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欧洲世俗音乐的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欧美流行音乐发展史1️⃣ 起源与早期发展欧美流行音乐的根源可追溯至中世纪教堂的圣歌与民间音乐。
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音乐开始融入更多的世俗元素,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的融合为后来的流行音乐奠定了基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录音技术的发展,音乐得以更广泛地传播,爵士乐在美国诞生,并迅速成为流行文化的代表,其即兴演奏和独特的节奏风格,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的活力。
2️⃣ 黄金时代的辉煌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欧美流行音乐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摇滚乐的前身——乡村音乐与蓝调音乐开始崭露头角。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的出现,标志着摇滚乐的正式崛起,他独特的嗓音和表演风格,彻底改变了流行音乐的面貌。
随后,比尔·哈利(Bill Haley)和他的“彗星们”(The Comets)以《摇滚绕地球》(Rock Around the Clock)一曲,将摇滚乐推向了全球。
此外,这个时代的流行音乐还见证了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和滚石乐队(The Rolling Stones)等摇滚巨星的诞生,他们的音乐不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也为后来的流行音乐风格如朋克、重金属等奠定了基础。
3️⃣ 多元化与现代流行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欧美流行音乐开始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
迪斯科音乐的兴起,以其强烈的节奏和电子音效,引领了新一轮的音乐潮流。
同时,朋克和新浪潮音乐的反叛精神,也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的思想内涵。
80年代,随着合成器和电子音乐技术的普及,MTV的兴起,流行音乐变得更加视觉化和商业化。
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的《颤栗》(Thriller)专辑,不仅创造了销售奇迹,也成为了音乐录影带艺术的巅峰之作。
90年代至今,嘻哈音乐、R\u0026B、电子舞曲等多种风格并行发展,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出现,使得音乐创作和传播更加自由与便捷,粉丝经济和独立音乐人的崛起,进一步推动了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和创新。
第一章1.古希腊时期的三大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俄瑞斯忒亚》等;索福克里斯《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等;幼里庇底斯《美狄亚》和《特洛伊妇女》等。
2.古希腊代表乐器及象征里拉琴(太阳神)、阿夫洛斯管(酒神)。
3.古希腊时期的音阶调式四音音列、完整音列体系。
4.荷马史诗两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5.和谐论观点―和谐论‖是由古希腊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前550年)提出的,他是第一个以理论的方式向人们解释音乐现象的人。
