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世纪欧洲世俗音乐的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24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中世纪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世俗音乐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中世纪,世俗音乐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演变,呈现出多样化和丰富多彩的特点。
本文将从中世纪世俗音乐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方面进行浅谈。
中世纪世俗音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有雅典时代的抒情歌曲、琴曲以及巴瑟琴音乐等等。
而在罗马,有庆祝活动中所演奏的乐曲,其中包括世俗乐曲。
这些古代音乐的影响,为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两个方面。
民间音乐是中世纪世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由普通民众创作和演唱的音乐形式,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情感和信仰等。
在中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民间音乐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一些宗教节庆和民间传统活动中的吟唱和歌舞,成为了民间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
一些民间艺人如吟游诗人和民间乐师,也为民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们通过吟唱和演奏,将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转化为音乐作品,使民间音乐逐渐取得了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宫廷音乐是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是由贵族和统治者委派演奏和表演的音乐形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难度。
宫廷音乐在中世纪欧洲的宫廷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
尤其是在法国、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宫廷音乐达到了鼎盛时期。
宫廷音乐通常是由合唱团和乐队演奏,内容包括舞曲、歌曲和器乐等。
这些音乐作品既有宗教题材,也有爱情、战争和骑士精神等世俗题材。
宫廷音乐的发展,不仅反映了贵族阶层的审美情趣,也推动了西方音乐艺术的演进。
中世纪世俗音乐注重旋律的优美和流畅。
由于中世纪时期音乐制度的限制,旋律成为了世俗音乐中最重要的要素。
旋律优美、动人,成为了中世纪世俗音乐的鲜明特点。
中世纪世俗音乐注重节奏的鲜明和多样化。
中世纪时期,音乐节奏的变化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在世俗音乐中,鼓点和舞曲的节奏变化较大,为音乐增添了活力和动感。
2019第1期下(总第289期)Z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一、引言在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中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着,音乐是能够对思想感情进行表达的一种社会性艺术,它通过情感流动的音响为特质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音乐本身就具有特殊的功能,即教育功能、娱乐功能、调节身心等功能,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都离不开音乐。
要想深入的了解音乐,首先就要了解音乐的起源,然而人类的音乐博大精深,想要完全了解不是那么容易,下面我仅从中世纪这个世界段来破析音乐的一个分支,那就是世俗音乐。
二、经文歌经文歌使用是用拉丁文写成的无伴奏的复调音乐形式,流行于十三到十六世纪,西方著名音乐史学家格劳特说“经文歌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出每个时期社会发展的状况”可见经文歌对当时西方音乐的影响之深,经文歌后期发展由各国方言写成,逐渐趋于世俗化,内容大多反映爱情生活,人与人之间逗趣取笑的情景,风格活泼可爱。
经文歌发展的一定程度渐渐从礼拜活动中分离出来,在世俗社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得到很好的发展,为欧洲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丰富了中世纪世俗音乐文化。
研究经文歌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一种实践,对了解西方音乐提供有利证据,特别是对了解中世纪世俗音乐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要想全面了解中世纪世俗音乐必先了解经文歌的发展。
