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第2课时 大气压强的变化及应用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55.50 KB
- 文档页数:3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大气压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3节《大气压强》。
本节课主要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大气压强的概念:介绍大气压强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是由大气分子的碰撞产生的。
2. 测量大气压强: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测量大气压强。
3. 大气压强的应用:介绍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物理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以及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测量大气压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托里拆利实验装置)、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例子,如用吸管喝饮料、抽水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大气压强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是由大气分子的碰撞产生的。
3. 实验探究:进行托里拆利实验,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测量大气压强。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大气压强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知识拓展:讲解大气压强的应用,如吸管喝饮料、抽水机等,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大气压强概念2. 托里拆利实验3. 大气压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大气压强的概念。
(2)简述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
(3)列举两个大气压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作业答案:(1)大气压强是由大气分子的碰撞产生的。
9.3《大气压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及大气压强的应用。
2、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及测量方法。
3、了解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它的存在。
2、观察托里拆利实验,弄清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3、探究人类生活和生产如何利用大气压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实验导入,激趣设疑。
1、请同学们来看小魔术,吞蛋实验,观察思考原因,边演示边设疑:我将怎样做呢?鸡蛋到哪里去了?你可知道其中的奥妙?2、覆水实验:用食指堵住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管口下端,注满水.设疑:水会不会流下来?大胆设想,此时若将管倒拿,开口朝下,水会不会流出来?设疑:水为什么没有流出来?是失去重力了吗?我的特异功能将水吸住了吗?学生活动:动脑思索,回答问题,考虑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设计意图:激趣、设疑,引出本节课题,既使学生自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创设一种学生要学、想学的情境。
体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教学思想的活力.二、播放动画,引人入境。
屏幕广播,辅以绘声绘色地讲述:千百年来人们对大气压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最初人们并不承认它的存在。
直到1654年法国奥托.格里克做了验证大气压存在的经典实验。
他将两个金属半球紧密结合在一起,抽光空气,达到真空,而外面有空气。
两侧曾各用七匹马拉不见分晓。
有谁知道,最后每侧各加到几匹马呢?我们看到马夫将鞭子甩的啪啪作响,马嘶啸啸,尘土飞扬.最后砰的一声球裂为两半.八匹马各带半块小球一下冲出几百米远。
有力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活动:学生由视听感受犹如身临其境感受大气压的存在。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到大气压的存在。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请同学点击“我的知识点”自己找寻答案探究问题:1、什么是大气压强?产生原因是什么?2、生活中应用的例子?注射器是怎样应用大气压强的?3、你能将吸盘附着在墙壁上吗?试解释吸盘挂钩原理设计意图:使学生对大气压强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学会将物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共同释疑:现在你是否清楚我们的课前实验都是在利用什么呢?四、点拨精讲、解难析疑过渡:现在谁愿意亲自感受一下大气压强?请两位大力士来拉开这马德堡半球,采访一下你们的感觉,大气压大不大?有多大呢?引出托里拆利实验.教师活动:1、播放视频“托里拆利实验模拟录像”,2、动画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过程,3、对比当年托里拆利实验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引学生发问;引学生思索,两者为什么有差异呢?由此可猜想大气压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设计意图:学生尽情猜想可以从不同方面自由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他们的多向思维提供空间,激发他们课下自主探究,利用网络资源寻求答案,敢于猜想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将为他们敲开科学探究之门.引出:760mm汞柱就是物理学中规定的一标准大气压的值,等于1.013×105Pa.继续播放实验中的拓展部分,设疑:接下来的实验发生了变化?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实验步骤和现象,分析原因。
八年级物理下册9.3 大气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下册9.3 大气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下册9.3 大气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9.3大气压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检验大气压的存在。
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
(3)能说出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
