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百草园 四环节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29 KB
- 文档页数:7
《我的百草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我的百草园》这首古代民歌的背景和内容。
2.学习唱《我的百草园》这首古代民歌,并能够正确发音和掌握歌曲的节奏。
3.通过学习歌曲中的植物名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植物知识。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民歌和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准备:1.《我的百草园》这首古代民歌的音频和歌词。
2.PPT或黑板。
3.植物图片和名称卡片。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大家知道中国古代民歌是什么吗?”2.提示学生思考并回答。
3.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民歌的特点和重要性。
4.引入《我的百草园》这首古代民歌,并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这首歌。
第二步:分析歌词(15分钟)1.准备歌曲音频,播放给学生听。
2.分发歌词或展示PPT上的歌词。
3.听歌之前,向学生简单解释歌曲的背景和主题。
4.播放歌曲,学生跟读歌词。
5.分析歌词,指导学生发现歌曲中涉及的植物名称,并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植物的特点和用途。
第三步:学习唱歌(20分钟)1.提示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和曲调。
2.通过快速模仿歌曲节奏的方式,练习歌曲的节奏韵律。
3.教学音调,引导学生正确发出歌曲中的每个音调。
4.练习整首歌曲。
第四步:植物知识学习(20分钟)1.准备植物图片和名称卡片。
2.展示植物图片并发放名称卡片。
3.请学生查找并匹配正确的植物名称和图片。
4.引导学生分享每种植物的特点和用途。
第五步:欣赏和分享(15分钟)1.引导学生通过欣赏古代民歌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收获。
3.引导学生分析《我的百草园》的意义和作用,并对自然和植物的观念进行讨论。
第六步:小结和评价(10分钟)1.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提醒学生背诵歌曲和植物名称。
2.邀请学生展示唱歌和植物知识的成果。
3.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继续学习其他古代民歌,了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2.根据学生的兴趣,深入学习植物知识和中国传统草药文化。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我的百草园》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我的百草园》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六年级上《我的百草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自然、探求知识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文细致观察、抓住特点,具体、真切、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准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的背景。
预习生字词。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
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二、题解这篇课文出自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
集子中的大部分文章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是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中节选的。
三、检查生字预习情况1.全班认读。
2.指名抽读。
3.同桌互查。
四、学习新课1.学生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写的是什么事。
(“我”在百草园中的无穷乐趣。
)2.集体朗读课文第1段。
提问:文章一开头介绍了什么情况?课文第一段开门见山,用两句话总起全文,直接点明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并且寥寥数语,就交代清楚了百草园的位置、来历及现在的归属。
3.默读课文第2段,思考:(1)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2)作者是怎样写这些景物的?(3)为什么作者能把这些景物写得具体、真切、生动?(4)读了这段文章,你对百草园有怎样的印象?(学生可在书上画线作记号,准备回答。
)提问:百草园里有哪些景物?(有“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何首乌”、“木莲”、“覆盆子”。
)提问:作者用了哪些确切的词语来描写这些景物?引导学习(要点预设):百草园里有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季。
)作者描写春季百花园景物的方位是由低处到高处,写的是静物。
在百草园里听到鸣蝉长吟声,这是什么季节?(夏季。
)作者描写夏季百草园写的是动景,方位是由高处写到低处。
一、教案基本信息《我的百草园》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百草园中的各种植物名称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百草园中各种植物的名称及其特点。
2. 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百草园中各种植物的名称及其特点的掌握。
2. 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了解百草园中的植物特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百草园相关资料、植物图片、PPT等。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百草园的资料、植物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草房子》中的百草园,让学生谈谈对百草园的印象。
2. 展示百草园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谈谈对百草园的了解。
二、讲授(20分钟)1. 介绍百草园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
2. 讲解百草园中各种植物的名称、特点和生长环境。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百草园中的植物,分析其特点和生长环境。
四、小结(5分钟)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对百草园中植物的了解。
2. 展示百草园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谈谈对百草园的印象。
二、讲授(20分钟)1. 讲解百草园中植物的生态作用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介绍百草园中的珍稀植物及其保护意义。
三、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百草园中的植物,分析其生态作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百草园中的植物,维护生态环境。
五、小结(5分钟)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我的百草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百草园的自然环境和植物种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实物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运用小组讨论、汇报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植物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百草园的自然环境和植物种类。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环境和植物种类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原文及译文。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植物标本或实物。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生字词,掌握字词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百草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