三、欧洲十一世纪的拉丁歌曲中世纪的社会音乐生活中并非只有教会礼拜音乐,在十一世纪左右拉丁歌曲开始流行,拉丁音乐是指拉丁美洲地区的流行音乐,以拉丁诗歌作为歌词,由于拉丁美洲地区各种民族相互融合,白人音乐和黑人音乐在这里交汇,逐渐形成了一种多姿多彩的充满活力、充满动感的拉丁文化,后来逐渐与世俗音乐融合,这也是拉丁文化的特色,强烈的节奏,热烈的舞步,传达出拉丁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拉丁音乐的这些风格就决定了它必须向世俗化发展。
中世纪流行的拉丁单声歌曲中还有一种重要的体裁形式,叫做戈利亚德,是由一群放荡不羁的游荡诗人创作,他们享受生活、浪迹天涯,过着悠闲自由的生活,而他们的音乐就和他们的性情一样,随意洒脱,内容大多是关于酒和女人,在他们的人生追求里面只有诗歌和远方,你可以说他们颓废,但他们也拥有自己的梦想和精神追求,并为世俗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史中的世俗音乐是指与宗教音乐相对的一种音乐形式,它通常以民间歌谣、舞曲、戏剧音乐等形式呈现。
在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过程,不仅在音乐形式上具有多样性,而且在受众群体和社会影响方面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世纪到现代,探讨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历程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主要是指在欧洲中世纪时期,由吟游诗人、民间艺人以及民间音乐家所创作和演绎的音乐作品。
在这个时期,世俗音乐的传播主要依靠口头传统和传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曲调和歌词。
在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中,最著名的形式之一就是吟游诗人的行旅之歌。
这些歌曲通常表达出对爱情、自然、生活等话题的感悟和情感,具有浓厚的个人色彩和情感表达。
在中世纪时期,世俗音乐还包括民间舞曲和乐器独奏等形式,这些音乐作品丰富了欧洲中世纪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也为后世的音乐发展留下了重要的历史遗产。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世俗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由于文艺复兴思潮的兴起,音乐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以对人文主义思想的追求和对古典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为主要特点。
在世俗音乐领域,文艺复兴时期诞生了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和作品,如法国的夏朗塞、意大利的蒙特威尔第等人。
他们创作了大量的世俗音乐作品,其中以合唱曲、管风琴曲等形式最为著名。
这些世俗音乐作品在形式和风格上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提升,音乐旋律更加丰富多彩,和声技巧得到了更加完善的运用。
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音乐还融合了许多民间音乐元素和节日庆典活动,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
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中另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世俗音乐的发展和繁荣时期。
在巴洛克时期,世俗音乐在欧洲各地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和风靡,形成了许多独具特色的音乐流派和作品。
巴洛克时期世俗音乐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成为了当时社交生活和文化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左右。
在中世纪早期,世俗音乐主要是由行走的旅行音乐家、民间音乐家和骑士诗人传唱,这些音乐家们的作品往往描绘了爱情、战争和宗教等不同主题。
在13世纪,随着欧洲的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经济的增长,世俗音乐开始在宫廷和城市中受到更多的重视。
在这个时期,世俗音乐家们开始创作更加复杂、丰富的音乐作品,同时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流派,如法国的“吟游诗人”和意大利的“多农派”。
在文艺复兴时期,世俗音乐进一步发展。
随着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文化的繁荣,音乐成为一道重要的文化景观。
这个时期的世俗音乐家们开始将意大利音乐和法国音乐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文艺复兴音乐。
文艺复兴音乐以清晰、高雅的和声和优美的旋律为特点,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主流价值观。
随着巴洛克时期的到来,世俗音乐再次发生了变化。
巴洛克音乐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音乐的主旋律越来越复杂、繁琐。
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追求华丽、富丽堂皇的效果,同时又注重音乐的实用性,让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产生强烈的审美感受。
