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灌洗
- 格式:ppt
- 大小:3.14 MB
- 文档页数:37
结肠灌洗机的使用流程1. 准备工作在使用结肠灌洗机之前,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确保使用流程顺利进行。
•确保结肠灌洗机处于工作状态,电源已接通。
•检查结肠灌洗机是否正常运转,无异常情况。
•确保使用的结肠灌洗机是干净的,无污物或残留物。
•准备好结肠灌洗机所需的灌洗液和其他所需辅助器材,如输液袋、灌洗管等。
2. 患者准备在进行结肠灌洗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请患者空腹,至少8小时内不进食。
•患者需解除排便物,可以通过口服泻药或灌肠的方式进行。
•患者需提前将尿液排空,避免尿液在结肠灌洗过程中的影响。
3. 结肠灌洗操作步骤3.1. 患者体位在进行结肠灌洗之前,需要保证患者处于合适的体位,以方便操作。
•将患者安置在左侧卧位,双腿屈曲。
•让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避免不必要的不适。
3.2. 灌洗管插入插入灌洗管是进行结肠灌洗的关键步骤,正确插入可以确保灌洗的顺利进行。
•取一根已消毒的灌洗管,涂抹适量润滑剂。
•轻轻将灌洗管插入患者直肠,插入深度约为8-10厘米。
•多次摇动灌洗管,以确保灌洗效果更好。
3.3. 灌洗液灌注将灌洗液灌注进入患者结肠是结肠灌洗的核心步骤,适当的流速和液量可以提高灌洗效果。
•将灌洗液连接到灌洗机上的输液袋,并调整流速为合适的速度。
•打开灌洗机的开关,开始灌洗液的灌注。
•在灌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灌洗液的排除情况。
3.4. 灌洗流程终止当灌洗流程完成或达到计划的灌洗时间时,需要适时终止灌洗过程。
•根据需要调整灌洗机的流速和灌洗时间。
•灌注完毕后,关闭灌洗机的开关,停止灌洗液的灌注。
•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和排便情况,确保灌洗流程的安全和有效。
4. 结束工作在完成结肠灌洗操作后,需要进行一些收尾工作,以确保设备的清洁和下次使用的准备。
•关闭结肠灌洗机的电源开关,拔掉电源插头。
•清洁结肠灌洗机的输液袋和灌洗管,确保无残留液体。
•对使用过的灌洗管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以确保下次使用的安全性。
结肠造口灌洗结肠造口灌洗是经经常造口将一定量的温水灌入结肠,刺激肠蠕动,从而在短时间内较彻底的清除街肠内的粪便,减少肠道积气的操作方式。
如何进行结肠造口灌洗?01 物品的准备结肠造口灌洗器材1套,温水(39~41℃)约1000ml、温度计、润滑剂、纸巾、灌洗后佩戴/遮盖物。
02 注水连接好灌洗装置(集水袋与灌洗圆锥头连接),将水注入集水袋中03 排气打开流量控制器排尽空气04 调整水压压力不宜过大,集水袋的液面离造口高度约45~60cm。
不管患者取站位还是坐位,一般集水袋底端与患者肩部齐平即可。
如水压过高,会使灌洗液进入小肠,粪便排不干净,影响灌洗效果。
05 佩戴腰带和底盘撕下粘贴的造口用品/遮盖物,先清洁结肠造口及其周围皮肤;安装好底盘和腰带、装上灌洗袖带并把底端放进厕所或污桶内。
06 插入圆锥头将润滑的灌洗锥头从灌洗袖带的上段开口插入结肠造口内,并用手轻压固定灌洗圆锥头,预防灌洗液逆流(第一次灌洗时,应请造口师用示指探查肠造口了解肠造口方向,同时造口师指导患者学会自探)。
07 灌洗打开调节器让灌洗液流入肠腔内,一般控制流速在100ml/min左右,流速过快会引起结肠痉挛。
灌洗量成人一般是500~1000ml。
灌洗完毕将调节器关紧,拔出灌洗圆锥头,用夹子将灌洗袖带的上端开口夹闭。
08 粪便的排出粪便排出过程约20~30分钟。
约15分钟后,大部分排泄物已经排出,可将灌洗袖带的尾端扎紧,起来活动,再等待10~15分钟后粪便基本会排泄干净。
确定粪便完全排出,除去袖带,清洁肠造口并戴上造口用品。
09 整理整理好灌洗用品,晾干备下次使用。
灌肠术的概念名词解释灌肠术是一种医学操作技术,也称为灌注结肠或结肠灌洗,用于治疗和预防肠道疾病,包括便秘、炎症性肠病、直肠癌等。
它通过将液体灌入结肠,刺激肠壁和黏膜,以清洁、缓解症状、促进肠道健康。
灌肠术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注射型和灌注型。
注射型灌肠术是通过将液体药物或液体灌入结肠的方法,适用于需要直接作用于结肠的治疗方案。
其中最常见的是盐水灌肠,它可以帮助调节肠道的酸碱平衡、缓解便秘,并提供排毒效果。
其他用于注射灌肠的液体包括药物溶液、营养液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进行选择。
灌注型灌肠术是通过将液体注入肛门,然后进入结肠进行洗涤的方式。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清洁结肠、排除结肠内积聚的毒素和粪便,一般在手术前或诊断前进行。
灌注型灌肠术一般使用温水和溶液,如生理盐水或清洁灌肠剂。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清除污垢、减轻炎症和刺激结肠的正常蠕动。
灌肠术的实施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和操作。
在进行灌肠术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病史、症状和个人情况,以确定是否适合进行灌肠术。
同时,医生还会评估患者的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并检查肛门和直肠,以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在实施灌肠术时,医生需要选择适当的器械和设备,如灌肠管、注射器、药液等。
