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高性能数控系统的误差控制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2
机械加工中的误差控制技术分析机械加工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机械加工中的误差控制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
误差控制技术的优化能够提升机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并保证加工零件的质量。
本文将介绍机械加工中常见的误差来源以及误差控制技术,并探讨其优缺点。
1. 误差来源机械加工中的误差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设备误差:机械加工设备的波动、稳定性、机床结构不足等原因都会导致设备误差。
(2) 刀具误差:刀具磨损、刀具光洁度、刀具材料选择等都会影响切削力和加工精度。
(3) 材料误差:材料密度、弹性模量、变形模量等因素也会影响加工精度。
(4) 操作误差: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经验、使用工具和夹具等也是造成误差的主要因素。
2. 误差控制技术为了保证机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常用的误差控制技术包括:(1) 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可以方便、快速、精确地控制机床的运动轨迹和加工参数,减小误差的发生和累积。
(2) 精密机床技术:精密机床技术是减小误差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精密度高、稳定性好、刚性佳的机床可以保证加工零件的高精度和高效率。
(3) 机床结构改进技术:优化机床结构可以降低机床振动和刚度不足所带来的误差,如加装强度结构、减重减振、精细的床身加工和装配等。
(4) 刀具材料和几何参数优化技术:如减小磨损、选择合适的刀具材料和几何参数、提高切削力、减小加工温度等都可以减小刀具误差。
(5) 加工工艺与操作技术改进:优化加工工艺,减少加工次数和用具材料,优化夹具和工装,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等都可以减小操作误差和材料误差。
3. 误差控制技术的优缺点(1) 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可以方便、快速地控制机床的运动轨迹和加工参数,可以大大减小误差的发生和累积。
但是,数控系统本身也存在达到精度极限和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且数控加工设备投资较大,维护成本高。
(2) 精密机床技术:精密机床技术精度高、稳定性好、刚性佳,可以保证加工零件的高精度和高效率。
CNC机床加工中的精度控制技术CNC(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机床加工中的精度控制技术CNC机床是一种利用预先编程的计算机指令控制工具进行加工的机床。
在现代制造业中,CNC机床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它能够精确、高效地完成各种复杂形状的工件加工。
而在CNC机床加工过程中,精度控制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CNC机床加工中的精度控制技术,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一、精度的定义与重要性1.1 精度的定义精度是指加工得到的工件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误差。
在CNC机床加工中,精度通常可以用尺寸公差来描述,例如,直径为10mm的孔可以容许在10±0.01mm的范围内。
1.2 精度的重要性精度对于机械零件的功能、装配和性能都有重要影响。
如果加工得到的工件精度不高,可能导致装配不准确甚至无法装配,进而影响整个产品的质量。
此外,某些行业和领域对工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例如航空航天、精密仪器等领域,工件的精度要求必须达到亚微米级别,否则将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二、CNC机床加工中的精度控制技术2.1 机床刚性与精度机床的结构和刚性是保证加工精度的基础。
一台刚性好的机床能够有效地抵抗切削力和振动力的影响,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尺寸稳定性。
因此,在选择和使用CNC机床时,刚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2.2 数控系统与精度数控系统是CNC机床的“大脑”,它通过接收预先编写的加工程序来控制机床运动。
数控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加工精度的控制效果。
现代数控系统通常采用闭环控制和反馈机制,能够实时监测工件和刀具的位置,及时对位置误差进行修正,从而提高加工精度。
2.3 刀具选择与精度刀具在CNC机床加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加工任务需要选择合适的刀具类型、材质和几何形状。
刀具的选择不仅影响加工效率,而且对加工精度也有很大影响。
例如,对于高精度要求的加工任务,通常会选择刚性好、切削边缘尖锐的刀具,以确保加工尺寸的精确度。
数控机床加工误差原因及对策分析数控车床为零件加工的主要方式,对于零件加工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零件加工经常会因为设备自身或者操作不当等因素限制,而造成工件精度达不到专业要求,存在一定误差。