在18世纪,随着古典主义的兴起,世俗音乐再次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古典主义的音乐作品更加强调结构和规范,采用了更加科学和系统的创作方法,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在各个方面都更加严谨和精确。
总之,西方音乐史中的世俗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自己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从早期的传统民俗音乐到文艺复兴音乐,再到巴洛克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每个时期都有着自己特殊的风格和特点,这些音乐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主流价值观。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时期,从那时起,世俗音乐逐渐与宗教音乐分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在中世纪早期,世俗音乐主要是民间音乐,是通过民间传统口头传承而来的。
这些音乐通常以民谣、舞曲和故事歌曲的形式存在,用以表达人们的情感、生活经历和宗教信仰。
在这个时期,世俗音乐主要由民间艺人和吟游诗人演奏,通过口头传播在民间流传。
随着中世纪的发展,世俗音乐开始受到高雅文化的影响,并逐渐进入宫廷和贵族的领域。
在宫廷中,世俗音乐被用作宴会、婚礼和社交活动的娱乐,逐渐形成了宫廷音乐的特色。
宫廷音乐多以歌曲和器乐奏鸣曲的形式呈现,独特的和声和节奏变化成为其特点。
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到来,世俗音乐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音乐的创新和演奏技巧的提高。
这个时期产生了很多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家,如意大利的蒙台威尔第和英格兰的亨利·普尔赫尔。
他们的作品在世俗音乐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此时,舞曲、歌剧、室内乐和交响乐等形式也开始出现,为世俗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在18世纪和19世纪,世俗音乐开始成为各个社会阶层的娱乐活动,而不仅仅局限于宫廷和贵族。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受欢迎的音乐形式,如清唱剧、奏鸣曲和浪漫主义音乐,这些音乐形式更加注重个人表达和情感共鸣,展现了世俗音乐的多样性和艺术性。
近现代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音乐产业的兴起,世俗音乐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流行音乐、摇滚乐、爵士乐等新的音乐流派涌现出来,通过录音、电台和电视等媒体传播,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俗音乐也不再局限于西方,世界各地的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相互融合,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世俗音乐风格。
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不仅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也展现了音乐的多样性和世界的多元文化。
世俗音乐的演变和创新为音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也为后代的音乐创作和演奏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灵感。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那时的音乐多数是为了表达民众的欢乐和功绩而存在的,是一种非宗教性的音乐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俗音乐逐渐在中世纪发展壮大,成为了一种独特而复杂的艺术形式。
在中世纪,教会对音乐的控制非常严格,几乎所有的宗教音乐都必须经过教会的审查和批准。
世俗音乐在中世纪社会中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主要有三种世俗音乐形式:交响曲、歌剧和室内音乐。
交响曲是一种由管弦乐队演奏的音乐形式,受到当时贵族和皇室的喜爱。
这种音乐形式结构严谨,曲调优美,常常描绘战争、宫廷生活、自然景观等主题。
巴赫、莫扎特和贝多芬是最重要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
歌剧是一种由歌唱和演员表演的音乐戏剧形式。
歌剧在文艺复兴时期首次出现,由于它强调歌唱和表演的结合,因此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
莫扎特、威尔第和普契尼是最著名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室内音乐是一种适合小型演奏团体演奏的音乐形式。
它包括小型交响乐队、弦乐四重奏、钢琴组曲等。
在室内音乐中,音乐家们可以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创造力和技巧。
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都在室内音乐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和社会的变迁,世俗音乐在19世纪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音乐的素材开始更多地来自人们日常生活的琐事和情感体验,而不仅仅是宫廷和教堂的经历。