灌肠管的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需求来确定。
同时,医生还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以避免伤害和感染的风险。
灌肠术的好处包括:清洁结肠、缓解便秘、消除毒素和污垢、改善肠道健康、促进营养吸收等。
然而,灌肠术并非对所有人都适用。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急性炎症性肠道病、结肠穿孔、结肠肿瘤等,灌肠术可能会有风险或并发症。
总结起来,灌肠术是一种治疗和预防肠道疾病的医学操作技术,通过注射或灌注的方式将液体引入结肠,以清洁、缓解症状和促进肠道健康。
它是一个专业的操作过程,需要医护人员的指导和操作,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
虽然灌肠术有许多好处,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特殊情况下需要谨慎操作。
结肠炎灌肠怎么操作方法
结肠炎灌肠是一种治疗结肠炎的方法。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操作方法:
1. 准备灌肠器具:灌肠袋、灌肠器、灌肠导管等。
2. 清洗灌肠器具:用温水和肥皂清洁灌肠袋、灌肠器和灌肠导管。
确保灌肠器具是干净的。
3. 准备灌肠液:一般可选择温水、盐水或其他配制的药物液体。
具体使用哪种灌肠液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判断。
4. 安装灌肠器具:将灌肠袋中的灌肠液倒入灌肠器,连接好灌肠器和灌肠导管。
5. 准备就位:让患者侧躺在床上,将膝盖弯曲,并将臀部抬高。
6. 插入导管:涂抹润滑剂到灌肠导管,然后缓慢插入患者的肛门,一直推进到结肠或直肠。
7. 开始灌肠:缓慢地打开灌肠器的开关,让灌肠液缓慢流入患者的结肠。
如果患者感到不舒服或有明显痛感,应暂停灌肠,如果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8. 灌肠结束:当灌肠袋中的液体完全灌入患者的结肠后,关掉灌肠器的开关,
并缓慢、轻柔地将灌肠导管从肛门中取出。
9. 患者排空:让患者保持侧躺姿势,并按需保持片刻,尽量让患者保持液体在结肠内。
然后允许患者去厕所排便,将灌肠液排出。
结肠灌洗法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询问病史,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肠管狭窄程度。
2、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及配合程度。
二、护理措施
1、配置灌肠液(生理盐水加温至 39-41℃)备用。
2、患者取仰卧位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
肛门指检,了解狭窄程度及肠腔内是否有粪石,若有粪石则先遵医嘱用 50%硫酸镁溶液或液体石蜡 30-50ml、注入结肠内保留 2-3 小时后再灌洗。
3、插管动作宜轻柔,肛管必须通过狭窄段,进入扩张段后即会有大量气体或大便排出,固定肛管,至无大便从肛管流出后用灌洗器抽取灌洗液 30-50ml 通过肛管注入结肠内,然后沿肠管蠕动方向按摩腹部,促使大便排出。
反复灌洗直至腹胀消失。
术前则需达到从肛门内流出的灌洗液基本是清亮的。
4、灌肠完毕,用卫生纸包住肛管缓缓拔出,擦净肛门,穿好衣服。
清理用物。
三、健康指导要点
1、指导患者灌肠过程中做好配合。
2、加强饮食护理,指导患者进流质饮食。
四、注意事项
1、灌洗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面色,询问有无腹痛、腹肌紧张,排出液中有无血性液体。
2、灌出的液量必须多于灌入的液量或大致相符。
3、灌洗液必须为生理盐水。
4、操作者动作轻柔,根据季节注意保暖。
清洁灌肠的目的及注意事项清洁灌肠是一种常用的医疗程序,通过向直肠注入液体来清洁肠道。
它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结肠中的宿便和毒素,以便预防便秘和其他消化问题,同时也可以帮助治疗某些肠道疾病和准备某些医疗程序。
在进行清洁灌肠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清洁灌肠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洁结肠:清洁灌肠通过向直肠注入液体,帮助冲洗结肠,清除堆积的宿便和毒素。
这对于预防和缓解便秘非常有效,可以促进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便。
清洁结肠还有助于改善消化和吸收,使人体能更好地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 准备医疗程序:清洁灌肠常用于某些医疗程序的准备,如结肠镜检查或手术前的结肠清洗。
通过清洗结肠,可以提高医疗程序的可见性,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3. 治疗肠道疾病:清洁灌肠有助于缓解某些肠道疾病的症状,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
它可以降低炎症和减少病变部位的刺激,从而减轻症状。
清洁灌肠的注意事项如下:1. 确定适当的液体和温度:要使用适合的清洗液体,如生理盐水或特殊配制的清洁灌肠溶液。
一般情况下,温度应与体温接近,约为37C。
不要使用过热或过冷的液体,以免引起肠道刺激或烫伤。
2. 使用适当的装置:清洁灌肠有不同的装置可供选择,如灌肠袋、灌肠器或测量容器。
应根据个人情况选择最适合的装置,并正确使用它们。