零件加工精度最终由机床刀具与零件间相对位移误差决定,因此需要确定加工误差存在的原因,以降低误差为面对,采取措施进行优化。
本文选择经济性数控机床为对象,就其加工误差与优化对策进行了简要分析。
标签:数控机床;加工误差;补偿0 引言数控机床零件加工经常会因为各项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误差,即加工后零件实际几何参数与设计几何参数间存在一定偏差,导致零件精确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最终只能作为不合格或者废品处理。
以提高数控机床加工精确度为的目的,需要对各类加工误差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对存在的误差进行有效补偿。
1 数控机床加工误差分析经济性数控车床对零件的加工,应用为步进电机开环伺服系统或者半闭环伺服系统来驱动刀具,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因为受各项因素的影响而存在加工误差。
一方面,数控机床自身因素。
主要是因为数控机床所用构件精确度较低,以及机床装配过程中存在误差,导致零件加工后精确度达不到设计要求。
针对此种误差原因,一般可以就高精度零部件进行更换,以及在装配环节做好控制,争取提高机床自身精确度。
另外,对于部分技术能力可以达到要求的企业,还可以选择对步进电机构成的开环伺服系统进行适当的改造,使其成为闭环伺服系统,来提高零件加工精度[1]。
另一方面,工艺操作因素。
部分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会因为机床以及零件本身的热变形,造成切削、振动、装夹、磨损等细节存在误差。
想要对此类误差进行补偿,需要建立补偿模型在CNC系统内补偿,实施难度比较大,对提高数控机床零件加工精确度需要重点研究。
2 数控机床加工误差原因与对策分析2.1 数控机床自身原因2.1.1 控制系统误差(1)开环控制系统。
开环控制系统并未设置反馈装置,数控信号为单向流程,并不能对移动部件实际位移量进行测量与反馈,进而会影响对加工过程中所存误差的调整。
数控加工质量控制技术介绍了数控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内容,分析在数控加工过程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即机床系统引起的误差、刀具引起的误差、定位引起的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误差、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误差、调整不良引起的误差等。
就以上因素提出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工艺措施,减少原始误差;误差抵消法;分解或均布原始误差;转移原始误差。
标签:数控加工精度;定位;刀具机床;工艺系统;措施1 数控加工精度的概念及内容数控加工是指在数控机床上进行零件加工成型的一种工艺方法。
数控机床加工与传统机床加工相比较,在工艺规程上从总体一致的,但也有显著的变化。
用数字信号控制零件和刀具相对位移的机械加工。
它能够适应品种繁多、形状复杂、单件小批量、精度高的零件加工,也是实现高效率和自动化的有效途径。
数控加工精度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尺寸精度是指零件实际尺寸的准确程度;(2)形状精度是零件的被测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的准确程度;(3)位置精度是指零件的实际位置误差与图样标注的位置误差的准确程度;(4)表面粗糙度是零件表面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
在数控加工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同的加工方法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所达到的精度是并不同的。
不论哪一种加工方法,只要细心操作,精心调整,选用合理的切削参数进行加工,都会使数控加工的精度得到较大提高,然而这样必然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加生产成本(误差δ与成本C成反比关系)一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经济精度不应理解为某一个确定值,而应理解为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都可以说是经济的。
2 数控加工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2.1 机床系统误差机床的制造、安装及调试误差和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均会直接影响数控加工精度。
其中主要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的直线误差与传动系统误差。
(1)主轴的回转误差,机床的主轴是安装刀具或装夹零件的基准,其误差的大小将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
主轴的回转误差可以分解为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倾角摆动三种基本形式。
数控机床热误差测量与分析数控机床热误差测量与分析摘要:数控机床热误差是影响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测量与分析数控机床的温度变化和热误差,探讨了数控机床热误差的产生原因以及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减小数控机床的热误差,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