现代乐器的改进使得音乐表达更加丰富多样,音乐家们开始更加注重个人的表达和创造。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世俗音乐经历了一次历史性的革命 - 爵士乐和摇滚乐的诞生。
爵士乐起源于非洲裔美国人的音乐传统,它结合了非洲元素和美国当地音乐,成为了一个富有动感和自由的音乐形式。
摇滚乐则是上世纪60年代的青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吉他、贝斯和鼓的重音节奏和强烈的表演风格,向社会传递了反叛和革命的精神。
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程。
它从古代的民众欢乐和功绩的表达开始,逐渐变成了贵族和皇室的娱乐,最终成为了个人创作和表达的载体。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中世纪是西方音乐史中一个关键的时期,它标志着音乐从教堂圣诗逐渐走向了世俗化。
在这个时期,音乐的地位和功能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通过对中世纪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进行浅谈,以揭示这一时期音乐的特点和影响。
从时间上来看,中世纪西方音乐史的划分大致可以分为早期中世纪(公元5世纪至公元10世纪)、中期中世纪(公元11世纪至公元13世纪)和后期中世纪(公元14世纪至公元15世纪)三个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中世俗音乐逐渐从教堂音乐中独立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并且在音乐形式、曲调和演奏风格上都有了自己的特点。
早期中世纪是基督教在西方传播初期,音乐主要是在教堂中演奏。
这个时期的音乐主要是由教士和修道院的修道士演奏,用来赞美上帝和进行宗教仪式。
早期中世纪的教堂音乐以圣咏为主,曲调简单,节奏慢悠扬,多为单音旋律,没有和声伴奏。
这种音乐形式反映了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秩序,具有严肃、庄重的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中期中世纪的音乐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这个时期,贵族和王室开始在宫廷和卡佩拉等场合中进行大型的音乐演奏活动。
这些演奏活动包括吟唱、舞蹈和乐器演奏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中期中世纪的世俗音乐开始有了独立的发展方向,逐渐走出教堂,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在这个时期,世俗音乐的曲调更加复杂多变,节奏更加活泼欢快,多为多声部合唱,并且开始出现了和声伴奏。
这种音乐形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丰富,具有欢乐、放松的特点。
中世纪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不仅在音乐形式上有所变化,还在音乐功能和影响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世世俗音乐的发展使得音乐逐渐独立出教堂,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它也促进了社交和娱乐活动的进行,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俗音乐的发展还为后来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现代音乐的诞生埋下了种子。
中世纪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标志着音乐从教堂走向了世俗化。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世纪,那时候的音乐主要是宗教音乐,即教会音乐。
但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古典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音乐也不例外。
这个时期,世俗音乐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大规模演出和制作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大多数世俗音乐都是为了表现浪漫情感而创作。
这一时期的音乐家们在创作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使得音乐的形式得到了改进。
例如,他们开始使用多声部,不断扩展音域,添加合唱等新元素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在1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流行使得世俗音乐得到了更为深刻的发展。
巴洛克音乐强调音乐的节奏和和声,使得音乐更为运动和富有情感,同时也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技巧与艺术水平。
法国的浪漫主义音乐在18世纪末期开始兴起,这个时期的世俗音乐体现了法国音乐的风格和特点,如悲伤、柔情和浪漫。
流行的音乐形式主要是歌剧和芭蕾舞,这两种形式成为18世纪末期最重要的世俗音乐。
19世纪初,德国作曲家贝多芬、舒伯特等人推崇音乐的个性和独创性,推崇音乐的内在情感和思想。
