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解剖要点与定位诊断含脑梗死的案例
- 格式:ppt
- 大小:4.08 MB
- 文档页数:15
认识你的生命中枢——脑干解剖及常见病变认识你的生命中枢——脑干解剖及常见病变一脑干的解剖1、概述:(1)脑干的位置:脑干(brainstem)上接间脑,下连脊髓,背侧连接小脑,是大脑和脊髓之间的较小部分,呈不规则的柱状形。
(2)脑干的组成:自上而下分为由中脑、脑桥、延髓三部分。
(3)脑干的功能:重要中枢:呼吸、心血管、体温调节中继站:感觉、运动、植物神经网状结构:维持大脑皮质觉醒2、大体形态:腹侧、背侧、第四脑室(1)脑干腹侧面:中脑:上界:视束中间:脚间窝(第Ⅲ对颅神经穿出)两侧:大脑脚(锥体束)下界:脑桥上缘脑桥:上界:大脑脚下缘(脑桥上缘)中间:基底沟两侧:基底部,移行为脑桥臂(小脑中脚);第Ⅴ对脑神经下界:延髓脑桥沟(第Ⅵ、Ⅶ、Ⅷ对颅神经)延髓:上界:延髓脑桥沟中间:前正中裂,锥体交叉两侧:锥体,前外侧沟(第Ⅶ对颅神经);橄榄,橄榄后沟(第Ⅸ、Ⅹ、Ⅺ对颅神经)(2)脑干背侧面:中脑(四叠体):上丘(视反射皮层下中枢)下丘(听反射皮层下中枢)双下丘间:第Ⅳ对颅神经桥脑:上界:前髓帆中间:正中沟两侧:内侧隆起,面神经丘(内隐展神经核和围绕该核的面神经),界沟,蓝斑,前庭区(前庭神经核),听结节(蜗神经核)下界:髓纹(与桥延沟对应)延髓:上界:髓纹(与桥延沟对应)中间:后正中沟两侧:上段:舌下神经三角(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三角(迷走神经背核),最后区下段:棒状区(薄束核),后中间沟,楔状结节(楔束核),后外侧沟,小脑下角下界:枕骨大孔二常见的脑干病变综合征1、中脑:(1)大脑脚底综合征(Weber Syndrome),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病因:肿瘤、血管性a、Ⅲ颅神经→同侧动眼神经麻痹b、锥体束→对侧肢体硬瘫(中枢性面舌瘫、上肢重、下肢轻)(2)红核综合征(Benedict Syndrome):中脑被盖腹内侧病因:肿瘤、变性,血管性少见b、黑质、红核→对侧肢体震颤、舞蹈症、手足徐动症;对侧共济失调c、内侧丘系→对侧肢体深感觉及精细触觉(3)顶盖部综合征(Parinaud’s Syndrome)病因:肿瘤多见(四叠体)表现:上丘、顶盖→上(下)视困难、落日征、垂体功能障碍、垂直型眼震、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2、脑桥:(1)脑桥外侧部综合征(Millard-Gubler’s Syndrome):脑桥的腹外侧(基底外侧)病因:炎症、变性及肿瘤a、Ⅵ颅神经→同侧眼球外展不能b、Ⅶ颅神经→同侧周围性面瘫c、锥体束→对侧肢体硬瘫←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图解——脑干精讲神经病学医学网整理:玄之玄精品推荐,干货较多,建议认真阅读每一段话,肯定会有新的认识、意想不到的收获,亲测有效!学习就是这样,不要怕麻烦,话不多说,小板凳搬来,一起学习吧!脑干的结构比较复杂,加之病变的水平、部位、范围大小等不同,可以产生各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构成很多的脑干损害的临床综合征,故定位有时较为困难,必须结合脑干的解剖特点,作为病变定位的指导,脑干病变的定位原则如下。
(一)确定脑干是否有病变:1.脑神经核或其根丝受损:由于第Ⅲ~XII对脑神经核都位于脑干内,且都由脑干传入或发出纤维,而脑神经核相互之间又相当接近,故在脑干损害时,至少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脑神经核或其脑内纤维受损,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
2.交叉性综合征是脑干病变的特点:脑干病变,常损害一侧。
故于病灶同侧出现脑神经感觉、运动核及其纤维的损害引起周围性瘫痪及感觉障碍,往往能提示病灶所在的部位。
同时还损害了病灶同侧所通过的下行运动传导束和上行感觉传导束,出现病灶对侧感觉和(或)运动障碍的症状体征,这样就形成了交叉性综合征,即病灶同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及感觉障碍,病灶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传导束性感觉障碍,伴有或不伴有病灶对侧病变水平以下的脑神经感觉、运动障碍,例如中脑病变引起的动眼神经性交叉瘫,其病灶侧出现动眼神经麻痹,病灶对侧出现中枢性肢体瘫痪及中枢性面神经与舌下神经瘫痪。
如果病变位于脑桥,则可出现面神经性交叉瘫,这时除出现病灶同侧的周围性面瘫及对侧肢体的中枢性瘫痪之外,还可出现对侧中枢性舌下神经瘫痪。
又如病变位于延髓出现舌下神经性交叉瘫,则病灶同侧出现舌下神经周围性瘫,病灶对侧肢体出现中枢性瘫痪。
因为皮质脑干束到延髓已经终了,故无病灶对侧的脑神经核上性损伤。
(二)确定脑干病变的水平(纵定位)确定脑干病变的水平主要取决于脑神经核及其发出的脑内纤维是否受到损害。
一般来说,第三、四对脑神经及其核和瞳孔反射中枢在中脑,第五、六、七对脑神经及其核和角膜反射中枢在脑桥,第八对脑神经及其核在脑桥延髓交界部,第九、十、十—、十二对脑神经及其核和咽反射在延髓。