古希腊人崇尚宇宙,因此对天文关注较多,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和天体的运动存在相似性,并且提出了―和谐论‖,这个理论对西方后来的音乐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观点如下:①以弦长为基础产生音阶中的音程关系,当弦长比为2:1时,两音的音程关系为八度;当弦长比为4:3时,两音为四度关系;当弦长比为3:2时,两音为五度关系。
②只有四、五、八度才是和谐的音程,其余的音程都是不和谐音程。
6.古希腊罗马音乐对西方的贡献①古希腊音乐是孕育西方音乐的源头。
②古希腊艺术中所提倡的―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如―悲剧‖)为后世歌剧、舞剧等综合艺术品的产生发展提供了蓝本。
③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等人的音乐思想奠定了音乐美学发展的基础。
④古希腊时期创立的音乐理论成为后世音乐发展的基础,西方音乐的主体正是在―和谐论‖的影响下发展的。
这一时期创立的各种调式成为中世纪教会音乐调式的前身⑤公元313年罗马皇帝颁布―米兰赦令‖,使基督教成为合法宗教,从此西方基督教音乐文化拉开了历史的帷幕,西方音乐也开始了漫长的发展道路。
7.音乐主要伴随着以下几种形式而出现:①伴随着对神的祭祀仪式而出现:如古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节庆中,人们为了表达对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天神宙斯的崇敬,伴随着祭祀仪式,还举行载歌载舞的音乐庆典。
②伴随着诗歌的吟诵而出现:如荷马史诗《奥德赛》和《伊利亚特》。
音乐历史:发展与流派音乐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人类文化形式,其发展过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流派。
从最早的民间歌曲到现代的电子音乐,音乐的历史演变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时期和流派。
下面将详细介绍音乐历史的发展与流派。
一、音乐历史的发展1. 古代音乐:音乐起源于人类语言和情感的表达,古代音乐最初是在民间产生,由劳动人民创作并演奏。
在古代文明中,音乐成为了祭祀、庆典和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世纪音乐:随着宗教的发展,中世纪的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教会音乐、单声部旋律和键盘乐器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3. 文艺复兴音乐: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家们开始重视对音乐的科学研究,音乐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音乐注重和谐与旋律的美感。
4. 巴洛克音乐:巴洛克时期,音乐逐渐从宗教走向世俗,歌剧和器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音乐追求宏伟壮丽的效果,注重对位法和曲式的运用。
5. 古典音乐:古典音乐时期,音乐逐渐成为了一种艺术形式,作曲家们追求音乐的完美和和谐。
这一时期的音乐注重旋律、和声和节奏的平衡。
6. 现代音乐: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音乐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音乐注重个性、实验和创新,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
二、音乐历史的主要流派1. 民间音乐:民间音乐是音乐历史中最原始的音乐形式,它源于民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2. 古典音乐流派:古典音乐流派是音乐历史中最主要的流派之一,它注重音乐的和谐、平衡和美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
3. 浪漫主义音乐流派:浪漫主义音乐流派注重情感表达和个人风格,强调音乐的个性和创新。
4. 流行音乐流派:流行音乐流派是现代音乐中最受欢迎的流派之一,它注重娱乐性和商业价值,具有广泛的受众和多样化的风格。