他们声称音乐是有内在意义和形式的,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哲学和精神状态。
在他们的影响下,浪漫主义音乐成为19世纪的中心,世俗音乐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高峰。
在这个时期,歌剧和交响曲成为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这些组曲的结构充满了情感、张力和戏剧性的元素。
20世纪,世俗音乐迎来了各种各样的音乐风格的出现,例如爵士乐、摇滚乐和流行乐。
每一个新的音乐风格都跨越了音乐的传统边界,他们以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表达方式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
流行音乐成为20世纪后半叶最为普及的音乐形式,它深入人心,并成为了当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世俗音乐的历史发展表明,音乐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创新的艺术形式。
从中世纪到现代,世俗音乐一直在不断发展,各种音乐形式和风格层出不穷,每一种音乐形式和风格都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每次的创新都代表着时代和文化的变化,同时也是音乐家们个人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表现。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丰富多样的过程。
从中世纪早期的民谣和咏史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合唱和器乐作品,再到巴洛克时期的歌剧和室内乐,世俗音乐逐渐成为西方音乐创作的主要方向之一。
中世纪早期的宗教音乐主导了整个音乐界。
教会音乐是唯一被认可的音乐形式,而世俗音乐则主要表现为民间音乐和宫廷音乐。
民间音乐以民谣和咏史诗为主,通过歌唱的方式将人们对生活、情感和历史的理解传递出来。
宫廷音乐则以诗歌和器乐为载体,用来表达贵族阶层的豪华和荣耀。
文艺复兴时期,世俗音乐开始逐渐崛起。
人们对人类的自由和个体的表达开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促使世俗音乐的发展。
合唱曲成为一种重要的世俗音乐形式,特别是宗教改革的影响下,合唱曲开始脱离宗教主题,更多地表现人生的喜怒哀乐。
器乐音乐也开始得到更多的重视,包括键盘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等多种乐器的演奏。
巴洛克时期出现了歌剧,这是世俗音乐领域的重要突破。
歌剧结合了戏剧和音乐,通过人声的表达来展示剧情和角色的情感。
歌剧的出现使音乐创作不再受限于宗教主题,而是开始关注社会和个人的问题。
除了歌剧,巴洛克时期的室内乐也是世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室内乐以小型合奏形式和器乐为主,强调各个乐器之间的对话和和谐。
18世纪的古典主义时期,世俗音乐进一步发展。
古典时期的音乐风格更加简洁明快,重视对比和对位法。
古典主义时期有许多杰出的作曲家,如莫扎特、海顿和贝多芬等,他们的作品涵盖了交响乐、室内乐、钢琴协奏曲等多种形式,世俗音乐在这个时期达到了巅峰。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世俗音乐变得更加个性化和情感化。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情感和灵感的表达,以及对自然和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形式多样,既包括大型的交响乐和歌剧,也包括小型的艺术歌曲和钢琴曲。
20世纪以来,世俗音乐的发展变得更加多样化和自由化。
各种不同的风格和流派相互交融,如爵士乐、摇滚乐、流行音乐等,世俗音乐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浅谈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西方音乐史中世俗音乐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并经历了漫长而富有变化的历程。
在此过程中,世俗音乐在社会文化和艺术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塑造了西方音乐的面貌。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主要是由民间流行歌曲和宫廷音乐所组成。
民间流行曲是通过口头传统流传下来的,通常是由普通人演唱和创作的。
这些歌曲通常讲述了爱情、战争、宗教和社会等各种主题,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反映。
宫廷音乐则是在贵族社会和皇室宫廷中演唱和演奏的音乐作品,以优雅和高尚的格调而闻名。
宫廷音乐通常由专业音乐家创作和演奏,内容涵盖了各种主题,包括宗教、战争、政治和娱乐等。
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世俗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世俗音乐的创作和演奏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推崇。
作曲家开始独立创作世俗音乐,并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
世俗音乐在这个时期的内容和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歌曲、舞蹈音乐、奏鸣曲等。