在使用装置前,应先检查其完整性和洁净度。
3. 保持卫生:在进行清洁灌肠前,要确保双手干净,并采取适当的清洁措施,如洗手或戴手套。
可以使用润滑剂帮助插入灌肠器或测量容器,但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润滑剂。
4. 控制液体流速:清洁灌肠时,流速不能过快或过慢。
如果流速太快,可能会导致肠道刺激或疼痛。
如果流速太慢,可能无法充分清洗结肠。
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流速,以保证舒适和有效。
5. 调整灌肠量和频率:灌肠的量和频率应根据个人需要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一次灌肠的量通常在500毫升至1000毫升之间,但可以根据需要和耐受力进行增减。
一、预案背景结肠灌洗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清洁方法,广泛应用于肠道手术、检查、治疗等过程中。
然而,在结肠灌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如灌洗液逆流、过敏反应、感染等。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并处理结肠灌洗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2. 提高医护人员对结肠灌洗意外情况的处理能力,降低意外发生率。
3. 建立健全结肠灌洗意外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医院应急管理水平。
三、预案内容1. 人员组织(1)成立结肠灌洗应急小组,由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医护人员、护理员等组成。
(2)应急小组成员职责:负责制定、修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参与应急事件处理;开展应急知识培训。
2. 应急措施(1)灌洗液逆流1)立即停止灌洗,拔出灌洗圆锥头。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进行抢救。
3)给予患者心理安慰,稳定情绪。
4)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相应治疗。
(2)过敏反应1)立即停止灌洗,拔出灌洗圆锥头。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过敏症状,立即给予抗过敏药物。
3)给予患者心理安慰,稳定情绪。
4)如病情严重,立即转送至重症监护室。
(3)感染1)立即停止灌洗,拔出灌洗圆锥头。
2)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感染症状,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
3)做好患者肠道清洁工作,防止感染扩散。
4)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3. 信息报告(1)应急小组成员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同时向医院感染控制部门报告。
(2)做好相关记录,包括患者信息、事件经过、处理措施等。
4. 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结肠灌洗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能力。
(2)演练内容包括:灌洗液逆流、过敏反应、感染等。
四、预案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医院结肠灌洗意外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应急小组成员应认真学习本预案,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应密切关注患者情况,严格按照预案执行,确保患者安全。
结肠灌洗应急预案1. 背景结肠灌洗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方法,用于清洁结肠、治疗结肠疾病或准备结肠镜检查等。
然而,由于操作复杂性和存在一定的风险,当发生紧急情况时,需要有完善的应急预案来应对,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 应急预案的目的结肠灌洗应急预案的目的是: - 在应急情况下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 提供应急处理的指导和流程,以减小事故的风险; - 保证医务人员能够熟练运用应急设备和措施。
3. 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为了保证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以下几点准备工作必不可少:3.1. 制定团队建立一个结肠灌洗应急团队,由医疗专业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组成。
该团队应包括结肠灌洗操作经验丰富的医生、护士以及相关领导。
3.2. 确定应急设备和药品确保医疗机构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药品,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备,保证其正常运作。
应急设备和药品包括但不限于:急救箱、氧气瓶、心电监护仪、血压计、止血药品等。