(2)学生分享自己对百草园的了解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语言美。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生字词,确保正确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造句。
4. 理解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百草园的自然环境和植物种类。
(2)学生汇报课文中印象最深刻的植物,展示相关标本或实物。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百草园故事。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其特点,并结合课文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百草园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百草园》。
(2)理解《百草园》的内容,掌握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寓意。
(3)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百草园》。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
(2)学会关爱他人,懂得友情、亲情、人性的真谛。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百草园》。
(2)理解《百草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寓意。
(3)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百草园》的作者、背景及作品地位。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百草园》,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作品内容,掌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鉴赏分析:(1)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2)分析作者运用的人物描写手法和语言特色。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分享情感体验,进行全班交流。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百草园》。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作品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百草园教案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针对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程,主要内容是《百草园》这篇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百草园》是一篇描写自然风景和植物的诗歌,通过阅读和理解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美丽和神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百草园》的背景和作者;2.能够正确朗读《百草园》中的诗句;3.能够理解《百草园》中的诗句所描绘的自然景色和植物;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和植物。
三、教学内容1. 课前准备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或者实物,让学生观察和认识。
同时,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自然风景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自然景色。
2.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或者图片来引导学生了解《百草园》的背景和作者,例如:•你们知道《百草园》是谁写的吗?•你们知道《百草园》是描写什么的吗?•你们喜欢哪些植物和自然景色?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对《百草园》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3. 阅读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轮流朗读《百草园》中的诗句,同时教师也可以解释一些生僻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理解课文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百草园》中的诗句,例如:•诗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中的“绿蚁”和“红泥”是什么意思?•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采菊”和“南山”是什么意思?•诗句“白露未晞,草木已秋”中的“白露”和“草木已秋”是什么意思?通过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草园》中的诗句,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素养。
5. 课堂练习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和植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四、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导入新课、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和课堂练习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百草园》中的诗句,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我的百草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百草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药物园,了解相关的药物
植物。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植物的
兴趣和热爱。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保护和珍惜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介绍百草园的历史和药物植物。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和研究能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古代著名的百草园,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15分钟)
简要介绍百草园的历史和地理位置,讲解为什么百草园被称为中国古
代著名的药物园。
3.观察与探究(30分钟)
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植物的样本,让学生观察和研究植物的形态、特点和用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4.回顾与总结(10分钟)
请学生报告观察和研究的成果,归纳总结植物的特点和用途。
5.拓展延伸(15分钟)。
《我的百草园》教案《我的百草园》教案11、学习仔细观察,抓住特点,准确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
2、学习谴词造句的精妙。
情境体验法,通过引导想像(如百草园的美景)、动手实践(如雪地捕鸟)、模拟表演(如私塾先生读书),并通过口头造句、书面写作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变“讲堂”为“学堂”。
一、导入新课每个人都有自己难忘的童年,回忆童年趣事是温馨而甜蜜的,中年时的鲁迅为了追寻这种甜蜜,特意写了一组回忆某散文,结集为《朝花夕拾》。
单看书名,就洋溢着浓浓的诗意。
今天我们学习其中较有代表某的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二、赏析课文1、详学“百草园”部分:⑴作者回忆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地的童年生活,以此分为两部分。
大家觉得哪部分最有趣?百草园,那我们就重点学习“百草园”部分。