(2)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测量原理,掌握大气压的测量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存在、用大气压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四、教学难点大气压的测量.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压强、液体的压强,我们生活在大气层的底部,那大气有没有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呢?如果有,你认为大气的压强有什么特点呢?【图片展示】取两只试管,一只较细,一只稍粗,较细的试管刚好能够放进稍粗的试管里,并能在里面自由移动。
如图1,在稍粗的大试管内装满水,把较细小试管慢慢插入大试管中.手扶小试管,将大试管倒置,放开手。
你将看到什么现象?【想一想】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二)讲授新课一、大气压强的存在【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液体压强是怎样产生的?【思考】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大气是否受重力?大气是否具有流动性?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是否也有压强?指出大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具有压强,这个压强就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与液体压强一样,大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9.3 大气压强》学案(新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大气压强;2、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及大气压的大小;3、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现象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大气压的存在与测量;2、难点:理解等效法测大气压强三、自主学习目标1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能够。
2实验证明,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大气压强简称为或。
3根据大气压所能的最大高度,我们就能准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
4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是大气压支持管内不会落下。
5 1标准大气压= Pa,粗略计算中可以取为 Pa四、合作探究1讨论:如此大的压强,压在一间45平方米的屋顶上,压力是多大呢?为什么这么大的压力没把房子压塌呢?2讨论:实际上,我们喝饮料是靠大气压把饮料压进嘴里,我们已经在应用了大气压强,为什么塞紧塞子的一瓶很难喝到饮料?五、精讲点评(一)、大气压的存在1、空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空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实验证明:大气压确实存在。
重要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二)、大气压的测量1、根据大气压所能托起液柱的最大高度,我们就能准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
2、托里拆利实验:(1)托里拆利玻璃管长约1米,(2)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760mm,(3)玻璃管要竖直放置,(4)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与水银槽内水银的多少无关,与管子粗细无关,只与管外大气压强的大小有关。
3、 1标准大气压=1.013×105Pa(用P0表示)4、1标准大气压可支持10.3米水柱。
5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仪器。
水银气压计准确但携带不方便;用得多的是金属盒气压计。
六、弥补、拓展、提升1、如右图,大气压把玻璃管的水银竖立起来,若将玻璃管稍稍上提,水银柱的高度将(填“变大”或“变小”,“不变”);将玻璃管如图从甲位置倾斜到乙位置,则倾斜时,管内水银面上方的真空体积(同上),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同上),但是水银柱的高度(同上)。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大气压强学案(新版)新人教版9、3 《大气压强》一、学习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2、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
3、通过观察演示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的大小。
二、课前准备1、知识准备:(1)什么叫压力(2)什么叫压强(3)你如何测压强(p=F/S)2、工具准备:口杯水吸盘弹簧测力计(补)三、探究新知(一)大气压的存在大气压的存在1、阅读P39图9、3—利用p = F/S用弹簧测力计、塑料挂钩吸盘、玻璃板粗测大气压强。
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先在塑料挂钩上蘸些水,并挤出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出大气压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吸盘与桌面的接触面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下题中测得的大气压强,此实验测得的大气压强不准确,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如图,若弹簧测力计读数为F=282N,吸盘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310-3m2,求大气压的大小。
(三)大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天气,季节等因素变化的。
离地面越高,大气压_____________。
2、气压计:是测定__________________的仪器。
3、液体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如图甲所示,在“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的实验中,用酒精灯将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此实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大气压强(第2课时)学案(新版)新人教版1、复习巩固1、证明大气压的实验是?2、测量大气压的实验是?二、创设情境大气压存在,而且很大。
为什么没有把我们压塌?3、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自读课本,学习以下内容一、大气压的变化(1)大气压受天气的变化而变化;(2)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3)大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大气压越大,沸点越低。
二、气压计。
介绍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
出示金属盒气压计的实物和挂图,介绍其结构和原理。
三、大气压的应用。