3.3. 培训医务人员及时培训医务人员,包括结肠灌洗技术的操作方法、应急处理流程以及使用应急设备和药品的方法。
定期组织模拟演练,以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4. 应急预案的流程4.1. 预警与报警当发现结肠灌洗有异常情况时,医务人员应立即停止操作,并观察患者的情况。
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心率不稳定、血压下降等危险征兆,应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4.2. 快速反应一旦接收到报警信号,应急团队成员应立即快速反应,前往现场。
医疗专业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如给予氧气、调节患者体位、停止药物等。
4.3. 联系医疗资源在应急的同时,应急团队应积极联系其他医疗资源,如呼叫急救车辆、联系其他专科医生等,以便提供更全面的医疗救治。
4.4. 信息记录应急团队成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应急处理过程以及相关医疗措施的执行情况。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事后总结和改进应急预案。
4.5. 事后处理和改进当应急情况处理完毕后,应急团队应进行事后处理和总结,判断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一、背景结肠灌洗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清洁方法,主要用于术前肠道准备、治疗便秘、肠道感染等。
然而,结肠灌洗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肠道损伤、电解质紊乱、过敏反应等。
为保障患者的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组织架构1. 应急指挥部:由医院院长担任总指挥,负责统筹协调应急预案的实施。
2. 应急小组:由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设备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
3. 护理小组:由护士长负责,负责现场护理工作。
4. 医疗小组:由医生负责,负责现场医疗救治。
5. 消防小组:由消防科负责人负责,负责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三、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结肠灌洗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流程。
2. 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过敏史、药物史等。
3. 灌洗液选用合适浓度,避免过高或过低。
4.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5. 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四、应急预案1. 肠道损伤(1)立即停止结肠灌洗,通知医生。
(2)医生到场后,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如止血、抗休克等。
(3)如需手术,立即转至手术室。
2. 电解质紊乱(1)立即停止结肠灌洗,通知医生。
(2)医生到场后,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如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3)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
3. 过敏反应(1)立即停止结肠灌洗,通知医生。
(2)医生到场后,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如抗过敏、吸氧等。
(3)如患者病情严重,立即转至重症监护室。
4. 火灾等突发事件(1)消防小组立即启动消防应急预案,进行灭火。
(2)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确保患者安全。
(3)护理小组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五、总结结肠灌洗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清洁方法,但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保障患者的安全,医院应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加强预防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患者在接受结肠灌洗过程中得到有效保障。
一、预案目的为确保结肠灌洗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提高应急处理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结肠灌洗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意外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灌洗液误入呼吸道、灌洗液温度异常、设备故障、患者过敏反应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工作的全面领导和指挥,协调各部门共同应对突发事件。