音乐家和歌手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他们在宫廷和市民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增加。
巴洛克时期是世俗音乐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音乐开始变得复杂和技术化,作曲家开始探索更深入的音乐表达方式。
世俗音乐的形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如歌剧、室内乐和交响乐等。
巴洛克时期的世俗音乐充满了热情、戏剧性和表演性,对后世的音乐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典主义时期是世俗音乐的又一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音乐成为公共生活的一部分,世俗音乐的表演和欣赏成为了社交活动的一部分。
作曲家开始创作更加严谨和精致的音乐作品,音乐的调性和结构得到了更加精确和完善的处理。
交响乐团和歌剧院的建立也为世俗音乐的演奏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
浪漫主义时期是世俗音乐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世俗音乐充满了激情、个性和表达力,作曲家开始追求个人的音乐创作风格,并通过音乐表达内心情感和情绪。
世俗音乐的形式和结构变得更加自由和灵活,作品常常以叙事性和戏剧性为特点。
这个时期的世俗音乐对后世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内容摘要:在欧洲,中世纪后期游吟诗人、爱情歌手和民间歌谣这些民间的音乐开始兴起,这些音乐表现了世俗人民的愿望,反映了世俗民众的生活,因此称其为世俗音乐。
11世纪至12世纪,是欧洲音乐史上的分界线,原因是除了在宗教音乐领域中存在的复调音乐之外,还有这些世俗音乐的发展。
世俗音乐的音乐形态是单声音乐,这些单声音乐作为中世纪最发达的音乐形式,曾发展到相当完美的地步。
即使在复调音乐得到充分发展之后,单声音乐仍具有独特的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
一、游吟诗人的出现促进了世俗音乐的发展
游吟诗人也叫游唱歌手,游唱诗人。
游吟诗人的出现有特定的时代与历史文化背景。
究其根源是为十字军的尚武精神与骑士风度衍生的音乐表现促成其音乐的形成与发展的。
他们皆不是流浪汉,尤其在早期,皆是上层人物、王侯、贵族。
游吟诗人写出作品后,自己并不演唱,而是让那些漫游的音乐家、艺人替他们演唱,以传播他们的音乐作品。
游吟诗人最先出现在法国南部的普罗万斯,称为troubadours。
当时使用的是南部的方言奥克语而创作的。
最早的一位游吟诗人是博瓦图的伯爵威廉九世(1087—1127)。
而最著名的一位是贝尔特朗(约1180—1195年行唱,死于约1215年),此外著名的游吟诗人还有:玛尔卡布吕、贝尔那、兰博、发第等。
南方游唱诗人的歌曲至今尚存246首,诗词约2600首。
在法国北部的游吟诗人称为trouveres。
他们是使用北方的方言奥依尔语(日后演变为现代的法语)而创作的。
著名的有狮心王理查(1199年卒)、布隆岱尔、奎斯尼(1150-1226)、白弄得(1150-1200)、亚当等,而其中亚当是北部最著名的游吟诗人,他曾作有歌唱戏剧《罗宾与马丽翁》,被后人视为歌剧的先驱。
北部游唱诗人的作品尚存至今的较多,曲调约1400首,诗词约4000首。
法国南部与北部的游唱歌曲保存于手抄本歌集内(chansonniers),歌曲的记谱法多使用格里高利圣歌的记谱法。
歌曲曲调的节奏是视诗词的节奏而定的,曲调的进行较自由和主观。
游吟诗人所写的诗种类很多,体裁多种多样,如:1.canso,即爱情诗歌,由于贵族王公追求“骑士风范”,故此题材居多。
2.sirventese,即讽刺诗,多用熟识的曲调配合。
3.pastourelle,即牧人歌曲,多用对话形式写成。
4.aube,即唤醒恋爱者之歌。
5.tenso 或jeu-padi,即两人或三人交谈的诗歌。
6.chansondegeste,即战争歌曲。
乐曲结构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祷文式(litang):战争歌曲属此式。
2.轮唱式(日ondel):舞曲类型的轮旋曲,重复诗歌、叙事歌均使用此曲式。
3.继抒咏式(seqentia):一种悲忧的歌曲、诗曲和一种舞曲,埃斯坦匹达使用此曲式。
4.赞美歌式(hymni):歌曲、齐拍歌曲和一种环舞歌曲采用此曲式。
游吟诗人创作歌曲的音乐特点是乐节完整,段落分明,节奏清楚,调式终止明显。
音乐的节奏以诗的韵律为基础。
诗的韵律,例如抑扬格的配置,则构成了歌曲的曲式。
法国游唱歌手最常用的乐器是“维沃尔”(viole),这种弦乐器是提琴的祖先,有时也用“竖琴”(日otta)作伴奏。
游吟诗人所演唱的歌曲多种多样,丰富了世俗音乐的题材与体裁。
二、爱情歌手的出现促进了世俗音乐的发展
游吟诗人的创作形态于12世纪传人德国并影响了贵族们世俗音乐的创作,从而使那里诞生了“爱情歌手”。
爱情歌手虽大多数是贵族和骑士,但与“吟唱歌手”不同,他们的作品不
是交与流浪艺人演唱,而是自己来演唱。
爱情歌手的艺术繁盛期是在?3世纪。
我们可以在r.斯特劳斯的歌剧《贡特拉姆》中欣赏到他们当年的身姿。
著名的爱情歌手有亨利、尼达、瓦尔特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瓦尔特,他从1187年开始创作,被公认为是德国真正的艺术家。
爱情歌手的记谱法与游吟诗人一样,也采用了格里高利的记谱法,其节奏也是根据诗的韵律而来的。
作品篇幅较长,形式讲究,歌词无大的意义,曲体上最常见的是两个诗段(stollen)用同一旋律演唱,收尾段用另一个旋律(abgerang),形成aab的曲式,后来的aaba形式,是在最后又重复了前面的诗段旋律,因而显示了aba曲式的趋向。
逐渐向我们认为完美的音乐形式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