5. 爵士乐流派:爵士乐流派是一种融合了多种音乐风格的现代音乐形式,它注重即兴演奏和现场表演,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6. 电子音乐流派:电子音乐流派是近现代出现的音乐流派,它借助电子设备和数字技术进行创作和制作,具有多样化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特点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策源地是意大利的以复兴古代文化为旗号的资产阶级反封建,返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中世纪长期被压抑的世俗欲望与自由思想被资本主义激活,这时期的思想主要是“人文主义”,强调以人文本,反对神权及宗教,否定禁欲主义,追求现世享乐,强调个性自由和解放,这一时期的音乐多是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及反映现实生活。
早期,英国的手抄曲集《奥尔德霍尔藏稿》是第斯康特风格,大部分为弥撒曲,还有少量的经文歌和赞美诗,定旋律一般在中声部。
代表作曲家鲍尔的作品大部分是甜美悦耳而又雅致的旋律。
邓斯泰布尔对三个声部的处理更为平等,各声部常是一致的节奏。
15世纪中叶,出现了复调的圣诞颂歌,在各种仪式及宫廷贵族队列行进时演唱,由几个诗节和叠歌组成。
除此之外还有法波顿音乐手法,相对于圣诞颂歌更随性。
15世纪中叶前欧洲北方出现了勃艮第作曲家,他们的音乐作品主要是弥撒曲,经文歌和尚松。
迪费的尚松选取的主要是回旋歌,歌词大部分是爱情诗,以突出上声部为主,旋律更加流畅。
他的经文歌大部分是等节奏的,题材又回到了宗教仪式和信仰。
这一时期的重要成就是确立了一种独特的大型宗教音乐体裁形式——弥撒曲。
它的各乐章中都采用一个相同的旋律作为定旋律,以此为轴心把各乐章联系起来,是一种表达自己创作思想和展现才能的很好方式。
而迪费是第一位把对应声部固定地置于固定声部之下的作曲家。
15世纪后期和16世纪初期是法-弗兰德作曲家的鼎盛时代。
若斯坎是他那一时期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的弥撒曲为16世纪的弥撒曲拓宽了道路。
在弥撒曲中,他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音乐的形式上,他在“释义弥撒曲”和“模仿弥撒曲”大量的运用了系统的模仿手法,丰富了音乐的织体,开拓了复调音乐的表现力。
经文歌是最能代表若斯坎个性和创造性的体裁。
在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下,他更集中于对位技巧方面,写富于修饰性的复调旋律。
若斯坎的尚松风格更为丰富,兼容了诗歌的高雅和流行的通俗,声部的写作自由化。
第一章古希腊古罗马音乐西方音乐史分别七个阶段:1古希腊古罗马音乐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4世纪)2中世纪音乐时期(从公元5世纪-14世纪03文艺复兴时期(15世纪-16世纪)4巴洛克时期(17世纪-18世纪中叶)5古典主义时期(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6浪漫主义时期(19世纪初-20世纪初)7 20世纪音乐(20世纪)史前希腊和古希腊社会的发展:1迈若安及迈锡尼时期(约1650-1100B.C.)2荷马时期又称黑暗时期(约1100-800B.C.),<伊里亚特>与《奥赛德》有荷马所撰,多利亚自然音阶。
3城邦时期(约800-500B.C.),合唱,抒情诗歌繁荣4古典时期,竞技比赛的音乐,悲剧,喜剧5希腊化时代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悲剧表演中引入第二个演员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欧里皮德斯-《美狄亚》,把妇女做主角古希腊喜剧1新喜剧:不谈政治,话题严肃,表现社会风俗2旧喜剧:政治讽刺剧和社会讽刺剧毕达哥拉斯:和谐学,将音程分为协和与不和协音体系:1四音列2完整音列体系多利亚调试:能使人安静并具有力量;富于男子气,能使人变得坚强和有节制弗里几亚:使人狂放,激发人的热情副弗里几亚:容易使人丧失意志利底亚音乐使人柔和和淫荡混合利底亚音乐使人悲伤古希腊记谱法:1器乐谱 2声乐记谱古希腊是其主要乐器:1里拉 2阿夫洛斯管 