关键词:数控机床;热误差;温度变化;加工精度1. 引言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其加工精度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尺寸精度和几何形状。
然而,由于数控机床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效应,往往会导致机床的热误差,从而影响加工的精度和质量。
因此,对数控机床的热误差进行测量与分析,是提高数控加工精度的关键。
2. 测量与分析方法2.1 温度采集系统为了测量数控机床的温度变化,需要搭建一个可靠的温度采集系统。
该系统应包括温度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以及相关的软件。
温度传感器可安装在数控机床关键部位,如主轴、滑轨等位置,以获取机床不同部位的温度数据。
数据采集器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温度数据传输到计算机,通过相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2.2 温度变化实验为了获得数控机床的温度变化规律,可以进行以下实验。
首先,使机床处于运行状态,并保持一定时间。
然后,通过温度采集系统获取机床关键部位的温度数据,并记录下来。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以避免外部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热误差分析3.1 温度分布分析通过分析实验中获得的温度数据,可以得到数控机床的温度分布图。
据此,可以分析机床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情况,判断温度梯度大小,以及温度异常情况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对不同部位温度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判断机床是否存在热传导不均匀等问题。
3.2 热效应分析数控机床的热效应是指机床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零件加热、切削热等因素导致的机床温度升高,从而引起机床结构产生热变形,进而导致加工误差的变化。
通过对热效应的分析,可以了解机床热误差的产生原因,并找到其与加工误差之间的关联性。
数控加工产生误差的根源及解决方案数控加工是一种高精度的金属加工方法,利用计算机控制的精密设备进行金属材料的切削和加工。
但是即使使用数控加工,仍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这些误差的产生主要与数控系统、机床、刀具以及加工环境等因素有关。
为了解决这些误差,需要从源头控制、精度校准、工艺优化等方面入手。
下面详细介绍数控加工产生误差的根源及解决方案。
一、数控系统引起的误差:1. 数控系统内部误差:数控系统内部误差是指控制器和伺服系统的误差。
在日常使用中,数控系统会出现一些误差,主要是由于控制器的精度、伺服系统的响应速度、传感器的精度等方面引起的。
解决这些误差的方法主要有: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更新升级数控系统软件,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精度。
2. 机床误差:机床误差是指机床本身的精度和稳定性问题,如机床导轨磨损、轴承松动等。
解决机床误差的方法主要有:定期进行机床维护,及时更换磨损的机床部件,提高机床的整体刚性和精度。
二、加工误差的根源及解决方案:1. 刀具误差:刀具的质量和磨损程度直接影响加工精度。
刀具的质量差、磨损过度等都会导致加工误差的产生。
解决刀具误差的方法主要有:选用质量好的刀具,定期检查和更换磨损的刀具,确保刀具与工件的匹配度。
2. 加工工艺误差:加工工艺参数的不合理设置也会导致加工误差的产生。
例如,进给速度、切削速度、切削深度等参数的选择不当会引起加工误差。
解决加工工艺误差的方法主要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参数,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并设定合理的切削深度。
3. 加工环境误差:加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也会对加工误差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温度过高会导致机床热变形,湿度过大会导致机床表面生锈,都会影响加工的精度。
解决加工环境误差的方法主要有:合理调节加工环境的温度和湿度,保持机床的干燥和清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综上所述,数控加工误差的产生主要与数控系统、机床、刀具以及加工环境等因素有关。
为了解决这些误差,需要从源头控制、精度校准、工艺优化等方面入手。
伺服系统动态特性、静态特性,发展出了多种伺服驱动技术作为数控机床的重要功能部件,伺服系统的特性一直是影响系统加工性能的重要指标。
围绕伺服系统动态特性与静态特性的提高,近年来发展出了多种伺服驱动技术。
进给伺服以数控机床的各坐标为控制对象,产生机床的切削进给运动。
为此,要求进给伺服能快速调节坐标轴的运动速度,并能精确地进行位置控制,具体要求其调速范围宽、位移精度高、稳定性好、动态响应快。
随着中国制造业明显回暖,数控机床行业也进入复苏阶段,市场对数控机需求结构加速升级,数控机床及其应用伺服系统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1、高精度化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一般可通过减少数控系统的误差和采用机床误差补偿技术等方法来实现。