出示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的挂图和模型,介绍并演示其结构和工作原理、工作过程。
课堂检测1、在海拔2000m范围内,可近似地认为每升高12m,大气压减小1mm水银柱,用水银气压计在山脚下测量地结果是758mm水银柱,在山顶测量的结果是648mm水银柱,则山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__m2、关于大气压的值随高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B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C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D 大气压与高度无关3、关于大气压的变化,以下错误的是( )A 在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可能不同 B 在同一地方,不同时间的大气压可能不同C 离海平面越高大气压越大 D1标准大气压=76cm水银柱,这个关系不随时间,地点改变4、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到高空破例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B 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C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D 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5、水在88℃时就沸腾了,由此可知水面上方的气压( )A 一定等于1标准大气压 B 一定小于1标准大气压C 一定大于1标准大气压 D 可能等于2标准大气压课后记:。
第2课时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课题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2.知道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对有关现象进行解释.过程与方法1.经历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的图象,体会利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2.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变化规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金属盒气压计、集气瓶(带孔的橡皮塞)、细玻璃管、水(红色)、活塞式抽水机模型等.教学难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教学课时1课时课前预习1.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2.大气压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且大气压的值与天气、季节的变化有关.3.大气压还与液体的沸点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随着液面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增大.4.气体的压强与其质量、体积和温度有关,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复习巩固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所学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知道气体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知道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我们生活的大气层中,大气压强又该如何变化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播放课件“高原反应”,并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低海拔地区,当我们乘车旅游到西藏等高海拔地区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适?学生思考、讨论.师:大家先不着急知道答案,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就会明白.进行新课知识点1 大气压强的变化教师展示金属盒气压计,请一个同学用气压计读出气压值,随后到楼上测出气压,把楼下、楼上测得的气压分别写在黑板上.教师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来,做一个简易气压计.(参照教材P41《想想做做》——“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进行新课教师指导制作: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红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拿着它(注意手不要接触瓶身,以免瓶子受热,影响瓶内气体的压强)从楼下到楼上,观察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情况,并做另一个记号.(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易气压计的示意图,并将楼下、楼上两处水柱的高度标注在图中)师: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如何变化?生:减小.教师播放大气压变化规律的图象,并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大气压变化的图象,看谁能说出它有什么规律?生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生2:在海拔3km以内,每升高1km,大气压减小10kPa;生3:大气压先减小得快些,后减小得慢些.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大气压强的变化”,并讲解.大气压强的变化(多媒体课件)1.大气压强不是确定不变的.影响大气压强的主要因素是高度,跟液体压强相似,越向高空,大气层的厚度越小,大气压就越小,即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由于越向高空,空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是不均匀的,高度越大,大气压减小得越慢.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2.大气压强还与天气、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板书:大气压强的变化:(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k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2)大气压除了受高度的影响外,还受天气、季节的影响.(3)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特别提醒:1.大气压强的变化与高度是不成正比的,由于空气的密度不是一个定值,高空的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小,因此不能用p=ρ空气gh计算大气压强.2.一般而言,地面上高气压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低气压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知识拓展:气体体积与压强的关系气球被脚一踩,它的体积将变小,球内气体的压强增大,会将球皮压破;堵住打气筒的出气口,当打气筒的活塞下压一些后,筒内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所以活塞越向下压越费力.