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会考答案 地理练习册课后题答案 专题16 人口增长练习PPT教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2.00 KB
- 文档页数:40
课后训练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示意图”,完成第1~3题。
1.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A.不断减少B.不断增长C.趋于稳定D.先增长后减少2.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1950年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年以后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3.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增长开始趋于缓慢的原因是()。
A.私有制经济的发展B.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的提高C.发展中国家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D.人口增长地区不平衡4.下列各大洲的组合中,人口数量最多与自然增长最快的是()。
A.亚洲、欧洲B.非洲、拉丁美洲C.大洋洲、北美洲D.亚洲、非洲5.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人口最多,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B.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来自发达国家C.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并有加速增长的趋势D.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 000人中各年龄段的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第6~7题。
年龄段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总计甲人口数/人 2 000 6 500 1 500 10 000 死亡率,% 0.6 0.6 2.5乙人口数/人 3 500 6 000 500 10 000 死亡率%0.8 0.7 2.2 0.816.A.0.775% B.0.675% C.0.885% D.1.333%7.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地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地人口表示发达国家B.各年龄段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C.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D.甲地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地老年人口比重高(2011·广东桂山中学月考)读“我国人口增长走势及预测图”,完成第8~9题。
8.图中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专题16 人口增长》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目:21世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下列哪个国家?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巴西2、题目:以下哪项不是衡量人口增长速度的指标?A. 人口自然增长率B. 人口出生率C. 人口死亡率D. 人口迁移率3、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A、医疗条件的改善B、粮食生产的增加C、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D、生育观念的落后4、在以下哪个国家,人口增长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A、美国B、日本C、印度D、德国5、据世界银行统计,全球人口已达80亿,预计2050年将达到97亿。
目前,世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呈现什么趋势?A、持续上升B、持续下降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6、有人口增长模型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主要受到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影响。
若一个国家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迁移率大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值,那么这个国家的人口将会:A、减少B、增加C、保持不变D、波动不定7、世界各国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下不属于我国属于的人口增长类型的是:A、高增长型B、增长型C、稳定型D、低增长型8、以下哪种情况会导致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A、出生率提高B、死亡率降低C、生育率下降D、寿命延长9、【题目】以下哪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低—高”模式?A. 中国B. 俄罗斯C. 俄罗斯D. 美国 10、【题目】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控制人口增长的有效手段?A. 提高生育观念B.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C. 加强医疗卫生保障D. 减少生育年龄11、全球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A、北美洲B、欧洲C、非洲D、亚洲12、1950年到200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接近:A、1倍B、2倍C、3倍D、4倍13、全球人口增长的变化趋势呈现哪种状况?A、“直线型”增长B、“抛物线”增长C、“波折线”增长D、“缓坡形”增长14、我国人口增长呈现的显著特点是?A、全国人口增长速度缓慢B、城乡人口增长差距加大C、人口老龄化严重D、自然增长率下降15、根据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趋势,下列哪个阶段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A. 原始社会B. 农业社会C. 工业化初期D. 后工业化社会16、关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它是一种反映某地区或国家人口年龄分布特征的图表形式B. 可以用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人口发展趋势C. 年轻型人口结构通常表示该地区或国家正经历快速的人口老龄化D. 老龄型人口结构往往与较低的出生率和较高的寿命相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请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某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尤其是城市人口增长明显。
观起来,区位优势、国际性的港口贸易、金融保险业、跨国公司集团化的一体化以及重大区域性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产业的国际化服务,都是构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要素。
根据这个标准,当今世界能称得上"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屈指可数。
据权威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只有14个,除了美国拥有的纽约、芝加哥、体斯敦、波士顿、洛杉矶、旧金山等6座城市外,就连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也各自仅有一个,分别为: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莫斯科。
交通和通讯是国际化大都市的两个主要标志。
由于交通、通讯技术的发达,地理条件的优劣已不是国际化大都市的决定性因素;现代化交通技术的发展,缩短了城市的空间距离,使城市间的全球联系成为可能,电子计算机和远程通讯技术的应用,更使城市间的国际联系经常化,并拓宽了城市的合作领域。
另外,高度开放的城市经济政策是国际化的基本前提。
国际化大都市应是以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文化、教育设施和相应的人才优势开展国际性科技文化交流的中心。
国际化大都市有两个主要特点,即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城市的现代化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完善的服务设施为主要标志。
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1970年全球最大的460家企业中美国占了260家,其中前200家中占123家,前100家中占了64家。
这些高度集约的大企业,又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里,使之成为世界经济市场体系中的控制点,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因此而诞生,当代国际化大都市,一般都拥有发达的第三产业,比重可达产业总量的60-80%。
综观世界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过程,无不以城市职能国际化为主要建设内容。
通过建立跨国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掌握巨额的国际银行业务量,从而控制和影响国际资本的流动。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由于各国放宽金融限制,发展电讯技术,货币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大大加速,世界范围的投资总额由1974年的8920亿美元增长到1986年的52000亿美元(不变价格),其中80%集中在纽约、伦敦和东京三大国际化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