在减少CNC系统控制误差方面,通常采取提高数控系统的分辨率、提高位置检测精度、在位置伺服系统中采用前馈控制与非线性控制等方法;在机床误差补偿技术方面,除采用齿隙补偿、丝杠螺距误差补偿和刀具补偿等技术外,还可对设备热变形进行误差补偿。
另外,伺服系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
现代数控机床采用了交流数字伺服系统,并采用新型控制理论可实现高速响应伺服系统。
2、高速化要实现数控设备高速化,首先要求数控系统能对由微小程序段构成的加工程序进行高速处理,以计算出伺服电机的移动量。
同时要求伺服电机能高速度地做出反应,采用32位及64位微处理器,是提高数控系统高速处理能力的有效手段。
实现数控设备高速化的关键是提高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减少辅助时间。
3、高柔性化采用柔性自动化设备或系统,是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缩短生产周期,适应市场变化需求和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
数控机床在提高单机柔性化的同时,朝着单元柔性化和系统柔性化的方向发展。
如出现了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的可调组合机床、数控多轴加工中心、换刀换箱式加工中心、数控三坐标动力单元等具有柔性的高效加工设备、柔性加工单元(FMC)、柔性制造系统(FMS)以及介于传统自动线与FMS之间的柔性制造线(FTU)。
CNC系统运动平滑处理与轮廓误差研究CNC系统运动平滑处理与轮廓误差研究随着制造业的发展,数字控制技术(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CNC)在加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CNC系统可以高效、精确地控制工具与工件之间的运动。
然而,在CNC加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工件表面的轮廓误差常常产生,这对于加工质量和产品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CNC系统运动平滑处理与轮廓误差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CNC系统中运动平滑处理是指在工件加工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轨迹规划和运动控制方法,使得工件表面的运动过程更加平滑、稳定,从而减小轮廓误差的产生。
首先,运动平滑处理需要设计合理的轨迹规划算法。
这些算法可以根据工件的形状和加工要求,确定合适的运动轨迹,并通过数学模型将轨迹划分为多个小段,以便于控制系统进行计算和控制。
其次,在计算运动轨迹的基础上,还需要设计合理的速度控制算法,通过控制工具在加工过程中的速度,使得工件表面的运动过程更加平缓,减小轮廓误差的产生。
轮廓误差是指工件表面实际轮廓与理论轮廓之间的差距。
轮廓误差的大小与加工精度、机床刚性、加工刀具等多个因素有关。
在对轮廓误差进行研究时,一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需要对CNC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建模和分析,研究CNC系统在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和变形情况,从而确定其对轮廓误差的影响。
其次,研究材料切削特性对轮廓误差的影响。
不同材料的切削性能不同,会导致切削力和温度的变化,进而影响轮廓的精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机床刚度、工具磨损等因素对轮廓误差的影响。
针对CNC系统运动平滑处理与轮廓误差的研究,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他们通过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运动平滑处理算法对轮廓误差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运动平滑处理算法可以显著减小轮廓误差的产生。
此外,对于影响轮廓误差的多个因素,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广数980tdc螺距误差补偿一、概述从数控机床诞生至今,伴随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数控机床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
而在数控机床中,螺杆传动系统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而螺杆的螺距误差对数控机床的精度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螺距误差的定义螺距误差是指实际螺距与理论螺距之间的差异,是螺纹加工中常见的一种误差。
在数控机床中,由于材料、热处理、加工等因素的影响,螺距误差往往会出现。
尤其是对于要求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来说,螺距误差更是需要严格控制和补偿的重要因素。
三、广数980tdc螺距误差补偿的重要性广数980tdc是一种高精度、高性能的数控机床,其螺杆传动系统对螺距误差的要求更高。
螺距误差过大会导致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遭到影响,严重影响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对于广数980tdc数控机床来说,螺距误差的补偿至关重要。
