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油在线监测法--紫外荧光法与红外法的对比介绍
- 格式:pdf
- 大小:113.60 KB
- 文档页数:4
油水分的在线监测方法及特点油水分在线监测是指通过在线监测设备对液体中的油水分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判断液体中油水分的含量及其变化情况。
油水分的在线监测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一、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见的油水分在线监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检测样品在红外光谱区域的吸收特性来确定油水分的含量。
红外光谱法具有快速、准确、非接触等特点,适用于对液体中油水分进行实时在线监测。
二、电容法电容法是一种基于电容原理的油水分在线监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液体中油水分与电极之间的电容变化来确定油水分的含量。
电容法具有灵敏度高、实时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对液体中低浓度油水分进行在线监测。
三、超声波法超声波法是一种基于超声波传播特性的油水分在线监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超声波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与油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油水分的含量。
超声波法具有响应速度快、测量范围广等特点,适用于对液体中不同浓度油水分进行在线监测。
四、滴定法滴定法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也可以用于油水分的在线监测。
该方法通过滴定试剂与液体中的油水分发生化学反应,根据反应的滴定量来确定油水分的含量。
滴定法具有简单、经济的特点,适用于对液体中高浓度油水分进行在线监测。
五、红外成像法红外成像法是一种基于红外热像仪的油水分在线监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液体表面的温度分布来判断油水分的含量。
红外成像法具有非接触、实时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对液体中油水分分布情况进行在线监测。
六、光散射法光散射法是一种基于光散射现象的油水分在线监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光在液体中的散射特性与油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油水分的含量。
光散射法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等特点,适用于对液体中微小浓度油水分进行在线监测。
以上是常见的油水分在线监测方法及其特点。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油水分的在线监测。
在线监测可以实时获取油水分的含量及其变化情况,为工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有助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水中油分析仪基本测量方法有哪几种?
水中油分析仪,是用来检测炼化污水中石油类污染排放量的仪器,有便携式、台式和在线式,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石油石化企业有大量的用户群体。
水中油含量分析仪测量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
1、重量法
使用石油醚萃取,然后蒸发称重。
该方法操作比较麻烦,灵敏度低,只能测量
10mg/L以上的水。
2、紫外法
使用石油醚萃取,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测量。
方法的灵敏度比较高,但测量有一定的局限性。
3、非分散红外法
使用四氯化碳萃取,在红外2930cm-1处测量。
方法的灵敏度较高,但测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4、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分光油分析仪作为测量水中油的专用份析仪器,可用于地面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石油类和动物、植物油的测定,也可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油烟。
对水中油浓度的检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和仪器,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解读和处理。
红外法快速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方法探讨红外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快速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含量。
红外光谱法是通过测定样品特有的红外吸收特征,来判断样品组分的一种分析方法。
红外光谱法原理是基于物质吸收电磁辐射的现象。
物质在红外区域的电磁波的强度和频率都是独特的,不同组分的物质在红外光谱图中会有各自的吸收峰。
