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外固定牵伸装置在儿童单纯性并指分指中的应用
- 格式:pptx
- 大小:5.36 MB
- 文档页数:17
微型外固定架在指骨关节周围骨折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利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指骨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41例(50指)指骨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均采取微型外固定架治疗,观察临床效果。
结果术后39例(48指)骨折获随访,患者疗效满意,38例(47指)患者骨折愈合、术后恢复满意。
用关节主动活动度(TAM)评价术后手指活动度,优17指、良26指、中4指、差1指,优良率为89.6%,其中1例(1指)患者术后骨不连、二期予以髂骨植骨融合近指间关节,骨折愈合但TAM评价差,患者不满意,3例(4指)TAM评价为中,但患者满意。
结论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指骨关节周围骨折是一种微创、经济、患者易接受、疗效优良的方法。
【关键词】微型外固定架;指骨关节;骨折DOI:10.14163/ki.11-5547/r.2016.18.044手部骨折多因严重创伤所致,其中关节周骨折是手部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伴随粉碎是手外伤损伤治疗的难点,特别是同时伴有软组织严重损伤的患者,传统内固定技术无法做到同时满足稳定骨折、避免组织二次创伤、同步治疗术后功能障碍。
本科对41例(50指)指骨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采取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科2010年5月~2015年2月41例(50指)指骨关节周围骨折患者,男30 例,女11 例;年龄16~55 岁,平均年龄26岁;其中远端指间(DIP)关节2例(2指)、近端指间(PIP)关节14例(15指)、掌指(MP)关节25例(33指);关节内骨折27例(36指)、关节囊内骨折14例(14指);粉碎骨折34例(42指);开放性骨折36例(45指),伴严重软组织损伤8例(12指),骨折处软组织缺损5例(6指),其余均为严重皮肤撕脱伤,合并肌腱、关节囊、韧带损伤35例(44指),合并血管神经损伤10例(12指),合并双侧指动脉完全断裂3例(4指)。
1. 2 微型外固定架的组成采用天津新中医疗器械公司的COF外固定架系统,基本结构为:带螺纹连接杆、球形关节、连接杆上附有可加压或牵伸转盘、自攻固定针1套、夹针器1组;可选择带关节或不带关节等多种型号,基本满足手部指骨任何部位骨折固定的手术要求。
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治疗手部创伤后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治疗手部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06年起,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固定于近牵拉骨中节指骨上,跨跃屈曲挛缩近指间关节,在行软组织松解基础上,于术后1W开始,逐渐拉伸,以1-2mm/d至少分4次调整速度及频率逐渐伸展,开大近指间关节伸展的角度,将挛缩的软组织(血管、神经、关节囊、皮肤等)逐渐牵拉延长,经过2-4W(平均2.5W)将屈曲挛缩关节完全伸直,最终矫正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结果 11例得到2-4年的随访,其中10例13指经过治疗后手指可伸直180°,或者近180°,其中有1例1指有30°的屈曲畸形,但不影响基本的手功能。
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发布的手部肌腱修复后评定标准,结果为优9例,良2例。
结论微型外固定架可用于治疗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
【关键词】微型外固定架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由于我国乡镇企业等镇级工业模式的蓬勃发展及劳动保护尚不完善,劳动者劳动技能较低,受到正规劳动培训者较少,导致目前手外伤发病率较高,同时因为基层医院医疗条件欠完善及医疗技术水平较低,常致手外伤术后残留各种手部屈曲挛缩畸形发生。
20世纪随着骨延长技术在临床矫形外科领域广泛应用,证实了骨膜、血管、神经、肌肉以及肌腱等软组织可以适应性的随着牵拉延长。
越来越多的文献表明微型外固定架技术在治疗尺骨鹰嘴、髌骨、桡骨、及掌骨骨折[1],可起到良好的作用。
依据骨延长术的理论基础,本院自2005年2月至2007年6月设计了应用微型外固定架技术治疗近指间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效果比较显著。
一临床资料本组11例14指,其中男7例,女4例;右手环指5例,左手环指3例,右手环小指2例,右手食环指1例;根据原因创伤9例,烧伤2例。
二手术方法在局麻下,在近端掌骨沿骨干纵轴用尖刀切开皮肤2mm,用小血管钳分开皮下组织及骨膜,直达骨皮质。