四、广数980tdc螺距误差的原因分析1. 加工工艺不当:螺杆的加工工艺不当可能会导致螺距误差的产生,需要严格控制加工工艺参数。
2. 材料质量不良:螺杆的材料质量不良或者热处理不合格也会导致螺距误差的出现,需要对材料质量进行严格审核和控制。
3. 设备磨损: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螺杆传动系统的设备磨损也会导致螺距误差的增大,需要定期进行设备的检修和保养。
五、广数980tdc螺距误差补偿的方法1. 检测螺距误差:首先需要对广数980tdc数控机床的螺杆传动系统进行螺距误差的检测,确定螺距误差的实际数值。
2. 螺距误差补偿系统:根据检测结果,采用螺距误差补偿系统对数控机床进行调整,实现对螺距误差的补偿。
3. 常规维护:定期对数控机床的螺杆传动系统进行常规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螺距误差问题。
六、广数980tdc螺距误差补偿的效果与展望通过对广数980tdc数控机床的螺距误差进行补偿,可以有效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确保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未来,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广数980tdc螺距误差补偿系统也将得到更加完善和智能化,为广数980tdc数控机床的应用带来更大的便利和价值。
面向高性能数控系统的误差控制技术
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是现代机器制造工业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是高速加工中心的核心,对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文针对高性能数控系统受外部扰动、非线性、模型和参数不确定等因素造成加工误差的
情况,系统地研究了高性能运动控制在数控系统中的应用,从单轴控制和多轴耦
合控制两个方面研究了误差避免和误差补偿控制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系统往往要求伺服系统即能对参考信号有良好的跟踪性能,又能对干扰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让一个控制器同时达到两方面的最佳要求,这是难以实现的。
在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中,对跟踪性能和抗扰性能要求都很高,都要达到最佳效果。
因此迫
切要求实现二自由度控制。
即:使跟踪性能为最佳的控制器参数和抑制扰动特性为最佳的控制器参数的调节,能分别独立进行,不需要折中处理,使两方面特性均达到最佳状态。
本文以二自由PID控制器设计和基于改进内模控制的二自由度
控制器设计两方面探讨二自由度控制器设计。
控制系统单独的反馈控制已经越
来越难以满足实际控制的需求,因此前馈控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控制形式单独或与反馈控制控制一起以混合控制的形式应用到工程实践中。
论文从伺服控制基本
的三环控制结构入手,结合前馈控制思想,提出了基于摩擦模型和切削力预测模
型的前馈补偿模型。
在同步控制以及多轴协调控制领域轮廓误差(实际轨迹上的点到参考轨迹的法向距离)往往是比位置误差(采样时刻实际位置与参考位置之
间的距离)更为重要的性能指标。
论文从简化的位置伺服系统数学模型为基础,
讨论了运动轨迹系统的伺服增益设计与轮廓误差的关系。
定量给出了跟踪误差
和轮廓误差的关系,分析了轴特性与轮廓误差之间的关系,得出一些有用的结
论。
并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的轮廓误差控制器设计方案。
为了实现实际的运动
控制,同时作为本课题的技术载体,论文设计了一款基于DSP的运动控制卡。
为
了突破DSP硬件对控制轴数的限制,设计开发了基于CPLD的编码器反馈电路。
软件方面设计了速度检测算法、输入信号数字滤波算法以及陷波滤波器等,这些软件算法可以去除输入信号的干扰成分,保证信号的正确输入,保证内部运动控
制算法的有效计算。
最后,在硬件电路板的设计过程中做了电磁兼容设计。
同主题文章
[1].
余俊. 点胶机数控系统的应用原理剖析' [J]. 知识经济. 2010.(11)
[2].
高庆武. 数控系统中的接口技术' [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2)
[3].
刘峻,朱敏红. SIEMENS数控系统非圆曲线轮廓加工' [J]. 机械工程
与自动化. 2010.(03)
[4].
胡东红,王平江,陈吉红,张玲,袁野. 外圆磨床数控系统的斜轴插补研
究' [J]. 现代制造工程. 2010.(06)
[5].
丁尚宽. 常用三种数控系统编程指令的对比及分析' [J]. 科技信息. 2010.(14)
[6].
叶坤煌. 31DT华兴数控系统软硬限位超行程故障的探讨' [J]. 机电技术. 2010.(02)
[7].
方石银. CNC系统逐点比较直线插补的新算法' [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8].
付芩. 三菱数控系统故障及排除案例' [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0.(06)
[9].
奚叶敏. 数控系统的核心' [J]. 机电新产品导报. 2005.(05)
[10].
马成兴,魏昕. 基于FANUC-oi系统的宏编程技术探索及应用' [J]. 装备制造技术. 2010.(05)
【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数控系统; 内模控制; 二自由度; 前馈; 轮廓误差
【作者相关信息搜索】:天津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王太勇;徐跃;。