3基萨拉琴(里拉琴的变体)古罗马时期概述:古罗马器乐:1图巴:一般用青铜制作,管长1.3米,分段制作,管身直2角号;管身圆古罗马的音乐观:1音乐当做一种享受2音乐的职业化倾向加强,音乐家的地位却下降3富有雄壮的气象罗马人喜欢:1笑剧:综合性的滑稽表演2哑剧:表现神话故事的戏剧舞蹈基督教音乐以单声音乐形态,附属于礼拜仪式,是作传播信仰的重要工具早期基督教音乐1使用许多犹太教音乐的旋律2混合了古希腊,东罗马,拜占庭圣咏的一些因素3各地的教堂都有各自的特色第二章中世纪音乐中世纪:通常音乐史把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灭亡至14世纪文艺复兴之前这段长达一千年的历史,被认为是“黑暗时代”圣歌主要有5种:1拜占庭圣咏2安布罗斯3法国圣咏4摩差拉比5赛尔特格里高利圣咏:指罗马教皇格力高利一世之命名的天主教音乐,常称平歌或素歌功能:运用于基督教以活动,分日课和弥撒两大类格里高利圣咏的特征:1歌唱方式:独唱,齐唱,交替唱,应答唱2一般无伴奏,纯人声,以拉丁文,无明显节拍,以肃穆,节制,无世俗情欲为前提3礼拜仪式的咏唱为两类:诵经祈祷和礼拜歌曲1)音节式:一字对以音,音域一般较窄2)圣咏式:在同一高度的音上唱出相当数量的歌词3)音团式或纽姆式:一字对几个音,这是格里高利圣咏常用的方式,旋律比较流动4)花唱式:一字对多个音,少则十几个音,多则五六十个音,常见于欢呼歌中中世纪的教会调式是按圣咏的结束音(d,e,f,g),音域以及吟诵音等主要因素,对旋律进行分类而构成的。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发展与特点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音乐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音乐经历了从中世纪到现代的转变,展现出了独特的特点和风格。
本文将从音乐的发展历程、作曲家的贡献以及音乐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音乐的发展历程在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经历了从中世纪到现代的过渡。
在中世纪,教会音乐占据了主导地位,宗教歌曲和合唱是当时音乐的主要形式。
然而,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个人的情感和体验,音乐也逐渐从教堂走向了世俗。
这一时期的音乐家们开始尝试创作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音乐作品,注重个人表达和情感的表达。
二、作曲家的贡献文艺复兴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作曲家,他们为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中最著名的是意大利作曲家蒙台威尔第。
蒙台威尔第的音乐作品丰富多样,他的歌剧《弄臣》和《威尼斯的商人》等至今仍然广受欢迎。
此外,德国作曲家巴赫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音乐结构和技巧的探索,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音乐的表现形式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以合唱和宗教音乐为主,但也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表现形式。
其中最重要的是器乐音乐的兴起。
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更多的乐器来伴奏和演奏音乐,如小提琴、长笛和管风琴等。
这些乐器的使用丰富了音乐的声音效果,使音乐更加生动和多样化。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还注重对声音和和声的探索。
作曲家们开始研究声音的变化和和声的构建,注重声部之间的和谐和对位的处理。
这使得音乐的结构更加复杂,表现力更加丰富。
四、音乐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它注重对个人情感和体验的表达。
与中世纪的宗教音乐相比,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感受,强调个体的独立性。