通过测量样品的红外光谱,可以确定样品中特定组分的存在与否以及含量。
红外光谱法用于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测定时,常采用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
首先需要采集水样或废水样,并进行前处理。
对于一些固体样品,还需要先进行浸提或提取等处理,获取水相或废水样品。
处理好的水样或废水样品可以直接测量,也可以进一步进行富集和净化。
因为水中石油类的含量通常较低,为了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可以使用一些富集技术,如萃取、蒸馏、浓缩等方法,将目标物质富集到较小的体积中。
测量时,将处理好的样品放入红外光谱仪中进行测试。
红外光谱仪会发射一束红外光束,并记录样品对光的吸收情况。
根据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情况,可以得到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分析时,首先根据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确定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石油类组分。
这些吸收峰通常与特定的化学键或官能团有关,因此可以根据吸收峰的峰位和形状来判断组分的存在与否。
接下来,可以通过对比待测样品与标准样品的红外光谱图,来定量测定样品中石油类的含量。
一般可以选择与目标物质特性接近,并且已知含量的标准物质作为标准样品,与待测样品进行对比。
通过峰高或峰面积的计算,可以确定待测样品中石油类的含量。
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方法具有快速、准确、无需分离纯化的优点,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
但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根据样品的特性和需求,需要选择适当的红外光谱仪和检测方法。
样品的前处理需要仔细进行,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由于红外光谱法对样品的要求较高,一些复杂的样品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处理方法才能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
红外法快速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方法探讨红外法是一种利用分子振动、转动引起的能级差异来进行物质分析的方法。
它不仅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测定速度快等优点,而且还能够进行非破坏性测定,因此在实际的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快速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主要探讨了红外法在水和废水中石油类测定中的方法及其优缺点。
一、红外法在水和废水中石油类测定的方法1. 样品处理在进行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测定前,首先需要进行样品的处理。
对于水样品,可以采用萃取、浓缩等方法将其中的石油类物质提取出来;对于废水样品,可能需要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悬浮物、调节pH值等。
经过样品处理后,得到的样品可以直接用于红外仪器的测试。
2. 红外光谱测试在进行红外法测定时,可以采用红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测试。
将经过处理的样品置于红外光谱仪中,仪器会对样品进行红外辐射,然后记录下样品对红外辐射的吸收特性。
通过分析样品的吸收峰位、峰面积等信息,就可以得到样品中的石油类物质的含量及类型。
3. 数据处理红外光谱测试得到的数据通常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可以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等,以获得更为准确的样品中石油类物质的含量及类型信息。
二、红外法在水和废水中石油类测定的优点1. 快速性红外法在进行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测定时,可以快速获取样品中石油类物质的含量及类型信息,通常只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
2. 灵敏度高红外法对于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测定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检测到较低浓度的石油类物质。
3. 非破坏性测定红外法在进行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测定时,不需要对样品进行破坏性处理,可以直接进行测试,保持了样品的完整性。
4. 在线监测红外光谱仪可以用于进行在线监测,对于水和废水处理工艺中的石油类物质排放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处理工艺的稳定性和效果。
三、红外法在水和废水中石油类测定的缺点1. 复杂性红外法在进行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测定时,需要对仪器进行高度的调试和维护,同时对操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也有一定要求。