大量事例和实验表明: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它的压强增大,体积增大它的压强就减小.进行新课师:既然大气压的变化与高度有关,大家想一想,气压计还可以作什么用途,应用在哪些方面?生:高度计,飞机在空中飞行、登山运动员测量山的高度等.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_______,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___________,瓶子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_(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较准确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写出它的名称).解析:从山脚到山顶,海拔高度增加,根据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可知,山顶气压低于山脚,玻璃管外部气压减小后,在瓶内气体压强作用下,玻璃管内水柱上升.根据液体压强规律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把瓶子、水和玻璃管看成一个整体,其重力不变,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故瓶子对地面的压强不变;若将瓶子装满水,则在温度变化时,由于水的膨胀和收缩,会使玻璃管内水面变化,相当于温度计原理.答案:变大变大不变温度计知识点2 大气压强的综合运用1.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师: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应用大气压,如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抽水机等.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抽水机的工作过程.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介绍它们的结构.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多媒体课件)1.活塞式抽水机上有两个单向开的阀门(如图甲),当提起活塞时,阀门A关闭,大气压使水推开阀门B进入圆筒;压下活塞时,阀门B关闭,活塞下面的水推开阀门A涌到活塞上面;当向上提活塞时,阀门A关闭,水被活塞提升到出水管.活塞不断地被提起、压下,水被不断地抽上来.进行新课2.离心式抽水机如图乙所示,抽水前滤网上单向阀门关闭,往抽水机里灌水到叶轮上;当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时,泵壳里的水也随叶轮高速旋转同时被甩入出水管,这时叶轮转轴附近压强减小,大气压迫使低处的水推开底阀,沿进水管进入泵壳,进来的水又被叶轮甩进出水管,这样一直循环下去,就不断把水抽到高处.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吸水扬程最大是多少?(3)离心式水泵的实际扬程与实际吸水扬程、实际压水扬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1)抽水机工作的原理是利用大气压把水压上去的.(2)吸水扬程最大不能超过10m.(3)离心式水泵的实际扬程=实际吸水扬程+实际压水扬程.2.高压锅师:请大家思考、回忆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大气压强?请举例说明,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学生分组讨论:如高压锅、罐头制品饮料盖上面的真空安全钮等.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高压锅内气压的计算”,并讲解.高压锅内气压的计算(多媒体课件)1.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是提高锅内气压,从而升高锅内水的沸点.在高压锅上套一个限压阀后,锅内气体压强将在限压阀上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F内,除此力之外,限压阀另外还受到重力G和大气压向下压限压阀的压力F外.2.当锅内气压增大到一定限度时,这三个力将保持平衡,放出一部分气体后,限压阀再次压在出气孔上,锅内气压再进一步增大,限压阀总保持平衡,即有关系式:F外+G=F内.再根据压强公式:p=F/S变形有F=pS,则p外S+G=p内S,p内=p外+G/S.板书:高压锅的原理: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例题2(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张强同学家的高压锅盖上标有“××铝制品厂18cm压力锅”的字样,他测得高压锅限压阀的质量为70g,排气孔的横截面积约为10mm2.问这个高压锅工作时,其内部水蒸气的最大压强为多大?(设大气压p0=1×105Pa,g取10N/kg)分析:分析限压阀的受力可知限压阀共受三个力作用:限压阀自身的重力、大气的压力、锅内气体的压力,且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限压阀处于平衡状态,即可求得.解:由题意得F内=F大气+G,即有p内=p0+mg/S=1×105Pa+3627010kg10N/kg1010m--⨯⨯⨯=1.7×105Pa.特别提醒:由于标准大气压支持10.3m水柱,离心式水泵在安装时,实际吸水扬程(抽水高度)不得超过10m.知识拓展:水泵的扬程是指水泵能够扬水的高度.离心泵的扬程以叶轮中心线为基准,分两部分组成,从水泵叶轮为中心线至水源水面垂直的高度,即水泵能把水吸上来的高度,叫做吸水扬程;从水泵叶轮中心线至出水池水面的垂直高度,即水泵能把水压上去的高度.教学板书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大气压强消除了受高度的影响外,还受天气、季节等的影响,气象专家把气压作为预测天气变化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应用大气压的装置,我们要会利用大气压描述其工作过程.教材习题解答想想做做(P41)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取一个瓶子,装入适量带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图9.3-5).请你拿着它从楼下到楼上(或从山下到山上),观察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情况,并给出解释.解答:把自制气压计从楼下拿到楼上,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升高.在该气压计中,瓶内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加上玻璃管内水柱的压强,瓶内气体的压强几乎不变,外界大气压强减小时,玻璃管内水柱的压强增大,高度升高.动手动脑学物理(P43)5.小强利用图9.3-5所示的自制气压计研究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他将气压计从1楼带到5楼的过程中,观察到管内水柱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大致得到怎样的结论?5.解答: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难题解答例题3(用多媒体展示)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700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寒冷,故有“万古冰雪之汁”之说,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导致水的的缘故.解析:水的沸点的高低与压强有关,当水面上方的压强增大,则水的沸点升高,反之,压强减小,沸点降低.由于高山上大气压强较山脚下低,那么水沸腾时的温度降低,因而米吸收的热量减少,所以米煮不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高压锅煮饭.答案:气压低沸点降低规律总结: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一般方法:由于“管”中液面上方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管”外的液体是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管”中,从而沿“管”上升.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