其次,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注重对声音和和声的探索。
作曲家们开始研究声音的变化和和声的构建,使音乐的结构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此外,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还注重对乐器的运用。
西方音乐史提纲2016-2017第一学期西方音乐史提纲第一章古希腊1.古希腊音乐的三个时期和形式(一)神话时期的古希腊音乐主要音乐形式:神话、宗教崇拜仪式(二)荷马时期的古希腊音乐主要音乐形式:史诗、颂歌(合唱)、抒情诗歌(三)古典时期的古希腊音乐主要音乐形式:喜剧(悲剧、喜剧)悲剧:一种音乐、喜剧和舞蹈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体裁,包含合唱、赌场、朗诵、对白、器乐伴奏。
古希腊的四种音乐形式:史诗、颂歌、抒情诗歌、悲剧2.音乐与诗人①史诗——荷马(公元前9世纪——公元前8世纪)②抒情诗——特尔潘德(公元前7世纪)③诗歌与合唱曲——提尔泰恩斯(公元前7世纪中叶)④爱情诗——萨福(公元前612——公元前557)⑤合唱诗歌——品达罗斯(公元前518——公元前442)第一节古希腊的音乐生活1.古希腊音乐的特征①旋律:单音音乐②节奏节拍:节奏型来自诗歌的格律主要节拍样式:三拍子(一长一短,一短一长,三短)二拍子(一长两短,两短一长,两长)③体裁:乐、诗、舞三位一体④表演:即兴演唱、奏⑤记谱:用希腊24个字母记谱2.古希腊的乐器①弹弦乐器:里拉琴(太阳神的崇拜,颂歌史诗伴奏)、基萨拉琴②吹管乐器:阿夫洛斯管(酒神的崇拜)、西林克斯萧③打击乐器:克洛塔尔古希腊的音乐作品:《塞基洛斯墓志铭》(作为墓志铭刻在石碑上的酒歌)《梅索梅德斯的缪斯赞美诗》第二节古希腊的音乐理论1.古希腊的音乐理论(一)律学成就——和谐学(1)毕拉哥拉斯:①完美的数字比例是和谐的基础(音乐具有净化作用)②协和音程只有八度、五度和四度③弦长比例的数字越简单,音程就越协和(2)亚里斯多赛诺思:①听觉是和谐的决定因素②八度分成十二等分③质感的音程微分观念,即少了半音的音程2.音体系理论(一)四音音列整个音乐系统的基础。
包含四个音的下行音列,两端的音构成固定的四度音程,中间的两个音可以变化。
形成:自然音列、变化音列(半音音列)、四分音列(微分音列)。
(二)四音音阶连接方式“衔接式”:一个四音音阶的最后一个音也是另一个四音音阶的第一个音“分离式”:两个四音音阶之间是一个全音“大完全体系”:四组音列组成,两个八度“小完全体系”:三组音列组成,12度3.调式体系(一)以民族部落命名的七种调式音阶副多利亚、副弗利几亚、副利弟亚、多利亚、弗里几亚、利地亚、混合利地亚(二)波依蒂鸟《音乐的原理》,对古希腊音乐理论做了详细论述,对中世纪音乐理论产生直接影响(三)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两类音乐理论著作:①有关音程、音阶和调式的理论②涉及音乐的本质及其教育作用(四)古希腊音乐理论最后一位重要的解释者:托勒密(五)亚里斯多西洛斯的音阶理论大完全体系内各音(省去附加音A),可分别形成其中不同高度的调式音阶——“首调”的认识。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约公元前8世纪-公元4世纪)●希腊音乐是单声织体,没有和声或对位,即兴产生的支声复调,音乐的节奏与诗歌的节奏是一致的。
●音乐的体裁有短小的抒情诗、长大的史诗,以及演出规模宏大的悲剧和喜剧。
在后期出现了一些器乐独奏曲。
●古希腊的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
①弦乐的代表是里拉琴,里拉琴最初是在乌龟壳上支两只牛角和一根横木,再缠上4根弦,用手指拨弦发声,声音轻柔,多用于伴奏,后来又有很多变化样式,其中最重要的是基萨拉琴。
②管乐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阿夫洛斯管是一种双簧乐器,有双管和单管两种类型,V字型的双管阿夫罗斯更为普遍,声音比较坚硬而有穿透力,具有狂放性。
两种乐器在使用上往往与不同神的崇拜相关,里拉琴常和有显赫地位的太阳神阿波罗相联系;阿夫罗斯管常被用作敬奉酒神狄俄尼索斯,是狂欢节常用的乐器。
●毕达哥拉斯(约公元前550年)的“和谐论”。
核心:(1)发音的两音弦长比例越简单,两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则越和谐。