红外法快速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方法探讨红外法是一种快速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方法。
红外法通过测定物质与红外辐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吸收、散射和反射,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和含量。
使用红外法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到结果,为水环境污染监测和治理提供了有效手段。
红外法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原理是利用物质分子与红外辐射相互作用产生的振动和转动导致的分子吸收的特性。
石油类物质中的碳氢化合物分子结构复杂,包含丰富的碳-氢键和碳-碳键,能对特定波长的红外辐射吸收产生共振吸收峰。
根据红外光谱的特征峰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石油类的种类和含量。
红外法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步骤是将水或废水样品与适当的有机溶剂混合,使其中的石油类物质溶解。
然后,将样品溶液置于红外光谱仪中,通过记录样品对不同波长红外辐射的吸收情况,得到红外吸收光谱图。
根据红外光谱图中的吸收峰位置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石油类的种类和含量。
红外法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优点是非破坏性、快速、准确。
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相比,红外法无需样品处理和化学试剂,简化了操作流程,缩短了分析时间。
并且,红外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能够对复杂混合物进行分析,识别和定量不同种类的石油类物质。
红外法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局限性也应该注意。
红外法对于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测定范围受到样品的溶解性和红外辐射波段的限制。
对于一些具有类似结构的物质,红外法可能无法准确区分。
样品中的其他成分也可能干扰红外吸收峰的检测和定量。
红外法是一种快速测定水和废水中石油类的方法,具有非破坏性、快速、准确的特点。
在水环境污染监测和治理中,红外法为快速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有助于实时监控和及时处理水环境中石油类物质的污染问题。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红外光谱仪和分析方法,以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水中油类测定分析方法的综述李海州(浙江海洋学院海洋与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04)[摘要]:本文对国内外学者有关水中油类的测定方法做了比较系统的综述。
对几种水中油类的常用方法,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非分散红外光度法做了简要介绍,并对其优劣进行了评价。
另外,介绍了测定水中油类含量存在的难点、发展趋势和技术改进等。
关键词:水;油类;测定分析油类是指任何类型的(矿物油、植物油等)及其炼制品(汽油、柴油、机油、煤油等)、油泥和油渣[1]。
油类主要有漂浮油、分散油、乳化油、溶解油和油类附着在固体悬浮物表面而形成油膜---固体物5种形式。
全世界每年至少有500—1000吨油类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由于漂浮于水体表面的油将会影响空气和水体表面氧的交换,而分散于水体中以及吸附于悬浮颗粒上或以乳化状态存在于水体的油易被微生物氧化分解,并将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从而使水质恶化;油膜还能附着于鱼鳃上,使鱼类窒息而死;当鱼类产卵期,在含有油类污染物质废水中孵化的鱼苗,多数为畸形,生命力低下,易于死亡;含有油类污染物的废水进入水体后,造成的危害很为严重,不仅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降低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而且影响水体附近的环境,因此,油类是水体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水质监测中,也是一项重要的监测项目。
要消除油类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首先就必须能够准确的测定水中油类的含量。
然而,水中油类含量测定又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水中的油类成分是相当复杂的,此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水体中油类污染的成分也不同,无法有用单一的油标准进行对照,无法准确测定,所以水体中油类物质含量的测定问题是环境分析化学一个古老、重要而又困难的问题。
