的疼痛常超过膝关节且在腹压增加时可加重症状,直退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相应神经根椎旁压痛试验阳性,CT、MRI可明确鉴别。
(2)梨状肌综合症:在臀中部可找到横条状的病变,该部位有明显压痛,髋关节内收和内旋受限并加重疼痛。
(3)腰3横突综合征:该疾病的特征性压痛点在腰三横突尖部作鉴别。
(4)腰椎管狭窄症:其疼痛比较重。
腰后伸试验阳性,下肢肌力、反射、感觉均可出现异常,并且根据CT、MRI不难做出鉴别。
治疗:
1.在腰臀部循臀上皮神经的行径路线查找明显的压痛点,选择确定治疗部位,然后针对治疗点进行点、按、揉、拨等手法治疗,力量大小以病人有酸胀痛感,但不抗拒为准,时间为30rain,每天一次。
2. 中频电刺激治疗:每日两次。
3.口服甲钴胺、维生素B1、B6等营养神经性药物。
4.针灸治疗:常选用三焦俞、肾俞、气海俞、委中、环跳、阿是等穴进行针灸治疗,一天一次。
5.局部封闭:用复方倍他米松0.5mL和2%利多卡因3mL混合液在髂嵴中点或髂嵴中下2~3 cm压痛点处注射,1次/5 d,3次1疗程。
讨论: (1)一般认为臀上皮神经来源于L1-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外侧支有肌支和皮支:肌支支配竖脊肌,皮支走行至髂嵴上方骶棘肌外缘处穿出腰背肌筋膜后层到皮下,然后跨越髂嵴到臀部为臀上皮神经,分布于臀部和股外侧皮肤,入臀以后继续在筋膜中下行,可达股后下部。
臀上皮神经从起始到终止,大部分行走于软组织中。
当臀上皮神经在其越过髂嵴及穿出臀部深筋膜处受嵌压时即产生疼痛。
除了外力直接作用导致神经损伤外,躯干向健侧过度弯曲旋转时,臀上皮神经受牵拉,可发生神经的急慢性损伤,或向外侧移位造成神经水肿粘连而出现症状。
(2)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也称作臀上皮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患侧腰臀部尤其是臀部的持续性疼痛,可向大腿后外放射,臀部可有麻木感。
但如果疏于鉴别诊断,且过分依赖影像学资料,往往将其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从而进行不恰当的治疗。
①臀上皮神经卡压症:有腰臀部疼痛,尤以臀部疼痛明显,呈刺痛、酸痛或撕裂样疼痛。
急性期疼痛较剧烈,并可向大腿后侧放射,但常
不超过膝关节。
患侧臀部可有麻木感,但无下肢麻木。
患者常诉起坐困难,由坐位改为直立位时或直立位下坐时,感到腰部无法用力,疼痛加剧。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骶部疼痛伴患侧大腿后面向下放射至小腿外侧痛,甚至放射至足背外侧。
疼痛为酸胀痛,麻木也以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为主,休息后症状缓解,劳累及腹压增加(打喷嚏、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时疼痛加重;
②臀上皮神经卡压症:一般在髂嵴中点及其下方有压痛或触及条索状物,直腿抬高试验大部分阴性,但10%的患者可出现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腿反射正常,肌力、感觉正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棘突或棘突旁有压痛,按压时可向下肢放射,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出现患肢肌力及感觉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