软组织牵张成形术治疗手指屈曲挛缩畸形的疗效分析康国锋;王光耀;李敬矿;彭剑飞;贾献磊;张光明【摘要】目的分析2种不同手术方法矫正手指屈曲挛缩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30例48指创伤性手指屈曲挛缩畸形的病例,分别用传统的转移皮瓣或植皮修复术(对照组)与微型外固定支架牵张成形术(观察组).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总治疗时间、总费用、手指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指标,对比分析两者差异.结果利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结合软组织牵张成形术治疗手指屈曲挛缩畸形,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手指功能评分等方面要优于传统方法(P<0.05),在总治疗时间、总费用、复发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微型矫形外固定支架治疗手指屈曲挛缩畸形对比传统手术方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期刊名称】《岭南现代临床外科》【年(卷),期】2017(017)001【总页数】4页(P89-92)【关键词】手指;屈曲挛缩畸形;手术方法;疗效【作者】康国锋;王光耀;李敬矿;彭剑飞;贾献磊;张光明【作者单位】1511400 广州广州市番禺中医院手外科;1511400 广州广州市番禺中医院手外科;1511400 广州广州市番禺中医院手外科;1511400 广州广州市番禺中医院手外科;1511400 广州广州市番禺中医院手外科;510080 广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8.2手指屈曲挛缩畸形多因创伤、烧伤后瘢痕修复引起,以皮肤挛缩、肌腱粘连或短缩、关节囊挛缩、神经和血管短缩为主要临床表现。
传统手术方法一般采取瘢痕切除、Z字成形、植皮或皮瓣修复来解决瘢痕挛缩;骨搬运技术在临床矫形外科领域广泛应用,证实了骨、血管、神经、肌肉以及肌腱等软组织可以适应性的随着骨搬运而牵拉延长[1]。
根据牵张成形理论,利用微型外固定架技术治疗合并血管神经肌腱短缩导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或挛缩已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方向[2],本研究对我院2012年5月~2015年1月间30例共48指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进行了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专利名称:一种儿童指骨骨折外固定装置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吴苏苏,潘晓,刘池波,李彩琴
申请号:CN202010098430.7
申请日:20200218
公开号:CN111184579A
公开日:
20200522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儿童指骨骨折外固定装置,包括手掌固定板,所述手掌固定板一侧外壁安装有下弧形板,且下弧形板顶部外壁放置有上弧形板,所述手掌固定板一侧外壁开设有等距离分布的第一滑动槽,且第一滑动槽内壁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一侧外壁安装有指压弧板,且指压弧板底部外壁一端安装有等距离分布的第一挂钩。
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有上弧板和下弧形板,然后使用上弧形板通过限位板插入到下弧形板上的限位槽中,通过设置有下弧形板上的多个斜板,配合上弧形板上的挤压块、绳索、拉伸弹簧、放置板、抽拉杆和圆形块下的伸缩弹簧,能够快速将孩子的手腕进行固定,避免手术时孩子乱动,保证了手术的正常运行。
申请人:台州市立医院
地址: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中山东路381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海兵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固定身体辅助器具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实践在儿童康复过程中,固定身体辅助器具的应用被广泛使用。
这些辅助器具通过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固定,帮助儿童改善姿势控制、减轻肌肉疲劳,促进运动发展和功能提升。
本文将讨论固定身体辅助器具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实践,以及对儿童康复的积极影响。
首先,固定身体辅助器具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实践可以改善儿童的姿势控制。
许多儿童在康复过程中面临姿势控制方面的挑战,这可能导致不良的体位和动作执行。
通过使用适当的固定身体辅助器具,医生和康复师可以提供支撑和固定,以帮助儿童保持适当的姿势。
这种支持可以纠正姿势不良,改善肌肉的张力均衡,并提高姿势的稳定性。
这种改善姿势控制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运动发展和功能提升。
其次,固定身体辅助器具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实践可以减轻肌肉疲劳。
由于一些儿童康复患者存在肌力和肌耐力方面的问题,他们常常在完成日常活动时感到疲劳。