目前水体中油类测定常用的方法有重量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红外光度和国家最新颁布的国家标准方法红外分光光度法等[2],本文简要介绍以上几种方法的原理和优劣,及人们对水体中油类监测分析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石油类石油许多大小不同分子烃类化合物所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含有少量硫、氮、氧的有机化合物。
石油类是油田开发和石油加工过程产生的重要污染物,原油开采、运输、加工等行业也是石油类污染的重点行业。
石油类进入水体循环,不仅直接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在某些条件下,会通过不同方式转移至周围环境,造成大气、土壤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所以,地表水中石油类可作为评价水质状况和控制水体污染的重要指标。
因为石油类组成复杂,且水中溶解度低,检测取样过程中难以采集到代表性样品,从而对地表水肿石油类含量的测定结果造成一定影响。
本文分析比较常用的地表水中石油类红外法与紫外法测定结果,并提出建议,为地表谁中国石油类的监测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一、实验1.仪器与试剂(1)仪器JDS-100红外测油仪;AVATAR-300红外分光光度计;TU-1201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l 000mL分液漏斗;100mL三角瓶;量筒;层析柱;4cm带盖石英比色皿。
(2)试剂石油醚60℃-90℃:光谱纯,在225nm处透光率>80%;四氯化碳:蒸馏处理或活性炭精制,在3030、2960、2930 -1cm处没有吸收峰;无水硫酸钠(经马福炉300℃灼烧2h)冷却后装入磨口玻璃瓶中,保存于干燥器内;硅藻土:250℃烘烤2h,冷后密封保存;标准石油烃:V(正十六烷)∶V(异辛烷)∶V (苯)=65∶25∶10;油标1:用石油醚将某港原油配制成100mg/ L 溶液;油标2:西海网油标,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配制:20#柴油、15#机油。
2.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样品的采集与保存:依据标准HJ637-2018,将20#柴油和15#机油等量混合后, 分别用石油醚和四氯化碳配制成1000mg/L 贮备液。
将某港原油用四氯化碳配制成1000 mg/L 贮备液。
对于低浓度样品测定,石英比色皿洁净至关重要,通常采用清水冲洗多次后,使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5 min,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干净。
水中油检测仪原理及分析方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发展,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水中油类污染物也逐渐成为环保领域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水中油类污染物的检测需要专业仪器和测试技术,而水中油检测仪便是用于检测水体中油类污染物的一种仪器。
本文将介绍水中油检测仪的原理及其分析方法。
一、水中油检测仪的原理水中油检测仪是一种能在水环境中直接检测油污染的仪器。
检测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紫外线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油类污染物,一种是利用荧光原位探测法检测油类污染物。
1.紫外线吸收分光光度法该方法是利用油类污染物在紫外线下的吸收特性来检测的。
它的原理是通过将检测器照射于含有油污染物的水样中,使得水样中的油污染物的能量被吸收。
同时,在传输的过程中,光的强度会随着油污染物的浓度而降低。
通过检测测量得到的光强信号,可以计算出油污染物的浓度。
2.荧光原位探测法荧光原位探测法是新型的油污检测技术,它基于荧光分析的原理,通过荧光染料与油类污染物之间的特定反应,测定水中油类污染物的含量。
荧光原位探测法技术成熟,具有快速、准确、无需分离样品等特点,可以用于在线检测油类污染物。
二、水中油检测仪的分析方法水中油检测仪的使用方法相对简单,但使用正确的方法可以保证检测精度。
下面将分别介绍紫外线吸收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原位探测法的使用方法。
1.紫外线吸收分光光度法的使用方法步骤一:打开检测仪器的电源并进入菜单界面,选择UV(紫外线光谱)模式。
步骤二:准备样品,将所需测量的水样送入检测器的试管中。
步骤三:选择所需的波长范围,并设置检测参数(如初始值和终止值)。
步骤四:开始检测,等待一段时间后,读取仪器上显示出来的检测结果。
2.荧光原位探测法的使用方法步骤一:打开检测仪器的电源,并进入相应的菜单界面,选择荧光探针模式。
步骤二:准备样品,将所需测量的水样送进试管中。
步骤三:加入荧光探针,按照设备操作说明进行样品的搅拌,并等待一段时间。
步骤四:读取仪器上显示出来的检测结果。
水中石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1.把握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的原理和办法。
2.娴熟把握萃取、过滤等预处理操作技能。
3.娴熟把握分光光度计的操作。
(二)试验原理用萃取样品中的总油,然后用举行总油中可能存在的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的吸附去除后,测定石油类。
在2930cm-1(CH2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2960cm-1(CH3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3030cm-1(芬芳环中C-H键的伸缩振动)三个波数下测定吸光度,根据响应计算水中石油类浓度。