能否给这一部分加一个标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学生某不求一致:有《我的乐园──百草园》、《童年的乐园》、《童年趣事》等。
⑵具体描写“百草园”最精彩的是哪一段:第2段。
学生齐读第2段。
教师引导学生想像“百草园”的美景,并给学生时间,将之扩写得更细腻逼真,富有诗情画意的想像引导和扩写训练,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增添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⑶讨论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用了哪些动词、形容词,把“百草园”的各种景象描写得形象生动、历历在目?⑷为表现“百草园”的“无限趣味”,作者采用了一种什么句式?仿例造句:“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⑸春夏时的“百草园”是如此美丽迷人,充满趣味,那么冬天的百草园如何呢?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捕鸟时紧张而又愉悦的心情。
并准备竹筛、短棒、长绳等捕鸟用具,让学生按照文中所指示的方法,动手演示捕鸟过程。
这样,既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体会一系列动词的准确连贯,又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增添了课堂情趣。
印发或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与地坛》的片断,与课文比较阅读,扩大阅读面。
2、略学“三味书屋”部分:讨论:⑴私塾先生给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表现?读书的样子。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的百草园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并理解《我的百草园》的课文内容;•掌握关于草园的词汇以及相关生物知识;•了解并掌握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练习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探讨学生对自然的体验和感受。
情感目标•感受自然,珍惜自然资源;•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增强爱国情怀;•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百草园的历史背景,理解小说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探索。
教学难点:•合理引导和授课;•多角度、多视角探讨小说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理解百草园的背景。
2. 教师讲解1.介绍《我的百草园》这本书;2.讲述作者及其作品背景;3.分析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听读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2.鼓励学生模仿教师,朗读课文;3.进行小组朗读并分享感受及体验。
4. 分析课文1.请学生分析文中出现的生物(植物、昆虫),学习其名称和特征;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和行为;3.探讨小说中人物的命运、离合情感及家庭故事。
5. 设计活动1.让学生分组,在课堂上进行野外考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草园植物;2.让学生绘制他们所了解的植物,并进行展示;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四、课堂作业1.阅读教材,准备朗读课文、分析课文;2.野外考察并绘制居住地附近的植物画;3.给自己喜欢的植物取一个生动的名字,并在课后给大家展示。
五、板书设计内容:《我的百草园》分栏:历史文化背景、情节及人物形象、课文分析、读后感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我的百草园》的知识体系,以及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加深了对自然及历史的认识和了解。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的百草园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能读出诗歌《我的百草园》。
2 .了解并理解诗歌中的意思。
3. 培养学生喜爱自然、喜欢植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掌握诗歌的意思和词语:草地、去踏青、嫩绿的叶子、葱绿的荫阴、飞檐、戏彩、密密匝匝。
2. 发挥想象力,形象描述百草园的景象。
三、教学准备1. 将诗歌印制成黑板报。
2. 火柴棒、盘子、干草等素材。
3. 绘制百草园的生动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拿出一盘干草、一些火柴棒:“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说说植物、草原的故事,谁能讲讲草原的故事呢?”学生依次回答。
老师可加以引导:“草原上可以看到什么?”学生说:“牛羊、树木、小草……”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走进一片百草园,看到了哪些花草植物?2 .新课呈现老师将黑板上的诗歌读一遍,然后读几句让学生接着读,学生掌握诗歌的大致内容。
然后,老师在讲解诗歌的细节情境,如:(1)在草地上,去踏青——就是去欣赏自然风光,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2)嫩绿的叶子、葱绿的荫阴、飞檐、戏彩、密密匝匝是百草园的特色所在。
(3)这里有很多小朋友们都喜欢的蒲公英、橙色的金盏花……(4)喜逛花店的妈妈们,也许就可以在这个草园间找到喜欢的花儿呢!这样,学生会更清楚的理解诗歌,同时也会对植物有更深的认知。
3. 操作让学生分组,给每组分配一幅图片,让学生以自己眼里看到的画面为基础,加以联想和丰富,大家一起选择好一些词汇,去描述图片中所展现出的百草园美景,用纸板或者白板上呈现出来,可以让大家轮流描述图片中所看到的百草园。
4. 巩固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生词搭成诗句,每一组选3-4个生字组成一句,然后集成一首小诗。
这个活动既能巩固学过的词语,又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课文,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植物、草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自己的绘画、想象、朗读等操作活动,使整节课的氛围充满了效果,完成了自我认识的过程,自然的陶冶了个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他们在轻松的游戏中,轻轻松松地学会课本中的知识,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模式,既解决了学习和生活的矛盾,又赋予了个性的特点和学生们奋发向前的信念。
我的百草园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1、认识目标:记住鲁迅先生的生平及作品;识记本课生字,理解意思;学习本文具体生动的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景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课文表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儿童情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描写景物特征的方法。
难点:学习课文如何以准确的词语来描写景物的特征。
教学方法:教法:四环节循环教学法学法: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教具准备:课件、有关鲁迅的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的生平。
3、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童年的岁月是如诗的岁月,童年的季节是梦幻的季节。
童年就似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永不消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童年生活,鲁迅先生也不例外。
说起鲁迅,人们常常会想到他的严肃、庄重。
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去领略那道风景。
二、出示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鲁迅的生平。