2023脑干梗死诊疗要点脑干梗死是一种严重的意识障碍,为临床常见急危重症,掌握其早期准确的诊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患者,男,65岁,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利4天,意识障碍1天。
病史询问思路•患者急性起病,细询患者是否有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等疾病。
•患者现意识障碍,考虑是否有严重的大脑半球梗死、脑干梗死、急性的代谢素乱和感染等可能,要询问患者的病情演变过程,吞咽功能状况以及是否有腹泻、呕吐等症状。
•脑血管病患者常并发心脏疾病,死亡风险很大,有时来源于心脏的栓子也可导致脑栓塞,所以要注意患者是否有心前区疼痛、心衰等临床表现。
该患者询问结果现病史:患者4天前下午约2点睡醒后,自觉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利,呕吐胃内容物一次,呈非喷射性,无呕血、黑便,无头痛。
1天后,患者言语障碍进一步加重,仅能发声,伴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无二便失禁。
既往史:发现高血压20余年,收缩压最高15OmmHg,平时口服“洛汀新、蒙诺〃,血压控制在118a8mmHg左右。
8年前患〃脑梗死〃,否认糖尿病及冠心病史。
个人史与家族史:生于原籍,久居本地,否认毒物射线接触史。
吸烟40余年,1包/天;饮酒40余年,50g∕d o体格检查思路体格检查前分析•内科查体需要注意患者的体温、肺部啰音、双下肢是否肿胀,这些评估有利于了解患者的一般状况;需要重视脑血管病相关体征的检查如颈动脉杂音和心脏杂音等。
•神经系统检查则要力求通过体征寻找患者出现意识障碍的病变定位,如凝视伴对侧严重偏瘫,则倾向于严重的半球梗死导致的意识水平下降;若为双侧锥体束征伴脑干体征,则要怀疑脑干梗死。
查体:发育正常,体胖、查体不合作,问话不语,能睁眼及手势示意。
肺呼吸运动度对称,双肺叩清音,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痰鸣,未闻干湿啰音及哮鸣音,心界不大,心率60次/分,律齐,A2>P2,心音正常,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双下肢不肿,颈部血管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系统解剖脑干实验报告引言脑干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结构之一,位于脑的底部,与脑血管相连,负责调节人体的许多重要功能。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脑干的结构和功能,我们进行了一次系统解剖脑干的实验。
材料与方法材料- 一具离体人脑(从合法途径获取)- 解剖刀具- 显微镜- 实验室配套设备方法1. 将离体人脑放置在解剖台上,并进行外观观察,记录脑的整体结构及外形特征。
2. 使用解剖刀具进行小脑蚓部分解剖,将小脑蚓暴露。
3. 切开小脑蚓,观察并记录小脑的细微结构。
4. 将小脑蚓两侧的小脑半球分离,并进行观察和记录。
5. 切开脑干,剥离出脑干的各个部分,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记录各个部分的结构和特征。
6. 利用显微镜对脑干的细微结构进行观察和记录。
7. 结合理论知识和观察结果,深入讨论脑干的功能和相应神经途径。
结果与讨论脑的整体结构与外形特征观察离体人脑具有灰白质交替排列的特征。
整体上呈现椭圆形,前部突出(前脑区域),后部圆润(小脑区域)。
脑表面有许多起伏,称为脑回,这些脑回对增加脑的表面积起到重要角色。
小脑的结构观察小脑呈叶片状结构,位于脑干底部。
小脑蚓是小脑的中部,为纵向结构。
小脑蚓切开后,可以观察到细密的细胞层次排列和结构,这些细胞负责控制人体的运动协调。
脑干的结构观察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通道,包括延髓、脑桥和中脑。
延髓位于脑干的最下方,是脑干的最宽处,也是重要的生命支持区域。
脑桥位于延髓的上部,具有重要的中枢功能。
中脑则位于脑桥的上方,是脑干最上部的部分。
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可以看到脑干内部有许多神经纤维。
同时,延髓含有很多生命支持中心,如心率和呼吸调节中心。
脑桥在神经纤维交汇的区域,负责控制眼底肌肉和面部肌肉的运动。
中脑则具有视觉和听觉反射的重要功能。
脑干是人体调节许多生理功能的中枢,通过神经纤维和核团的连接和协调来实现。
结论通过系统解剖脑干的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脑干的结构和功能。
脑干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控制和调节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心率、眼睛和面部肌肉的运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