当样品体积为1000mL,萃取液体积为25mL,用法4cm比色皿时,检出限为0.01mg/L,测定下限为0.04mg/L;当样品体积为500mL,萃取体积为50mL,用法4cm比色皿时,检出限为0.04mg/L,测定下限为0.16mg/L。
(三)仪器①红外分光光度计能在3400-2400cm-1之间举行扫描,并配有lcm和4cm带盖石英比色皿。
②旋转振荡器振荡频数达300次/min。
③分液漏斗1000mL、2000mL,聚四氟乙烯旋塞。
④玻璃砂芯漏斗40mL、Gl型。
⑤锥形瓶100mL,具塞磨口。
⑥样品瓶500mL、1000mL,棕色磨口玻璃瓶。
⑦量筒1000mL、2000mL。
⑧其他试验室常用器皿和设备。
(四)试剂①或同等纯度实验用水。
②(HCl)ρ=1.19g/mL,优级纯。
③光谱纯。
④异辛烷光谱纯。
⑤苯光谱纯。
⑥在2800-3100cm-1之间扫描,不浮现锐锋,吸光度值不超过0.12(4cm比色皿、空气池作参比)。
⑦无水硫酸钠550℃下加热4h,冷却后装入磨口玻璃瓶中,置于干燥器中储藏。
⑧硅酸镁60-100目。
取硅酸镁于瓷蒸发皿中,置于马弗炉中550℃下加热4h,在炉内冷却至约200℃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于磨口玻璃瓶内保存。
用法时,称取适量的硅酸镁于磨口玻璃瓶中,按照硅酸镁的质量,按6%(m/m)比例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密塞并充分振荡数分钟,放置约12h后用法。
紫外测油仪和红外测油仪的两种区别红外测油仪和紫外测油仪的区别主要从检测波段及应用领域这两点有所差异,不同的用户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型,聚创环保是专门从事红外、紫外测油仪的科学仪器生产厂家,我们在水中油分析领域获得过多家环保局、水质处理厂和第三方实验室机构的好评。
红外测油仪主要是检测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检测高浓度的水样,用来测量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红外测油仪是使用三波段测量,通过实验验证可以非常准确的分析动植物油,常规石油的测量,然后将萃取液用硅酸镁吸附,除去动植物油类等极性物质后,测定石油类。
总油和石油类的含量均由波数分别为2930cm-1(CH2基团中C-H键的)、2960cm-1(CH3基团中C-H键的伸缩振动)和3030cm-1(芳香环中C-H键的伸缩振动)谱带处的吸光度A2930、A2960和A3030进行计算。
动植物油含量按总萃取物与石油类含量之差计算。
聚创环保的技术工程师们做过相关的试验,称重四氯化碳萃取后,再用红外测油仪的测试准确度很高,一般稍微偏小,原因是检测样品中含有杂质。
紫外测油仪的是测地表水地下水海水,主要检测浓度比较低的石油类。
紫外测油仪是单波数225nm的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来折算出含油量的,其测的值比实际值相对偏小,但可以精确的测量重油和润滑油的准确度。
紫外测油仪由全自动操作软件,紫外分光系统和磁力搅拌萃取系统组成,全过程自动化,无须操作人员接触正己烷,即自动进样、自动萃取、自动除水除杂除动植物油、自动测量、自动清洗、自动排液和存储数据。
紫外测油仪使用萃取溶剂正己烷按一定萃取比例,采用滚筒式立体搅拌技术将水体中的油类萃取出来,再将萃取溶液通过油水分离装置除水除杂质导入比色皿中,硅酸镁去除动植物油,最后紫外分光系统进行分析测量,测量完毕仪器自动排废清洗管道。
红外测油仪和紫外测油仪的区别,红外和紫外在(光的波长)方面就有明显的差异,红外测油仪就是在红外分光光度计的基础上衍伸出来的一种可针对油类含量测定的一款仪器,红外测油仪不需要做标准曲线,仅仅利用2930cm-1、2960cm-1、3030cm-1三个波数的吸光度带入计算公式可直接测量出油含量。
水中油在线监测法--紫外荧光法与红外法的对比介绍水中的油分属于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其降解会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下降,导致水质恶化,因此,在污水排放口以及地表水监测领域,水中油是重要的监测指标。
在线水中油是近年来水质监测的新热点,可以覆盖到工业冷却水、循环水、锅炉用水、中水回用、污水排放等应用领域,尤其是在石化、炼油等行业的循环水处理领域。
同时水中油也是地表水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2-12-25发布的自2003-01-01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T 92—200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指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监测方法的自动在线监测法为(红外法、荧光法)。
(1)红外法1)测定原理:采用有机溶液(四氯化碳、四氯乙烯等)萃取水样后,用三波长红外光度法或非分散红外法测定。
2)性能指示:(1)测定范围:0-20mg/L至0-100mg/L(2)重线性:±10%以内(3)测定周期:10min(4)输出信号: DC 0-5V; 4-20mA DC(2)荧光法紫外荧光作为最快速且具有良好选择性的方法,它可以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水中油,是一种可靠性强维护量低的稳定测量系统,它适用于江河,湖泊和水库;设备冷却水;废水(炼油厂和化工厂排出的污水)测定原理:水中石油类的测定也可以采用荧光法,主要测定水中含苯环的化合物,该方法采用直接测定水样的方法。
多环芳烃具有很强的荧光特性,他们可以吸收紫外荧光,同时,受到紫外光激发会产生可见光波段的荧光,在波长254nm的荧光照射下,油类物质特征比230nm 时要强。