9.3 大气压强(第二课时)(教学教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同步教学(人教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因此,我的教学设计始终以孩子为中心,尊重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一、设计意图在这次活动中,我希望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2. 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大气压强的作用。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难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大气压强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压计、水、玻璃管、气球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到大气压强的作用。
我会拿一个气球,然后用一只手挤压气球,气球会被挤压变形。
然后我会问孩子们,为什么气球会被挤压变形?孩子们可能会说是因为他们挤压了气球。
我会告诉他们,这是因为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强对我们的手产生了压力,使得我们能够挤压气球。
2. 实验一:我会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个气球,让他们用自己的手挤压气球,观察气球的变形。
然后我会让他们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3. 实验二:我会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个玻璃管,里面装满水。
我会让他们把玻璃管的一端浸入水中,观察水柱的高度。
然后我会让他们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4. 实验三:我会给每个孩子发放一个气压计,让他们观察气压计的指针的变化。
然后我会让他们记录下他们的观察结果。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
难点:让孩子们通过实验,观察和体验大气压强的作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大气压强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他们能够观察到大气压强的作用,但还不能完全理解大气压强的概念。
第2课时大气压强的变化和综合运用【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2.知道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对有关现象进行解释.3.经历分析大气压强的变化的图像,体会利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4.进一步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能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5.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6.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大气压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金属盒气压计、集气瓶(带孔的橡皮塞)、细玻璃管、水(红色)、活塞式抽水机模型等.【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初步知识,知道气体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知道了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我们生活的大气层中,大气压强又该如何变化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播放课件“高原反应”,并提出问题:我们生活在低海拔地区,当我们乘车旅游到西藏等高海拔地区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适?学生思考、讨论.师大家先不着急知道答案,我们学习了本课知识后就会明白.【进行新课】知识点1 大气压强的变化教师展示金属盒气压计,请一个同学用气压计读出气压值,随后到楼上测出气压,把楼下、楼上测得的气压分别写在黑板上.教师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来,做一个简易气压计.(参照教材P41页《想想做做》——“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教师指导制作: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红色的水.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水沿玻璃管上升到瓶口以上.拿着它(注意手不要接触瓶身,以免瓶子受热,影响瓶内气体的压强)从楼下到楼上,观察玻璃管内水柱高度的变化情况,并做另一个记号.(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易气压计的示意图,并将楼下、楼上两处水柱的高度标注在图中)师气压随高度的增加如何变化?生:减小.教师播放大气压变化规律的图像,并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大气压变化的图像,看谁能说出它有什么规律?生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生2:在海拔3km以内,每升高1km,大气压减小10kPa;生3:大气压先减小得快些,后减小得慢些.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大气压强的变化”,并讲解.大气压强的变化(多媒体课件)1.大气压强不是确定不变的.影响大气压强的主要因素是高度,跟液体压强相似,越向高空,大气层的厚度越小,大气压就越小,即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由于越向高空,空气越稀薄,空气的密度越小,所以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是不均匀的,高度越大,大气压减小得越慢.在海拔3000m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约减小100Pa.注意:大气压强的变化与高度是不成正比的,由于空气的密度不是一个定值,高空g h计算大气压强.的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小,因此不能用p=ρ空气2.