通过使用固定身体辅助器具,儿童的肌肉可以得到额外的支撑和减压,从而减少肌肉疲劳的发生。
这种减轻疲劳的作用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完成康复训练,提高康复效果,并减少运动过程中的不适和疼痛。
第三,固定身体辅助器具的应用实践对儿童的运动发展和功能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运动发展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部分,它对于身体协调性、平衡能力和力量发展至关重要。
使用固定身体辅助器具可以为儿童提供更稳定的支撑,减少运动风险,并鼓励他们参与更多的运动练习。
在康复过程中,通过系统的锻炼和功能性训练,儿童逐渐强化了自身的肌肉控制能力和运动协调性,使功能得到改善。
此外,固定身体辅助器具在儿童康复中的应用实践也可以提高儿童的自信和独立性。
对于一些儿童来说,存在行走、站立和手部功能等方面的障碍,这可能影响他们的自尊心和独立性。
通过使用适当的固定身体辅助器具,儿童能够更好地掌握日常生活活动,如站立、行走和自主进食。
这种提高自主性和独立性的过程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康复效果都有积极的影响。
微型外固定支架牵张成骨技术对手外伤后掌指骨缺损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微型外固定支架牵张成骨技术对手外伤后掌指骨缺损的疗效。
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共62例手外伤后掌指骨缺损患者。
对所有患者实施微型外固定支架牵张成骨技术。
结果:62例患者中,TAM评分优39例,良21例,差2例,优良率96.77%。
62例患者中,发生延长指骨成角1例,掌指关节缩小5例,骨不连2例,总发生率为12.90%。
结论:对手外伤掌指骨缺损患者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牵张成骨技术临床价值高,利于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及时开展康复训练,提高关节功能康复。
关键词:微型外固定支架牵张成骨技术;手外伤后;掌指骨缺损掌指骨缺损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粉碎性骨折情况,而且手部的神经、血管、肌腱以及肌肉等情况均会受到损伤,创面受到污染,需对手不同平面进行截断。
对掌指骨缺损治疗关键就是修复和重建,同样也是治疗难点。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微型外固定支架牵张成骨技术成熟,对手受伤后掌指骨缺损治疗效果理想[1]。
所以,本文将微型外固定支架牵张成骨技术应用于手外伤后掌指骨缺损患者,分析其临床疗效情况,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5月至2018年6月共62例手外伤后掌指骨缺损患者。
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龄21至52岁,平均年龄(34.52±1.02)岁。
1.2 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均为手外伤后掌指骨缺损诊患者;②患者自愿签订同意书;剔除标准:①语言障碍;②中途退出者;③血液传染性疾病;④精神系统疾病;⑤其他因素、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导致掌指骨缺损;⑥手部既往手术史。
1.3 方法对所有患者实施微型外固定支架牵张成骨技术,让患者保持仰卧位姿势,上肢外展,实施麻醉后,在骨缺损处手背做S形切口,将骨缺损断端完全暴露出来,立刻开展清除工作,通过影像增强监测下,应用注射器针头来确认腕掌以及周边的掌骨间关节,再用另一个注射器针头对掌指间关节的体表投影进行确定,掌骨近端和远端用针头确定。
微型外固定器在治疗指骨掌骨骨折中的应用体会
史卫太;刘年喜;成晓波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
【年(卷),期】2006(015)011
【摘要】指骨掌骨骨折是手部最常见的骨折,常因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关节僵硬、肌腱粘连等影响手功能。
1999年以来,应用微型外固定器治疗指骨掌骨骨折2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851-852)
【作者】史卫太;刘年喜;成晓波
【作者单位】泽州县人民医院,山西,晋城,048000;泽州县人民医院,山西,晋
城,048000;泽州县人民医院,山西,晋城,04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微型外固定器治疗掌指骨骨折 [J], 朱家骏;宋永进
2.微型外固定器结合皮瓣移植治疗指骨Ⅲ-c型开放性骨折 [J], 张震寰;杨润功;侯树勋;张伟佳
3.微型外固定器治疗掌指骨骨折 [J], 朱家骏;宋永进
4.微型外固定器治疗掌指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J], 韩绍仿
5.应用单侧微型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性掌骨骨折41例 [J], 冯万文;郝良增;刘海涛;冯爱香;李秀兰;姜增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