经过大量实验,我们确定用254nm的紫外光激发,水中油中的多数成分具有最强烈的荧光特性。
不需要试剂,降低运行成本。
采用与手工油类测定方法的比对实验,可间接得到水中的石油类浓度。
采用荧光法制成的仪器对水中油有非常良好的选择性,分析技术可应用于实验室也可应用于现场在线监测,荧光法测水中油很容易解决水中悬浮物等的影响,一般来说不需要对化合物和样品的背景干扰进行修正,荧光法检出限低(最低可达0.001mg/L),动态检测范围宽(0.005mg/L-1000mg/L),干扰因素少,即时测量分析速度快,可有效测量溶于水的油(光折目前紫外荧光法已在美国、加拿大、瑞士、俄罗斯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广泛应用并被列为标准。
红外分光测油仪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摘要:在水质监测环节,对于水中的油分监测通常利用红外测油方法进行分析,该方法属于光谱分析法,不但操作便捷,而且监测灵敏度高,受到的干扰少。
下文对于红外测油原理进行介绍,并针对红外分光测油仪的具体应用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红外分光测油仪;水质监测;应用引言:通常而言,污染水的油分主要有动物脂肪、植物脂肪,因为脂肪酸链长不同,能够和甘油组成污染水的物质。
还有矿物油、原油中的液体也是水体污染物。
因为油密度低于水,难以与水之间混合,所以会在水面上形成油膜,对于水体和外界氧分交换产生影响,水中的油可能被微生物所分解,消耗氧气,最终导致水体恶化,所以,水质监测过程,含油量的监测为环境评价重要标准。
一、水体油类测量方法对于水体内部含油物质的测定,方法如下:第一,重量法,这种方法操作复杂,虽然能够测定出不同油品,但是灵敏度相对较低,难以对比测定结果,对于油类物质、有机质进行区分;第二,紫外分光方法,此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标准油获取困难,数据不可比;第三,非分散红外油方法,此方法应用虽然结果可比,但是对于矿物油进行测定,需要将内部非烃有机物干扰排除;第四,荧光法,该方法测油十分灵敏,主要测定矿物油,但是,如果油品内部芳香烃的数量存在差异,那么产生荧光强度存在差别。
对此,为了统一水质油类的测试标准,利用红外光度法对于水体油污染问题进行测定[1]。
二、红外测油仪应用原理和分析特点(一)分析仪器本研究选择红外分光测油仪(型号JDS-106A)作为研究对象,其制作过程利用1mm光栅300条,产生波长介于3.2~3.6μm,利用自准分光方法能够将比色皿、光源之间距离拉开,以免其受到光源高温照射。
(二)应用原理红外分光光度法主要是通过甲烷内部亚甲基、芳烃和甲基中的碳氢进行震动,来确认2930、2960、3030三个波数油吸收特征。
处于特定区间之内,吸收高峰度、测定油含量二者之间成正比。
1、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测油仪前景紫外测油仪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970-2018》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海水、地表水、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等水域的油含量的一种仪器。
紫外法石油类定义为在ph≤2的条件下,能被正己烷萃取,不被硅酸镁吸附且在225nm紫外光处有特征吸收的物质。
以前的红外测油仪使用的是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四氯化碳在国际上已经禁止使用了,后来新的国标用四氯乙烯来代替四氯化碳,但是四氯乙烯对纯度要求比较高,目前也没有普及;紫外测油仪采用正己烷为萃取剂,正己烷对人和环境的危害低,即使达不到使用标准,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提纯达到使用要求。
水中石油类在通过正己烷萃取后,经过脱水和吸附在225nm处所获得的吸光度与油的含量成正比,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
我们在研发过程中,多次利用紫外油标样[GBW(E)080913]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性能稳定,石油标样浓度为2mg/L、4mg/L、8mg/L、12mg/L、16mg/L和20mg/L的油标样每次测试误差都在5%以内。
测油仪的灵敏度为0.002mg/L,低浓度的水样也能得到较准确的结果。
紫外测油仪配置大屏幕液晶背景显示器,使用中文操作,程序设计,每一步操作都会在屏幕上进行提示;自带打印机,可现场打印测量数据及历史数据,并配套数据采集分析软件,可连接电脑导出仪器的测量数据。
紫外测油仪操作简单,无需连接电脑直接使用,也不需要输入复杂的参数。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紫外法来测量石油含量的方法将会得到普及。
2、紫外测油仪应用于石油与动植物油浓度检测的研究动植物油定义能够被正己烷萃取,并且被硅酸镁吸附的极性油类物质,动植物油为极性物质,还包括非动植物油的极性物质,所以我们测的动植物油含量要大于纯动植物油,如果非动植物油的极性物质含量多,误差就大;如果动植物油的成分比较单一,那我们测定的结果就能够真实反应出水中动植物有的含量。
《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年第1期水中油类测定方法对比探讨陈燕(云南省曲靖市生态环境局罗平分局云南曲靖655800)引言水体油类污染是水环境污染特别是海洋中普遍严重的污染。
石油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的有机混合物,具有一定毒性。
在极微量浓度下也可使鱼肉带有石油味;大量石油在海面形成油膜,会影响水中氧的补充和植物的光合作用。