2. 应急救援小组负责现场救援、医疗救护、设备保障等工作。
3. 医疗救护组负责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4. 设备保障组负责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5. 信息联络组负责收集、整理、上报应急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四、应急预案流程1. 意外事件发生(1)发现意外事件后,立即停止结肠灌洗操作,并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应急救援小组立即赶赴现场,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
2. 现场救援(1)医疗救护组对患者进行急救处理,如出现呼吸困难、心跳骤停等情况,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设备保障组检查设备是否存在故障,如需更换设备,立即通知相关部门。
3. 应急处理(1)如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立即给予抗过敏药物,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如灌洗液误入呼吸道,立即给予吸氧、清除呼吸道异物等处理。
4. 现场清理(1)对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无残留灌洗液。
(2)对设备进行消毒处理。
5. 信息上报(1)信息联络组收集、整理应急信息,向上级部门报告。
(2)根据上级指示,做好后续工作。
6. 预案总结(1)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召开总结会议,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2)对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应熟悉结肠灌洗操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2.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3. 加强设备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5.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六、预案修订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遇重大变更,及时修订并重新发布。
七、附则本预案由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中药全结肠灌洗注意事项
1.遵医嘱实施中药全结肠灌洗,正确配制结肠灌洗液。
2.护理评估
(1)是否有肠道疾病、肠道手术史等。
(2)药物过敏史。
3.患者宜取左侧卧位,注意保暖及保护患者隐私。
4.灌洗前做好肠道准备。
遵医嘱先清洁灌肠,后结肠灌洗。
5.灌洗置管深度为50cm,置管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肠腔。
6.药液温度以37~39℃为宜。
7.治疗过程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及感受;治疗结束后观察排便、肠功能情况。
8.指导患者加强肛周卫生,防止出现破溃或湿疹。
9.操作完毕后,记录灌肠时间、置管深度、药量、排便情况及患者感受等。
结肠灌洗术标准操作规程目录1. 目的 (2)2. 范围 (2)3. 责任人 (2)4. 依据 (2)5. 内容 (2)6. 附件 (3)1.目的建立结肠灌洗术的标准操作程序,确保受试者进行结肠灌洗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2.范围适用于II~IV期所有临床试验中:1)协助排便、解除梗阻、减轻腹胀。
2)使结肠内积粪、粪块逐渐清除,达到肠道畅通,缓解肠腔内压力,改善其血液循环,促进肠壁炎症消退,使扩张肠管近端部分恢复正常,为手术创造条件。
3.责任人普通外科专业负责人。
4.依据《外科疾病诊疗指南》及科室相关标准操作规程。
5.内容6.1用品及用具准备37~39℃生理盐水,灌肠针筒,肛管、消毒液体石蜡。
6.2操作步骤6.2.1灌肠液为生理盐水。
温度为37~39℃,灌入总量一般为每次100ml/kg,可以超过此量,但必须灌入量和排出量基本相等。
6.2.2患者置于治疗床上,取仰卧位,两下肢分开,首次灌肠行肛门直肠指检,了解有无肛门狭窄,直肠近端肠腔内有无粪石或干结大便。
6.2.3臀下放置油布,尿垫。
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右手持消毒肛管涂上润滑剂,左手拇指、食指分开肛门两侧,显露肛门将肛管缓慢插入肛门,再在无阻力情况下送入直肠或结肠,肛管头端应超过痉挛段到达扩张肠管,此时有气体和粪便从肛管内排出。
6.2.4术者左手固定肛管,右手用灌注针筒抽吸生理盐水自肛管注入扩张的结肠,边注入边吸出或让其自然流出,如此反复灌入吸出,直至腹胀消失,吸出的液体变清为止。
6.2.5若灌洗不畅,注入受阻或灌入的液体不能排出时,应检查肛管头端是否超过狭窄段到达扩张肠段,肛管是否折叠或被粪便、蛔虫堵塞,需要调整肛管方向及深度,必要时拔出肛管重新插入。
在灌洗时助手或患者家长配合轻柔按摩腹部,顺肠蠕动方向,有助于粪便的软化,使粪便和灌肠液流出。
6.2.6对较大患者结肠内有粪石,灌肠液注入后不易排出时,应注入适量液体石蜡或50%硫酸镁保留,第2天再灌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