大气压强还与天气、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高,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高.气体压强与温度的关系: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板书:大气压强的变化:(1)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海拔3k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2)大气压除了受高度的影响外,还受天气、季节的影响.(3)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师既然大气压的变化与高度有关,大家想一想,气压计还可以作什么用途,应用在哪些方面?生:高度计,飞机在空中飞行、登山运动员测量山的高度等.例题1(用多媒体展示)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700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因为山上的泉水太寒冷,故有“万古冰雪之汁”之说,其实这是由于高山上的____导致水的_____的缘故.解析:水的沸点的高低与压强有关,当水面上方的压强增大,则水的沸点升高,反之,压强减小,沸点降低.由于高山上大气压强较山脚下低,那么水沸腾时的温度降低,因而米吸收的热量减少,所以米煮不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高压锅煮饭.答案:气压低沸点降低例题2(用多媒体展示)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一个简易的气压计.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______,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___,瓶子对地面的压强___________________(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较准确的测量仪器:___________(请写出它的名称).解析:从山脚到山顶,海拔高度增加,根据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可知,山顶气压低于山脚,玻璃管外部气压减小后,在瓶内气体压强作用下,玻璃管内水柱上升.根据液体压强规律可知,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大.把瓶子、水和玻璃管看成一个整体,其重力不变,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故瓶子对地面的压强不变;若将瓶子装满水,则在温度变化时,由于水的膨胀和收缩,会使玻璃管内水面变化,相当于温度计原理.答案:变大变大不变温度计知识点2 大气压强的综合运用1.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师日常生产、生活中经常应用大气压,如活塞式抽水机、离心式抽水机等.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两种抽水机的工作过程.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介绍它们的结构.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多媒体课件)1.活塞式抽水机上有两个单向开的阀门(如图甲),当提起活塞时,阀门A关闭,大气压使水推开阀门B进入圆筒;压下活塞时,阀门B关闭,活塞下面的水推开阀门A 涌到活塞上面;当向上提活塞时,阀门A关闭,水被活塞提升到出水管.活塞不断地被提起、压下,水被不断地抽上来.甲:活塞式抽水机乙:离心式抽水机2.离心式抽水机如图乙所示,抽水前滤网上单向阀门关闭,往抽水机里灌水到叶轮上;当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时,泵壳里的水也随叶轮高速旋转同时被甩入出水管,这时叶轮转轴附近压强减小,大气压迫使低处的水推开底阀,沿进水管进入泵壳,进来的水又被叶轮甩进出水管,这样一直循环下去,就不断把水抽到高处.说明:由于标准大气压支持10.3m水柱,离心式水泵在安装时,实际吸水扬程(抽水高度)不得超过10m.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2)吸水扬程最大是多少?(3)离心式水泵的实际扬程与实际吸水扬程、实际压水扬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1)抽水机工作的原理是利用大气压把水压上去的.(2)吸水扬程最大不能超过10m.(3)离心式水泵的实际扬程=实际吸水扬程+实际压水扬程.2.高压锅师请大家思考、回忆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大气压强?请举例说明,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学生分组讨论:如高压锅、罐头制品饮料盖上面的真空安全钮等.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高压锅内气压的计算”,并讲解.高压锅内气压的计算(多媒体课件)1.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是提高锅内气压,从而升高锅内水的沸点.在高压锅上套一个限压阀后,锅内气体压强将在限压阀上产生一个向上的压力F内,除此力之外,限压阀另.外还受到重力G和大气压向下压限压阀的压力F外2.当锅内气压增大到一定限度时,这三个力将保持平衡,放出一部分气体后,限压阀再次压在出气孔上,锅内气压再进一步增大,限压阀总保持平衡,即有关系式:F外+G=F内.再根据压强公式:p=F/S变形有F=pS,则p外S+G=p内S,p内=p外+G/S.板书:高压锅的原理:液体的沸点随液体表面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例题3 (多媒体展示)如右图所示,张强同学家的高压锅盖上标有“××铝制品厂18cm 压力锅”的字样,他测得高压锅限压阀的质量为70g,排气孔的横截面积约为10mm2.问这个高压锅工作时,其内部水蒸气的最大压强为多大?(设大气压p0=1×105Pa,g取10N/kg)分析:分析限压阀的受力可知限压阀共受三个力作用:限压阀自身的重力、大气的压力、锅内气体的压力,且在这三个力的作用下限压阀处于平衡状态,即可求得.解:由题意得F内=F大气+G,即有355 062701010/110 1.710.1010kg N kgp p mgS Pa Pam--⨯⨯=+=⨯+=⨯⨯内【教师结束语】大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收获确实不少,我们知道了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在海拔3km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还知道了大气压强除了受高度的影响外,还受天气、季节的影响.气象专家把气压作为预测天气变化的一个重要依据.大气压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如高原反应、抽水机、高压锅就是大气压的典型的应用.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1.在引导学生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规律时,采用气压计的测量与简易气压计的制作相结合,这样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变化规律,更重要的是避免了空洞的死板记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展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像,让学生分析找出规律,这锻炼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理解,渗透了学科间的教学.2.在介绍抽水机的工作过程中,运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考问题,这样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丰富了学生的视觉效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9.3.2 大气压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道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2.知道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重点难点:气压的变化规律学习内容:大气压的变化规律学习指导:阅读课本P41至P42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下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气压与液体沸点的关系。