油污染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多种复杂的影响,工业废水中的油类也可使地表水体遭受污染。
水中油类是水质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红外分光光度法因其能全面、准确地检测水体中油类物质的含量,灵敏度高、不受油品影响,在我国环境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得到全面普及使用。
2019年以前环保部门测定油类普遍采用红外法,使用四氯化碳作为萃取剂。
由于四氯化碳是破坏臭氧层的物质(ODS )之一,为保护大气臭氧层,《关于消耗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禁止使用ODS 。
目前,环保部门测定油类分别用紫外法和红外法,用正己烷和四氯乙烯替代四氯化碳。
1方法差别以前地表水和污水均采用同一方法———红外法进行测定,区别仅为水样体积不同。
新标准采用不同的方法,地表水采用紫外法进行测定,污水采用红外法进行测定。
2检出限不同检出限不同,2012年红外法地表水检出限0.01mg/L ,污水检出限0.04mg/L ;新方法紫外法检出限0.01mg/L ,红外法检出限0.06mg/L 。
3萃取剂及其特点四氯乙烯和正己烷替代四氯化碳。
老方法用四氯化碳作萃取剂,新方法红外法采用四氯乙烯作萃取剂,紫外法采用正己烷作萃取剂。
四氯乙烯,具有不易燃易爆,毒性较低,沸点高而挥发性较低等优点,也不受蒙特利尔公约限制,但作为溶剂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日光、空气、水或热作用下会分解产生游离酸。
毒性强,具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会是皮肤干燥粗糙,空气中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慢性中毒会对肝脏造成损害,皮肤反复接触可造成湿疹和皮肤炎。
正己烷,是低毒、有微弱的特殊气味的无色液体。
红外法和紫外法测定地表水石油类的比对徐涛(泛亚中测检测有限公司,上海201419)【摘要】本文进行了紫外法和红外法标准样品的交叉测试,采用长江、太湖、巢湖、千岛湖等流域的实际水样比对测试,紫外法所得结果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较差,除航道流域所得结果略高于红外法,大部分流域结果较低于红外法;红外法所得结果较稳定,基本符合水体实际情况,两方法无可比性。
【关键词】石油类;红外光度法;紫外光度法;地表水【中图分类号】X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066(2020)06-0005-02为推进《关于消耗臭氧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际履约进程,实现我国关于2019年停止实验室用途使用四氯化碳(CTC)的承诺,同时满足现行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石油类的监测要求,2019年1月1日起,《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HJ970—2018正式取代原《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作为地表水、地下水和海水领域的石油类监测标准。
作为执行国家地表水采测分离项目的第三方机构,每月例行在国控点位进行监测工作。
在标准变更的过程中,明显发现长江流域存在船只航行的断面石油类检测结果较以往更易检出,结果普遍偏高。
为找到根本原因,避免频繁出现此类异常数据,从多个角度进行了一系列实验验证推论。
从原理和实际样品两方面推测:①紫外法测定原理为测定在225nm波长附近存在特征吸收的分子,即可吸收近225 nm波长的光进行分子跃迁(含有π键)的非极性油类分子;红外法测定原理为测定波数分别为2930cm-1、2960cm-1、3030 cm-1处的吸光度,即所有存在CH2、CH3基团和芳香环中C-H 伸缩振动的分子。
从原理上看,紫外法可测出的油品种类虽然小于红外法,且大部分油类的最大吸收波长并不在225nm,但可能在标准品的实际测定中,紫外法的结果大于红外法;②紫外法在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的实际地表水样品测定中,易受到其他225nm波长处存在吸收的非极性物质干扰,导致结果偏大。
石油类测定中红外法与紫外法的比对研究摘要:石油类是水质环境中极为重要的污染指标,为了涵盖各种浓度及类型的水体,生态环境部于近期同时发布了水质石油类红外分光光度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试行)。
本文通过对两种方法特性参数以及应用于各类实际水样测定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地表水的实际检出限、加标回收率、精密度及准确度等性能指标相近。
在使用不同萃取方式应用于各种不同来源和组成水体的实际样品测定时,同种方法所得结果相对偏差均小于10%,但两种方法最大相对偏差达到了41.2%,并且石油类含量越高时,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较紫外分光光度法与样品理论浓度值更为接近,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较复杂水体石油类样品的测定存在局限性。
关键词:红外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石油类测定本文通过实验对红外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表水及含油废水中石油类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等特性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两种方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的适用性进行了探讨。