(2)通过计算得出,当弦长比为2:1时,两音的音程关系为八度;当弦长比为4:3时,两音为四度关系;当弦长比为3:2时,两音为五度关系。
(3)只有四、五、八度是和谐的音程,其余的音程都是不和谐音程(包括三、六度,皆是不协和音程)。
●四音音列是指由两个音构成四度框架,另两个音在这个框架内作不固定的灵活变动。
从而形成的三种不同形式的四音音列:自然音列、变化音列和微分音音列。
(多里亚,弗里几亚,利底亚,混合利底亚)中世纪时期(约公元5世纪-14世纪)●格里高利圣咏形成:公元6世纪末,各地教堂的圣咏凌乱不一,为了规范教堂中的圣歌,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派人搜集整理各地的圣咏,还编成两本圣咏集。
这两本圣咏统一了罗马教会的仪式和圣咏。
格里高利圣歌也称为平歌或素歌。
风格特征:单音织体,拉丁文歌词。
节奏自由,有歌词的韵律决定。
音域较窄,旋律以级进为主,多呈拱形。
音乐结构由歌词段落的划分来决定。
音乐具有节制和超脱的表情特征。
中世纪欧洲世俗音乐的发展
【容摘要】在欧洲,中世纪后期民间的音乐开始兴起,这些音乐表现了世俗人民的愿望,反映了世俗民众的生活,因此称其为世俗音乐。
世俗音乐的音乐形态是单声音乐,这些单声音乐作为中世纪最发达的音乐形式,曾发展到相当完美的地步,即使在复调音乐得到充分发展之后,单声音乐仍具有独特的不可磨灭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中世纪欧洲世俗音乐游吟诗人恋诗歌手民间歌谣
一、欧洲的世俗音乐
一般认为,欧洲的中世纪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开始,到15世纪文艺复兴开始时为止,历经了将进一千年的漫长岁月。
中世纪这个名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们发明的,他们认为自己的时代时古代文明复兴的时代,因此在古代文明的终结和它的复兴之间的时代便是所谓的中世纪。
中世纪的艺术大部分是从教会部产生的,并直接为教会所利用,音乐自然也不例外。
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教堂以外的世俗音乐,即主要用于娱乐目的的音乐,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中世纪的世俗音乐与音乐是平行发展的,二者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在互相影响。
二、世俗音乐的发展
在欧洲,中世纪后期游吟诗人、恋诗歌手和民间歌谣这些民间的音乐开始兴起,这些音乐促进了世俗音乐的发展。
1. 游吟诗人的出现
游吟诗人也叫游唱歌手,游唱诗人。
他们首先出现在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以及加泰罗尼亚和意大利北部的一些地方。
他们的艺术还受到了相邻的西班牙—摩尔文化的影响。
这种游吟诗人叫做特罗巴多,他们皆不是流浪汉,尤其在早期,皆是上层人物、王侯、贵族,当然也包括一些有才能的下层人士,还有少数女性游吟诗人,叫做特罗巴里兹。
这些人既是诗人又是音乐家,用普罗旺斯(奥克语)这种统一的书面语写作歌词。
游吟诗人写出作品后,自己并不演唱,而是让那些漫游的音乐家、艺人替他们演唱,以传播他们的音乐作品。
最早的一位游吟诗人是博瓦图的伯爵威廉九世(1087—1127)。
而最著名的一位是贝尔特朗(约1180—1195年行唱,死于约1215年),此外著名的游吟诗人还有:玛尔卡布吕、贝尔那、兰博、发第等。
12世纪中叶,在特罗巴的影响下,在法国北部也形成了一
个游吟诗人的聚集中心,这些游吟诗人被称为特罗威尔,他们是使用北方的方言奥依语(法语的前身)创作歌词,在歌曲的形式和容上几乎是完全模仿南部的特罗巴多,但也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他们的歌曲盛行与1130—1210年间,著名的诗人有狮心王理查、布隆岱尔、奎斯尼、白弄得、亚当等,而其中亚当是北部最著名的游吟诗人,他曾作有歌唱戏剧《罗宾与马丽翁》,被后人视为歌剧的先驱。
北部游唱诗人的作品尚存至今的较多,曲调约1400首,诗词约4000首。
法国南部与北部的游唱歌曲保存于手抄本歌集,歌曲的记谱法多使用格里高利圣歌的记谱法,歌曲曲调的节奏是视诗词的节奏而定的,曲调的进行较自由和主观。