【自学检测】1.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气压计,登山用的高度计实际上就是一个气压计,常见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金属盒气压计,它们各自有什么优缺点?氧气瓶,灭火器上用的气压计属于金属盒气压计。
2.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的气压的降低而减小。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1.P41想想做做——自制简易气压计的方法:取一个瓶子,装上适量的带色的水,带色的原因是为了便于观察,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并让它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
吹入气体的原因是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水沿管子上升到瓶口以上。
2.自制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1)瓶口必须密闭,不能漏气,(2)不要用手直接拿瓶子。
原因是以免瓶子受热,影响实验效果。
3.如果从楼下到楼上(结合P43第5题数据分析),管内水柱如何变化?原因是什么?4.实验结果表明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海拔3000米以内,每上升10米,大气压大约减小100Pa,高山上水的沸点低于100℃,食物煮不熟,高山上要用压力锅做饭的原因是:增大液体上方气压从而提高液体沸点,使食物容易煮熟。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1.大气压除了与高度有关外,还与季节和温度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晴天大气压比阴天高,冬天大气压比夏天高。
2.阅读科学世界观看活塞式模型,结合课件分析它们的哪个工作环节利用了大气压强?【即时练习】1.有关大气压的说法,哪句话是错误的(C)A.大气压的值,不是固定不变的B.大气压的值,跟天气有关C.大气压的值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D.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大气压的值不完全相同2.在某地区同时有甲、乙、丙三架飞机飞行,三个飞机上的气压计读数分别是560、500、600毫米汞柱,飞行高度最大的是__乙__飞机,飞行高度最小的是__丙__飞机。
第2课时大气压强的变化及应用
【学习目标】
1.知道大气压强的变化规律。
2.知道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对有关规律进行解释。
【学习重点】
大气压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
————————
行为提示:
1.用双色笔将学习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学习目标,引入新课。
特别提醒:
1.大气压强的变化与高度是不成正比的,由于空气的密度不是一个定值,高空的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小,因此不能用p=ρ空气gh计算大气压强。
2.一般而言,地面上气压高的地区往往是晴天,地面上气压低的地区往往是阴雨天。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如图所示为输液的原理图。
在医院中随处可见,护士直接将输液管插入瓶口的橡皮塞内,将瓶子倒挂,便可以进行输液。
随着药液外流,给病人输液,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在药瓶橡皮塞上插有另一根与大气相连的玻璃管,你知道这根管子的作用吗?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板块一大气压的变化
自主阅读教材P4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大气压是变化的,同一地点的不同时刻大气压不同;同一时刻的不同地点大气压不同,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减小__。
2.如图所示是用水银气压计测得的不同高度处的压强值。
一架“波音747”客机正常飞行在9 km高空,此时飞机所处高度的大气压值约为__31__kPa__,由图可以得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是:
(1)__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__
(2)__在3__km以内,每升高1__km,大气压降低10__kPa__。
3.如图所示,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在它上面画上刻度,使玻璃管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从管子上端吹入少量气体,就制成一个简易的气压计。
小明把气压计从山脚带到山顶的水平地面上,玻璃管内水柱的高度__变大__,水对容器底的压强__变大__,瓶子对地面的压强__不变__(均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如果在瓶中装满水,就可以制成一个较准确的测量仪器:__温度计__(请写出它的名称)。
知识板块二大气压的应用
自主阅读教材P43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各小组长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还存在哪些疑惑?4.如图甲和乙,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抽水机都是利用__大气压__来工作的。
5.如图是人呼吸过程模拟装置。
当向下拉动橡皮膜时,瓶内气体的压强将__减小__,气球在__大气压(或大气压力)__的作用下体积变大。
6.高压锅就是通过提高__液面上方气体的压强__来提高液体的沸点,从而达到更易煮熟食物的目的。
群学: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疑问,并帮助解疑。
针对展示的方案进行讨论交流。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方案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1)生活在西部高原的人们烹饪食物往往是采用炒、烤等方式制作,较少用煮的方式,这是由于高原地区的大
气压较__小__,水的沸点较__低__的缘故。
(2)如图所示,治病输液时,药水瓶口A处常插着两根塑料管B、C,其中插C管的目的是利用__大气压__使输液能顺利地进行。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