3、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生字词1、出示自学指导(一)自学本课生字词,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自己弄不懂的记录下来,在小组内讨论。
(5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得好。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
3、各小组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4、出示生字词。
豆荚云霄窍门臃肿珊瑚鉴赏竹筛桑葚攒成斑蝥秕谷书塾蟋蟀严厉脊梁缘由传授缠络人迹罕至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四、简介作者1、课前生搜集的有关鲁迅的资料进行交流。
2、师出示鲁迅的有关资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
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等。
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民众上万名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1938年出版《鲁迅全集》〔二十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鲁迅著译已分别编为《鲁迅全集》〔十卷〕,《鲁迅译文集》〔十卷〕,《鲁迅日记》〔二卷〕,《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十六卷〕。
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
小说《祝福》、《阿Q 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五、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指导(二)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用最简单的语言概述文章的内容。
按作者的回忆可以将文章分为几部分?(5分钟后看一看谁最用心学习了。
)2、学生自学。
3、小组内交流。
4、反馈。
(1)主要内容:写了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里枯燥无味的生活。
(2)按作者的回忆可以将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以成人的语气讲出百草园在作者记忆中的亲切感觉。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在百草园里的自由快乐,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然热爱。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六、出示自学指导(三)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标出你喜欢的语句、段落。
在小组内交流喜欢的理由。
(3分钟后比一比谁说得好.)2、学生自读喜欢的语段,交流喜欢的原因。
3、小组代表发言。
4、将喜欢的语句、段落抄写在本子上。
七、作业布置1、师所画词语抄两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2、我的百草园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对百草园的亲切感觉。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在百草园里的自由快乐。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对百草园时依依不舍。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精读课文,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儿童情趣。
2、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一、听写词语豆荚云霄窍门臃肿珊瑚鉴赏竹筛桑葚攒成斑蝥秕谷书塾蟋蟀严厉脊梁缘由传授缠络人迹罕至二、出示学习目标1、我能精读课文,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儿童情趣。
2、我会从文中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三、出示自学指导(一)朗读第二段,请找出文中起连接作用的四个词。
文中描写了百草园中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按照怎样顺序描写的?哪些详写,哪些略写?(8分钟后,比一比谁学得好。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
3、反馈预设:第2段描述了一个生机盎然的百草园。
鲁迅先用概括的方法写百草园的物什之多。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这一层是静物描绘,以各种静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粗线条的描写。
“也不必说”引出百草园里的动物,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简单地选取三种动物,各以其“叫”“伏”“窜”的代表性动作来描写,说明这些动物在百草园中的生活是多么的自在。
这里虽然用的也是铺开的写法,但是鲁迅用得却很简明。
“也不必说”也是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垫。
鲁迅这寥寥几十个字,百草园里各物的形影声色便如活了一般。
接下来“单”字一转,引出园子的泥墙来写。
不写园子而写墙,墙竟然也是能给孩子带来乐趣的场所,用的是烘托旁衬法。
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既是拟人状物,又暗示出园子里既是各种小生物的天堂,也是孩子的乐园。
从蜈蚣、斑蝥到何首乌、覆盆子,这里的动物和植物都让孩子感到新鲜。
单是泥墙就有如许的乐趣,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这百草园会给孩子们带来多少快乐了。
4、指导学生朗读并背诵第二自然段。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自由读3、4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捕鸟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并在小组内交流。
(5分钟后,看一看谁学得认真。
)1、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
3、反馈预设:第3段写冬天的百草园。
先指出它比较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写捕鸟,又先写不宜拍雪人,塑雪罗汉。
这样写费字不多,却把儿童爱玩的特点都写出来了。
教学“捕鸟”一情节时让学生先读课文,找出文中写捕鸟方法的动词,分析这些词语的作用。
作者用“扫开”“露出”“支起”“撒些”“系”“牵”“看”“走”“拉”“罩住”等一连串的动词,清晰准确地写出捕鸟的全过程,表现了儿童好动的性格,对捕鸟的喜好。
第4段回忆了闰土的父亲教“我”捕鸟的事,表现了儿时天真与贪玩的个性。
五、出示自学指导(三)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找出体现作者离开百草园依依不舍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1、生自由读。
2、小组内交流。
3、反馈。
在回忆了百草园的乐趣以后,鲁迅用了一种情境突转的手法,引出了文章的第三部分,讲述他的学生生活:“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作者先以儿童哀伤的语气发问,家里大人为什么送他入学?然后,连用三个“也许是”来加强儿童对成年人意图的揣测和不信任。
“再见,我的蟋蟀们!再见,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的语气是孩子式的,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离开百草园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六、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我的百草园》这篇文章,共同分享了鲁迅先生的童趣,那就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
我们都经历过童年,也有许多值得回味的趣事,那么请你也准备一个自己的童年故事片断,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
当然,要有一定的描写,可以仿写。
让我们看看谁的那道风景最美。
有条件的上网查询资料,更多了解作者。
多读一读他的作品。
七、作业布置1、课后作业第2、3题。
2、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2、我的百草园生机盎然的百草园乐园依依不舍冬天可以捕鸟的百草园教学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