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剂吉林北光JLBG-126U型全自动红外分光测油仪;北京普析通用仪TU1901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吉林北光CQQ-1000×3射流萃取器;江苏金坛亿通HY-5型回旋式振荡器;德国艾本德手移加液器。
石油类标准储备液:ρ=1000mg/ml;无水硫酸钠:高温300℃加热2h,冷却后装入磨口瓶中保存;盐酸:ρ(HCI)1.19g/ml);硫酸:ρ(H2SO4)1.84g/ml;四氯化碳(环保型)、四氯乙烯(精制)、正己烷(色谱纯)、硅酸镁(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2.结果与讨论2.1标准曲线红外法采用四氯乙烯将石油类标准样品分别配制0.00、2.00、5.00、10.0、20.0、40.0 和 80mg/L 不同浓度点,使用4cm石英比色皿进行比色,其结果如表1 所示。
紫外法将石油类标准使用液分别准确移取0.00、0.25、0.50、1.00、2.00和4.00ml至6个25ml容量瓶中,用正己烷稀释至标线,摇匀。
水中油在线监测法--紫外荧光法与红外法的对比介
绍
水中的油分属于有机污染物的一种,其降解会导致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下降,导致水质恶化,因此,在污水排放口以及地表水监测领域,水中油是重要的监测指标。
在线水中油是近年来水质监测的新热点,可以覆盖到工业冷却水、循环水、锅炉用水、中水回用、污水排放等应用领域,尤其是在石化、炼油等行业的循环水处理领域。
同时水中油也是地表水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2-12-25发布的自2003-01-01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
保护行业标准(HJ/T 92—200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指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项目和监测方法中石油类、动植物油监测方法的自动在线监测法为(红外法、荧光法)。
(1)红外法
1)测定原理:采用有机溶液(四氯化碳、四氯乙烯等)萃取水样后,用三波长红
外光度法或非分散红外法测定。
2) 性能指示:
(1) 测定范围:0-20mg/L至0-100mg/L
(2) 重线性:±10%以内
(3) 测定周期:10min
(4) 输出信号: DC 0-5V; 4-20mA DC
(2)荧光法
紫外荧光作为最快速且具有良好选择性的方法,它可以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水中油,是一种可靠性强维护量低的稳定测量系统,它适用于江河,湖泊和水库;设备冷却水;废水(炼油厂和化工厂排出的污水)测定原理:水中石油类的测定也可以采用荧光法,主要测定水中含苯环的化合物,该方法采用直接测定水样的方法。
多环芳烃具有很强的荧光特性,他们可以吸收紫外荧光,同时,受到紫外光激发会产生可见光波段的荧光,在波长254nm的荧光照射下,油类物质特征比230nm时要强。
经过大量实验,我们确定用254nm的紫外光激发,水中油中的多数成分具有最强烈的荧光特性。
不需要试剂,降低运行成本。
采用与手工油类测定方法的比对实验,可间接得到水中的石油类浓度。
采用荧光法制成的仪器对水中油有非常良好的选择性,分析技术可应用于实验室也可应用于现场在线监测,荧光法测水中油很容易解决水中悬浮物等的影响,一般来说不需要对化合物和样品的背景干扰进行修
正,荧光法检出限低(最低可达0.001mg/L),动态检测范围宽
(0.005mg/L-1000mg/L),干扰因素少,即时测量分析速度快,可有效
目前紫外荧光法已在美国、加拿大、瑞士、俄罗斯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广泛应用并被列为
标准。
我国国家标准《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5-1998 也采用荧光法测量海水中的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的 HU/T 92-2002 《水污染物排放总量监测技术规范》中也明确规定水中油自动在线测量法为荧光法,我国水利部门也考虑采用荧光法测量地表水中的油污染。
在地表水及水源水监测领域,水中油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监测参数。
油田采出水基本监测物质为水中油、悬浮物、温度等值,通过监测这几项指标的数值可以对采油过程进行指导,及时修改水处理过程中的参数,降低损失。
将采出水处理后回注于油层,不仅可以回收水中的原油、实现水的循环利用、改善环境污染情况,而且提供了充足的注水水源、节约大量的淡水资源,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果把含油废水处理后,重新回注地层,以补充地层的压力,不仅可以避免环境污染,而且节约大量的水资源。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石化公司投入高额费用采购仪器设备监测水中油参数,以期降低污染。
ZDA正大环保紧抓市场需求成立项目组,在系统结构设计及仪器选型中,充分考虑紫外荧光法科学性、前瞻性的原则,以达到较低的成本,合理的设计,实现监测功能和满足监测要求。
独立自主的研发了一款专门适用于监测石油行业采出水中水中油、悬浮物、温度等参数,并具有防爆认证的防爆型水中油监测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