游吟诗人所写的诗种类很多,体裁多种多样,如:康索,是一种以表达爱情为主的分节歌;晨歌,也是一种情诗,主要表现幽会的情人在清晨不得不分手时的情感;田园歌,主要表现骑士与牧羊女之间的爱情,有些甚至发展成一种有角色的小音乐剧;辩论歌,两个或更多的游吟诗人就是爱情、政治、、文学等广泛的题目进行讨论的一种对话式的歌曲;讽刺歌,是对社会问题和政治实事进行讽刺的歌曲;悲歌,是与游吟诗人的保护人或其他重要人物的丧葬有关的哀悼歌曲;记功歌,是叙述历史上民族英雄的功绩的史诗,也是最早的世俗歌曲体裁之一。
乐曲结构的形式也有以下几种:1.祷文式:战争歌曲属此式;2.轮唱式:舞曲类型的轮旋曲,重复诗歌、叙事歌均使用此曲式;3.继抒咏式:一种悲忧的歌曲、诗曲和一种舞曲,埃斯坦匹达使用此曲式;4.赞美歌式:歌曲、齐拍歌曲和一种环舞歌曲采用此曲式。
游吟诗人创作歌曲的音乐特点是乐节完整,段落分明,节奏清楚,调式终止明显。
音乐的节奏以诗的韵律为基础,诗的韵律,例如抑扬格的配置,则构成了歌曲的曲式。
游吟诗人所演唱的歌曲多种多样,丰富了世俗音乐的题材与体裁。
2.恋诗歌手与名歌手的出现
游吟诗人的创作形态于12世纪传入德国并影响了贵族们世俗音乐的创作,从而使那里诞生了“恋诗歌手”。
他们出生贵族,歌曲多为爱情容,因此也被称为“爱情歌手”。
恋诗歌手虽大多数是贵族和骑士,但与“吟唱歌手”不同,他们的作品不是交与流浪艺人演唱,而是自己来演唱。
他们的爱情歌曲比吟唱诗人更抽象,有时有着鲜明的色彩,音乐更稳重。
恋诗歌手的艺术繁盛期是在13世纪,我们可以在斯特劳斯的歌剧《贡特拉姆》中欣赏到他们当年的身姿。
著名的
恋诗歌手有亨利、尼达、瓦尔特等,其中最著名的是瓦尔特,他从1187年开始创作,被公认为是德国真正的艺术家。
恋诗歌手的记谱法与游吟诗人一样,也采用了格里高利的记谱法,其节奏也是根据诗的韵律而来的,大部分曲调为三拍子,常用分节歌形式,旋律通过乐句重复而组织的更为严密,作品篇幅较长,形式讲究,歌词无大的意义,曲体上最常见的是两个诗段用同一旋律演唱,收尾段用另一个旋律,形成AAB的曲式,后来的AABA形式,是在最后又重复了前面的诗段旋律,因而显示了ABA曲式的趋向。
逐渐向我们认为完美的音乐形式贴近。
到了14世纪以后,便出现了恋诗歌手的后继“名歌手”。
他们是德国城市的工匠艺人,有着自己的行会性质和歌唱组织,经常举行赛歌会,通过歌唱比赛来确定每个人在行会中的地位,然后再分等级,他们关于等级的规定是这样的:识谱不太熟悉的人,叫“学徒”;识谱熟练的人叫“学友”;会唱五六首歌曲的人叫“歌手”;为曲调制作词句的人叫“诗人”;创造曲调的人叫“师傅”。
其中,能创造曲调的人——师傅(后来发展成名歌手)算是造诣最高的,其繁荣一直持续到16世纪。
3.民间歌谣的出现
在起初,世俗的歌曲和的歌曲是分不清的,它们的调性、旋律的进行方式都很相似,常常用同一旋律,用来唱两种不同性质的(和世俗的)歌词,民歌的旋律是根据教会的旋律而产生是无疑的,可看出民间音乐与的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在法国,流浪艺人的音乐体裁是声乐,首先是附伴奏的舞蹈性歌曲体裁,叫asso—mance那些独唱的歌曲,既有叙事性的,也有抒情性的,其音乐风格结合了教会的特点和民间世俗的特点,虽然有些曲调和教会歌调相近,但由于在曲调中加进了许多装饰音,并使其更富于节奏感和舞蹈性,还有由重复诗节合并后几个字形成的副歌,这些都使之形成了与教会音乐截然不同的世俗音乐风格,这种结构可在欧勃利所著的《法国音乐最古的资料》中所举的一首牧歌中看到。
在德国,它的民歌不像法国的民歌,它中世纪的民歌和上层阶级的歌曲相去不远,几乎可以说是全民的,无论王侯还是农夫,僧侣还是马夫,都唱一样的歌曲作乐。
这样的歌曲反映着整个的社会生活,因此,它是美丽的,有力量的。
其音乐多为
表现喜悦情怀的,旋律简洁,结构匀称,节奏多变而有力量,歌曲的结尾由于感情的自由流露而生气勃勃。
在当时的欧洲各国,民歌的题材大致是相仿的,总不外是乡村的爱情故事,青年妇女不满意她的丈夫,战争的回忆等等,充分体现了世俗人民的生活情况。
三、总结
无论是游吟诗人,恋诗歌手、名歌手还是民间歌谣都充分体现了它们单声部音乐的魅力,在当时打破了教会音乐一统天下的“历史的沉闷”,发展了世俗音乐,为以后建立更丰富的和声的复音音乐而打下了基础。
所以,中世纪欧洲世俗音乐的兴起,具有不可估计的价值。
参考文献:
安莉莉著《西方音乐简史与欣赏》
余志刚著《西方音乐简史》
曾遂令婧著《西方音乐文化教程》
约瑟夫.韦克斯贝格著《西方音乐史》
王嘉陵译
作者简介:高蕾省市人现为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大三学生
中世纪欧洲世俗音乐的发展
:高蕾学号:2410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